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共享型创新实践教学平台的探索与构建

2022-09-14

一、国内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现状

自1999年我国开始大规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以来, 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改制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文件, 从高教《2000》2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到2014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一直到最近2015年7月27日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从这些文件可以读出几个重要信息,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从过去的强调规模建设, 转变成内涵建设。从过去的强调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推进教学改革, 转变成高校自身实施进行, 而且最为核心的改革之一的要数实践教学改革, 其重视程度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由于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发展于90年代, 有着非常多的客观要素对其影响限制, 造成了重理论, 轻实践的教学方式, 强调的校企合作方式, 也始终停留在表面, 无法深入开展真正的各项合作。当前, 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 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是艺术设计教学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 但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无法与理论教学同步发展。尽管国家相关教育部门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近年来加大了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环境的投入, 包括提出建设高职学生的技能实训体系, 开展现代学徒制的试点等等, 但依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

二、构建跨界共享型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长期以来, 艺术设计被认为由两条腿支撑:技术和美学。工业革命促进了科技的快速发展, 很多新的技术不断得到应用, 不断的改变了人们的设计观念, 设计手法, 现代设计就是在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应用了新的设计观念和设计手法, 同时设计也反过来影响了工业革命, 促进了技术的不断革命。这种现实的互相依存关系也造就了当今艺术设计教育的一种新理念——“艺术和技术统一”。此外, 伴随着全新的信息传播环境的形成,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 让技术和艺术的传播不再受到时空间隔的限制, 可以跨越地区, 跨越种族, 跨越文化的限制, 全世界人们可以共享技术成果, 交流便捷顺畅。随着经济和技术的迅猛发展, 艺术设计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对于人才的培养不但要求数量上的提升, 还要求其具有更强的综合能力。而实践教学是增强学生的艺术能力, 动手能力的最为直接和有效的途径。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建设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性实践教育平台, 把产、学、研、创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手眼统一, 手脑统一, 提升学生的艺术视野和技能, 在设计过程中真正具备创造力和执行力。

三、共享型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构想

(一) 努力探索跨专业、大融合的工作室集群建设思路

“融合”的概念其实就是集约建设与管理, 跨界共享的实训工作室群, 这种站在一定高度上的对实训工作室的“有目的”的规划建设对工作室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 完善艺术设计各个学科工作室教学资源共享机制, 让资源能够有效配置, 全面发挥工作室的功能与利用效率。并利用现代教育科学技术, 为学生打造一个更加方便自如的学习环境, 如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进行更加直观, 方便的学习, 不再受到时空地域的限制, 而且还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及时交流, 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提供了全新的方向。同时因为工作室体系共享平台的建设和完善, 高职院校可以获得更多的来自企业的技术支持, 这种技术指导是学校里面急需的, 同时企业也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 打造出一个能实现校企合作, 师生互动, 资源共享、相互支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合作方式。

(二) 从重“观摩”向重“体验”转变

精心设计工作室的课程体系, 从重“观摩”转向重“体验”, 直观的理解和感悟。这目标的实现, 需要构建一个宏观的课程设计模式, 改变工作室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内容。整合专业课程, 分层次教学, 优化更新教学内容, 实现“无界化”工作室课程建设。设计学科需要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学科, 在构建公共的创新工作室教学课程应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自然的跨专业交流和碰撞。例如2009年央美建立的“纯木工”实验课程, 配备中国木材加工的最基本工具, 并聘请技术娴熟的工匠作为工艺指导, 建筑设计, 景观设计, 工业设计, 平面设计各专业的学生都有参与。同时央美建立了一个公共基础实验中心, 这是一个面向整个学校共享的实验室平台, 该中心涉及的专业非常多, 包括建筑艺术 (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 、公共艺术 (景观装置等) 、设计艺术 (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 和高职学院中各个有关专业。

实验中心根据材料和实验室作用, 设很多模块:针对一年级, 设计了专业基础实验教学, 针对二三年级, 设计了专业实验教学, 针对四年级学生, 毕业创作也可以在其中进行, 该模式艺术类院校在设计工作跨学科课程教学共享体系中有益研究, 也是我国艺术院校构建跨学科的工作室教学体系中属首创, 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三) 数字化介入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管理

目前数字化介入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管理研究涉足不深, 没成系统, 并未形成有高度的整体发展规划, 处于摸索阶段;主要的研究重点都集中在各科工作室教学的点状建设, 而忽略艺术类工作室教学课程的系统化研究和各学科实训工作室群的协同发展, 同时对后续的整体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缺乏关注。

工作室教学的信息资源包括为了实现普遍意义上的教学目标, 而在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可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这些信息资源首先是校内教学资源的汇集, 不同专业之间, 同一专业不同课程之间、同一课程还存有不同的专业教师以及不同的教学要求等等。

把这些教学资源开放共享, 学生可通过网络汲取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成果。这种信息的传递具备信息量大、不受时空限制等有利条件。学生可以在汲取信息的过程中加以消化, 并在学生中形成互动交流, 增加学生的受众面。通过信息的共享、交流、反馈等方式, 为师生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源, 还可通过论坛等形成师生交流互动, 使工作室教学不只局限于课堂和学校, 而是在更为广阔的空间发展, 这种工作室教学的新资源也就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构成信息海量, 交流分享顺畅无阻的“虚拟工作室”平台。

四、构建共享型创新实践教学平台, 应对“互联网+”时代的艺术教育新挑战

大数据时代下的创新能力是艺术设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内涵。伴随着全新的信息传播环境的形成,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 让技术和艺术的传播不再受到时空间隔的限制, 可以跨越地区, 跨越种族, 跨越文化的限制, 全世界人们可以共享技术成果, 交流便捷顺畅。

为了应对迅猛的时代变化, 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必须紧密和“互联网+”的思想相结合, 在高职类院校的艺术教育体系中不断整合资源, 构建共享型创新实践教学平台, 探索全新的“工作室集群”建设思路, 为未来的高职艺术教育添砖加瓦, 探明方向。

摘要:本文针对中国当代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环节中所遇到的问题, 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出发, 结合“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背景, 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共享平台的建设进行思考和探索。全文共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多维度分析探讨目前国内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教育现状, 第二部分对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创新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进行了一定的理念思考。最后部分提出了对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成果进行美好的展望。

关键词:高职艺术教育,共享型创新实践教学平台,“互联网+”

参考文献

[1] 周福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7 (04) .

[2] 周潮.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反思[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03)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职综合艺术课程的必然性分析下一篇:中兽医与现代兽医结合防治仔猪大肠杆菌病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