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论文

2023-02-05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典型的慢性增生性疾病, 由膀胱黏膜病变引起, 好发部位为尿道内口下方、膀胱颈部、三角区, 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的下尿路症状, 如排尿困难、镜下血尿、尿痛、尿频、尿急等。一般在临床症状上很难发现腺性膀胱炎, 故通常都会采用活检或者膀胱镜检查的方式来确诊。为了探讨腺性膀胱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该研究选取该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的100例腺性膀胱炎作为研究对象,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 男14例, 女86例, 平均年龄为 (55.76±1.18) 岁, 年龄在20~70岁之间。临床症状表现为血尿伴尿频、尿急、尿痛51例, 血尿19例, 排尿终末感耻骨上区及下腹部疼痛10例, 排尿困难8例, 尿色混浊7例, 无症状5例。

1.2 方法

全组病例均行膀胱汽化电切、电灼。术后1周开始膀胱内灌注40 m L生理盐水+20 mg羟喜树碱, 每周1次持续2个月, 再2周1次持续4个月, 1个月1次持续6个月, 总共1年。

1.3 疗效评价

①未愈:膀胱镜检查病变复发, 但是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没有得到改善。②好转:膀胱镜检查时再也没有发现出现病变现象, 临床症状减轻;③治愈:膀胱镜检查时基本表现为正常, 患者的临床症状也就随之消失。

2 结果

10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经过治疗之后, 治愈84例 (84%) , 好转12例 (12%) , 未愈4例 (4%) , 总有效率96%, 随访1年, 有2例患者术后反复出现血尿, 复查膀胱镜在膀胱颈部, 三角区可见原电切痕, 膀胱后壁有一乳头状肿物, 病检为膀胱腺癌, 见表1。

3 讨论

①国内外绝大多数医学专家都认为是移行上皮的腺性化生或者胚胎残余异位残留转化导致出现腺性膀胱炎, 目前还没有完全明确腺性膀胱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它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膀胱上皮良性病变。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 以泌尿系感染症状为主, 经抗感染治疗临床效果不是太好, 即便能够暂时将患者的症状控制和缓解, 都是也很容易反复复发。腺性膀胱炎多半是膀胱内不良剌激所致, 有尿频尿急和下腹胀痛症状, 在治疗上主要寻找并解除刺激因素, 严重的病例可考虑手术或膀胱内灌注化疗, 可以改善。久治不愈的病人应该进行B超或CT以及膀胱镜检查, 可发现膀胱粘膜局部有异常变化, 呈膀胱慢性炎症表现。腺性膀胱炎在病理上表现为一种膀胱粘膜增生状病变, 由于长期膀胱感染、下尿路梗阻、结石等慢性刺激, 可引起膀胱行移上皮细胞增殖, 在膀胱粘膜固有层上形成移行上皮巢, 在以往外科教科书中描述, 这种上皮巢可以逐渐转变成囊性膀胱炎甚至最后演变成膀胱肿瘤。所以及早治疗, 对预防膀胱肿瘤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②腺性膀胱炎的治疗, 主要采用腔内镜电气化电切术, 然后再在手术之后将化疗药物灌注到患者的膀胱内, 取得了较佳的临床效果。常规于手术后1周开始采用羟喜树碱膀胱内灌注, 术后1周开始膀胱内灌注羟喜树碱20 mg加生理盐水40 m L, 每周1次持续2个月, 再2周1次持续4个月, 1个月1次持续6个月, 总共1年。总之, 腔内镜电气化电切术联合术后膀胱内灌注羟喜树碱治疗, 并发症和副作用都较少, 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上大量使用。此外, 还可以采用中医辅助治疗, 以解毒消炎、扶正祛邪为主。常用的药物为莪术、三棱、白花蛇舌草、土茯苓、当归、何首乌、山药、太子参、熟地、党参、半支莲、茯苓、菟丝子、益智仁、枸杞子、山茱萸、黄精等, 对于改善腺性膀胱炎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效果。

③该组资料中, 男14例, 女86例, 可以看出, 女性患者的人数和比例都明显要高于男性, 主要是由于腺性膀胱炎好发于女性, 男性如果出现腺性膀胱炎, 往往是患有慢性下尿路梗阻疾病。一旦发现患有腺性膀胱炎, 应该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处理。有的很快出现焦虑症状, 甚至发展为悲观、消沉。在进行治疗的过程时要多与腺性膀胱炎患者进行治疗性沟通, 从而减轻操作带给腺性膀胱炎患者的疼痛和痛苦。心理护理是腺性膀胱炎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较为关键的部分之一, 虽然治疗规范制度上并未明确要求应该对腺性膀胱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也无比较规范化的操作规范, 但是基于多年的急救经验, 对于治愈腺性膀胱炎患者, 心理护理尤为重要。询问病史或检查时请无关人员回避。在护理工作中, 说话谨慎, 注意保护性语言, 表情自然, 语言委婉, 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目光接触是非语言沟通的重要信息通道。目光可显示个性的某些特征, 也可对对方的行为产生影响。另外, 一定让患者与家属充分知晓病情, 并让其认识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一旦延误治疗, 不仅会增加医疗开支, 还会增加患者的身体痛苦, 延迟病情, 影响治疗效果。应经常注意心律和心率的变化, 并定期复查, 一旦发现异常应马上治疗。另外, 乐观的情绪对治疗也非常重要。

对于女性病人来讲, 要检查有无尿道肉阜存在, 通过手术切除。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 导致排尿功能减退, 可以通过药物来治疗。对男性病人来讲, 前列腺增生出现下尿路梗阻情况要及时治疗, 有膀胱结石存在要给予去除, 术后通过这两方面的治疗, 是减少腺性膀胱炎复发的重要措施。当然术后定期作膀胱镜检查了解有无复发也是十分必要的。

摘要:目的 腺性膀胱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该院收治的10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 男14例, 女86例, 全组病例均行膀胱汽化电切、电灼。术后1周开始膀胱内灌注40 mL生理盐水+20 mg喜树碱, 每周1次持续2个月, 再2周1次持续4个月, 1个月1次持续6个月, 总共1年。结果 10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经过治疗之后, 治愈84例 (84%) , 好转12例 (12%) , 未愈4例 (4%) , 总有效率96%, 随访1年, 有2例患者术后反复出现血尿, 复查膀胱镜在膀胱颈部, 三角区可见原电切痕, 膀胱后壁有一乳头状肿物, 病检为膀胱腺癌。结论 腔内镜电气化电切术联合术后膀胱内灌注羟喜树碱治疗, 并发症和副作用都较少, 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上大量使用。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临床治疗,体会

参考文献

[1] 吴晓楠, 青廉, 邹建华.经尿道电切联合碘伏膀胱内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 2010 (6) :112-114.

[2] 高继学, 贺晓龙, 郭巍, 等.经尿道电切加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治疗女性腺性膀胱炎62例分析[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09 (6) :133-136.

[3] 丁名煜.经尿道电切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56例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1 (5) :145-148.

[4] 田中战.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68例报告[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154-158.

[5] Wen Shi and, Chen Jianping, Ouyang less green, Liu Tong.Cystitis resection of bladder instillation of mitomycin and BCG compared the efficacy[J].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2010 (16) :165-16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论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家庭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下一篇:大数据下思辨能力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热门文章

膀胱肿瘤

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