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青年团契名字

2022-09-18

第一篇:基督教青年团契名字

基督教青年团契六忌

青年团契六忌

随着青年团契在各地教会的不断开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上这种形式多样化,融信仰、知识和生命于一体的聚会。然而,虽然青年团契的人数逐年呈递增趋势,但也出现了若干问题,应引起教会足够的重视。

一、重外表 不重内在

参加团契的人,不乏有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的学子,也有产业大军中的年轻者。因为人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个人素质各异,审美观点也大相径庭。于是,就出现了只注重衣着时尚,流行款式,把教会当作其众多社交场合中的一个的现象。圣经用的是最好的,金边皮面,却不认真阅读;聚会时坐的位置是最好的,却是东张西望,心思全不在听道上。

二、重言语 不重行为

有的人到青年团契一段时间之后,对教会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一些基督教的词汇,于是张嘴闭嘴“感谢上帝”,甚至圣经金句也能背上几句。可是却不能在行为上见证主,行事为人,待人接物与非基督徒没有什么两样。与常人不同的是,他多了一个基督徒的标签,满嘴的“上帝爱世人”,但却没有信仰的行为。

三、重知识 不重生命

有的年轻人来到教会不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救主,而是为- 1 -

了涉猎一些基督教的知识。因为里面没有一颗追求真理的心,所以总是以难题发问,钻牛角尖。我们并不是反对年轻人发问,相反还积极鼓励他们多思考,进行思辨,以提高其对信仰的理解和追求。上帝也喜欢他的儿女在“知识和各样的见识上多而又多”,来丰富经历,全面认识追求真理。但有的人是为追求知识而来信仰上帝,没有一颗饥渴慕义的心,不追求生命之道,那实在是可怜。

四、重性别 不重特长

青年团契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弟兄少,姊妹多,由此便出现两种倾向:一则对弟兄特别放任,恐怕弟兄流失,而不能按照特长,人尽其才;另一则是不能放手让弟兄工作,参与各项侍奉。要想让人才脱颖而出,就必须大胆地给他们做工的机会,并善加引导,发挥各自的作用,才能互相搭配,一同服侍上帝。团契应发扬民主作风,而不应受性别、年龄的局限。

五、重联谊 不重信仰

青年团契中单身的肢体较多,而且他们绝大部分都处在择偶年龄。如何引导他们建立积极正确的择偶观和婚姻观,是各个团契负责人应思考的。有些人到团契来,是把团契当作一种联谊活动,认为教会是交朋友、接触异性的场所。教会是敬拜上帝的圣地,当人们在一起敬拜时,异性间相互有所了解,并彼此产生爱慕之情,进而愿意建立正当的恋爱关

系,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人们都想寻找信仰相同的做配偶。关键是择友在先,还是信仰在先,这是个动机和目的的问题。

六、重自己 不重他人

年轻人的特点之一便是个性强,往往只关注自己,而不顾及他人。如唱诗时鞋跟在地板上敲打《赞美诗》的节拍,衣着过分袒露,甚至有的人还抱着小狗,穿拖鞋进出教堂等等,类似的情形不胜枚举。这些本都是个人小节问题,但如果不加以注意,有意无意间漠视了他的存在,扰乱了他人的灵修生活,就实在是不应该了。不要因为过分强调自己,注重自己,而使周围肢体软弱。

------------------

你要保守你的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

——箴 4:23

愿父神常与我同在,阿们!

第二篇:如何组织和带领基督教青年团契

1、 什么是青年团契

青年团契不同于青年崇拜或青年聚会。遗憾的是很多教会往往把这二者混为一谈。以为每周有固定时间的青年聚会就是在进行青年团契的工作了。事实上,青年聚会包括在青年团契事工之中,但青年聚会远远不能代替青年团契。

青年团契要求团契的成员之间有彼此的分享与交流。无论是在灵性上还是在生活上,团契的成员应当建立起一种彼此相爱的关系。如果说聚会崇拜重在对上帝的敬拜和对弟兄姐妹的造就,团契应当是重在鼓励大家在爱的关系中彼此建立。因而要求人人参与侍奉,人人均得造就。

青年团契要求团契的活动丰富多彩,这样才能满足团契中每位弟兄姐妹不同的需要和恩赐。促使他们更有兴趣的投身于团契的侍奉和活动中来。并得以在团契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有完全的归属感。而对于一个团契和教会来说,归属感是很重要的,它对委身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青年人来到了教会,找到了青年团契,就象回到了家中一样。在这里,他们得以明白圣经真理,感受到救主的大爱;在这里,弟兄姐妹和睦同居,彼此帮扶,共奔天路;在这里,他们人人都有侍奉的机会,人人都能参与到他们所感兴趣的活动中来而得到属灵的造就。一旦青年的热情被激发,恩赐被挑旺,他们就会“将我才能不住施展,殷勤勉励至终。”在笔者所在的教会这些年推荐的神学生中,包括笔者在内绝大部分都是青年团契的活跃成员。青年团契既是一个团契,就必须要求有团契的成员,而且对成员还要有特殊的要求,即应当都是年轻人,至少绝大部分都是年轻人。

综上所述,对青年团契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来界定它。即青年团契是以青年为主体的,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以达到青年信徒在基督里共同追求灵性生命的长进,建立彼此间主内肢体相爱的关系的一种教会内的组织形式。

2、 怎样组织青年团契

当一个教会要组织青年团契时,必须解决三个问题:即团契的成员;团契的组织和带领人和团契的活动地点、时间和方式等外在环境的问题。

首先,组织青年团契应当经一堂的负责牧长或堂务委员会批准。当批准后,即可在聚会后或其他时间报告组建青年团契的事项。并提出对参与青年团契的成员要求。一般来说,参与青年团契的成员应为18—35岁左右的年轻人,既可以是信徒,也可以是青年慕道友。不要提出过高的信仰要求,因为容易阻碍一大批愿意追求但却尚徘徊在信仰门外的青年朋友,变成只有少数“热心属灵”自以为义的信徒小圈圈。至于年岁比较大的老信徒,尽力劝他们不要参加青年团契,免得造成负面影响。毕竟青年和中老年在思维模式和生活态度上有许多不同,中老年信徒也应当注意。当然,我们不是轻视中老年信徒,只是说中老年信徒不适合参加青年人的活动。如有必要,可再组织老年团契或妇女团契,那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其次,我们来看对团契的组织和带领者的要求。如果说对团契中的成员没有过高的信仰要求的话,那么对组织和带领团契的人就不同了,他应当是在信仰上纯正;生活上有见证;热心侍奉,敬虔爱主并且拥有一定学识的人。

他还应当是青年同工或至少对青年人的特点比较熟悉。一般来说,刚毕业的神学生或青年牧师来做比较合适,如果教会中缺乏青年教牧,那么由信徒中热心的老师或青年信徒中比

较有威望的义工、长执都可以。即使都没有,也可在青年信徒已经受洗的人中,挑选灵性,知识和生活上均被认可的人,在教会的指导下来组建和带领青年团契。有时笔者感到很奇怪的是:在一个几千人的大教会里,年轻人也不少,可是教会的负责人却总是有百般的理由不开展青年工作,不组建青年团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最后,我们还要解决的是青年团契的活动时间、地点和方式的问题。由于青年人有这与中老年信徒不同的特点,就决定了他们活动的特殊性。一般来说,青年信徒大多有正式的工作或要完成相当分量的学业,他们平常的时间都很紧张。所以,青年团契的固定活动时间放在周末晚上比较好。笔者所在的教会青年团契活动时间是在周五晚6:00-8:00之间。这样方便了许多上学上班或有家庭的青年信徒。既可以让他们在忙碌一周之后能够来到教会与大家有一个在主里共同分享和交流的时间,借着活动,领受从主那里来的力量和帮助,和弟兄姐妹一起彼此担当,互相勉励。也不耽误余下来的与家人共度周末的休假时间。

活动的地点一般就是教堂里。但有条件的教会不妨在偏堂或另外的合法活动场所。因为青年人性格活泼,不囿于传统;他们并不满足于传统的崇拜和聚会方式。而且由于青年团契以大家的交流分享为主,教堂中的凳子一般都是长条椅子,不利于前后交流。不过,也可以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如笔者所在教会通常仍以讲道,唱诗等传统方式聚会,不过在这之后有交通会,祷告会,英文组,敬拜赞美组等小组活动,这样分组活动打破了教堂的传统格局。在一些重礼仪的教会中,最好还是不要在主堂活动。

活动的地点应当清洁、宽敞、明亮。给人以轻松和愉悦的感觉。不要过于严肃,会给青年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尤其是二十一世纪的“新新人类”,他们是最不喜欢过于沉重和严肃的气氛了。

活动方式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但一定要区分经常性活动和特殊的活动。一般来说经常的活动主要是约半个小时的青年崇拜和聚会,在聚会之中或之后,留出约一个到一个半小时进行其他的活动比较好。至于怎样进行,将在下一部分做详细论述。

遇有重大节庆或特殊情况,可改变活动方式。应时而动,则更为活泼。

3、 怎样带领青年团契

这是对青年团契的组织带领的负责人讲的。除去信仰和品行上青年团契的负责人要有很高的要求之外,青年团契的负责人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明确青年团契是一个参与感较强的团契。因而团契的带领人决不能以领导自居,对其他的青年团契成员指手画脚。而应当有事大家协商。最好象耶稣那样,形成一个核心的门徒圈,一般是青年团契中的活跃分子和团契中各个小组或各项活动的负责同工。大家同心协力,才能把团契带好,而不能各自为政或一言堂。

明确青年团契是与青年人生活各个方面密不可分的。因而团契的带领人必须对团契中大多数成员的学习、生活、工作和家庭比较熟悉。如果是一个很大的教会或很大的团契。那末必须采取分组活动的方式,把参加青年团契的成员适当按年龄、职业、地区和兴趣等标准分成若干小组。设立小组的“领头羊”。建立小组挡案,让小组长对其每个成员都要很了解。这样,使每个成员的归属意识得以加强。可以照顾到每个人的需要。至于分组的划分标准,各有不同,应因地制宜。笔者所在的教会基本是以兴趣来划分的。而有的教会还以年龄段来划分。总之,标准应当明确统一,便于满足成员不同需要。

明确青年团契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带领青年团契,活动一定要具有多样性。当然,传讲上帝的真理,在灵性上带领和栽培青年信徒是必不可少的。因而,团契的主体活动应是以聚会崇拜或查经讲道为主的活动。一般占整个活动时间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不过,聚会一定要考虑青年人特色,讲员最好是青年教牧或在青年信徒中深受欢迎的人。讲道时间不要太长,内容要紧紧围绕青年感兴趣的主题来讲,并且要充实、活泼、健康向上。主题最好有连续性,可以专题查经或专卷查经。

唱诗也是很重要的一环。青年人多喜欢旋律明快轻松的福音诗歌。歌词也不要太文雅晦涩。近年来流行的敬拜赞美的方式深得年轻人喜爱。记得笔者所在教会刚刚建立青年团契时,是一曲优美而简单的“耶稣我爱你。”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后来几乎每次聚会大家都要选一些青年喜欢的赞美诗来敬拜赞美。教会因势利导,后来还出了一本《敬拜赞美》的短歌集。深受青年信徒的欢迎,供不应求。

团契除了有聚会这样的主体活动之外。还应根据青年人的特点,进行小组活动。小组活动在聚会后即进行。每个小组不应多于二十人,选出小组长。如果同一小组成员增加到二十人以上,则必须在小组中再划分小组。这样便于每个成员都在小组中有参与和得到帮助的机会,而不至冷落或丢下某一个人。小组的划分方法上面已经介绍,这里不多说了。

对于新来参加团契活动者,可组织慕道组。让他系统了解信仰之后,不一定非要其信主,一定时间后,便应将其编入某个小组。也可在每次青年聚会结束后报告小组活动时间、地点让新来者自己去加入小组。小组对新来者应请他做自我介绍,小组负责同工应尽快与其建立联系。

以上就是对组织和带领青年团契的工作一点浅论。由于笔者水平所限,恐怕漏洞和不足再所难免。唯求那施恩的主多多帮助和带领教会中的青年团契工作,使更多的青年能认识真理;使青年弟兄姐妹多受造就,一同在主爱中奔走天路。

弟兄姐妹,你对青年团契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盼多分享。

第三篇:青年团契

如何组织和带领青年团契

于前后交流。不过,也可以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如笔者所在教会通常仍以讲道,唱诗等传统方式聚会,不过在这之后有交通会,祷告会,英文组,敬拜赞美组等小组活动,这样分组活动打破了教堂的传统格局。在一些重礼仪的教会中,最好还是不要在主堂活动。

活动的地点应当清洁、宽敞、明亮。给人以轻松和愉悦的感觉。不要过于严肃,会给青年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尤其是二十一世纪的“新新人类”,他们是最不喜欢过于沉重和严肃的气氛了。

活动方式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但一定要区分经常性活动和特殊的活动。一般来说经常的活动主要是约半个小时的青年崇拜和聚会,在聚会之中或之后,留出约一个到一个半小时进行其他的活动比较好。至于怎样进行,将在下一部分做详细论述。

遇有重大节庆或特殊情况,可改变活动方式。应时而动,则更为活泼。

3、 怎样带领青年团契

这是对青年团契的组织带领的负责人讲的。除去信仰和品行上青年团契的负责人要有很高的要求之外,青年团契的负责人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明确青年团契是一个参与感较强的团契。因而团契的带领人决不能以领导自居,对其他的青年团契成员指手画脚。而应当有事大家协商。最好象耶稣那样,形成一个核心的门徒圈,一般是青年团契中的活跃分子和团契中各个小组或各项活动的负责同工。大家同心协力,才能把团契带好,而不能各自为政或一言堂。

明确青年团契是与青年人生活各个方面密不可分的。因而团契的带领人必须对团契中大多数成员的学习、生活、工作和家庭比较熟悉。如果是一个很大的教会或很大的团契。那末必须采取分组活动的方式,把参加青年团契的成员适当按年龄、职业、地区和兴趣等标准分成若干小组。设立小组的“领头羊”。建立小组挡案,让小组长对其每个成员都要很了解。这样,使每个成员的归属意识得以加强。可以照顾到每个人的需要。至于分组的划分标准,各有不同,应因地制宜。笔者所在的教会基本是以兴趣来划分的。而有的教会还以年龄段来划分。总之,标准应当明确统一,便于满足成员不同需要。

明确青年团契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带领青年团契,活动一定要具有多样性。当然,传讲上帝的真理,在灵性上带领和栽培青年信徒是必不可少的。因而,团契的主体活动应是以聚会崇拜或查经讲道为主的活动。一般占整个活动时间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不过,聚会一定要考虑青年人特色,讲员最好是青年教牧或在青年信徒中深受欢迎的人。讲道时间不要太长,内容要紧紧围绕青年感兴趣的主题来讲,并且要充实、活泼、健康向上。主题最好有连续性,可以专题查经或专卷查经。

唱诗也是很重要的一环。青年人多喜欢旋律明快轻松的福音诗歌。歌词也不要太文雅晦涩。近年来流行的敬拜赞美的方式深得年轻人喜爱。记得笔者所在教会刚刚建立青年团契时,是一曲优美而简单的“耶稣我爱你。”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后来几乎每次聚会大家都要选一些青年喜欢的赞美诗来敬拜赞美。教会因势利导,后来还出了一本《敬拜赞美》的短歌集。深受青年信徒的欢迎,供不应求。

团契除了有聚会这样的主体活动之外。还应根据青年人的特点,进行小组活动。小组活动在聚会后即进行。每个小组不应多于二十人,选出小组长。如果同一小组成员增加到二十人以上,则必须在小组中再划分小组。这样便于每个成员都在小组中有参与和得到帮助的机会,而不至冷落或丢下某一个人。小组的划分方法上面已经介绍,这里不多说了。

对于新来参加团契活动者,可组织慕道组。让他系统了解信仰之后,不一定非要其信主,一定时间后,便应将其编入某个小组。也可在每次青年聚会结束后报告小组活动时间、地点让新来者自己去加入小组。小组对新来者应请他做自我介绍,小组负责同工应尽快与其建立联系。

以上就是对组织和带领青年团契的工作一点浅论。由于笔者水平所限,恐怕漏洞和不足再所难免。唯求那施恩的主多多帮助和带领教会中的青年团契工作,使更多的青年能认识真理;使青年弟兄姐妹多受造就,一同在主爱中奔走天路。

弟兄姐妹,你对青年团契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盼多分享。

第四篇:青年团契开营致辞要点

青年团契开营致辞要点(申明纪律)

一. 团契的目的

什么是青年团契?注意,它区别于普通的青年人在一起敬拜和聚会。它是以青年为主体的,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以达到青年信徒在基督里共同追求灵性生命的长进,建立彼此间主内肢体相爱的关系的一种教会内的组织形式。大家在这个团体中能获得什么好处,满足什么需要呢?

1. 更好地遇见上帝、认识耶稣,获得信仰上的满足。 (稍微具体地讲讲年轻人信仰的必要性)

2. 与普通敬拜聚会不同的是,在团契的成员之间有彼此的关怀、分享与交流。

这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的团体,所以你将在这里获得适合年轻人的信息、真理知识丰富者的带领,同伴的鼓励,探讨特有年龄段的话题,获得属灵和生活上的帮助。在这里,人人有参与侍奉的机会,人人均得造就。

无论是在灵性上还是在生活上,团契的成员追求建立起一种彼此相爱的关系,鼓励大家在爱的关系中彼此建立,彼此帮扶,生命长进,共同走天路。

3. 团契的活动丰富多彩,能满足团契中每位弟兄姐妹不同的需要和恩赐。促使他们更有兴趣的投身于团契的侍奉和活动中来。并得以在团契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有完全的归属感。

二.团契的建立——宣读纪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3天3夜全部有时间在场的人才有资格成为此次青年营会的正式成员。大家在自愿的基础上,必须遵守本次团契的以下几点公约:

1. 上午8:30——晚上20:30,教堂的大门只进不出,不允许中途离场。组员如遇特殊情况,由组长上报到盛弟兄或徐弟兄处,交由团契核心小组研究决定处理。 2. 上课时手机必须调到静音或震动,除接电话外,不能手握手机。 3. 组员要服从组长的安排,积极配合完成组里的各项任务。如果组员的观点与组长有原则性歧义、冲突的,请自己上报到盛弟兄或徐弟兄处,交由团契核心小组研究决定处理。 4. 全体营会人员在这里之目的是为敬拜上帝,聆听从神而来的话语;彼此相爱,增进与人的关系。基于这两点,一要做到:无论上什么课程,要心存恭敬,祷告时要闭上眼睛。另外,要着装整齐,不能穿拖鞋。女孩子不能穿无袖和短裙。二要做到众人要和睦相处,不说脏话。

三. 组长的责任和小组的任务

组长要做到: 1. 三天中负责点到。

2. 尽快认识组员,叫得出组员名字。 3. 带领小组成员一起敬拜、游戏、吃饭、休息、服事。 4. 组织排练最后一天晚上的闭营节目表演。

5. 深入了解组员,观察组员在本次营会中的表现,提供个人奖人选。

6. 随时为组员更好地参加本次营会活动排忧解难,提供帮助。如果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组长要上报到盛弟兄或徐弟兄处,交由团契核心小组研究决定处理。 7. 每天晚上结束课程后组长开会,总结得失,为第二天更好地开展营会提供参考的意见,共同做出决策。 小组的任务有:

1. 组员保持个人场地(桌子和桌底下)的清洁卫生,将垃圾送进垃圾桶。

2. 每餐饭后轮流洗碗,学习彼此服事。 3. 提供闭营节目,数目不限。可以请外援。 四. 本次营会的奖项设置

1. 游戏奖 2. 个人奖 3. 小组奖 4. 入营奖

主持者简单介绍各奖项的设置情况和评选注意事项,强调各自有对应奖品。主持者激励一下大家,组长带领组员呼号示威宣告夺冠信心。 五. 征询异议,通过团规,宣布开营结束,正式进入活动。

(主持者应该随时重申纪律,因纪律是得以营会开展的保证)

第五篇: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历史初探(下)

高龙彬

2013-2-27 13:55:04 来源:《西伯利亚研究》2010年第4期

(新晚报财经要闻部,哈尔滨 150018)

二、主要事迹

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建立后,吴丽石、陈为人等哈尔滨早期中国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人利用青年 会的有利条件,加强和扩大党的影响,巩固党在哈尔滨的群众基础。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响应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的号召,在哈尔滨积极开展纪念孙中山的追悼活动。上海爆发五卅运动后,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立即组织救援会强力声援,并和哈尔滨妇女协进会等组织联合募捐,支援上海工人的爱国行动。在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创建的学校中,俄国著名诗人格雷佐夫(笔名阿恰伊尔)发起组建的丘来耶夫卡文学会,团结了一批文学爱好者,组织各种活动,在当时的哈尔滨民众特别是俄国侨民中颇有影响。

1923年10月中共北京区委派陈作霖(陈晦生)来哈尔滨工作。陈为人、李振瀛、陈作霖三人组成中共哈尔滨组。从此,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正式诞生。为把革命宣传工作和组织发展工作结合起来,陈为人、李振瀛决定建立一个培养教育青年的场所,于1923年10月在道里外国二道街(今中医街)创办东三省哈尔滨青年学院。同时,响应党团中央要求各地党团组织要创设并利用平民学校开展革命活动的号召,哈尔滨党团组织决定由社会主义青年团员李铁均负责平民教育工作。之后,“李铁均进入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任干事,并以青年会的名义创办起15所平民小学,在甲种商业学校设平民夜校两个班,学员多半为工人,所授课程有公民常识、国文、珠算等”[14]21。党团组织通过开展平民教育,利用平民夜校,一方面组织学员学习文化知识,一方面向他们宣传革命思想,收到很好效果。“党的主要负责人吴丽石、高洪光等人亲自到青年会和平民夜校,与青年结交朋友,物色和考察青年中的积极分子,把有志献身革命的先进青年吸收到党团组织中来。当时的中俄工业大学学生高诚儒、青年店员纪锦章等人,就是在这里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革命思想教育而走向革命道路的,同时,党又通过他们在广大学生和民众之间架起了桥梁。”[3]22纪锦章在《回忆二三事》中写道:“我参加了道外基督教青年会办的夜校,在夜校学习中,我认识了基督教青年会干事苏子元、还有杨守愚。他俩都住在基督教青年会三楼,他们那里有很多进步书刊,如《中国青年》、《向导》、《政治生活》等,他们主动借给我阅读,使我开阔了眼界,开始接受了革命思想。”[15]1925年秋,在党团组织的领导下,纪锦章和刘兴汉、刘秉哲发起和筹建了哈尔滨店员联合会。店联的宗旨是团结青年店员,反对剥削和压迫,要求改善待遇和参加反帝爱国斗争。当时,苏 子元是中共党员,杨守愚是国民党元老,他们都是通过1918年任奉天基督教青年会干事的阎宝航介绍到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任干事的。

1923年10月5日,孙中山委任张晋为国民党哈尔滨支部长,筹建国民党哈尔滨组织。1924年1月,张晋出席了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3月12日,国父孙中山逝世的消息传到哈尔滨后,国共两党组织各界民众举行悼念活动。张晋积极联络各法团负责人筹备召开孙中山先生追悼大会。“3月29日,孙中山先生追悼大会在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举行。会后,《平民周报》发行孙中山先生追悼会专刊,宣 传孙中山的遗嘱和革命精神。”[14]23秦方、田卫平在《孙中山与基督教青年会关系初探——以演讲为中心的谈论》中介绍,基督教青年会因其会员多为青年,而受到孙中山的高度重视。他认为青年人可塑性强,将是革命的有生力量。孙中山曾发表大量言论,对于这个青年组织给予充分肯定。他不仅强调指出中国基督教青年会是进步的组织,而且放言:“统观中国今日社会之团体,其结合之坚,遍布之广,发达之速,志愿之宏,孰有过于中国基督教青年会者乎?是欲求一团体而当约西亚之任,以领带中国人民至加南乳蜜之地者,舍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其谁乎?”[16](“约西亚”是犹太国末期的一个国王,“加南”是地名,二者均见于《圣经》。)

此时,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余日章,也特通函全国各城市青年会,发起举行追悼会。1925年3月27日《滨江时报》刊发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召开孙中山先生追悼会启事:“手创民国建设共和之孙中山先生,于十二日在北京逝世。全国如丧考比(应为“妣”)。面值兹政治飘摇民生困顿遽失此民众领袖,家国之不幸亦。敝会全体会员表示哀悼(勉)励民意定于本星期日(二十九日)午后二时假本会(道外南四道街)礼堂开会追悼。如蒙各界各团体派遣代表或惠赐挽联,务请于星期六送至敝会,是所至盼此上。”

1925年4月1日,《滨江时报》刊登《青年会追悼孙中山详志》。“日昨,青年会举行追悼孙中山先生大会。是日大雪纷纷,马路泥泞而拖泥。冒雪赴会之男女来宾极其踊跃,二百余人。各团体均派有代表。青年会门口高搭牌楼一座,匾额上书‘大星陨落’四个字。会场布置及其完善,墙周围满挂挽联(约五十余幅)。在讲台中,供中山先生玉照„„下午三点钟,振铃开会。其秩序,(一)福儿院奏乐; (二)于芳洲先生宣布开会宗旨; (三)唱赞美诗; (四)尚俊忱教师祈祷; (五)全体会众向中山先生遗像行三鞠躬; (六)张子才先生述孙中山之历史; (七)来宾祭文; (八)来宾演讲„„(九)唱赞美诗; (十)福儿院奏乐散会。”青年会挽联为:“崇尚自由解决民核改变中华旧制度,推翻专制建设共和增加历史大光荣”。此报道证明,高志超在《哈尔滨地下党组织建立初期与基督教青年会》一文中提到的“3月29日,哈尔滨14个群众团体500余人在青年会举行孙中山先生追悼大会”一事有待商榷。

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哈尔滨反对英、日暴行的反帝爱国运动迅速展开。6月7日,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召开有党团员参加的紧急代表会议,成立了哈尔滨救国后援会,致电慰问上海工人、学生并通电全国,电称:“„„本会闻此惨事殊觉痛心,必主持正义,以作沪案后援,不达到废除不平等条约,誓不甘服。”当日,《哈尔滨晨光》发表题为《呼声》的评论文章,呼吁“打倒非人道的帝国主义”,“四万万亲爱底同胞联合起来,另辟新天地,改造大中华”。1925年6月17日,《滨江时报》指出,“国民进步实有一日千里之势”,“我哈地民气固不弱于他埠也”[14]25。当时的中共哈尔滨特支书记吴丽石亲自到青年会组织演讲,他激昂地说:“为什么外国人在中国随便枪杀中国工人?这是因为我们的国家是个半殖民地的国家,外国人可以在中国设租界、成为国中之国。我们必须推翻这个社会制度,赶走在中国的一切帝国主义!”[3]23哈尔滨声援“五卅”反帝爱国斗争一直持续到1925年9月。9月6日,哈尔滨青年会还举办了“五卅运动报告会”,赴上海参加青年会全国总干事会返哈的童星门(童兴门)在会上作了长篇报告,控诉帝国主义残杀中国工人、学生的罪行,与会者“莫不激愤异常,甚有暗涕泣者”[17]。

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学校的教务主任格雷佐夫(笔名阿恰伊尔),发起组织丘来耶夫卡文学会。这个文学会设在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学校, 团结了一批文学爱好者,在俄国侨民中颇有影响。“丘来耶夫卡”这个名称来源于当时有名的西伯利亚作家格澳尔吉·格列边希科夫(GeorgiyGrebenschikov)的长篇小说《丘来耶夫兄弟》(Bratja Chulaevy)中主人公的姓名。该文学会的组织者是诗人和教育家阿列科谢·格雷佐夫(AlexeyGryzov),笔名阿恰伊尔。他从小爱好写诗, 1922年来到哈尔滨后,经常在不同杂志上发表自己的作品,先后出版了三部诗集。他的诗充满了中国的感觉,因为他经常描写风景、神像、台风,等等。他的诗“富有音乐感,念起来轻松、细腻、悦耳,抒情诗《小鸟》、《忧愁》的韵律具有很大 的吸引力。又如《炽热的晚霞沐浴在薄雾中》、《山路的微风是我快活的带路人》等诗作形象地勾画出为作者所陶醉的大自然画面”。丘来耶夫卡文学会每周有两次集会,“每逢星期二是报告会或音乐文学节目晚会”,主要是为了请一些有名的学者和老一代文学家作报告。每逢星期五是青年小组成员活动,“分组讨论文学理论问题,交流创作方法,朗诵成员的诗作,评选优秀作品”[9]303, 304。1932年7月3日,丘来耶夫卡文学会开始发行自己的文学周报《青年丘来耶夫卡》。但是这个报刊只维持了一个月,总共只出版六期。 丘来耶夫卡文学会还经常组织诗歌比赛。第一次比赛就有14个人和45首诗参加,评委对参加比赛的诗规定了两种题材:关于东方的题材或者自由题。“诗歌朗诵和音乐会同样吸引大量听众,有时达一千人,这样的活动一般是不收费的。”丘来耶夫卡文学会的成员经常在哈尔滨的报刊上登自己的诗。许多作家和诗人从这里起步。他们是安德森(Andersen)、沃林(Volin)、格拉宁(Gra-nin)、拉比肯(Rabikin)、澳布霍夫(Obhov)、佩雷列申(Perelesin)、拉辛斯卡娅(Rasinskaya)、列兹尼科娃(Reznokova)、萨托夫斯基(Shatovski)、斯维特罗夫(Svetlov)、斯洛博奇科夫(Slobochkov)、捷利托夫特(Geritovt)、晓戈列夫(Schegolev)等。因为日本军占领中国东北地区,从1933年起丘来耶夫卡文学会的成员陆续逃到上海。此外,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学校还是一个美术的“天堂”,高莽就曾跟叶·斯捷潘诺夫学过画。“他是一位油画家,有一定的名气”。通过跟叶·斯捷潘诺夫学画,使高莽认识到“色彩也会说话,色彩是一种悦目的美”[13]4。

1926年9月29日,哈尔滨三教会与青年会会友欢迎全国协会总干事余日章博士。9月29日,《滨江时报》刊登《欢迎余日章》的消息,“哈尔滨青年会昨发出通启云,本年全国协会总干事余 日章博士定于本月二十八日晚十一句钟莅哈。本会于二十九日(下星期三)午后三句钟在道外西门脸礼拜堂开茶话欢迎会并合摄影以留念,每位收费大洋二角。凡愿意参加者务请于二十九日以前函知本会沈庶务,以便留座,机会难得幸勿交臂失之云云。”哈尔滨著名收藏家、哈尔滨乡情文化沙龙成员曹增伸先生收藏一张“哈尔滨三教会与青年会会友欢迎余日章博士”合影照片,落款时间“十五年九月二十九日”,即1926年9月29日。照片背景是西门脸教堂。

1931年5月,“万宝山事件”(日本帝国主义为侵略东北寻找借口,在长春万宝山制造的流血事件)发生后,激起了民众的义愤。“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更加嚣张,哈尔滨民众抗日思想更加强烈,哈尔滨道外基督教青年会组织了抗日铁血救国团。在1932年2月的哈尔滨保卫战中,中共地下党组织广泛发动群众,组织各界支援前线。道外基督教青年会还组织了医疗队为受伤官兵包扎伤口。

三、从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走出的各界精英

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创办的中学培养出许多中国和外国的社会英才,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中留下了厚重的一笔。毕业于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中学,后来成长为科学家、文学家的人也为数不少。世界著名的核物理学家、加拿大第一个核反应堆的建造者之一Ю.伏尔科夫教授,著名诗人和中国文学翻译家瓦列里·佩雷列申都曾在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中学就读。该校的另一位校友米哈伊尔·沃林是诗人、作家、新闻记者,后来曾在澳大利亚和英国生活[9]344。中国杰出的翻译家、作家、画家高莽和著名电影演员王澍、著名电影翻译家孟广钧等也是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学校培养出的“高材生”。

曾经获得过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的“光头影帝”尤伯连纳, 1920年7月11日出生在俄国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父亲是一位瑞士人和蒙 古人混血的工程师、发明家,母亲则是一位俄国医生的女儿。幼年时,他的父亲抛弃了家庭,母亲将他和妹妹带到中国的哈尔滨。在那里,他们进入了一所由基督教青年会开办的学校,即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中学。1934年,母亲把他们又带到了巴黎,母亲把他送进了贵族学校,但尤伯连纳经常逃学,并成为一个出色的流浪艺人。他开始在夜总会演唱,并在一群俄国吉普赛人中找到了家的感觉。1951年,曾一起演出过《琵琶之歌》的玛丽马丁推荐他出演了那部让他永远名垂青史的作品——音乐剧《国王与我》,该剧连演1 246场,获得空前的成功。1956年,该剧改编为电影,他被选为主角,并获当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同年,他还出演了两部经典佳作《真假公主》和《十戒》。从此,他进入好莱坞明星行列,也成为影史上著名的“光头影帝”。

犹太女画家季娜·吉列维奇(季娜),是高莽在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的同学。高莽从俄罗斯1997年出版的《俄罗斯犹太百科全书》中找到了有关季娜的词条:“什姆什凯维奇(原姓吉列维奇)·列昂季娜·索洛蒙诺夫娜, 1933年生于哈尔滨,油画家。曾就读于画家亚·尼·克列缅季耶夫(列宾的学生)的私人画室。1949年毕业于哈尔滨音乐学院钢琴系。自1951年定居以色列。曾在罗马弗曼蒂教授画室学习油画。1972年在音乐学院钢琴班授课,同时从事油画创作,画肖像、风景、静物。季娜画作的特点是把俄罗斯写实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她的作品为许多国家的博物馆与私人所收藏,她所绘的以色列总统纳翁和格尔佐格的肖像保存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总统宫里。”季娜后来对高莽说,百科全书中她的出生年代错了,她生于1928年,而不是1933年[10]。

高莽,笔名乌兰汗。1926年出生于哈尔滨。1933年进入哈尔滨市基督教青年会的教会学校,1943年毕业于哈尔滨市基督教青年会中学。长 期在各级中苏友好协会及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从事翻译、编辑、俄苏文学研究和中外文化交流与对外友好活动;同时从事文学与美术创作。1945年后历任哈尔滨市中苏友好协会翻译、编辑,东北中苏友好协会翻译科长、编辑,中苏友好协会总会联络部干事,《世界文学》杂志编辑、主任、主编,编审。中俄友好协会理事,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俄罗斯作家协会名誉会员。1943年开始发表作品。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作为翻译工作者,译有普希金(抒情诗)、莱蒙托夫(书信集)、阿赫马托娃(长诗《安魂曲》)、叶赛宁(组诗)、帕斯捷尔纳克(散文体自传《人与事》)、马雅可夫斯基(剧本《臭虫》、《澡堂》)等人作品。1989年离休前,曾任《世界文学》杂志主编, 1997年俄罗斯作协吸收他为名誉会员,同年俄罗斯总统因其对中苏中俄文学艺术交流的贡献而授予他“友谊”勋章。1999年获中俄友协颁发的“中俄友好纪念奖章”和俄中友协颁发的“俄中友谊纪念章”,同年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授予他名誉博士称号。

王澍, 1928年生于哈尔滨。1943年肄业于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学校。1945—1948年先后任苏联电影输出输入公司长春办事处翻译、东北电影制片厂文工团员、放映队队长等职。1949—1962年分别任东北电影制片厂翻译兼翻译组副组长、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修班苏联教师的授课翻译等职。1963年调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任演员。曾扮演过《内蒙春光》中的大喇嘛、《停战以后》中的朱伯涛、《小兵张嘎》中的王翻译官、《兵临城下》中的牛师长以及童话故事片《下次开船港游记》中的白瓷人和《奔向银幕的马》中的黄默等。并曾翻译苏联影片《伟大的挫折》(合译)、《夏伯阳》、《红领巾》、《小船长》、《小海军》、《卓娅》(合译)、《驯虎女郎》、捷克斯洛伐克影片《姐妹》、匈牙利故事片《火》、保加利亚影片《丹卡》、 民主德国影片《冷酷的心》等三十余部。还有其他译作发表在国内有关刊物上。“王澍与高莽曾同在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学校就读,王澍比高莽低两届,并且没有毕业就参加革命。王澍的父亲去世后,他和母亲搬到铁路花园(现儿童公园)旁的一座楼房,与高莽为邻。而王澍的父亲所经营的同兴公司是一家砖窑,高莽的爷爷也有股份。”[18]

孟广钧,山东莱州人,幼时曾在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学校读书。1946年进哈尔滨苏联影片输出机构,为苏联影片翻译中文字幕。1948年去兴山,任东北电影制片厂(见长春电影制片厂)翻译,与桴鸣、刘迟、袁乃晨等人一起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华语对白的苏联译制片《普通一兵》。此后担任该厂翻译片处组长。1949—1952年,翻译了《波罗的海代表》、《侦察员的功勋》、《愤怒的火焰》等近三十部苏联电影剧本。1957年调中国电影出版社任外国电影书籍编辑室副主任,负责主编《国际电影》, 1958年任外国电影书籍编辑室主任。1959年,电影研究所成立之初,被调去负责外国电影研究工作,组织编译了一批外国电影资料,扩大了电影界、文化界人士的视野。1960年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成立,当选为理事,任对外联络部部委兼中国电影出版社编审。他曾被选为第四届中国电影家协会常务理事、秘书长、书记处常务书记,第五届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团成员、理事,一度担任中国电影出版社副社长。

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创建和发展于20世纪上半期俄国侨民聚集和后来日伪统治的哈尔滨。在这样的环境下创造了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别具特色的基督教青年会。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不仅同中共哈尔滨组织的早期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还积极组织反帝爱国运动。同时,在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的俄国文学和绘画等知名教师的熏陶下,培养出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画家、演员、翻译家等。这些成就的取得是难能可贵的,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是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中的一朵奇葩。

参考文献:

[1]贾永梅.基督教青年会传入中国史实考略[J].史学月刊, 2008, (2): 131, 133.

[2]彭立红.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与近代中国社会改造[R].暨南大学, 2000;刘子楠.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与中国近代教育[R].福建师范大学, 2005.

[3]高志超.哈尔滨地下党组织建立初期与基督教青年会[J].哈尔滨史志, 1990, (1).

[4]付尚.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与革命宣传[G] //哈尔滨文史资料:第19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5: 222.

[5]哈尔滨市志·宗教方言[G].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8.

[6]赵晓阳.基督教青年会在中国:本土和现代的探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40.

[7]高莽.夏里亚宾在哈尔滨点滴[N].黑龙江日报,2006-03-21.

[8]热尔纳阔夫.阿聂尔特半个世纪的科学实践活动(1889-1939)[G] //吴文衔.黑龙江考古民族资料译文集:第1辑.哈尔滨:北方文物杂志社,1991:241,243.

[9]李兴耕,等.风雨浮萍:俄国侨民在中国(1917-1945)[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7.

[10]高莽.她的故乡——哈尔滨:犹太女画家季娜·吉列维奇的故事[N].北京青年报, 2005-10-20.

[11]石方,刘爽,高凌.哈尔滨俄侨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3: 289, 293.

[12]哈尔滨文史资料:第19辑[G].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5: 228.

[13]高莽.高贵的苦难:我和俄罗斯文学[M].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 2007.

[14]黑龙江省志:第70卷·共产党志[G].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6.

[15]纪锦章.回忆二三事[G] //哈尔滨文史资料:第3辑.哈尔滨, 1984: 1.

[16]孙中山.勉中国基督教青年书[M] //孟庆鹏.孙中山文集:下卷.北京:团结出版社, 1997: 924.

[17]李述笑.五卅运动在哈尔滨[J].哈尔滨研究, 1984,

[18]走近花园洋房[N].黑龙江日报, 2004-10-12.

: 60.

(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督教平安夜主持词下一篇:酒店满意度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