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

2023-06-27

方案具有明确的格式和内容规范,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抽象和假大空的内容,那么具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xx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xx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

xx高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开发校本课程既是时代的需要,又是弘扬办学特色、发展学生个性的需要,也是实施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保证我校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依据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的相关文件精神,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等形式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程结构,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结合我校实际,构建符合我校校情的系列校本课程,最后确定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而弥补原有课程本身的不足,以满足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校本课程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确保执行国家课程,在维护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严肃性的前提下,通过独立地或合作开发校本课程,体现办学特色;根据我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了解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从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协调学校各类课程的关系,优化学校课程的结构,提高学校课程的适应性;把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优质高中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切入点,以校本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丰富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和发展教师的特长,从而实现我校“人人得到最优的发展”的办学理念。作为校

1 本课程开发的重点,把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有益的补充,逐年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在3—5年内构建学校创新型、开放性、个性化的校本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校本课程中得到特长发展与个性形成的及时补偿,成长为人格健全,能力见长、身体健康、学识渊博,具有合作精神和负责态度的创新型人才。

学生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能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初步掌握科学的方法和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二)原则: 1.以生为本原则

学校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必须认真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他们的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出发。校本课程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尽可能地采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2.课程全面发展原则

保证学校各类课程的比例均衡,充分发挥它们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作用;在鼓励教师及有关人员创造性地开发课程的同时,加强教学和教材的规范管理;学校及相关人员要形成课程权力分享、责任分担的观念,明确各自的角色地位和相应职责。 3.学校活动课程化原则

牢牢树立课程意识,学校及各功能处室和教学部组织的各种活动都可以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如军训、国旗下的讲话、学习方法知识讲座、感动时刻演讲、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励志教育、理想教育、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如剪纸、书法、绘画、葫芦丝吹奏、各种球类活动、健美运动、文学沙龙、文学社活动、各学科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

2 4.隐性课程显性化原则

显性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隐性课程则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是一种隐性的、无意的、隐喻的或者是还未得到认可的经验,但都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影响。提倡隐性课程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受到显性课程教育以外的教育和影响,如班风学风建设、学习习惯养成、吃苦精神锻炼等对陶冶人性、塑造人格意义深远。许多课程不是能编成书讲授的,而是通过开展一些活动完成。隐性课程的显性化是指通过对隐性课程进行有目的预设和系统性规划,使之以直观可见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实施有效的组织管理、过程控制、考核评价,强化其正面性效能,从而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一) 校本课程的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组织领导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领导小组,对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和指导,并在全校教师中公开竞聘校本课程负责人,由负责人牵头制订、编制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计划与开发纲要,全面整合校内、社区的教学资源,调动各学科教研组、各科室的科研力量,选拔优秀的、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和业余特长的教师群体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具体课程纲要的撰写与校本教材编定、课程实施与评价,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实施细则与管理措施,对校本课程的实施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开发成果进行最终的审定。 领导小组组长: 领导小组副组长: 领导小组成员:

3 校本课程开发小组成员: 2.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切实把握好三条途径。

第一条途径是巩固和强化现有的课程,通过将学校已开展的活动课与选修课、课题研究项目、举行的各种教育活动、课堂教学改革尝试以及开发的特色项目等内容规范化、系列化、目标化,随之开发出校本课程。

第二条途径是教师从丰富的课程资源中选用比较适合的课程,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发新课程。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或自身的现实条件,对已有课程进行局部的内容修改或结构调整,以适应教师具体的课堂情境,形成适合本校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

第三条途径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使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促进校本课程的多样化和乡土化。如:(1)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利用烈士墓、纪念馆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2)利用社区人才资源:主动赢得社区的支持,组建学校艺术教育、科技教育的相关兴趣小组,提高辅导质量,使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特长得到彰显;(3)利用实践活动基地:利用当地的工厂、企业等特色资源,建立学生实践活动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一定要写成一本书,但必须要有一个开发方案,围绕该方案进行。

要树立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树立“活动即课程,处处皆课程”的新课程理念。注重推陈出新,借鉴出新,改造出新,发展出新,努力推进学校活动课程化,校本课程班级化,隐性课程显性化。 (二)校本课程的管理

1.建立良好的课程研究组织机构。根据确定的课题,由同学科或不同学科教师组成课程研究小组,其职责是制订方案、明确分工、相互研讨、合作教学、编写教材、评估学生等。

4 2.规范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校本课程的开发由教科处组织,各学科、各职能处室根据学科特点制订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上交教科处。教科处报请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指导各学科、各职能处室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修订,进行课程编制与实施。需要校本教材的指导其进行编写,然后印刷。

3.加强教师的培训。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培训,增强全校教师开设校本课程的意识和能力,养成行动研究的习惯,树立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4.教学部认真组织实施。学校根据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确定三个年级进行校本课程教学的班级、内容、授课教师、学生人数、上课地点、上课时间。各教学部按照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四、校本课程的评价

对校本课程的有效性评价,应以学校课程资源为基点,以开发与实施过程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目的,既要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和内容,又要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和体验,还要评价校本课程作为教育信息载体在学校所起的作用。这就要求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具体可表现为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教学和学生素质发展三个方面: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

校本课程开发不是非得让教师编教材,而是基于一定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让教师进行课程编制与实施的过程。这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所需要而且可以得到的条件所进行的评价,是对课程方案实施可行性的评价。因此,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是教师编写课程的一个蓝图,它主要包括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预期的课程实施方略、课程资源的安排、本课程的优势与不足的分析。具体形式有:校本课程纲要、教学计划、教材、

5 学案等。

对校本课程方案的评价主要目的是诊断方案是否成熟可行,从而对校本课程作出鉴别与选择,为进一步的课程修正提供信息,为学生进行课程的选择作出前期的质量监督。

(二)校本课程教学的评价

这一阶段的评价,主要是描述课程实施过程,从而确定或者预测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有关活动是否按预定计划得到实施;是否以有效的方式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等,从而为课程开发者提供修正课程的有效信息。对校本课程教学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学生的学业进程、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等方面进行的评价,它也应该是形成性的评价,以利于对校本课程的方案进行不断改进、完善,促进教师教学不断改进,保证校本课程的质量。

在校本课程教学结束后,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反思性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有勇气客观地正视自己已做的课程事务,敢于否定自己的不当之处,并积极寻求补救的措施;要从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自己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等内容进行反思,并在反思后不断地对课程进行重构与改进,使教师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日趋提高。

(三)对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

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尊重和体现学生个性发展,以促进实现其自身价值。注重“三维”目标评价和形成性、发展性评价。除关注成果外,更要重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面对挫折和与人交往方面的表现以及习惯养成等。

校本课程的评价手段灵活多样,要对评价方法进行有益尝试,但应立足学生参与。评价采用等第制或学分制,实行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

6 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评价方式有汇报、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答辩、演示、表演、竞赛、评比等等,在实践中要及时总结这方面做法和经验。

五、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

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应充分体现校本课程的特征和校本课程的目标,为实现校本课程目标提供基本教学材料。

1.校本课程教材最好与各学科知识点相结合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在实践中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校本课程教材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在各学科教学中拓展和加深;在可能的情况下,校本课程教材和某些学科教材综合使用。

2.注意联系实际的问题。校本课程的教材内容应大多是适合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某个问题或小专题,这些小问题或小专题可以是人文类的,也可以是科技类的,既可源自社会领域,也可源自自然领域和人类自身领域,既可以是单科性的,也可以是跨学科式的,既可偏重于学术性、理解性、思辩性,也可以偏重社会性、生活性、实践性。但这一切问题不同于学科教学中的学业问题。

3.校本课程的教材内容并不是预先规定好的,标准统一的东西,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考虑已有资源、条件而确定的,同时校本课程教材的问题大多是开放性的,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带有不确定性,探索性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往往是多元的,有的甚至是不可预见或模糊不清的。有些活动课程可以不使用教材,但必须按计划有序开展活动。某些校本课程是隐性的,甚至是无法正确表达的。因此应结合实际开发教材,尽可能开发出特色,并根据实践过程进行必要的修正和完善。

六、奖励办法

7 1.每一学科、各职能处室必须开发一本以上的校本课程,同时编写相应的校本课程教材。

2.对质量较高需编辑成册出书的,学校提供资金支持。对师生反映良好的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颁发证书,并在职称评聘中按照评定等级给予加分奖励:一等奖主编加1分,副主编加0.5分,编委成员加0.3分;二等奖主编加0.8分,副主编加0.4分,编委成员加0.25分;三等奖主编加0.6分,副主编加0.3分,编委成员加0.2分;。

3.对质量高的校本课程优先推荐参加上级有关部门举行的优秀校本课程评选,获得省市县级奖励的,作为教育教学特别贡献奖给予现金奖励和职称评聘加分奖励,具体内容是:省级一等奖1000元,加3分,二等奖800元,加2分,三等奖600元,加1.5分;市级一等奖700元,加2分,二等奖600元,加1.5分,三等奖500元,加1分;县级一等奖500元,加1.5分,二等奖400元,加1分,三等奖300元,加0.5分。 4.学校给予校本课程编写者一定的编写费。 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在校务委员会。

第二篇:XX公司企业文化培训课程方案

【培训背景】

企业文化体系建设主要分两部分:“文”的设计、“化”的机制。非常肯定的是,企业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设计出一套完整的、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和价值体系,已经完成了企业文化的“文”的设计。目前,亟需开展的工作就是推行“化”的机制,这需要分几步走,首先就须通过培训实施企业文化导入,启动和助推: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和熟悉企业的新理念体系,员工认同新企业文化理念并在行动中进行实践,自觉按共有价值观做事。最后,形成企业最宝贵的核心价值,有效的实现企业制定的经营目标。基于此,我们提出以下培训方案,供企业领导参考。

【培训目的】

1、使员工迅速全面地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体验企业文化的真谛,并指导今后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模式。

2、员工愿意为实现建投愿景“努力成为具有专业品质和高度责任感的,值得托付和依赖的……集团”,做为已任而奋斗、创新、学习成长。

3、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正向激励员工,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有效提升员工忠诚度,为企业带来长期收益。

【培训目标】

1、使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有一个较深刻的全面认识;

2、引发员工对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思考,引导员工自主学习;

3、推进新企业文化体系落地,培养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加强员工主人翁、企业建设者的角色感,并能投入企业建设和管理提升工作中;

4、通过课程学习,团队成员形成共同感受,改善团队氛围,愿意将个人发展与企业目标统一,为企业发展而努力。

【培训对象】

XX公司全体员工

【培训方式】

综合运用互动式讲授、演示、案例等教学方法

【培训时间】

6小时

【培训地点】

企业会议室

【培训教师】

专职讲师

【培训内容】

一、企业文化体系建设

1、企业销售什么

2、企业文化的多个层面

3、企业文化的功能

4、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

5、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

二、企业文化落地与传播

1、企业文化落地的过程和内部的文化网络

2、领导行为的传播

3、制度传播与应用

4、榜样人物、故事的传播与应用

5、其他传播与应用

6、文化落地各阶段文化传播方式的应用

三、建设投资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什么

1、企业文化现状

2、企业文化目标

3、企业文化核心内容

4、企业故事

【效果评估】

1、评估方法:利用调查法、访谈法、座谈法等开展培训效果评估。

2、评估内容:

(1)内容效度,看培训方案的各组成部分是否合理、系统化,是否符合培训需求分析,各要素前后是否协调一致,是最优选择;

(2)反应效度,看受训者反应,受训者是否对此培训感兴趣,是否能满足受训者的需要,如果否,找出原因;

(3)学习效度,以此方案来培训,看传授的信息是否能被受训者吸收。

【合理化建议】

1、加深员工认知:通过培训、考试、宣传栏、企业内刊,多种宣传品制作、上墙、下发等方式,使员工持续、密集地参与学习和掌握新企业文化内容;

2、推动员工认可:利用讲座、研讨会、比赛、表彰优秀员工、树立榜样、组织特定企业仪式活动等,使员工认可新企业文化理念并愿意应用到日常工作中;

3、引导员工实践:鼓励员工参与管理、有效沟通、积极创新,改善日常工作,优化管理流程、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 做好配套激励机制和制度,使企业文化的力量生根,持续发挥作用。

第三篇:XX中学集体研课课程定名标准实施方案

为规范校内集体研课课程名称,统一思想认识,做到全校一盘棋,现拟定《XX中学集体研课课程定名标准》。经9月14日校行政会审核通过并加以实施。基于此,本学期开始,校内集体研课课程分为汇报课、示范课、公开课三类。具体分类标准如下:

一.汇报课

第一年来XX中学上班的教师必上一节公开课,该课程定名为汇报课。

二.示范课

高级教师教授的公开课,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定名为示范课:

1.省、市、县学科带头人教授的课程;

2.省、市、县“名师”(已获得“名师”授牌)教授的课程;

3.省市级“教坛新星”(高中教学阶段获得的)教授的课程;

4.现任学科部主任或者备课组长教授的课程。

三.公开课

除汇报课、示范课之外的其他课程,统称为公开课。

四.几点说明

1.本次定名的目的是简化课程名称,避免课程名称混乱造成的工作不便。

2.介于本次课程名称是从授课者身份角度定名的,而展示课、研讨课是从授课模式上界定的,故不设展示课、研讨课的名称。

3.介于观摩课与示范课相似度高,故不设观摩课的名称。

4.学科部上报课程时,要先按标准确定并审核课程名称,教科室保留审核课程名称的权利。

5.本方案解释权归学校教科室。

第四篇:XX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总结

2013-2014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提高,学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课堂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进一步提高,带给了我们许多新理念、新方法。

一、新课改,转变了教师的观念,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新课程一起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为此我校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培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1)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新课程观念,把握新教材特点,立足课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我校自己利用各种讲座、学习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在开学之初就对新课程有了足够的认识,对新课改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在如何对待新课程上,如何对待新课改上,统一了认识,转变了教师的观念 。

(2) 实施学校教师的“校本培训”。

学校要求教师自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六个解放”:

一是要“解放眼睛”看形势。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师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与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作为当今教师要积极投身到创新教育的时代潮流中去。

二是要“解放头脑”敢为先。教育者要在改革中勤动脑,才能有新思路,素质教育期待着教师更大程度的思维创新。

三是要“解放双手”去开辟。教育创新之路靠教师用双手去开辟,教育新观念、新创意、新事物靠教师自己用双手去创造;

四是要“解放嘴巴”多质疑。教师要谈天论地话创新,促进问题意识的发展。

五是要“解放空间”觅食粮。“问渠哪得请如许,为有源头话水来”。教师要超越习惯和经验的束缚,走出书本 ,走出课堂,走入社会,走向大自然,吸取先进的创新理论和创新经验,丰富自己。

六是要“解放时间”寻乐趣。教师要从繁忙的业务圈子里跳出来,读读书刊、想想点子,练练技能,鉴赏艺术,活动筋骨,只有教师乐教,学生才能乐学。

2、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通过“传、帮、带”以及学科带头人的指导培养、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把教科研作为一个载体,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增长教育教学能力。

(2)组织教师积极片教研活动,活动后积极撰写反思,拓展教学事视野,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二、新课改,使我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

新课改以来,我校老师们除进行常规教研活动以外,还进行了更多的尝试,使我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效应,重视研究教法学法,全面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尤其是新教材,鼓励创新,加强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沟通。改革课堂教学,备课是主要环节,集体备课更是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的一项重要措施。

2、加强了教师间的教研交流和教师间的团结协作。

在实施新课改后,老师们感触最深的就是教师之间毫无保留的精诚合作。这不仅体现在每周固定的教研活动中,更体现在每节课的课前和课后。每节课前都要共同商讨教学策略和教学措施、教学技巧等,每节课后,都要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不少教师在业余时间,还经常通过博客、上网等方式探讨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新课改,使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现在就要倡导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呈现出新的气象。

1、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进行角色的换位转变 教师从传统教学的传授者转向现代教学的促进者、学习者、发现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建构,使教学过程由教向学转化,使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

2、在培养学生学习方式、方法上,我们也做大量的尝试工作

(1)、首先,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培养学习的责任感,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作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并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视探究报告的撰写和交流,提倡报告形式的创新。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加强了学生课堂阅读的主动参与性,只有学生投入的参与课堂,才能真正的上好课。所以老师们把精力一致放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老师们采用激情导入、鼓励质疑、讨论合作等办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并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3)、赏识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问题,再从不同角度总结问题,培养寻求不同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5)、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新课改,初步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过去我们对学生评价是不够全面 ,只重考试结果,不注重学生平日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对学生要进行全面的评价。因此,在进行新课改的时候,我们改变了过去的评价方式,尝试运用活动法、学生课堂情况纪录法、学生学习档案收集法、与考试测查相结合,各个方面都占有一定的百分比,最后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我们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了“学习档案夹”,将学生参加的课内、课外活动,如课堂三分钟演讲、课堂小品剧表演、课堂讨论、发言、课下完成作业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查阅的资料、收集的图片、剪报等,与学生课堂教学相结合,每次活动教师及负责的学生都进行详细记录并将学生活动情况和成果收集进学生学习档案袋中,作为综合测评的依据。

我们将考试测查平时与期末结合,既注重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思想的教育。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来说较全面、客观,注重了学生学习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对教师来说,可以从多个方位、角度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因材施教;同时,通过学生参与的积极程度观察出整体学生的学习水平。

五、新课改,带给我们新的问题和困惑:

1、新教材在实施、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大好处理的地方,如课堂上针对某一有兴趣的问题,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抢着发言陈述自己的观点、主张,以至为维护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脸红脖子粗的辩论,甚至到了下课时间还意犹未尽,看着孩子们情绪这么高涨,精神这么投入,教师是不忍心打断他们的,教师在充分保护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赏识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问题,再从不同角度总结问题的同时,有时教学任务难以如期完成,成了老师感到困惑的问题。

2、关于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小小的探讨,到底该怎样更好的对教师、学生进行评价,对教师、学生的评价应该有怎样的标准,我们还是感到很困惑。

走近新课改,我们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要转变观念的任务还很重,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还要加大,教学研究还要更加深入。但是,我们肩上的担子显得沉甸甸的,我们将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实践,为新课改闯出一条新路,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我们育才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黄楼街道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

一、幼儿园发展现状

我街道共有幼儿园15所,其中公办10所,民办5所。各园生均建筑面积、活动室、功能室及园所设施、设备均达到省定办园标准。在职教师117人其中公办教师9人,学历全部达标。目前,共有54个班在园幼儿1270人,学前一年入园率100%。成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各项事务,更好的进行家园共育,促进园所发展。

二、课程理念

幼儿园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尽可能地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和谐、健康、快乐发展的教育机会与条件,培养幼儿健康生活、喜爱运动、乐于学习、快乐游戏,促进幼儿心智和谐、人格健全发展。

1、注重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2、重视早期幼儿潜能开发和个性化教育,为每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

3、

3、为每一个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创造机会。

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鼓励教师进行切合实际的课程选择与调整,形成有效的课程运行机制。

三、课程目标

以培养“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特点的在情感、态度、认知、技能等各方面和谐发展的新时代儿童”的目标为核心,通过幼儿园课程实施,使幼儿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儿童。

课程的具体培养目标:

1、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规则,体验并认识人与人相互关爱与协作的重要和快乐。

2、初步形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态度和习惯,独立自信,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责任感。

3、积极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和行动的安全性。

4、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认识与探索的兴趣。

5、初步接触多元文化,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

6、尝试运用语言及其他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具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性。

7、能积极关注周围事物中的科学现象,对科学活动感兴趣,有探究的欲望,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四、课程结构与设置

1、课程设置:

我园全日制招收3~6岁幼儿,按幼儿年龄设大、中、小三个年级组。课程设置以《学前教育纲要》为基础和指导,主要参照课改“新教材”(即幼儿园教师参考用书),同时结合我园“户外活动与幼儿创新智能培养研究”课题的研究,

重点探索“运动”这一领域的研究,并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各环节中,逐步形成园本特色,实施课程园本化。我园的课程主要就是基础性课程。

2、时间安排(每天540分钟,每周2700分钟)

1、教材的选择

(1)、将山东省幼儿园新课程新教材(运动、游戏、学习、生活)作为主题活动实施的共同性课程教材。

(2)、将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宝宝成长秀》《创新智慧游戏》作为辅助教材。

2、内容的安排(见附件)

附件一:黄楼街道幼儿园共同性课程预设活动参考内容

六、课程管理与落实

领导小组:幼儿园成立课程管理领导小组,由园长、业务园长、保教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等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制定、实施、反馈、调整、评价等。

研究小组:由业务园长、保教主任、骨干教师等人员组成,主要负责课程实施的研究、课程内容的拓展、教师培训等。

实施小组:由教研组长(年级或领域)与骨干教师组成,开展每周一次以上

参与式研讨、教材培训与集体备课活动,进行班级情况交流、课程活动案例分析、观察方法与记录的研究等,以保证课程教材全面、深入的实施。

七、课程的评价

1.课程的适宜性评估指标体系

2.幼儿发展水平观察评估指标体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xx开学典礼讲话稿下一篇:企业党支部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