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论文范文

2022-05-11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智慧农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智慧农业作为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对解决“三农”问题有着积极的实际意义。青岛市的智慧农业发展起步较早。早在1999年,青岛市政府就将建设青岛市农村经济信息网列为当年在城乡建设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方面重点办好的12件实事之一。

第一篇:智慧农业论文范文

智慧农业时代的新型农业人才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智慧农业时代的开启,农业人才的定义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人才市场对于农业人才的需求,正在从传统的单一专业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

智慧农业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全产业链的“生态融合”和“基因重组”,是信息技术、农业技术与装备技术对区域农业资源、生产、市场的重新优化配置,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业态。

随着智慧农业时代的开启,植保无人机、智能旋耕机、农情监测点、水肥一体机、物联大数据,使得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成了智慧农业时代的田地管家。

随着智慧农业时代的来临,庄稼的播种、施肥、浇水、杀虫、收割,全流程实现了智能化,这不仅需要技术的变革,更需要人才的赋能。

亟需新型农业人才

2020年10月,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发布《北京市深化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为农业技术人员量身定制清晰的职称评价标准,提出了职称评审代表作清单,增设了正高级职称,完善了评价专业,开通了新型農业人才的职称评价渠道。

通过本次改革,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人才支撑,支持农业人才将论文写在京郊大地上,把成果用在三农建设中。

农业系列是职称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各级农业技术推广站、种子站、研究所、涉农企事业单位等基层一线的农业人才进行评价,是农业人才职业发展的重要渠道。目前,北京市每年有4000余人申报农业领域职称评价,涉及农学、园艺、畜牧、兽医、农业技术信息化等专业领域。

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现代农业,都需要大量人才支撑。

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智慧农业时代的开启,农业人才的定义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人才市场对于农业人才的需求,正在从传统的单一专业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

在浙江农林大学举办的2020年浙江省农林水资源专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全国450多家企业共提供了超过13.5万个岗位,涵盖现代农业、园艺、动物科学、生物制药、环境工程、园林规划、农业智能等50多个领域。

除了传统的农林企业,环境工程、宠物医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的许多企业也出席了这次会议。许多企业表示,急需农林专业复合型人才。

提到农业人才,很多人想到的都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春天的种植,秋天的收获,满满都是农民们辛勤的汗水。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农业人才也正在被全方位赋予新的期望,不仅要懂得农业,同时更要懂得时代的脉搏。“我们不仅需要具有农业和林业专业知识的人才,还需要应用新技术的能力。我们缺乏最全面的人才。”有业内人士如是表示。

浙江农林大学就业办公室的老师宣丰敏说,随着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掌握科学技术的新型农业人才肯定会越来越受到尊重。

作为农业的主体,农业人才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高低。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第四篇“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中提出“推进我国农机装备和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加快高端农机装备和丘陵山区、果菜茶生产、畜禽水产养殖等农机装备的生产研发、推广应用,提升渔业船舶装备水平。促进农机农艺融合,积极推进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集成配套,加快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加强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提高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和“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鼓励对农业生产进行数字化改造,加强农业遥感、物联网应用,提高农业精准化水平。发展智慧气象,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

这为当前的农业现代化指明了应用方向,也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农业职业教育大热

推动农民培训工作,国家政策正持续发力。自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来,2013年至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都对农民培育工作进行了部署,培训对象不断扩大,培训主体走向多元化,奖励扶持政策也逐渐完善。

乘着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的东风,农业职业教育领域涌现了大量的互联网企业,以往由国家主导的职业教育局面也悄悄发生了改变。

早在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国家新建了一批农业高等院校,在农业发展方向、管理体制、课程内容以及学科范围制定了具体的措施。到了20 世纪 80 年代,农业教育管理制度、学科设置、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都有了巨大的飞跃。

这为我国农业发展培育了大量农业技术人才。但随着科技的创新与数字时代的来临,新型农业人才缺口日益明显。

中国约有14亿人口,其中约有2.6亿种植人口,农产品市场规模超5万亿元。庞大的用户基数,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因农业衍生出的农业技术咨询、种植生产需求,成了亟需开发的蓝海市场。而在这个市场中,核心的需求场景就是农业职业教育。

此时,一些互联网企业纷纷入局,包括诸如快手、抖音这种短视频平台,和一些以农产品推广、知识付费为内核的农产品购销、农技咨询平台。

除此之外,各地政府及企业也纷纷推出农业职业教育课程。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张晔表示,农民教育已成为开发6亿农民人力资源宝库、支撑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成为广大农民实现全面发展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高素质农民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成为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的先行者、应用新技术新装备的引领者、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者,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杨永杰看来,职业院校是高素质农民培育的主要力量,具有师资、课程、平台等方面的优势,尤其是能对农民开展系统性、专业化的学历教育,有助于全面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

“高素质农民不是简单靠几场培训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对农民开展系统性、专业化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讲师赵志磊说。2019年,农业农村部、教育部启动实施“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扩招200万人的任务,给农民进入职业院校学习提供了更多可能。

2020年10月15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2523号建议的答复。在答复中,农业农村部表示,“十三五”以来,农业农村部培育技能服务型农民180万人,提升培训对象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为农业生产提供专业化服务的能力水平。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联合有关部门继续推进农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农民培养,努力构建农业农村技术人才队伍。

智慧农业专业赋能

2020年3月,教育部發文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华中农业大学申报的智慧农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获批。其中,智慧农业专业属于国家首次批准设立的新专业。

智慧农业专业的设立,旨在培养服务国家和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战略需求,能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现代经营管理知识与农学有机融合,沟通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强,能胜任现代农业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产业规划、经营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

在智慧农业时代已开启的今天,智慧农业新专业的开设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需要,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举措。

智慧农业专业是在传统农科专业基础上,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现代农业管理来改造传统农学专业,其也将带动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生物信息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的协同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学科发展的新增长点和促进新兴学科建设、培养学术领军人才的有效途径。

智慧农业专业人才培养将加大对学生综合运用生命科学、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培养,是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提高智慧农业基础研究水平和技术储备的有效途径。设立智慧农业专业将为农学、植物保护、植物科学与技术、园艺、水产、动物科学等传统农科专业的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各方的努力下,新型职业农民必将助力智慧农业大放异彩。

作者:刘爻寒

第二篇:发展智慧农业 推进农业信息化

智慧农业作为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对解决“三农”问题有着积极的实际意义。青岛市的智慧农业发展起步较早。早在1999年,青岛市政府就将建设青岛市农村经济信息网列为当年在城乡建设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方面重点办好的12件实事之一。确立了“一个平台、两个中心、三个服务系统、八个数据库”的建设方针,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工作,面向农村基层和广大农民群众,以农村经济、科技、市场信息开发利用为重点,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设计、规划和建设方针,建成功能先进、反应灵敏、渠道畅通、信息丰富、服务青岛、辐射山东、连接全国和世界的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并以统分结合、需求导向、联合共建、扩展性和公益性等为原则,建立起了一个综合性的农业信息化平台,为今后智慧农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同时,为了解决电脑及电脑操作普及问题,2001年青岛市农业部门开展了“金农工程”,旨在建设“电话语音服务平台”和“涉农企业电子展台”。“金农工程”的建成,在青岛市智慧农业的建设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运行模式在国内也尚属首创,开创了国内农业信息下乡入户,信息资源共享的先河。

2007年,青岛市启动了“12316情系三农服务热线”建设工程,并于2008年6月16日正式开通。组建了100名市级农业专家咨询团,每天安排5名专家坐堂服务,其他专家通过小灵通与12316呼叫中心相连,为农民提供咨询服务。同时,还组建了80名市区级农业专家组成的农技服务队,为农民提供现场诊断服务,形成了上下联动的服务机制。截止到2008年年底,共发展农村会员用户23万户,帮助农民解决了许多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受到了农民的广泛欢迎。

根据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的部署,青岛市积极指导各市区、各乡镇开展了农村“供求信息”全国联播“一站通”注册业务,利用农业部网站开设的“一站通”系统,即时发布当地供求信息和查询国内外信息。并对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和种养大户开展了“一站通”注册技术宣传活动,到2005年6月,青岛市已在农业部网站注册一站通站点238个,2008年年底,全市所有乡镇都注册了“一站通”站点。通过“一站通”注册应用,胶南市王台镇、平度市南村镇等许多乡镇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为青岛市的农产品流通和农民致富探出了一条新路子。

为加快青岛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2012年青岛市建设开通了“农业科技110”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青岛市“农业科技110”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依托云计算、互联网、网络通讯、移动通信、视频诊断领域的最新技术,通过整合青岛市农业系统信息资源,建立了统一、开放的青岛市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农业资源数据的高度共享。它在传统的农业信息服务范围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建立了全新的农业信息服务理念。它集农户档案信息管理、专家服务、视频诊断、测土配方、网上摊位等云存贮、云数据、云计算、云服务于一体,让广大农民用户通过12316热线电话、电脑、手机、农民一站通等任一设备,都可接入平台,接收平台提供的各种服务,拓宽了农民接受信息的方式,满足了农民多样化场景应用需求。

“农业科技110”作为青岛市政府在智慧农业领域又一次革命性的创新,在原已建成的“12316情系三农服务热线”基础上,规划建设了青岛市“农业科技110”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指挥中心,建立了热线指挥调度服务平台。在五市三区农业部门建立了市区分指挥中心;在全市50处农业科技区域工作站建立了“农业科技110”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服务站;在每个村设立了1名科技信息联络员,由此建立起“四位一体”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并且组建了以12316热线指挥调度服务平台,百万农户信箱服务系统,3G远程农技视频诊断系统,青岛市农业服务门户网站,短信服务,农经信息化监管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追溯系统等为主的七大应用系统。结合由“农业科技110”专家咨询团,“农业科技110”技术服务队,村级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联络员队等组成的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专家服务队伍,使农业现代化的脚步遍及青岛市各基层。并通过建立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服务机制,对各服务端点的工作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调度,真正做到信息共享、反应迅速。并为部分“第一书记”任职的村庄和新型社区安装了“农民一站通”设备,共在平度市、莱西市、即墨市、胶州市、黄岛区五区市安装“农民一站通”设备29台,用以查询农村政策、农业科技、市场价格等农业信息,并能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和远程农业视频诊断等服务。

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110服务水平,2013年青岛市政府又启动了智慧农业建设工程,编写了“2013年度青岛市智慧农业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该平台以云计算技术为核心、以构建基础网络为支撑,建设“农业服务信息化系统”、“农业监控信息化系统”、“农业信息采集信息化系统”三大系统,实现了各类农业应用系统运行环境、平台数据与信息的统一,有利于为农户服务、政府监管提供全面的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撑。 (王昊 青岛农业大学)

第三篇:烟台农业有“智慧”

居民生活食材供应地好不好,考量的是一座城市“菜篮子”保障水平的综合实力。日前,山东省烟台市第一批“菜篮子”示范基地(企业)名单出炉,上榜的企业有何过人之处?近日,记者跟随由中共烟台市委宣传部、烟台市农业农村局主办,胶东在线网站承办的“2020烟台市首批‘菜篮子’示范基地(企业)暨烟台县域农产品品牌全国媒体‘云’推介”活动,深入多个烟台农业“隐形冠军”,探访智慧农业如何为“菜篮子”安全加码。

菜是有机的

沿着田间小路,登上烟台海阳市留格庄镇步鹤村以北的帽子山腰,蓝天白云与青山绿植融为一体,农场生态环境非常优越,身处大自然的静谧令人神清气爽。俯瞰山下,整齐的蔬菜大棚和菜地井然有序,这里便是烟台旭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旭耕农业)千亩有机蔬果基地的所在地了。

旭耕农业从2013年成立之初,就在为有机认证打基础,从土地租赁到土壤改良等,都严格按照标准进行,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从2014年的1.8%,提高到现在的5.7%,土壤越来越有活力。农场经理宋磊是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的硕士,从辞去北京科研院所工作到旭耕农场扎根,他的感触最深,他说:“有机蔬菜的种植很有挑战性,种子要非转基因,环境、土壤、水等要合格,种植全程要符合有机标准,无化学残留,还要考虑防范病害,确实很难。”

2016年,旭耕农业通过有机认证,正式成为有机农场,四年时间里,他们咬定有机种植目标,一鼓作气将有机认证品种达到百余个。宋磊说:“有机种植追求品质的同时,会牺牲相当一部分的产量,我们依照自己的规划,力争全部有机种植,不是为了打噱头,是真正为了‘菜篮子’安全保驾护航。售出的有机蔬菜推行‘一菜二码’,确保是有机种植和全程可追溯。”通过线下超市线上网络销售的方式,旭耕有机蔬果走出山东,销往北上广江浙等地,更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让全国范围的会员家庭吃上放心菜。

近千亩种植面积,只有百十人管理,是如何严密监测蔬菜长势呢?在一个有机黄瓜种植大棚里,宋磊向记者展示了他们引进的先进信息化系统,依托物联网技术,将设施农业的土壤、肥料、水分、气候等综合信息集成统一化管理。旭耕有机蔬果可以做到一菜两码,一个是有机身份码,一个是可追溯的二维码,这个二维码可以追溯到从种子种植、施肥管理、采摘到包装的每一个环节,全部按照标准化生产规定进行品质管控,同时旭耕农业每一茬口的蔬菜都会完成214项指标检测,才能发货,让消费者吃得安心、放心。

旭耕农业依托农业种植和管理专家团队,不断攻克有机蔬菜种植难题。韭菜是有机种植的难点,为了让消费者吃到一口放心的韭菜,以韭菜常见的韭蛆防治为例,不用农药防治简直天方夜谭,但旭耕农业的专家敢于挑战,历时3年研发,采取覆沙养根,用粘虫板、花椒粕、资质生物药剂,打造升级版有机防火墙,且一季只收三茬,保障品质,实现214项检测农残检测0检出,为食客带来惊艳的舌尖享受。一年时间里,仅有机韭菜销售量就高达近十万份。

旭耕农业在自有农场上不断寻求更多可能性,在养地三年后,2018年进行茶叶种植,近百亩自有茶园现已初见规模,旭耕农业攻克北方茶有机种植难题,2020年成功上市了首款绿茶——澹吾甘露。多元化的有机种植产品,让旭耕农业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可持续有机农业发展道路。

猪是有“身份证”的

在烟台栖霞市桃村镇牙山东侧,一座“与世隔绝”的“生猪王国”——占地5000余亩的山东广耀牧业集团(以下简称广耀牧业)坐落于此。五年来,广耀牧业在建設发展中遵循“生产+加工+科技”和“养殖—粪污处理—种植”生态循环模式,实现生态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和谐统一。“从养殖的源头开始,我们由种猪、良种场,再到二元猪、三元猪以及饲料、疫苗等把控,我们实现全程控制,以保障生猪品质。”广耀牧业办公室主任胡梁伟说。

广耀牧业养殖基地三面绕山,远离居民区,地势相对较高,管理相对封闭,在防范非洲猪瘟和疫情传播方面有独特的地理优势。目前,基地内总存栏量5万头,母猪存栏量1万头,是年出栏量25万头的一级种猪场。生猪养殖中,广耀牧业还发展合作社和农户寄养,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公司统一指导管理和收购,30多家养殖户共养殖4万多头生猪,每户养殖1500头左右,每头生猪纯利润在400多元。

信息化是这处“生猪王国”的一大特色。胡梁伟介绍,公司建有两条数据中心,一条对生猪屠宰从采购、生产加工、物流配送等全流程可追溯,确保食品安全,确保产品质量;另一条对所有猪舍实行全程电子监控,给每头猪安装了电子芯片,让每头猪都有唯一识别的身份;所有的生产线实行全自动全封闭的管理,饲料喂养引进国外最先进的智能化全自动喂料监测监视系统,实行定时、定量喂养,保证了猪肉的质量和美味,防止人员进出带来的病毒传播。

“种养一体化全产业链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的打造,让广耀牧业运营几乎与外界“隔绝”。“我们将养殖场粪料、农林废弃物加工转化为沼气和有机肥,沼气用于并网发电和锅炉供热,有机肥用于农作物种植和土地改良,种植的粮食作物用于饲料加工供应养殖,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从而打造从土地到餐桌全程有机、绿色、生态、健康的产业链循环发展模式。”胡梁伟说。

奶是“真空”的

在山东绿源唯品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源唯品乳业)的牧场里,利用350亩奶牛牧场和900亩有机种植基地,打造了农业—牧业—乳业一体的新型循环模式:奶牛产出的粪便,经过充分发酵腐熟后做出有机肥,可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疏松土壤,改良园区内土壤,减少环境负担,从而形成了一个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的有机生态农业园区。

绿源唯品乳业副总经理徐英豪介绍,牧场里的1800头荷斯坦奶牛过着被精心呵护的日子,有机基地里种植奶牛的饲草玉米,全株加工成奶牛饲料青贮玉米和46种饲料,加之进口苜蓿草及燕麦草为辅,饲养出健康奶牛,从而产出高品质原奶。一头牛每天“餐费”高达100多元。企业特制了奶牛“发酵床”,将干牛粪加益生菌发酵后,起到杀菌作用,防止奶牛得乳房炎。

绿源唯品乳业牧场技术主管郑安江介绍,企业采用以色列先进的阿菲金管理系统,全程监控奶牛的健康及产奶信息等,实现大数据化管理,原奶从挤奶到成品包装,均实现了全程无空气接触。加工车间内引进了日本UHT杀菌法、ESL技术,生产“唯品”牌牛奶,做到了成分无调整、0添加,最大限度保留了牛奶最初的味道及生乳的营养风味。“我们的产品保质期只有14天,需要在2-6℃的低温环境下存储,是比较‘挑剔’的高端奶。”绿源唯品乳业知识中心主管修姣娜说。

徐英豪介绍,作为烟台本地生产的“唯品”牌高端牛奶已经得到市场广泛认可。2019年,公司乳制品销售额为2.15亿元,纳税723万元。今年上半年销售额达到1.2亿元,同比增长30%。同时,在900亩有机土体种植的有机认证农产品达到42种,销往烟台、青岛、威海、上海等地,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美味的有机农产品。

鱼是无污染的

烟台的“菜篮子”自然少不了海鲜的身影,国信东方(烟台)循环水养殖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唯一一家鲜活大西洋鲑三文鱼养殖基地,利用国内技术领先、规模最大的陆基循环水养殖项目,以高端海洋水产养殖业为载体,主要开展三文鱼的循环水养殖业务,同时充分利用种质资源和水资源优势,开展大菱鲆苗种繁育和养殖业务。该公司副总经理韩厚伟介绍,目前,公司三文鱼的养殖水体约40000m3,年产能大概为1000吨,但由于今年受市场行情影响,企业本批次上市的三文鱼预计只有200吨,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00吨;而大菱鲆鱼苗产量也由原先100万尾,减至目前的42万尾。

目前,公司共有48名员工,均为烟台本地人。今年以来,公司加强了人员进出的信息管理,确保安全生产。韩厚伟介绍,三文鱼养殖采用国际先进的全封闭循环水系统,养殖用水全部采自地下100多米深,属于低温清洁海水资源,水温常年恒定12-15℃。养殖过程中,使用全自动投饵设备,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并配备实时在线监控系统,对养殖环境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企业还成立专门的生化实验室,专职化验员每天对氨氮、亚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pH值等水质指标进行检测。此外,还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定期的检测。这种养殖模式全程安全可控,保证养殖产品在安全无污染的环境下生长。

大菱鲆又称多宝鱼,广受消费者青睐,大菱鲆的生产环境是如何保障的呢?韩厚伟表示,大菱鲆在水体放苗前,首先会对鱼池进行消毒,另外,在养殖过程中,也都采用清洁无污染的深井海水。“而且和三文鱼一样,大菱鲆全程也采用人工配合饲料,以保障鱼的生长健康、安全。”韩厚伟说。

新形势下,海鲜市场尤其是高端海鲜市场回暖之路还需要一段路程,对于未来的发展前景,韩厚伟说:“我相信随着各项工作的落实,以及老百姓对水产品的需求,长期来看,市场预期还是比较乐观的,我们作为烟台本地的供应商,新鲜度和安全性也会更好、更可靠。”

曾经在农业摸爬滚打的新農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干农业太累了!”但正是这份累和耕耘,让他们成了烟台土生土长的“隐形冠军”,以智慧农业的高标准,为烟台“菜篮子”安全加码。

作者:孙宗顺 薛云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中历史论文范文下一篇:经济生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