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产保险发展现状

2023-04-15

第一篇:我国财产保险发展现状

浅析我国财产保险的发展前景

从1980年到2003年,我国财产保险市场得到持续快速发展,业务规模比刚恢复国内业务的1980年增长了约270倍,平均年增长率为28%,可谓快速增长。2004年,财产险保费收入突破1000亿元,达1089

亿元,同比增长25.4%,超过寿险增长速度。

尽管在这20年间,我国财产保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相对于国民经济和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我国

的财产保险业仍处在一个比较低的发展水平上。

一、我国财产保险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产保险险种结构不合理

有关资料显示,外国大型产险公司的险种结构基本分为三部分:机动车保险、企业财产保险和其他保险(包括责任保险、保证保险、信用保险等)。其中的责任保险、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约占保费收入的1/3--2/3,这样的险种结构能有效的分散各险种风险,有利于推陈出新。而从我国财产保险市场各险种的份额来看,机动车辆和第三者责任险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企业财产保险。从1998年到2002年二者的保费占比重均超过75%。货物运输保险居于第三位,其后为责任险、家庭财产保险、保证保险。他们的保费所占比重均小于10%。此外,2004年,车辆保险虽然占据财产保险保险市场的75%,但车险的综合费用率超过

100%,车险业务全新亏损。

此外,从下面两组数据也可以看出我国财险结构的不合理的状况:

(1)家庭财产保险在保险发达的国家普及率已达80%以上,而在我国即使是北京、上海这样保险比较发

达的大城市也不足10%。

(2)在美国,责任险的保费收入占非寿险保险收入的50%左右,在欧洲发达国家占35%左右,而在我国,2001年的数据表明责任险保费收入占财险收入的比例还只有4%左右。即使在发展相对迅速的上海,

2004年的比例也只有7%。

2、财产保险产品更新较慢,结构不平衡

从国内务家产险公司开发的新产品来看,1999年到2001年间增加的险种主要是财产险类产品,约占新增产险品种的70%以上,而车险和货运险产品增长相对较少,其他综合保障型产险产品则更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2001年成立了产品开发中心,主导着国内产险产品的主流开发,其他产险公司开发产品较少,力量单薄:从产品种类增加的情况来看,目前户险产品种类更新仍然落后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产险市场

的需求,还未能形成产品丰富的市场供给。

在产险产品险种同构现象严重的情况下,真正具有生命力、适销对路的产品少,责任险和信用保证保险等个性化产品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在区域性产险产品方面,适销对路的有特色的优良产品占产品总数的

比例不到20%,重复与雷同产品较多。

二、我国财产保险的发展前景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加入WTO,无论从风险层面的环境变化,还是宏观经济及制度环境的变化,都为财产保险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也同时为财产保险业务开展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5年3月,保监会副主席冯晓增提出,财产险要放宽眼界,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各种各

样的财产保险产品。

本文将我国财产保险业今后的发展前景分析如下:

1、行业增长速度:从短期的平缓到长期的迅速

在短期内,受世界宏观经济放缓、美国“9.11”事件冲击世界产险业、以及我国监管方式转变的影响,我国财产保险业在保证最低增长速度的同时,应逐渐加强自身风险监测与管理,采取谨慎承保的态度,主

动放慢扩张速度。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后,将有可能在这些以前中国市场上或者空白、或者不发达的领域开展业务,由此形成一定程度的垄断,这也会使中资财产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相对下降。因此,总体估计,

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增长幅度在未来几年内不会过高。

但就长期而言,保险行业仍会保持高速的增长。这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产险业基数较小,待开发的市场很大;二是产权控制日益明晰;三是个人资产的迅速增长以及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为财产保险

提供了强大的购买力支撑。

2、行业增长方式:从外延式增长到内涵式增长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财产保险业面对的是来自世界发达国家财产保险业的直接竞争,以及逐渐国际化的监管方式,这对财产保险业的偿付能力和盈利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财产保险业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仍旧一味的追求总.量指标则会损害效率。回顾我国产险业的发展历史,无论是产品设计、分销模式还是管理目标,基本上都是以保费收入的增长为核心。这种发展方向所造成的后果已经在各家保险公司不足的偿付能力与低下的盈利水平中体现出来。因此,在与国际惯例的碰撞中,以及与国际产险公司的竞争中,

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应逐步树立起质量和品牌意识,实现由外延式增长到内涵式增长的根本转变。

3、市场结构:从短期的行业集中到长期的竞争

与寿险日益强调的储蓄性相比,财产保险遵循的是经济补偿的原则。只要财产保险经营者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风险事件的概率,制定相应的保险费率,那么承保范围的大小就有可能不对经营效益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它对资金汇集所产生的规模效益没有如此大的要求。这一点,给我国中小型的财产保险公司提供了发展空间,也即资金实力相对较弱的公司,只要具备较成熟的承保技术,同样可以在较为窄狭的地域

范围内或险种范围内生存。

目前,我国财产保险业的格局体现了较强的垄断性。在短期内,处于对国际竞争的考虑,国内保险市场结构不会发生大的变动,甚至会出现有意识的集中,目的是为了形成与外资财产保险公司相抗衡的实力。但新的所有制形式与外资的参与不能避免,中长期内财产保险本身的性质也会显现出来,市场会逐渐分散、

重组、再分散。最终,产险领域的消费者将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获益。

4、业务内容:从单纯的物质保障到全面综合性风险管理

21世纪世界保险业面临的风险日趋严峻。一方面,生态环境的继续恶化使自然灾害及其巨灾损失成为困扰保险业的大敌;另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保险业兼并收购风潮加剧并继续发展,使极少数最大的跨国保险集团控制着超巨额的保险资产,全球的可保风险日益集中在极少数最大的保险和再保险集团身上;第三方面,与人性因素相关的风险事故增多,且损失强度大。从这几方面而言,仅仅重视事后的物质补偿的产险业已不能满足保险需求者的需要,企业和社会公众将对保险业日益提出更高的风险管理服务要

求。与这一要求相适应,全面的综合性风险管理将构成贯穿保险业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的中轴。

5、业务创新:从传统业务到更多的金融创新

在产险业发展初期,由于全行业一直采取“数量扩张型发展战略”,不仅导致中国保险市场上产品同构现象严重,而且导致企业普遍缺乏业务创新能力。从国外财产保险的发展历史来看,财产保险领域最容易产生金融融合性质的金融创新。无论是灾难指数期权,还是巨灾证券,这些新型金融交易工具的运作原理都是利用自然灾害因素与经济景气程度的弱相关性进行风险规避,因此,财产保险这一独特的风险束总是给新的金融交易方式的创造提供很大可能。而持有具中国国情的风险束也会使我国财产保险公司成为保险

领域领先的创新者。

6、组织结构:从单一化到多元化

目前,我国财产保险业存在两种组织形式,即国有股份制和中外合资制。单一的结构和组织结构与改革初期的市场环境是相对应的,但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这种组织形式限制了行业规模的扩张及对外谈判

的能力,已显得有些滞后。

一方面,服从于经济自由化的内在要求,目前各国都普遍放松保险管制,逐渐打破保险与金融、寿险与非寿险业务的界限,呈现出很强的相互融合与渗透的发展走势。另一方面,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风险管理技术综合优势的逐渐发挥,以及兼并与收购风潮的加剧,也使得保险业的组织结构经历着深刻的制度变革。随着法制环境的完善,监管能力的提高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专业白保公司、

股份保险集团和相互持股公司可望为我国财险业的长期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第二篇:财产保险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我国的财产保险业也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保费增长规模极其迅速。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财产险业务原保险费收入达到了3895.6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19.81亿元,同比增长35.46%,增幅也较上年同期上升12.39个百分点。上述数据无疑说明了目前我国的财产保险业务正处于蓬勃发展态势,但客观而言,我国的财产保险市场内部也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市场机制不够完善,险种不够多元,风险控制不够有效等。总而言之,我国的保险业仍然存在进一步改进的空间,纵观国内财产保险业,目前我国的财产保险市场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发展趋势:

第一、财产保险市场的垄断性正逐步减弱。目前的研究一般都指出我国的财产保险市场由寡头垄断走向了垄断竞争。2009年,我国财产保险市场集中度指标CR3和CR5均有所下降,分别为65.7%和75.8%,已脱离高度竞争的局面。此外,截止至2010年为止,在国内开展业务的外资产险公司已达到了19家,随着我国保险业务与国际的接轨,我国保险市场的竞争机制也在不断的改变,市场内部竞争性正逐步加强。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国的产险市场尚处在价格竞争阶段,如何规范、有序的竞争进而完善国内产险市场将是未来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第二、险种结构有所调整,但车险成为财产保险的主导。近几年中,我国财产保险险种结构在发生着一些变化,农业险、信用险、工程险都有比较明显的发展, 2009年三者分别同比增长21%、91.3%和31.6%。虽然我国的财险产品正不断的发展着,但一险主导的模式还未打破。201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机动车辆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004.15亿元,占总保费的77%,可见,在我国的财产保险市场中,车辆险仍占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 第

三、经营技术和风险管理技术正逐步完善。2010年,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为1756.03亿元,赔付率为45.08%。相较于07年的51.23%和08年的60.7%均有所下降,可以看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财产保险经营的技术也在日益提高。现代化的风险监控技术与风险防范手段,现代化的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等,都在财产保险的经营中得到日益普遍的利用。高新技术的运用也使得财产保险公司对于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变得更加有效。

此外,法律制度的逐渐完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财产保险市场逐步走向正规化和法制化,同时财产保险代理制度与经纪制度也再进一步完善。

财产保险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目前发展现状总体来说还算是理想的,但相对于人身保险而言,财产保险的创新力度还远远不如,经营还主要停留在三大传统业务上,新险种的开发将是财险市场进一部完善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环顾当下社会,首先,科学技术,如航空航天技术、生物医药等高科技正不断的发展,因此开发高科技保险将是财产保险创新的一个方向。此外,环境的污染、气候的多变等使得自然灾害越为频发,但目前多数产险品种都将自然灾害列为除外责任,因此为自然灾害风险提高保障将是财产保险创新的另一个方向。再者,随着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我国的法律制度日益完善,因此发展责任保险,开发新的责任险品种将会是财产保险创新的又一个方向。概而言之,财险市场具有非常可观的发展前景,通过不断的调整与创新,我国的财险市场将不断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三篇:农村财产保险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农村、农业、农民构成的“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面临的最重要课题,而农业种植受天气影响大、农村居住保障制度差、农民日常生活环境差等因素使得农民的财产时刻存在着较大的损害风险,每年农村因自然灾害导致的种植、养殖损失、居住财产损失高达两千亿元人民币以上,因此农村需要构建更为合理的财产保险制度,以此来保障农民的财产安全,保障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受意外事件的过大冲击。为了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也为了提高财产保险在农村市场的开发,有必要对农村财产保险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据此来加大农村财产保险的推广力度,更大范围地保护农民的财产安全。

一、农村地区推广财产保险的重要性

(一)更好的抵御农业灾害

农业生产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而我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低,农作物收成受天气变化的影响较大,每年因自然灾害导致的大面积减产都会在部分地区发生,即使有政策性的农业保险赔付,但却不足以弥补农民因灾害而受到的损失。如果能够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将商业财险作为农村市场的有效补充加以推广,农民的收成将很大程度上得以稳定。

(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稳定性

农民的收入来自于打工和种植、养殖业,而主要财产以房产、车辆以及存款为主,养老保险、社会保险等保障体系难以全部覆盖整个农村,而在财产保险方面除政策性农业保险外,其他商业性保险基本无覆盖,一旦出现意外事件就会导致农民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如果商业财产保险能够在农村市场加大覆盖,则农民的生活质量将得到进一步稳固,意外事件对农民生活质量的冲击将进一步降低。

(三)农村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的潜在需求

当前城市商业财产保险市场已经处于激烈竞争状态,但是农村除政策性保险外,商业保险市场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而农村对商业保险的巨大需求以及农村近些年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商业保险在农村推广奠定了基础,因此推广农村财产保险是立足于农村实际需求前提下的保险市场自我扩张需求的表现。

二、农村财产保险市场现存在问题

(一)农业财产保险制度不完善

国家于2012年颁布了《农业保险条例》,该法规将农业保险定位为有国家补贴的商业保险,实行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和协同推进的原则。由于该条例是政策性的,每年由中央,省,地方和农户按照一定比例来分摊保费,农户可以交非常少的钱就可以获得基本保障,当前中国所有乡镇都有政策性保险覆盖,其中包括水稻、玉米油菜等种植业以及能繁母猪、育肥猪等养殖业。但是当前政策性品种的保障金额达不到农民的需要,需要配合商业险的保险来补充。但是农村特点往往是多样的,各级政府补贴的是大宗,而部分农民自己有特色的往往得不到补贴,有需求无市场。因此国家层面针对农业的保险制度尚不完善,还需要商业性的财产保险来满足农村市场的需求。

(二)农村财产保险经营主体缺乏

当前农村的保险市场的主体主要是以人保、中华为主的国有企业,网点较少,农村认识到财产保险并选择财产保险的机会甚少,农村市场主体的匮乏使得农村保险市场的发展缺少足够的竞争氛围,因此在服务质量上无法实现有效的提高。农村财产保险的风险高、索赔范围广,因此许多保险公司不愿意接触高风险的农业财产保险,对农民而言,过高的财产保险同样不能接受,这就导致收入较低的农民不愿意参与财产保险。

(三)农民的财产保险观念滞后

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大多数农民对国家、政府仍存有依赖思想,认为大的风险有国家承担、政府救济。由于国内保险业务恢复时间短,对农村市场开拓不够,加之保险宣传缺乏深度与广度,农民对此缺乏深入的了解,产生了保险不合算、保险公司为赚钱的错误认识,对把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存有疑虑。再有乡镇企业虽然存在众多险患,但由于长期产权制度不明、政企难分,经营承包者一味追求暂时的效益,对职工人身风险、产品责任风险、企业财产风险存有侥幸应付心理。

三、构建我国完善的农村财产保险市场对策

(一)完善现行法律法规体系

农村保险制度的建立必须靠法律的强制约束力,不能仅靠政策的引导作用。政策和法律相比,容易受国家政治、经济等情况变化的影响,随意性很大。政策的随意性使得制度安排随时都存在中断的可能性。农村财产保险作为一种农业发展和保护制度,它对相关法律的依赖程度是相当强的。从国外农业保险立法的背景和农业保险制度变迁乃至农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视角来考察,农业保险的产生和发展作为一种诱致性的制度变迁,是一个完善的体系,其立法的意义远超出一般的商业规范性法律制度,应根据我国的农业财产保险的发展情况,在《农业保险条例》的基础上,构建能满足农村保险市场符合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

(二)坚持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和其他互助互保形式并存

以财产保险为主的农村商业保险在经营体制上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营的现状,要规范财产保险市场的竞争机制,就要允许多种形式的财产保险经营主体并存,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推动合理竞争,才能促进农村财产保险的发展,才能保障农民财产的安全。发挥国有保险公司在农村业务规模大、具有从业经验的优势,发展农村营销服务网点和代理人队伍,巩固已有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开发适应农民需要的险种,开辟新的市场。并允许地方政府组织开展各种形式互助合作保险,提高农民互助互保的积极性,从而使农村保险市场更加丰富,更加在保障农民的权益以利于引入竞争机制,改善保险服务。

(三)提高农民财产保险意识,提升农村财产保险服务质量

向几亿农村人口传授保险知识,逐步增强他们的保险意识,彻底根除小生产者的思维定式,有着积极的意义。近几年,我国农村保险普及率有所提高,我国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农户将是主要的生产和消费的单位。但是由于农村居民居住较分散,因此对保险知识的宣传难度大,农民对财产方面有经济补偿需求,危机共济的功能对农民的安居乐业是一种长效机制,但现在我国广大的农民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向几亿名农民普及保险知识,逐步增强他们的保险意识,彻底根除其小生产的思维定式,起着积极的意义。

第四篇:浅析钢铁企业财产保险市场现状及发展策略

摘 要

近年,我国财产保险市场发展迅速,创新开始屡见不鲜,但是企业财产保险业务增长缓慢、市场份额不断下降,财产保险市场格局也不均衡,主要由几家大的保险公司垄断。而财产保险业务服务也趋近相同,缺少专业化服务。本人以“酒钢”为例,在分析企业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财务保险市场相关理论为基础,剖析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相应制定一些对策建议。提出合理调整企业财产保险结构、完善财产保险产品体系和风险意识等多方面建议,有利于企业财产保险市场的健康协调发展,降低投保企业遇到风险后的财产损失。

关键词:钢铁企业,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现状,策略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dur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insurance business, many innovations were made.However the enterprise property insurance business slow growth, market share is declining. It tends to lessen inequality among property insurance companies. Some insurance companies`s monopoly of property insurance,the insurance coverage is tend to be similar.Based on the case of Jiugang,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property insurance analyses, it wa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roperty insurance.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and formulate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he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 property insurance to handle aspects of value, risk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blems are put forward.It is benefit to insurance managemen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in order to reduce losses caused by accident in property.

Keywords: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s,property insurance market,status,strategy

一、财产保险市场的基础理论

企业财产保险是以投保人存放在指定地点的财产物资为保险对象的保险,主要涉及的险种包括:财产基本险、财产综合险、财产一切险。

由于资本主义市场中的企业容易受到市场动态的影响,企业决策一定程度上受限于自然环境和突发事件。为了解决企业此类风险,财产保险公司对各企业提供了企业财产保险服务。企业通过较低的资金投入,可以换取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企业的主营业务上,将企业遇到的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转嫁出去。 因此,企业财产保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社会分工的体现。保险公司负责聚集资金组织补偿,将个别企业的风险分散至所有投保人,同时,利用自身的防灾防损管理经验,为企业组织安全生产提供专业的建议,帮助企业将其资金、人力更好地投入到企业本身最擅长的专业生产和经营中,由此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益水平。总的来说企业财产保险就是补偿被保险人的经济损失,维持社会再生产,完善企业的经济核算,降低企业风险成本,加强企业防灾防损意识,从源头上减少灾害事故的发生和物质财产的损失,有利于积累资金,支援国家建设。其中,钢铁行业具有资产度集中、产业链长、生产工艺复杂、高危环节多的特点,易发重大安全事故,风险管理任务艰巨。近年来,保险作为风险转移的一个重要工具,已经日益得到以钢铁企业为首的大型重工业企业的重视。而公众责任险、雇主责任险、财产一切险都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钢铁企业的财产风险问题。

二、我国钢铁企业财产保险市场的现状

(一)我国财产保险市场的特征

我国财产保险市场正在迅猛发展,财产保险公司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财产保险市场呈现以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中国平安、中华联合保险业巨头垄断经营的态势。并且随着我国财产保险业务的增多,保险需求增大,财产保险费收入快速增长。

(二)我国财产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

1、财产保险险种发展不平衡

家庭财产保险和责任保险是财产保险领域中比较传统的险种, 但我国家庭财产保险和责任保险的业务总量一直不大,在财产保险业务中的占比也很小,与国外同行业相比有很大差距大。国外的家庭财产保险覆盖率已达70- 80%,相比之下这一数字在中国只有10%左右,而且还包括各企事业单位作为职工福利发放的保险,存在保额低、起到的保障作用极为有限、 无法满足实际需要等问题,像酒泉钢铁集团这样的国有企业,在发展钢铁主业的同时,还积极发展非钢产业,已形成火力发电、装备制造、耐材建材、工业民用建筑、房地产开发、种植养殖、葡萄酒酿造、物业管理、物流配送、医疗卫生、职业教育、商业保险代理、餐饮旅游服务等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多元化产业。而财产保险基本险和综合险中,对被保险人拥有财产所有权的自用的供电、供水、供气设备因保险事故受损,引起的停水、停电、停气以致造成的直接损失给予补偿,在发生保险事故时,为抢救保险标或防止灾害蔓延而造成的损失也由保险人负责。一般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保险公司都会承担理赔责任。不过,该险种的投保门槛较高,保险公司会严格审核企业的经营体制、信用状况、生产经营情况、出险情况等各项数据。但是对于酒钢这个业务繁多的大型企业来说,这几种财产保险险种是不能满足业务需求的。

2、企业财产保险信息化程度不够

在计算机科学发展迅速的今天,保险信息化也成为保险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财产保险公司机构众多,各地业务差异较大,信息系统建设各自为政,全盘的考虑与规划存

在不足,总公司、分公司各层级管理、技术人员沟通不够,不利于企业财产保障体系的实行和公司员工的管理。

酒钢拥有嘉峪关本部、兰州榆中、山西翼城三个钢铁生产基地。这三个基地跨地域范围广,使得财产保险企业不能统筹各基地的财产保障管理,并且增加了保险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了其经营效率。

3、企业风险意识淡薄

风险防范问题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运营、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但国内许多企业风险管理意识比较薄弱,认为投保企财险会加大企业经营成本。但风险是不可预测的,一旦灾害事故发生,企业就会陷入经营困境,甚至有可能导致破产。而保险经纪人可以量体裁衣式地设计保险方案,最大化地转移企业的可保风险,并协助客户向保险市场询价或招标,选择条件最优的保险公司承保。

酒钢于2007年11月注册资本500万元的甘肃吉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获中国保监会批准设立,酒钢集团出资二百万元占股40%,为第一大股东。吉安保险经纪的前身为甘肃吉安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投资人正是酒钢集团。保险经纪公司派出由冶金行业风险专家、国家级安全评价师、风险管理工程师、保险专家组成的查勘小组,分赴该集团公司及其直属单位、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共二十几家单位进行风险查勘,主要就各厂的生产设备、技术及安全管理、重大风险源、主要损失形态、现有的安全措施以及历史损失案例及赔付情况等进行现场查勘与访谈,收集了大量详尽的资料,据此向集团公司提交了一份专业的《风险分析报告》,提出什么样的风险用什么相应的手段来避免、转移或自留,确保用最小的资金投入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对于其中需要保险手段来解决的风险,又为其设计了一整套保险方案,做到了该保的风险一个不落,不该保的一分钱不花,酒钢这一举措成功转移了该集团生产中的大部分纯粹风险,对我国其他市场占有率大的钢铁企业有现实意义。

4、在追求经济效益时,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

钢铁行业是高污染行业,根据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统计,钢铁行业市值前十的上市公司,除攀钢钒钛、包钢股份和酒钢宏兴外均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其中,发布报告的钢企有一半建立了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但污染物排放的数据公开方面不容乐观。2012年由于受钢铁供求矛盾激化、钢材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及铁矿石价格坚挺等不利因素影响,国内钢企利润水平大幅下降。企业高层出于经营成本的考虑,不愿意买环境污染险,一些企业发生的环保事故,大多都是当地政府和居民买单。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当前因缺少法律支持,政府没有强制污染超标的钢铁企业购买环境污染责任险,并且不少地区企业没有严格监测污染物排放量,政府监管人员也疏忽了现场核查和排污核定,使得国内大钢企业周边的环境污染严重,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受到影响。

三、钢铁企业财产保险发展策略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企业经营效益逐年提升,缴纳保费的能力也在提高。 特别是加入WTO 以来,我国各行各业的竞争形势加剧,“优胜劣汰”在时刻提醒着企业,任何风险都有可能使其在一夜之间损失惨重,甚至于破产倒闭。目前,国外企业的经营理念和风险管理意识逐渐被国内企业接受,其保险需求日益增强。保险企业必须抓住这个大好机遇,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大力发展企业财产保险业务,推动我国企业财产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一)合理规划企业财产保险险种结构

从目前各公司的产品开发来看,对传统企业财产保险产品缺少创新,险种更新较慢,且各财险公司险种结构趋近相同,只有少数财险公司对原有产品进行了改造。保险公司需要在

发展基本险种的基础上,改变只看到眼前效益的价值观,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现实,明确定位,走专业化经营道路。比如,针对自保能力强的大型企业,可以开发财产超额损失保险,也可以开发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甚至大型企业的简易营业中断或利润损失保险等等。同时,应设计各具特色的附加保单或批单,以扩大企业选择范围,这样可避免企业购买保障内容重复的险种,既保障全面又节约成本。各财险企业根据自身企业的经营现状和市场导向,不盲从,建立专业化得经营体系,合理调整险种结构,明确重点,加大推广力度,发扬创新精神,开发针对特殊行业的险种。同时严格建立业务考核制度,对各种险种业务的收入比例做出明确界定,不能只看总保费,而忽视了具体业务执行情况,才能使企业在财务保险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二)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提高财务保险公司的管理水平

财产险公司可以开发一套自己的信息技术平台,也可以购买通用的信息技术平台作为主平台,在统一标准和接口的前提下,设置自己的管理平台,以计算机网络建立一套相对独立的系统,来进行统一的业务处理。为了更好地位业务发展和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和服务,以现行信息技术系统为依托,采用数据挖掘、数据仓库等技术,按照统一规划、共享服务、有偿使用的原则,逐步建立起投保公司和财产险公司和其他业务单元统一共享的“信息技术平台”,对数据的多角度联机分析处理,建设通用统计系统,对汇总生成月报、季报各类分析报表以及公司人力资源业绩评估和人员管理体系有统一的管理和监督,这样不但有利于降低总运行成本,还可提高各公司专业化经营管理水平,强化人员管理和效绩考评。

(三)提高企业风险意识,加大预防风险的投入

企业以赢利核心,而收益和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成正比。有些时候,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就意味着要冒着更大的风险。这时,风险管理指导企业管理者识别和确认风险、评估风险、回避风险、分散风险与转移风险。面对这些风险,业界必须重视顾客的风险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强化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风险意识,让企业经营者和管理人员了解到财产保险投入的必要性和意义。就目前来说,导致相关保险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是,企业经理人的风险管理意识薄弱,企业要对经理人有个正确的定位,只有企业经理人有良好的风险意识和决策环境,企业财产保险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强制性环保险”

钢铁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追求经济收益时往往忽视了环境的保护。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个生产企业对环境负有社会责任感。保险的赔偿限额是传统污染行业转嫁环境责任的保障,将有利于企业发展。另外,环境责任险的基本点就是保护受害者的经济利益并进行补偿措施。当前因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缺少法律支持,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仍存在损害赔偿标准不明确、道德风险和逆选择等诸多现实问题。中国保监会与国家环保部出台的共同推进“强制环保险”可行性研究已完成,并指导各地高环境风险行业推进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十二五期间,太钢将秉承绿色发展理念,按照一尘不染标准再投资60亿元,新上一批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未来将打造高水平完整的固态、液态、气态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链,做强做大绿色产业,带动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国家应综合运用财政、税收、价格等经济手段,来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顺利实施。

四、总结

通过对企业财产保险市场现状的研究和了解,中国财产保险有自身的发展优势,当然在发展和探索中也产生了种种不利于发展之处。为提高工作效率,从增加企业效益和方便服务角度出发,保险公司应尽可能做到保险方案优化组合,科学搭配,吸引有实力的保险公司参与。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钢铁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将逐步发展成为自主经

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经济竞争主体。企业在生产经营与管理中,要不断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学会科学利用保险,充分转嫁企业风险,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把保险与安全防范结合起来,把保险与资产管理结合起来,努力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让保险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我国的财产保险正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自身的不断完善中,走出困境在全球化浪潮到来之际,中国保险事业没有在外来压力前止步,中国财产保险正在调整步伐,不断在改革中发展壮大,它正以新生保险业的活力,逐步的向世界保险业靠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财产保险必定会以自身的独特方式,获得更大的进步,从而在国际大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第五篇:中国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

一.中国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现状

(一)保费收入总额

2009年我国财产保险保费收入达到2993亿元,2010年前三季度为3062亿元,同比增长31.33%,按此增速全年保费收入可达3930亿元。2009年我国非寿险保费收入折合538.72亿美元,占全球市场3.11%,位列第九。由于1987年以来全球非寿险保费收入增速长期低于5%,因此我国财险收入规模占全球市场比重不断上升,但相对于较高的人口总量和经济规模,目前我国非寿险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仍然较低。

尽管我国财产保险发展速度较快,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不断上升,但在国内保险市场的份额从80年代以来却大幅下降。

(二)险种结构

企业财产保险曾经是财产保险市场规模最大的险种,但随着汽车保有量增长,上世纪80年代后期车险成为财产保险公司第一大险种。截至2009年,机动车辆保险已占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72%,比2000年上升了11个百分点。尽管2009年比重创新高有经济刺激计划引起汽车销量上升的短期因素,今后汽车销量下降可能引起车险保费收入增速放缓,但短期内车险在财产保险市场的地位仍难以动摇。

与其他国家相比,车险在我国财产保险中的比重也较高。不考虑意外险和健康险,2009年我国车险占财产保险业务保费收入74.96%。从盈利能力来看,车险承保利润率其实很低,由于产品同质性高,市场竞争激烈,2008年、2009年车险承保业务均为亏损,并导致全险种承保业务亏损,因而车险经营中的不规范行为也是保监会整治财险业的重点。

(三)行业集中度

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一直是财产保险市场份额最大的三家公司,但市场份额最高的中国人保比重有所下降,太保和平安则有所上升,而且平安财险保费收入已在2009年超过太保。总体来看由于人保份额降幅趋缓而平安、太保份额上升,前三大公司份额总和有所回升。2010年前三季度,人保、平安、太保保费收入占行业66.28%,比2008年的低点63.86%上升2.42个百分点,行业集中度暂时趋于稳定。

二.中国财产保险市场存在问题

由于很多公司过度追求保费规模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提高,导致竞争层次较低,各种不规范现象非常普遍。

(一)国内保险公司内部存在的问题

1.部分公司业务和财务数据不真实的问题。业务和财务数据不真实是财产保险公司比较严重的违法违规问题,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保费数据不真实,赔款数据不真实,手续费数据不真实,经营管理及业务推动费用数据不真实,未决赔款责任准备金数据不真实。

2.部分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目前多数公司已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相关要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但部分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在公司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约束和监督作用并没有得到切实发挥,由于治理结构不完善造成的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3.部分公司内部管理方面还比较薄弱。存在信息化建设滞后,集中管理、集约经营的水平不高,销售、承保、理赔等各个环节“跑冒滴漏”的现象还较为突出,骗保、骗赔仍时有发生,这将影响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4.部分公司对偿付能力风险还不够重视。今年以来产险市场业务发展较快,部分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的风险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偿付能力不足的公司,以及处于警戒区域的公司也还有几家,其中个别公司预测解决难度还较大。

(二)国内财险市场营销机制存在的问题

1.认识片面,营销观念落后。对于现今各个财险公司状况而言,营销观念还普遍停留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销售观念”或“产品观念”阶段,一味强调自身经济效益,而忽视了顾客及社会的利益。

2.调研预测薄弱,市场定位失衡。由于受错误观念及粗放经营方式的影响,各财险公司尤其是基层公司均不重视市场调研和预测工作。

3.培训与管理滞后,从业者素质较差。由于缺乏统一的领导与规范,各公司往往各自为政,随意试办财险营销。加之受专业人才及经验缺乏的影响。

4.销售渠道单一,市场拓展乏力。国内财险业务自恢复以来,一直习惯于依靠公司外勤直接展业,并辅之以兼业代理等简单的销售方式,缺乏系统完善的营销体系。

5.产品单一老化,营销系统薄弱。目前市场上的财险产品不仅数量少,而且各财险公司的产品相互“克隆”、功能雷同。显得单调老化、层次少、创新不足。

(三)承保过程中的问题:报批报备费率条款执行不严格

由于各保险公司过于追求保费规模以及行业竞争激烈,一些公司纷纷以打折为手段进行促销,或者擅自变更报批报备的条款费率,尤其是一些新成立的公司为了尽快上规模,极力压低保费争夺市场,造成行业竞争秩序混乱。

(四)理赔中的问题:理赔难、假赔案

保险公司在争取客户上有很强动力,在理赔环节中却存在惜赔、拖赔、无理拒赔等问题,让投保人感到理赔难、承保理赔“两张脸”。另外,保险公司自身也存在理赔技术和服务管理滞后、理赔人员专业性不足等问题,而社会诚信观念缺失、法制不健全等因素,也致使一些中介机构主动制造假赔案,影响理赔效率。对被保险人利益的保护还存在不足。

三.中国财产保险市场发展思路

(一)保险公司自身的资金来源

保险公司上市,特别是在海外上市,是目前国内几家大的保险公司纷纷争取的目标。通过在海外寻求战略合作伙伴,改变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与国际保险业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缩短对国内公司经营模式艰难探索历程的最好方式。但应认真考虑美国保险公司并购趋缓的原因,吸取经验教训,寻找建立战略合作伙伴的突破口。

(二)保险业务方面

1.扩大可保财产范围。虽然我国的企业财产保险条款对可保财产作了广义解释,凡是被保险人所有或与他人共有而由被保险人负责的财产,以及其他具有保险利益的财产均属保险标的范围。同时也列明了特保财产和不保财产的范围。但是,我们的条款对于建筑物、存货、户外财产以及重要文件和记录如何承保都没有说明,可保财产范围实际上被缩小了许多。因此,为了扩大可保财产范围,我们应该以企业财产项目类别列明可保财产,特保财产和不保财产的清单,作为条款的附件。

2.增加通用条款。财产保险合同有一些国际通用条款,如代位求偿权条款、重复保险条款、争议处理条款等。但是,在我国的企业财产保险条款中还缺少一些国际通用条款。除前述的共同保险条款之外还应增补如下几项通行条款:被保险人的定义条款。空房条款。保护受押人权益条款。。估价条款。鉴定(公估)条款。免赔额条款。

3.增加保险金额确定方法的选择权。我国财产保险基本险和综合险条款中对保险金额的确定方法的规定几乎是任意的,但在赔偿计算时要以规定的保险价值加以限制,即实际上是实行单一的重置价值保险。涉外财产保险的特约条款中有重置价值保险、仓储财产申报条款。定值保险条款、增加资产条款等,但仍然缺少像功能重置成本,总括保险、旺季批单一类的新方法。

4.增加配套的新险种。诸如同直接损失有关的附属保单中有超额损失保险、条件差异险、建筑工程申报式附属保单等;同间接损失有关的附属保单中有简易收益保险、定额附属保单、租金或租赁价值保险等。这些险种有不少在我国有着现实的保险需求,有待于我们开发。

(三)财产保险业务结构的优化升级

首先是企业优化业务结构的措施:

1建立新产品创新机制,丰富保险产品市场。

2.搞好现有保险产品的筛选,存优去劣,优化业务结构。

3因地制宜,加快区域性业务结构调整。科学策划,准确定位。

其次是为业务结构优化升级提供良好的环境:

1遵循市场化原则,逐步取消价格保护。

2放宽有关政策,加速保险新产品投入市场

(四)财险市场营销机制创新

1.观念创新,建立科学的财险营销机制。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落后、步步落后,观念超前、步步领先。首先、细分和挑选适合本公司发展的目标市场;其次制定可行的发展战略、策略及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研制开发顾客满意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最后建立便捷通畅的销售渠道及精干高效的销售团队。

2.培训机制创新,全面提高员工素质。营销的关键是人才,动力是教育和培训。各公司应尽快加强培训机构实力,配备经验丰富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使员工培训工作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培养出了解国际游戏规则、熟悉国际保险市场、懂得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

3.整合分销系统。目前国内保险公司的产品销售仍以直销为主,其业务代理销售系统正处于建立过程。如何根据银行、互联网、独立代理人、专门代理人等分销业务渠道特点及其目标产品和目标客户群的差异,科学建立、整合分销系统,是目前国内各家保险公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建立诚实可信的文化理念

守信文化理念和道德准则的形成能够大大降低采取其他市场治理方式的制度成本。保险人、保险中介和被保险人三方要建立相互信任的和谐关系。特别是保险人的经营活动一定要以信用为基础,以法律和监管机构制定规章以及保险公司制定的条款为承诺的保障,把培养和增加社会的诚信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主要任务,带头规范保险市场,带动与保险有关的三方人共同构建和维护好诚信的和谐社会。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武汉大学城市规划考研下一篇: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