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监测下微创穿刺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近期死亡率及预后研究

2022-09-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选自2006年1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既往均有高血压病史且均经头颅CT确诊为基底节区脑出血。入选条件: (1) 经头颅CT确定为32~60m L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 (2) 排除外伤、肿瘤、血管畸形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 (3) 无脑疝, 呼吸、循环基本稳定。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内科治疗 (保守组) 40例和CT监测下微创穿刺术 (硬通道技术) 治疗组 (手术组) 41例。保守组中男26例, 女14例;年龄22~87岁, 平均58.7岁。出血部位:壳核出血14例, 尾状核出血20例, 内囊出血6例。手术组中男25例, 女16例;年龄23~85岁, 平均56.8岁。出血部位:壳核出血15例, 尾状核出血19例, 内囊出血7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 保守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 (2) 手术组患者均采用微创硬通道技术穿刺抽吸血肿。术前常规行头颅CT平扫, 依CT确定患者头部穿刺点并用Maker标记, 再次行头颅CT平扫, 调整穿刺点并确定穿刺角度及硬通道深度 (尽量避开血管功能区) 。术区常规消毒, 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利用电力驱动将预置硬通道经头皮、颅骨置入脑内的理想位置。取出钻芯, 外接10m L注射器进行非阻力化抽吸清除血肿, 抽吸量根据术中情况而定 (一般为术前血肿量的30%~80%) , 术毕复查头颅CT, 确认残存血量及有无再出血。固定引流管, 并于尾端连接带有三通阀的颅脑外引流器。术后次日经三通阀注入尿激酶2~5万单位液化凝血块, 夹闭2h后放开引流, 每日2次。3~4d后头颅CT显示颅内血肿基本消失后拔除引流管。

1.3 评价指标

观察2组患者入院后3个月内死亡率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ADL) 。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个月内手术组患者与保守组比较:

死亡率明显少于保守组 (P<0.05) ;ADL1-3评估明显优于保守组 (P<0.05) , 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统计数据见表1。

3 讨论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是脑出血中最常见的一种, 其致残、死亡率均较高。研究表明, 其原因可能与血肿形成的占位效应所导致的颅压突然增高和血液在凝固、液化及裂解过程中释放的多种神经毒素所导致的继发性脑损害有关。颅内血肿压迫脑组织会造成血肿周围脑血流量下降形成“缺血半暗带”, 如能在6~8h之内能清除颅内血肿, 可能会逆转由此造成的脑实质损伤。CT监测下微创硬通道技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快捷、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基层医院, 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本文结果显示, 手术组患者近期死亡率 (2.4%) 明显小于保守组 (22.5%) ;患者自理能力 (ADL1-3) 评估明显优于保守组, 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微创硬通道技术能较快的清除颅内积血, 降低高颅压, 减少凝血过程及血液崩解释放的毒性生物活性物质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减轻了毒性作用及脑水肿。而临床上内科保守治疗仅能对症缓解脑内血肿引起的颅高压症状, 而不能有效清除颅内血肿病灶, 导致血肿周围脑组织长期受压、坏死, 血凝块释放多种毒性物质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综上所述, CT监测下硬通道技术治疗是一种操作简便、创伤小的手术方式, 可明显降低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近期死亡率, 疗效肯定。

摘要:高血压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最严重的一种, 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其中以基底节区出血最常见, 占全部脑出血的60%[1~2], 因其多位于功能区, 手术创伤较大、术后会遗留很严重的后遗症。CT监测下硬通道技术[3]是近年来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式, 其具有创伤小、疗效肯定、术后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关键词:CT,硬通道技术,脑出血,基底节,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孙伟, 刘卫东.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机制[J].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 2005, 13:756.

[2] Elliott J, Smith M.The Acute Management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 Clinical Review[J].Anesth Analg, 2010, 110 (5) :1419.

[3] 赵宪林, 焦德生, 高飞, 等.CT监测下硬通道技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9, 25 (8) :708~71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形势下的道路桥梁质量监理要点探讨下一篇:浅析高校《无机材料化学实验》课程教学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