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影视现状发展论文

2022-04-23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码影视现状发展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本文揭示了近年来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为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关键词: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一、引言进入新世纪,为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国家竞争力,党中央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都在不断提高,出台了诸多方针政策。

数码影视现状发展论文 篇1:

新媒体赋能文商旅融合发展现状调研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 要:本文以“常州市文商旅产业”为研究对象,对新媒体赋能文商旅融合发展现状进行深度调研,以“新媒体与文商旅产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基于“互联网+”,发挥新媒体行业的优势,促进文商旅产业融合发展,以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数字经济;新媒体;文商旅融合发展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全面开启了数字经济新时代,文商旅融合发展成为当下趋势。但是,笔者在对常州市文商旅产业融合发展调研中发现,大部分传统产业并没有坚持文商旅融合发展或进展十分缓慢,以百年南大街为代表的传统商业普遍呈现出颓势。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当下急需寻找一种方式加快文商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新的发展格局,优化数字经济时代的消费模式,服务中国“新经济”转型。
二、新媒体赋能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基础及优势

(一)文商旅产业发展基础及优势

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概念最早由上海、广州、重庆等城市提出。这种理念是指一种城市产业发展理念,意在打破城市资源之间的界限,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构建商业、旅游、文化“共生、共荣”的经济生态体系[1]。

常州是一座具有2 560余年建邑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名人辈出,史称“中吴要辅、八邑名都”。据江苏省文化改革发展高质量监测统计通报,2018年常州文化改革发展高质量综合评价指数位列全省第三[2]。同时随着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常州的文化活力还在不断被激发,文化产业正朝着高质量目标快速发展。春秋淹城遗址公园、天宁禅寺、古运河、苏东坡纪念馆等同商旅结合明显,在不牺牲文化的同时,达到了较大限度的发展。2019年常州市旅游总人数达7 966.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 197.57亿元,为常州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3]。

常州恐龙园、嬉戏谷将恐龙嬉戏文化充分融入旅游之中,打造出国内顶级的旅游文化体验项目,成为常州的标志性场所,仅2019年环球恐龙园城的接待人数达到了1 101万人次,营业收入达104 113万元,极大地带动了周边产业发展[3]。

(二)新媒体产业发展基础及优势

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型升级,新媒体正不断融入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引领时代潮流发展,成为当下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新媒体信息消费规模逐年递增,2020年消费规模已经达到6万亿元[4]。以抖音为主的短视频、新应用为例,在网民中的渗透率超过了70%,并仍处于递增状态。移动互联网在包括社交、视频、电商、理财、出行等多个行业,月活跃用户规模超过50%[5]。新媒体的开放性、交互性、前瞻性和跨时空的特点符合未来信息消费模式,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合理运用新媒体平台将加快文商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
三、新媒体赋能文商旅融合发展现状

常州作为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未来将打造为“最具幸福感的现代化品质之城”,但经过实地调研,近年来受到电商价格优势打压、地租上涨、经营模式单一等因素影响,直接导致传统企业成本增加、利润减缩、易脱离大众实际消费水平而普遍呈现颓势。百年南大街、九龙批发市场、电动车业等常州传统商业中心、产业支柱等均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与之相反的是新媒体消费迎来了高人气。2020年春节期间,在中国网民互联网消耗时长方面,视频、游戏两大领域占比同期上涨至38%,新闻资讯也上涨至9%[6]。短视频、直播等互联网文娱消费新用户增加迅猛,而云展览、云旅游、云演唱会、云蹦迪等新媒体文化活动迅速涌现。

文商旅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可是目前利用新媒体赋能文商旅融合发展的现状并不理想。调研发现数据造假、机构造假、网红造假等一假到底的行业乱象,缺乏行业标准,新媒体人才紧缺等。例如,在嘉宾王自健、李雪琴、杨天真带货数码产品直播间,311万粉丝互动量中只有11万真实观众,工作人员向媒体披露:“是花钱刷量”[7]。

直播繁荣的背后更多的是虚假,造成这些乱象的直接原因正是由于缺少行业标准与专业人才。近年来,高校出现了所谓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或是深植于电子商务的新媒体运营的雏形,但并没有新媒体实战和新媒体运营这类专业的出现。
四、新媒体赋能文商旅融合发展对策

要切实结合当下发展形势,提出新媒体赋能文商旅融合发展对策,即依托抖音、快手、爱奇艺、优酷、腾讯等平台,将地方政府、商业街区、旅游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产品供应链互联互通,形成以“商+”为主、“IP+”以及“智+”為辅的发展模式,以新媒体赋能文商旅融合发展,促进城市文化品牌形象(Intellectual Property,IP)孵化、传统文商旅新经济转型、新媒体行业人才聚集。

(一)“商+”

各大商家应当紧跟时代潮流,根据发展形势,进行新媒体全案策划、新媒体整合营销、电商运营、抖音运营、网红经济等。

要积极主动学习营销策略。学习组建高活跃度群、线上社群裂变、短视频平台算法机制等内容。在掌握实体店“社群”“抖音”的运营策略,线上线下合力营销,对商家进行全新的定位。

同时,要充分合理运用网红资源。网红线上线下共同发展,通过网红线上资源聚集本地用户,线下消费,助力实体线下发展,达到媒介渠道新融合。

企业要积极进行新媒体整合营销服务,加强客户联动。各销售层级互通资源,共建用户社群,加强跨层级用户联系,真正达到互利共赢。充分利用抖音、快手、腾讯微视等短视频App平台。为产品在短视频领域孵化IP,建立品牌新标签,结合新媒体营销渠道,频繁与用户产生触点及沟通,达到品效合一。

(二)“智+”

由国家建立行业规章制度,指定网络主播培训中心,由政府指导培育讲师团队对主播进行培训。严格落实网络主播“持证上岗”政策,增加区域委托招生,负责落地执行网络主播持证上岗事宜的招生及培训。要加强短视频培训业务,指定专业人员培训,满足5G时代对人才的高需求。

1.线上培训

线上培训应由国家指定的网络主播培训中心的线上培训课程,要聚焦短视频运营技巧与要点,培训的核心课程要注重基础性、通俗性、可实行性。可以在讲师录制好视频后,由学员根据自己需求购买课程视频,也可以在平台上预定线下课程。

2.线下培训

线下培训应由指定的网络主播培训中心进行线下授课,要兼顾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由经验丰富的讲师承担主讲,所授课程要包含短视频制作技术、抖音运营等,同时还要为有需求的企业提供定制课程培训服务。

(三)“IP+”

企业需要在短视频领域及视频平台具有孵化个人IP及影视IP的能力,以此增强自身的影响力。

1.新媒体影视“IP+”本土化

要将影视与当地景区、文化街、特色主题等相结合。影视结合本土文化通过在微博、抖音、朋友圈等各大网络媒体进行宣传。在增加影视热度的同时,还对当地文化进行推广,同时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切实做到利用新媒体赋能文商旅融合发展的目的,做到互利共赢。

2.本地网红IP孵化

短视频是当今的热门媒体,利用好短视频平台将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在短视频领域可以主要瞄准区域市场,孵化垂直类目关键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KOL),建立从前端引流到后端供应链,从IP孵化到品牌打造,从行业KOL到完整产业链形成的商业模式。
五、对文商旅产业未来发展管理的建议

本文以当下时代发展潮流为背景,结合实际调研情况及分析结果,为各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新媒体浪潮下未来发展提出以下管理建议供参考。

(一)管理方式

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的优势,根据企业特色和员工特性开展有针对性的、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管理活动。通过新媒体时代创新性的技术观念,带动传媒企业技术和管理方式的变革。在发展中增加与同行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降低地域分割带来的市场限制。要善于应用新媒体技术带来的便利,积极搜集相关信息,总结他人经验形成自身成功的哲学。

(二)品牌管理

各公司要探索适合当下大环境的品牌管理策略,建立品牌管理的综合评价体系。新媒体时代,由于其自由无限性,导致许多信息失真,同时不良信息和不良广告等具有损害性的信息泛滥。品牌是所有公司的无形资产,在新媒体时代,消费者的独立性大大增强,公司经营活动围绕消费者全面展开,并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的个性需求,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最终赢得消费者的好感和信赖,不断提升公司的品牌忠诚度。

(三)人力资源管理

各企业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充分结合员工发展要求,围绕人员的创新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同时,注重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对职位和职能的结构设置进行创新。要适应新媒体时代公司的新要求,对原有职位的设置做出调整。注重因事设置与因人设置相结合,增加新的职位。另外注意职能的整合,构建相应的机制,如机会机制、激励机制、成就机制等。

(五)加强合作互利共赢

各企业要积极寻求合作伙伴,提升企业的新媒体策划及整合营销能力,并在一定条件下促进产教融合。要积极构建新媒体资源交流服务平台,不断整合资源,优化服务。采用开放式管理,不断组织风险投资和企业加入研究区域文商旅融合发展路径,致力于打造健康的且与时俱进的城市商业业态。

(六)构建学习型组织

各企业要根据自身条件,制定适合本公司员工的学习型组织,并通过其挖掘组织的技术、人员与资源的潜力,优化管理,打造有序、团结、和谐并充满活力的公司组织。学习型组织将引导公司在创业道路上获得成功,是公司形成竞争力的重点方式之一。
六、对文商旅产业未来发展服务的建议

如何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平台,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是传统文商旅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在此思想下,笔者为企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一)精准定位

企业要根据自身属性及产业结构,在新媒体领域整合用户画像重叠的上层用户资源,再通过匹配的网红达人及新媒体营销人员,缩短企业品牌成长及营销的成型路程,助其快速形成品效合一的良性发展模式。通过新媒体领域塑造品牌IP形象及用户流量值,多维度与受众沟通,最终提升企业产品的转化率及核心竞争力。

(二)优化产品内容

再优秀的产品也需要好的策划,因此优质的新媒体营销策划既要保持内容的观赏性及娱乐性,又要融合自身的商业价值,同时兼具垂直属性,获取相对精准的平台流量,才能为企业产品积累流量洼地及形成销售转化。

(三)用户互动

企业借助新媒体平台服务用户时,需进行一段时间的背调,在了解客户结构及产品优劣势后结合其发展需求,制定新媒体整合营销的策略,并需要充分调研客户群体,保持密切交流,才能更好的在新兴领域、跨界领域、文商旅融合发展领域取得好成绩。
七、结语

数字经济时代,新媒体产业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产业之一,其开放性、交互性、前瞻性和内容跨时空性的特点将助推文商旅融合发展,形成“以文带旅,以旅兴商,以商成文”的战略格局,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下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强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媛,楼嘉军.全域旅游视角下上海“商旅文”发展现状、特征与模式转型[J].现代城市研究,2018(7):53-60.

[2] 常州晚报.2018年我市文化建設 高质量综合评价指数位列全省第三(N),2019-05-21(A03).

[3] 常州市统计局.2019年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0-03-16)[2021-01-18].http://www. changzhou.gov.cn/ns_news/163158432384537.

[4] 人民网.图解:《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发布[EB/OL].(2019-06-24)[2021-01-18].http://media.people. com.cn/n1/2019/0624/c120837-31177520.html.

[5] QuestMobile研究院. QuestMobile 2019中国移动互联网秋季大报告[EB/OL].(2019-10-30)[2021-01-18].https:// www.questmobile.com.cn/research/report-new/69.

[6] QuestMobile研究院. QuestMobile 2020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大报告·上[EB/OL].(2021-01-26)[2021-01-28]. https://www.questmobile.com.cn/research/report-new/142.

[7] 中国青年报.直播带货数据“注水”:311万名观众中只有不到11万是“真人”[EB/OL].(2020-11-26)[2021-01-18]. https://baijiahao.baidu.com/s id=1684437690606867649& wfr=spider&for=pc.

作者:管乐 李丹屏 陈叶娣 成先超 沈天成 胡恒烨 李兵

数码影视现状发展论文 篇2:

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摘 要: 本文揭示了近年来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为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江苏省 文化产业 发展现状

一、引言

进入新世纪,为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国家竞争力,党中央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都在不断提高,出台了诸多方针政策。2011年10月,十七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并提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2012年11月十八大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了全面部署,报告提出:“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党和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引导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大发展。2013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1351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与GDP的比值为3.63%。国家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各省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为各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二、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江苏省地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同时具备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和优势,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江苏省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意义不言而喻。本文揭示了江苏文化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策略建议。

(一)宏观视角:基于全国范围的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通过与各省、区、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可从宏观方面了解江苏省文化产业在全国的发展水平。

根据2012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等统计出由全国31个省区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地区GDP指标数据构成的位次表。那么,江苏省生产总值为11位,文化产业增加值排在第4名,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排名为第8名。江苏省文化产业增值较高,说明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占GDP的比重却不高,表中可以看到北京、上海、云南、湖南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而此时江苏省文化产业尚未成为江苏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其中,江苏在2010、2011、2012、2013、2014年的排名位次是第5、第5、第6、第5和第2。可见,江苏文化产业发展一直位于全国前列。突出印象是2014年江苏综合指数由的第6位跃升至第2位,“生产力”、“影响力”和“驱动力”均呈上升趋势。可见,江苏省文化产业在全国文化产业中所占比重呈稳定上升势头。综上所述,从宏观视角分析,江苏省文化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属于发达水平,参与国际竞争具有比较强的优势。

(二)中观视角:江苏省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

江苏省在建设文化强省战略目标的指导下,不断突破创新,文化产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在加速发展。立足于江苏本省,对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解,以期对江苏文化产业发展有客观的认识。

1.“十一五”期间江苏文化产业发展成就揭示

“十一五”以来江苏文化产业的发展延续了稳定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攀升,人均创造增加值连续增长,文化市场主体不断壮大,产业吸纳从业人员数明显增多,城镇居民年文化娱乐服务消费能力也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不断上升。“十一五”期间,江苏文化产业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其总增加值不断上升,仅2010年,江苏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完成增加值1186.9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4%,比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高2.7个百分点;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吸纳从业人员继续增加。到2010年末,江苏省文化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增加了就业岗位,吸纳的从业人员亦有所增加。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较多就业机会的重要行业。

2.文化企业对文化发展的贡献

2004年,江苏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江苏省广电集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省广电网络公司、江苏省演艺集团、江苏省文化产业集团六大省级文化产业集团成立。截至2010年,江苏六省大文化集团总资产合计为477亿元,净资产276.9亿元。江苏省演艺集团成为全国第一家经营收入超亿元的演艺企业;2010年,江苏出品的影片《南京!南京!》、《建国大业》、《十月围城》等票房均过亿元,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在“白玉兰”奖评选中一举摘得3项大奖;2011年5月深圳文博会上,凤凰出版集团、江苏省广电集团、江苏省广电网络公司和江苏省演艺集团均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一。

3.文化产业国际化趋势日益加强

积极融入国际文化市场产业链,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额增加,2012年达到19.7亿美元。2013年文化系统已转制院团赴境外商业演出169场次,观众总人次31.75万,演出收入折合成美元为59.5万美元。其他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总额为人民币19.56亿元、美元15.48亿元,折合为美元19亿。动漫产品版权出口和对外贸易收入达到5.29亿元。江苏省演艺集团三度荣获“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称号,2010年,该集团对外文化交流项目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对外文化产品出口达25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0%。

(三)微观视角:江苏省13市文化产业状况比较分析。

江苏省社会经济和城市化发展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这对江苏省内各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强大的带动作用。

文化产业发展竞争力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一致性,一般而言,经济发展基础好的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先天优势。江苏苏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文化产业竞争力更强,苏中地区次之,苏北地区相对较弱。2011年文化产业竞争力排名,苏南地区5市稳居前列。其中南京、苏州、无锡稳居前三,常州稳步上扬,而镇江波动相对较大,2011年跃至第五名。苏中地区总体波动较大,扬州、南通排名下降,而泰州上升较快。苏北地区的文化产业竞争力相对较弱,徐州文化产业竞争力略强,其余地市分居第10至13位,整体非常稳定。

三、江苏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纵观江苏文化产业发展轨迹,虽呈现出健康良好的快速发展新局面,但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与第一团队的如北京、上海相比还存有不少差距,参与国际竞争实力还不强。

(一)政策与制度创新薄弱。

支持文化产业的政策应与市场紧密结合,而不仅仅是制定一系列中长期的规划。江苏的文化产业政策恰恰是比较注重中长期规划,缺少产业实际操作的政策。研究发现,上海、浙江等地在产业实际操作的政策制定方面进行了较多探索。如上海在文化市场方面出台了较多的政策法规,主要侧重对娱乐场所的管理、规范——对营业性舞厅、音乐茶座、音乐餐厅,以及其他文化经营场所和营业性演出的管理规范,江苏在此方面的政策处于“冷门”状态。在市场经济时代,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需要知识产权的保护,但在这一方面,江苏与全国一样,文化产业法规体系还不完善。目前江苏的文化产业政策以行政管理为主,而不是通过颁布各种法规对全行业进行宏观管理,为文化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二)文化与科技结合仍不够。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目前江苏仍有部分企业对科学技术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地位认识不深刻,尚未充分重视运用现代科技,开发基于自有品牌和自有文化内核的文化创意产品,一些文化企业的经营对象还主要停留在传统服务业,经营能耗少、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文化产品的企业还比较少。科学技术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没有起到真正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影响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内部结构仍不尽合理。

2008年、2009年和2010年江苏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62%、2.80%和2.87%。统计数据表明,江苏文化产业核心层在全部增加值中所占比重较低,约为20%多;外围层呈上升趋势;相关层2008年为54.45%,2009年为53.46%,2010年为50.52%,略有下降。这说明,在江苏文化产业增加值中,多半是文化产品制造业及其销售的相关层所贡献的,而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这些高度依赖科技的核心层所占的比重还不高,江苏文化产业内部结构仍然不尽合理。

(四)文化产业园集聚力弱。

江苏文化产业园区已走过了数量扩张性阶段,迈进了功能提升的门槛,正处于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之中,然而同时还存在瓶颈:园区数量众多,集聚区影响力有限。江苏文化产业园区的数量扩张在国内处于前列,但与此形成反差的是,江苏文化产业园区“量大质不高”,缺乏深圳大芬村、浙江横店影视城、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高产出的集聚区。如张江科技园区文化产业形成了以盛大网络、网易、九城等为首,云集众多网络游戏、休闲游戏、手机游戏开发、运营及相关产业链,2010年,园区经营总收入达1100亿元,其中文化产业营业收入达120亿元,该园动漫企业占上海动漫产业规模的70%,数字内容产业占全国市场的10%,其中网络视听新媒体平台,用户规模超过1.75亿,占全国市场的42%,在网络视频市场占有率达60%。第二,江苏的文化产业园区,尤其是国家级示范园区和基地影响力相对弱小。如文化部公布的2011年度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影响力评价结果显示,全国有10家企业入选2011年度十大最具影响力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其中北京3家、广州2家、浙江2家、上海1家、湖南1家、云南1家,江苏没有企业入选。

四、关于促进江苏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江苏省文化产业竞争力优势与劣势并存,在发展中既有挑战又有机遇。针对江苏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有几方面需要重视。

(一)加强文化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江苏文化产业更多的是由文化事业转换而来的,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的作用还没有明确划分,造成了文化资源不能有效地转变为文化效益。充分发挥政府在文化市场中的作用。政府应转变职能,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要有所作为,亦要有所不作为;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坚持把文化产业效益放在首位。具体来说,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加快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文化产品有效的流通渠道;提高文化的整合力和执行力,协同企业、市场把文化(创意)理念转变为文化品牌;制定相应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使文化市场运行有序、有法可依。政府转变职能过程中,更多地要由以往的行政监管转变为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管理文化市场,使得市场在发展中既有活力又有秩序。

(二)重视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完善配套措施。

江苏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要重视产业集群效应,加快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江苏文化类企业国有和集体机构正逐年减少,在此背景下,加快推进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对于活跃江苏文化市场,提高江苏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一些中小型文化企业制度灵活,在市场竞争中,能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又能与其他中小型企业合作,吸引其他企业也加入到产业园区里,进行优势互补,从而形成上下游的产业链。对于进入文化产业园区内的中小型文化企业,要给予税收优惠及相关财政优惠政策,提高它们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完善园区内的相关配套设施,“留住”企业。

(三)引导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拉动文化消费需求。

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与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紧密相连,江苏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区域不平衡现象要求减少收入分配差距,缩小苏南、苏北之间的城乡差距;积极引导城镇居民文化消费,使文化产品体现群众需求和时代精神。消费和需求决定生产,因此文化产品的生产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到群众的文化需求,紧跟时代的步伐。在苏南经济发展较好的市县,引导人们追求高层次的道德文化娱乐、休闲旅游服务和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数码动漫;在经济较为落后的苏北地区,引导人们多读书、看报,培养文化人的习惯。

(四)重视文化创意人才,提高区域文化产业创新能力。

创意人才的聚集自然带来技术、投资和就业等经济增长因素,想办法吸引创意阶层成为政策规划成功的关键。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并发挥创意人才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创造与消费的双重作用,整合人力资源,集聚人力资本。政府要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基地,培养或引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专门性实用型人才,完善文化产业人才的引进和奖励制度。通过文化创意人才的集聚,加强人才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知识互通,提高文化产业创新能力,开发一批深具原创性、内涵性、科技性和市场性的文化产品,丰富文化市场供给。

参考文献:

[1]胡惠林,王婧.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报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2]张敏.江苏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分析[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胡娟.江苏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研究报告.中国知网,2013.5.

[4]叶南客.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与制约[J].唯实,2014.6.

[5]高莉莉,顾江.江苏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动态分析及思考[J].南京社会科学,2013.4.

作者:乔文华

数码影视现状发展论文 篇3:

陕西渭南白水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

[摘 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文章总结了陕西渭南白水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结合文化产业调查数据,分析了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困难,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发挥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白水文化产业;独特优势;文化产业发展

1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白水县位于陕西关中东北部,全县总面积986平方千米,辖7个镇、1个办事处,124个行政村,8个社区居委会,人口28.57万人,公共文化服务业单位303個,县级文化单位8个,镇(办)文化站8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24个,农家书屋132个,文化大院93个,文化艺术中心1个,文化馆1家,电影放映单位1家,图书馆1家,3D影城两家,KTV 23家,剧院1家,婚庆演艺公司11家,数字电视网络公司两家,辖区有文化产业10类,分别为图书、音像、印刷(打字、复印)、娱乐、网吧、动漫、装潢广告、文化传媒、影视业。文化是白水县域经济发展“果煤酒城游”五大支柱型产业之一,是实现“一业兴百业旺”的强大发展引擎,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抓手,更是促农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

2 文化产业独特优势

2.1 广电宣传紧贴文化

白水县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改进和提升宣传报道力度,视觉下移,积极开展白水最满意文化事业电视栏目评选活动,同时增添自办栏目,不断增加自选节目,通过电视台、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户外大型LED电子屏、印制文化宣传杯、配发宣传CD光碟、绘制文化宣传墙、设立大型户外广告宣传牌、悬挂文化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开展公益广告文化宣传活动。全年共送省、市台稿件数量100条以上。

2.2 文化基础建设稳步推进

总投资1.2亿元的数字影城项目已经开始运营;投资200万元的白水广播电视演播厅正常运行;投资142万元,在全县7镇1办中建设了71个规格较高的文化大院,123个行政村的村级文化活动器材已经配备齐全,并向3个社区配送了近7.5万元的灯光音响设备;在雷牙建设了一家图书分馆,通过项目和活动定向扶持了白水县秦风剧社,向和谐社区捐赠图书746册,向白水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地方文献4类,173册,全年发放图书近万册,价值近20万元。“两馆一站”免费开放井然有序,全年共接待读者19480余人次,刊物外借6000余册,图书借阅30000册次。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全部达到98%。

2.3 文化活动亮点纷呈

白水县委、县政府积极开展“四进零距离”工程,不定期将文化送入社区、学校、企业;由县纪委、县监察局、县文广局共同承办的“廉政文化三秦行”和“树新风,扬正气”反腐倡廉两项大型文化活动开展有序;成功举办了“庆七一”综合晚会两场,组织实施了“大美渭南 ,魅力果香”五场演出。协助央视完成了《读书的力量》在白水拍摄任务;协助国家图书馆记忆项目组完成了仓颉文化拍摄;在党的生日前夕,组织百人进县敬老院举行文艺汇演;举办了“爱心文广美丽乡村行”走进杜康镇;文艺演出小分队走进蒲白高速公路施工现场,民祭仓颉等系列文化活动;周末一元剧场演出步入常态化,全年完成演出120余场;尊老敬贤送大戏40场;编辑出版了反映白水历史变迁的《快板作品集》和4期《白水文苑》等。

民间文艺活动也轰轰烈烈,白水县秦风剧社编排的迷胡小戏《胡下山卖女》《逛仓颉庙会》《月照龙山》分别赴市省两级开展演出,投资近三万元扶持的白水影子戏,也在我县西北地区和县城广场为群众巡演。特别值得可喜的是,今年上半年总投资320万元,由渭南市、白水县共同打造的大型秦腔现代戏“金果梦”,荣获渭南市一元剧场优秀剧目奖,成功参演了省第七届文化艺术节,获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2.4 文化市场井然有序

白水县开展“扫黄打非”工作,查处收缴非法出版物1800余册,非法音像制品2500余张,严厉打击各类侵权盗版活动。重点加强对网吧、游戏厅的监管力度,加大对非法经营的打击力度,累计出动人员200多人次,车辆50多辆次;清理整顿网吧43家;电子游戏场所12家;各类歌舞娱乐场所23家;查扣电脑主机箱25台。年检文化经营单位73家,其中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单位21家,出版物经营单位14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2家,KTV经营单位23家,游戏厅2家,婚庆演艺经营单位11家,在上级部门的抽样检查中,白水县文化市场合格率达到92%。

2.5 非遗文化保护日臻完善

“白水剪纸”“西固烙画”等项目完成了省级第四批和市级第三批传承人的申报工作,其中6人进行了申报,获批5人。挖掘出第三批县级非遗项目25个,第二批县级传承人67个。申报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仓颉传说》在全省400多个项目中突围成功,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实现了我县国家级非遗项目零的突破。《雷牙火龙一条龙》上了央视 “东西南北贺新春”栏目,并在全县各片区不定期地进行义演。历时三个月,收集整理了近乎消失的史官十大社民祭仓颉和庙会等相关资料,为下一步申报省市级非遗项目奠定了基础。

2.6 文化产业成效显著

一是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政府设立专项资金50万元用于扶持发展文化产业。

二是重点扶持文化产业龙头企业。为进一步了解白水县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白水县开展了文化产业普查工作,全面掌握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和潜力,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对14家单位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并重点扶持和家卓休闲文化生态园、尧头豆腐娱乐观光园、仓颉文化等,用于发展壮大文化产业。

三是截至2018年6月30日,白水县文化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市前列。全年新开发文化产品20余种,实现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四是文化旅游资源在陕西堪称一枝独秀。

每年谷雨节的仓颉庙会、正月二十一的杜康庙会、十月二十二的雷公庙会游人香客如织,已成为陕西的一大景观。白水县古迹众多,境内有古遗址、古战场、古墓葬、古寺庙、古建筑180余处,最早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其中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仓颉庙和魏长城两处,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永垣陵、下河西遗址、飞泉寺遗址、杜康墓、雷公墓、城隍庙、寿圣寺7处,有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是全国唯一坐拥仓颉造字、杜康造酒、雷公造碗、蔡伦造纸“四圣文化”资源的旅游县。“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高亢激昂的秦腔,震天动地的锣鼓,委婉动人的歌谣,细腻秀美的剪纸,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无不耐人品味,令人神往,誘人游览。

2.7 旅游文化发展势头强劲

白水地处天水——关中绿色经济圈内,交通四通八达,四隅黄龙山、五龙山、元鹤山、雁门山遥相呼应,距西安138千米,渭南84千米,铜川68千米。白水的旅游景点又与周围的黄帝陵、壶口瀑布、华山、兵马俑等著名旅游景区相毗邻,且有公路干线相通。境内的山川风貌、森林名木、河湖瀑潭、乡土风情别具特色。有气候湿润、林木葱郁、鸟语花香、冬暖夏凉的10万亩方山林场;有清澈见底、碧波荡漾、山水相映、一望无际的万亩林皋湖景区;有重峦叠嶂、洛水奔涌、泉寺交映、景色秀美的洛水飞泉景区;更有近20多年来白水人民以勤劳智慧创造的50万亩“农家苹果园”,为久居闹市的人们准备了一道丰盛的旅游“大餐”。突出的地理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为白水发展假日旅游、会务旅游和历史文物文化盛会提供了方便。

3 面临的问题及困难

3.1 产业自由发展,规划引导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白水县自发的形成了文化个体户,基本形成了文化市场。有些缺少整体的规模,无长足发展的引导,个体经营分散,再生产壮大和市场抗争风险能力差。经过调查:近年来,市民网购数量的力度加大,影响了文化行业批发及零售门店的经营效益,以及随着电子产品行业的成熟化,数码智能手机的强劲走势导致白水县内过半数网吧今年以来处于保本甚至亏损经营状态。

3.2 文化底蕴雄厚,包装宣传不足

白水县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文化底蕴雄厚。近年来白水文化名人更是层出不穷,文学家、书画家、艺术家数不胜数。但是我们对这方面的挖掘、宣传不足,没有充分用好这些资源,没有做成白水文化品牌,没有形成产业。

3.3 产业类别不全,规模质量不足

据调查白水的文化产业类别不全,规模和数量较小,工艺美术品的生产和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两个行业目前还是空白,行业内部结构的不合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白水县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测算。主要表现为个体经营、零散经营、无序经营和盲目经营,这些问题的存在源于我们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规律和特点认识不清,引导不够、办法不多、底气不足。

3.4 文化需求浓烈,市场培育不足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正在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这与“文化强县”的战略目标是一致的。但白水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是:精品力作较少、名人效应的感召力不强、市场引领的作用不明显,文化消费理念尚未形成。不能满足广大市民想看书,想看戏,听音乐的强烈愿望,如免费唱大戏,场场爆满,而售票唱大戏,看听戏的寥寥无几。

3.5 旅游业产业化开发程度仍显不足

白水旅游景区在软硬件服务、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旅游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与旅游业发达地区仍有较大差距。旅游业一直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讲究的是“吃、住、行,游、购、娱”,但目前白水县的主要景区对相关行业的开发仍不到位,对白水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难以突显。

3.6 体制机构管理不顺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管理体制问题。旅游景点的开发管理政出多门现象较突出,没有统一挖掘、整理、研究、开发的专门机构。政府在景区景点开发管理运营过程中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导致景区发展、景点建设和完善服务功能上缺乏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况且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涉及多部门、多领域、多行业,主管部门必须具备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

二是投资机制问题。文化旅游业的大发展,需要充足的资金来源作保障。仅仅靠政府财政投入自主开发力量有限。必须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目前白水县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尚不完备,财政投入较少,吸引社会资本和域外资本的力度较弱,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文化旅游开发机制尚未形成。

4 政策建议

4.1 优化环境,实现文化产业集群的软着陆

一是立足白水实际制定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激发白水人和客商发展壮大营销文化产品;二是行政管理和政府部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办事效率,尽力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如公开文化产业审批事项许可范围、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和办理期限,实行一厅式办公等;三是提供文化产业在白水发展、决策参与、市场、文化企业交流平台等;四是针对制约白水经济发展的因素,广泛招商引资,吸引外来资金发展白水文化产业。

4.2 宣传推介,充分展现白水的资源优势

白水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是历代文人拜祭的“万代文宗”,白水建制距今2300多年,白水历史上有仓颉造字、杜康造酒、雷公造碗、蔡伦造纸“四圣”文明。而且流传着农民领袖王二、仲光道,爱国将领刘锡麟、高峻、曹世英众多仁人志士的感人故事。白水县宗教门类较全,以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影响较大。佛教产物有银塔金棺舍利、妙觉寺等。民间工艺及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包括杜康酒酿造技艺、九龙木雕技艺、泥塑、秧歌等。白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推送文化宣传类信息,向群众介绍文化发展动态、最新理念,宣传最新文化艺术活动,与群众分享文化娱乐信息,打造提升文化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4.3 培养人才,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积蓄人力资本

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一大批文化产业管理、服务、生产、营销的队伍,根据专家预测,发展白水文化产业亟待解决的是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针对文化产业人才稀缺的局面,积极探索和健全文化产业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政策,树立新的人才资源观,出台白水文化旅游专业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对稀缺人才、中高级人才的待遇、住房和管理上给予最优惠的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吸引一批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的旅游高级专门人才、高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及紧缺人才,加快引进一批高端文化管理人才和文化创新人才,运用项目合作、兼职、考察讲学、学术休假、担任业务顾问等多种形式,通过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吸引和留住国内外优秀人才来为白水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4.4 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发展文化产业

大力扶持发展白水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寻求多种途径,人脉资源,争取中央、省、市级文化项目专项资金,县级部门应出台一系列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设立发展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力度,为白水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服好务。

4.5 用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文化产业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网+’行动计划,推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用李克强总理的话说应采用“互联网+”方式发展文化产业,白水县文化产业应依托微信渠道,推出白水文化微信公众信息平台,全面拓展公共渠道,打造新媒体服务模式。借助微信这一新型沟通载体传播广、阳光透明、公众参与高的优势,如白水开展“微白水”“爱白水”“白水帮”“白水县百事通一站”“白水县百事通二站”等平台的发展模式,大力宣传白水文化产业知名度,以“白水才艺秀,果乡大舞台,有才您就来”为有才的人提供平台,同时也提高白水文化产业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收视率。

5 结 论

文化产业作为经营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行业,最终目的是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精神消费,需要寻求并积极探索一条刺激消费者文化消费的有效途径,鼓励体验文化消费、充实群众文化生活,真正为白水的文化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芦冰.对我国文化旅游产业集团发展的思考[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6).

[2]王庆生,张亚州.文化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研究——天津“五大道”案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2).

[3]王斌,陈艺天,魏洁云.西安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18(26).

作者:姚云霞 王娟花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供电企业员工培训论文下一篇:工业用品销售特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