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中音歌唱家范文

2022-06-04

第一篇:女中音歌唱家范文

适合女中音唱的歌

✪我给你分了两个层次,先写的这些好唱些,后面的略微高点,也可以尝试下哈 那个——文筱芮

亲爱的你怎么不在我身边——江美琪 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范玮琪 没那么简单——黄小琥 爱情错觉——张娅 我爱他——丁当 流年——王菲 蜀绣——李宇春 梨花香——李宇春 放不下——龚诗嘉 味道——辛晓琪 哭砂——孟庭苇

Baby sister——曾轶可 一半——丁当

我不知道——唐笑 大女人——张亚飞 过敏——杨丞琳

类似爱情——萧亚轩 纷飞——徐怀钰 星月神话——金莎

看得最远的地方——张韶涵 握不住的沙——萧萧 爱吖爱吖——by2 可以抱你吗——张惠妹 一眼万年——SHE 暖暖——梁静茹

可惜不是你——梁静茹 属于——梁静茹 崇拜——梁静茹 落花——林心如 太委屈——陶晶莹 猜不透——丁当

温柔的慈悲——阿桑 一直很安静——阿桑 寂寞在唱歌——阿桑 拥有你的日子——许飞 那年夏天——许飞 梦醒时分——梁静茹 问——陈淑桦

等一个晴天——蔡淳佳 最炫民族风——凤凰传奇 荷塘月色——凤凰传奇 我很快乐——刘惜君

✪上面的差不多都能唱,下面的稍微高点你也可以试一试 指望——郁可唯 想起——韩雪

如果我们爱下去——张靓颖 闷——王菲 传奇——王菲

千年之恋——F.I.R 花非花——F.I.R 我们的纪念——李雅薇 下一个天亮——郭静 在树上唱歌——郭静 那些日子——陶晶莹

雨樱花——F.I.R 三个心愿——F.I.R 爱很美——Sara&刘佳 客官不可以——徐良&小凌 坏女孩——徐良&小凌

第二篇: 女中音声乐教学中常见的几个问题

内容摘要:女中音歌唱艺术已成为声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女中音声部的发展、特征、演唱风格、教学问题等的研究,有助于声乐艺术与教学体系的丰富与完善,已成为近年来在声乐艺术教育教学领域颇受重视的研究课题。

关 键 词:女中音 声乐教学 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从17世纪欧洲歌唱艺术的诞生、发展到现在,女中音歌唱艺术已成为声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女中音声部的发展、特征、演唱风格、教学问题等的研究,有助于声乐艺术与教学体系的丰富与完善,已成为近年来在声乐艺术教育教学领域颇受重视的研究课题。

一、歌唱的气息问题

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谈到歌唱的体会曾说:“我歌唱时一直在想着气息。”众所周知,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气息问题是所有歌唱艺术学习者须面临的首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女中音歌唱者,必须要对自身声部气息的特点予以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学会掌握、控制、科学运用气息的方法,以逐步提高综合歌唱技能,才能掌握女中音的歌唱艺术, 很好地完成作品的创作和表达。

女中音的气息特点:由于女中音的声带相对较宽厚,口腔较大、较深,演唱者身材较高且匀称,因此共鸣腔体也比较大,相对应的腔体管道的长度、宽度和气压强度,使得动力性能的气息饱满、深沉,具有爆发力,能够很好地带动歌唱的运行。但是,这个特点也导致了女中音与女高音气息相比运动感慢、流动性差的不足之处。因此,歌唱时首先要确保声音的起音气息是吸的状态,有一部分气息与声音一起送位臵;其次要强调气息与声音结合的准确性、灵活性;再次,要注意气息动力性能在表现声音时调动的合理性,坚持“协调、控制、运用”气息的根本原则。歌唱的气息提倡胸腹式的训练方法。歌唱过程中气息的整体感觉是吸着气的,自然感受气沉丹田,小腹吸、腰腹扩张、高音时两肋提起,不妨打个哈欠体会腹、腰部位的运动状态。其实过多过重的气息唱出来的声音会显得笨重、沉闷,缺乏变化和流动,缺少平和、优雅和感动的气氛,有碍于声音的展示。女中音要依据本身的特殊条件,歌唱时在保持气息深而平稳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对气息进行积极性、流畅性的训练,以达成增强动力的目的。

二、声区与中声区

声区是指人声乐器特有音域范围内的对声音基本性质划分的一个专业术语。我们在歌唱艺术中有关三个声区及其理论的划分,是源自19世纪世界著名的美声学派代表人物──曼努埃尔〃加尔西亚的理论。它是根据人的生理特点,把人声的音域总体分为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三个声区。三个声区的理论为人声(男高、中、低音;女高、中、低音)声部的划分提供了理论依据。歌唱中的对于三个声区声音统一的要求,及由此所引发的换声的理论等等,都为深刻探索、认知、研究声乐艺术起到了重要作用,三个声区的理论至今仍被认为是科学的理论划分。

在每个声部里都有其特定的音域,每个声部的音域里又划分为三个声区,即低音区、中音区和高音区。女中音的音域一般在小字组的g和小字一组的a之间,基本能唱小字二组的降b,有的可达到小字三组的c,或更高、更低些。女中音的三个声区:低音区从小字组的g到小字一组的f;中音区从小字一组的f到小字二组的降e;高音区从小字二组的降e到小字二组的a以上。女中音在各个声区都有较大的音量和良好的功能状态。

中声区(混声区)位于高、中、低三个声区的中间,起到下行向低声区发展,上行向高声区发展的桥梁作用。

女中音的中声区具有音量适中、音色光泽度好、声音饱满、流畅的天然特征,有向高音、低音两个方向发展的条件。因此女中音在利用与发挥自身中声区的基础优势的同时应逐渐向高、低音区扩展其成果,以获得完美统一的三个声区(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女中音在中声区演唱时,声音要本着柔顺、轻松、自然,不太放声音的练唱原则,以气息带动、协调声音,不要因过分夸张声音而失去了歌唱艺术整体的平衡。注意保持声音的位臵,需要适中的音量、集中焦点的声音,决不要过多地使用胸声,追求所谓的“大号”效果,实则是粗野的声音,非但没有扬长避短,反倒为唱高音设臵障碍。女中音在中声区要是过于追求声音的浓重,长期压、挤、撑的不良演唱,就会导致嗓音的毁坏。

三、换声问题

普通人在约一个八度左右生理音域用声音,专业歌唱要求拓展声音达到两个或两个半八度以上的音域使用声音。在近三个八度宽的声区,由胸声区到混声区再到头声区,每个声区转合时总有几个过渡的音不太统一,这是客观生理存在的换声现象。围绕此现象形成的理论也在社会与人类的认识变革中发生着改变。偏激的观点表现为:一是过分强调换声;二是干脆认为对女声不讲换声。第一种结论会造成大多数学习者歌唱时的潜在心理负担。第二种不符合客观发声规律,一般唱者唱过超出了本人的基本音域(小字二组的降e、f)以上的音,只用真声是不可能使跨声区的声音在音量和音色上达到统一要求的。为此,我们要以辩证的认识论看待换声问题,遵循科学的方法解决换声问题。首先控制声音不要大,要用气息很好地连接每一个音,随着音高变化调整声音的位臵,作平稳、安全的过渡。另外需要反复的磨练、调整,积累丰富的经验逐渐完善技巧。女中音的声音较大与音域宽的特点,比较容易出现真假声换声的困难,尤其是换声点的声音明显与整体声音的音色、音量不统一。这也是女中音声部教学与学习的难点所在。换声问题对全面发展声音有直接的影响。

四、对高音唱法的认识问题

一名专业歌唱者如果能获得很好的高音演唱技术,那无疑显示出她具有高超的技艺水平和演唱能力,也是她成功的标志。这对中、低音声部演唱者来说是个挑战。其实女中音有获得高音的优势条件,并且能唱出极具威慑力和戏剧性的高音。由于女中音原本有较舒展的口腔,有自然、放松的喉咙,加上处于较低的喉位,以及沉稳有力的气息,这些都有助于高音的获得。毕竟女中音与女高音相比,先天不具备自然、轻松唱出高音的本色条件,加之声音音量大,不如女高音声音那般灵活,所以要依靠科学的方法和勤学、苦练的态度来获取完美的高音。女中音要想获得稳固的高音唱法需要具备以下技术能力:良好的气息支持能力;有正确的中声区演唱方法;在唱高音时像锥型建筑,逐渐上行要能收住声音或集中声音支点,同时要有喉咙张开和气息的配合,最高音时两肋是提着的,当然是指在小腹吸腰腹张的基础上;注重声音的高位安放,嘴似四字的长方型,嘴唇如微笑嘴角往两侧抬起,气与声随之送面罩(上腭以上的整个脸部)。在以上四点技术支持基础上要能用气息往前放声音,唱出柔和、舒展、活力的高泛音。

五、女中音嗓音的健康与保健问题

有关嗓音医学的保健知识,也是必修的常识课。好的嗓音是好的歌唱的前提。嗓音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发声方法的正确与否,还受发声器官是否健康的制约。通过嗓音医学研究者对于声乐从业者的专门调查结果显示,在实际病例中各声部的患病情况是:女高音发病率最低,其次是男中音、男高音,再次是女中音,发病率最高的是女低音。这个现象表明,女中音属嗓音疾病多发范畴。排除人生理方面的不适情况,产生嗓音 1可能病变的不良因素有:(A)气与声的不协调:气多于声出现空、糠、暗的声音;声大于气出现挤压、紧张的难听声音;声带与肌肉运动不协调、平稳就出现抖、颤的声音。(B)声带运动功能失调:声带发声运动分重声(真声)、轻声(假声)两种机能状态。长久的轻、重机能不协调练唱会陷入越学越不会唱、越唱越费劲不能自控的学习误区。科学的歌唱方法是使轻、重机能调整自如,处于动态平衡的运动中。(C)共鸣体运用不良:正确发声需要声带发出喉元音,并得到共鸣器官的过滤、共鸣和扩大,产生最动听的声音音色。以上过程之间运动关系协调不好,就会造成声音不统

一、不和谐、刺激难受等感觉。(D)用嗓子过度:歌唱是靠肌肉生理反应的一种运动,即使方法正确也会因长时间的使用、超负荷运动而造成疲劳,引起声带的充血、水肿等症状,严重的会引起声带肥厚、小结和息肉等病症。

为保证嗓音的健康,在发觉有以上症状后应及时告之老师,去医院,以获得标本兼治的主动权。一是要找出生理病因,严重的用药物治疗,多休息,坚持饮食起居有好的习惯和规律。二是要注意心理健康治疗,以减轻精神负担。三是认定了由唱法不当、声部错误或过度疲劳等原因所致,要采用新教学手段,调整、纠正、改进教学方法。女中音尤其要注意不可过多追求声音厚度,低、中音区声音不要过大,要学会运用气息发展声音,掌握纯熟的高音演唱技巧,使声带处在良好的功能状态下和良性循环中。

从事声乐的人治疗嗓音,如果单纯依靠禁声、药疗等常规手段,是极其被动、不利的。平时就应采取一些方法和措施保护、保养嗓音的健康:注意劳逸结合,考试、演唱前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保持精神充沛和健康的心态;量体裁衣、循序渐进,不过多练高音或演唱超过自己实际技术能力的作品;注重锻造、开发自己的人声乐器,摆脱唯声音第一的错误观念,尽量减少嗓音受伤的几率;演出、演唱前一定要练声,活动开嗓子,避免突然演唱高音或强音造成的伤害;不要吃过热、凉、刺激性的食物。总之,在教师、医生的科学指导下,自身保持良好的心态,才是嗓音疾病防治的最好方法。

随着声乐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日益体现出艺术、科学、教育、文化等多学科整合的要求。笔者针对女中音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目的是在专家和同仁的指导和帮助下,充实丰富女中音的声乐教学研究,为声乐艺术教育学科理论的进步尽绵薄之力

第三篇:中音史完整

中音史

选择题: 1教士的活动、近代西方音乐最早传入中国的途径是:西方传

2、标志中国近代音乐文化开端的是:学堂乐歌的兴起

3、西方教会在中国创立的最早的一所学校是: 马礼逊纪念学堂 4乐歌真正的开端、沈心工编写的第一首乐歌: 《体操》 成为学堂

5、沈心工在东京创办“音乐讲习会”期间编写了第一首乐歌《体操》,该曲又名为:《男儿第一志气高》

6、我国近代第一个由中国人组成的西式管弦乐队是:上海贫儿院乐队

7、中国近代最早的音乐期刊是由李叔同创刊的:《音乐小杂志》 8

9、乐歌《送别》的创作方法是:依曲填词、我国近代音乐教育家有着“少年风流倜傥,青 年为人师表,中年皈依佛门”奇特人生经历的是: 李叔同

10、1972年国立音乐学院在上海建立,萧友梅 为这所高等音乐学府贡献了毕生的心血 11家是:、第一个把欧洲的比较音乐学引进我国的音乐学 王光祈

12、作曲家:赵元任 被萧友梅誉为“中国的舒伯特”

13、青主 较为系统地将西方音乐美学理论介绍到了中国,奠定了中国近代音乐美学发展的基础 1

415、艺术歌曲《问》是:萧友梅、我国近代音乐史中最早进行“中国派和声”试 的代表作 验的作曲家是: 赵元任 16农、 《教我如何不想他》的词曲作者分别是:刘半赵元任

17、20实际20年代,以编创儿童歌舞表演曲和儿童歌舞剧的主要音乐创作活动的音乐家是: 黎锦晖

18、黎锦晖最成功的一部儿童歌舞剧是:《小小画家》

19、黄自 被公认为是将欧洲作曲技术理论全面、系统地引入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一代音乐宗师 20A 、下面那首作品不是黄自创作的( 玫瑰三愿B也是微云B ) C春思曲D思乡 21的开篇之作、青主创作的大江东去是我国近代艺术歌曲

22、黄自的四大弟子是 贺绿汀、江定仙、刘雪庵和: 陈田鹤

23、我国近代第一个明确抱着“音乐救国”的理想而踏上音乐研究道路的音乐学家是:王光祈 24获头奖的作品是、在齐尔品“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活动中,荣: 贺绿汀 的《牧童短笛》”。

25、下面曲目不属于刘天华创作的是:《江河水》。 26乐教育”、刘天华。“最先把二胡、琵琶引入到专业的音

27、《毕业歌》的词曲作者分别是:田汉、贺绿汀 28聂耳、《义勇军进行曲》的词曲作者分别是:田汉、

29、《松花江上》的词曲作者是:张寒晖 30冼星海、《在太行山上》的词曲作者分别是:桂涛声、

31、《游击队歌》的词曲作者是:贺绿汀 32

33、、《大刀进行曲》的词曲作者是:麦新《长城谣》的曲作者是:刘雪庵

34、冼星海合唱作品中最突出、影响最广泛的一部代表作是:《黄海大合唱》

35、《玫瑰三愿》的曲作者是:黄自

36、下面哪首歌不是聂耳创作的(B) A 、梅娘曲D、塞外村女 B、黄河之恋C、铁蹄下的歌女

37、下列哪首作品不是刘雪庵创作的(D) A花江上、何日君再来B、红豆词 C、长城谣 D、松

38、《渔光曲》是由: 任光 创作的 39A、只怕不抵抗、下列哪首儿童歌曲是冼星海创作的( B、老虎叫门A)C 、西风的话D、卖报歌 40

41、作曲家江文也的代表作是:台湾舞曲、《二月里来》出自冼星海的生产大合唱这部作品 42

43、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曲作者是:马可、歌曲《五月的鲜花》的曲作者是:阎述诗

44、马思聪的《思乡曲》是根据内蒙名歌《城墙上跑马》创作而成的

45、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立的一所艺术学府是:“鲁迅艺术学院” 46题材作品。、深受军民欢迎的 《兄妹开荒》是一部:“秧歌剧”

47、《白毛女》的出现是中国新歌剧探索中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48、下列哪首二胡作品不是华彦均创作的(D) A、二泉映月B、寒春风曲

49、下列琵琶作品哪首不是华彦均创作的(C、听松 D、空山鸟语 C) A、大浪淘沙B、昭君出塞C、歌舞引D、龙船

50位戏剧表演艺术家是(、把中国戏剧传播到国外并获得国际声誉的第一A梅兰芳)。

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1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及教唱、 学堂乐歌: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歌曲,学堂乐歌创作方式以依曲填词旋律多选自日本、欧美曲调或中国传统乐曲,此外也有少量自创曲调。歌曲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大部分反映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爱国思想,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代表作品有《体操》《送别》等,学堂乐歌对其后中国音乐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标志着我国近代音乐史的开端。

2、 李叔同,学堂乐歌代表人物之一。音乐教育家,早年曾东渡日本学习美术和音乐。留学期间编译出版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回国后长期从事艺术教育事业。1918年出家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他一生在美术和音乐、书法、篆刻、戏剧、和诗词等方面均有建,影响颇大。他的乐歌作品大多是咏物,写景的抒情歌曲。所填词文辞优美,富有意境和韵味。词曲结合流畅自然。代表作《送别》《西湖》《亿儿时》《春游》等3国留学,创作歌曲有百余首大型合唱曲一首及器乐、 赵元任:语言文学家、音乐家。早年曾到美小品若干。代表作品有《教我如何不想他》《卖布谣》《和平进行曲》(目前所知最早正式代表中国的钢琴曲)《海韵》等。其创作在歌曲曲调上与字音、声韵、语调、语气处理独到,他的作品中十分注重中国风的问题,一方面运用中国民族调式民间素材进行创作,另一方面进行中国化和声探索。4统音乐。、 黎锦晖:音乐家,湖南湘潭人。自幼学习传20世纪20年代创立了中国最早专门培养歌舞人才的学校—中华歌舞专修学校,后组织了专业歌舞团—中华歌舞剧团、中华明月歌舞剧社等。他的主要作品有《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12首儿童歌舞剧和《可怜的秋香》等24首儿童歌舞表演曲。儿童歌舞表演曲和儿童歌舞剧是他创作的新的音乐体裁,被视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期的歌剧萌芽状态。

5、 黄自: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字今吾,江苏川沙人。先后在欧柏林大学耶鲁大学学习音乐。1930许多音乐理论课程,在中国第一次开设培养了一批起在国立音专任教并兼教务处主任,他承担的专业的作曲人才,他在音乐创作方面成果丰硕,代表作品如《旗正飘飘》《玫瑰三愿》等,他在音乐理论方面有著记《和声学》以及多部音乐教材留世。619

31、 年入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理论作曲与钢琴,贺绿汀: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湖南邵阳人。1934年以《牧童短笛》获得了齐尔作品“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比赛的头奖,开中国风格钢琴曲之先河。同年开始为进步影片配乐他创作的《游击队歌》《嘉陵江上》等抗战题材歌曲广为流传,建国后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等职,1999年逝世于上海。

7、 《光明行》:二胡独奏曲。刘天华作于1931年全曲由四个主体段落组成。在创作中吸收了欧洲音乐大三和弦的琶音进行和转调等手法,演奏技巧上用顿弓和大量的颤弓技法取得较好的效果并具有首创意义,乐曲音乐风格清晰明朗乐观向上,表达了旧社会知识分子追求进步和光明的心情。8人。早年曾留学法国,回国后主要从事音乐教育,、 马思聪: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广东海丰小提琴演奏及作曲工作,建国后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等职。马思聪的音乐创作民族风格鲜明、构思新颖,涉猎广泛,代表作品有小提琴曲《绥远回旋曲》《内蒙组曲》管弦乐曲《西藏史诗》舞剧《晚霞》等马思聪是中国近代最有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对中国小提琴音乐发展有着重要贡献。919

39、 年。《黄河大合唱》全曲包括一个序曲和八个乐章依次分别为:冼星海曲,光未然词完成于《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这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自始自终充满了动人心弦的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是中国近代音乐历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10安“鲁艺”创作:贺绿汀,丁毅执笔作词,作剧。、 新歌剧《白毛女》:1945年1月开始,在延马可,张鲁,瞿维,焕之,向隅,陈紫,刘炽作曲。1945个方面获得突出成就:①在民间音调基础上发展,年4月搬上舞台,它的音乐创作主要在以下几创造性格化的人物主调。②随着戏剧情节和人物性格的不断演进,对人物主调做戏剧的发展。③运用齐唱,合唱,重唱等音乐形式,作为创作新歌剧音乐的重要手段。综观《白毛女》的音乐创作,可以

看到它的创作者们开创了一条民歌音调戏剧化,戏

曲音乐手法现代化和借鉴自西洋的音乐手法民族化的戏剧音乐路子。被认为是中国民族新歌剧开始走上成型之路的标志。在它之后出现的中国作曲家所创作的戏剧音乐作品,或多或少都可以看到《白毛女》给予的影响。

11、 聂耳生平及作品,作品风格、特色和创作特色?

聂耳,作曲家,原名守信,出生于一个中医家庭。1930年至上海,次年入明月歌舞剧社任小提琴师。1933影等工作。作有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左翼音乐、戏剧、电、《毕业歌》、《大路歌》、《新的女性》等三十余首,民族乐队改编曲《金蛇狂舞》等。1935年去日本去欧洲、苏联考察,不幸在日本海滨游泳时溺水身亡,终年23岁。

作品风格以群众歌曲、抒情歌曲(女性为主)、儿童歌曲为主要创作体裁。群众歌曲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前进歌》;抒情歌曲有《铁蹄下的歌女》《塞外村女》《梅娘曲》;儿童歌曲《卖报歌》《雪花飞》《牧羊曲》。

创作特色:①准确而深刻地塑造了我国被压迫的劳动人民群众的音乐形象②重视音乐的民族风格和艺术形式的创新③其作品富于动力、富于节奏感,以及内在的紧张性与统一性

萧友梅,(1884—1940)广州香山人(现中山人)他为我国专业音乐教育的教学与管理付出了几乎所有的才智和心血,尤其他在1927年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专业音乐教育高等学府—“国立音乐院”为代表。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具有较高修养的音乐人才,对我国专业音乐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

他聘请了大量中外优秀的音乐家到学校任教,如:黄自、刘天华、青主、查哈罗夫等。文化课的教师也都是国内著名的研究诗词的学者。 (2)确立了较合合理,完备的教学体制及课程设置。如:规定学习理论作曲和乐器演奏的学生必选学一门民族乐器作为副科。同时他还亲自教中国古代音乐史课程并编写讲义。 (3)重视师生的艺术实践:

如:国立音乐院从成立到1936年期间举办了49次学生演奏会及其他各种名目的演出,几乎所有演出都在校刊上登载其节目单,体现了他对教学实践的重视。

(4)编写音乐教材:

不少课程的教学并编写了相关教材他除了担任大量的管理工作以外,还担任了.如:《普通乐课程的教学》《和声学纲要》《钢琴教科书》《旧乐沿革》等

赵元任:语言学家,音乐家。早年曾留学美国创作歌曲百余首,大型合唱歌曲一首及乐器小品若干。代表作有《教我如何不想他》《卖布谣》《和平进行曲》(目前所知最早发布的中国钢琴曲)《海韵》等。其创作歌曲曲调上处理独到。他的作品十分重视中国风格问题,以当面运用民族调式。民间素材进行创作,另一方面进行中国化和声的探索。

第四篇:中音史--近代音乐部分

萧友梅:开近代中国艺术歌曲之先河。 群众歌曲《五四纪念爱国歌》、《卿云歌》合唱曲《柏树林回旋歌》《春江花月夜》 独唱歌曲《问》《南飞之雁语》他的独唱歌曲大多结果严谨,采用欧洲作曲技术写出,他是五四时期的重要作曲家,对近代独唱歌曲创作有着先驱者的贡献。 萧友梅是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先驱,杰出的音乐教育家,他对于中国新音乐的贡献以音乐教育最突出。他是近代专业音乐创作的主要开拓者和重要作曲家。作有近百首歌曲、两部大型合唱曲,弦乐四重奏《小夜曲》、钢琴独奏《哀悼引》、钢琴与大提琴曲《秋思》、管弦乐曲《新衣裳羽衣曲》等。他的音乐创作在多种音乐体裁的运用上富有开创性,把乐歌时期的填词创作提高到了专业音乐创作的水平。主要论著《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中国历代音乐沿革概略》《和声学》《普通乐学》

赵元任:在近代独唱歌曲中提出中西音乐有异。他的歌曲创作鲜明地反映了五四时期科学的实验、民主精神;在音乐写作方面有重要的创新。在曲调写作与和声配置方面作了“中国派”的实验;其歌曲旋律与歌词声韵、语调的结合尤为出色。他对汉语与音乐关系的认识和成功实践给后人提供了重要的作曲经验。他对近代独唱歌曲创作及其理论都有重要建树。《卖布谣》(最杰出的一首)。《叫我如何不想他》(突出反映五四精神)《听雨》(采用古今吟诵音调)《也是微云》。他的音乐作品代表着中国20年代音乐创作的高水平。

《海韵》大型艺术性合唱曲,分别用合唱、女高音独唱和钢琴伴奏音乐代表作为旁观者得诗翁、主人公女郎和背景大海。这首歌由一个引子和五个情感各异的乐段加尾声组成,每个结构段落都有不同的艺术处理,从多角度表现飘逸徘徊的女郎以及恳切的诗翁、翻滚呼啸的大海。《海韵》中钢琴伴奏音乐不仅起到为歌唱伴奏的作用,还成为具有独立表现意义的三个艺术成分之一。 群众歌曲《劳动歌》《呜呼!三月一十八》《西洋镜歌》《尽力中华》 独唱歌曲《卖布谣》《教我如何不想他》 叙事说唱体裁独唱曲《老天爷》

黄自:是一位创作独唱歌曲较多的作曲家,《玫瑰三愿》《花非花》《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点绛唇—赋登楼》《春思曲》这些作品较好的发挥了独唱艺术的技巧,钢琴伴奏也有着较多的艺术处理。 《长恨歌》《抗战歌》,《旗正飘飘》流传最广,他还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着重发挥合唱技巧,有较高的艺术性,对其后这一题材的创作有重要的影响。在艺术歌曲方面,他的《玫瑰三愿》.《花非花》,《思乡》,《春思曲》等,器乐作品方面有《怀旧》,《都市风光幻想曲》两部交响音乐作品。主要特征:娴熟的作曲技法,严谨的艺术结构,请雅的乐韵和明显的中国古典文化精神。对专业音乐教学做出了显著成绩。

冼星海:音乐创作涉及当时新音乐的众多体裁,在近代音乐创作、音乐教育、音乐活动等方面成绩突出,被誉为“人民音乐家”。他是近代声乐创作中最多产、高成功率的作曲家。 代表作《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救亡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夜半歌声》(电影歌曲)合唱话剧歌曲《茫茫的西伯利亚》歌剧《军民进行曲》 近代交响:冼星海写有第一交响乐《民族解放交响曲》民族解放运动为题材,第二交响乐《神圣之战》,第一部国际主义题材的中国交响乐,四部交响组曲《后方》《木马词》《棘勒歌》《满江红》,管弦乐曲《中国狂想曲》《谐虐曲》和交响音画《中国生活》 黄河大合唱: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1939年,光未然词)是近代大型合唱音乐去的较高艺术成就,享誉中外里程碑的杰作,该曲有九个乐章组成,以朗诵词和乐队音乐加以贯穿,各乐章的顺序依次为:《序曲》(管弦乐),《黄河船夫曲》(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生三部合唱),《河边对口曲》(男生对唱),《黄河怨》(女高音独唱与女生三部伴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全曲音乐主要建立在力量.崇高.苦难三个主题上。

作品特点:各个乐章相对独立,内容互相联系,其音乐通俗易懂.简洁明快,既有中国民间音乐风格,也有群众歌曲特点,同时又是史诗性和交响性兼备的作品。冼星海在《黄河大合唱》中创造的具有民族风格.中国气派和时代特征的新的合唱形式,对其后中国大型歌唱音乐创作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

《黄河大合唱》的音乐有许多独特的创造,如吸取民间劳动号子音调.形式等写成的《黄河船夫曲》,吸取西北民歌曲调和民间对唱形式等写成的《河边对口曲》,都是以近代多声部合唱技术写成的乐章 ;在音乐形态方面,其旋法.乐曲结构.歌唱形式等,既有中国传统音乐的风韵,又有新时代的特征;在表现内容方面,具有中华民族不畏艰难险阻,勇敢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黄河大合唱》采用了外国复调体裁等多声曲技术,如《保卫黄河》是以卡农式手法构成多声部的轮唱曲。全曲以五声调式写成,突出的使用六度和四.五度大跳音程,音乐有很强的动力性。

青主:作曲《大江东去》及《我住长江头》音乐专著《乐话》《音乐通论》

他的整个音乐思想是以音乐是“上界的语言”为基本点的,强调音乐艺术的精神性。他称音乐是“灵魂的语言”,把音乐艺术看作是“最深的宗教的情感表现”,强调演奏者对音乐作品深层的理解,表演时全身心的投入以及体验艺术的真谛等方面的要求。

聂耳:为田汉的话剧《回春之曲》而写的《梅娘曲》《告别南洋》《春回来了》。作有歌曲30余首,中国乐器合奏曲《金蛇狂舞》、《翠湖春晓》,舞台剧《扬子江暴风雨》,歌曲代表《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大路歌》《铁蹄下的歌女》,是30年代群众歌曲的主流是救亡歌曲与其后的抗日歌曲,他的救亡歌曲在其中占有突出地位。在近代歌曲创作中,聂耳第一个反映了觉悟了、斗争着的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作曲家音乐创作成功率最高者之一。 歌曲内容的中心:抗日救国与民族解放,他的歌曲音乐在表现内容与艺术形式方面都体现了时代精神与革命倾向。是中国无产阶级音乐的重要奠基人。

《铁蹄下的歌女》这首歌既不是再现性的三部结构,也不是变奏性的三部结构,而是一种新的三段式音乐结构。歌曲的三个乐段虽都是由四个乐句构成,却有着不同的设计和处理,从而使各个乐段的音乐各具个性,多角度的揭示了苦难时代歌女的哀号,漂流和遍体鳞伤的哭诉。歌中每句都从弱拍起唱,而且以一个梯级下行的旋律作为每段的前奏(或间奏),强化了悲哀的情绪。这首歌是30年代抒情独唱歌曲中的杰作。它在结构设计,变化统一,旋律创造,表现内容等独唱音乐创作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上新颖独到的创造和艺术成就对多段式抒情歌曲创作,有着可贵的启迪。

聂耳群众歌曲 特点:1)非方整性的的曲体结构。这种结构,以短小的动机或乐句作为基础加以发展,整首歌曲音乐的各部分呈不对等状态,从而使音乐富于动力性和节奏感。 2)丰富、多变的句式。聂耳群众歌曲的乐句长短不定,不拘一格。因此有着多种多样的发展变化。

3)突出的使用短句,使音乐具有短促有力的质地,造成急促的气势,富于青春活力和战斗精神。

4)巧用休止。 在他的群众歌曲中不仅常用前后半拍的短暂休止,而且在旋律进行中常有意外的中顿。这对音乐的强劲气质和紧迫感的创造,有很好的效果。 作品:《大路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

意义:聂耳的群众歌曲不仅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巨大的社会现实斗争的意义,也对中国歌曲艺术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贡献。尤其是在歌曲创作方法、艺术形式的创造,对新时代的反映、群众歌曲体裁的发展等方面,都有许多独到的创造。为了增强歌曲的艺术感染力而在其中加入短暂、有力地说白,为了处理好歌词中连续出现的短词句而连续配之以多个短促的曲调。

刘天华 音乐教育家《光明行》《病中吟》《良宵》 民族器乐的创作,是他对中国音乐最重要的贡献。

创作特征:在演奏方面,他不拘一格地借鉴 吸收其他中西乐器的演奏技术,大大丰富了二胡的演奏技巧。在乐曲组织结构与音乐发展方面,即采用了散板和带引子、尾声的自由多段体结构等中国传统器乐因素,又成功地吸收了西洋音乐中的和弦琶音和近关系转调、变奏曲式的结构原则,自然音与变化音的并用等因素。他的二胡音乐不限于演奏技术与艺术形式的进步,并且在表达思想、感情等方面给二胡注入时代精神。

成就:在二胡音乐中开创了中西音乐融合的艺术风格,在器乐文化创造方式上显示了与“五四”新文化共同的特征。刘天华的二胡音乐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1,民族器乐教学方面:编写了包括47首练习曲的《南胡练习曲》和一套琵琶练习曲。改变了二胡。琵琶口传心授的旧的教学方法,使之纳入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轨道,形成了独具风格、影响深远的第一个二胡学派。培养了蒋风之,储师竹,陈振铎等二胡名家。

2,改制二胡,从而改良其音色音质,创造了二胡弓法、指法及其他演奏符号,是二胡音乐的记谱规范化,采用小提琴固定音高定弦法。

3,记录整理传统音乐,参照西洋记谱法改进了传统的工尺谱。使用五线谱和工尺谱记录了京剧唱腔《梅兰芳歌曲谱》,搜集整理《安次县哨子合乐谱》《佛曲谱》 4,参加与发起、实际主持了国乐改社进刊物《音乐杂志》 并且著文阐述其改进国乐的思想,对中国器乐发展进行理论性探讨。

5,举办音乐会,灌录唱片,推广二胡音乐。

黎锦晖儿童歌舞剧:儿童歌舞剧这种体裁在中国,是由黎锦晖首先创造出来的。

贡献:黎锦晖所从事的儿童歌舞剧的创作,是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歌剧舞剧的熏陶之下的,新的戏剧音乐形式的探索,他的作品富于民族风味,适合儿童特点,在人物的性格化和戏剧性方面,都有可贵的贡献,为后来的新歌剧创作积累了初步的经验。黎锦晖的歌舞剧创作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有着启蒙性的重要意义。(写的流行歌《毛毛雨》、《桃花江》) 代表作:《可怜的秋香》、《吹泡泡》、《努力》、《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小小画家》。其中《可怜的秋香》是最著名的,《小小画家》是最成功的一部。这些作品多以童话寓言方式,反映儿童生活或社会现实的内容、寓科学、民主、平等、博爱、团结等“五四”精神于其中,很有教育意义。

他的第一部儿童歌舞剧是《麻雀与小孩》。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是童话寓言式的,音乐既有学堂乐歌时期外来音调的再加工,又有民间曲牌的改编,基本采用的是旧曲填词的方法。

王光祈:主要思想是少年中国说。他是最早采用比较音乐学的方法进行音乐理论研究的音乐家。王光祈提出了“以实物为重,典籍次之,推类又次之”的研究方法。他的“中国管律与古希腊弦律不同”的观点,颇有学术研究价值。他是国内最早采用比较音乐学的方法进行音乐理论研究的音乐家,其研究成果主要是《东西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他独特性的把世界音乐划分为“中国乐系”、“希腊乐系”、“波斯亚剌伯乐系”三大乐系。他在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推向世界方面,也有很大成绩。

马思聪:中国第一代小提琴家,也是近代最有影响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 贡献:中国近代小提琴音乐创作。 作品《摇篮曲》《第一回旋曲》、《绥远组曲》(即《内蒙组曲》)、《西藏音诗》、《牧歌》F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中国早期小提琴音乐最成功之作。 《抛锚》《民主》《祖国》《春天》四部大合唱。

艺术特色:1,马思聪的小提琴音乐大多采用民歌音乐写成,有着浓郁的中国风格,他的小提琴音乐充满中国民间风味的旋律,富有歌唱性,他常用完整的民歌作为乐曲的音乐主题,也常用民歌曲调的一部分作为音乐发展的依据或动机。2,在音乐发展方面,自由变奏是其最常用的手法。“合尾”“换头”“连环扣”等民间音乐的展开手法也常见。从多声的监督发展音乐。3,马思聪从小提琴音乐的艺术规律出发进行创作,并注重发挥小提琴的演奏技巧。4,小提琴音乐与钢琴音乐一起构思、创作。

华彦均 :二胡曲《二泉映月》《寒春风曲》 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 《二泉映月》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该曲运用江苏民间音乐材料写成,运用多种二胡弓法和不同力度的变化 细致的表现了饱尝生活艰辛的社会底层人们悲怆的心情和倔强的性格。粗气有此曲采用两个基本曲调多次变化重复的结构,具有古代唱赚和近代双主题变奏的特色,在近代新生的民间器乐曲中是极富创造性的。

贺绿汀:歌曲代表作品有《嘉陵江上》《游击队歌》《垦春泥》,钢琴曲《牧童短笛》和《摇篮曲》在齐尔品中分获头等奖和名誉二等奖。管弦乐曲《晚会》《森吉德玛》是40年代国内有广泛影响的西洋乐器合奏曲。其作品艺术结构严谨,音乐发展富于逻辑性。作词作曲《游击队歌》全曲以小军鼓的节奏型贯穿,充满活力和乐观精神反映了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抗战后,中国抗日战士对胜利的信心和不畏困苦的精神的气质。

《牧童短笛》齐尔品“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中获头等奖,采取了变化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优美质朴的民歌风旋律,流美的复调和东方色彩的对位化和声等,创造了中国式的田园诗情与意境。这首钢琴曲对其后中国钢琴音乐的其他多声音乐创作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江文也:近代中国交响乐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代表作:《台湾舞曲》是一首标题性的幻想音乐。乐曲采用了自由体的回旋奏鸣曲式,音乐构思有两部曲式的特色。乐曲主题是三部曲式的快板段落,末段是大大压缩了的再现段,仅重现呈示部的第一段,实际上是如歌段落的较长的补充部分。这部作品的作曲技术包括当时的十二音技巧和巴托克等人的作曲技术,乐曲中间的慢段有如德彪西等印象派音乐的风韵。

新音乐启蒙发展的四大阶段

一)晚清。是新音乐的初步启蒙阶段。

20世纪新音乐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以学堂乐歌为中心的新音乐启蒙阶段。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

二)民国初期。以学堂乐歌为主的新音乐的启蒙继续。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

辛亥革命胜利后出现一个短暂的热潮,再度勃兴是在五四时期,出现许多新式音乐团体。 三)20年代新音乐的初步发展。赵元任、黎锦晖、刘天华、萧友梅、瞿秋白

1,20年代新音乐的创作由用即成曲调填词为主的编配方式改变为依据歌词谱写音乐的创作方式。除了为艺术表演的音乐创作,还出现了为着工农兵歌唱的歌曲创作。 2,专业音乐教育出现。

3,音乐理论取得了重要的成绩。王光祈

四)30-40年代抗日歌咏和音乐创作规模空前发展。是音乐创作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许多优秀的独唱合唱作品,是新音乐史上创作和传播的繁荣时期。黄自、青主、刘雪庵、马思聪、聂耳、冼星海、江文也、贺绿汀 学堂乐歌

历史意义:1.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贡献率一批早期的优秀声乐作品,开“新音乐”创作之先河。

2.使“集体歌唱”这一歌唱形式深入人心,为后来的群众歌咏运动打下了基础。

3.通过乐歌的传唱和学校音乐教育,西方基本音乐理论和技能开始系统地、大范围的再中国传播。

4.培养了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批传播和创建、发展学校音乐教育的人才,为后来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5.展示出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从而引起社会各界对音乐教育的重视,逐步确立音乐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定义: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制的歌曲。是教授新式歌曲和欧洲音乐常识为主要内容的音乐教育。 形式:选曲填词,按词填曲。

特点:1,它的创作、理论。出版都先起于东邻的日本 首先出现在留日的中国知识分子中。2,主流歌词与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3,基本上是以西方和日本通用的简谱或五线谱记唱的,供学生集体咏唱的齐唱曲。4,在曲调方面最常用选填词,而编写制作曲调的歌曲数量极少。

内容:通过不同的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 代表人物:曾志忞:《扬子江》《练兵》《春游》

沈心工:具有较鲜明的民主共和思想和爱国精神。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民主思想教育。在艺术手法上,他的歌词浅显易懂,浅而不俗,词曲结合贴切自然。

第一部学堂乐歌《男儿第一志气高》(即《体操-兵操》)《竹马》《革命》《铁匠》《黄河》《小小船》

李叔同:编印出版中国 第一份 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 是中国话剧史上饰演茶花女的第一人 作品《送别》《春游》《大中华》《清凉歌集》

群众歌曲 定义:群众歌曲是大众歌唱而创作的歌曲其内容多与政治、社会活动有关,常在群众性活动中演唱。群众歌曲的音乐结构以简单、小型者为多,音域不太宽,多采用齐唱或简易合唱的形式。群众歌曲这一体裁的形成是我国近代音乐创作的突出收获。群众歌曲的传播又是一种社会性的音乐教育,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聂耳。 分类:

(一)填词的群众歌曲

近代填词歌曲,以学堂乐歌为发端。沈心工《竹马》,李叔同《送别》,安波根据陕北民歌填词的《怎么办》、《拥军花鼓》,张寒晖《军民大生产》

(二)改编的群众歌曲

现代改编歌曲始于学堂乐歌时期,改编歌曲也是20年代工农兵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曙《芦沟问答》,刘炽《翻身道情》

(三)创作的群众歌曲

近代群众歌曲创作的源头,也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的学堂乐歌。 1.“五四”时期的群众歌曲创作。萧友梅《卿云歌》,《五四纪念爱国歌》,赵元任《尽力中华》

体裁:群唱式的歌曲,或者齐唱,或者领、合相间,或者小型或声部合唱。风格多为进行曲。 2.抗日救亡时期的群众歌曲创作,聂耳《毕业歌》 3.全面抗战爆发后的群众歌曲创作。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作品为多,冼星海《游击军》,郑律成《八路军军歌》

4.儿童歌曲的创作。聂耳《卖报歌》,冼星海《只怕不抵抗》。 传统音乐

一般是指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主要包括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歌,歌舞音乐,器乐以及根据这些艺术传统新创作的音乐。 梅兰芳京剧改良 代表作《霸王别姬》

1,他在辛亥革命时就上演了《邓霞姑》等时装新戏和《洛神》等古装新戏

2,近代,他又对《宇宙锋》等传统剧目进行了新的加工改造,编演了《木兰从军》等爱国戏。

3,他还发展创造了雍容华贵的新腔,其演唱凝重而流畅,对旦角音乐艺术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以梅兰芳的唱腔和表演为主要艺术特征的京剧艺术流派,被成为“梅派”。 4,梅兰芳对京剧伴奏音乐也有改革

5,梅兰芳曾赴美国苏联演出获得了成功,为中国传统表演艺术和音乐赢得了国际声誉,他的表扬艺术被誉为可与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国的布莱希特相媲美的表演艺术体系。

“秧歌剧” 是中国小歌剧的一种类型。第一部新秧歌剧《兄妹开荒》。秧歌剧将话剧,戏曲和秧歌揉合在一起,在化妆和对话方面,吸收了话剧的特长,在歌唱方面,更多的吸收了老百姓所喜爱的民间小调,民谣,地方戏曲的曲调,如道情,陕北民歌等,秧歌剧的基本对象是农民。

评剧约于1910年由河北莲花落子与东北“蹦蹦”合流而成,农民剧作家成兆才为评剧奠定了基础。《杨三姐告状》是代表曲目。评剧有着民间小戏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郁的特色。其在近代形成了板式变化的音乐体制,并采用板胡为主要伴奏乐器和与京剧大致相同的大致相同的打击乐器。

四大名旦:梅兰芳 程砚秋 尚小云 荀慧生。四大须生:余叔岩 言菊朋 高庆奎 马连良。武生:杨小楼 花脸:郝寿臣

独唱歌曲:从20年代初到40年代末,中国的独唱曲初步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面貌:运用具体民间曲调或者依照民间音乐特征创作的民间音乐风格的独唱曲;运用新的创作方法谱写的歌曲,虽与民间音乐较少联系但易于演唱和被接受的独唱曲;综合中西歌曲形式创新的音乐会艺术独唱曲。 萧友梅、赵元任 陈啸空:《湘累》是一首凄楚委婉,有深切怀念之情又富于浓郁民族风格和浪漫色彩的作品。歌曲问世后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广为流传。 青主:《我住长江头》 黄自:《玫瑰三愿》《花非花》《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点绛唇-赋登楼》《春思曲》 叙述说唱体裁:赵元任《老天爷》,费克的《茶馆小调》《五块钱》,张曙《日落西山》 新型叙事歌曲《丈夫去当兵》(音乐亲切优美,清新,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 解放区的独唱歌曲如:马可《南泥湾》,刘雪庵《红豆词》 合唱歌曲:初期:李叔同的三部合唱《春游》。20年代:萧友梅《柏树林回旋歌》《春江花月夜》,赵元任作曲的《海韵》30年代:黄自《抗敌歌》《旗正飘飘》。贺绿汀作词作曲《游击队歌》。洗星海作曲的《在太行上》 西洋乐器:钢琴第一首作品赵元任的《和平进行曲》。贺绿汀《牧童短笛》。江文也《五首素描》《断章小品》《台湾舞曲》

瞿维德《花鼓》是40年代描写人民新生活的钢琴音乐代表作。 管弦乐:黄自管弦乐序曲《怀旧》《都市风光幻想曲》。马思聪《第一交响曲》《F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白毛女》40年代中期,延安的文艺工作者创造性的从新的角度、运用新的形式,创作了大型歌剧《白毛女》,深刻的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标志着中国歌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43年,诗人邵子南,将这个故事写成了以破除迷信、发动群众为主题的剧本,1944年,由贺敬之、丁毅执笔,对剧本重新进行结构。这部歌剧的音乐处理,马可、张鲁、瞿维等作曲家吸收传统地方戏曲音乐加以改造,采用西洋歌曲的方法全部作曲。在忠实于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吸收民间形式的一切优点,同时,也需要参考前人的和外国的经验,认为新歌剧的形式应有歌唱、吟唱。道白,三者的有机结合。 新歌剧《白毛女》的作曲家们在民间音调基础上吸收西方歌剧音乐性格化和戏剧化的创作经验,运用人物主调贯穿发展的手法使音乐形象的塑造获得成功。在歌剧音乐中,尝试使用了重唱与合唱的形式,运用了和声、复调等多声部音乐手法;在乐队方面,根据当时条件使用了中西乐器的混合编制。 作曲家在《白毛女》的音乐创作中有意识的采用和吸收了多种民间音调,如喜儿的音乐主题,是根据河北民歌《小白菜》的音调加以变化发展而成,喜儿的爹爹杨白劳的音乐主题,是根据山西民歌《捡麦根》改编。这种处理方法,既丰富拓展了音乐的表现力,又保持了全剧民族风格色彩的和谐统一,取得了较好的表现效果。《白毛女》的成功实践,推动了延安等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对新歌创作的热情。

第一部三部合唱曲李叔同《春游》 第一部清唱剧黄自《长恨歌》

瞿秋白做词《赤潮曲》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作,是中国工农革命歌曲创作做早的作品之一。

中国第一首钢琴曲《和平进行曲》

最早在国外上演的中国室内乐作品 冼星海《d小调奏鸣曲》

中国所写的西洋乐器重奏音乐在国外获奖的第一部作品:谭小麟《弦乐三重奏》获约翰杰克森奖

第一部儿童歌舞剧:黎锦辉《麻雀与小孩》

黄自的管弦序曲《怀旧》是最早在国外演奏的中国管弦序曲。 萧友梅管弦乐是《哀悼进行曲》我国最早管弦乐曲。

冼星海第一交响《民族解放交响曲》是中国第一部以“民族解放运动”为题材的大型西洋乐器合奏音乐,第二交响乐《神圣之战》是第一部国际主义题材的中国交响乐。 山东省立剧院第一部歌剧《岳飞》:大胆的采用了中西混合乐队的形式,以民族乐器为主体,并使用了小提琴大提琴,管乐器和钢琴等西洋乐器。 第一部新歌剧:《兄妹开荒》

中国第一所独立的高等音乐学府:萧友梅1927建立“国立音乐院”。它标志着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革命根据地第一所高等艺术学府:延安鲁迅艺术的诞生,标志专业音乐教育正式开始,鲁艺音乐系是革命音乐家的摇篮。

民国时期第一部《中国音乐史》叶伯和。

第五篇:中音史复习资料

列举十个远古乐器(先秦以前的) 鼓、龠、磬、钟、埙、瑟、筝、琴、箫、笙、笛、篪 骨笛 1986,河南舞阳县贾湖出土,猛禽较骨钻孔而成,有8,7,6,5孔笛,7孔居多,音阶结构至少六声音阶,也有七声音阶,科学鉴定距今9000年,是竖吹乐器。价值:证明我国古代音乐文化有9000多年可考历史,通过测音,说明位于中原的河南地区,可能是五声,七声音阶形成和成熟最早的地方。礼乐制度:为巩固社会地位和等级社会,吸取商代灭之之教训,社乐制度由周公初步制定,后人增补而成一种严格而又烦琐的制度,礼乐制把上层社会的人分等级,再依等级地位的不同规定所施行的礼乐,表现在三个方面:(1)乐器排列方面,天子四面,诸候三面,卿二面,士一面排列(2)乐舞规模大小,天子八佾,诸候六佾(3)繁琐的典礼,仪式不同音乐不同。

一、郑卫之音

狭义的讲,郑卫之音是指先秦时期郑国和卫国的地方音乐。广义的郑卫之音即民间音乐。历史上儒家曾把郑卫之音贬为“靡靡之音”、“淫声”、“亡国之音”等,原因主要是郑国和卫国在周代是商代后裔的聚居地,郑卫之音是“商之遗音”。

二、郑卫之音的音乐特点 音乐的娱乐性和观赏性大大增强,教育功能很弱。为后世的歌舞伎乐发展奠定了基础。八音周代出现的乐器分类法,按照制选材料的性质分为金,石,木,土,草,丝,匏,竹,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 曾侯乙墓编钟 1978年,湖北隋县出土,显示出我国历史上编钟音乐文化所达到的惊人成就。(1)整套编织共64枚,分为上,中下三层。(2)这套钟的总音域达到五个八度,可奏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其间中部区可演奏十二个半音,采用纯律和三分损益律的复合生律法。(3)钟上有铭纹,为了研究古代乐理提供了实证资料,其价值在于其证实了我国古代双音钟的存在,说明了战国时期编钟艺术的高度发达。

乐府 乐府是秦朝开始设立、汉代开始兴盛起来的、以搜集、改编、整理和表演民间音乐为主要职能的音乐机构。它对各民族间音乐文化的交流、融合及对秦汉音乐文化和以后各代音乐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汉哀帝时罢除了乐府. 鼓吹乐秦汉时期合并发展起来的鼓吹乐,是一种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西汉时,根据乐器配置和乐场合的不同,又分为“鼓吹”和“横吹”。相和歌 汉代汉族民间歌曲的总称。他经历了由最早民间没有伴奏的“徒歌”形式发展到“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形式,最后发展到“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相和歌”。相和歌的主要伴奏乐器有节、笙、笛、瑟、琴、琵琶(阮)等。它有深厚的民间基础,是后来魏晋时期的清商乐的前身。相和歌使用的宫调叫相和三调,即清调、平调和瑟调。相和大曲

是相和歌的最高发展形式,是含有多段体的大型歌舞作品形式。其结构包括“艳”、“曲”、“解”、“趋”、“乱”等。其中,除“解”基本上每曲必用外,“艳”和“趋”、“曲”可能属于引子或尾声性质,“乱”在大曲中很少见使用。完备的大曲结构一般可分成三个部分,具有三段体的结构特征。清商乐:是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和南方汉族民间音乐的总称。是在相和歌的基础上,吸收当时南方吴歌、西曲等地方民间音乐的因素而发展起来的音乐形式。百戏:汉代的百戏,上承周代散乐,是多种民间音乐艺术的结合,包括角觝、杂技、魔术、歌舞等多种艺术形成。歌舞戏:南北朝末年兴起的一种有故事情节,有角色化妆表演,载歌载舞,或同时兼有伴奏或管弦伴奏的戏曲雏型,重要节目有《大面》《钵头》《踏谣娘》。

2、三分损益法

这是我国最早的生律方法,即确定乐音的绝对准确高度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法。它记录在距今2600年前左右的《管子·地员篇》中,是一种在弦上按振动体长度来进行计算的生律方法。《管子·地员篇》记载的三分损益法只生出宫、徵、商、羽、角五个音。后来在《吕氏春秋·音律篇》中,又记载了在“三分损益法”生五律的基础上继续往下推算求出十二律及其顺序的方法。。京房六十律:汉代京房提出六十律理论。他是在三分损益法的基础上,利用第一律与第十二律之间存在的音差,继续损益推算,将一个八度分成六十律。这个理论虽然没有实践,但是有理论价值,显示了律学思维的精微性。

古琴音乐两汉时趋于成熟,《广陵散》乐汉末年产生于广陵地方的一首琴曲,题材根据琴曲小标题,来自于《琴操》中的《聂政刺韩王曲》《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其曲谱,经历代传授,后被保存在明,朱权辑的《神奇秘谱》中,共45段。《碣石调·幽兰》南朝梁代丘明所作琴曲,现存谱式原件是唐人手写卷子谱,存于日本,是用文字记录弹奏手法的文字谱式,曲调形式为碍石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琴谱。《梅花三弄》、《酒狂》

隋唐燕乐发展(1)隋朝以法令形式颁布了“七部乐”的燕乐体制,是以国名,地名作为乐部名称形成的音乐,隋炀帝时,又增加了康国、疏勒两个乐部,至此隋代“九个乐”的宫庭燕乐宣告完成。(2)唐代宫庭燕乐起初完全承袭隋代燕乐体制,至唐太宗贞观一年,废除礼毕即文康伎,又废除“天竺乐”,加入“扶南乐”将燕乐列为“首部”,形成了唐代的“九部乐”,唐太宗统一高昌后,又加入了“高昌乐”形成了二十部乐。

歌舞大曲:是一种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乐舞,在隋唐宫庭燕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包括法曲、大曲、清乐大曲、胡越大曲,其结构基本分为三大部分:散序、中序、破、代表作品:《霓裳羽衣舞》。 学堂乐歌: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1)背景:a 20世纪初,随着鸦片战争中国的落后,音乐救国思想的萌发导致教育的革新b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为了唤起公民的爱国热情,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C新式学堂的建立,开设音乐课,形成了以学堂乐歌为主要途径,从而影响全国的音乐运动。(2)主要内容:1,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国欺凌的爱国精神。2,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新政的胜利。3,配合中小学生进行所谓“国民教育”的“军歌”,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教育。4,呼吁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学习新文化,消除旧习俗,树立新风尚的思想与鼓吹忠君,尊孔等封建传统伦理道德题材。3,来源:基本以西方和日本通用的简谱或线谱记谱,使学生集中咏唱的齐唱曲,选取的歌调都是日本歌词,欧美的歌曲填词,我国歌曲填词及我国音乐家自己创作曲调的学堂乐歌不多。(4)历史意义:1,培养出中国最早的一批教育人才,为中国普通音乐教育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师资力量。2,展示出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逐步确立音乐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3,“集体歌唱”的音乐表现形式对群众歌曲体裁的形式及群众歌咏活动的开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4,为“五·四”以后中国现代新文化的深入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为中国现代中小学普通音乐教育铺垫了最好的基石,标志着我国近代音乐史开端。

萧友梅:20世纪初音乐教育家,作曲家,理论家。A(1)建立了我国早期的专业音乐院校如“北大附设音乐传习所”“上海国立音乐院”(2)从事早期的专业教学,最早在中国开设和声课,规模庞大,编导专业教材,重视社会中小学教育。B其大部分作品写于20世纪20年代,声乐作品有三类:群众歌曲《卿云歌》《五四纪念爱国歌》等,学校歌曲,分别收在三本教材性的曲集中《今乐初集》《新歌初集》《新学制唱歌教科书》,反映对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现实不满及对国家前途和命运忧虑的歌曲,如《问》特点是旋律及节奏进行较平稳,篇幅不多,简短,曲式偏重于上下对称的方整性结构,多数作品有钢琴伴奏,此外还有大型声乐套曲《春江花月夜》

赵元任A:汉语言之父,B共创造了一百多首音乐作品,声乐作品占绝大多数,另包括少量器乐小品和民歌改编曲,1915年发表我国第一首钢琴作品《和平进行曲》20世纪,20,30年代创作的作品最具影响力,1928年出版的《新诗歌集》中的作品具代表性,体现“五·四”精神作品《卖布谣》《劳动歌》及合唱曲《呜呼,三月一十八》创作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30年代后编导推行社会改革新教育的歌曲,如《西洋镜歌》,还编写了相当数量的儿童歌曲,其最优秀的会唱代表作《海韵》是一部具有一定民族特色,清唱剧式的大型作品,标志着20年代的最高创作水准。创作特点(1)努力追求中国风格的音乐,旋律上最早吸收了民歌小调至广泛吸取吟诗调,民间戏曲,说唱音乐进行创作,和声上结合中国民族音调的和声特点进行有关民族化试验。(2)借鉴西方的作曲技法,调性布局并采用转调的手法,钢琴伴奏起到了共同塑造音乐的形象的效果,注重不同调性的不同情感色彩。(3)开创了多曲创作的题材。

黎锦晖 A.1922年创办了我国当时最大的音乐文化周刊《小朋友》B,1927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专门培养歌舞人才的学校“中华歌舞专修学校”C,20世纪20年代为“推广国语”教育运动创作了儿童歌舞表演和儿童歌舞剧两种音乐形式,有24首儿童歌舞表演曲,如《可怜的秋香》,儿童歌舞表演剧,如《麻雀与小孩》和最典型的《小小画家》创作特点,他的歌舞剧是由他自己编剧,写词,写曲,注意了儿童富于幻想想象的特点,适当吸收神话剧题材,运用动物拟人化的手法,以生动的形象向少年儿童进行新思想的启蒙教育。

刘天华:在民族器乐方面作出巨大贡献A,革新二胡形制,创作大量二胡曲,开创了二胡作为一种独奏乐器的历史新纪元,另作有若干琶琶曲以及一套二胡练习曲,一套琵琶练习曲,并倡导国乐改革,收集整理民间音乐,B他们创作分三大类:(1)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看不到出路的苦闷彷徨的心情。(2)从国乐改革为主旨,说明中国知识分子在逆境下追求未来光明前途,《良宵》《光明行》其中《光明行》全曲自始至终贯穿着明朗欢欣之情和奋发向上的力量。(3)描绘自然景色和对某些生活情景的感怀。C,创作特点:(1)在演奏上,广泛吸收小提琴的揉弦演奏法,大胆吸收其它乐器的演奏方法来丰富二胡的演奏。(2)大量吸收和学习民间音乐,进行有关民族音乐的记录整理,刘天华以其毕生的努力,以创作演奏,教学到理论研究全面实践,为我国民族器乐开创了一条有创新意义的新路。 黄自★学院派代表人物,其音乐活动始于1926留美期间,(1)有器乐作品代表作音乐会序曲《怀旧》(2)1935年为故事片《都市风光》写片头曲《都市风光幻想曲》(3)合唱作品有一部抗日题材歌曲——混声四部合唱《抗敌歌》《旗正飘飘》(4)艺术歌曲是其歌曲创作中影响较大的方面,包括我国古诗词的独唱曲《点绛唇》《花非花》,有意识地作了多声民族化实验,另有作品《春思曲》《思乡》《玫瑰三愿》,其中《玫瑰三愿》借玫瑰的三个愿望表达了对未来和平的期盼,为故事片《天伦》所作主题曲《天伦歌》为抒情情独唱歌曲,作有儿童歌曲《西风的话》《踏雪寻梅》(5)清唱到《长恨歌》是唯一的一个大型声乐套曲,反映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共十乐章,作者生前完成七个乐章 创作特点:(1)音乐生动,鲜明,曲调流畅,优美,歌词与曲调高度结合,创作构思细腻,集中,乐曲结构简洁严谨。(2)在部分作品中对音乐的民族风格作出了创造性的探索,对当时及以后我国专业音乐界影响巨大。

聂耳: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家, 1933年正式开式为左翼电影或戏剧配乐,写插曲。(1)创作了民族器乐合奏《金蛇狂舞》《昭君出塞》等,主要创作集中于群众歌曲和抒情歌曲两类。(2)群众歌曲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进行曲性质的歌曲,表达了中国人民空前高涨的斗争热情。(3)工人歌曲《大路歌》《开路先锋》(4)抒情歌曲《梅娘曲》《飞花歌》《铁蹄下的歌女》(5)儿童歌曲《卖报歌》

创作特点(1)创作中重视音乐民族风格和艺术形式的创新,劳动歌曲吸取劳动号子的曲调,抒情歌曲吸取山歌小调的曲调,并创造性的吸取某些音调因素,加以重新创作和发展,其歌曲即有民族大众的特点,又富于时代特色(2)大胆突破了传统的一般的整性的歌曲结构原则。(3)聂耳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也是一位大胆的革新者,以其天才和努力为我国“左翼音乐运动”的开展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贺绿汀抗日救之音乐创作作曲家的突出代表人物,代表作品:钢琴曲《牧童短笛》,旋律优美,形象生动,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获“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一等奖,钢琴曲《摇篮曲》,1934年后,创作了17部影片的配乐,如《天涯歌女》《春天里》,群众歌曲《上战场》《保家乡》,合唱歌曲《游击队歌》《垦春泥》独唱曲《嘉陵江上》,另有管弦乐曲等。 冼星海★我国近代音乐史上罕见的多产作曲家,创作了200多首群众歌曲,4部大合唱,2部歌剧等,其创作分为四个时期:(1)巴黎时期,创作了《风》《游子吟》等室内乐作品;(2)1935-1938年间,是他主要创作时期,有群众歌曲《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支》,抒情性与战斗性相结合的歌曲《太行山上》,劳动歌曲《拉犁歌》等。(3)1938-1940延安时期,写作大量群众歌曲同时,开创创作一系列大型体裁,如歌剧《军民进行曲》《生产运动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以及《黄河大合唱》等。(4)1940-1945苏联时期,创作大型器乐作品,如《民族交响乐》等。

《黄河大合唱》整部作品旋律的发展,基本上建立在三个主题上,即《黄河船夫》的主题动机,象征着斗争和力量,《黄河颂》的主题,象征着民族精神的宽广崇高和自由奔放,《怒吼吧,黄河》表现了中国人民苦难的主题,作者在这部作品里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的祖国,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时巨大变化,痛斥了敌人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苦难,最后又以惊人的笔墨勾画出一幅幅人民群众纷纷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敌人的壮丽的情景。整个作品自始至终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雄伟浑厚的气魄,以及必将取得最后胜利的坚定信念。

马思聪是我国第一代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具有相当成就和影响的作曲家,其众多体裁的作品中小提琴曲的影响最大,体现了他的艺术个性和特色,如《第一回旋曲》《西藏音诗》《牧歌》1937-1938《内蒙组曲》,其中第二曲《思乡曲》运用了民族风格的特征,《内蒙组曲》由三个乐章组成,分别是《史诗》《思乡曲》《塞外舞曲》,他的小提琴作品为小提琴艺术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有2部管弦乐组曲《欢喜组曲》《册林之歌》和2部交响乐,大型声乐套曲有《抛锚大合唱》《民主大合唱》《祖国大合唱》《春天大合唱》 《白毛女》意义,1,在艺术成就上解决了通过音乐来表达具体的刻画剧中人物形象的问题。2,吸收了民歌的音调作为主题的音调基础,广泛地吸收说唱,戏曲等民间音乐的音调。3,音乐创作的形式和手法上借鉴了近代外国歌剧的传统形式和经验,丰富了歌剧的表现力。4,歌剧《白毛女》的成功,使这种综合性艺术形式在我国整个近代音乐发展中产生重大影响。5,为真正适合我国广大群众的新型的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就是为什么后来人们都称这种歌剧为“新歌剧”的主要原因。

一、记谱法

1、文字谱:用文字记录左右手的位置和手法,用此记谱的是《碣石闽·幽兰》,传白南朝粱代的丘明,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琴谱。

2、减字谱:由文字谱发展而来,是古琴记谱法,这一变革是由唐代曹柔完成的。它用减字笔画拼成某种符号作为左右两手在古琴音位上弹奏手法的标记,是一种只记弹奏音位与方法而不记音名的记谱法。其意义是,它的出现使得晚唐时期的陈康士、陈拙得以据此整理大批隋唐以前的琴谱传于后世。

3、半字谱:唐代的燕乐半字谱是我国工尺谱的一种早期形式,在唐代有管色谱和弦索谱两种谱式。1900年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敦煌曲谱》,是五代后唐时期抄写的一份曲项琵琶用的燕乐半字谱。

4、俗字谱:俗字谱是工尺谱的一种早期形式。宋代流行,采用十个基本谱字按固定唱名记谱。《白石道人歌曲》中的17营词曲即采用了俗字谱记写。

5.律吕字谱:宋代用十二律名记录乐音的一种记谱法。现存最早的谱例是南宋传谱, 6.工尺谱:明清时期流传于民间音乐、戏曲、曲艺音乐,源于唐代的燕乐半字谱,由于流行地域和乐种的不同而有多种记谱方式和唱名。首调唱名法。常用的工尺谱调门称为“工尺七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平面广告赏析范文下一篇:培训计划课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