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论文

2023-01-31

草莓原产于欧洲, 又称为是杨莓或红莓, 在俄罗斯、波兰和美国等国家种植最多。因其血红晶亮、果形酷似心脏, 又被法国称为“相思果”。传入我国的时间是在20世纪, 如今, 我国草莓的种植已经相当普遍。我国主要是从美国和日本等国家, 引入草莓品种。“七分苗、三分管理”, 由此可见, 草莓苗是保证草莓产量的前提。所以。草莓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就是育苗技术。草莓的品质和产量是由草莓秧苗的质量所决定的。优质的种苗植株体内, 具有发达的根系和良好的营养状况;定植后, 成活生长非常迅速, 且可以正常地发芽发育, 促进了草莓的丰产丰收。下面, 将对其营养价值和栽培技术进行分析。

1 草莓的营养价值

传统医学上, 草莓具有诸多功效, 如治疗高血脂、高血压、脑溢血、止泻利尿、养血滋补、胃健脾、生津养肺、解热消暑、养肝明目和解酒等。草莓中蕴含着丰富的果胶和维生素, 能对结肠癌等消化系统进行改善, 防止痔疮和便秘的发生。草莓中含有一种胺类物质, 能辅助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等[1]。草莓是老少皆宜的健康食品, 富含丰富的维生素, 人体很容易吸收和消化草莓中的营养成本, 即使多吃也不会受凉或上火。女性常吃草莓, 能保护头发和皮肤。草莓具有多种吃法, 最好是生吃, 大部分人都可食用;还可加工成罐头、果酒和果酱等。但需要注意的是, 含有尿路结石的人, 一次不要吃的太多。

2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1 地块与品种选择

草莓育苗地应选择便于排水、松散的土质、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性能以及较少发生病害虫的地块。施优质腐蚀的农家肥, 将土壤深翻到25~30 cm。对于地块含有较多害虫的, 可拌细土450 kg、施50%辛硫磷乳施入土中, 再进行起平和整细。选用具有较好耐寒性、较短休眠期的保护地栽培草莓, 并选择具有较好口感以及较高产量、果形整齐的早熟品种, 如甜查理、日本99、雪蜜和丰香等。

2.2 定植

对草莓过早或过晚种植, 对其生长都是非常不利的, 通常都是在发芽分化开始前10~15 d定植, 而最适合定植期限为9月上旬。苗木的根茎直径要超过1 cm, 选择4~6片展开叶。苗木要健壮无病毒、根系发达[2]。在做好的平地上栽植2行, 16~20 cm株距、30~35 cm行距。栽苗选择遮阴或者是阴天, 栽苗时要朝向平沟、定向栽植, 这样既可提高品质, 减轻病害虫, 又可促进透光通风, 便于管理。在栽苗后, 可浇水渗透, 栽培深度适合浅不露根、深不埋心, 防止过深或者过浅的栽植。栽植时培细土、施展根系的苗木。如果过高的气温和过强的阳光, 还需要进行遮阳, 以利缓苗。根据情况进行浇水, 做到小水勤浇, 初期要求土表见干见湿, 保证苗木有充足的水分。但也不能过多的浇水, 否则会不利于苗木生民。在苗木生长期间, 一旦出现死亡, 需要补苗及时。为形成良好的根系, 在长出3~5片新叶后, 对水量适当控制。为了节约营养, 将苗木上的老叶及时去除。

2.3 温度与光照调控

15~18℃是草莓果实发育的适合温度, 如果在早季或者冬季达到这一理想的温度, 对草帘、棉被以及棚膜等进行多层覆盖, 通过棚膜的温室效应, 实现覆盖保温的目的。10月上旬是最好的覆盖地膜时期, 为了不使叶片被损伤, 边盖边将苗掏出, 最后用黑色的地膜覆盖, 并用土压实苗的四周。黑膜的主要功效, 是除草、降湿、保水、保温和吸热。让草莓不直接接触地面, 进而使草莓的品质提高。这种栽培技术有利于草莓的稳产和高效。

2.4 花果管理

为了提升光合效率, 可对通风透光条件进行改善, 将多余的腋芽摘除。促进花芽分化, 促进草莓的生长发育, 降低发生病害虫的概率。在现蕾时, 喷硼砂500倍1次, 先用高度酒溶解, 在用毛笔、鸡毛掸或扇子进行人工授粉。能使着果率进一步提高。此外, 及时适度的疏花、疏果, 以充分利用养分, 增加单果质量;同时, 大小均匀的果实, 可使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

2.5 肥水管理

每次施肥与浇水相结合, 对少施勤施的原则进行遵循。主要是施复合肥, 在整个生育期, 应追肥5~6次, 在进行根外追肥时, 可采用氨基肥和尿素等。大棚内无法接纳降雨, 需要小水勤浇灌温室内的草莓, 一旦遭遇连雨天, 需要尽量少浇水。如果大棚有条件的话, 可采用滴灌的方式, 这样既可以使土壤湿度过大的问题得到解决, 又能节约用水, 避免病害虫的滋生[3]。

2.6 病虫害防治

近年来, 随着草莓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 出现了一些较为严重的草莓病害虫, 给草莓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为了对草莓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 可结合生产经验, 对经常发生的草莓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进行总结。草毒炭疽病、灰霉病以及白粉病, 是设施栽培的主要病害。为了规避产生过多的畸形果, 需要避开在开花期喷药, 药剂选择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和70%的甲基托布津, 为防止产生抗性, 可进行交替使用。蜗类、自粉虱和蚜虫, 是草莓中比较常见的病虫害[4]。为此, 需要将残叶及时摘除, 将虫网阻隔设置在防风口处, 为了驱避蚜虫, 挂银灰色地膜, 也可采用10%的毗虫琳、以及50%的辟蚜雾, 对蚜虫进行化学防治;为了有效控制白粉虱, 可释放丽蚜小蜂。

2.7 适时采收

因为在草莓的一个果穗中, 具有不同的各级序果成熟期, 因此, 要进行分期采收, 通常是在晴天进行采收, 避免在较高温度下的中午采收和大晴天采收。最适合采摘的时段, 是傍晚转凉后或者午间高温前以及清晨露水前。草莓的果皮非常薄, 果肉柔嫩, 因此, 采摘时需要轻放、轻放和轻摘;同时, 避免损伤花萼, 保障草莓质量, 进一步提高草莓的商品价值[5]。同时, 做好包装工作, 进行分级盛放。

3 小结

本文与种植经验相结合, 对草莓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分析, 包括整地定植、培育壮苗、防治病害虫、适时收获和采摘等几个方面。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 可以解决在草莓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进而提高草莓的产量和质量, 将富含更多营养价值的草莓提供给广大市民。

摘要:草莓享有“水果皇后”之称, 具有极其丰富的营养价值, 其结果快, 病害虫少, 具有较短生长周期;同时, 便于管理和栽培, 适合在保护地栽培。对高效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 并探讨草莓的营养价值。

关键词:草莓,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 罗学兵.草莓的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1, 17 (4) :74-76.

[2] 佟丽英.草莓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农家科技, 2015 (11) :9-9.

[3] 曾玉清.草莓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 2015, 44 (4) :134-135.

[4] 王增.草莓的营养与食疗方[J].健康生活, 2012 (8) :39-39.

[5] 黄连琦.草莓的营养价值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 2012 (4) :75-7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关于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土建施工中应用的探究下一篇:浅议高中语文教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