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志愿服务活动情况

2023-02-28

第一篇:科普志愿服务活动情况

科普志愿者活动

济源市科协科普志愿服务活动纪实 济源市科技馆是济源市政府投资建设的大型科普教育场馆,于2010年3月1日试运行,同时成立了科普志愿站,一共25个志愿者,由济源市科技馆展教部主管,部长王芳为站长,活动地点主要在科技馆内,在半年的工作过程中,志愿者们走过了风风雨雨,经历了一年的磨练,逐渐壮大,逐渐成长,为科技馆及市民带来了便利,为社会带来了和谐,成为了一个合格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集体。

自科技馆试运行以来,我馆先后从各大中专院校招募志愿者,经过不断选拔,挑选并培养了一批批年轻朝气的合格志愿者甘心情愿地为人民服务。科技馆的主要任务就是科普教育,对志愿者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有专门接待儿童的培训,专门接待成年人的培训,专门接待老年人的培训以及针对政务接待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志愿者们不怕苦、不怕累,每天坚持至少8个小时的严格训练,不厌其烦地对待每一位来参观的观众,切实将志愿活动发扬光大。

科技馆丰富载体、开展活动,发挥科普场馆宣传主阵地作用。利用科普志愿者定期开展科普志愿者活动。为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推进全市青少年科普工作,科技馆因地制宜开展科普展教工作,通过展示科技展品与临时展览相结合,充分挖掘科普教育资源和加强组织 科普活动。在上级主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支持下,重点向青少年进行科学普及工作。

志愿者开展活动需要考虑到活动经费、活动场地、活动人员的安全等诸多因素,所以志愿者全部都是在馆内进行服务,如果市内有大

型活动,志愿者们随时随地为人民服务。

为了摆脱了长久以来学雷锋活动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弊端,青年志愿者服务站曾组织一次服务时间长达十天2010年8月1日—8月10日的劝导观众文明参观,树立志愿者的不求回报的理念,延续永不退色的雷锋精神,在此过程中,志愿者多次得到市民的一致好评。

3月份,全市中小学生纷纷开展“学科技长才干”活动,科普志愿者正确引导同学们参观科技馆,掌握科技知识,实践科技活动,增长科技才干,长大报效祖国。市实验中学、五龙口一中的学生带着对科技馆的无限兴趣参观科技馆,增强青少年对科学世界的向往和探索意识,同学们通过亲身体验生活中的科学知识,面对以前从未见过的各种新奇的模型、实验,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高涨,接受了现代科技知识的再教育和科学精神的再熏陶。

4月6日,南街学校在学生中开展了“美丽眼睛看济源”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市科技馆,学生在志愿者们的正确辅导下,就像在阅读一部魅力无穷的大百科全书。他们认真听科普志愿者讲解,仔细研究展品的功能,亲身体验科学的奥妙。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市黄河路小学学生到科技馆学习地球知识,志愿者帮助同学们组织开展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保护地球小主人”的系列活动,倡导“低碳生活”,学习节约资源,从小培养孩子爱护地球的意识。

5月15日,我市科技活动周正式启动,许多市民携带子女来到科技馆,和孩子一起动手演示科技展品。家长们还仔细学习研究展品说明,科普志愿者耐心细致地向每位观众解释每个展品的科学原理体验科学技术,感受科技生活。

7月份,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将我市确定为“全国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示范推广区。9月20日,市科协、市教育局、市文明办主办、科技馆承办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启动仪式在市承留一中举行。10月份,科技馆的志愿者一方面将全国科技馆活动进校园资源包发放给全市180所中小学校,另一方面协助科技馆展敎部积极开展“体验科学、快乐成长”有奖征文活动。

8月中旬市科技馆举办了演讲比赛,志愿者统一着装,发挥出色,表现优异,从中挑选出10名优秀志愿者参加“文明伴我行”比赛,在比赛中获得了馆长及各级领导的认可,通过这次的演讲比赛调动了更多的同学加入志愿者队伍中,共创青年志愿者美好的明天。

9月18日,全国科普日,市特殊学校聋哑学生在科技馆现场体验电磁舞台光和电的演示,志愿者们不厌其烦的为每位学生讲解。

11月26日,邀请王屋山区下冶二中学生来科技馆参观,志愿者们坚守岗位,不辞辛苦,让山里娃首次面对面接触高科技。

12月31日,市科协的领导带领科普志愿者为轵城镇交兑村的群众发放科普小知识,村民们学习积极性很高。亲自动手进行创卫活动,

市科协加强科普工作,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升群众的科学素质,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了一份力量。

济源市科技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过了将近一年,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每位志愿者都付出了汗水。前进之中我们在不断的改进,不断地积累经验,我们并不满足于现状,我们要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志愿者的精神发扬到每一个角落。

第二篇:科普志愿者活动总结

今天是进行科普志愿者的第二天,我们上午进行入户走访看村民是否有需要我们帮助的地方,并进行宣传今晚上的科普宣讲活动,在走访过程中,发现一些村民对我们的宣传有误解的意思,把我们当成修理电脑,宣传电脑的,之后我们从您家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地方我们都可以帮您,不仅仅是电脑方面的清理和普及,电脑只是我们活动的一部分而已,经过我们的解说,部分村民有些明白,但是只是表面,并不对活动的支持有帮助,但也有一些村民很热情的配合,这样我们的志愿者活动增添了很多光彩,让我们也感到心灵的满足,之后我们通过之前和村委的沟通得到村委的支持和妇女主任的配合,通过借用村里的宣讲教室来进行活动的宣讲,中午我们对教室进行打扫和清理,里面的灰尘很多,虽然也经常用,但里面确实很多垃圾,我们通过和村委交流借来了打扫的工具,村委都很热情,并让我们开开空调,从这点点滴滴给我们中午的打扫带了了心灵的温暖,和清凉的身心。经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为晚上的活动准备了一个舒心的讲座场地,为此我们尽管很累,但是心里也非常开心。用爱心点亮理想和希望,用行动影响中国的未来。下午的会场布局及其活动的提前排练,和村长在大喇叭里对活动的宣传和配合,让我们对活动充满了信心,虽然我们的晚上的宣讲活动已经圆满结束,这离村里的村长和秘书长的配合是分不开的。我们在活动进行中有很多人都离开了但是还有一些村民对我们的知识宣讲非常感兴趣,并在认真地做笔记,在活动的互动过程中,小朋友们的表现也非常积极,这样让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从他们学到了一定的知识,我们给他们带来的帮助,我们尽管很累但是我们很满足。在活动进行到9点左右时,有一些村民需要跳广场舞,在后面吵闹影响了一些村民,我们的应对是通过正面接触尽心劝说但是毫无效果,通过村长秘书长的解释,他们对此很不理解,我们也非常感谢村民的配合,虽然外面再跳广场舞,里面在宣讲,但是丝毫不影响宣讲的内容和村民的热情,通过到最后和村民的合影等这都是我们的收获,也感谢村民对我们活动的支持和感动。我们的行动,中国的未来!

第三篇:北京科技大学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活动总结

社会实践是当代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开展国情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我校有“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每年500多支实践团队,7000多人参与到实践中来,主题以科技、文体、卫生“三下乡”为主,形式多样。

今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将农村农民的环保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与各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首都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的契机,充分发挥大学生聪明才智,向广大农民宣传环境保护,普及科学知识,以积极的行动应对农村地区日益凸现的环境问题,村庄环境“脏、乱、差”现象,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环境状况不断恶化的局面。

我校非常荣幸地能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合作,引导和组织164支“三下乡”社会实践团1470名大学生,参加到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中来,本次活动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指导和支持下,同学们张贴了环保科普宣传挂图5500余张,发放《农民身边的环保科普知识》宣传册19000册,覆盖500余个村子,涉及参加群众数目5万人以上,完成预定目标,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一、我校参加“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情况简介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早在2006年11月就积极主动与我校团委联系,商谈合作事宜,希望在2007年能结合我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工作,开展农村环保科普宣传。我校领导也非常重视此事,安排专人进行洽谈沟通。经过两次的座谈磋商,我校与首都九所高校达成一致,共同参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组织的“千村万乡环保科普行动”,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共同举办大学生志愿者“千村万乡环保科普行动”启动仪式。

2007年6月22日,在校团委老师的带领下,我校25名环保科普志愿者参加了活动的启动仪式,并在会上接过了环保科普活动的宣传旗帜,此次活动预示着我校此项工作的正式启动。随后,我校团委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关注,纷纷组建社会实践团队,计划深入农村,开展环保科普宣讲活动。最终,共有167支团队将实践地点定为农村,并将环保科普作为社会实践内容之一。后3支团队注销,实际实践团队共有164支1470人。

经过团队申报,评选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之后,2007年7月7日下午,我校团委在北京科技大学学术报告厅举行了北京科技大学2007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部署工作,校团委书记石新明老师也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希望同学做好科普宣传工作,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会后,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纷纷领取了开展环保科普宣传的相关资料,其中包括:宣传挂图《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标准》、《让农民喝上放心的水》和《创建环境优美,文明生态的乡村》,宣传册《农民身边的环保科普知识》,以及《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调查问卷》和《农村环境问题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2007年7至8月,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大力支持和我校团委的积极动员下,共164支“三下乡”团队奔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乡村,向当地民众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环境保护,并结合不同的主题开展了各式各样的宣传、调研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活动,向当地居民介绍节能经验,宣传环境保护。同时,同学们还通过走访乡镇、村委会、相关单位了解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条件和目前存在环境问题,对其进行了调研分析,并与当地有关部门一起讨论、座谈,提出了许多具有使用价值的宝贵意见,为当地环境的改善献出了大学生的一份力量。各实践团队在当地举行的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村民参与,引起了强烈反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这些团队走遍了我国的大江南北,利用暑假期间共走访了560余个自然村,220个乡镇,120个县,

22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北京、天津、重庆、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内蒙古、江苏、浙江、湖北、湖南、陕西、广西、云南、新疆、西藏、海南、吉林、辽宁、宁夏、贵州等地区,在那里留下了同学们实践的足迹。各队的实践内容也包罗万象,他们在进行环保科普宣传的同时,又分别针对各自实践地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环境调研内容,内容概括全面,针对问题专业,涵盖问题广泛,其中涉及各地淡水短缺情况调研,海洋污染现状及治理,矿区周边环境发展状况,牧场沙化问题研究及城乡固体废弃物排放措施等。还有同学针对黄河、渭河、淮河流域沿岸地区,长江三峡地区及个别我国自然保护区等开展专题研究。

同时,同学们张贴了环保科普宣传挂图5500余张,每个村5张,覆盖了500多个村;发放《农民身边的环保科普知识》宣传册19000册,覆盖500余个村子,涉及参加群众数目高达5万余人,收到了良好的反响效果;同时对当地的环保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完成学会发放的调查问卷200余份,反应了一些目前农村存在的环境问题。

在实践过程中涌现出了多支优秀的实践团队,在实践地突出的表现和良好的风貌,使其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好评,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其中,我校结合高校与京郊区县对接的契机,对北京延庆县开展新农村建设专题调研,招募16支团队100余人深入当地15个乡镇蹲点调研和宣传,在当地各乡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他们带着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发的科普资料和《让农民喝上放心的水》挂图到延庆各乡镇,还有详细的调查问卷,旨在通过社会实践,深入农村,走进农户,把知识带入农村,并做全面详细的调查,发现问题,提出办法。“贝壳圣火”实践团共设8支小分队,奔赴全国各地革命老区,借助建军80周年之际,再访革命圣地。其间,他们在了解革命老区人民生活状况的同时,也开展了环保科普宣传活动,向老区人民献上了一份节日贺礼。此外,“再走淮河路”实践团、“渭”来之路调查团、“天蓝水清”关注太湖无锡蓝藻爆发实践团、“银杏叶”环保宣传实践团和“一路向北”生态环境考察团等团队也在环保科普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当地民众增长相关知识,了解科技发展动态提供了学习的平台。

目前,我校已经组织相关参加过农村环保科普实践的6名同学,对在农村中如何开展环保科普宣传工作正在认真开展研究,希望有助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工作。

二、我校组织工作的特点

1. 机构健全,组织得力

将社会实践与科普宣传相结合,是对新时期社会实践模式的一种新的尝试。我校团委老师经过磋商,决定从指导思想到组织形式,都把这个实践项目当作一个实际课题来做,于2007年5月,成立了6名同学参与的科普实践项目组,直接对团委老师负责,由团委马海老师专门带这支队伍,配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做好这次合作事宜。并让他,明确了课题意义,课题目标、工作内容、时间安排等内容。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支队伍,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千村万乡环保科普行动”启动仪式的志愿者组织安排;我校科普宣传的出征仪式的成功举办;实践中期团队的管理和指导;实践后期的材料统计,总结中发挥重要作用,几位同学在参与活动中的能力也有很大提高。

目前已经有两支队伍开展两方面的研究,一个是关于今年科普成果转化,另一个是开展奥运科普工作模式的一种探索,这也是我校尝试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的一种尝试,以便来年更好的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合作。

2. 专业培训,辐射全员

学生深入农村,开展环保科普宣传活动,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和宣传技巧,才能应对各农村的实际情况,做好今年科普宣传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此,我校进行了三次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提出不同的理解要求,旨在让每位同学知道如何开展科普宣传,掌握更多的知识,做好本次活动。

首先,2007年5月,由团委的马海老师对科普实践项目组的同学进行系统培训,给他们侧重管理技能的培训,从项目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让每位同学都能胜任大规模队伍的组织管理工作。

其次,在科普实践项目组同学的组织下,组织各团队的负责人以及所有参加延庆实践的同学240余名同学,就如何进行环保科普宣传进行专题培训,专门邀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普部领导主讲,介绍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的情况,也介绍环保科普宣传的技巧。

最后,各团队负责人带回科普宣传的材料,组织本团队所有同学,集中学习材料内容。为了策划好本次活动,有的团队在我校学生活动中心的共同区域讨论学习,充实知识。他们认真的投入,为本次活动的圆满结束,奠定了基础。

3. 加强互动,遥控指导

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环节,需要科学的评价机制来确保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北京科技大学认识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评价不仅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促进社会实践在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方面的效果,建立全程督导的评价机制。在社会实践出征之前,对团队实践实行项目化管理,建立团队情况数据库;团队指导老师根据各个团队的立项选题、准备情况、活动内容给予分类指导;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校安排专门的教师进行24小时的远程督导,而且依托社会实践网、专用邮箱等网络资源为师生提供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一方面缓解带队师资紧张的问题,另一方面及时解决各个团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同时也便于了解各个团队的实践情况。科普实践项目组也紧密依托我校社会实践的资源,暑假利用短信交流等平台,加强互动,遥控指导,以期实践安全,完成实践任务。

三、成果骄人,实现多赢

1.同学们思想受教育

“千乡万村科普环保行动”在为全国各乡镇农村带去科学知识、环保普及的同时,更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实力、锻炼交往能力的平台。同学们在外出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开拓了自身的眼界,增强了交往能力,锻炼了沟通交流,积累了处事经验,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在与当地农民相互沟通中,同学们也增长了见识,了解到了基层民众的环保方法,收集了许多“民造”节能措施,使同学们更深入地认识到了农村环保的真实状况,更学到了书本以外的丰富知识。在进行科普知识宣传的同时,同学们更为那里的人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与意识,带去了大学生的青春与激情,为当地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农民环保意识增强

在举办环保科普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许多地方的村民对于科普知识都有着浓厚的情趣,对于科普宣传也十分感兴趣,热衷于参与这样的公共活动。但由于当地政府资金、人力有限,很难举办类似

的活动。因此,大学生“三下乡”成为了基层村民接触科学知识,环保普及的最佳时机。农民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农活,参加到同学们组织的各种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来,并取得丰硕成果。村民们不仅通过环保宣讲了解到了农村环保的重要性,更加学习到了适合当地的具体环保措施,还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解决了一些实际生活问题。在此过程中,村民们提高了环境的保护意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设下了伏笔。

3.环境学会科普效果明显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作为中国环境研究方面的权威机构和城乡环保普及的专门性组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此次“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更是将环保知识送到了基层,带到了一线,为知识水平有限的农民进行了深入的讲解与宣传,为他们提供了学习与提高的平台,让他们也有机会接触到高新的环保技术与适合农村的节能措施,切实为农民办些实事。同时,当地政府还为此项活动给与了大力支持,提供了相关帮助,并希望大学生志愿者今后还有机会将环保科普知识带到农村,深入群众。最终,在环境学会与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满意的成绩,环保科普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同学们实践中的一些发现

1.问卷设计不合理

同学们在进行环保科普的宣传过程中,也对当地的环境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填写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发放的两种调查问卷。但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此问卷的可回收率和群众参与率非常的低,很多情况下都无法进行。

首先,此问卷的专业术语过多,很多农民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很难独立完成问卷的填答,需要大量的人员帮助其解释和翻译,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其次,问卷问题过多,也是回收率不高的原因。由于实践期间处于农忙阶段,很多农民都没有大量的时间完整地填答完一份问卷,50多道题的填答过程大概需要近半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而农民的参与热情并不能持续很久,就造成了问卷的群众参与率不高的问题。

2.农民参与性不强

在实践中发现,农民更感兴趣的是大学生和志愿者可以切实地帮助他们解决哪些具体的问题,告诉他们一些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具体节能措施,并帮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地应用出来,简单的宣传手册与宣传挂画并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但实际上,大学生所掌握的此方面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非常地有限,很难满足农民们的要求,致使活动很难往下进行。

3.基层科普经费匮乏

科普经费短缺依然是农村科普工作的老大难问题,也是制约农村科普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在与各地村领导的交流中了解到,由于各地农村发展状况不同,经济条件有限,许多村子根本就没有经费去做有关科普的工作,只是依靠上级统一下发的材料以及其他渠道宣传普及科学知识。

4.基层科普设施落后

很多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只有基本的通讯设备与宣传途径,这就制约了科普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于加大当地科普设施的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要发展,靠知识”是很久之前就有的一句话。只有把知识带给村民,让他们根据科学发展农业才可能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生活。而由于很多地区科普设施落后,使很多知识只能通过简单的发放材料来进行,这样对那些科学知识并不丰富的农民接受起来十分困难,对于科普工作的开展也受到一定限制。

5.基层科普队伍力量不足,调动频繁,科普人员待遇差,外流多

现今社会对科普工作的定位还比较低,给与科普人员的待遇不是很高,很难吸引那些拥有者先进科学理念的工作者下乡服务农民,而是转头向城市等其他领域工作,造成了科普工作力量薄弱,以及一些抱有热情的工作者敬而远之的态度。

五、我校组织工作中的一点思考

1.改进形式,发动学生丰富科普的形式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本次活动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与各高校合作的过程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宣传册和宣传挂图,为同学们更好地进行科普宣讲提供了大力的支持。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农民朋友的热情不是很高,也反映出了现行环保科普形式上的不足。环保科普作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个长期性的话题始终被社会、政府、高校等机构所看重,但始终以来都保持着其传统特点。所以通过发动学生,丰富科普宣传的形式和内容,以表演节目等形式,紧抓农民的兴趣点,开展科普宣传,应该会有一个更好的效果。

2.建立组织,研究学生化的科普模式

今年,也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与各高校首次开展合作,是一种新的尝试。目前取得了很大的喜人成绩,科普的覆盖面达到一定程度,但是为了更好地与高校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成立专门组织,给予响应地投入和指导,把科普宣传作为各高校开展社会实践的重要活动之一种开展,而且研究开发更加符合学生胃口和农民胃口的科普模式,更好的引导大学生开展科普活动,也是更好的推动科普工作的发展。

第四篇:“环保科普志愿服务集体”策划书

环保科普志愿服务集体

主办方: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承办方: 社区

“环保科普志愿服务集体”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在成立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志愿服务组织建设,首先,建立了专门负责日常的志愿服务事项。并且下设文明劝导小分队、义务服务小分队、绿色环保小分队三支小分队。

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作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部门,要积极探索志愿服务的长效管理机制。

现有化工学院志愿者达15人。社区根据志愿者的情况以及开展活动时长进行分类注册。

二、活动主题

环保科普志愿服务

三、活动方式

针对居民的不同需求,围绕居民群众之所需,以满足大多数居民的需求为目标,不断组织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1、环保志愿者走进社区的环境卫生工作。举办清洁卫生活动,如“创文明城市、洁化家园”社区清洁活动、清洁道路城市家具大行动、清除小区垃圾死角楼道堆积物等活动。

2、关爱社区空巢老年人。平时可以经常组织志愿者上门看望老人们。还经常组织青少年志愿者上门帮助独居老人、困难老人打扫卫生死角、陪老人聊天,让老人们度过美好的时光。

3、组织便民服务队伍,坚持定期为民服务活动。

4、与街道联动,认真开展课堂组织和其他培训工作。为社区居民开设的市民大课堂课程,社区的电脑培训班,通过学习居民可以在

电脑上熟练的进行常规操作。

四、活动时间,地点,人员

活动时间:2012.11-2013.

2活动地点:

活动人员:化工学院青协所有成员

五、活动预算

车费:90元(三个月的)

横幅:30

合计:110元

六、注意事项

1、队员必须服从统一的组织管理,服从集体的决定,不得擅自行动。

2、队员必须注意维护学校形象,不做与身份不相符的事情。

3、活动过程中,不得影响社区居民的正常工作与休息。

4、注意交通安全。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青协

2012年10月30日

第五篇:我为科普出份力-科普志愿者在行动

我为科普出份力—科普志愿者在行动 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科技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享有着第一生产力的美誉。科技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国家保护自我,发展自我的养分,是国与国竞争的筹码,是世界进步的阶梯。科技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科技只有经过人脑的消化、吸收、发展才可以升值,只有经过个人、集体、社会的认可和普及后才能开展及运用,只有在运用中才能最终服务于社会、集体以及个人;反之,科技成果若只写在纸上,那它也就只是一张写着字的纸而已。从此看出,科技是具有实践性的,科技从实践中获得,它最终要服务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发展,而它实践的载体之一便是科普活动。科普活动本该具备群众性、长期性、社会性的特点,但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大、人口过多、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多种因素,科普活动陷入了三缺的境地:缺人

为了进一步地加快和发展科技普及的工作,响应“科技兴国”的号召,常熟市政府举办了以“科普强基提素质,携手共建现代城”为主题的科普活动,推动科普活动贴近生活,走进基层社区。我作为社区科普志愿者,我与科普志愿服务的缘分正是由社区科普这条红线牵起的。在为社区居民普及科学知识时,我感受到真正的科普志愿服务应该是不受地点、时间、对象限制的,那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是一种个人的习惯。在义教的时候我向小朋友们渗透科技的知识,在敬老的时候我与老人们分享对科技发展的感悟,我通过向社区居民介绍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向妇女同胞介绍计生知识和政策,为困难家庭修理电

灯电器,发放各类宣传材料,出版画廊黑板报,管理社区图书馆„„拉近了和居民的关系,传播了科学知识,促进了社区和谐稳定,提升了社区的生命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科普志愿服务是一种奉献,一种给予,细细品味,服务前的用心准备让我收获了知识,学会了思考;服务时的细心讲解、用心聆听让我收获了感动,学会了为人;服务后的及时总结让我收获了经验,学会了做事„„科普志愿服务也可以是一种索取,一种获得! 对社区科普志愿服务的向往,让我踏上了科普志愿服务之路,一路走来,它引导我走进了社区千家万户,引领我成为一名科技的传递者,让我从此有了追求,有了价值!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考勤管理制度会议记录下一篇:科室教学工作奖励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