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险业发展潜力依然巨大

2022-09-13

一、中国保险业近年发展现状

尽管我国的保险业在新中国成立不久之后经历了长达二十年的发展停滞期, 但是如今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为重要的新兴保险大国, 中国的保险业被形容为世界保险业发展的主要引擎。特别是在踏入二十一世纪之后, 我国的保险业经历了持续的高速发展, 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由图1可以直观地看出这近20年我国原保险保费收入飞速增长的趋势。通过仔细比较我国保险业最近5年的经营情况 (见表1) , 可以看出其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 保险业务平稳快速增长

原保险保费收入体现了保险市场发展的规模和程度, 而原保费收入的增长速度则是衡量保险业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在我国保险业开始准备对外开放的1980年, 我国保险业保费收入仅为4.6亿元;到了1999年, 保费收入达到了1393.22亿元;而到2009年末, 我国保费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大关, 达到11137.30亿元;五年之后的2014年末, 我国保费收入突破2万亿元, 达到20234.8亿元, 保费规模位居世界第三。而仅仅在两年之后的2016年我国保费收入又迅速突破3万亿, 达到30959.1亿元, 保费规模世界第二。在2017年, 我国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6581.01亿元, 同比增长18.16%。纵观1999年到2017年这近20年的发展, 我国保费收入仅在2011年录得-1.3%的负增长, 于2012年录得8.01%的个位数增长, 其余年份均保持着双位数的增长, 其增长速度冠绝全球。而最近五年来, 我国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依旧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 平均年增长幅度为18.83%, 傲居全球之冠, 而双位数的年增长率也显示着我国保险市场潜力依旧巨大, 增长动力仍然强劲。

(二) 保险赔付稳定增长, 风险保障作用突出

风险保障是保险业的“立业之本”, 而保险赔付支出则是“保险姓保, 回归本源”的根本体现, 是保险业发挥其保障作用的直接体现。2013年到2017年, 我国原保险赔付支出从6212.9亿元增加到了11180.79亿元, 保持着平稳增长的态势, 平均年增长率为19.13%。从表一可以看出, 仅有2017年的增长率略低, 为6.35%, 之前的4年均保持着双位数的增长, 表明我国保险业风险保障功能持续增强, 而这也从侧面说明, 我国人民群众的保险意识正在逐步提升, 积极利用保险这块“盾牌”抵御风险, 为高品质生活保驾护航。

(三)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持续增加, 投资收益稳步增长, 投资渠道更趋多元化

保险资金运用是保险公司将部分保险资金用于融资或投资, 使资金保值增值的活动, 为经济建设直接融资, 并增强保险公司的经营活力, 以扩大保险公司承保和偿付能力。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则是保险业银行存款与投资之和。这五年来, 我国保险业的银行存款总体处于下降趋势, 五年的平均增幅为-3.02%, 但是投资总额却以双位数的年增长率增加, 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3.62%, 这使得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以16.91%的年平均增长率上升, 显示出保险企业的投资收益稳步增加;同时, 投资于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比例有所下降, 而投资于债券和长期股权的比例则有所上升, 表明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更加丰富, 投资结构则更加重视长期收益, 资金运用配置更加优化。

(四) 外资公司业务市场份额稳步攀升

1980年我国开始允许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代表处, 在经历了近30年的四个逐步开放的阶段后, 截至2017年末, 我国共有50家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最近五年的经营数据表明, 外资保险公司在我国尚未完全对外放开保险市场的经营条件下, 保费收入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由表2可以看出, 外资公司的保费收入由2013年的679.87亿元, 以31.64%年平均增长速度上升到了2017年的2140.06亿元, 增速远超同期的中资保险公司。

数据来源:原保监会网站

数据来源:原保监会网站

尽管目前外资保险公司的业务占我国保险市场的份额仍然不足6%, 但其逐年攀升的市场份额表明外资保险公司在经营范围及持股比例受限的经营环境下, 依然看好我国保险市场并积极主动地抢占市场资源。

(五) 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仍然偏低

保险深度是指一个国家全年保费收入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而保险密度是指人均保费。这两个指标是衡量一国保险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 2017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27122亿元, 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9008万人, 因而可以计算得出, 2017年我国的保险深度约为4.42%, 保险密度约为2631.73元人民币, 约合420美元, 而早在2010年发达国家的保险深度就已经达到12%左右, 而保险密度则已达2000到3000美元的水平。不可否认, 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保险市场相比, 无论保险深度还是保险密度都还处于偏低水平。与此同时, 我国保险业还存在着一些其他问题, 例如人们保险意识普遍不强, 保险城乡发展不平衡以及中资保险公司垄断程度较高等等。

二、中国保险业发展前景

2017年7月, 全球著名的专业机构安永发布调研报告《2016-2017保险业风险管理白皮书》。报告将2016年形容为我国保险业发展的里程碑之年, 这一年, 我国原保险保费收入首次跨越3万亿大关, 规模超越日本, 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保险大国。

尽管我国保险业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与保险强国还有着较大的差距,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我国保险业仍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

(一) 我国拥有世界上潜力最大的保险市场

我国13.9亿的人口总量蕴藏着巨大的保险商机和市场需求。随着我国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近, 大部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在逐步提高。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 更高一层次的安全需求正在全面释放。而这安全需求就包括了人身安全, 健康保障, 财产安全和工作保障等, 这些都正是保险业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此外,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 (15-59岁) 正步入下降阶段, 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渐明显, 人们对于个性化医疗, 专业养老等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 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而产生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对保险服务的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极大的拓展了保险业的发展空间。

(二)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保险业的政策提升保险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我国的保险业是国内金融行业中对外开放最早的, 也是开放力度最大的行业。2018年4月27日, 中国保险业的监管机构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了加快落实银行业和保险业对外开放举措, 其中关于保险业的对外开放措施包括:放宽外资人身险公司外方持股比例至51%, 3年后不再设限;取消外资保险机构设立前需开设2年代表处的要求以及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 与中资一致。放宽持股比例以及全面放开外资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的政策将允许外资保险公司利用其先进的经验和理念、成熟的技术和产品, 以及全球化的资源, 为我国保险市场带来国际领先的、全面的风险管理服务和保险经纪服务, 同时有利于实现中外资保险机构优势互补, 在竞争与合作中, 提高整体服务能力和经营规模与效益, 并促进中国保险市场健康发展, 进一步增强市场活力和竞争力。而外资对此项政策的反应也非常积极, 例如, 政策公布后仅两个星期之内, 就有英国韦莱保险经纪公司申请扩大经营范围, 工银安盛人寿保险申请设立合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百慕大富卫人寿保险申请在上海设立代表处, 以及德国安联保险集团总部决定在上海设立独资安联 (中国) 保险集团公司, 反映了外资对我国保险业的前景充满信心。

因此, 尽管我国保险业发展起步较晚, 但是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这个经济腾飞的黄金时期, 因而能够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迅速崛起并发展成为保险大国。不难预见, 在监管部门的积极推动及带领下,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改革的深化, 实体经济转向更高质量发展, 我国保险业仍旧可以搭乘着经济发展的高速列车, 快速驶向保险强国的目的地。

摘要:回顾我国保险业最近几年的经营数据并进行详尽分析, 不难发现我国保险业在经历了近二十年的飞速发展后, 依然具备强大的发展潜力。近日国家进一步开放保险市场的通知, 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能, 使我国能够在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的道路上倍道兼行。

关键词:保险业,发展现状,发展前景,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 张福, 徐芹.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6 (23) :1.

[2] 万奇缘, 彭俊, 李攀, 方晓芳.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问题及策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6 (1) :4-5.

[3] 郭金龙, 王桂虎.保险业仍处于黄金发展期[J].中国金融, 2018 (2) :37-39.

[4] 黄友松.从十九大报告看新时代保险业发展趋势[J].当代金融家, 2018 (1) :98-10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对体育系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查与分析下一篇:中小型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