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生活中的电磁辐射

2023-03-25

第一篇:认识生活中的电磁辐射

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生活中的电磁辐射

班级;高二(2)班

课题组员:崔云鹏、杨浩、庹元杰、彭世宇、张成昊、陈一峰

课题组长:张皓楠

一、课题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架设的电源线越来越多,电视,电脑,移动电话,微波炉走入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时波长更长,频率在30000mhz内的电磁辐射充斥着我们的空间,破坏了良好的电磁生态环境,构成了现代社会新的“隐型杀手”。电磁辐射无处不在,电磁辐射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也无处不在.但大部分人们都还没意识到它所存在危害性。因此,我们选择该课题进行研究,我们主要研究了使用电脑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及其危害,我们希望从中可以学到知识,但我们更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可以寻找出更好的防辐射的方法,给人们以帮助。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课题旨在对电磁波的各方面进行学习: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及传播途径,了解其对我们的影响;通过对电与磁的探究,了解其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经过分析和讨论,阐述它的害处并针对这些害处讨论相应的防辐措施,整理成文稿形式,与同学们分享研究心得。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理论研究方面:

研究电磁辐射的内涵:电磁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形式由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

电磁辐射的来源:主要有天然辐射(天然的电磁辐射来自于地球的热辐射,太阳热辐射,宇宙射线,雷电等)和人工辐射(人工电磁辐射来自于广播,电视,雷达,通信基站及电磁能在工业,科学,医疗和生活中的应用设备)。

电磁辐射的危害: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四大点:

一、诱发基因突变、促使变异细胞产生(1.皮肤衰老加快。2.白血病在内的各种恶性肿瘤增加。3.t淋巴细胞活性降低、b淋巴细胞活性降低导致白血病在内的各种恶性肿瘤增加。 4.精子活性降低、数量减少导致不孕症。5.胚胎细胞产生大量变异细胞导致胚胎发育不良、孕妇流产率升高、畸胎发生率升高)二. 激素分泌紊乱(

1、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导致抗损伤能力降低。

2、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减少导致发育迟缓。

3、甲状腺及旁腺分泌出现异常导致发育障碍、骨代谢异常。

4、松果体细胞产生松果体素少导致免疫力降低、生物钟紊乱。) 三. 神经衰弱(

1、头痛、头晕。

2、失眠、健忘、多梦。

3、食欲差、心悸、心律失常。) 四. 热效应(

1、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头痛、头晕、乏力、嗜睡。

2、眼中晶状体变混浊导致白内障甚至双目失明)

(二)实践研究方面:

1、调查生活中电磁辐射较强的电器有哪些?经过我们小组的调查,我们了解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较强的电磁辐射的电器主要有:手机、电脑、微波炉、电冰箱、电视等电器

2、如何预防电磁辐射对我们人体的伤害?这是我们小组研究的一个重点,经过我们小组的研究与调查,总结出防辐射主要从6方面入手:。 1)别把家用电器都集中在一起使用。

2)假如有应用手册,应根据指示规范,保持安全操作距离。 3)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5)当电器不使用时,最好把电源关掉,而不是让它处于备用状态,这样不仅可以省电,还可以减少微量电磁辐射的累积。 6)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利于调节人体电磁场紊乱。

3、电脑是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它给人们带来了工作、学习、生活上的种种方便,但随之也带来了忧虑,人们或多或少地担心长期从事电脑工作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如电脑辐射会不会对人体产生损伤。为更好的了解电脑释放的电磁辐射的危害和我们应采取的防治措施,我们对电脑的相关问题在高二年级展开了调查,经过我们小组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大多数人都知道电脑有电磁辐射,并提出了电磁辐射的防治措施。总结如下:1)在电脑桌旁放一盆仙人掌,仙人掌可以吸收电脑释放出来的电磁辐射;2)身体处于屏幕71厘米以外的地方,接受的电磁辐射就会大大减少;3)不要在电脑后面或两侧安置工作台,因为电脑的后背或两侧发出的电磁辐射要远远大于前面的屏幕等。

四、课题研究中运用的主要方法和实施过程

(一)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阐述

(1)文献研究法。课题研究开始时,我们对电磁的相关问题了解不多,因此我们需要在文献研究中学习相关的理论并要借鉴他人的经验。通过查询有关的报刊杂志、光盘、及网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掌握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动态、前沿进展及已取得的相应成果等。

(2)行动研究法。根据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等相关步骤,对一些材料进行整理,概括出行动与研究目标中的关系,我们主要通过抽样调查来了解人们对电磁辐射的了解情况,这能够很好的补充我们在课题中不足的地方。

(3)成果分析法。收集整理现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资料(包括论文、课例、文件等),进行归纳总结。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本课题在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已形成了阶段性的成果,下面介绍一下本课题的研究实施过程和取得的一些成效。我们在进行本课题研究时,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8月) 准备阶段:

制定课题计划,落实人员分工,邀请老师对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进行论证,组织人员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阶段(2010年9月) 初步研究阶段:

由于刚接触这个课题,所以我们对电磁辐射的有关情况了解不多,为了方便我们更好的研究电磁辐射,我们首先通过上网查找什么是电磁辐射并了解电磁辐射的来源,通过研讨课、讨论座谈、资料分析等形式的开展研究活动,及时发现研究中的问题,调整和改进研究的方案,计划,及时做阶段性总结,初步形成研究氛围。

第三阶段(2010年9月) 全面研究阶段:

在前阶段的基础上,我们这次重点研究电磁辐射对生活的影响和对我们人体的伤害,以及我们应该采取哪些预防电磁辐射的措施。为了更利于我们的研究,我们在高二年级做了一份问卷调查。并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研究、评估与改进,撰写研究论文。

第四阶段(1012年10月) 总结评估鉴定阶段:

完成了对电磁辐射的探讨和研究,我们就对我们小组讨论的内容和结论作出总结,并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邀请老师进行课题鉴定。

五、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及评价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以课题组成员为核心,我们成功的完成了关于电磁辐射的研究,了解了电磁辐射的来源和影响并提出了我们小组经讨论过后的防辐措施。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各成员分工明确,互相合作,互相帮助收集电磁辐射的相关资料,整理一些零碎的资料,对有电磁辐射的电器进行分类。各成员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提出自己对预防电磁辐射的意见等。

六、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们虽然针对本课题研究做了一些可谓扎实、有效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都清晰的认识到在研究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反思和改进。

1、人们对生活中存在的电磁辐射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预防电磁辐射的措施有些较为理论,不太切合实际。

七、研究心得

在这短短几个月的研究性学习中,我们碰到了许多的坎.无论在意见分歧上还是任务分工上,都遇到许多阻碍.但是最后在大家讨论研究下,问题终于迎刃而解.这使我们深切体会到合作,团结与责任的意义.每个人的想法,意见都各不相同,会引起组员意见分歧.然而这恰恰给我们的研究性学习起了重要的作用.因为一个人的思想是比较狭窄的,而大家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得到的结果才是最完美的.所谓”三各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而且研究性学习不是一个人或两个人的事,它是需要整组成员抱着一颗责任心去合作,去团结的. 我们达到了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天上不会掉馅饼,研究性学习也一样,没有现成的学习内容,固定的模式,惟一的方法。这也使我们的研究学习更具难度更加丰富。这从中就是对我们学习能力的提高及开拓我们创新精神的另一种考验。在这次从主题制定,素材收集,走访调查,书籍与网络的结合利用,增强了我们的综合素质水平,在这个阶段中,我们体验到了团结互助,分工合作的快乐。

它锻炼了我们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实际研究调查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难题,如问卷调查中的人际交流方面,如何使对方简单正确了解我们的意图,配合我们的调查等。这时总会遇到一些资料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合,使得我们必须亲力亲为。自己去实地调查资料等。在这些困难面前我们有时忙得焦头烂额都无法解决,很多时候想过放弃,但在组员之间的互相帮助与鼓励下,最终还是使问题迎刃而解。当研究性学习完成时,我们更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第二篇: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生活中的电磁辐射

课题名称:生活中的电磁辐射

一、课题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架设的电源线越来越多,电视,电脑,移动电话,微波炉走入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时波长更长,频率在30000MHz内的电磁辐射充斥着我们的空间,破坏了良好的电磁生态环境,构成了现代社会新的“隐型杀手”。电磁辐射无处不在,电磁辐射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也无处不在.但大部分人们都还没意识到它所存在危害性。因此,我们选择该课题进行研究,我们主要研究了使用电脑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及其危害,我们希望从中可以学到知识,但我们更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可以寻找出更好的防辐射的方法,给人们以帮助。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课题旨在对电磁波的各方面进行学习: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及传播途径,了解其对我们的影响;通过对电与磁的探究,了解其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经过分析和讨论,阐述它的害处并针对这些害处讨论相应的防辐措施,整理成文稿形式,与同学们分享研究心得。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理论研究方面:

研究电磁辐射的内涵:电磁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形式由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

电磁辐射的来源:主要有天然辐射(天然的电磁辐射来自于地球的热辐射,太阳热辐射,宇宙射线,雷电等)和人工辐射(人工电磁辐射来自于广播,电视,雷达,通信基站及电磁能在工业,科学,医疗和生活中的应用设备)。

电磁辐射的危害: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四大点:

一、诱发基因突变、促使变异细胞产生(1.皮肤衰老加快。2.白血病在内的各种恶性肿瘤增加。3.T淋巴细胞活性降低、B淋巴细胞活性降低导致白血病在内的各种恶性肿瘤增加。4.精子活性降低、数量减少导致不孕症。5.胚胎细胞产生大量变异细胞导致胚胎发育不良、孕妇流产率升高、畸胎发生率升高)二. 激素分泌紊乱(

1、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导致抗损伤能力降低。

2、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减少导致发育迟缓。

3、甲状腺及旁腺分泌出现异常导致发育障碍、骨代谢异常。

4、松果体细胞产生松果体素少导致免疫力降低、生物钟紊乱。) 三. 神经衰弱(

1、头痛、头晕。

2、失眠、健忘、多梦。

3、食欲差、心悸、心律失常。) 四. 热效应(

1、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头痛、头晕、乏力、嗜睡。

2、眼中晶状体变混浊导致白内障甚至双目失明)

(二)实践研究方面:

1、调查生活中电磁辐射较强的电器有哪些?经过我们小组的调查,我们了解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较强的电磁辐射的电器主要有:手机、电脑、微波炉、电冰箱、电视等电器

2、如何预防电磁辐射对我们人体的伤害?这是我们小组研究的一个重点,经过我们小组的研究与调查,总结出防辐射主要从6方面入手:。

1)别把家用电器都集中在一起使用。

2)假如有应用手册,应根据指示规范,保持安全操作距离。

3)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5)当电器不使用时,最好把电源关掉,而不是让它处于备用状态,这样不仅可以省电,还可以减少微量电磁辐射的累积。

6)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利于调节人体电磁场紊乱。

3、电脑是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它给人们带来了工作、学习、生活上的种种方便,但随之也带来了忧虑,人们或多或少地担心长期从事电脑工作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如电脑辐射会不会对人体产生损伤。为更好的了解电脑释放的电磁辐射的危害和我们应采取的防治措施,我们对电脑的相关问题在高二年级展开了调查,经过我们小组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大多数人都知道电脑有电磁辐射,并提出了电磁辐射的防治措施。总结如下:1)在电脑桌旁放一盆仙人掌,仙人掌可以吸收电脑释放出来的电磁辐射;2)身体处于屏幕71厘米以外的地方,接受的电磁辐射就会大大减少;3)不要在电脑后面或两侧安置工作台,因为电脑的后背或两侧发出的电磁辐射要远远大于前面的屏幕等。

四、课题研究中运用的主要方法和实施过程

(一)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阐述

(1)文献研究法。课题研究开始时,我们对电磁的相关问题了解不多,因此我们需要在文献研究中学习相关的理论并要借鉴他人的经验。通过查询有关的报刊杂志、光盘、及网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掌握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动态、前沿进展及已取得的相应成果等。

(2)行动研究法。根据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等相关步骤,对一些材料进行整理,概括出行动与研究目标中的关系,我们主要通过抽样调查来了解人们对电磁辐射的了解情况,这能够很好的补充我们在课题中不足的地方。

(3)成果分析法。收集整理现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资料(包括论文、课例、文件等),进行归纳总结。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本课题在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已形成了阶段性的成果,下面介绍一下本课题的研究实施过程和取得的一些成效。我们在进行本课题研究时,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年3月) 准备阶段:

制定课题计划,落实人员分工,邀请老师对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进行论证,组织人员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阶段(2010年4月) 初步研究阶段:

由于刚接触这个课题,所以我们对电磁辐射的有关情况了解不多,为了方便我们更好的研究电磁辐射,我们首先通过上网查找什么是电磁辐射并了解电磁辐射的来源,通过研讨课、讨论座谈、资料分析等形式的开展研究活动,及时发现研究中的问题,调整和改进研究的方案,计划,及时做阶段性总结,初步形成研究氛围。

第三阶段(2010年5月) 全面研究阶段:

在前阶段的基础上,我们这次重点研究电磁辐射对生活的影响和对我们人体的伤害,以及我们应该采取哪些预防电磁辐射的措施。为了更利于我们的研究,我们在高二年级做了一份问卷调查。并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研究、评估与改进,撰写研究论文。

第四阶段(2006年6月) 总结评估鉴定阶段:

完成了对电磁辐射的探讨和研究,我们就对我们小组讨论的内容和结论作出总结,并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邀请老师进行课题鉴定。

五、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及评价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以课题组成员为核心,我们成功的完成了关于电磁辐射的研究,了解了电磁辐射的来源和影响并提出了我们小组经讨论过后的防辐措施。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各成员分工明确,互相合作,互相帮助收集电磁辐射的相关资料,整理一些零碎的资料,对有电磁辐射的电器进行分类。各成员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提出自己对预防电磁辐射的意见等。

六、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们虽然针对本课题研究做了一些可谓扎实、有效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都清晰的认识到在研究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反思和改进。

1、人们对生活中存在的电磁辐射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预防电磁辐射的措施有些较为理论,不太切合实际。

七、研究心得

在这短短几个月的研究性学习中,我们碰到了许多的坎.无论在意见分歧上还是任务分工上,都遇到许多阻碍.但是最后在大家讨论研究下,问题终于迎刃而解.这使我们深切体会到合作,团结与责任的意义.每个人的想法,意见都各不相同,会引起组员意见分歧.然而这恰恰给我们的研究性学习起了重要的作用.因为一个人的思想是比较狭窄的,而大家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得到的结果才是最完美的.所谓”三各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而且研究性学习不是一个人或两个人的事,它是需要整组成员抱着一颗责任心去合作,去团结的.

我们达到了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天上不会掉馅饼,研究性学习也一样,没有现成的学习内容,固定的模式,惟一的方法。这也使我们的研究学习更具难度更加丰富。这从中就是对我们学习能力的提高及开拓我们创新精神的另一种考验。在这次从主题制定,素材收集,走访调查,书籍与网络的结合利用,增强了我们的综合素质水平,在这个阶段中,我们体验到了团结互助,分工合作的快乐。

它锻炼了我们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实际研究调查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难题,如问卷调查中的人际交流方面,如何使对方简单正确了解我们的意图,配合我们的调查等。这时总会遇到一些资料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合,使得我们必须亲力亲为。自己去实地调查资料等。在这些困难面前我们有时忙得焦头烂额都无法解决,很多时候想过放弃,但在组员之间的互相帮助与鼓励下,最终还是使问题迎刃而解。当研究性学习完成时,我们更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第三篇:警惕无损检测工作中的电磁辐射污染!!

作者: 佚名 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

阅读次数:1033

添加时间:2006-11-21 18:40:54 摘要 本文就电磁辐射污染问题作了介绍,对于无损检测,特别是磁粉检测中存在的电磁辐射污染问题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磁粉检测设备造成的电磁辐射污染大大超过了国家关于电磁辐射污染所允许的限值,认为应当引起无损检测人员以及政府和企业相关安全生产的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应当采取适当措施以保障无损检测人员以及周围公众人员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无损检测 环境保护 电磁辐射污染 前言 在无损检测工作中,例如放射性辐射造成的辐射危害、渗透检测中的有机溶剂、染料等对人体健康有不良影响、激光检测时的激光对人眼有伤害、荧光探伤中应用到的紫外线辐射对人眼睛、皮肤等有伤害作用...等等,都是已经众所周知,并且在相应的无损检测人员培训教材中都有提及并包括防护措施等。但是,对于磁粉探伤中存在的电磁辐射污染及其对人体的伤害却一直未见提及,磁粉探伤人员只知道工作时不能佩戴机械式手表,因为手表会马上被磁化失灵。实际上,早在20世纪70年代,苏联科学院杂志《探伤法》中就已经有研究文献提出磁粉探伤中产生的超强电磁场对人体存在危害,然而我国无损检测界以及相关的政府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至今并未给予重视。因此,本文就无损检测,特别是磁粉检测中的电磁辐射污染问题提出笔者的意见,并呼吁及早引起高度重视。 一 什么是电磁辐射污染 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本身是一个大磁场,其表面的热辐射和雷电都可产生电磁辐射。此外,太阳及其他星球也自外层空间源源不断地产生电磁辐射。因此,我们人类一直是生活在电磁辐射的环境里。但是天然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是没有损害的,对人体构成威胁、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人工产生的电磁辐射。 电磁波充斥空间,无色无味无形,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人体如果长期暴露在超过一定强度(即安全卫生标准限值)的辐射剂量下,就会产生负面效应,细胞就会被大面积杀伤或杀死,并引起人体的不同病变和危害,这部分超过标准电磁场强度的辐射被称为电磁辐射污染。应该注意,电磁辐射和电磁污染是两个概念,电磁辐射虽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但只有在电磁辐射超过一定强度(即安全卫生标准限值)后才形成。 电磁辐射污染已被公认为是在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音污染之后的第四大公害。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已将电磁辐射列入必须控制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累积效应等。 1.热效应:人体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到体内器官的正常工作。 2.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生物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强电磁场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即将遭到破坏,人体也会遭受损伤。 3.累积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人体自身具有一定的承受力-内抗力),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的话,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危及生命。对于长期接触电磁波辐射的群体,即使功率很小,频率很低,较微弱的电磁场,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也可能会诱发想不到的病变,这是应当引起警惕的。 到目前为止,关于电磁辐射对人体危害的研究已经有较长的时间,国内外多数学者带有共识性的观点认为,电磁辐射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近年来,国内外对电磁辐射危害的相关报道不胜枚举,多种频率的电磁波,特别是高频电磁波和较强的电磁场作用于人体的直接后果是在不知不觉中导致人的精力和体力减退,常见的几种危害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 1.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极可能是造成患白血病的原因之一。 2.电磁辐射污染会直接伤害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以及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代谢功能,严重的还会诱发癌症,并会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 3.影响人的生殖系统,主要表现为男子精子质量降低,孕妇发生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等。是造成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 4.电磁辐射对胎儿有不良影响(大脑组织发育,骨髓发育),是导致儿童智力残缺的影响因素之一。 5.影响人们的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失眠,部分女性内分泌紊乱,月经失调,心动过缓,心搏血量减少,窦性心率不齐,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等。如果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影响心脏起搏器的正常使用。 6.眼睛属于人体对电磁辐射的敏感器官,过高的电磁辐射污染会引起视力下降,白内障等,从而对人们的视觉系统有不良影响,严重者可导致视网膜脱落。 7.高剂量的电磁辐射还会影响及破坏人体原有的生物电流和生物磁场,使人体内原有的电磁场发生异常。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对电磁辐射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老人、儿童、孕妇就属于对电磁辐射的敏感人群。 二 我国对电磁辐射污染的控制 我国为了防止电磁辐射污染、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和促进电磁技术科学运用与技术发展,专门制定了国家标准对电磁辐射加以规范,包括高压输电线路、家用电器、电台、电视台和雷达站、微波站等发射天线甚至手机的电磁辐射都有了相关的标准控制,并有环境监测部门负责监控。例如: △1988年3月11日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了GB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规定电磁辐射的防护限值范围为100KHZ~300GHZ。最敏感段标准是公众为40微瓦/平方厘米。其中第2.2.5条规定:在频率小于100MHZ的工业、科学和医学等辐射设备附近,职业工作者可以在小于1.6A/M的磁场下8H连续工作。第4.2.1条规定:当电磁辐射体的工作频率低于300MHZ时,应对工作场所的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分别测量。当电磁辐射体的工作频率大于300MHZ时,可以只测电场强度。在第2条“电磁辐射防护限值”的2.1款“基本限值”中规定对于职业照射:在每天8H工作期间内,任意连续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0.1W/KG,对于公众照射:在1天24H内,任意连续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0.02W/KG。 △1989年《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被正式批准为国家标准,其限值为0.4毫瓦/平方厘米。 △1989年批准的GB9175-88《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以电磁波辐射强度及其频段特性对人体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影响的下阈值为界,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标准分为二级: 一级标准为安全区(电磁波辐射值必须小于10V/M),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均不会受到任何有害影响的区域;新建、改建或扩建电台、电视台和雷达站等发射天线,在其居民覆盖区内,必须符合“一级标准”的要求。 二级标准为中间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和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反应的区域;在此区内可建造工厂和机关,但不许建造居民住宅、学校、医院和疗养院等,已建造的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超过二级标准地区(电磁波辐射值超过40V/M),对人体可带来有害影响;在此区内可作绿化或种植农作物,但禁止建造居民住宅及人群经常活动的一切公共设施,如机关、工厂、商店和影剧院等。 △1997年3月25日,国家环保局第十八号局令发布的《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中第十一条规定: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建设或者使用《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名录》(见附件)中所列的电磁辐射建设项目或者设备,必须在建设项目申请立项前或者在购置设备前,按本办法的规定,向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环境保护申报登记手续。在附件:“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名录”的第二项“工频强辐射系统”第2条中包括“电流在100安培以上的工频设备”,要求“建设上列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应在建设项目立项前办理环境保护申报登记手续,使用上列电磁辐射设备应在购置设备前办理环境保护申报登记手续。” 此外,国家电力公司也对电力系统运行中的高电压设备等有相关电磁辐射方面的控制规定。 三 在磁粉探伤工作中的电磁辐射污染 尽管我国对于电磁辐射污染问题已经有了一些相关的监控管理措施,但是在无损检测行业中,特别是对于磁粉探伤工作中的电磁辐射污染,尚未引起有关生产安全部门甚至探伤操作人员自身的重视,笔者现就我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磁粉探伤设备,通过计算来予以说明: 我国目前常用的国产床式磁粉探伤机的规格见表1。 型号类别 输出周向磁化电流1 电源 输入电流2 1000 1000A 380V50Hz 20~80A 2000 2000A 380V50Hz 30~250A 3000 3000A 380V50Hz 50~80A 4000 4000A 380V50Hz 80~400A 5000 5000A 380V50Hz 120~150A 6000 6000A 380V50Hz 150~880A 9000 9000A 380V50Hz 550~800A 10000 10000A 380V50Hz 250~900A 12000 12000A 380V50Hz 600~800A 15000 15000A 380V50Hz 750~1500A 20000 20000A 380V50Hz 550~1200A 30000 30000A 380V50Hz 850A 注1:这里只列出输出周向磁化电流,用于对被检工件直接通电,电流值为峰值电流; 注2:随各生产厂家的设计不同,有不同的耗电功率,因此需要的输入电流(有效值)不同。 下面计算所应用的公式是依据《物理计算手册》([美]J.J.图马 著 黄振岗 译 新时代出版社1985年9月第1版 统一书号15241.58): 通电长直线导体在周围介质中产生磁场的磁通量密度B=μI/2πr,单位:特斯拉(牛顿/安米),式中:I-电流,安培;r-B与直线轴的距离,米;μ-介质的磁导率,牛顿/安培2,真空中的磁导率μ0=4πx10-7牛顿/米2,因为空气对真空的相对磁导率μr=1.0000031,因此这里取空气的μ近似为4πx10-7牛顿/安培2。 磁场强度H=B/μ,单位:安/米。 下面是以磁粉探伤操作人员站立位置距离被磁化工件0.5米为条件,从直接通电磁化(周向磁化)电流值、空气磁导率计算得到的结果列表: 周向磁化电流值 距离被磁化工件0.5米处的磁场强度 I=10000A 3183安/米 I=6000A 1910安/米 I=2000A 637安/米 I=1000A 318安/米 I=500A 159安/米 I=5A 1.6安/米(GB8702-88标准限值) 虽然磁粉探伤中使用的是工频(50Hz)电源,但是产生的电磁场强度是非常大的,由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磁粉探伤作业中的操作人员,甚至包括进行手工电弧焊的电焊工承受到的电磁辐射都大大超过了GB 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第2.2.5条“在频率小于100MHZ的工业、科学和医学等辐射设备附近,职业工作者可以在小于1.6A/M的磁场下8H连续工作”的规定限值。《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中也明确规定“电流在100安培以上的工频设备”应作环境保护申报。 在采用连续法磁化时,操作人员要在边通电的情况下边向被检工件手工浇淋磁悬液,此时操作人员与正在通电的被检工件的距离更近,承受到的电磁场强度还要更大。 另外,虽然磁化操作中的通电时间一般仅有0.5~1秒(连续法的通电时间还会稍长一些),但是考虑到操作人员每个工作班的检测工作量,其承受超大剂量电磁辐射的累积效应影响就不可忽视了。 四 其他无损检测工作中的电磁辐射污染 除了上面已经具体用计算证明的磁粉检测中的电磁辐射污染外,其实涡流检测中的磁饱和装置也能产生很强的电磁场,还有模拟式超声波探伤仪的示波管(阴极射线管)对人体也有电磁辐射影响,类似于电视机的电磁辐射(据本人在70年代对一部分长期专业从事超声波检测人员的随机调查了解到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血压偏低,包括本人在内),还有无损检测中应用的微波检测等,这些都能够造成电磁辐射污染。由于没有使用仪器进行具体测量,因此尚无法定量地评估这些设备的电磁辐射严重程度。 五 防止电磁辐射污染的措施 由于磁粉探伤的工作特点,操作人员不可能通过远离辐射源的方法来减少对人体的辐射,因此对于从事磁粉探伤工作的人员来说: 首先应当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同样能量的辐射,对不同的人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抵抗力强的人其人体自我恢复能力要比抵抗力弱的人大很多。 多食用胡萝卜、豆芽、西红柿、油菜、海带、卷心菜、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加强机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 笔者的个人经验还包括睡眠时应该采取“头北脚南”的方向来顺应地磁场方向,有助于被扰乱的人体自身生物磁场的恢复。 在劳动生产安全方面,应当为磁粉探伤工作人员配备防电磁辐射的服装(内含有金属成分,可以对电磁辐射有一定阻挡作用)、电磁辐射防护眼镜等以有效防止电磁辐射。 对于从事磁粉探伤工作的人员应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磁粉探伤机的通电夹头是铅板,大电流通电时有可能因为夹头与工件接触不良而发生“打火”(电弧),产生有毒害性的铅蒸汽,所以体检时只是通过验尿检查有没有因为吸入铅蒸汽导致的铅中毒,实际上电磁辐射污染可能造成的人体损伤方面并没有相应的检查项目),对于孕妇、装有心脏起搏器的人员应禁止其参与具体的磁粉探伤操作。 应当把从事磁粉探伤工作的人员列入“有害身体健康的职业”范畴,享受相应的劳动保护福利(例如保健津贴、工作时间、退休年限等)。 在安装运行磁粉探伤设备时,应当按照《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办理环境保护申报,应由环境监测部门或者自行使用测量仪器确认安全距离,采取设置有效屏蔽电磁辐射的防辐射屏,防辐射窗帘,防辐射玻璃,以及保证磁粉探伤设备的框架与外壳良好接地等措施,减少对磁粉探伤设备周围工作的非磁粉探伤人员(公众人员)造成的电磁辐射污染。 六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该高度重视无损检测特别是磁粉检测中的电磁辐射污染问题,为保障无损检测人员以及磁粉探伤设备周围公众人员的身体健康,政府和企业各有关生产安全部门应当积极制定有关的安全防护规定和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同时作为从事磁粉探伤工作的人员本身也应当正确认识到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并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

第四篇:电磁继电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模型

[摘要] 电磁继电器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是一大难点,但只要掌握了它的原理,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同时,还可以解释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关键词] 电磁 继电器 具体应用

电磁继电器是电磁铁的具体应用,是电磁铁的继续和延伸。电磁继电器是电铃、电话、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部件,其实质是由电磁铁控制的开关,在电路中起着类似开关的作用。从原理上分为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控制电路由电磁铁、低压电源和开关组成。工作电路由电动机(或电灯等)、高压电源和电磁继电器的触点部分(相当于活动开关)组成。继电器是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的通断来间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它的原理是一定的,但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纷繁多变,它与我们生产、生活有紧密而广泛的联系,是属于“物理走向社会”的内容,是物理知识向生活的回归。下面,简要说明电磁继电器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具体应用。

一、水位自动报警器

图1是一种水位自动报警器的原理图。水位没有达到金属块A时,绿灯亮:水位到达金属块A时,红灯亮。说明它的工作原理。注意:纯净的水不导电,但一般水都能导电。

解析:水位没有到达金属块A时,继电器线圈没有电流通过,它的上面两个触点接触,工作电路中绿灯和电源构成回路,绿灯亮;水位到达金属块A时,继电器线圈有电流通过,产生磁性,吸引衔铁向下,下面两个触点接触,工作电路中红灯与电源构成回路,红灯亮。

二、自动空气开关

如图2是家庭用自动空气开关的原理图,以下说明它的工作原理:

当电路由于短路或者用电器总功率过大等原因导致电流过大时,电磁铁P磁性变强,吸引衔铁Q的力变大,使衔铁转动,闸刀S在弹力作用下自动开启,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三、锅炉压力报警器

如图3所示,该装置为一监测锅炉内压力大小的报警器。在压力小于某个安全值时,绿灯亮;当压力超过安全值时,红灯亮、电铃响而报警。以下说明其工作原理:当锅炉内压力小于某个安全值时,活塞与

1、2断开,控制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触点3与4接触,绿灯与电源构成回路,绿灯亮;当锅炉内压力大于安全值时,活塞推动金属片,使开关

1、2接通,继电器线圈有电流通过,产生磁性,吸引衔铁触点3和5接触,红灯、电铃与工作电源接通,故红灯亮、电铃响而报警。

四、自动增氧系统

当夏天大气压偏低时,鱼塘需要增氧,以防鱼缺氧而死亡。图4为某同学设计的自动增氧系统,他把实验用的水银气压计进行改装,在气压计顶端密封一根铜导线,气压计左端水银面上方为真空,当气压偏低时,左边水银面下降,右边水银面上升,水银柱两边的铜导线接通,使得电磁继电器的控制电路形成通路,电磁铁将衔铁吸下,工作电路接通,增氧泵自动工作。

此系统实际为电磁继电器的具体应用,分为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两部分,控制电路由蓄电池、电磁铁、水银气压计组成。工作电路由增氧泵、低压供电线(电压为220V)和电磁继电器的动、静触点组成,因而控制电路的连接为“+”和

2、1和

3、4和“-”;工作电路中“火线”和

6、5和

7、8和“零线”依次连接。

五、恒温箱

这是某养殖场需要一种温度可调的恒温箱,以下为工作原理:这种恒温箱实际是电磁继电器的又一应用。如图5所示,为其设计制作的恒温箱电路示意图,电热丝是恒温箱的加热元件,图中的水银温度计为导电温度计,上面的金属片A的高度可以调整,下面的金属片B与温度计中水银接触,该温度计的水银泡放置到恒温箱内。

恒温箱的工作原理为:通电后当恒温箱内温度未达到规定温度时,电热丝被连接在电路中,使恒温箱温度升高;当温度计中水银柱上升到金属片指示的温度时,电磁继电器线圈被接通,衔铁被吸下,电热丝断电停止加热。温度降低后线圈电路断开,衔铁被释放,电热丝再次被接入电路,从而保持恒温箱内温度恒定。

六、应用型电磁继电器在考题当中的典型模型

图6是火警自动报警器原理图,发生火警时,将会发生下列变化,其变化顺序是( )

①温度升高使双金属片向下弯曲,从而接通电磁铁电路;②接通触点使报警电路中有电流通过;③电磁铁具有磁性;④衔铁被吸下;⑤红灯亮、电铃响发出警报。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 C.①②④③⑤ D.①④③②⑤

答案:B

第五篇:电磁技术在石油勘探和开发中的应用

高国忠博士今天上午在地质楼525会议室,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精彩的讲座,作为石油大学的老学长,其幽默的谈吐让我们倍感亲切。同时,其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学术功底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和感悟。

电磁技术在石油勘探和开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地球物理勘探中,有“重、磁、电、震”四种主要的方法。其中“电”,就包含电磁技术。通过人工或天然电场来获得大地电阻率,进而来评价地下构造。在地球物理测井中,有广为人知的电磁波传播测井,通过人工向地层发射电磁波,分析接收到的信号,测量电磁波的幅值和相位,来进行地层评价,可以评价地层厚度,寻找油气层。电磁波传播测井所用频率很高,探测深度很浅,是该种方法的弊端。

电磁技术还可以被应用在随钻测量中,众所周知,随钻测量实时从地下向地面传输信号,电磁波可以携带信息,又地下向地面传输。但面临的问题是,电磁波在地层传播过程中衰减十分严重,对于信号的损失也较为严重。我认为,可以再后续的信号处理中,寻求合适的算法进行数据重构,重新得到想要的信息。

井间电磁成像测井是当代地球物理应用技术发展的重要前沿,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重大研究课题。其能够提供井间电阻率的二维乃至三维图像,为油田勘探、开发提供一种有效实用的技术手段。可以用于研究井间油藏的构造形态、储层展布情况;描述油气富集区及井间的流体分布;检测油田开发动态,指示水驱、蒸汽驱和聚合物驱的波及前沿和方向,分析井间剩余油分布。

井间电磁技术基本方法是将反射器和接收器分别置于邻近的两口井中,发射器此阿勇磁偶极子源,工作频率10Hz-10KHz,接收器接收由发射器激发并经地层传播的电磁波,反演后获得井间地层电阻率的分布图像。成像处理,是在假定地层基本满足轴对称的条件下进行的,这时可把地层电阻率的空间分布简化为二维子午面上的分布。由于接收器的响应是二维子午面上电阻率泛函,如果把子午面“离散化”,即吧子午面分为许多方格,并假定每个像素的电阻率各为一固定值,响应则为各个像素数值的电阻率都相等时,其响应方程才可描述。测量过程中,以一定的深度间隔固定接收器的位置,发射器以连续测量的方式进行采样,这样可以得到数量众多的响应方程。通过反演求解方程的未知数,达到求解各像素电阻率值得目的。

井间电磁技术有两个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一是如何提高分辨率,影响分辨率的因素主要频率频;二是如何减小金属套管对电磁信号的强烈衰减和相移作用。对于第二个问题,可以在套管材质上进行创新,发展一种非金属套管来代替当前的金属套管,此种方法正在试验中,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人社局党政办工作总结下一篇: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