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委八届十次全会

2023-02-07

第一篇:河北省委八届十次全会

河南省委八届十次全会在郑州召开

齐心协力 共克时艰 奋力开创跨越发展加快崛起新局面

省委八届十次全会在郑州召开

7月21日,省委书记徐光春主持省委八届十次全体会议并代表省委常委会向全会报告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工作。 记者 陈 伟 摄

7月21日至22日,省委八届十次全体会议在郑州隆重召开。

徐光春主持会议并代表省委常委会向全会报告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工作

郭庚茂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对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具体安排

陈全国李克孔玉芳叶冬松叶青纯李新民曹维新王文超刘怀廉连维良颜纪雄等出席会议

中广网河南分网消息 河南省委八届十次全会7月21日至22日在郑州召开。省委书记徐光春主持会议并代表省委常委会向全会报告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工作。他强调,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要以更加良好的精神状态、更加有力的工作举措、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坚决打赢六大攻坚战,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确保民生有效改善,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奋力开创跨越发展、加快崛起的新局面。

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代表省委常委会总结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安排部署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陈全国、李克、孔玉芳、叶冬松、叶青纯、李新民、曹维新、王文超、刘怀廉、连维良、颜纪雄等出席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座。

徐光春在讲话中首先指出,今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中央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按照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正确处理“八大关系”,着力打好“六大硬仗”,经济社会发展和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温家宝、贾庆林、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等中央领导先后来河南考察指导工作,对我省近年来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对在应对危机中进一步保增长、保态势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全省党政一体、齐心协力抓发展给予充分肯定。第一,夏粮生产在大灾之年再夺大丰收。全省夏粮总产达到613亿斤,连续6年实现增产,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央领导作出重要批示,向我们表示祝贺,并希望我们再接再厉,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农民持续增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第二,经济增长在危机面前企稳向好。面对严峻形势,全省上下迎难而上,把抓项目作为重点举措,把保企业作为关键环节,把扩消费作为重要途径,把调结构作为主攻方向,把优环境作为支撑条件,打好经济运行V形反转的下滑“阻击战”和上行“冲锋战”,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决战二季度达到预期目标、取得决定性胜利。第三,文化发展在经济困难时期亮点纷呈。把文化建设作为克服困难、应对挑战、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由点到面全面推开、文化产业由小到大加速发展、文化实力由弱到强逐步提升。第四,社会大局在敏感时期保持稳定。着力改善民生,筑牢社会稳定之基;加强基层基础,完善社会稳定之网;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化解社会稳定之患。第五,党的建设在教育活动中不断加强。顺利完成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开展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全省科学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在全省开展“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教育活动和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的为民意识、责任意识、科学意识、创新意识、党性意识进一步增强,为应对危机、促进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组织保证。

徐光春指出,这些成绩,是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克服一系列严峻挑战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体会尤为深刻。事实证明:只要我们用好科学发展观这个强大思想武器,就能够打牢主心骨,在任何情况下都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力;只要我们坚定必胜信心、激发昂扬斗志,就能够战胜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困难,不断夺取新胜利;只要我们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改善民生,就能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只要我们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及时、主动、妥善地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就能为改革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只要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就能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

在分析河南当前形势时,徐光春指出,从经济形势看,突出表现为“四个并存”:一是内部回暖趋势显现与外部环境不甚明朗并存,二是政策效应日渐增强与内生动力仍然不足并存,三是经济增速回升与质量效益不高并存,四是合作机遇较多与区域竞争加剧并存。从社会形势看,主要表现为“三个叠加”:一是矛盾凸显期与政治敏感期叠加,二是现实矛盾困难与历史遗留问题叠加,三是思想观念多元与舆论掌控困难叠加。总的来看,下半年是良好发展形势的巩固期,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叠加期,也是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的攻坚期。

徐光春强调,下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和我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坚持“三保两抓一推动”的工作格局,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中心任务,以抓应对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抓秋粮生产实现持续丰收为工作举措,以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为保障,全面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确保民生有效改善,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为此,要着力打好“六大攻坚战”。

第一,以扩内需调结构为重点,打好保增长的攻坚战。一是牢牢抓住需求不足这个最大症结,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要抓龙头,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抓根本,进一步提升消费需求热度。二是牢牢抓住产业竞争力不强这个深层矛盾,把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要优化产业结构,开创三次产业协同拉动增长的新局面;优化空间结构,加快推进产业聚集区建设,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优化技术结构,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三是牢牢抓住企业经营困难这个突出问题,把服务企业作为保增长的关键环节。要扎实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推动企业活起来、转起来、站起来、强起来。

第二,以增产增收为目标,打好农村改革发展的攻坚战。一是在秋粮生产上再夺丰收。要把秋粮生产摆上重要位置,确保秋粮产量达到450亿斤以上、力争达到470亿斤,实现全年粮食产量超千亿斤的目标。二是在农民增收上再上台阶。要挖掘农业潜力保增收,落实惠农政策助增收,发展劳务经济促增收。三是在农村改革上再迈新步。要以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为重点,不断探索土地流转形式,提高适度规模经营水平。要以农村金融改革为关键,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农业发展和农民创业融资难问题。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第三,以增强活力为目的,打好改革开放的攻坚战。一是积极推进企业改革重组。以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省内行业重组为重点,提高产业集中度与资源配置率,增强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以外向型重组为方向,推动企业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提升竞争力。二是大力促进全民创业。要持之以恒地大力促进全民创业,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迅速掀起招商引资新热潮。

第四,以创新创意为抓手,打好文化发展的攻坚战。一是以新观念拓展新思路。要更新文化价值观,拿出办工业、上项目的劲头来推动文化建设;更新文化功能观,认识到文化既有教育功能又有产业功能,既能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又能促进消费、推动发展;更新文化发展观,更好地运用市场经济的理念、思路、方法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二是以新体制激发新活力。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改革在点上突破、面上推开、纵深发展。三是以新业态开拓新空间。综合运用各种新理念、新手段、新技术、新模式推动新兴产业形态不断涌现快速成长。要以实施“旅游立省”战略为契机,创新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形式、新途径、新载体,实现文化与旅游的完美嫁接、互促共赢。

第五,以十大实事为载体,打好改善民生的攻坚战。一是着力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和省里的有关政策,重点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适时增加对生活困难群众、高校贫困学生的补贴。二是着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要继续高度重视重点人群就业问题,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以扶持企业促进就业,以支持创业带动就业,以技能培训推动就业。三是着力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今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开局之年,要突出重点任务,抓住关键环节,明确责任目标,切实抓好落实,确保顺利推进。要高度重视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防止疫情扩散。四是积极推进城乡住房建设。积极引导商品房开发建设,解决好城乡低收入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住房难问题。

第六,以强化问责为契机,打好维护稳定的攻坚战。一是做好群众工作不放松。把矛盾排查的网做大织密,切实做到对各种不稳定因素早发现、早控制,特别要最大限度地减少群体性事件的诱因。二是抓好安全生产不懈怠。最大限度提高生产安全度、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发生率。当前还要时刻绷紧防汛抗洪这根弦,确保安然度汛。三是打击违法犯罪不手软。要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四是严防敌对势力不含糊。要提高预知预防能力,真正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新闻宣传部门要积极营造强大的正面“舆论场”,为应对危机创造良好环境。

徐光春强调,党的建设是各项事业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下半年在党的建设上,要着力抓好五项工作。一是继续开展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二是充分发挥“讲、树、促”教育活动和“两转两提”活动的作用。三是切实加强县级领导班子建设。四是进一步推广“4+2”工作法。五是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各地各部门要把开展这五项工作与落实应对危机的各项措施有机结合起来,以党的建设的新进展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这里,对领导干部提五点要求。一要一鼓作气、乘势而上。坚持既定的目标任务不放松,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保持和强化经济转暖回升的势头。二要一马当先、率先垂范。充分发挥“领头羊”的作用,既当好指挥员,又当好战斗员,对事关全局的重大工作亲自指挥、亲自参与,解难题要冲上一线,先人一步、快人一拍。三要一往无前、克难攻坚。要有无惧无畏的豪气、创造创新的朝气,奋力在应对危机中实现“弯道超车”。四要一心一意、心无旁骛。要正确看待名利,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同志,一切以大局为重,一切以工作为重,形成应对危机、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五要一身正气、清正廉洁。要心系发展不谋一己之私,情系群众不求一己之利,自觉奉献不求一己之名,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和政治本色。

在全会结束时,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做好下半年各项工作,徐光春强调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要掌握精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全会部署和要求上来。切实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迅速传达贯彻,在学习上求深、领会精神实质,在对照上求真、找准问题症结,在谋划上求新、研究发展良策,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把全会精神转化为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第二,要分解任务,把目标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干部上来。各级各部门要细化任务、明确责任,跟踪问效、强化督查,加强考核、严格奖惩,务求有责任、有进度、见实效。第三,要扎实工作,把心思精力聚焦到实现“四个确保”上来。顾大局、识大体,正确对待得失进退,做到心无杂念、力不分散,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把“四个确保”时刻放在心上、牢牢抓在手上、切实体现在成效上。第四,要转变作风,把教育成果体现到开创工作新局面上来。认真总结推广“讲、树、促”教育活动和“两转两提”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把作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进一步弘扬“服务群众、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知难而进、敬业奉献”这五种新风,坚决抵制“奢靡、浮躁、贪占、跑要”这四股歪风,增强决策力、执行力、服务力和免疫力,以作风建设的新气象推动各项工作的新进展。

郭庚茂在讲话中指出,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领导同志视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紧密结合河南实际,抓住项目建设这一重要抓手,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全面落实中央和我省推出的鼓励消费政策,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决战二季度预期目标如期实现。着力构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着力增强发展的基础支撑能力,着力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障,经济增长后劲不断增强。切实抓好以“十大实事”为重点的民生工程建设,把抓项目建设、促进企业发展与稳定就业、扩大就业紧密结合,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积极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总体上看,上半年在困难比预期大的情况下,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举措,全省呈现出经济企稳回升、民生继续改善、社会大局稳定的良好局面,整体形势比预想的要好。

郭庚茂强调,做好下半年的经济工作,必须按照省委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和我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坚持“三保两抓一推动”的工作格局,紧紧围绕打好“六大攻坚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扩大需求、开拓市场作为保持增长的紧迫课题,把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综合竞争力作为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举措,坚持保增长同转型升级相结合,同改善民生相结合,同提升发展支撑能力相结合,坚决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确保民生有效改善,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一是围绕打好“六大攻坚战”,继续落实“五大重点任务”,深入挖掘政策潜力。要在狠抓落实上下更大功夫,继续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继续抓好项目建设、扩大投资需求,继续落实各项政策、进一步促进消费,继续办好民生“十大实事”,继续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努力使已有的各项政策措施发挥更大效力。二是围绕打好“六大攻坚战”,着力实施“七大行动计划”,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拉动力。在金融危机影响仍在持续的背景下,必须再增新举措,着力实施大招商行动计划,着力实施秋粮生产“450行动计划”,着力实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行动计划,着力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行动计划,着力实施棚户区与农村危房改造行动计划,着力实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着力实施就业攻坚行动计划,进一步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三是围绕打好“六大攻坚战”,大力推进“八大提速工程”,提升综合竞争力。要牢牢抓住解决综合竞争力不强这个深层次矛盾,把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转型升级作为跨越式发展的重点支撑,把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作为中原崛起的新动力,大力推进转型升级“双百”计划提速工程,大力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提速工程,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和节能减排建设提速工程,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速工程,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和中原城市群建设提速工程,大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提速工程,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引进提速工程,大力推进投融资平台支持服务工程。

郭庚茂最后强调,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各级政府和部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以更加良好的精神状态、更加有力的工作举措、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坚决打赢“六大攻坚战”,为实现全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态势提供坚强保障。要尊重科学、按规律办事,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贯彻到政府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要深入实施“两转两提”保障工程,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集中精力抓工作,锲而不舍抓落实,团结协作促发展,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要时刻心系群众,维护公平正义,积极化解群众诉求,坚持依法行政,坚决维护社会稳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新乡市、信阳市的有关负责同志作了大会发言。

省委委员、省委候补委员出席这次全会;不是省委委员和省委候补委员的省人大、省政协党员领导同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武警河南总队总队长,省长助理,各省辖市市长,省委各部委主要负责同志,省纪委副书记,省人大、省政协各工作(专门)委员会党员主要负责同志,省直各正厅级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中央部门驻河南正厅级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中央驻豫新闻单位的党员负责同志,部分省八次党代会基层党代表列席了会议。(记者平萍 郭海方)

第二篇:白恩培在省委八届十次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委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回顾总结“十一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深入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部署“十二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及明年工作,审议《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草案)》,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不断开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下面,我受省委常委会委托,向全委会作工作报告。

一、凝心聚力、埋头苦干,出色完成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今年是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复杂局面和百年不遇的严重旱情,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组织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投入抗旱救灾,取得了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认真抓好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各项工作,工业、农业、服务业健康发展,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重大机遇,积极配合中央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战略规划,认真抓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参与上海世博会,充分展示云南新形象;切实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边疆民族 1 地区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不断巩固和扩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认真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继续保持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境安宁、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

“十一五”以来,我们在总结继承“十五”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思路,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盛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三大目标,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教兴滇、城镇化和全方位开放战略,加快培育和壮大烟草、生物、旅游、电力、矿产等支柱产业,扎扎实实打基储突出重点抓生态、调整结构创特色、依靠科技增效益、改革开放促发展、统筹兼顾谋协调、齐心协力建和谐,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为“十二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矗预计全省生产总值从“十五”末的3462亿元增加到“十一五”末7000亿元左右,实现翻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312亿元增加到860亿元,增长1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266元增加到15800元,增长47%;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42元增加到3750元,增长53%。 五年来的生动实践,使基础相对薄弱、发展相对滞后的云南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从城市到广大农村,从内地到边境一线,从经济到社会各个领域,焕发出发展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坚持不懈地抓项目、增投资、强后劲,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坚持大项目带动大建设、大建设促进大发展,抢抓机遇,举全省之力建成了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展的基础条件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十一五”全社会固定资产 2 投资突破1.8万亿元,是“十五”的3.2倍。坚持把交通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集中力量打通瓶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铁路运营和在建项目总里程接近5000公里,机场总数达到12个,航线辐射国内外98个城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630公里,农村公路通畅和通达率较“十五”末提高了一倍,水运港航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协调发展的交通体系。以“润滇工程”为重点的水源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大型灌区和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蓄水库容五年新增12亿立方米,农田有效灌溉率达到38%左右。“滇中引水”前期工作积极推进。能源建设全面加强,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700万千瓦,主干电网覆盖全省,“西电东送”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力度加大,中缅油气管线工程顺利启动。现代新昆明、区域中心城市、县城和特色小镇建设不断加快,功能日趋完善,城镇化率达35%。广大农村的水、电、路、房等建设投入大幅增加,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面貌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坚持不懈地调结构、创特色、增效益,产业发展的协调性显著增强。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坚持把加快新型工业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结合起来,实施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快三产,全省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19:42:39调整为2010年的16.2:43.3:40.5,产业结构逐步合理,呈现出农业稳步发展、工业不断壮大、服务业增长强劲的势头。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幅增加“三农”投入,启动农民收入翻番计划、中低产田和中低产林改造、“兴地睦边”和木本油料产业培育等一 3 批重大工程,粮食生产连年增产,总产量迈上1600万吨新台阶,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水平显著提高,现代烟草农业和新烟区建设不断推进,茶叶、甘蔗、橡胶、花卉、咖啡产量持续增长,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基地建设快速发展,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积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围绕重点产业及特色优势产业开展技术创新,启动工业发展“双万亿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双百工程”和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烟草、生物、电力和矿产等支柱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烟草利税突破860亿元,非烟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65%。工业经济总量连续突破1000亿元和2000亿元大关,工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 坚持不懈地办实事、解民忧、谋民利,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加大。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全力以赴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力度,实施“贷免扶补”创业模式,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五年新增城镇就业和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分别达到110万人和790万人,保持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各类保险参保人数超过2000万,符合低保条件的城乡居民全部实现应保尽保,城乡低保标准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优抚对象待遇逐步提高,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残疾人事业、老龄事业、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扶贫开发力度加大,整村整乡推进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10万。解决近1000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农 4 村危旧房改造和农垦系统职工安居工程,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加快推进,一大批困难群众喜迁新居。着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积极稳妥推进山区农村中小学集中办学,“普九”目标如期实现,职业教育在校生实现翻番,呈贡高校新校区建设全面推进,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和水平稳步提高。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缓解。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体育事业健康发展。认真开展安全生产、食品药品质量等专项整治活动,公共危机应急机制和救援体系不断健全。全力开展抗灾减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坚持不懈地重文化、抓发展、促繁荣,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成效明显。加快推进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迈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紧密结合实际抓好理论武装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断夯实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深入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推出了一批在全国反响强烈的先进典型,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新兴媒体的管理,大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积极构建具有云南特色的对外宣传格局。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正在探索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文化发展路子。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取得突破性进展。坚持把繁荣文化事业作为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 5 容,大力改善文化设施,精心组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千里边疆文化长廊等文化惠民工程,在全国率先对农民实行文化惠农补贴,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坚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三创新”、推动“三结合”,着力打造四大文化品牌,重点培育十大主导产业,特色文化品牌不断涌现,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大,优秀民族文化得到弘扬发展。2010年,全省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20亿元,成为全国6个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的省份之一。

坚持不懈地强扶持、促团结、共进步,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始终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坚持分类指导、因族举措,采取对口支援、政策资金项目人才扶持等措施,千方百计加快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步伐。在25个边境县和3个藏区县先后实施两轮兴边富民工程,累计投入近300亿元,着力推进6大工程和30件惠民实事。在边疆民族贫困山区实施解“五难”惠民工程,对人口较少民族和特困群体进行特殊扶持,下大力气解决深度贫困群体温饱问题,认真落实促进藏区发展的各项政策,民族地区发展条件不断改善,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出台了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在全国率先实行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全省多年来没有发生因民族问题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各族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不断增强。

6 坚持不懈地抓建设、促保护、重节约,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坚持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积极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九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等工程,滇池治理全面提速,综合治理效果开始显现。实施“长治”、“珠治”等水土保持工程,五年累计完成120万公顷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大力推进“森林云南”建设,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等工程,森林覆盖率超过5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幅提升。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突出抓了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淘汰了一大批小炼铁、小焦炭、小水泥等落后产能,工业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步伐加快,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完成规划目标,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年排放量明显下降。 坚持不懈地破难题、添活力、拓空间,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始终把完善体制机制、拓展发展空间作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着力破除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成效明显,成功引进了一批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的效益进一步提高,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对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左右。农村综合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农垦、华侨农(林)场改革稳步推进。财税、金融、投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改革继续深化,扩权强县、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和旅游业综合改革等试点有序开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责任政府、法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等十六项制度全面实施。开放云南 7 建设取得新成效,桥头堡建设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国际大通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迈出新步伐,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合作领域不断拓展,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步伐加快,国内区域合作继续深化,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云南企业在国外投资居西部省区前列。

坚持不懈地维稳定、建和谐、聚人心,安定和谐的局面不断巩固。积极顺应各族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热切期盼,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和良好氛围进一步形成。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更好地履行职能,不断巩固和壮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依法治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制度进一步健全,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加强。动员全社会力量深入开展禁毒和防艾人民战争,严厉打击毒品犯罪,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遏制。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高度重视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保持了宗教领域的稳定有序。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云南”创建活动,全力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突出矛盾,民族团结、边境安宁、社会和谐的局面进一步巩固。 坚持不懈地抓根本、重创新、强保证,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全面加强。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为全省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认真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着力 8 把学习实践活动所形成的科学发展共识、富民惠民政策、体制机制成果贯彻落实到基层。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五个一批”工程等活动,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在领导干部中,积极开展“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实施“边疆党建长廊”,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匡正用人风气,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大力推进作风建设,全面推行行政问责制等四项制度,严厉问责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全省厅级干部和县级党政主要领导中开展“坚持廉政勤政,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对新提拔的省管干部集中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培训,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加大查办案件力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

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和有关制度规定,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注重干部的综合素质、工作实绩、基层领导工作经历和群众公认程度,去年10月以来共选拔任用厅级领导干部112人。积极稳妥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开展了省、州(市)、县三级联合公开选拔厅、处、科级领导干部工作,在全省县以上党政机关全面推行内设机构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通过做好公开选拔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和从农村、社区干部中考录公务员等工作,探索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干部培养选拔链。继续推进年轻干 9 部培养选拔工作,认真做好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及厅级后备干部担任新农村建设工作总队长和从省直机关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县市区党政正职工作。加强干部监督和管理工作,大力抓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贯彻,扎实推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示范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继续加强对“一把手”、县委书记等关键岗位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对违反干部人事纪律行为的查处力度,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选人用人公信度明显提高。 “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综合经济实力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是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时期,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族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是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明显提高的时期。这些成绩,是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干部群众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的结果,也是我们不断深化省情认识、坚持改革创新的结果。五年来,我们经受的考验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遭遇的困难前所未有。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一是始终坚持把中央方针政策与云南实际结合起来,探索符合云南特点的发展路子。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全面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开发与保护相统一,省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相促进。只有牢固树立“一盘棋”的理念,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始终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认真贯彻 10 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做好事关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稳定大局的各项工作。只有认真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始终与各族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才能实现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四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尊重群众意愿,顺应群众期盼,真心实意为民谋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各族群众,才能充分激发和调动各族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五是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以优良的作风凝聚党心民心、一丝不苟推动工作落实。只有把心思凝聚到谋发展上,把本事用在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在抓落实上,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出实招、办实事、解难题,才能形成心齐气顺抓落实、团结干事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六是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只有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才能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这些经验,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宝贵财富,必须坚持好、运用好。

二、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是加快建设“两强一堡”的黄金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依然复杂,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曲折,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上升,必须科学判断,准确把握,沉着应对。全省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协调、发展不可持续的问 11 题仍然突出:全省经济总量不大,综合经济实力不强,城乡居民收入偏低,自我发展能力较弱;产业层次较低,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任务非常艰巨;城乡和区域发展仍不平衡,广大偏远民族山区和农村贫困面较大,农民持续增收基础不牢固,扶贫开发仍需付出艰苦努力;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不强,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滞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压力增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一些重大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矛盾不断增多,维护社会稳定任务繁重;少数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解决这些突出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和水平,善于在困难中找出路,在挑战中寻突破,在化解各种重大困难和矛盾中不断开创全省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加快科学发展步伐,我们面临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将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开发、装备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为我省加快发展提供强大支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桥头堡建设的大力推进,为我省对外开放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国内外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为我省发挥比较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现代产业提供了重大契机;我省总体上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巨大的内需潜力将为全省持续较快发展提供日益增强的内生动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的较快发展,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不断增强,各 12 族群众盼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促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为加快发展提供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动力。 挑战和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仍然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发展没有出路,发展慢了同样没有出路。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知难而进,坚持把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与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充分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紧密结合,坚持把政府维护市场有序运转职能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紧密结合,坚持把推动经济发展与促进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紧密结合,坚持把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与发挥我省各地各方面积极性紧密结合,坚持把加快发展与对外开放紧密结合,大胆探索符合云南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子。必须进一步在解放思想上比胆识,在攻坚克难上比干劲,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比力度,在科学发展上比成效,努力形成全省上下争先恐后谋发展、全力以赴促发展的生动局面。

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教育现代化,加快改革创新,加大开放步伐,加强统筹协调,强基础、快发展,调结构、上水平,惠民生、促和谐,不断推进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建设迈上新台阶。

13 “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省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确保实现两位数增长、力争实现翻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保持合理较快增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和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持续降低。

三、牢牢把握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推动科学发展再上新台阶

推动“十二五”时期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认真解决关系全局和长远的若干重大问题。

第一,坚持加快发展,进一步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云南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始终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千方百计加快发展。作为集边疆、民族、山区为一体的欠发达省份,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把科学发展作为加快发展的本质要求,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努力实现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和群众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持续较快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持续较快提升。坚持抓住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加快发展的基础不松劲,进一步加强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等建设,尽快从根本上改变我省基础设施总体较为薄弱的状况,切实增强发展后劲。坚持抓住特色经济这个加快发展的关键不放松,立足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和沿边区位优势,大 14 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服务业现代化,深入推进绿色经济强省建设,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这篇大文章,不断把巨大的发展潜力转化为强大的经济实力。坚持抓住调整结构这个加快发展的突破口不动摇,继续围绕增收调结构、依靠科技增效益,巩固提升烟草、电力、矿产等传统支柱产业,加快培育现代生物、新材料、新能源、光电子、高端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旅游、现代传输和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努力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坚持抓住大项目带动这个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松懈,继续集中力量实施一批在优化发展环境、增强产业竞争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意义重大的项目,坚持市场导向,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大力优化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切实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顺利进行。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找准着力点,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质量,继续保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更好地发挥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第二,坚持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协调既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需要我们不懈努力的长期战略任务。必须坚持以统筹促协调,以协调促发展,正确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坚持把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作为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破除城 15 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手段,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大涉农投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城镇发展体系。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充分尊重农民在进城和留乡问题上的自主选择权,无论是承包地换户口,还是宅基地置换,都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充分考虑农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生计,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有序进行,决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搞强迫命令。坚持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实现各民族各地区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进一步优化全省区域开发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建立健全有利于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益、有利于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推动优势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促进各地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创新方式,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步伐,加快解决边远、民族地区深度贫困群众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问题。妥善解决好新老移民的生产生活。坚持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加快健全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保障机制,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三,坚持创新发展,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创新是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敢于和善于创新,才能闯出科学发展的广阔空间。要进一步创新思想观念,提高创新能力,打破封闭保 16 守,扫除陈规陋习,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既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又要统筹解决好各方面的矛盾,协调推动各项工作。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始终从广大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推动科学发展。坚持把完善体制机制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既立足当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着眼长远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全面推进各领域的改革,积极探索开展省直接管理县的体制改革试点,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研发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加快建设创新型云南,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推进重大科技攻关,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新兴科技的深度融合,大幅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毫不动摇地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省之基、创新之本,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快人才开发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大胆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符合省情实际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深入推动创新型社会建设。

第四,坚持开放发展,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开放的程度决定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必须紧紧抓住桥头堡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坚持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坚持以开放促改革,进一步放开放活政策,扩大开放领域,加快开放步伐,把桥头堡建设的工作落实到位,力争每年有新进展,几年发生大变化。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开放 17 环境,在继续优化硬件环境的同时,下更大的功夫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高效、廉洁、规范的行政管理和服务体系。着力推动国际大通道建设,不断加强口岸建设。推进外贸主体多元化,鼓励企业利用扩大开放的有利时机,增强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培育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坚持“引资”和“引智”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能力,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紧密结合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地引导外来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加快向重点产业和发展薄弱环节集聚。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落实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创新“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途径和方式,推动“滇企出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 第五,坚持先进文化引领发展,进一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就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进一步突出文化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性、先导性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统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充分发挥好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使各族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紧扣云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推出更多思想性 18 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鼓舞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为加快云南发展而不懈努力。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改善文化民生,提升公民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素养和城乡文明程度,大力培育文明风尚。坚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推动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更好地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加快把文化产业培育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坚持文化“走出去”与桥头堡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云南与周边国家地缘相连、人缘相亲、文缘相融、商缘相通的优势,积极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努力营造睦邻友好的良好环境。积极推进文化改革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不断增强先进文化引领发展的功能。

第六,坚持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禀赋,是云南最大的优势,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经济越是快速发展,越要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必须牢固树立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观念,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努力以较低的资源代价实现较高的发展水平,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继续深入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切实抓好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以“森林云南”为重点的生态工程建设,增强森林碳汇能力,加快建设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整治,健全重大环境 19 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紧密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全面加强节能减排,不断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快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全面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大重点区域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大力倡导环境保护从我做起、良好生态人人受益的理念,集全社会之力加快推动我省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七,坚持和谐发展,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各族群众的共同心愿。坚持依法治省,支持人大、政协依法履行职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法开展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努力探索和正确把握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完善人民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和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提高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建设,完善基层管理网络,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着力解决影响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深入推进平安云南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继续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严密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边境安宁。

20 第八,坚持共享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无小事,民生系民心。必须坚持富民强省、富民优先,在经济发展、财力增强的基础上,切实加大民生投入,确保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带动作用,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认真落实国家调整收入分配政策,保障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坚决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加大社会保障投入,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把教育作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以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和发展职业教育为重点,深化教育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大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切实保障各族群众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逐步形成符合省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

四、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十二五”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顺利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关键在党。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为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第一,紧紧围绕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切实加强和改进理论武装工作,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大力加强形势政策教育, 21 切实把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重要判断和要求上来。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健全管用有效的学习制度,不断增强综合素质。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把解决认识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提高理论素养、知识素养同提高领导水平结合起来,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善于结合云南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取得新的成效。

第二,紧紧围绕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干部工作水平。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正确的政绩导向和用人导向,进一步建立完善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建立健全科学的提名制度,提高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着力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注重从实践中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注重解决突出问题,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能力。健全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坚持从严管理干部,健全干部日常管理机制。继续抓好培养选拔使用民族干部、女干部、年轻干部和非党干部工作,加大干部交流和轮岗力度,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 22 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对用人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匡正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第三,紧紧围绕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抓住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这个关键,加强探索创新,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认真落实党委抓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责任制。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紧密结合我省山区面积大、少数民族多的实际,以边境地区、城市社区为重点,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设置党组织,消除党员空白村,加快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组建党组织,不断扩大党的工作和党的组织覆盖面。加快完善城乡基层党建统筹机制、党内互帮互助机制、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全面实行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继续深入实施“云岭先锋”和“边疆党建长廊”工程,深入开展“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主题实践活动和各种形式的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功能。扎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提高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素质。继续加大投入,加强阵地建设,不断改善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件。 第四,紧紧围绕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必须时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调动各族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顺应各族群众的新期盼、新要求,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扎实,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好。始终站稳群众立场, 23 坚持做到想问题、作决策都从群众利益出发,充分考虑和照顾不同群众的利益和承受能力,坚决不干违背群众意愿的事,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深入研究和把握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疏导、协商等办法,着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群众工作制度,特别要善于把基层创造的好做法、好经验上升为制度,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强化做好群众工作是全党全社会共同责任的认识,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都要高度重视和积极主动开展群众工作,进一步形成做好群众工作的强大合力。

第五,紧紧围绕解决突出问题,不断推进作风建设。党员干部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必须切实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良好作风。要强化责任意识,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为神圣职责,竭尽全力干好本职工作。教育党员干部坚决摒弃虚、懒、软、散等不良作风,坚持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始终保持昂扬斗志。切实转变文风,讲真话、讲实话、讲管用的话,真正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推动工作上。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不务虚名,不搞花架子,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抓住重点难点问题,扑下身子认真解决,以模范的行动影响和带领群众,努力把加快发展的各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第六,紧紧围绕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全面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一岗双责”, 24 确保反腐倡廉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继续深化改革、健全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从严管理干部,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严肃查处滥用职权、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各类腐败案件,加大查办违纪违法大案要案的力度。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纪律的外在约束力转化为内在的自制力,把严守纪律体现在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自觉规范从政为官、做人处事行为,干干净净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努力营造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干事创业环境,不断巩固和扩大团结干事的良好局面。

明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通胀的关系,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同志们,回首过去,我们取得的优异成绩已成历史;展望未来,云南的美好明天等待我们去创造。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一定要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奋发进取,为实现“十二五”发展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25

第三篇:贵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

10月28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扩大)会议在贵阳举行。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贵州实际,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听取省委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审议《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出席会议的有,省委委员65人、省委候补委员13人。省纪委委员,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军区、省武警总队有关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省委常委会主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代表省委常委会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作《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稿)》的说明并作总结讲话。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全会强调,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深入学习、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正确分析和把握形势,制定好我省“十二五”规划,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全省上下一定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来,奋力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全会充分肯定了我省“十一五”时期发展成就和2009年11月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以来的工作,认真分析了我省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不足。一致认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特别是进入“十一五”以来,是我省经济增长速度快、发展质量好、社会进步显著、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贵州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省委常委会团结带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努力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扎实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全会指出,今后五年我省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性机遇,紧扣科学发展的主题,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和服务业发展水平,统筹区域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改善民生,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历史性跨越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全会强调,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把思想统一到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上来。“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把“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作为这一时期发展的主基调,这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在综合分析当今国内外发展形势和我省发展条件的基础上,从我省实际出发作出的。“十二五”时期我省必须在解决发展速度慢、发展方式粗放两个关键问题上寻求突破,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基本目标,是一个积极的、强势头的、追赶型、跨越式的要求,是鼓舞人心、提振士气的,但也必须是稳妥的、可靠的、可行的。

全会强调,加速发展是我省发展现状所要求的,是人民群众所期盼的,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我省这些年来的发展相对慢了,因为“慢”,我省在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的过程中处于越落越远的尴尬境地;因为“慢”,我省经济发展缺乏强有力的内生支撑力;因为“慢”,我省民生的改善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举步维艰;因为“慢”,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目前仍处于全国的最末位次。“十二五”时期全国发展仍然不会慢,如果我们在“十二五”期间没有一个更快的增长,低于全国和西部的平均速度,就会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丧失机遇,就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拉大差距,就会使全省各族人民群众更加不满意。我们已没有退路,只能“背水一战”,也只有加速发展,才能缩小发展差距,才能改变被动局面。对于欠发达的贵州来说,加速发展与科学发展并不矛盾,相反,只有加快发展,才可能有好的效益,才能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才能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不能笼统地说,发展快了就是不好,发展慢就好,关键是有没有条件快,以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实现快。根据我省实际,首先要加速发展,把“慢”这个主要矛盾解决好,在加速发展中实现更好更快和富民强省。

全会强调,加快转型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所迫。加快转型,就是要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推进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传统第三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迈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进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推进社会管理向全覆盖、社会化转变,推进社会形态由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推进人民生活由达到温饱后的小康向更高水平的小康迈进。

全会强调,“十二五”时期,我省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群众的期盼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这个时期,既是我省可以紧紧抓住并且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又是我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加速期,更是我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攻坚期。全省上下一定要从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的期望出发,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顺应形势的深刻变化,牢牢把握好发展的主动权,力促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使“十二五”时期成为我省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成为我省调结构、转方式取得重大实质性进展的时期;成为我省工业快速提升、初步转型,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明显升级,传统农业快速转变、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初具雏形的时期;成为我省人民生活改善最为显著的时期。

全会强调,要着眼全局、科学谋划,切实把握好五个重大问题。第一,牢牢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第二,牢牢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第三,牢牢把握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这两个关键。第四,牢牢把握改革开放这个强大动力。第五,牢牢把握改善民生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会强调,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一要坚持以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为根本,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要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能矿经济,努力形成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二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完备的基础支撑。要继续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位置,作为扩大投资的重要领域,按照加大力度、增加投入、坚持不懈、适度超前的原则,每年新开工一批重点工程,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解决工程型缺水的瓶颈制约,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电力、电网建设,通过5年奋斗,加快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三要以制度创新和开放为动力,推动有效投资快速增长。要把大幅度增加投资作为带动结构调整、加速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牢固树立抓投资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注重创新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千方百计扩大投资,加快培育发展开放型经济。要以抓好项目建设扩大投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投资,大力发展产业园区吸引投资,加大重点领域改革力度融通投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加投资。四要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主攻方向,牢牢把握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个战略着眼点,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城市经济圈,增强大中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提高中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五要切实加强“三农”和扶贫开发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因地制宜,注重特色,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加快推进由发展方式粗放、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弱的传统农业,向集约经营、规模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并加快建成一批新农村。六要以保护生态和节能减排为重点,推动低碳增长、绿色发展。要把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核心,把发展低碳、绿色经济放在“两型社会”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立足资源承载能力谋发展,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寓生态资源开发于生态建设中,融产业发展于生态建设中,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七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放在发展的突出位置,更加注重包容性增长和共享式发展,加快创新公共服务体制,优化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重点推进就业和创业工程、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城乡住房保障工程、基础设施向下延伸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工程、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工程“八大民生工程”建设,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体系,使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得到大幅提升。

全会强调,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实现“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关键在党的领导。必须高举发展、团结、奋斗三面旗帜,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大力弘扬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和“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改进作风、真抓实干,把中央的精神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大力建设高素质的发展型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切实增强执行力,为完成“十二五”发展的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证。

全会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这次省委全会精神。进一步做好统一思想的工作,切实把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对贵州的重要指示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上来;要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制定好本地区的“十二五”规划;要结合工作的开展,推进思想观念进一步转变、进一步解放;要切实做好抓班子、抓队伍、抓作风的各项工作,给人民群众以焕然一新之感。

会议强调,要切实做好当前的各项工作,特别是要认真做好今年最后两个月的经济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立足抓早、抓好、抓到位,精心谋划好明年工作,确保明年一季度工作实现“开门红”;深入细致地做好民生工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下大气力抓好安全生产。

全会号召,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勇敢地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风气要正、工作要实、干部要干,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团结拼搏,奋勇争先,为实现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李军在中共贵阳市委八届十次全会上讲话

李军在讲话中指出,要认真落实省委书记栗战书最近关于要使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的重要指示。为人民谋幸福,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崇高追求,我们党近9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奋斗史,就是一部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的社会史;是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应有之义,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群众需求、提升幸福感,过程是不断造福于民从而让群众自觉、自动参与,成果最终由全体人民共享;是满足全市人民对幸福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多,市民需求日趋多样,幸福的内涵更加丰富;是对世界发展趋势的主动顺应,上世纪以来,许多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以及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不约而同地把提升国民幸福指数作为最新的执政理念。我们要始终秉持为人民谋幸福的理念,努力实现人民生活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幸福指数与发展指数同步提升,把贵阳建设成为全市人民更加热爱、在全国有更大影响的幸福城市。

李军强调,要牢牢把握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进一步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基础。幸福首先要有物质基础,也就是要有“蛋糕”。我们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做“蛋糕”,为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一要加速发展,把“蛋

糕”做得更大。力争四年、确保五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分别超过2000亿元、6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1万亿元。工业要加速,积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抓园区的力度要更大,大力探索并总结推广市场化的园区建设融资方式,抓紧抓好十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抓特色优势产业的力度要更大,紧紧依托我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集中精力抓好六大产业,努力打造千亿元产业;抓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力度要更大,培育4个年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8个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服务业要加速,要巩固和扩大已有旅游、金融、商贸等亮点,超常规发展会展、物流等新的增长点。城镇化要加速,积极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坚持组团发展,优化城镇布局;坚持科学规划,突出城镇特色;坚持城乡统筹,带动农村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要实现重大突破,提高项目谋划能力,大力开展项目招商,加快项目落地实施。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开展“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按照“亲商、爱商、安商、敬商”的要求,对所服务的项目进行“把脉问诊”,找准原因,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促进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二要加快转型,把“蛋糕”做得更好。要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市”,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实现产业结构由低端转向高端、增长模式由粗放转向集约、要素投入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转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三要推动跨越,使“蛋糕”变得更

大更好。从量上看,在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贵阳;从质上看,比全省提前五年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建成更高水平的生态文明城市。

李军强调,要大力实施“十大民生工程”,不断满足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新期待。一是以促进充分就业为目标,大力实施“就业和增收工程”,创造35万个就业岗位,使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分别达到3.2万元和1.2万元。二是以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为目标,大力实施“扶贫济困工程”,打响最后的攻坚战,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提高城镇低保标准,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快速反应机制。三是以缓解上好学难、上好学贵为目标,大力实施“普教优教工程”,着力解决义务教育“上好学难”、学前教育“入园难”、高中阶段教育“普及难”,优先保障教育投入,确保到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四是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为目标,大力实施“健康工程”,实现“十二五”期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覆盖率100%,住院病人医疗费用政府负担比例提高到70%以上。五是以完善养老保障体系为目标,大力实施“养老敬老工程”,争取让每个老年人都能领取养老金、基本生活有保障,确保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1万张以上,平均每千名老年人拥有20张床位。六是以实现“居者有其屋”为目标,大力实施“安居工程”,新建10万套以公租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把人均住房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下的中低收入群体全部纳入保障范围;有序发展

商品房,坚决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七是以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为目标,大力实施“平安工程”,深入开展“严打”,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使“十二五”期末老百姓安全感提高到90%以上,出门更放心、在家更安心。八是以缓解中心城区拥堵为目标,大力实施“畅通工程”,2012年全面完成“三条环路十六条射线”城市骨干路网建设任务,2015年前全面建成市域快速铁路网和城市轻轨1号、2号线,落实公交优先,严格交通管理,倡导文明行车、文明行路。九是以环境净化美化为目标,大力实施“生态建设和整脏治乱工程”,巩固和发展生态建设的成果,使红枫湖、百花湖水质稳定在三类,阿哈水库水质稳定在二类,森林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由现在的41.78%和42.3%提高到45%,推进“整脏治乱”重点转向背街小巷、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十是以提升文明素质为目标,大力实施“传统美德弘扬工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框架内,大力弘扬忠诚、孝顺、诚信、知足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要将“十大民生工程”进行量化,明确目标,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格督促检查,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建立幸福指数测评体系,检验分“蛋糕”的群众满意度,以此作为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

李军强调,省委要求“发展要快、风气要正、作风要实、干部要干”。全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特别能吃苦,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党员干部付出的辛苦越大,辛苦指数越高,人民的幸福感就越强,幸福指数也就越高。

贵阳自然条件差、建设成本高,发展起点低、工作难度大,开发历史短、开放程度低,在为人民谋幸福的过程中,全市党员干部辛苦指数必须更高。一是思想要艰苦。领导干部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的有机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需要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需要下功夫调查研究,掌握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全面的而不是零碎的材料;需要在理论、政策指导下,对材料进行反复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找准结合点。这是一个十分艰苦的思想过程,往往伴随着苦恼、苦涩、苦思冥想、苦心孤诣。如果当思想上的懒汉,就容易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的错误。二是工作要刻苦。领导干部的工作就是处理矛盾、解决问题。有些工作十分重大,涉及全局、关系长远,我们必须亲自抓在手里,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有些工作非常复杂,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必须有那么一股子狠劲,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有些工作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我们必须敢抓敢管,敢闯敢试,敢于碰硬,敢于担当。有些工作涉及群众利益、群众情绪、群众愿望,我们必须放下官架子,眼睛向下看,虚心听取意见哪怕是尖锐的意见,诚心诚意地纠正不足、改进工作;热心改善民生,尽心竭力地办实事、办好事;耐心沟通交流,悉心、妥帖地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三是生活要清苦。面对社会上有些人穿名牌、开好车、住豪宅、一掷千金的生活,我们一定要把稳操守,增强定力,思贪婪之害,弃非分之想,控制自己的物欲,

约束自己的行为,知足于党纪国法允许的物质生活。要管住嘴,不明不白的酒千万不喝;管住手,不义之财千万不拿;管住腿,低俗场所千万不去。组织部门要树立公道的用人导向,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困难较多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那些不事张扬、埋头苦干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劳苦功高、实绩突出的干部要及时重用,真正做到让吃苦的干部不吃亏。要探索开展辛苦指数的测评工作,以此作为考评党员干部的重要依据。李军强调,党员干部吃苦很有意义、很有价值。人如果仅仅为自己,那么他的人生价值就很小;如果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他的人生价值就实现了增值;服务越多、奉献越大,他的人生价值就越大。“辛苦我一人,幸福千万家”,通过我们的吃苦,换来的是老百姓不吃苦;“一代不苦代代苦”,通过我们这一代吃苦,换来的是下一代不吃苦。吃这样的苦,带来的是人生价值实现后的精神愉悦,恰恰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最大的幸福。只要全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有这种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精神境界和人生信念,不管遇到怎样的辛苦,遭受怎样的委屈,都能始终无怨无悔、满怀激情、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投身于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崇高事业。

第五篇:组工信息(第1期)《县人口计生局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

第1期

修文县人口计生局 2011年1月4日

县人口计生局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

1月4日,县人口计生局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议,学习贯彻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会上,县人口计生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任洲付传达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军在市委八届十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县人口计生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继彬就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如何开展好当前人口计生工作提出要求。一是风气要正,作风要实。这是群众所盼、发展所需的。风气虽无形,而人人有感知,它体现的是党风、政风、行风,形成的是软环境,发挥的是硬作用。风气如空气,空气不好,会影响身体,伤害健康;风气不好,则会影响发展,伤害民心。好的风气可以营造发展的良好环境,要用实事求是的精神推动工作。要加强作风建设,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是抓好工作的重要保证,要求真务实抓落实,坚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二是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各科室一定要结合形势分析,理清思路,谋划工作。全面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查缺补漏,巩固强项,整改弱项,确保各项工作稳步健康发展。三是要抓好当各项工作。当前人口计生工作已进入第二季度,要切实做好第二季度各项工作,特别是要抓住“春节”这个机会搞好对返乡农民工的宣传活动,要注意把各种人口计生奖励优惠政策的宣传和“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结合起来,为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特别是农村独生子女户和二女结扎户家庭办好事、办实事结合起来,营造计划生育户有地位、受欢迎、得实惠的良好氛围。严格控制政策外出生,抓好乡镇第一季度追踪补检督导工作,各科室严格按照《2011年度第二季度人口计生工作要点》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河北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一篇:活动内涵特色亮点介绍

热门文章

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