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2023-06-25

第一篇: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的经过。

2.了解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了解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激发仇恨法西斯的情感,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2.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流血牺牲、激发学生保家卫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播放《血战台儿庄》视频,这部影片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一九三八年冬季,侵华日军企图打通京浦路,攻占战略重镇徐州。著名爱国将领李宗仁沉着冷静地指挥爱国官兵在山西台儿庄浴血奋战,歼灭日寇一万余人,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他们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爱国诗篇。

一、台儿庄战役

1.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

1 2.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下,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在中国军队内外夹击下,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

3.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二、保卫大武汉

1.1938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多万人参战,消灭日军9 000余人。

2.但是,整个战场形势对中国不利。为避免损失,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武汉。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3.武汉保卫战后期,日本乘广州兵力空虚之机,占领广州。在优势日军的疯狂进攻下,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

4.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1941年12月,日军调集10余万兵力,以空军为掩护,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

2.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3.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1944年初, 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探究一】台儿庄战役的意义。

结论:(1)台儿庄战役的结局,是日军战役进攻中的一次败退。这对于日军侵华战争以来尚属首次。对日军来说,这不仅是在兵力数量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挫败。“大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

(2)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在政治上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鼓舞了抗日军队的士气,用胜利的事实证明了“亡国论”是没有根据的。而李宗仁更是以偏师弱旅战胜骄狂不可一世之日寇强敌,更说明了只要众志成城、精诚团结、拼死抵抗、艰苦奋战,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3)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改变了国际上对中日战争前途的看法。抗战爆发以来,国际上对中国抗战的前途大多抱悲观的看法。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并为争取外援增添了有利条件。

2 【探究二】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抗战?

结论: 1937年7月,日军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如淞沪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事迹,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板书设计

3 巩固练习

1.“对于中国来说,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以下史实可以证明日本离我们‘最远’的是( B ) ①南昌起义 ②九一八事变 ③卢沟桥事变 ④平津战役 ⑤台儿庄战役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

2.李宗仁将军曾说:“我们在内战中搅了二十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机会。”李宗仁将军践行“救国机会”的最突出表现是( D ) A.卢沟桥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3.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场大溃退的主要原因是( D ) A.国民政府执行片面抗战政策 B.国统区在经济上面临崩溃 C.作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悬殊 D.国民党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 4.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对日作战牺牲的将领共有115人,其中上将8人,中将42人,少将65人。这些数字主要说明( C ) A.正面战场抗击了绝大部分日军 B.国民党参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C.国民党军队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牺牲 D.军人英勇杀敌与政府消极抵抗形成鲜明对照

5.

后,标志着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C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武汉会战 D.徐州会战

6.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

阶段。 (B ) A.防御 B.相持 C.反攻 D.进攻

知识点三 第三次长沙会战

7.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次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取得的首场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此次“长沙大捷”(A ) A.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 C.表明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寇的主战场

4 D.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

8.国民党豫湘桂战役大溃败的主要原因是(C ) A.缺乏美军援助 B.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C.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D.日本改变侵华方针

9.全民族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会战,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B ) A.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侵略计划 C.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 D.掌握了抗日战争的主动权

10.著名戏剧家田汉在1938年中国军队取得某次战役的重大胜利后,写下了这样的祝捷歌词:“将士的喊声,震动了南部山东,榴弹掷处血光红,敌人如鼠我如龙。”这一战役是(C ) A.贺胜桥战役 C.台儿庄战役 教学反思 B.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第二篇:抗争时期正面战场的认识

抗争时期正面战场的认识 冯冰(通信工程)

摘要:1937年7月-1938年10月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它对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起了决定性作用。1938-1943年的战略相持阶段,虽然日本的侵华政策有了变化,但其军事进攻的重点仍然放在正面战场,因而,正面战场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敌后战场逐渐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从1944年起,中国战场的大反攻,主要是敌后战场的大反攻。

关键词:抗日战争 正面战场 作用和认识

中国抗日战争是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的特殊形式下进行的。正面与敌后两个战场,各自独立而又相互配合,相互依存,在为争取中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它们分别发挥了特殊作用,功不可没。在八年抗战中, 国民党战场始终存在着, 承担着正面战场的作用。国民党正面战场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又由于国民党的错误指导,使其发挥的作用不尽人意。因此,我们要客观而真实的去认识正面战场应该按照抗争不同时期的特点来评论!

一、从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到1938年1O月武汉广州失守的战略防御阶段: 国民党政府和平解决中日战争的希望破灭,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受到严重威胁以及日军的大举进攻和全民族抗战热情的高涨,于是国民党政策的重心是反对日本侵略者,在正面战场上积极迎战日军,努力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进攻。抗日战争初期的国民党战场, 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牵制和歼灭了日军的主力, 打乱了日寇侵华的战略计划, 对抗日战争战略防御起了重要的作用。

这期间,日本侵略者把国民党当作主要作战对象,中日双方先后进行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台儿庄和徐州战役、武汉战役等较大规模的战役。从七七事变到武汉失守,历时一年零四个月,国民党军共毙伤俘日军25万余人,牵制日军70万人以上,同时也付出了重大牺 牲,其正规军损失达104·4万余人。①参见何应钦:《日军侵华八年抗战史》,黎明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2年版,附表

2、 在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这些战役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广大国民党官兵,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与鼓舞下,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抗战热情。英勇杀敌、为国捐躯者不仅有一般的士兵, 而且有高级的将领。徐州战役中, 七十九军军长张自忠表示“ 战而死, 虽死亦生不战而死, 虽生犹死” , 表达了国民党军队中爱国将士为民族独立而献身的坚强决心。 如淞沪会战中守护四行仓库的“淞沪八百将士”;保卫宝山县城,与敌巷战肉搏,最后全部壮烈牺牲的五百勇士;在他们身上无不体现出中华儿女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可贵精神。

从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日活动,我们可以认识到其积极的意义和不可忽视的历 史作用: 首先,国民党的抗战,标志着全国性抗战的开始。它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

嚣张气焰,牵制和歼灭了日军主力,打乱了日寇侵华的战略计划。由于这时期国民党政府政策的重心是反对日本侵略,而且对日作战比较努力,因此,“比较顺利地形成了全国军民抗日战争的高潮,一时出现了生气勃勃的新气象”。①《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938页。

其次,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积极抗战以及其中涌现出的爱国官兵为国捐躯的动人事迹,振奋

了民族精神,进一步鼓舞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积极性和信心。

再者,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吸引了日军主力,为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挺进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和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众多抗日根据地,使之成为坚持抗战的坚强基地和中心支柱,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奠定了极其重要的基础。泽东同志曾说:“没有正面主力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人后方的游击战争„„”。“八路军的将士应该感谢直接间接配合作战的友军。尤其应该感谢给予自己各种善意援助与忠忱鼓励的友军将士。’,②

另外,抗战初期的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部份,国民党军队对日抵抗,捆住了日本侵略者的手脚,打乱了日本“北进”的计划,粉碎了德日夹击苏联的阴谋,有力地支援了苏联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但是在肯定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积极抗日的主流及其历史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国民党在政治上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在军事指挥上采取消极防御的战针,且敌强我弱,使正面战场在短短十五个月时间里丧失了华北、华中、华南的大部分国土。

二、1938-1943年的战略相持阶段: 蒋介石国民党的政策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仍以联共抗日为主。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帝国主义为急于解决中国问题.在对国民党加紧诱降活动的同时,对中国正面战场的华南和华中地区实行了多次的战役性进攻,以加强军事压力。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政策没有改变,国民党对抗日也并没有放弃,因此.对日军在正面战场发动的进攻,国民党军队继续进行了抵抗。正面战场是中国抗战的主要战场之一,广大爱国官兵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从1935年到1943年国民党正面战场同日军进行了十几次较大的作战战。国民党正面战场进行了部分抵抗,基本上守住了西南、西北战线,牵制了日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坚持和发展,客观上起了支援和配合作用。保证了全面抗战的局势。

但由于战局的变化,特别是由于蒋介石国民党一些政策的制约,正面战场的作用日趋下降。国民党军队搞了些反共磨擦,甚至制造了像皖南事变那样十分严重的反共事件。而国民党始终坚持两面政策,既抗日又妥协,既联共又反共,并日益向反共方面倾斜,但就总的来说,联共抗日仍是国民党的主要政策。但就整体而言,正面战场和迅猛发展的敌后战场的地位逐渐相近,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

三、从1944年起战略反攻阶段:

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举行独具中国特色的战略反攻形态。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反攻作战缺乏主动性、全面性,只局限于西南一小隅。中国战场的大反攻,实际上即解放区战场的全面反攻。

整个八年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进行大战役22次,重要

战斗1117次,小战斗3·89万余次,毙伤日军85·9万余人,自己付 出322万多人的重大伤亡。·47·①参见何应钦:《日军侵华八年抗战史》,黎明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2年版,附表

2、3。特别值得肯定的是,国民党军队的

广大爱国官兵,曾经在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不怕流血牺 牲,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涌现出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 郝梦龄、戴安澜等为国捐躯的高级将领。一切与日本侵略者浴血 奋战的爱国官兵,都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力量,同样都是 值得全民族尊敬与纪念的。

并因此蜚声中外。

在抗战中、后期正面战场进行的多数战役中,中国军队都进行了英勇的抵抗,经过了激烈

的战斗,有无数爱国官兵为国捐躯,其中包括许多抗日名将。他们以身殉国的事迹不仅得到了国民党政府的表彰,也曾受到中国共产党的赞誉.他们与在抗战中壮烈牺牲的无数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一样,都应受到祟敬和纪念。我们在肯定抗战中、后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的同时,也不可否认其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并没有起到它应有的更大的作用。特别是由于抗战后期国民党的消极抗战和军政的腐败,导致了1944年豫、湘、桂战场的大溃败,使中国抗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因此,我们在肯定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时,要防止对其无限抬高的现象.同时不容忽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敌后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抗击了大部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进行了空前英勇的可歌可泣的人民战争,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砒柱,为争取抗战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所以,我们应当充分肯定,国民党领导的正而战场在全民族抗 战中作出的重大贡献。但也应看到.在战略防御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深入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和建立抗日根据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敌军占领广州、武汉后,其战线漫长与兵力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吸引和钳制了大量日军,使敌军难于向正而战场发动新的大规模的进攻,被迫将其战略重心转向敌后,以保守其占领区

域。

论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 李淑丽

谈抗战中后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张大军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述评 文,】沂 ,

第三篇:敌后战场的抗战_教案1(范文)

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学目标】

1.知道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的史实及意义,体会中国军民在敌后战场坚持抗战、不怕牺牲的精神。

2.掌握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的措施和作用。 3.正确评价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学重点】

知道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的史实及意义,体会中国军民在敌后战场坚持抗战、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难点】

掌握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的措施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全民族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取得了怎样的战绩,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壮大起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

(一)平型关大捷

1.教师讲述: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平型关大捷的叙述,了解其中的有效信息。 学生回答:时间——1937年9月;领导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结果——经过一天的激战,将日军1000多人全歼。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内容讨论平型关大捷的影响。 学生回答

4.教师过渡:中国共产党在积极领导抗战的同时,还积极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二)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1.教师展示:《抗日根据地示意图》,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有哪些?

1 / 2 学生回答:主要有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教师强调: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教师讲述: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根据地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打击日军,取得了巨大成就。

3.教师讲解: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三)百团大战

教师讲解:经过发展,抗日根据地迅速扩大,有力地打击了日军在占领区的统治。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他们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实行“三光”政策。日军实行“囚笼政策”,1940年8月至1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百团大战。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百团大战的相关信息 学生回答

2.教师展示史料:

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作战1800余次,击毙日伪军2.5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桥梁和隧道260多个,一度恢复县城四五十个,并缴获大量武器。

请结合上述内容讨论一下百团大战的意义? 学生讨论后回答:

回答一: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回答二: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回答三: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锻炼了军队。

回答四:百团大战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振奋了抗日的信心。 回答五:百团大战给国民政府消极抗日妥协投降活动以沉重打击。

2 / 2

第四篇: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正面战场

纵观国共关系史:1924—1927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第一次国民大革命(主要是北伐战争)的蓬勃发展,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为后来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1927—1937年,国共十年内战,造成国家分裂,外敌乘机入侵,给后来中国第二抗战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1937—1945年,国共第二次合作,使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终使中国一越为世界五大国之一;1946—1949年,国共三年内战,使得大陆与台湾分离至今。历史经验证明:国共两党合则国家兴旺;分则民族元气大伤。因此,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必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进一步繁荣昌盛!

抗战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虽有诸多失误,特别是相持阶段时期,随着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采取消极对敌,避战观战的态度,而对共产党则确立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建立了“防共委员会”,运用一切手段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甚至于后来调动大量军队对付中共军队,相继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并限制全国抗日民主力量的发展,由于实际上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正面战场形势严重恶化,以至于出现像豫湘桂那样的大溃败。但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巨大贡献不会因为这些反面因素而被磨灭的。

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党政府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会战,如凇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极大地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忻口、太原会战,中国军民(主要是国民党军队)共毙伤日军2万余人,战绩显著;凇沪会战,中国军队以劣势装备与有优势装备的敌人拼搏,毙伤日军4万多人;随枣会战毙伤日军1.3万余人,日军遗尸5000余具;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伤亡2万余人;第三次长沙会战共毙伤敌5万余人,俘日军139人。如果忽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很显然仅凭中共当时的三四万人来抵御百万日军,那是不可想象的。

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狂妄企图,极大地消耗了日本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长期陷入中国战场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延绵数千里的战线上,国民党始终坚持着抗战,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国民党正面战场支援了中共领导的敌后根据地战场的开辟和发展,为敌后有机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抗战初期自不用说,国民党积极主动抗战吸引了日军主力,无疑是极大地促进了敌后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即使在相持阶段,国民党军队虽无多大作为,但数千里战线上的数百万国民党军队的存在,牵制了大量日军,并使敌人受到一定消耗,在客观上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坚持和发展,减轻了敌后战场的压力。

四、国民党中爱国抗战官兵的英雄事迹,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人民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念。国民党军队中很多人都叛国了,国民党军队的素质也不高,但是绝大多数国民党官兵是爱国的,这点毋庸置疑。“中国军人的楷模”张自忠,西北王冯玉祥,第五战区总司令李宗仁,东北军总司令张学良,哪个不是热血男儿?还有那数不尽的未知名的国民党官兵„„

五、国民党正面战场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中国军队以重大民族牺牲,粉碎了日本法西斯与德国法西斯会师,使得盟军有可能

腾出手来集中解决欧洲事件,换来了国际尊重,各国领导人曾先后高度评价过中国战场。因此,美英等国先后放弃了租界等一切在华特权,基本取得了国际关系的平等地位,终止了晚清以来的外交屈辱状况。

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海、沿江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毛主席曾经说过战争之伟力在于人民,但我认为抗日战争胜利之关键在于持久战,而持久战的关键在于工业,特别是军事国防工业。抗战前,中国工业大部分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一-二八事变“后,集中在东部沿海的工业受到严重威胁。若以上海为中心的工业基地落入敌手,中国将何以持久抗战?凇沪会战历时三个月,内迁仅民营企业一项就达146家,机器材料共14600余万吨,技术工厂250家。武汉会战期间,从武汉迁往内地的厂矿企业达304家,机件重量达5万余吨。从战役本身来说凇沪会战、武汉保卫战都失利了,但就这点而言两次会战的贡献绝不亚于一次大战役的胜利。虽然工厂数量不多,但这些工厂都是民族工业的精华,没有这些工厂中国的持久战将无从谈起,不敢说中国抗战必败,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抗战必将来得更困难、更严峻、更残酷、更持久„„

从国民党全党来看,虽有妥协投降的卖国行为,却始终能够坚持抗战;从国民党局部来看虽有几十万国民党军队卖国投降,却更有数百万国民党军队在猛烈地打击着可恶的侵略者。因此只能说国民党成分比较复杂,党务没有干好,却并非是一个投降的党,其比晚清政府、北洋政府何止强千百倍。

从整个抗战过程来看,虽然国民党在后期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但国民党的基本利益和本民族的利益总体来说是一致的,因此她始终坚持抗日的方针,没有妥协投降,从而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最值得一提的是,英法美等国绥靖政策甚嚣尘上的时候,国民党有过投降么?抗战初期,英法美非但没有给中国援助,还妄图牺牲中国的利益来保持既得利益,怂恿日本进攻苏联,帮助日本劝降中国。也就是说国民党在如此严峻的国际形势下仍是坚持抗战的,没有投降。

8年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共进行过22次重大战役,歼灭日军100余万,国民党伤亡321万,这是血的数字,铁的贡献,不可抹杀。国民党军队的广大爱国官兵曾经在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不怕流血牺牲,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全民族尊敬与纪念的。

英魂常驻,精神永生。15个月(抗战初期)鲜血飞溅,上百万将士的血染沙场,含笑九泉。中国大地是红的,天空是红的,太多的血写就的历史难免悲壮„„

人们并没有忘记他们——为民族而作出牺牲的人们。

毛泽东在总结抗战时曾客观地评价道:“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国民党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

抗战四十周年时,聂帅在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作序时曾指出:“许多为民族独立而英勇殉国的国民党爱国将士的精神与在抗战期间为抗击日本侵略军而壮烈牺牲的我军将士和人民群众一样,仍然令人崇敬不已。”这本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本从肯定角度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书,引起海内外的轰动。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胡锦涛肯定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巨大贡献。

描写当年国民党政府抗击日本侵略的图书“国殇”畅销,电影“铁血”热映,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贡献也是比较认可的。

第五篇: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教学活动,学生能够阅读并口头简述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学生能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观看历史图片、历史地图等教学方式,初步掌握能够自己运用有关的历史资料或亲自动手收集历史资料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与他人交流学习心得,学会合作和分享,培养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珍惜今天来自不易的和平生活。

2、通过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暴行,认识法西斯反人类、反社会的反动本质,以及侵略战争的罪恶。

3、了解抗日战争的前期,国共两党合作、配合作战,推动了抗日形势的发展,认识民族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卢沟桥事变。

教学难点 讲清国共两党团结抗战,共赴国难是如何形成的。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教材

本课是本单元中更能充分认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本质的一课,同时也能看到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入侵,全民族掀起了救亡运动的高潮,中国的抗战进入了全面抗战时期。 学情分析

学生应对日本的入侵东三省有所了解,才能在本课中看到日军侵华范围的扩大,同时了解一些相关地名所处的位置,如卢沟桥,最好能看电影《南京大屠杀》、《东京审判》。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人们常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在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有一段历史是作为每一位中国人都必须铭记在心中的,同学们你们知道是哪一段历史吗?

学生:抗日战争。

教师:对,就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当时的中国人民用鲜血换来的。今天我们将学习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回到1937年的中国去了解这一段悲壮的历史。 讲授新课:

设计表演:

报童(边跑边喊):“号外,号外,日本鬼子打过来了,华北危急,平津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教师:有哪一位同学能告诉老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使华北危急,平津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呢? 学生:卢沟桥事变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卢沟桥事变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卢沟桥事变。

一、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有关卢沟桥事变的电影片段,请同学们注意卢沟桥事变的时间、地点和发动者。(播放《卢沟桥事变》片段)

学生:(看电影)

教师:相信同学们对卢沟桥事变都有了一定的认识,请同学们一起告诉老师卢沟桥事变的时间? 学生:1937年7月7日 展示:

一、卢沟桥事变

1、时间:1937年7月7日

教师:那么,卢沟桥事变又称为什么事变呢? 学生:七七事变 教师:地点呢? 学生:北平西南的卢沟桥 展示: 地点:北平西南的卢沟桥

课件展示:《卢沟桥事变形势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

教师:日军为什么要进攻卢沟桥?(卢沟桥地理位置重要,它位于平汉、平绥和平津三大铁路的交汇处。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北平,卢沟桥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如日军占领卢沟桥,可截断平汉铁路,使北平陷入四面包围的形势,然后以平津作为后方,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所以卢沟桥就成为中日在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学生: 复述卢沟桥事变并概括卢沟桥事变的要点 (时间,地点,影响)

教师总结并简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竟开始攻击中国驻军,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宛平城的枪声掀开了全民抗日的序幕。)

教师: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是偶然的吗?谁能举例说明日本早就有侵略中国的野心? 学生: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还有九一八事变

教师:面对日军的突然袭击,当时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守军能坐以待毙吗?下面请同学们阅读P92小字部分,然后想一想:佟麟阁的话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学生1: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生2:为国捐躯的英勇献身精神。

教师:把个人的生死荣辱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的民族精神 。

过渡:保卫卢沟桥的战斗十分激烈,中国军人英勇奋战,但是由于日军早就做好了战争的准备,来势凶猛,经过双方反复争夺之后,卢沟桥最终失守了。但是卢沟桥的炮声也吹响了全民族抗日的号角。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对卢沟桥事变的评价是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展示:

3、标志:全国性抗日战争的爆发 教师:(指导学生对比九一八事变,讨论为什么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的爆发?) 学生讨论回答(在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开始了东北以外的大规模侵华行动,直接影响到国民政府的利益,所以在规模上标志着侵华行动的进一步扩大,在中国各处发起了侵华行动。在七七事变之后,国民政府和中共也发表了抗日通电,从此抗日战争成为了中国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正面冲突,所以七七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教师:卢沟桥事变后,日本调集大批军队,向北平、天津、上海等地发动大规模进攻企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过渡:日本帝国主义为摆脱经济危机,从1931年起就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了中国首都南京,为迫使国民党投降,在日华中派遣军司令长官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长谷寿夫的指挥下,在全城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二、南京大屠杀

教师:播放视频南京大屠杀。

教师:南京大屠杀,是日军攻进南京城后进行的屠杀;屠杀的是无辜的平民,是已经放下武器、没有抵抗能力的军人和军警。

教师:日军为什么要制造南京大屠杀?(请同学们阅读93 ~ 94页小字部分的内容,找出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目的;指导学生观察阅读课本两幅图片资料。)

学生:“耀扬国威”,灭亡中国。 教师:日军屠杀南京居民有多少人? 学生: 略

教师:那么,日军的暴行有哪些呢?下面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 学生:讲述图片。指出暴行:集体枪杀、焚烧、活埋、砍头、军犬嘶咬。 教师:看到日军的滔天罪行后,你有何感想? 学生1:日军太残酷,太残忍了。 学生2:我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

学生3:应该坚决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但是,对于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日本政府却总是闪烁其词不敢面对。而且随着右翼势力(右翼指的是保守派;一般代表着旧阶级的退步保守思想)的兴起,日本国内不断出现否定其侵略的历史,引起了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不满。①南京大屠杀给人类留下了怎样的启示?②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目的是什么?③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同学们可以就以上问题展开讨论。

(①反对战争,珍爱和平;②掩盖其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是法西斯沉渣泛起的表现。③我们应该时时警惕法西斯势力的复活,尽力地去维护和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日本必须正视历史,反省过去。我们必须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现在的日本政府并没有深刻地反省这段历史,并没有真诚地向亚洲各受害国人民,尤其是向中国人民道歉!我们学生要牢记国耻,奋发图强。(但要区分日本政府与日本人民的态度,树立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信念。)

过渡:卢沟桥畔的隆隆炮声震惊了世界,也唤醒了一个民族。国难当头,国民党和共产党一致对外。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共赴国难,开始了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全民族的抗战从此开始了!

三、共赴国难

请同学们阅读P94页共赴国难的内容,看一下国共合作后两党在战场上都做了哪些安排?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教师: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他们都为挽救民族危亡作出了巨大贡献,这就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课堂小结

日本帝国主义经长期准备之后,继把东北变成它的殖民地的九一八事变后,寻衅发动了全面进攻中国的“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它灭亡中国、称霸亚洲乃至世界的狂妄计划。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国共两党捐弃前嫌,携手合作,开始了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日本对在侵华战争中所犯的滔天罪行必须予以承认,其侵略行径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而南京大屠杀仅仅是这无穷灾难中的一个典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必须时刻警惕法西斯幽灵和军国主义的复活,揭露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掩盖历史真相,抹杀侵略事实的险恶用心。 课堂练习及作业:(略) 〖教案点评〗

本课是一节常规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思考中,形成问题意识,并以讨论问题的方式,激发其学习历史的热情和兴趣。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第16课抗日战争的教案下一篇:保安部12月份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