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上册期末复习

2022-12-25

第一篇:初二语文上册期末复习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一 新闻两则 毛泽东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从中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的兵力,战况,战线。)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3、新闻常识:

1. 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2. 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实的事实表现了主题,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3. 三个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4、细心揣摩有特殊意味的语词,如“不料”等。

“不料”二字,充满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正是……那一天”,使讽刺意味更浓,且避免了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同日同时”,不仅用语简洁,也可见我军的气度。“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洋溢着胜利的自豪感。

5、赏析“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树木”、“森林”,形象地表明根据地的发展,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的日益壮大,富有气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芦花荡 孙犁

1、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 完整的故事情节 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2、老头子:外貌描写,行动、语言等描写。

3、老头子:老当益壮,充满活力,精干坚韧,智勇双全,出奇制胜,爱憎分明,爱国,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核心)。

4、写景的作用: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精神世界,加强抒情韵味。

5、侧面描写:“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写敌人的束手无策,从侧面表现老英雄的神奇。又如写二菱对老英雄的怀疑、不信任,侧面写老人的英雄行为。 三 蜡烛 西蒙诺夫

1、蜡烛的象征意义: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3)两国人民战斗情谊

2、大背景(二战)、小道具(蜡烛)、大主题(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赞美了跨越国界、情同母子的深情和战斗的友谊。)

3、感动的原因:①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 ②环境很危险,炮火连天 ③点在坟头的蜡烛有特殊意义 ④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

4、记叙文线索:蜡烛

5、黑色大围巾 表示了沉痛哀悼的感情

6、老妇人的动作 爬 跪 说明了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 四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1、选自《雨果文集》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雨果的态度、立场:雨果以人类的良知严厉谴责本国强盗政府,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极大尊重和同情,表达了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珍视。

5、课文结构:1-4段 赞美圆明园 5-10段 谴责侵略者

6、感受作家的语言风格(谴责的艺术):(反语:更彻底,更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 五 亲爱的爸爸妈妈

1、本文是对法西斯的控诉词,抓住一组组矛盾统一的事物进行分析探究。(历史——现实,美丽——沉重,忏悔——狡辩,引文——正文,人性的呼唤——罪恶的枪声) 悲哀:残酷的历史使人悲哀 美丽:人民不忘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死者

真实:眼前所见一切 荒谬:47年前纳粹认为种族有优劣之分,已优等民族自居,要消灭劣等民族。

2、本文的主题:回顾历史 面向现实 呼唤和平。

3、凄风。苦雨。天昏。地暗。(渲染氛围,无限悲哀)

4、迪桑卡的诗(对德国法西斯暴行的最深刻的控诉)

5、课文写到一位西德作家和一位日本作家的发言,前者是真诚的忏悔,后者是自私的狡辩我们不能忽视,至今还有人不愿正视历史,仍为侵略辩护,这潜伏着新的危险。 第二单元

六 阿长与《山海经》

1、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

2、本文写了:①阿长称呼的由来②“大”字睡相③元旦的古怪仪式④买《山海经》⑤一些繁琐的道理⑥讲“长毛”的故事

3、阿长:①对孩子倾注一片心血的人②一个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③一个没有文化的粗人,却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如吉利文化,避讳修辞,珍惜劳动成果,讲究形象)

4、作者在安排材料时,是以作者少年时代对长妈妈的感情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其变化过程是“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这种“层层剥笋”的方式,使长妈妈的形象在先抑后扬、对比映衬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5、心理描写,突出中心。如当长妈妈买回了《山海经》后,“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个心理活动,写出了“我”的吃惊。正是这种吃惊,引起了另一心理活动──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6、赏析最后一段“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抒情句,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怀念之情。凝聚着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着鲁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衷心祝愿。 七 背影

1、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朱自清(1898-1948),字佩玄,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2、本文抒发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感念之情。

3、背影的四处描写:①开门见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氛围②望父买橘③父子分手④呼应开头,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4、父亲的外貌描写:穿戴→照应开头所写家境;与我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

5、“我”用自己的情感烘托父亲的背影,我的情感:激动,感激,感动,心疼,愧疚……

6、流泪:徐州奔丧——悲哀之泪 望父买橘——感动之泪 父子分手——惆怅之泪 别后思父——伤心之泪 八 台阶

1、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父亲毕生的奋斗就是要赢得尊重。

2、旧台阶(1-6) 三级 青石板 地位低 新台阶(18-29) 九级 水 泥 地位高

3、父亲的性格形象:造台阶:要强、有志气、不甘人后;背石板、盖房子:倔强,勤劳,坚强,俭朴;“不自在、若有所失”:老实厚道、谦卑

4、全文关键句: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九 老王

1、杨绛全家有人道主义思想,有平等观念。

2、镶嵌:比喻,夸张,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

3、强笑:准确而含蓄,透露了老往自己变成这个样子,还送东西老谢我们,心里又说不出的辛酸和感激。

4、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一个社会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去帮助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改善他们的处境,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作者之所以“愧怍”因为作者作为幸运者对老王的关心还不够。

5、生活情况:①职业,谋生手段 ②生理缺陷,谋生的困难 ③居住条件差

6、交往的事:①带送冰块 ②送钱先生上医院不收钱 ★ ③临死前送香油和鸡蛋

7、老王: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图报,孤苦伶仃。

8、“前任”:大词小用,用词简洁之至,且又风趣。 十 信客

1、本文写了信客从业缘起,信客生涯,转业之后

2、信客生涯:①新老信客谈从业之苦(总领) ②工作繁忙 ③传递噩耗,料理后事,送遗物 ④代写书信

3、本文概括地写了信客在谋生者死后当代理人,具体地写了一次遭诬陷的事

4、信客:诚实无私,任劳任怨,克尽职守,待人宽容,善良厚道,通达世理

5、老信客 略写 暗线写老信客一生命运 赞赏和同情

6、 年轻信客 详写 明线写年轻信客生涯 赞颂和褒扬 第三单元

1、说明文分类: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3、说明方法及作用:①下定义:揭示……的本质特征②分类别:条理清楚,界限分明③举例子:具体、真切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④作比较:突出……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⑤打比方:生动形象 ⑥列数字:准确说明⑦引用:使说明内容更充实。 十一 中国石拱桥

1、第一段中心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2、逻辑顺序: ①石拱桥的总体特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②具体介绍两座桥

③我国石拱桥取得如此大成就的原因,取得的成就

3、赵州桥(逻辑顺序):①地理位置②修建年代③结构特点(用列数字、打比方、引用、做诠释等说明方法)

4、特点:①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像一张弓。②大拱的两肩,各有两个小拱 ③大拱有28到拱圈拼成 ④形式优美

5、卢沟桥说明方法:列数字,引用,举例子,下定义,摹状貌,作比较

6、写卢沟桥的结构:①地理位置②修建年代③结构特点 十二 桥之美 (说明性小品)

1、画之美:①画面要有点、线、面构成②和周围景物既对照又不失和谐

2、吴冠中:画家,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狮子林》

3、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摹状貌

4、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

5、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十三 苏州园林 叶圣陶

1、苏州四大园林:宋代沧浪亭、元代狮子林、明代拙政园、清代留园

2、说明顺序:逻辑顺序①从全文看:从整体到局部②从各部分看:由大到小,由主到次(四个讲究,三个注意)

3、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用,分类别

4、苏州园林的特点: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5、总起下面几个自然段的一句话: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6、全文总纲: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图画中”的美感。 十四 故宫博物院

1、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

2、说明顺序:空间顺序(由南到北,有中间到两边)

3、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的特征: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4、龙:突出皇帝的威严 十五 说“屏” 陈从周

1、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印用

2、屏的作用:①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 ②艺术点缀 ③可以挡风

3、屏的定义: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4、课文里多处引用古诗词的好处:使文章具有很浓厚的诗意和韵味 第四单元

十六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1、本文说明语言:准确,周密,简洁,生动优美,典雅。

2、说明方法:举例子(最多)

3、说明顺序:逻辑顺序。由现象引出原理(由表及里)

4、大自然的语言:物候现象,更形象化

5、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说明以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预报农时的作用。

6、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称为物候。

7、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称为物候学。

8、物候现象的来临的决定因素(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空间因素),古今的差异(时间因素)。 十七 奇妙的克隆

1、四个小标题:使得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2、本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方法:引用,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做诠释

4、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以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以变成十株葡萄…(化高深为浅显易懂)

5、鲫鱼(鱼类)→蟾蜍(两栖类)→老鼠(哺乳类)(从低等到高等)

6、克隆绵羊“多利”标志着:○1标志着克隆技术取得了新的成就○2既是人类的福音,又是人类的噩兆。

7、克隆技术的利:○1可以繁殖“高附加值牲畜” ○2挽救珍稀动物○3防治人类疾病,延长人类寿命

8、……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拟物,强调其作用 十八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 恐龙无处不在

1、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

2、语言特色:①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多 ②多处运用了设问句

③采用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明白如画。

3、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总领全文,是全文的逻辑基础)

4、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考古学、生物学)→→板块构造理论(地质学)

5、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举人们熟悉的例子来使概念更浅显易懂。

6、本文的专业术语:使文章更有权威性,科学性

7、泛大陆(热带、温带)→分裂成四部分→南极大陆(其中一个)→极地

8、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的多么天衣无缝: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说的一个显而易见的证据。 被压扁的沙子

1、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也许”表示估计 “最终”表明作者的信心

2、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强调科学研究的现实意义,同时体现了作者的幽默。

3、因为斯石英只有在撞击下才形成,所以由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推导出恐龙灭绝的原因(撞击说)

4、两文作比较:①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 从现象到本质(原理)②说明方法 举例子(最多)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③说明内容 1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化石证明板块构造说 2用“斯石英”证明恐龙灭绝是由撞击形成的

④说明语言 逻辑性强,简明精炼,风趣幽默 十九 生物入侵者

1、事理说明文通常用逻辑顺序

2、本文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

3、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生动形象的说明这一类“移民”会给人类和自然造成很大的危害)

4、生物入侵者的危害:1破坏生态系统

2造成经济损失 没有天敌危害

3物种多样性遭破坏 两个因素 不受同类食物竞争

5、不同科学家的不同态度:①经过“物竞天择”,可制约生物入侵者,达到新的平衡 ②任由发展,会给当地的人类和自然造成重大的危害 二十 落日的幻觉

1、第2段主要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 。生动、形象,使文章文学性、可读性更强。

2、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过渡句,在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第4段中“1871年…… 10倍以上。”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强文章的可信度,鲜明有效地说明了短波光散射比长波光强。

4、第5段中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由于地球表面……暗弧上的亮弧。” (第5段开头部分)

5、这四段内容在解释落日的各种幻觉现象时主要遵循由现象到原理的逻辑顺序

桃花源记

基础知识 【一词多义】

[中] ①年间。(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 [志] 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为] 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è)房舍。(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

[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

[异]感到诧异。[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成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理解探究

(一)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 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初极狭,才通人。 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7. 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

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自由快乐。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人民生活痛苦。

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10.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 11.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 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1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迁移拓展

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 豁然开朗。 2.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3.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 4.针对第二段语句作简要评注。

本段骈散结合,朗朗上口,三字句和四字句连贯流畅,精炼有意境。“黄发垂髫”又运用借代修辞,增强了语言表现力。

5.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 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联系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第二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描写的?请你以“桃花源美在……”领起,写两点赏析性文字。

例:桃花源美在自然环境的优美,桃花源美在社会生活宁静。 7.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

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远的,应该起来抗争。(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爱莲说

阅读探究

1. 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

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2. “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 指陶渊明。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 3. 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6.“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

庄重、高雅(清高)。

8.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9.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

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

10.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11.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 12.作者写莲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

1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 14.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

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15.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6.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

迁移拓展

1.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重含义:①做一个避世的隐士;②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自圆其说既可。)

如:赞成两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尘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2.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问濂溪称净植,英随残叶坠寒塘。”这首诗称颂的是哪一种花?莲花。

3.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喜爱哪一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包含骈句)。

梅花。它顶风冒雪,“凌寒独自开”。(傲雪盛开人皆颂,迎寒绽放世堪扬。)

蒲公英花。花朵虽小,却遍布各地,有极强的生命力。(花小能怡情,叶瘦能医疾。) 菊花。在万花纷谢之时独自开放,决不随波逐流,且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百花凋谢始露面,孑身盛开也吐香。)

4.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陋室铭

理解探究

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

2.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面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 3.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文章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

5.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恬静雅致。

6.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谈笑风生。

7.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8.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

9.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10.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1.《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 12.写出文中的骈句,散句。

骈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散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13.“仙”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

14.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陋室不陋。

迁移拓展

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

2.作者做此铭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你能看出当时的现实是怎样的吗?

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庸俗、颓废,居豪宅,寻欢乐。 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他独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又是消极的。(也可有自己的看法)

三峡 【通假字】 [阙]通“缺”,空缺。 【一词多义】

[绝]①沿溯阻绝[断,断绝] ②绝巘多生怪柏[极] ③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词类活用】

①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②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③回清倒影[清波] 【常见短语】

整体把握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结构提纲

总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侧重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分特点:(1)夏:水涨流速,交通断绝。(2)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3)秋: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重写水:四季不同,风景各异。)

问题探究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一段总写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1)峡长(七百里)岭连(连山,略无缺处)(3)山高峡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一段中三峡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

山高岭连,岸伟峡险(或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特定环境下的情景综合表现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山的“连”“高”“窄”。

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

(1)水涨(襄陵,沿溯阻绝)(2)流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

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写法:侧面描写。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第三段作者是抓住三峡的那些典型景物描写的?表现了三峡怎样的季节特点? 抓住了碧水、怪木、飞瀑来写的。表现了春冬三峡的风光秀丽。

总括春冬之景的四个字是什么?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表现在何处?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第四段写什么季节的景色?作者是从哪一角度写景的?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秋季。听觉。表现了幽静、寂寥、凄异的特点。

“渔者歌”有什么作用?

说明猿声凄凉、悲哀,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作者为什么先写夏水?又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分别概括三峡夏、春冬、秋三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

①奔放美 ②清悠美 ③凄婉美

第一段和后三段是什么关系?

总分关系。

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试作简析。

本文多用四字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

文中提到了巫峡,另两峡是什么?

瞿塘峡、西陵峡。

记承天寺夜游

整体把握

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沈含蓄,精美传神。

结构提纲

欲睡——(月入)——起行——(念)——寻友——漫步——抒意(少闲) ↓ ↓ ↓ ↓

兴奋喜悦 转忧、孤寂 宽慰、乐极 难言之情

问题探究

1.“月色入户”表现了怎样的情味?

运用拟人,似乎月亮也懂得作者寂寞无聊,悄悄进门与他为伴。 2.“欣然起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寂寞寒夜中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3.从“念无与为乐者”中揣摩作者的心情。

作者可能想:与谁一同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宵?在这谪居的寂寞中,谁能与我同赏明月?透出忧愁孤寂的心情。

4.表明“念“的结果的句子是什么?

遂只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5.为什么不假思索地去“寻张怀民”?

同是被贬之人,也是知心朋友。

6.作者“解衣欲睡,欣然起行”,“怀民亦未寝”,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二人心有灵犀。

7.“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什么?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

“藻荇交横”比喻月影。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全句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8.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

虚景: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实景:竹柏之影。衬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恬静、悠闲。

9.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清静、舒适、愉悦。

10.想像一下作者与张怀民散步是什么心情。

悠闲自得、无忧无虑。

11.“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寻求解脱的旷达……各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

12.结尾惋惜无人赏月,暗示了什么?

世人大多热中名利,为俗务所累。

13.文中紧扣“闲”字组织文章,“闲人”是点睛之笔,,“闲”表现在何处?(摘引文中句回答)

“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与“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很仔细。这些都说明是“闲人”。

拓展延伸

1.根据本文创作一副对联。

例: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谪人共婵娟遣忧逐愁

2.从文中可见当时作者思想怎样?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苏轼被贬,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他月夜游寺正是消释抑郁的具体行为。在政治漩涡中损伤了的心灵只有在清凉的无所挂碍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复,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的寄托。作者不是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寻求解脱,使这篇散文显得潇洒、隽雅。

本文启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不能一味消沉,要以良好的心态去调节自己,树立进取之心,从而迎来希望的曙光,走上光明的前途。 答谢中书书

整体把握

文章以感慨发端,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具体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仰视俯视、平远高远的视角,动静结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本文写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问题探究

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9.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配合之美。③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

(2)结构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3)语言美。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第二篇: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期末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基础运用百花园(30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在蓬勃曼妙的青春岁月里,有过多少美丽动人的故事,有过多少刻骨míng(

)心的深情,有过多少艰苦zhuō( )绝的奋斗,有过多少温馨甜mì(

)的时光,那永世难忘的一幕幕,如诗如画,如歌如叹, róng(

)汇一首激情澎湃的情春之歌。 1.铭

2.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涓涓清泉,是一道风景;

,夜色旖旎,是一道风景,碧如丝绦,是一道风景:大千世界,异彩纷呈。

A、东风裁柳 B、小荷初露C、皓月当空 2.B C A

3.古诗文默写。(10分)

(1)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2)

,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3)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5)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6)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7)《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讯不至,心情迫切的两句诗是

(8)我们常引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

”来强调一个人应不受环境影响,保持崇高的个性节操。

3.(1)山山唯落晖(2)少壮不努力(3)波撼岳阳城(4)日暮乡关何处是(5)草色入帘青(6)会当凌绝顶(7)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8)出污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4.经典小说的不朽,有时就在于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阅读小说,就是阅读人物。请从《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部小说中任意选取一个人物形象,仿照以下句式,写出你对“他(她)的阅读感受。(3分) 例句:阅读武松,从他的“景阳冈打虎“中,读出了他的英勇无畏。

仿句:

4.要求结构相同,表述得当。例如:阅读祥子,从他的“风雨拉车“中,读出了生存的艰难。 5.随着甲型H1N1流感2009年在全球范围内大爆发,人与动物的关系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为了帮助同学们更深刻地认识爱护自然、保护动物的必要性,八年级(18)班决定举行以“动物——人类永远的朋友”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10分) (1)卞凯要参加主题演讲会,下面是他找到的两则材料,请你仔细阅读后,用两个四字词语帮他把后面的演讲词补写完整。

材料一: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是龛的四个脚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背无辜烧死。

材料二: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神学家、医生以及伟大的人道主义史怀哲曾说:“除非你能够拥抱并接纳所有的生物,而不只是将爱心局限于人类而已,不然你不算是真正拥有怜悯之心。”

演讲词(节选):当

成为现代社会共同的道德标杆,当

成为文明时代共同的心理法则,那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势必更为亲密、和谐。(4分)

(2)下面是本次活动主题辩论会展示的材料,请仔细阅读后面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2009年9月18日,中国首部《动物保护法(专家建议稿)》在京发布。建议稿中,专建议“对虐待动物致死者追究刑事责任”。消息一公开,立即引来了一片质疑声。

“在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一些贫困地区的人的福利都还没有完全解决,何谈动物的福利?”

“眼下,部分人还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却给动物搞福利,未免太‘奢侈’了吧?”如果辩论会以材料中的“质疑声”为反方观点,请你作为正方辩手发言。(50字左)

5.(1)怜悯生命

敬畏生命 (2)示例: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兄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试想,如果连自身的身存都遇到危机,何谈太平致富?(言之成理即可,答案不要求统一)。

二、拓展阅读芳草地(50分)

(一)(17分)

“希特勒橡树”要不要砍掉

○1在波兰小镇亚斯沃,最近发生了一件事。

○21942年4月,希特勒在53岁生日时作为礼物,把一棵橡树苗装在一个用纳粹旗帜包裹的盒子里运抵该镇。当时的纳粹占领当局为栽种树苗举行了盛大的仪式,两年后,纳粹军队在苏联红军的进攻下败退,离开时对该镇进行了清洗,但这棵橡树躲过了灾难幸存至今,如今,它枝繁叶茂,高达12米。

○3「A」亚斯沃镇政府考虑砍掉它,“以消除该镇与希特勒的任何联系。”但镇政府的拔树计划引发争议,部分当地居民认为这棵橡树没有伤害任何人,也没有犯下任何罪行,因此请求当局保留这棵树。

○4亚斯沃镇政府的做法恐怕是大多数政府的考虑。波兰在二战期间饱受纳粹德国的蹂躏,从民族感情上看,让一棵希特勒赠送的橡树活着无异于在伤口上撒盐。或者把它砍掉,或者将它陈列在博物馆里警示后人,这是通常的做法。「B」但是问题在于,砍掉这棵树,是不是就能砍掉亚斯沃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痛记忆,是不是就能够让亚斯沃人从此走出希特勒的阴影?

○5处理历史遗产是一件有技巧的工作。「C」它处理的不仅仅是一棵树、一座墙或者一间房子,它是在历史和现实中间给当今的社会寻找一个定位。换句话说,处理历史遗产就是对现实的定位。尤其是对于战争中受伤害的民族来说,战争的历史遗迹常常会勾起仇恨。要让民族心理走出这种仇恨,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历史遗迹统统消灭。毕竟这些遗迹作为细节,是每一个民族成长的一部分。

○6更多的时候,对于负面历史遗产的保存和妥善处理更可以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将负面的历史也作为国家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存放起来。比如德国在保留大量的二战遗迹的同时,还在2003年决定在希特勒总理府的遗址上修筑一座犹太人纪念馆,以祭奠当年在纳粹大屠杀中不幸遇难的600万无辜犹太人。

○7没有人会选择忘记历史,但是怎么记住历史,需要人们在坚守和宽容之间做选择。人们宽容一个战争遗迹的存在,其实正是坚守一种不能忘却的信念。因此,对于波兰的小镇来说,这棵树实际上与小镇受伤害的历史记忆联系在一起。「D」与其砍掉,不如注明;与其遗忘,不如牢记。因为这棵希特勒的橡树更是小镇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留住这棵树就让更多的人能够记住这棵树背后有一段不应该发生的悲剧。

○8小新闻有大意义,波兰的命题不仅仅只困惑波兰人,其实在多数遭受战争侵害的民族,人们至今或多或少还能够在记忆深处找到这棵“希特勒的橡树”。从物质上消灭这棵树并不难,但是在心灵中给这棵树找到一个恰当的共同位置,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选自2009年《读者》第17期) 6.文中加横线的「A」「B」「C」「D」四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句;修改意见:(3分)

7.你觉得第○6段中提到的“犹太人纪念馆”与我国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意义相同吗?为什么?(5分)

8.结合全文,说说文末“在心灵中给这棵树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是一个怎样的位置。(4分)

9.假如你是亚斯沃镇的一位居民,请你根据文中相关内容,写出一段劝阻当局砍树的话来。(力争写出文采和情感,60字左右)(5分)

6.「A」应把句号放在引号的外面。 7.不相同。“犹太人纪念馆”的意义是提醒德国人永远铭记本国法西斯主义者在二战中犯下的罪行,以免重蹈覆辙;而“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意识是提醒中国人民牢记历史的屈辱,发愤图强。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8.其实,人们宽容一个战争遗迹的存在,正是坚守一种不能忘却的信念,理解了这一点,也就找到了存放“这棵树”的位置。

9.示例:的确,我们应该牢记希特勒的罪行,但我们有必要因此而迁怒于一颗树吗?树是无辜的!更可况,树的存在不正是一种永恒的提醒吗?

(二)(17分) 太阳在发怒

编译/全志钢 朱逸

①千万不要被太阳那圆乎乎黄橙橙的可爱外表给迷惑了。实际上,它的脾气可大了!从2008年开始,一股无名之火在它心中翻腾——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早在2008年一月份就报告说,他们观察到了太阳活动新周期内的第一个太阳黑子,并将其编号为10981,它位于太阳的北半球。别以为这只是少数天体物理学家需要操心的事情,你、我、他乃至全人类都可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的影响。比如,人造卫星可能会从天上跌落下来,或者变成一群没头的苍蝇;航班的飞行员可能在降落时再也接收不到导航指令;许多国家的电力供应可能出现大面积的故障;输油管道可能会变成漏勺;更甭提你的手机了,它很可能会变成聋子兼哑巴„„ ②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我们早就知道太阳的脾气就像是过山车,每9-14年(平均为11年)就会发生一次周期性的爆发。新一轮的爆发从2008年开始到2012年,其剧烈程度将会是50年来最疯狂的一次„„ ③太阳的愤怒都有哪些表现呢?首先它的表面会发生喷发。地球上的火山喷发与太阳的喷发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后者喷发出来的是充满能量的粒子(如质子)和波(如X射线、无线电波)。而每一“团”的喷发都相当于500亿颗轰炸广岛的原子弹的爆炸!尽管我们和太阳相距1.5亿公里,但这丝毫不影响太阳喷发的威力。每一次太阳喷发后,如果这次喷发的方向是朝着我们的,不消几分钟,我们的地球就会遭到倾盆大雨般的X射线和无线电波的袭击,以及质子风暴的扫荡。而这些家伙正是电子芯片的天敌„„另外,有的时候,喷发还会将围绕着太阳的太阳大气层的一部分喷射出来。设想一下,100亿吨的电离气体——即我们所说的等离子体——以700万公里的时速喷向太空。在这团等离子体中,还存在着太阳磁场。这足以扰乱一切依靠电流运作的东西„„

④波、粒子、磁场、这便是一整套的必杀技!幸好,我们的地球拥有一个磁层。它像一个磁性的金钟罩,保护着我们的地球免遭来自太空的袭击。它能驱散太阳发射的大部分带电粒子。看清楚,是大部分,但不是全部„„我们的磁性金钟罩最终还是会饱和,而将太阳发出的一部分暴徒放进来,好在溜进来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它们已经足以在地球上和地球周围的太空中制造麻烦了!以人造卫星为例,我们来看看它们在上一次太阳活动峰年中的遭遇吧。 ⑤这一幕发生在2003年10月的

28、29和30日。一阵太阳风袭击了地球的向阳面,世界的几大空间机构同时都拉响了警报:超过60%的在轨人造卫星的运行都出现了故障,甚至有两颗人造卫星彻底失踪。这种情况造成的混乱是巨大的。想想这些卫星所承担的功能就知道了:通信、GPS定位、天气预报、出于科学或国防目的的地球观测„„ ⑥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短短几分钟,大量的质子就穿越了太阳和我们之间的1.5亿公里的距离。这些亢奋的家伙从地球的磁极(也就是地球磁层的薄弱环节)鱼贯而人、窜入了地球的轨道。随即,它们便轻而易举地打进了卫星搭载的电脑内部。它们的造访改变了卫星电脑电子元件的状态 „„比如,高层空间(在那里,平静地运行着GFS卫星、通信卫星和气象卫星)的电子会发生剧烈的加速运动,变成所谓“杀手电子”。这些杀手电子会侵入卫星的电脑,烧坏它们的电路,为电子的大量释放创造条件,而我们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

(选自《青年文摘》2009年第9期)

10.选文说明的内容是

,作者写作本文意在

。(4分)

11.选文加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4分) 12.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太阳分摊给是怎样袭击人造卫星的。(4分)

13.本文的语言风格有怎样的特色?试举例分析。(5分)

10.太阳活动带来的太阳黑子、太阳风等给地球造成的巨大危害

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争取做好防范,减轻损失。

11.作比较、列数字 说明太阳表面喷发产生的能量之大以及可能对地球造成的侵害之大。 12.太阳风带来的大量电子在几分钟内穿越地球的磁极,打进卫星搭载的电脑内部,改变了卫星电脑电子元件的状态,造成卫星故障。

13.运用拟人手法,语言生动幽默。例如开头用说“它(太阳)的脾气可大了”,把穿越地球磁极的质子称作“亢奋的家伙”等,都产生了极大的感染力,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三)(16分)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1濯清涟而不妖

○2亭亭净植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6.下面几句话都有言外之意,试做分析。(4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7.下面几种鲜花,请从中选一种,依照例句,用托物言志发方法造句。(2分)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备选鲜花:

(1)兰花

(2)菊花

(3 ) 梅花

(4)红杜鹃

仿句:

18.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3分)

14.○1洗涤○2立、树立或竖立○3少

15.○1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2爱牡丹的人,当然 就很多了。

16. (1)我们可以思考两个问题:作者是否不喜欢听音乐?(从“调素琴”可以得出否定的回答。)“调素琴”跟“丝竹之乱耳”有什么区别?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态度。(2)作者这种写法颇似“一字褒贬”,文中只说牡丹是“花之富贵者”,此外别无贬词,但从“宣乎”一语却可以看出他对世风的鄙视。 17.略。 18.略。(提示:针对某一种观点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

三、生花妙笔硕果林(40分) 19.根据要求作文。

爱,是对人对事物很深的感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是无比芳醇的精神体验。自从我们呱呱坠地开始,我们就被周围的人爱着;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也开始爱着周围的人或事物,爱着生活、社会、自然,慢慢地理解了爱的多种多样和爱的丰富内涵。爱是什么呢?哦,爱不仅仅是简单的口头表述,其实自己、亲人、师友、其他人的某种言行的背后就是一种爱啊„„

请以“有一种爱叫

”为题,在横线上补充文字使题目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内容充实,要有真情实感。

○2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第三篇:英语初二上册期中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模版)

Unit 1 ○

词组.

 how often 多久一次

 surf the Internet 上网冲浪

 high school 高中

 be interested in 对…感兴趣

 come home from school 放学回家

 go skateboarding 滑滑板

 watch TV 看电视

 go shopping 购物

 go to the movies = go to a movie 看电影

 once a week a month 一周 一月一次

 twice a week a month 一周一月两次

 three times a week a month 一周一月三次

 activity survey 活动调查

 the result of……的结果

 as for = about 至于,关于

 junk food 垃圾食品

 healthy food 健康食品

 want sb to do sth 想要某人做某事

 would like to do sth 想要做某事

 be good for 对……有好处

 eating habit 饮食习惯

 pretty good 相当好,十分好

 try to do sth 尝试做某事,努力做某事

 of course = sure 当然,没问题

 look after = babysit = take care of 照看,照料,照顾  healthy lifestyle 健康的生活方式

 help sb do sth to do sth 帮助某人做某事

 have good grades 成绩好

 kind of = a little (bit) 一点,些许

 hardly ever 几乎不

 most of 大多数

句型

 How often do you ……?

I …… + 频率副词.

 How often does heshe ……?

HeShe(单三)…… + 频率副词.

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weekends?

I usually often……

 What does heshe usually do onweekends?

HeShe(单三) usually often……

1 duo

词组

 have a cold = catch a cold 患感冒

 start with 以…开始

 sore throat 嗓子疼

 sore back 背疼

 sore neck 脖子疼

 lie down and rest 躺下休息

 drink some hot tea with honey 喝一些有蜂蜜的热茶

 see a dentist 看牙医

 drink lots of water 多喝水

 go to a doctor 看医生

 I think so = I guess so 我认为是这样的

 I don’t think so 我认为不是这样的

 stressed out 压力大的,疲劳的

 go to bed 睡觉

 get up 起床

 listen to music 听音乐

 healthy lifestyle 健康的生活方式

 Chinese doctor 中医

 a balance of…和…的平衡

 be healthy = stay healthy = keephealthy 保持健康

 for example = like 比如,例如

 too much + 不可数名词 太多了

 too many + 可数名词 太多了

 much too + 形容词 太……

 Chinese medicine 中药

 be popular in 在…受欢迎

 western country 西方国家

 balanced diet 均衡的饮食

 be tired = get tired 感觉累的

 enjoy sth 喜欢某事或某物

 enjoy doing sth 喜欢做某事

 at the moment = now 立刻,现在,眼下

句型

 It’s (adj) to do sth 做…很…

 It’s (adj) for sb to do sth 做…对某人来说很…

 I’m feeling well. 我感觉很好.

 I’m not feeling well. 我感觉不好.

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What’s wrong (with you)?  I have a +疾病.

HeShe has a +疾病.

 You should……

You shouldn’t……

词组

 go camping 去露营

 take sb some time to do sth 某人花费时间做某事

 sports camp 运动野营

 go to the beach 去沙滩

 go with sb 和某人一起去

 go hiking 徒步旅行

 go away 离开,出远门

 have a good time = have fun = enjoy yourself 玩的开心

 send sb sth = send sth to sb 给某人邮寄某物

 show sb sth = show sth to sb 给某人看展示某物

 get back to 回来

 go bike riding = ride a bike骑自行车

 go sightseeing 观光,旅行

 take walks = take a walk 散步

 go fishing 钓鱼

 rent videos 租录影带

 the south of…的南部

 take a vacation = on vacation去度假

 think about = think of 思考,考虑,想,认为

 decide on 决定

 something different 一些不同的(注意形容词后置)

 Great Lakes 五大湖区(注意大写)

 plan to do sth 计划打算做某事

 forget to do sth 忘记去做某事

 forget doing sth 忘记做过某事

 a lot 十分,很,非常

 I can’t wait 我迫不及待了。

 finish doing sth 完成做某事

 need to do sth 需要做某事

 ask sb to do sth 让某人做某事

 ask sb about sth 询问某人关于某事

 leave for 动身去……

 a good place to do sth 一个做…的好地方

句型

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I’m doing sth……

 What is heshe doing for vacation?

HeShe is doing sth……

 When are you going?

 How long are you staying?

I’m staying for + 具体的几天.

语法点

现在进行时态表将来,也就是将来时态(也可以用情态动词will来表示将来时态,之后用动词原形)。注意其结构be + Ving. 注意其动词原形变动词ing时的几条规则(尤其是双写加ing)。注意其标志性词语:tomorrow, next等。

Unit 4

词组

 get to 到达

 how far 多远

 take the ……(交通工具) 乘坐…交通工具(用于句中)

 by……(交通工具) 乘坐…交通工具(用于句末)

 quick breakfast 很快的吃早餐

 bus rainsubway station 汽车火车地铁站

 bus stop 公交车站

 around the world = all over the world全世界

 most students 大多数学生

 on the school bus 乘坐校车

 other parts of……的其他地方

 depend on 依赖于,决定于

 must be 一定的,必须的

 a lot 十分,很,非常

 not all 并不是所有的

 be different from 和…不一样

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交通工具

 a small number of一小部分

 a large number of 一大部分

句型

 How do you get to ….?

I take the ……to…….

I get to …by……

 How does heshe get to….?

HeShe takes the ……to……

HeShe gets to …by……

 How long does it take?

It takes +具体时间

 How far is it from…to…?

It’s +具体距离

Unit 5

词组

 come to the party 来我的聚会

 help my parents 帮助我的父母

 study for a test 为了考试而学习

 go to the doctor 去看医生

 have a piano lesson 上钢琴课

 visit my aunt 拜访我的姑姑

 the day after tomorrow 后天

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前天

 thanks for (thank you for) sth 为了某物而感谢

 thanks for (thank you for) doing sth 为了做某事而感谢

 be busy 忙碌的

 have to do sth = must 不得不做某事

 tennis training 网球训练

 the school team 校队

 write soon 赶快回信

 be quiet = keep quiet 保持安静

 finish doing sth 完成某事

 football match 足球比赛

 culture club 文化俱乐部

 the whole day = all day 一整天

 come over 顺便来访

 be free 有空的,空闲的

 next time 下次

句型

 Can you ……?

Sure, I’d lovelike to.

Sorry, I can’t. I have to do sth. I’m going to do sth.

I’d lovelike to. But I have to do sth. I’m going to do sth.  What’s today?

It’s + 具体的星期和日期

It’s Monday the 14th.

语法点

现在进行时态表将来,也就是将来时态(也可以用情态动词will来表示将来时态,之后用动词原形)。注意其结构be + Ving. 注意其动词原形变动词ing时的几条规则(尤其是双写加ing)。注意其标志性词语:tomorrow, next等。

Unit 6

词组

 more than 多于,超出

 as you can see 正如你所看到的那样

 in some ways 在某些方面

 look the same 看起来一样

 look different 看起来不同

 in common 共同点,共同之处

 as…(+形容词原形)as… 和…一样

 the same as 和…一样

 be popular in 在…很受欢迎,很流行

 be good at sth 擅长…

 be good at doing sth 擅长做某事

 make sb laugh 使某人笑

 laugh at 嘲笑

 good listener 很好的倾听者

 keep a secret 保守秘密

 look alike 长的像

 have friends = make friends 交朋友

 like(介词,像…一样的) me 像我一样

 most of… 大多数…

 necessary to do sth 做…很有必要

 beat me in 在…打败我

 I don’t care. 我不在意,我不在乎

 primary school 小学

 middle school 中学

 high school 高中

 have good grades 有好成绩

 be good with 对…好

 who do you think…? 你认为某人…

 can’t stop doing sth 不能停止做某事

 ….ago…以前

 stop to do sth停下来去做另外一件事

 stop doing sth 停止做某事

 twin sister(s)rother(s) 双胞胎姐妹兄弟

 all the time 一直,总是

句型

 I’m ……than……

 What is your opinion?

 I don’t think ……

语法点

 涉及到否定表达时,中文中的否定在前,英文中的否定在后。如:I don’t

think……在中文里翻译为我认为…不…

 在英语中,注意用以下词或词组来修饰形容词的比较级,表示形容词比较级

的程度:a little (bit), a bit, much, a lot, far;

 形容词的比较级用来比较两个事物的不同之处,通常是在形容词原形的基础

上,加上er构成比较级。但也要注意其他变化规则:1. 加r ; 2. 改y为i加er;3. 之前加more; 4. 双写辅音字母加er;

 情态动词小聚,到现在学过的情态动词有:can(能够,会), must(必须,

一定), should(应该), have to(不得不,必须);其中,除了have to以外,其他三个都与人称无关,并且之后都要用动词原形。

第四篇:初二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资料4

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之四(作文)

一、话题作文

同学们正处在独立人格形成的时期,都希望受人尊重,正学着尊重别人。尊重很容易做到:得到帮助时说声谢,妨碍别人时道句歉;为演出的成功鼓掌,为同学的进步喝彩;一句问候,一声再见„„尊重也容易被人忽视;遭人冷落,被人揭短;恶语触怒他人,讥讽同学弱点„„总之,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种幸福。请围绕“尊重”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3、字数600左右。

二、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一群年幼的沙鸥,无忧无虑地嬉戏绿色的湖水中。 一只勇敢的小沙鸥尝试着,挣扎着,试图展开翅膀,飞向蓝天,它一次次不停地扑摔着,挣扎着,失败着„„突然间,那只沙鸥成功了,自由地翱翔于天际。

在那只会飞的沙鸥的引领下,第二只、第三只沙鸥开始了同样的尝试„„突然有一天,所有的沙鸥都学会了飞翔。

三、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想起了-----------”

在生命历程中,有晴天也有雨天,有顺境也有逆境,有“一日看遍长安花”的得意,也有“明朝散发弄扁舟”的失意„„每个人的成长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步入人生最美丽的季节,我们也开始咀嚼人生的内涵,品味人生的况味,也渐渐的懂得人生艰难„„此时,我们真真的感觉到人生不仅仅需要鼓励,掌声,提醒,同时也需要挫折、磨练„„你认为在成长的过程中,人生需要 。请你从“鲜花”、“掌声”、“精彩”、“挫折”“坎坷”、“磨难”、“提醒”、“幸福”„„任选一个词语,填在横线上。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要有真情实感,

2、字数在600字左右;

3、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四、命题作文

当你走进祖国的高山大川,徜徉在故乡的小桥流水旁,当你放眼纷繁的社会,关注多彩的人生时,当你倾心人际的交往,漫步在丰富的生活中,当你走近灿烂的文学名著,沉醉于精彩的影视作品里,„„你观察,你思考,你体验,你欣赏。语文就是那“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时时可以学语文,可以说生活就是一部大写的“语文书”。

请以“语文从我身边轻轻地走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体裁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五、亮点

1、题记

2、开头、结尾

3、名言警句

4、哲理性语句

5、诗句

6、多种描写

7、插叙

8、以小见大

9、以物寓理

六、注意点

1、实事、实情

2、有时代气息

3、入题快

4、字数足、字迹清

第五篇:初二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资料_作文练习

八年级语文复习资料之四(作文)

一、话题作文

同学们正处在独立人格形成的时期,都希望受人尊重,正学着尊重别人。尊重很容易做到:得到帮助时说声谢,妨碍别人时道句歉;为演出的成功鼓掌,为同学的进步喝彩;一句问候,一声再见„„尊重也容易被人忽视;遭人冷落,被人揭短;恶语触怒他人,讥讽同学弱点„„总之,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种幸福。请围绕“尊重”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3、字数600左右。

二、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一群年幼的沙鸥,无忧无虑地嬉戏绿色的湖水中。

一只勇敢的小沙鸥尝试着,挣扎着,试图展开翅膀,飞向蓝天,它一次次不停地扑摔着,挣扎着,失败着„„突然间,那只沙鸥成功了,自由地翱翔于天际。

在那只会飞的沙鸥的引领下,第二只、第三只沙鸥开始了同样的尝试„„突然有一天,所有的沙鸥都学会了飞翔。

三、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想起了-----------”

在生命历程中,有晴天也有雨天,有顺境也有逆境,有“一日看遍长安花”的得意,也有“明朝散发弄扁舟”的失意„„每个人的成长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步入人生最美丽的季节,我们也开始咀嚼人生的内涵,品味人生的况味,也渐渐的懂得人生艰难„„此时,我们真真的感觉到人生不仅仅需要鼓励,掌声,提醒,同时也需要挫折、磨练„„你认为在成长的过程中,人生需要。请你从“鲜花”、“掌声”、“精彩”、“挫折”“坎坷”、“磨难”、“提醒”、“幸福”„„任选一个词语,填在横线上。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要有真情实感,

2、字数在600字左右;

3、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四、命题作文

当你走进祖国的高山大川,徜徉在故乡的小桥流水旁,当你放眼纷繁的社会,关注多彩的人生时,当你倾心人际的交往,漫步在丰富的生活中,当你走近灿烂的文学名著,沉醉于精彩的影视作品里,„„你观察,你思考,你体验,你欣赏。语文就是那“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时时可以学语文,可以说生活就是一部大写的“语文书”。

请以“语文从我身边轻轻地走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体裁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初二数学上知识点总结下一篇:初二寒假作业答案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