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下思辨能力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3-02-05

一、大数据下英语写作的特点

英语写作是一种交互性活动, 它涉及文本作者与原作者的对话, 以及社会、文化、认知等因素对文本产出的影响。王初明认为语言理解中的阅读与语言输出的写之间具有协同效应作用。按照这种原理, 学生在二语学习时需要进行大量英语原汁原味的文章阅读, 以促进英语写作的产生。传统课堂上英语写作教学, 常让学生就词汇用法、句型结构等知识进行语言形式的练习, 而忽略了语言内容的作用。大数据背景下, 信息获取方便, 英语写作教学内容更加广泛, 教师不再是简单的文化知识传播者, 而是学生发现知识的指导者。

因此面对网络平台中各种数据, 教师需要就英语写作平台上后台管理数据结合学生的学习时长、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效果分析并给与学生征对性的写作建议, 而不是单纯的看某一数据来判断学生写作的好坏。学生在网络平台选取英语阅读文章时, 结合自己兴趣的同时需要将批判性思维融合在后续的英语写作“读评”中。

二、“读评”教学法与英语写作思辨能力关系

以阅读促写作, 符合英语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以英语报刊阅读New York Time为例, 教师将学生分为甲乙两组, 布置不同的任务。甲组任务:要求学生就自己阅读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读书汇报;乙组任务:要求学生就自己阅读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读书汇报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观点。此环节中, 由于是分组任务, 学生需要在自己所在小组内就某一话题进行信息组合、信息编辑、信息再造。知识点碎片化的条件下, 学生需要分组协助。此时他们就建立起了学习共同体, 在互联网云计算条件下就key words进行大量检索, 之后整理成presentation形式。

创新合作能力、写作思辨能力在乙组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得到了体现。而所谓的思辨能力指的是, 学生在分析信息、推理信息、判断结论的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 在英语写作中的表现方式为:逻辑清晰, 观点正确, 论据充分。思辨能力不足的学生表现特征为:面对某一话题, 不能立足自己的观点, 人云亦云;不能就某一观点进行批判性评价。

“读评”教学法, 在大数据时代, 能教会学生如何选取信息、怎么搜集信息, 最后加工处理为自己观点的过程。思辨能力在后续的“评”中以文本输出的方式体现出来, 而良好的思辨能力又在学生进行大量阅读, 选取材料、判断原作者观点立场时给与学生指导。两者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三、实验组和对照组分析

首先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选取的话题。实验组学生选取的是“health”话题;对照组选取的是“electronic…products”.教师通过批改网后台发现, 实验组学生女生占多数, 由于女生注重养生, 实验组学生在商议后选择how…to…keep…healthy…while…you…are…losing…weight, 而对照组男生较多, 这决定了他们在书写作文时选取的话题是:whether……making…investment…into…electronic…books…is…valuable.

其次, 分析学生作文得分、句式相似度、文章逻辑结构以及文本输出表达的观点。研究发现, 实验组学生在陈述原作者观点时句式相似度很高, 逻辑结构不严谨, 论证部分不充分;对照组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时, 还就电子书市场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并在网上搜集调查了很多数据证实自己的论点, 句式方面与New…York…Times…相似度较小, 严格按照论据论点的方式展开, 文章结构逻辑严谨。

然后, 教师要求每组代表就小组任务过程进行presentation.发现实验组学生在小组确定话题后, 没有做实证调查, 也没有就文章内容进行再深入思考。对照组学生在网上进行了大量的信息搜集, 由于网上关于是否投资电子书观点不一, 对照组学生此时需要用思辨的思维方式来判定选择有用信息。在查看市场调查中, 更是参考了科技领域的创新性发展成果, 以此发表论述自己开放性的观点。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对照组学生在report中引用数据时在官方调查网站进行了核对, 另外学生在书写作文report时学习市场也比实验组长。

最后, 在教师强调了学习态度的情况下, 为了进一步验证思辨能力对句式相似度的影响, 教师在网络平台布置了与实验组和对照组话题相关的paraphrase试题进行量化研究。数据显示, 对照组paraphrase句式结构比较丰富, 正确率较高。从在线时长和流量数据中心发现, 对照组在完成作文时, 阅读量大, 题材范围广, 输入的英语原文较多。因此, 对照组学生在教师布置具有思辨性任务时, 英语作文完成情况不管在语言形式还是在语言内容在都胜于实验组。

四、结论

大数据下,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英语写作课堂上单纯讲解语言形式的内容不再适合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发展, 因此, 结合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 以思辨能力为导向的新型“读评”写作教学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才能适应新时代对英语写作教学目标的要求。

摘要:大数据下, 文本信息以网络平台的方式出现在我们视野里。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 如何选择有效可信度的信息, 以及批判性地就某一话题表明自己立场成为当今时代个人发展的焦点问题。信息化教学方式的改变使学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根据自己需求选择感兴趣的领域阅读学习, 并就此内容用英文发表自己的看法, 因此在碎片化阅读中, 思辨能力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批改网为教育平台, 以英语报刊阅读为例, 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方式, 探讨思辨能力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效度研究。

关键词:大数据,思辨能力,英语写作

参考文献

[1] 王初明.读后续写——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J].外语界, 2012 (5) :2-7.

[2] 邓志勇.英语写作教学的社会认知模式[J].现代外语, 2002 (4) :408-41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腺性膀胱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论文下一篇:我国高收入人群个人所得税流失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