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肿瘤范文

2023-11-27

膀胱肿瘤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2例, 年龄45~83岁。女性28例, 男性64例。偶发膀胱肿瘤16例, 无痛性肉眼血尿76例经超声检查, 膀胱镜检查确诊, 符合手术指证。

1.2 手术方法

椎管内麻醉或全麻下, 经尿道置入电切镜, 接摄像头, 光源及电切机后一边切割一边通过外显示器观察膀胱内情况, 至肿瘤完全切除干净。术中持续生理盐水冲洗膀胱, 术毕留置22#三腔气囊导尿管并持续膀胱冲洗, 由手术室护士护送回病房。

2 结果

本组病例均成功切除膀胱肿瘤。手术时间40~140min, 平均65min。肿瘤位置较差、视野不清者时间为100~140min。术后留置尿管5~7d, 膀胱冲洗2~24h。术后住院5~7d治愈出院。

3 护理方法

3.1 术前护理

3.1.1 术前准备

完善各项血、尿常规检查;肝、肾、心脏功能检查, 根据患者情况、身体状态进行合理调整、必要时输血或备血。术前戒烟酒、预防感冒;指导床上练习大小便;床上肢体活动的方法;术前晚进软食, 术前晚洗肠1次。睡眠欠佳者应用镇静剂地西泮促进睡眠。术晨测量生命体征, 术前1h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3.1.2 心理护理

膀胱肿瘤患者发病年龄较大, 思想保守、知识缺乏并且长伴有其他慢性病, 心理负担较重、精神压力大, 担心手术创伤不能承受, 且对肿瘤疾病的恐惧、新技术 (微创) 手术的不了解担心术后效果, 康复情况, 针对以上原因采取个案心理疏导和支持, 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手术的重要性, 成功手术病例, 解释TUR-BT的优点, 如手术创伤小, 失血少, 术后痛苦小, 恢复快。让患者与患者之间增加沟通, 听取恢复期患者的经验, 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手术。

3.2 术后护理

3.2.1 术后去枕平卧6h, 心电监护24h,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3.2.2 留置尿管的护理观察持续生理盐水膀胱冲洗液颜色, 根据引流液的颜色调节冲洗速度, 出血多时可快速冲洗可直线滴入, 300~650滴/min[1]防止血块堵塞尿管, 并且30~60min挤压尿管1次, 颜色为淡红色可60~80滴/min, 随术后时间的延长冲洗速度逐渐减慢30~50滴/min。妥善固定尿管、防止打折、扭曲、受压及脱落。本组有1例患者气囊自行破裂护士及时发现, 给予重新置入导尿管。如进食患者嘱其多饮水每日3000mL以上, 起到内冲洗的作用。观察尿管引流液有无浑浊、沉淀、絮状物。

3.2.3 术后6h进半流食或普食, 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 蔬菜水果、粗纤维食物, 多饮水, 多活动, 防止便秘。

3.2.4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 出血常发生在术后24h内, 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 如冲洗液颜色较红、血压下降, 给予补液纠正休克, 必要时手术止血。 (2) 尿路感染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 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做, 包括冲洗液的更换、集尿袋的更换, 冲洗管路24h更换1次, 集尿袋改变传统每日更换, 应每3天更换1次[2], 并持续开放引流尿液, 会阴护理每日2次, 指导家属早、晚用清水清洗外阴, 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床单元清洁, 多饮水。 (3) 膀胱痉挛的护理膀胱痉挛是TUR-BT的常见并发症, 应做好积极的护理, 持续膀胱冲洗液温度20~30℃, 冲洗液颜色转淡既降低冲洗速度30~50滴/min, 转清尽早停止冲洗。痉挛时, 嘱患者放松、深呼吸情绪放松, 必要使用解痉药。 (4) 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协助指导病人床上肢体活动, 四肢的屈伸运动、踝关节的运动, 每1~2小时1次, 每次10~15min。术后24h可离床活动。 (5) 肺部并发症协助患者翻身、叩背, 教会患者有效咳痰的方法, 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 室内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减少家属。

3.2.5 术后拔尿管的护理术后尿液淡黄无浑浊4~5d拔出尿管, 拔管最佳时间是膀胱充盈时, 拔管时抽出气囊液体, 再向气囊注入0.4~0.5mL, 因向气囊内推注气体或液体后气囊外部的皱裂消失, 气囊壁平整, 拔管时与尿道粘膜不会产生强烈摩擦, 从而减少尿道的损伤和拔管后引起的尿频, 尿痛症状。嘱病人多饮水, 拔管后无排尿困难, 尿失禁, 出血等并发症。

3.3 出院康复指导

(1) 术后3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 多参加户外活动, 避免接触化工, 染料等有害物质。 (2) 预防泌尿系感染, 不憋尿, 多喝水, 每日在3000mL以上 (白天多, 夜间少) , 以稀释尿液, 内冲洗作用,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保持外阴清洁干净。 (3) 戒烟、酒辛辣食物, 多食易消化含维生素丰富食物, 防止便秘。吸烟患者发病率是非吸烟患者的2倍, 且膀胱肿瘤复发率高, 本组病例复发3~6次不等, 患者均有未禁烟史。 (4) 每隔3个月复查膀胱镜及尿液分析检查。 (5) 术后定期进行膀胱灌注化疗, 告知灌注化疗的必要性。

摘要:目的 膀胱肿瘤经尿道电切术 (TUR-BT) 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总结。方法 回顾我院自2009年3月至2010年7月92例膀胱肿瘤经尿道电切患者围手术期的术前护理和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康复指导的护理措施。结果 92例患者中无并发症的发生, 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患者均在术后5~6d出院。结论 做好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康复指导是减轻患者痛苦,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缩短病程, 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患者的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膀胱肿瘤,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围手术期护理

参考文献

[1] 何其英.三升输液袋在持续膀胱冲洗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00, 15 (7) :541.

膀胱肿瘤范文第2篇

近年来, 我们采用健康教育与放松训练相结合的护理干预, 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们选择了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泌尿外科膀胱肿瘤术后行灌洗化疗患者88例, 根据病房号不同随机分配为干预组 (43例) 和对照组 (45例) 。2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与放松训练相结合的干预。干预组患者第一次行膀胱灌洗时研究者给予健康指导, 并发放《健康指导手册》, 一对一教会患者间进行肌肉放松与腹式呼吸训练的方法, 指导患者坚持进行放松训练, 2次/d, 早晚各1次, 30min/次。放松训练前后测量血压及心率。第一步:知。让患者了解疾病的一般知识, 治疗的注意事项及如何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控制情绪。良好的饮食护理可有效改善膀胱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 提高对治疗的耐受力。以患者的饮食习惯为基本框架, 根据不同年龄结合患者个人喜好、经济状况等有效指导和帮助患者社区合理的饮食;指导患者在治疗期间和间歇期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 劳逸结合, 有助于增强体力;教会患者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 缓解心理压力, 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第二步:信。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用丰富的知识去帮助患者, 使患者产生信任感。第三步:行。指导患者, 使患者把获得的知识付诸行动。

1.2.2 腹式呼吸

患者平卧位, 双眼微闭, 左右手分别放在腹部和胸前, 静息呼吸。吸气时用鼻吸入, 尽力挺腹, 胸部不动, 再徐徐呼出, 同时收缩腹部, 胸廓保持最小的活动幅度, 尽力放慢并延长吸气和呼气, 以不感憋气为标准, 呼吸频率保持在6次/min左右。一呼一吸掌握在15s左右, 即深吸气 (挺起腹部) 3~5s, 屏息1s, 然后慢呼气 (收缩腹部) 3~5s, 屏息ls。

1.2.3 渐进性肌肉放松 (PMR)

呼吸训练后开始PMR训练。采用Jacobson的肌肉放松训练的方法, 尽量保持环境的安静, 让患者采取舒适放松卧位, 按指导语对全身肌肉进行“收缩一放松”的交替练习。从脚趾肌肉开始到头部肌肉, 每次放松一个骨骼肌肉群并保持20~50s, 同时仔细体验个人肌肉的松紧程度, 从而最终达到缓解个体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以前臂为例, 指导语如下:“深深吸一口气, 慢慢地把气呼出来。伸出你的前臂, 握紧拳头, 用力握紧, 注意手的紧张感, 保持一会儿, 放松”。

2 结果

2.1 2组患者干预后生理指标的比较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 干预组患者收缩压比对照组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血红蛋白含量、淋巴细胞计数比对照组增加,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心率、血清白蛋白含量、体重指数变化无统计学差异 (P值均>0.05) , 结果见表1。

2.2 2组患者QLO-C30各维度得分及抑郁得分干预前后的比较

注:*P<0.05

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 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总体健康状况/生存质量、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得分均比干预前得分增高, 症状维度中疲倦、恶心呕吐、失眠、食欲下降、便秘、腹泻得分均比干预前得分减少, 并具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 社会功能、呼吸困难、疼痛、对经济困难的感知得分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 干预后抑郁得分比干预前明显减少, 并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 ;对照组患者3个月后整体健康状况/生存质量得分比基线测量时明显升高, 并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QLQ-C30其他维度 (躯体、角色、情绪、认知、社会功能、疲倦、恶心呕吐、疼痛、呼吸困难、失眠、食欲下降、便秘、对经济困难的感知) 以及抑郁得分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果见表2。

3 结语

本次研究应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自评抑郁量表、健康心理控制源量表对88例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洗治疗患者进行调查, 描述患者抑郁水平、健康心理控制源倾向、生存质量的现状并评估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在对干预组进行了3个月的健康教育与放松训练相结合的护理干预后, 评估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心理状况及生理指标的变化。小结如下。

3.1 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洗治疗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呈中等水平

各维度水平高低不等, 其中功能子量表各维度中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得分较低, 症状子量表/单项测量各维度中, 对经济困难的感知、疲倦、食欲丧失、恶心呕吐、失眠得分较高。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在职、医疗费用支付方式、KPS评分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

3.2 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洗治疗患者抑郁的发生率为76.42%, 与国内研究结果一致

患者的健康心理控制源为外控性 (机遇和有势力他人) 。抑郁与心理控制源存在相关性, 也就是说, 心理控制源倾向为内控、有势力他人的患者不易发生抑郁, 而机遇者较易发生抑郁。

3.3 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洗治疗患者抑郁、心理控制源与生存质量各维度之间普遍存在相关性

患者抑郁水平越高、心理控制源机遇评分越高, 其治疗期间的功能状态越差, 症状越严重, 生存质量越低。

3.4 通过给予干预组患者健康教育与放松训练相结合的护理干预, 使患者的抑郁情绪缓解, 心理控制源得以重建, 生理指标也得到改善, 进而生存质量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与放松训练相结合的护理干预对膀胱肿瘤术后行灌洗化疗患者心理状况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将88例患者,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与放松训练相结合的干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的生存质量、心理状况、生理指标变化,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全部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生存质量、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得分比对照组增高得分比对照组增高 (P值均<0.05) , 干预组患者疲倦、恶心呕吐、失眠、食欲下降、便秘症状得分、抑郁得分比对照组得分下降 (P值均<0.05) 。结论 健康教育与放松训练相结合的护理干预可改变膀胱肿瘤术后行灌洗化疗患者的心理控制源倾向, 缓解抑郁情绪, 改善化疗药物所引起的副作用, 提高其生存质量。

关键词:健康教育,膀胱肿瘤,术后

参考文献

[1] 王妙君, 辛丽华, 袁云, 等.不同治疗方式对肿瘤病人日常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06, 20 (12B) :3234~3235.

[2] 黄耀球, 杨思燕.恶性肿瘤化疗病人心理失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 2004, 19 (15) :49~50.

[3] 闻吾森.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0, 14 (4) :258~260.

[4] 钟慧, 李鸣.心理控制源与抑郁[J].心理科学, 2004, 27 (1) :171~174.

[5] Richardson A.Fatigue in cancer patients: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Eur JCancer Care, 1995, 4:20~30.

[6] 罗建, 孙燕.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研究[J].中国肿瘤, 2001, 10 (2) :76~78.

[7] 杨瑞珍, 朱秀, 江华, 等.癌症生存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医学与哲学, 2006, 27 (10) :25~28.

[8] 汪向东.多维健康状况心理控制源量表[A].见:汪向东, 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增定版) [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3:344~345.

膀胱肿瘤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3例。年龄34~72岁, 平均年龄53岁。男31例, 女2例。单发26例, 多发7例。肿瘤位置:侧壁14例, 三角区10例, 前壁4例, 颈部3例, 顶部2例。瘤体直径0.5~6cm。术前均行膀胱镜检查和CT检查, 了解肿瘤的浸润程度和肿瘤根部情况, 大致估计为浅表性肿瘤。取多点活检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乳头状癌, 术后常规药物灌注, 每3个月行膀胱镜复查, 了解肿瘤有无复发。

1.2 手术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麻,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经尿道置入电切镜, 将膀胱内灌注液控制在100~150mL, 在电视显像系统下观察膀胱内肿瘤的部位, 数目, 大小, 是否有蒂或广基实体及与输尿管口的关系。自瘤体顶部开始逐层向基底部切割, 完全切除肿瘤及基底周围0.5~1.0cm的膀胱壁正常组织, 深达肌层, 电凝基底创面及周围黏膜, 彻底止血。膀胱冲洗器将切割组织碎片全部吸出体外, 常规留置三腔气囊导尿管。

2 结果

本组膀胱肿瘤切除率为100%, 手术时间15~45min, 均未出现大出血, 2例出现闭孔神经发射经药物处理后消除而未膀胱穿孔。术后随访1~2年, 1例术后8个月死亡, 肿瘤原位复发6例, 均再次TUR-Bt, 8例1年随访未满仍在随访中。

3 讨论

表浅膀胱肿瘤, 未侵及黏膜下层者, 不论其大小, 部位和病理分级, 均是TUR-Bt的适应证。分化差的BTCC、鳞癌、腺癌 (容易发生膀胱壁内血管、淋巴管浸润或转移) 以及术前IVP造影有明显输尿管扩张的 (常提示肿瘤侵犯肌层较深) 局部治疗不宜选用TUR-Bt[2]。有报道将TUR-Bt与膀胱部分切除术作对照分析, 发现在术后5年生存率及复发率方面, TUR-Bt优于膀胱部分切除术[3]。TUR-Bt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反复手术也不增加手术难度, 疗效确实, 并可保留膀胱功能, 且不会造成肿瘤腹腔种植, 因此已成为BTCC的首选治疗方法[4], 但手术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手术技巧, 不要一味追求过深切除而出现膀胱穿孔, 尤其在发生闭孔神经发射时更加容易出现[5]。

(1) 出血的防治。术中出血多不严重, 不影响视野的静脉出血可不处理, 乳头状肿瘤内的动脉常不易电凝止血, 需将出血来源的肿瘤部分切到膀胱壁, 并在该处电凝止血。在一些病变较广泛、切除面积较大及浸润性肿瘤病人, 应做到边切边止血, 在视野清晰下进行。多发肿瘤应遵循先小后大、先易后难的原则。手术临近结束时应降低膀胱灌注压力, 使活动性出血能及时被发现并彻底止血。

(2) 输尿管开口的损伤。只要能够将电切镜插入膀胱, 就有可能经尿道将膀胱各个部位的肿瘤切除。如肿瘤位于膀胱憩室内, 须用其他手术方法治疗或加大充盈突出瘤体尽量少切不要勉强切尽。当肿瘤较大、基底部延伸至输尿管开口附近时, 肿瘤可能覆盖住输尿管, 这种情况下, 可能会切到输尿管口, 应先切肿瘤顶部, 边切边电凝止血, 保持视野清晰, 切至基底部位时, 减少电疑改为“点疑”, 辨清肿瘤与输尿管口的关系, 避免误切输尿管口, 否则可导致输尿管部分或完全梗阻。位于膀胱颈前方和后壁的肿瘤, 是比较难于处理的, 术者可加压耻骨上区, 使肿瘤下垂而易于电切;将手伸入直肠或阴道托起有利于后壁肿瘤的切除。

(3) 膀胱穿孔的防治。术中保持膀胱低压灌注, 使膀胱壁保持一定的厚度, 切至肿瘤基底部时, 采用薄层切割及弧形切割。避免反复深切, 一旦看到深部脂肪组织时即为穿孔, 应立即停止这一区域的电切, 将膀胱以尿管引流, 防止尿外渗, 腹腔外型的穿孔经此处大多会愈合, 必要时可行腹壁小切口膀胱前间隙放置引流管。腹腔内型穿孔少见, 应给予手术缝合穿孔, 充分冲洗腹腔, 以防肿瘤细胞种植。

(4) 闭孔神经反射的防治。在切除输尿管外上方侧壁时, 切除电流会引起闭孔神经反射, 给手术带来困难甚至膀胱穿孔和伤及盆腔大血管。所以在该区手术应采取“点切”的方式, 电切环不要伸出太多。一旦出现了, 可以用局麻药物封闭闭孔神经也可以静脉给予氯化琥珀胆碱可以有效的减轻症状。

(5) 复发率高的防治。术中如果发现是浸润行膀胱癌[6] (T2-4) , 那么TUR-Bt只能作为姑息治疗, 根治性膀胱切除才是其标准治疗。切除完整瘤体及周围0.5~1cm的正常组织。防止膀胱穿孔种植复发。术后可立即保留膀胱药物灌注等、还有巨大BPH患者、膀胱过度充盈、操作不规范、动作粗野、术野不清晰 (成像系统和出血的原因) 等都是容易出现并发症的因素。相信, 我们在追求手术的完美上必将有一个新的高度。

摘要: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手术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 33例, 观察疗效及并发症。术后常规灌注1年, 每3个月膀胱镜检查1次, 必要时活检确定有无复发。结果 肿瘤切除率100%, 手术时间15~45min, 术中2例 (8%) 发生闭孔神经反射, 未出现膀胱穿孔, 随访2年, 6例原位复发, 1例2年内死亡。结论 TURBT具有操作简单、时间短、损伤少、并发症低的特点, 如何提高手术疗效和安全性、降低并发症是每个外科医生追求的高度。

关键词:膀胱肿瘤,手术,安全性,并发症,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吴阶平泌尿外科学·上册[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 2004:965~966.

[2] 何志嵩.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见:郭应禄, 主编.泌尿外科内镜诊断治疗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98~103.

[3] 曾令奇, 杨宇如.膀胱移行细胞癌.见:曾令奇, 甘卫东, 陈金璋, 主编.泌尿外科诊疗决策[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1, 10:84~85.

[4] 杨得安, 李慎勤, 王浩伟, 等.TUR-Bt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比较和选择[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1993, 89 (1) :27~28.

[5] Brnken C, Qiu H, Tauber R.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urs in sodium chloride solution[J].Urologe A, 2004, 43:1101~1105.

膀胱肿瘤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7月至2009年8月, 本人对52例膀胱炎患者分组实施了手术治疗, 男32例, 女20例, 年龄最小42岁, 最大75岁, 平均年龄55.8岁。所有患者入院确诊后均实施电切手术, 术后病理结果显示为非肌层侵润性膀胱癌, 所有患者均为初发。将患者按统计学随机分为2组。

1.2 灌注方法

研究组26例, 男21例, 女5例。于患者电切术后24h内进行比柔比星膀胱灌注术。灌注前嘱患者少喝水以防止过多的尿液对灌注药物产生稀释作用, 排空膀胱、清洁会阴, 如果患者在术中出现创作或感染现象, 则灌注术推后1周进行。男性患者无特殊情况选用12号尿管;女性因尿道短直, 直接选用14号尿管。无菌环境下进行操作, 插入尿管后接注射器, 慢慢将30mg比柔比星与40m L葡萄糖混合液推注进去, 过程中注意观察和询问患者感觉, 如有不适请患者加深呼吸。灌注完成后, 使用5m L生理盐水对尿管进行冲洗, 使用嵌夹拔出尿管。对照组26例, 男11例, 女15例。术后灌注方法同研究组, 灌注液选用20mg羟基喜树碱与30m L生理盐水混合液。

1.3 灌注后护理

患者于灌注后应卧床休息, 鉴于膀胱炎的多灶性, 使患者每10分钟左右更换一下体位以便膀胱内各处均接触灌注药物, 保留30~60min后, 排出药液。后嘱患者多饮水以尽早将尿液中的药物排净, 减少尿道黏膜的刺激。每周1次, 共10次;再每月1次, 约5次。复查, 术后对患者定期行血常规、尿常规的检查, 每3个月进行1次膀胱镜检查, 执行1年。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采用χ2和t方法检验。

2 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 最长3年, 平均约15个月, 2组患者术后复发及不良反应情况, 如表1。

由表1, 研究组术后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有显著降低。2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P<0.05) 。

3 讨论

腺性膀胱炎通常是因为泌尿系统的梗阻或感染等刺激而造成的膀胱黏膜良性病变。但部分医学专家认为腺性膀胱炎为一种膀胱癌的前期病变, 因此, 及时手术防止癌变是对腺性膀胱炎患者的最有效治疗措施。膀胱炎术后复发几率大, 因此, 选择更为合适的灌注方法, 以降低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 成为目前临床医生广为关注的课题。

比柔比星是一种新型蒽环类抗生素, 具有抗恶性肿瘤的作用。其抗瘤机制主要是通过直接嵌入到肿瘤细胞DNA的双螺旋链中, 起到抑制DNA聚合酶的作用, 进而使DNA的复制和转录受到限制, 造成肿瘤细胞的逐渐死亡。临床实验证明比柔比星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 其扩散速度快, 抗癌效果佳, 毒性反应低。适合于膀胱炎、膀胱肿瘤的临床治疗与应用。羟基喜树碱是选择性抑制拓朴异构酶1的抗癌药物, 具有较宽的抗癌谱和较强的抗癌效果。常被临床应用于膀胱炎的治疗与预防。术后通常不会出现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但会出现少数患者局部膀胱刺激、白细胞减少等症状。因此, 在术中与术后采取适当的护理方法, 包括心理护理, 能够更好地减轻患者痛苦, 帮助患者尽早康复。另外, 药液稀释过程中要适量, 稀释过量易造成无法达到预期疗效, 而稀释较少则会因药液严重刺激患者尿道和膀胱, 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对于2种药液的治疗方法, 都需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以及术后的复查工作, 做好随访记录。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最好选用对患者负作用小、对复发率降低幅度大的药液进行电切术后灌注治疗。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 比柔比星对于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更有效、更安全, 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通过对比比柔比星与羟基喜树碱的临床疗效, 探索膀胱炎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研究组26例, 电切术后采用30mg比柔比星与40mL葡萄糖混合液灌注方法;对照组26例, 电切术后使用20mg羟基喜树碱与30mL生理盐水混合液进行灌注;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 记录复发、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有显著降低。2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P<0.05) 。结论 临床使用比柔比星进行膀胱炎灌注治疗, 比羟基喜树碱更为有效和安全, 且患者术后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 更有效减轻患者痛苦。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比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

参考文献

[1] 魏桂香.经尿道电切加羟基喜树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10) :181~182.

膀胱肿瘤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10月收治并行儿童膀胱尿道造影检查的93例泌尿道感染患儿, 男52例, 女41例, 年龄年龄1个月~12岁, 平均年龄3.6岁, 病程0.06个月~60个月。

1.2 方法

患儿在控制感染后, 行儿童膀胱尿道造影检查。造影剂选用泛影葡胺造影剂, 将其稀疏至20%经导尿管以30m L/min速度向膀胱内注入, 至小儿有强烈的排尿感或开始滴尿。摄全尿路正位片。左髋关节屈曲90°, 外展30°, 透视下监控, 动态观察尿路形态, 排尿时及排尿后摄片。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嘱咐患者加腹压, 透视观察并摄片。

1.3 诊断标准

根据1981年国际反流委员会制定的膀胱输尿管反流五级分类法[4], 将膀胱输尿管反流的严重程度分为5级, I级:在肾盂以下的输尿管见造影剂;II级:在输尿管和肾盂见造影剂, 无扩张;Ⅲ级:造影剂反流到肾盂伴扩张;IV级:造影剂反流至肾盂, 伴扩张, 可见肾盏间的乳头压迹;V级:输尿管和肾盂明显扩张、弯曲, 肾盏呈杵状变。

2 结果

所有93例泌尿道感染患儿均行儿童膀胱尿道造影术, 其中有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患儿40例 (43.01%) , 男23例, 女17例;无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患儿53例 (56.99%) 。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患儿中继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5例, 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35例。

3 讨论

尿路感染与膀胱输尿管反流密切相关, 主要由于尿路感染患儿输尿管膀胱段发炎, 形成肿胀、变形, 失去正常的瓣膜作用;同时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中, 伞状大肠杆菌易与尿道上皮细胞结合使输尿管的蠕动功能减弱, 导致膀胱输尿管反流, 更甚者导致反流性肾病。近几十年来, 临床上膀胱输尿管反流检测及分级的金标准是儿童膀胱尿道造影术, 是膀胱输尿管反流诊断和随访的主要手段。儿童膀胱尿道造影术优点是不仅反映出反流的存在和程度, 还能显示膀胱、尿道的精确解剖细节;但其缺点急性炎症为控制时, 能够加重感染, 故炎症控制后再作检查, 作为预防措施, 可在造影剂中加入适量的庆大霉素或灭滴灵等消炎药物;睾丸组织娇嫩, 易受x线损害, 应用铅板保护, 尽量减少曝光次数;需要插导尿管, 而容易引发泌尿系上行感染。儿童膀胱尿道造影术造影时, 要求临床医师、放射科医师、患儿及家长相互配合才能成功, 造影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患儿能否保持固定的姿势排尿, 对年龄大的儿童事先作好解释工作, 消除其恐惧心理, 并按要求练习排尿, 争取患儿合作, 但仍容易给患儿造成心理阴影, 所以临床工作中需权衡利弊, 把握检查的适当时机, 既不延误诊断, 又能减少检查造成的不良反应。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临床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对该病的诊治, 把握儿童膀胱尿道造影术合适的临床应用时机, 采取正确、合适的检测方法, 以期作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同时避免过度检查。临床上早期发现膀胱输尿管反流, 可避免肾疤痕的形成, 减少肾功能的损害, 经过规范化治疗、长期随访可直接影响疾病的预后和转归。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膀胱尿道造影在膀胱输尿管反流中的价值。方法 对2007年6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就治的93例泌尿道感染患儿进行儿童膀胱尿道造影检查, 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93例泌尿道感染患儿均行儿童膀胱尿道造影术, 其中有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患儿40例 (43.01%) , 男23例, 女17例;无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患儿53例 (56.99%) ;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患儿中继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5例, 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35例。结论 掌握儿童膀胱尿道造影术应用时机, 采取正确、合理的检测方法, 以达到早诊断、早治疗, 避免过度检查。临床上若早发现膀胱输尿管反流, 可避免形成肾疤痕, 减少肾功能的损害。

关键词:儿童膀胱尿道造影,膀胱输尿管反流,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 方晓燕, 徐虹, 汪庆玲, 等.排尿性膀胱尿路造影术在诊断儿童膀胱输尿管反流中的意义[J].临床儿科杂志, 26 (4) :280~282.

[2] 王文红, 张碧丽.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无辐射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5, 32 (3) :151~153.

[3] 佟成利, 宫大鑫, 杨绍波, 等.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联合尿流动力学检查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6, 17 (7) :411~412.

上一篇:脑肿瘤下一篇:肾肿瘤

热门文章

膀胱肿瘤

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