iso质量管理体系培训

2023-06-20

第一篇:iso质量管理体系培训

ISO质量管理体系培训计划

陕西博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计划

为了贯彻执行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经公司总经理批准,质检部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培训。以下是相关的培训安排。

培训时间:每个培训日下午14点

培训地点:办公楼二楼会议室

培训对象:各部门、车间主要负责人

培训内容:

 2014年1月3日(星期五)《质量手册》学习  2014年1月6日(星期一)(1~6)程序文件学习  2014年1月9日(星期四)(7~12)程序文件学习  2014年1月13日(星期一) (13~18)程序文件学习

培训要求:自带笔、笔记本。做好相关的笔记。各部门、车间负责人培训完后,要将相关培训内容及时的给部门内的人员进行培训。

培训考核:培训完成后对相关的培训内容进行一次考核

第二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知识培训

一、 质量方针:

德能并重,特色鲜明,持续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

二、 质量目标:

1、学生毕业率达到97%。

2、各等级职业资格通过率均达到97%。

3、初次就业率达到98%。

4、学生、家长、用工单位满意度达到85%。

5、学生操行成绩合格率达到97%。

6、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达到95%。

7、早操、正课、晚自习出勤率达到95%。

8、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完好率达到95%。

9、学院不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三、交通信息系职责:

1. 执行学院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负责本部门质量目标的分解和实施。

2. 按照教务处下发的教学计划,负责本部门教学组织工作。

3. 负责本部门的教研、教改及学科建设工作。

4. 负责本部门的教学管理、协助学保处做好班主任管理和学管工作。

5. 负责本部门设备设施的计划、管理与维护。

四、目的:

学院依据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国家重点技工学校

质量管理标准》、《国家重点技工学校标准》、《高级技工学校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学院实际,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以达到下列目的:

1) 向顾客提供质量保证,确保顾客信任学院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其各项

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教育教学服务;

2)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包括持续改进过程的有效应用,以及

16

保证符合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增强顾客满意。

1.2 应用

1) 学院的质量管理体系覆盖了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国家重点技工学校质量管理标准》、《国家重点技工学校标准》、《高级技工学校标准》的全部要求,未做删减。

2) 学院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教育服务范围包括:

中高级技工教育服务

函授教育服务

短期培训服务

名词解释:

产品——教育服务。

顾客——学生(直接顾客)、家长(间接顾客)和用人单位(最终顾客)。

五、总要求

学院根据BG/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国家重点技工学校质量管理标准》、《国家重点技工学校标准》、《高级技工学校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考虑学院的服务特点,运用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体系有效性。具体开展以下活动:

1)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过程(包括服务实现过程和管理活动、资

源提供、测量分析与改进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在学院的应用。

2) 确定这些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相互作用和运作顺序,并通过《质量

手册》、程序文件和服务流程图加以描述。

3) 确定能够使这些过程有效运行和控制需要的准则和方法。

4) 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为过程的有效运行和监控提供支持。

5) 对这些过程实施监视、测量和分析,以便了解体系运行趋势和有效程

度。

6) 对发现的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便策划的目标

得以实现,并持续改进这些过程。

6. 组织本部门教师培训和业务考核工作。

7.负责涉及本部门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记录的编写、控制和管理。

8.负责涉及本部门不合格项的纠正和改进,并将处理结果进行报告。

9.完成学院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第三篇:ISO9001-2015版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总结

培训总结

通过这次培训,更好的理解ISO9001-2015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条文架构,4组织环境,5领导作用,6策划,7支持,8实施,9绩效评估,10改进,运行到PDCA循环管理中,可以更好的理解和运用,P(6策划)D(8实施)C(9检查)A(10改进),5领导作用在PDCA的中间,就是由最高管理者授权给各阶级领导来进行PDCA,那么在策划过程中就考虑到4组织环境和风险管理;实施策划需要各部门来配合(人力资源的人员设备的支持;业务对客户的需求的了解,拿到订单;就有涉及到研发的设计和开发,立项,发下任务书,计划项目的时间进度,初步资料完成后;就到采购确认交期,供应商那边材料的合格率;生产的计划表和效率;品质的检验合格率等各部门配合进行实施策划),然后这过程中是需要7资源的支持(包括人员设备,文件管理,监视监量资源和知识资源,其中我个人觉得有趣是知识资源,知识资源可以包括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而内部资源来源可以从工作经验,失败和成功项目的经验,产品和服务的改进等中获得,例如我们自己出的图纸中有很许多是错的,把所有的问题点总结出来,还有有些产品项目失败的,机器设备操作的说明,需要注意的或者容易出错的地方,写清楚形成文件,成为内部的知识资源,然后新人员的加入,就可以更好了解和更快融入工作中,可以避免犯重复的错误;外部资源有国家标准,学术交流,顾客收集的知识等);检查策划的实用性的是通过绩效评估来实现,那评估可以根据顾客的满意度,也就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实施内部的审核,检查出不利于整个策划要及时来纠正改进;也就是最后A改进纠正;其实这些体系就是围绕着PDCA来运作,我们最需要关注公司的保留和保持的东西,(保留证据和记录,保持现有的文件信息,形成必不可少的知识资源,来支持整个管理体系和最终来实现我们绩效);

风险管理,需要有把风险转移的思维,客户对我们的一些要求可能造成的风险,而我们同样可以把客户的要求来要求我们的供应商,这样可以把风险转移,降低我们自身的风险,当一些产品在生产中遇到客户临时改图纸或其他原因改单,业务需要跟客户沟通,商量在制品或库存的材料怎么来处理,是先做完这一批再来更改,还是其他方案,这些都要跟客户提前进行沟通,这样风险得到转移,降低自身的风险;然后我们研发,设计新品需要打样,在样品形成之后或是大量生产之前,考虑各方面的影响造成的风险,产品的要求,顾客特殊要求,考虑到产品后面的问题等,做成协议并签订,从而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风险;举个例子,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很多产品在实现过程中,需要许多配件来配合,生产部在做这个产品过程中,发现这个产品不好组装,要求工程部变更,本来这个配件在10款产品中可以配合9款产品组装,1款很难组装就要求更改,如果工程部没有风险思维的话(没考虑到变更的后果,在制品,在途品,客户,供应商,库存的成品,成本等方面都存在很大风险),就会给组织带来很大风险,把这些方面考虑进去,了解清楚更改后的风险,做好对应的措施,这就是规定风险,我们要考虑全面,才能顺畅的开展工作,时时关注风险与机会, 藉由绩效量测与评估让组织在诡谲多变的环境中得以灵活的应变, 强化变更管理,让管理体系在快速变化中持续保持适切性与有效性;

对QMS审核的了解,审核有:第一方审核(内部审核),组织发起对内部的审核,组织内部指定或委托有经验及能力的人员来进行审核,主要目的是对外部审核前做好准备,持续改进,时间充裕且灵活;第二方审核(顾客审核),顾客或委托有经验及能力的人员代表顾客来进行审核,主要目的是寻找问题点不符合项,进行评价和选择,时间短且计划性强;第三方审核(认证审核),认证机构发起对组织进行审核,独立的认证机构指派注册审核员来进行审核,主要目的是寻求符合项的证据;审核的过程需要:1.准备计划;2.执行(a要召开首次会议,b开展审核,审核的现场控制,沟通不符合项,进行分析找到纠正措施,c最后末次会议进行总结,得出结论);3.形成审核报告;4.审核效果的跟进;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的培训,对质量管理有了更深的理解,觉得PDCA对整个ISO质量管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把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用PDCA来运作,像齿轮一样,一个一个小的齿轮来带动大的齿轮,每个部门都用到PDCA来执行,落实好每个部门的计划,对接好,那么就少了很多扯皮的现象出现,不会出现感觉每个订单都是急急急的现象,组织运行起来就非常顺畅。

王龙仔 2017/10/17

第四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2015版培训体会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于2015年进行改版,从2008版变更为2015版,新的版本主要变化有以下方面:

1、 采用了与其他管理体系(14000和18000)相同的全新的标准结构,有利于公司执行一个以上的管理体系标准。标准除了引言外,还应该包括10章节,即:第一章范围、第二章规范性引用文件、第三章术语和定义、第四章组织的环境、第五章领导作用、第六章策划、第七章支持、第八章运行、第九章绩效评价和第十章改进。

2、 风险管理引入标准,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贯穿于整个标准之中,并且不再包含“预防措施”这个条款,因为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之一就是作为预防工具,而且风险的识别和控制就体现了预防措施,在新版标准“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和“6.1处理风险和机会的措施”这两个条款中已经涵盖。

3、 新增了两条条款“理解组织及其环境”和“理解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这两个新条款要求企业在建立管理体系时必须考虑影响体系运行的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情况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这里的利益相关方包括:直接客户、最终用户、供应商分销商代理商等、监管机构和其他任何相关机构。

4、 强调了过程方法的应用,组织系统地识别并管理所采用的过程以及过程的相互作用,称之为“过程方法”,过程方法成为了标准的单独要求“4.4.2过程方法”。

5、 新版标准更适用于服务型企业,在标准中将服务与产品提到相同的重视高度,减少了来自硬件领域的实践性规范要求,例如将“监视和测量装置”从产品实现环节调整到了支持过程的资源中,并增加了评价方法作为一种监视和测量装置,以应对服务方面的质量管理需要。再比如开发过程的管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取消了设计开发过程的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各过程的强制要求,促使标准更具有灵活性和通用性。

6、 取消了文件和记录的区分,统一称为:“文件化的信息”。

7、 新增条款“8.4产品和服务的外部提供的控制”中,包括了所有形式的外部提供,例如:从供应商采购、与关联公司的安排、到外包组织的过程和职能等方面,都需要组织采取风险管理方法去确定适宜的控制类型和程度。

8、 取消了管理者代表的具体要求,合并到最高管理者的职责当中。

虽然新版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较之2008版有很大的变化,但是总体上来说质量管理方面的过程模式和PDCA循环方法没有变化,标准的使用范围、目的及应用领域没有变化。对于企业来说2015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无强制性的文件化程序要求、更加重视售后服务方面并加强对服务型企业的管理、更加关注风险管理、强调策划和过程方法、新增了变更管理和知识管理,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开发过程。新版标准因为改动幅度很大,会有三年的过渡期。

针对新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变化,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提出以下五点改进提议。

1. 新版标准修改了产品定义,将服务与产品并列提出,针对我公司实际情况则应该更加重视售后服务方面的质量管理。现阶段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主要覆盖产品的实现部分,对于服务质量情况涉猎很少,更多的是对销售过程评审的监控和简单的用户满意度调查,对此我们需要制定具体措施:在合同签订过程中除了对产品信息进行约定,还需要增加服务要求等信息;增加对服务质量的监控,制定服务绩效考核方案;提交服务周报并及时反馈造成顾客不满意情况的产品问题信息;随着服务质量的影响在销售绩效中占比越来越大,需要加强对服务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培训等。

2. “风险和机会”这是2015版标准新提出的概念,其中6.1款要求:“组织应策划风险和机会的应对措施”,以及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整合、实施这些措施并评价其有效性。我们必须将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管理体系,在每个过程文件的制定中都要罗列风险的可能性,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预估,并制定解决措施,解决方案的制定在出现问题之前。例如:对采购过程的控制,进行物料采购过程中就要制定风险预案,假如某家供应商遇到天灾人祸不能及时供应物料时,如何从其他供应商及时获得此类物料。生产过程中如果发生安全事故,需要提前制定对应的应急响应机制。产品交付到顾客使用之后如果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应该由谁来响应,如何响应,这些都应该在没发生之前就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其实风险无处不在,只要存在活动就存在风险,所有的管理都是为了防范风险。上班打卡是为了防范扣工资时不承认迟到的风险、出厂检验是为了防范不合格品卖到顾客手中的风险、合同评审是为了防范不能履约的风险、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为了防范企业亏损倒闭的风险,因此如何评估本部门工作的风险,并有效的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是2015版质量管理体系转版工作的重要内容。 3.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为了改进绩效,在2008版标准中,只有管理者代表职责、管理评审输入和顾客满意三处提到了绩效,而在2015版标准中,引言开篇第一句就指出:采用质量管理体系“有助于改进组织的整体绩效”,在之后的诸多章节中,都提出了关于绩效的要求,这是与2008版标准一味强调“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而轻视了对组织自身绩效关注是不同的,新的标准更加适合当前的市场环境,其实对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来说二者必须兼顾,既要重视顾客需求,更要评估自身的绩效。这样才能符合客观的市场规律,为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固的基础。

例如:在销售合同评审时,除了考虑顾客的需求是否可以实现及我们的合同履约能力,同时还需要考虑顾客的支付能力和信用。计划部门在接到订单后需要衡量其是否可以按时完成订单,不再单向的被动接受订单任务,还需要将实际的生产情况向销售部门进行反馈。在产品开发前的立项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和计算投资回报率等问题了。售后服务部门在接收到顾客投诉时,也需要对顾客投诉的情况进行分辨,确认其投诉内容的真实性。

在整个大质量管理模式下,绩效已经成为质量管理效果的考核成绩,大到公司发展方向与社会环境的适应性,小到一颗螺丝钉的采购质量均可以列入绩效考核的范围内。

4. 2015版新标准中有针对性的强调,不要把标准要求当做模版,教条性的执行,这样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更加适合于公司实际情况,将其管理规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减少教条性的生拉硬靠。

例如:《质量手册》的编制,目前我们的《质量手册》其内容,除了标准要求的之外,还加上了企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管理者代表任命书、机构及职责、职能分配表等等,几乎是9001标准的翻版,完全按标准条款构建的手册。根据2015版标准的规定完全可以取消质量手册和程序化文件等强制性的要求,当然虽然没有了强制形成文件的要求,但是我们还得有自己的管理文件和程序文件,以什么样的名称形式则无固定的格式要求了。 5. 新版标准中将过程方法提高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利用过程方法可以将复杂的过程不断地简化,提出输入要求,检查输出结果,减少形式上的流程,以结果作为管理导向,质量和管理问题的解决过程需要更加的简洁高效。

质量管理部 于淼

2016年3月17日

第五篇:ISO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1标准是世界上许多经济发达国家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通用性和指导性。实施ISO9001标准,可以促进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对促进国际经济贸易活动、消除贸易技术壁垒、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一、实施ISO9001标准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提高产品可信程度

按ISO9001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促进企业持续地改进产品和过程,实现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无疑是对消费者利益的一种最有效的保护,也增加了消费者选购合格供应商产品的可信程度。

二、提高企业管理能力

ISO9001标准鼓励企业在制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识别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的活动,以及对这些活动进行系统的管理和连续的监视与控制,以实现顾客能接受的产品。此外,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持续改进的框架,增加顾客(消费者)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程度。因此,ISO9001标准为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三、有效于企业的持续改进和持续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这就促使企业持续地改进产品和过程。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恰恰为企业改进产品和过程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四、有利于增进国际贸易,消除技术壁垒

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ISO9001标准被作为相互认可的技术基础,ISO9001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制度也在国际范围中得到互认,并纳入合格评定的程序之中。世界贸易组织/技术壁垒协定(WTO/TBT)是WTO达成的一系列协定之一,它涉及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贯彻ISO9001标准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提供了国际通用的共同语言和准则;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已成为参与国内和国际贸易,增强竞争力的有力武器。因此,贯彻ISO9001标准对消除技术壁垒,排除贸易障碍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ISO9000认证常识

一、 什么叫ISO

ISO是一个组织的英语简称。其全称是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 翻译成中文就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它成立于1947年2月23日,它的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国际标准化协会国际联合会”(简称ISA)。IEC 也比较大。IEC即“国际电工委员会”, 1906年在英国伦敦成立,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标准化组 1

织。IEC主要负责电工、电子领域的标准化活动。而ISO负责除电工、电子领域之外的所有其他领域的标准化活动。

ISO 宣称它的宗旨是"在世界上促进标准化及其相关活动的发展,以便于商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换,在智力、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开展合作。"

ISO 现有117个成员,包括117个国家和地区。

ISO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每年一次的“全体大会”,其日常办事机构是中央秘书处,设在瑞士的日内瓦。中央秘书处现有170名职员,由秘书长领导。

二、什么叫ISO9000

ISO通过它的2856个技术机构开展技术活动。其中技术委员会(简称TC)共185个,分技术委员会(简称SC)共611 个,工作组(WG)2022个,特别工作组38个。ISO的2856个技术机构技术活动的成果(产品)是“国际标准”。

ISO现已制定出国际标准共10300多个,主要涉及各行各业各种产品(包括服务产品、知识产品等)的技术规范。

ISO制定出来的国际标准除了有规范的名称之外,还有编号,编号的格式是:ISO+标准号+[杠+分标准号]+冒号+发布年号(方括号中的内容可有可无),例如:ISO8402:198

7、ISO9000-1:1994等,分别是某一个标准的编号。

但是,“ISO9000”不是指一个标准,而是一族标准的统称。根据ISO9000-1:1994的定义:“„ISO9000族‟是由ISO/TC176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

什么叫TC176呢?TC176即ISO中第176个技术委员会,它成立于1980年,全称是“品质保证技术委员会”,1987年又更名为“品质管理和品质保证技术委员会”。TC176专门负责制定品质管理和品质保证技术的标准。

TC176最早制定的一个标准是ISO8402:1986,名为《品质-术语》,于1986年6月15日正式发布。1987年3月,ISO又正式发布了ISO9000:198

7、ISO9001:198

7、ISO9002:198

7、ISO9003:198

7、ISO9004:1987共5个国际标准,与ISO8402:1986一起统称为”ISO9000系列标准”。

此后,TC176又于1990年发布了一个标准,1991年发布了三个标准,1992年发布了一个标准,1993年发布了五个标准;1994年没有另外发布标准,但是对前述“ISO9000系列标准”统一作了修改,分别改为ISO8402:199

4、ISO9000-1:199

4、ISO9001:199

4、ISO9002:199

4、ISO9003:199

4、ISO9004-1:1994,

并把TC176制定的标准定义为“ISO9000族”。1995年,TC176又发布了一个标准,编号是ISO10013:1995。

三、什么叫认证

“认证”一词的英文原意是一种出具证明文件的行动。ISO/IEC指南2:1986中对“认证”的定义是:“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经鉴定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举例来说,对第一方(供方或卖方)生产的产品甲,第二方(需方或买方)无法判定其品质是否合格,而由第三方来判定。第三方既要对第一方负责,又要对第二方负责,不偏不倚,出具的证明要能获得双方的信任,这样的活动就叫做“认证”。

这就是说,第三方的认证活动必须公开、公正、公平,才能有效。这就要求第三方必须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信,必须独立于第一方和第二方之外,必须与第一方和第二方没有经济上的利害关系,或者有同等的利害关系,或者有维护双方权益的义务和责任,才能获得双方的充分信任。

那么,这个第三方的角色应该由谁来担当呢?显然,非国家或政府莫属。由国家或政府的机关直接担任这个角色,或者由国家或政府认可的组织去担任这个角色,这样的机关或组织就叫做“认证机构”,详见附录B。

现在,各国的认证机构主要开展如下两方面的认证业务:

1.产品品质认证

现代的第三方产品品质认证制度早在1903年发源于英国,是由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BSI的前身)首创的。

在认证制度产生之前,供方(第一方)为了推销其产品,通常采用“产品合格声明”的方式,来博取顾客(第二方)的信任。这种方式,在当时产品简单,不需要专门的检测手段就可以直观判别优劣的情况下是可行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品种日益增多,产品的结构和性能日趋复杂,仅凭买方的知识和经验很难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要求;加之供方的“产品合格声明”属于“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一套,真真假假,鱼龙混杂,并不总是可信,这种方式的信誉和作用就逐渐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前述产品品质认证制度也就应运而生。 1971年,ISO成立了“认证委员会(”CERTICO),1985年,易名为“合格评定委员会(”CASCO),促进了各国产品品质认证制度的发展。 现在,全世界各国的产品品质认证一般都依据国际标准进行认证。国际标准中的60%是由ISO制定的,20%是由IEC

制定的,20%是由其他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也有很多是依据各国自己的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进行认证的,详见附录C。

产品品质认证包括合格认证和安全认证两种。依据标准中的性能要求进行认证叫做合格认证;依据标准中的安全要求进行认证叫做安全认证。前者是自愿的,后者是强制性的。

产品品质认证工作,从20世纪30年代后发展很快。

到了50年代,所有工业发达国家基本得到普及。第三世界的国家多数在70年代逐步推行。我国是从1981年4月才成立了第一个认证机构—“中国电子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发展快。

2. 品质管理体系认证

这种认证是由西方的品质保证活动发展起来的。1959年,美国国防部向国防部供应局下属的军工企业提出了品质保证要求,要求承包商“应制定和保持与其经营管理、规程相一致的有效的和经济的品质保证体系”,“应在实现合同要求的所有领域和过程(例如:设计、研制、制造、加工、装配、检验、试验、维护、装箱、储存和安装)中充分保证品质”,并对品质保证体系规定了两种统一的模式:军标MIL-Q-9858A《品质大纲要求》和军标MIL-I-45208《检验系统要求》。承包商要根据这两个模式编制“品质保证手册”,

并有效实施。政府要对照文件逐步检查、评定实施情况。这实际上就是现代的第二方品质体系审核的雏形。这种办法促使承包商进行全面的品质管理,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后来,美国军工企业的这个经验很快被其他工业发达国家军工部门所采用,并逐步推广到民用工业,在西方各国蓬勃发展起来。

随着上述品质保证活动的迅速发展,各国的认证机

构在进行产品品质认证的时候,逐渐增加了对企业的品质保证体系进行审核的内容,进一步推动了品质保证活动的发展。到了70年代后期,英国一家认证机构BSI(英国标准协会)首先开展了单独的品质保证体系的认证业务,使品质保证活动由第二方审核发展到第三方认证,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更加推动了品质保证活动的迅速发展。通过三年的实践,BSI认为,这种品质保证体系的认证适应面广,灵活性大,有向国际社会推广的价值。于是,在1979年向ISO提交了一项建议。ISO根据BSI的建议,当年即决定在ISO的认证委员会的“品质保证工作组”的基础上成立“品质保证委员会”。1980年,ISO正式批准成立了“品质保证技术委员会”(即TC176)着手这一工作,从而导致了前述“ISO9000族”标准的诞生,健全了单独的品质体系认证的制度,一方面扩大了原有品质认证机构的业务范围,另一方面又导致了一大批新的专门的品质体系认证机构的诞生。

自从1987年ISO9000系列标准问世以来,为了加强品质管理,适应品质竞争的需要,企业家们纷纷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在企业内部建立品质管理体系,申请品质体系认证,很快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潮流。目前,全世界已有近100个国家和地区正在积极推行ISO9000国际标准,约有40个品质体系认可机构,认可了约300家品质体系认证机构,20多万家企业拿到了ISO9000品质体系认证证书,第一个国际多边承认协议和区域多边承认协议也于1998年1月22日和1998年1月24日先后在中国广州诞生。

一套国际标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被这么多国家采用,影响如此广泛,这是在国际标准化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已经被公认为“ISO9000现象”。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关于诚信的作文450字下一篇:icu医院感染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