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研究

2022-09-10

河南地区作为人口大省, 如何对有限的基础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使其能够得到均衡发展保障机制, 对于中原经济区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能够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是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 更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首选。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中, 国内外已经有了较多的研究, 关注的重点以教育公平为主, 基础教育为什么要实现均衡发展, 如何实现, 可以从城乡基础教育入手, 了解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探讨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选择, 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一、河南地区城乡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表现

(一) 城乡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

1. 学校基础设置配置不均衡

河南地区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较差, 农村学校计算机配置、音乐、体育、图书以及实验设施等方面远不如城市学校, 河南省农村小学的基础器材达标率比城镇学校低20%;农村教育资源明显处于弱势[1]。计算机、图书分布等教学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 教学资源不均衡发展带来的弊端就是将孩子送往城市上学, 导致家庭教育成本增加, 同时也拉大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2. 教育经费不均衡

农村教育采取分级管理的教育政策, 地方政府在整个教育资源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 大部分税收上交中央财政, 导致基层税收的收入降低, 地方财政收入不足, 因此无法拿出更多的钱财投入到基础教育中[2], 河南地区作为农业大省在基础教育投资方面更是明显处于劣势。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城镇教学, 导致农村基础教育在各方面都落后于城镇, 是导致基础教育资源失衡的根本原因。

3. 师资力量不均衡

城镇学校在各方面优于农村学校, 导致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都聚集在城镇, 更愿意留在城镇发展, 导致农村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河南地区农村学校本科以上的教师仅为12%, 城镇则为40%;导致河南地区城乡基础教育师资力量严重失衡, 农村教师的学历明显偏低, 教师编制出现结构性矛盾, 导致矛盾越来越大, 差距也越来越大。

(二) 城乡基础教育结果不均衡

1. 教学质量不均衡

教学力量的薄弱导致教育理念落后, 基础教育质量明显落后, 农村留守儿童较多, 严重缺少家庭教育, 导致农村地区的学生升学率明显低于城镇, 或者因为早早辍学进入社会开始一些体力劳动, 更加拉大城乡之间的差距, 让农村出现了教育不足、素质低、收入低的死循环中。

2. 学校分布不均衡

河南地区农村教育在校生不断减少, 且地方政府缺乏基础教育均衡教育的理念, 大力提倡学生走向县城, 逐渐出现了村中无小学, 乡镇无初中的情况, 周边的农村小学逐渐濒临, 城镇学校急剧增多。城乡基础教育的发展对比, 说明河南地区在教育方面出现严重不均衡现象, 非常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制约河南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

(一) 二元制度的影响

城乡二元结构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严重障碍, 城乡之间的资源配置制度的不同, 导致教育和公共设施的投入严重不均, 城市中的基础教育配置由国家财政投入, 而农村中的基础教育配置国家投入资金有限, 更多的是由农村家庭自行承担[3]。河南地区城乡基础教育二元结构中不仅有教育内部的制度阻碍, 又有教育外部的制度阻碍, 在城乡二元教育制度的约束下, 导致城乡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 教育投入总量严重不足, 使得城乡教育资源问题变得日益严峻。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为了使我国由农业大国转为工业大国, 逐渐形成了重城市轻农村的战略发展, 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城乡之间的教育政策发生了巨大的隔阂, 从而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基础教育差距。

(二) 社会价值的偏差

农村经济的落后使得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出现了较大的差距, 城市中的居民在支付能力与经济能力方面远远高于农村居民, 逐渐形成了精英教育理念, 更严重的思想是认为农村教育不重要, 读书无前途的价值观取向, 使得城乡之间的适龄人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化。从整个教育评价体系进行分析, 我国社会过分重视学历教育而忽视了素质教育, 将成绩视为评价教育质量的标准, 是教师工作业绩的重要表现, 导致教育资源倾向名校, 导致城乡基础教育的发展出现失衡。

(三) 优质教育的集中

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校园规模以及升学质量等方面, 一些办学规模较大的学校大多集中在城镇, 农村甚至连一所标准的学校都很少见。以河南郑州金水区文化路一所重点小学为例, 在校学生4000多名, 有普通班、国际班, 教师多达130多名[4]。而农村地区的入学人数连一个自然班的标准都无法达到, 有的乡村小学班级人数只有十几人, 农村教师更是一人担任好几门的教育课程, 根本无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 农村中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会将孩子送往城镇上学, 导致乡村基础教育的中心逐渐向城市转移, 导致城乡基础教育出现了汇集, 城镇的优质教育比农村的优质教育高出十几倍, 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基础教育的差距。

三、基础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保护机制的相关对策

(一) 加大经费投入

教育资源的投入与社会责任息息相关, 在现有的体制发展下, 政府的财政支出占据了教育事业的一大部分。不断凝聚社会力量, 鼓励社会团体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 设立专项教育基金, 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政府作为城乡基础教育资源规划的引导者, 需要合理制定城乡教育的投入规划方案, 合理设置城乡基础教育资源发展保护机制, 增加基础教育经费, 通过多种渠道筹集教育经费, 提高教育经费的占用比例[5]。政府在进行财政投入、学校建设等方面要考虑到农村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 借助社会的力量为农村建设引入建设资金, 让社会各界关注贫困山区的发展。财务监督机制要不断完善, 保证上级部门的拨助资金能够及时到位, 以最快的速度完善办学条件, 提高农村教育的教学质量, 逐渐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 从而改变城乡之间基础教育分配失衡的现象。充分结合地方特色, 对农村开展特色文化建设, 制定切实可行的基础教育建设标准, 通过完善学校的教学设施, 让农村的学生可以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

(二) 完善均衡配置监督机制

为了更好地完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监督机制, 引入独立的教育评估机构非常重要, 通过教育评估机构对教育资源进行监督管束, 平衡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布[6]。独立的教育评估机构需要没有政府的参与, 由社会部门组织并且是具有一定经济独立的公民组成, 脱离政府和教育主管单位的管束, 可以对城乡教育进行独立教育评价, 对教学资源进行监督指导。同时, 独立的教育评估机构还可以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情况进行监督, 严格规范教育经费的投入使用, 保证基础教育经费做到公平透明, 均衡发展。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体系不仅要对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进行监督, 还要接受来自人民群众的监督, 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 让整个资金投入建设变得公开透明。建立一套严格的教育资金投入管理体系, 将投入的资金教育建设能够在师资力量以及办学方面进行落实, 分析城乡基础教育的发展动态以及出现的差异, 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修补[7], 让基础教育可以得到均衡发展。

(三)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农村教师而言, 薪资待遇、优惠补贴是教师最关心的事, 提高农村教师的薪资水平, 多鼓励优秀毕业生到乡镇工作, 为乡村教师提供一样的发展平台。在政府政策的指导下, 要重视农村师资力量的建设, 鼓励中小学教师参与科学研究, 在职教学以及脱岗学习, 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培训, 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以及现代化教师的业务能力要增强, 多制定比较优惠的政策留给毕业生, 让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可以参与到农村基础教育建设的师资队伍中, 开展对农村基础教育教师的职称评选, 多鼓励教师与其他地区的教师进行教学交流, 强化农村师资队伍, 教育水平, 最大化的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教育质量, 使城乡之间基础教育能够得到均衡发展。

(四) 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河南地区要结合城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 逐渐完善学校网络规划, 根据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 合理确定农村教育的建设规模, 科学调配农村基础教育建设的布局, 强化学校与社会的内在联系, 规范城乡学校的布局空间, 提高教学资源。制定优质教育发展计划, 实施城乡名校与乡村弱校结合的战略措施, 使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能够得到实施。

1. 发挥政府职能

政府在整个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中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8]。通过行政管理的方式对其他主体进行引导, 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让群众能够受到一定的教育保障。通过教育行政管理建立教育监督机制, 最大化的保障群众能够获得平等的接受基础教育的权利。统筹配置城乡教育资源, 落实地方政府教育经费的用途, 改善城乡教育资源的教学质量, 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逐渐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职能。

2. 优化教育资源, 重视均衡发展

合理配置师资教育团队, 要给予乡村师资队伍一定的政策补贴, 比如工资、晋升以及学习机会, 让长期在乡村服务的教师可以得到同样的发展;合理配置基础教育设施, 城镇学校规模较大, 在设备方面较为先进, 而乡村学校在办学条件方面较为欠缺, 在进行基础设置配置时要考虑到学校的基本情况, 按照师资力量、人数比例对合理建设基础设置资源, 合理统筹城乡之间的教育资金投入。重视农村生产力, 加快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办学的条件, 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最大化的缩短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国家政策投入方面, 要深入调查城乡之间的人口差距与发展情况, 加大农村地区的教育建设, 让城乡基础教育可以得到均衡发展。

四、结束语

教育教学投入的力度可以加快教育资源的制度完善, 河南地区整体的教育水平较低, 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机制, 学习新的教学思想与教育观念, 加大对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 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进行统筹规划, 强化师资力量的队伍建设, 保证农村的学生能够得到同样的基础教育机会。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工程, 不仅要有先进的思想, 还需要成功经验的帮助, 结合河南地区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符合河南地区的规划指导文件, 改善河南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水平。

摘要:中原经济区主要以河南为研究对象, 针对河南现有的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 财政投入不足、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严重影响了河南地区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需要从多方面深入分析其原因, 建立基础教育发展保障机制, 对基础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提高河南地区基础教育的硬件和软件水平, 逐步解决基础教育失衡的现象。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 王继新, 吴秀圆, 翟亚娟.共同体视域下的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18 (3) :12-17.

[2] 佚名.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意蕴、发展现状及可能进路[J].中国教育学刊, 2018 (8) :54-57.

[3] 钟海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吉林教育, 2017 (9) :10.

[4] 谭尚书.远程教育课堂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J].发明与创新 (教育信息化) , 2017 (7) :18-22.

[5] 苟玉.论教师流动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现代教育科学, 2017 (2) :67-70.

[6] 王学军.砥砺奋进促教育均衡发展勇往直前办人民满意教育[J].基础教育参考, 2018 (2) :16-18.

[7] 贾炜.以中考改革为契机, 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J].上海教育科研, 2018 (6) :1.

[8] 罗焕江.打造教育强县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J].基础教育参考, 2018 (6) :17-1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VC细粉结块因素的分析下一篇: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糖尿病继发心血管疾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