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背景下河道的管理与利用

2023-02-06

在城市发展背景下, 做好水利灌溉和河道管理工作, 能够提高服务水平, 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以四川省都江堰东风渠河道管理工作为例, 开展河渠所辖渠系建筑物的管理、维修、改造, 确保安全运行为灌区的农业、工业及居民生活提供用水、利用水利资源开展综合服务工作, 能够显著提高水渠的服务功能, 防止河道功能出现衰退现象[1]。

1 城市发展背景下的河道治理简介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 开展下河道管理, 需要技术人员从内源治理的角度出发, 开展持续性的垃圾清理工作。在水域内的生物残体及漂浮物清理工作中, 应该强化打捞队伍的年轻化建设, 淘汰部分年龄较大的打捞队员, 保证打捞工作的整体效率稳步提高[2]。此外, 使用先进的打捞工具, 重视新工艺和新技术的运用, 对于改善水域表面的环境清洁有重要意义。在河道内源治理工作中, 开展清淤疏浚工作也是很有必要的。

定期展开河道淤泥的疏浚, 需要水务局协调好河道工人的工作, 从水体综合整治的角度出发, 拓宽河道, 做好水流量的控制工作。为了完善水渠河道的自然功能, 工作人员应做好控源截污工作, 强化水渠附近坡道的水源涵养治理, 在斜度山坡中种草植树, 防止土壤松落和山体滑坡现象的出现。此外, 水域管理人员应该和当地林业局开展广泛的合作, 重点开展对于水域河道附近植被砍伐现象的治理工作, 保障河流水域两岸的生态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中。

2 城市发展背景下河道的管理与利用措施

2.1 重视河岸固化保护与疏浚, 转变河道治理观念

对于自然原型驳岸的保护, 技术人员应该考虑其坡度缓且腹地大的河段特点, 考虑水域环境中保持其自然状态的需要, 利用喜水植物发达的根系进行堤坝稳定型加固的操作。在自然型驳岸水域环境治理的活动中, 对于斜度较大的坡岸或者是冲蚀较为严重的地段, 不仅要加大植被的种植密度, 还应该天然石材、钢筋混凝土和木材的加固措施, 增强水渠两岸的抗洪能力。

在水域环境控源截污的治理活动中, 在水道的排污集中点设置截污纳管, 对水下的大体积污染物进行截留, 并且以每月1次的频率对截污纳管进行清理。在面源控制的活动中, 设置河道水源质量保护的流动岗, 24 h对水域内的环境进行保护, 尤其要对水域附近村民丢弃死猪、死鸡等现象进行治理, 并对情节严重的污染物丢弃行为以涉嫌治安破坏罪名移动公安机关。加强对于附近居民的水域保护意识的相关教育, 防止出现故意污染河道环境的行为。

2.2 强化河道生态修复, 服务于农业生产活动

在生态修复活动中, 技术人员应该从沿岸带修复、人工增氧和生态净化3个大项的保护活动进行水域生态的保护。防止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内源污染等城市发展背景下, 工业、农业和居民生活污染对于河道生态度的破坏。

政府应该对于河道治理和保护予以资金支持, 强化臭黑水体的净化工作, 从改善水体的角度出发, 保障城市用水安全, 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用水, 控制景观用水的供给量, 重点保障渠道附近的农业用水安全, 凸显国家“重视农业生产”的保护政策[3]。在水资源、水循环模式的综合管理活动中, 工作人员需要加强污泥资源化处理工作, 对于污泥的处理可以将其作为烧砖用的材料。引进先进的污水过滤成套设备, 强化污水、排水再生利用技术的革新活动。

2.3 重视水质的保护与污染治理, 保障生活用水质量

利用净化溢流污水的城市河道梯级生态换设施, 对于提高水源质量有重要帮助。对水域河道两岸设置护坡来说, 水质的改善状况是比较明显的。根据《中国水域环境保护公报》研究表明, 以进水水质COD含量48~170为例, 使用自然生态加强化护坡保护措施之后, 出水水质的COD参数减少量达到了7.7~25.2的水平, 杂质去除率高达84%。使用自然生态化加强坡之后, NH4-N的进水水质为8.5~28.7, 出水水质为3.2~10.9, 平均污染物去除率达到了62%。TN进水水质含量为15.1~33.8, 出水水质达到了7.1~16.0, 平均去除率为53%。而TP污染物的进水水质为0.7~4.0, 其出水水质为0.2~1.2, 杂质的平均去除率为72%。除此之外, SS的进水水质为32~479, 出水水质为4~45, 杂质平均去除率为90%。使用生态护坡技术运用与河道保护工作汇总, 重点对河道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治理, 效果比较明显。保障河道附近的农业灌溉和日常生活用水质量安全, 需要技术人员对水域的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类、BOD5以及石油类的污染物进行重点治理, 通过化学测验保证其污染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4]。

3 结语

强化城市发展过程中河道的管理, 需要市政规划人员从活水循坏、清水补给、就地处理和旁路处理各种角度采取措施, 有效改善水体质量。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 工作人员需要落实以“河道水域保护”为主的相关工作, 改善河道被污染、被淤塞的现状。利用河流的灌溉功能和生活供水功能, 开展旅游观光和航运开发, 为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我国建筑行业的工程量不断加大。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 基础设施建设难免会涉及到针对河道范围的施工和改造。为了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程度, 体现环境治理的高效性, 在河道管理的过程中, 强调对于内河源头的治理、控源截污和生态修复, 提高河道净化能力。根据城市发展背景下河道管理的措施展开讨论, 提出几点有利于河道治理效果提高的措施。

关键词:城市,河道管理,河道保护,功能演变

参考文献

[1] 钟鸣辉.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水利, 2013 (6) :40-42.

[2] 孙雷, 张来华, 吴素芳, 等.加强河道管理法制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 (23) :5676-5676.

[3] 王洪彬, 王鸿雁, 那海龙, 等.浅谈阿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水土资源的管理与开发[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2, 30 (3) :37.

[4] 张碧钦.城市蓝线规划与河道岸线管理保护的若干思考[A]//福建省科协第12届学术年会水利分会场论文集[C].2012:1182-18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数学直觉思维的认识与培养论文下一篇:论述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