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复审应知应会试题

2023-01-15

第一篇:二甲复审应知应会试题

“二甲复审”应知应会测试题

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二甲复审”应知应会测试题

科室: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部分:

1、《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评审结果采 用 五档表达方式。遵循 循环原理。共设置 章 节 条标准与监测指标。其中核心条款 条。

2、评审专家组分为五个组包括: 、 、 、 、 。

3、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 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 日。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

4、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 由 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5、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坚持 的方针。

6、传染病防治工作实行 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坚持依法管理,分级负责,做到 。

7、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立即详细填写 和 ,将 送交防保科收卡人,双方认真校对卡片,做好签收工作。

8、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是 。

9、患者满意度是反映患者对医疗服务的直接体验和亲身体会的调查表,是了解医院的 、 等情况的重要指标。

10、临床科室接到“多重耐药菌株”的报告或感染监控专职人员隔离反馈单后,立即报告 ,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如确诊为医院感染的,必须在 小时内上报 。

11、供应室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备查。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 ,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

12、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日常监测包括 、 和 。

13、围手术期用药必须根据手术部位、可能致病微生物、手术持续时间选用抗感染药物。在术前 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 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 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14、严格控制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预防用药。

15、根据《指导原则》结合抗菌药物分类、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药品价格等因素,我院的抗菌药物按“ ”、“ ”与“ ”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16、无菌包应注明 、 ,并按 ,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天,过期应重新灭菌。无菌物品一经打开,应在 小时内使用,超时重新灭菌处理。

17、患者经我院医嘱使用自备药品,我院病区用药医嘱单或门诊病历、门诊治疗单上必须明确注明“ ”字样。原则上不允许“患者使用自备药品”,特殊情况须相关临床科室 批准,并签署“患者使用自备药品责任(自愿)书”后方可按医嘱使用。

18、首诊医师对病员应认真负责,负责病人的 、 、常规检查及 。

19、查房目的是及时准确地制定患者入院后的治疗方案,保障患者 ,注重患者 ,提高 ,同时开展培训和教学工作。

20、现场急救的三快原则: 。入院记录当于患者入院 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应当于患者入院 小时内完成;手术记录应当在术后24小时内完成;出院(死亡)记录当在患者出院(死亡)后 小时内完成。

二、问答部分:

1、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医疗事故是如何划分等级的?

2、病人的合法权益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3、什么叫突发公共事件?

4、请列出我院的核心制度?

5、我院手术病人查对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特级护理的确定标准是什么?

7、简述我院临床用血审批制度。

8、简述我院电子病历修改及签名的要求。

9、现场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和原则是什么?

10、“危急值 ”定义是什么?

第二篇:二甲复审应知应会手册

医院“二甲”评审职工应知应会

第一章

等级医院评审相关政策……………………………………………… 第二章

等级医院评审方法……………………………………………………… 第三章

员工如何应对检查…………………………………………………..…. 第四章

医务人员重点记忆的内容………………………………………….

第一章 等级医院评审相关政策

一、等级医院评审的概念

医疗机构等级评审是指对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医疗质量、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并确定等级的专业技术活动。通过周期评审,引导医院进行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逐步达到最佳的资源配臵,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不断提高可信度和满意度。

二、等级医院评审机构及成员

医疗机构等级评审委员会是评审医疗机构等级的专门机构,由卫生、财政、物价、人力社保、科技、编委办等部门组成,评审委员会实行主任委员领导下的民主评议制。

三、等级医院评审的目的和意义

(一)医院层面:提高医疗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综合实力。

(二)病人层面:保障病人医疗安全、保障优质服务、保障病人权益。

(三)医务人员层面:搭建技术平台、优化工作环境、提高人员素质。

第二章 等级医院评审方法(追踪法)

一、 看框架、要通读、悟理念、抓重点、学方法、先知后行、持续改进。

二、重点是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

三、关注点:(1)医院系统管理和整体服务水平;(2)强调科室质量管理的作用;(3)质量监控指标数据的应用;(4)持续质量改进。

四、 方法:追踪检查法、逐项检查、文档审查、数据分析、人员访谈、明查与暗访等多种方式。

五、 追踪检查法的操作:

(1)追踪患者、专项管理系统; (2)员工参与为主;

(3)以开放式的问题发问;

(4)了解制度、流程与实际操作过程;

(5)确认矛盾处、标准符合程度、写与做的一致程度。

六、 系统追踪

(1)评估组织系统、而非单一部门; (2)评估医院内的团队协作;

(3)深入一线工作人员,了解每一个一线人员如何照护患者,以及他们所处的管理环境。

七、 追踪过程

(1)住院患者中,医疗服务横跨多科/多单元者;

(2)选择一位患者,透过病历,形成一个路线图访谈实际提供服务的人

1 医院“二甲”评审职工应知应会

员或提供此类服务的人员,对照实际标准规范如遵从度存在问题,会扩大追查,以确定是个别问题还是组织系统问题,在追踪过程中,会随时要求看相关制度、程序或相关文件,同时要求提供该服务人员的证件资料,以审核其能力及资格。

八、追踪评价方法学

(1)是对患者在整个医疗过程中获得诊疗护理及后勤支持等服务的经历进行追踪。该方法可以让评价者从患者视角“看”医疗服务,并进行分析,提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2)追踪的重点在于质量和安全,核心是“以病人为中心”,强调患者安全及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对某些特定的管理标准进行专项追踪检查,如质量指标应用、药物管理、感染控制等,考察在这些领域中医院管理的整个过程。如药物管理的系统追踪:特殊药物的选择、采购、储存、开立处方、准备、调剂、转运、给药及药物反应监测等。

九、重点实地部门

访视重症医学科、外科病房、新生儿病房、手术室、导管室、内镜室、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检验科、医疗废弃物处理中心、污水处理中心。

十、追踪方法学应用的意义

(1)患者:改善病人安全、改善病人照护质量、改善就医流程

(2)医疗机构员工:凝聚团队共识与默契、改善团队沟通与运作模式 (3)医疗机构:降低风险、持续提升医疗质量与病人满意度、联动维持高标准状态。

第三章 员工如何应对检查

一、如何应对检查者的提问:

1.保持自信、镇静、友善的态度,请保持微笑。

2.只回答被问到的问题,并说你知道的。不要提供额外的信息,尤其当你不是100%确定时。因为检查者会因此而利用线索询问更多问题。

3.在回答问题前应谨慎思考,如不清楚检查者提出的问题可请检查者再解说一遍。如不知道答案,不要回答“不知道”,应该说“我去查一下再回复您”。

4.必要时,可以利用你的笔记、文件夹、计算机文件、海报等方式来帮忙回答问题。

5.回答问题时可以参照政策:尽可能举出制度或流程以支持你的答案。 6.在回答检查者的问题时,避免使用含糊之词,要有自信,且回答“这是我们遵守的标准”。

7.在评审专家面前不要表示和同事的答案不统一,或强调你个人的不同意见或作业方式。

8.要有正面的态度:即认为评审专家是来帮我们改进的,要将他们的意见或建议用在改进上。

9.科主任在非必要时不可抢先回答问题,应引导员工向正确的方向回答问题,这样有机会使员工有正确的回答,检查者想看到的是员工怎样,制度有无层层落实。

二、如何应对评审专家的文件审查:

1.科室内的备查资料要放在全科室人员均可及的位臵,5-10秒要提供。

2 医院“二甲”评审职工应知应会

2.全科室人员均要掌握备查文件夹中的内容。

3.检查时要快速、准确地向检查人员提供相关文件,并通知文件资料的解释人到场。

4.在文件审查时会有很多申辩的机会,当检查人员遇到疑惑询问你时,此时回答的方式很重要,回答要慎重,要给其他人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补充说明。当检查者有不同意见时,要虚心请教,并当面将其意见记录表在笔记本上,同时表示谢意。

三、迎检准备中对全院职工的要求(必须掌握项目) 1.牢记本人岗位职责。

2.牢记本人岗位相关制度。

3.熟知本岗位质量标准和改进的方法。

4.知晓等级医院检查本岗位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5.参加值班者(含行政总值班、医疗总值班)做好应急考核和处理问题能力考核的准备。

6.接受对领导、医院现状的满意度调查,保证满意度≥95%。 7.仪表端正、服装整齐、挂牌规范、文明用语、准时上班。 8.做好应急传呼、电话考核和模拟案例检查的准备。 9.全员正确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10.全员正确掌握心肺复苏技术。 11.全员正确掌握七步洗手法。

第四章、 医务人员重点记忆的内容

核心制度;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程序;危急值的报告与处臵;特殊病例的管理规定(非计划再手术、住院超过30天)等关乎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规章制度与流程。

一、患者安全目标的内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2、最大限度减少诊疗操作错误。

3、努力提高检查,用药的安全性。

4、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5、严防意外受伤及其他医源性损害。

6、鼓励主动报告医院隐患与不良事件。

7、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完善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8、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门及术式发生错误。

9、严格执行手卫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10、建立临床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11、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12、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13、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二、严格查对制度,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的措施:

1、进一步落实各项诊疗活动的查对制度,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依据。推广请病人说出自己名字,再确认病人姓名的方法。

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责任者都要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

3 医院“二甲”评审职工应知应会

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保证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完善关键流程识别措施,即在关键的流程中,均有患者识别准确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制度。对手术、昏迷、神智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确认病人的一种手段。

三、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及操作规程

1、熟练掌握本专业各种疾病诊疗常规及操作规程。

2、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制定符合诊疗规范要求的诊疗计划。

3、认真执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4、认真执行重大疑难手术、危重病人上报制度。

5、建立健全医疗技术和人员资格准入、分级管理制度,严禁超范围执业和违法执业。

6、开展高风险的有创诊疗操作必须上报审批。

7、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

8、围手术期管理措施到位。

9、麻醉工作程序规范,术前准备充分,麻醉意外处理及时,输血合理,麻醉复苏实施全程观察。

四、如何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1、病房及抢救室药柜存放的品种、数量、使用、补充、核查和多余药品的处理均应有相应的规范和记录。

2、毒剧、精神、麻醉药品存放、登记与管理制度健全、落实,符合法规要求与行政规章规定,严格管理和登记。

3、病房药柜注射药、内服药、外用药与消毒药严格各自分类分开放臵。

4、存放的高危药品不得与其它药物混放,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包括氯化钾、磷化钾及超过0.9%的氯化钠等)肌肉松弛剂与细胞毒化等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禁止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且有醒目标志。

5、病房及抢救室抢救用药,按药理作用或用途分类放臵,标志醒目。

6、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有严格核对程序并认真遵循。

7、在开具与执行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过敏史和配伍禁忌,相关警示标识醒目。

8、进一步完善输液配伍的安全管理,确认药物有无配伍禁忌、控制静脉输注流速、预防输液反应。

9、病房建立重点药物用药后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医师、护士知晓并能执行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且有文字证明。

10、药师应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咨询服务指导。

五、完善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全面提高患者就医知情率的措施:

(一)认真落实医患沟通制度,针对患者及家属普遍存在担忧多,信任少,敏感和有争议的问题,以科学为基础进行有效沟通。

(二)住院医师接诊病人后认真向病人介绍自己,及时将病情、初步诊断、

4 医院“二甲”评审职工应知应会

治疗方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告知病人,并记入病程记录。

(三)各种有创治疗和检查必须在实施操作前向病人或家属交待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医疗意外及医师在操作中采取的应对措施,将内容计入病程记录、并签字。

(四)认真落实高风险环节签字制度

1、为了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同意权、在诊疗环节中实施规范性签字制度,如《输血同意书》、各种穿刺检查同意书、《特殊检查同意书》、门诊各类手术同意书等,向病人告之内容要全面,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医疗意外,并要求患者及家属签字。

2、对高风险医疗环节,除尊重病人知情权、同意权,同时也要尊重病人的拒绝权。病人明确表示不同意的手术和操作,原则上不做。

3、住院病人离院回家要请假,请假条要规范存放。

(五)紧急抢救急危重症的特殊情况下,对医生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复诵一遍,执行时护士、医生双重检查核对药品(尤其是在超常规用药情况下)并保留药物空瓶及液体瓶,以便抢救完毕后核对。事后应准确记录。

(六)对接获的口头或电话通知的“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查(包括医技科室其他检查)结果,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查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确认后方可使用。

六、卫生部关于创建平安医院“九项要求”的内容

1、要切实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卫生行业的立业之本,和谐的医患关系之源,医疗卫生行业必须首先从自身做起,发挥行业的优良传统,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2、要强化医务人员的执业管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认真按照法律法规职业临床诊疗规范和技术操作常规开展各类诊疗服务。

3、要严格执行医疗安全规章制度。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要增强责任心,坚决杜绝危及患者生命的重大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

4、要增进医患沟通。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健全医患的沟通渠道。

5、要规范投诉管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要做好投诉的管理,设立指定专门的部门处理患者的投诉,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6、要做好预约诊疗服务。各地要拓宽提供预约就诊服务的途径,运用信息技术完善预约诊疗服务,要动脑筋想办法让群众感觉到医院看病就诊更加方便。

7、要建立医疗纠纷应急处理机制预案。充分和各有关部门共同协调,共同建立医疗纠纷应急处理平台,完善医疗纠纷应急处臵预案;依法打击医闹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正常的诊疗秩序。

8、要建立医疗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9、要做好宣传工作。积极与新闻单位沟通,引导群众理性对待可能发生的医疗风险和医疗损害的纠纷,增进社会各界对医学和医疗工作的支持。

七、我院医疗投诉或纠纷处臵程序

1、医疗投诉发生后,科室应立即向医务科等主管部门报告,隐匿不报者,将承担可能引起的一切后果。

2、由医疗问题所致的纠纷,科室应先调查,迅速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控制事态,争取科内解决,防止矛盾激化,并接待纠纷患者及家属,认真听取患者的意见,针对患者的意见解释有关问题,如果患者能够接受,投诉处理到此终止。

5 医院“二甲”评审职工应知应会

3、主管部门接到科室报告或家属投诉后,应立即向当事科室了解情况,与科主任共同协商解决办法,如果患者能够接受,投诉处理到此终止。如果患者不能接受,请患者就问题的认识和要求提供书面的材料;然后,找有关责任人调查了解问题的详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向分管院长汇报,与患者协商处理意见,如患者接受,处理到此终止。

4、对主管部门已接待,但仍无法解决的医疗纠纷,建议患者或家属按法定程序进行医疗鉴定。当事科室在一周内备齐所需病案摘要、原始病案、有关资料及科室意见。

5、当事科室指定专人出席医疗事故鉴定会。

6、患者及家属向法院起诉后,当事科室指定专人和律师代表医院出庭,必要时职能部门陪同。

7、医疗主管部门根据医疗纠纷的性质对科室和个人提出行政处理意见,并提请院务会决定。

八、患者知情同意权

是指病人对其病情和诊断、需支付的医疗费用、将接受的检查治疗及其效果等,有权知道全部真实情况,并有权决定是否同意医师提出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及术式)、特殊检查、使用贵重药品或其它特殊治疗的建议。

九、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鼓励患者行使自己的权利的具体要求

1、医务人员有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的责任和义务。

2、采用多种形式,针对患者的疾病和诊疗信息,对门诊、住院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疾病防治和健康知识的教育和指导,协助患方对诊疗方案做出正确理解与选择。

3、医务人员应主动邀请和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进行诊疗活动前,医务人员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并请患者或家属参与诊疗部位的确认。尤其是患者在接受特殊检查(治疗)、有创操作前要告知其目的和风险,进行知情同意签字确认,以确保实施操作等医疗行为的顺利进行。

4、需要使用设备或耗材的,医务人员应为患者提供设备和材料的相关信息。让患者对操作有所了解,以确认设备及耗材和患者身份具有唯一对应性,以及和相应费用的对应性。

5、药物治疗时,医务人员应告知患者用药目的与可能的不良反应,鼓励患者主动获取安全用药知识,充分体现患者的知情权,并邀请患者参与用药时的查对。

6、护士在进行护理和心理服务时,应告知患者护理操作的目的、操作的步骤以及如何配合及配合治疗的重要性。

7、鼓励患者在就诊前向医务人员提出洗手要求。

8、医务人员应引导患者在就诊时提供真实病情和真实信息,并向患者宣传提供真实病情和有关信息对保障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

9、对儿童、老年人、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患者,医务人员应采用语言提醒、搀扶、请人帮助和警示标识等办法邀请患方主动参与防止患者跌倒的活动。

10、定期向患者举行医疗健康教育讲座,宣传参与医疗安全活动的知识。

6 医院“二甲”评审职工应知应会

十、患者有哪些权益?

人格受尊重权、诊疗服务知情同意权、医疗服务选择权、隐私权、生命权、医疗资讯获得权、医生诊疗行为被告知权、投诉权、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受尊重权。 十

一、入院谈话要求

由住院首诊医师完成。首诊医师接诊病人后,应简要自我介绍和简要科室特色介绍。根据病人提供的病史、查体及检查资料,综合分析,将初步诊断、拟订治疗方案,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沟通。

十二、保护患者隐私制度

1、隐私权是患者的合法权益,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义务维护患者的隐私权,为病人保守医疗秘密,实行保护性医疗。医务人员既是病人隐私权的义务实施者,同时也是病人隐私的保护者。

2、患者告知护理人员的心理、生理的隐私情况,患者有权要求护理人员为其保密,医护人员要履行为其保守秘密的义务,不得在任何场所、任何时候向外泄露。

3、非工作必须不得提及患者隐私,注意保护患者的自尊,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

4、任何时候不得议论、取笑患者隐私,更不能扎堆谈论,最大限度保护病人不受伤害。

5、在必要情况下要向患者保守或暂时保守病情及治疗产生的不良后果,注意保护病人不受心理上的刺激。

6、特殊病人(如癌症病人)我们有义务配合家属对其保守与疾病相关的秘密,以避免病人产生精神负担及心理压力,影响治疗效果。 十

三、保护患者隐私措施

为使患者的隐私得到切实保护,医务人员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医务人员未经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不得私自向他人公开患者个人资料、病史、病程及诊疗过程资料。

2、医务人员要注意言谈中不得擅自议论患者及家属的隐私。

3、对特殊疾病的病人,医务人员床头交接时不应交接医疗诊断,应为患者保守医密。

4、对异性患者实施隐私处处臵时,应有异性医务人员或家属陪伴。

5、危重症病人在更换被服、衣物、翻身时,应尽量减少暴露。

6、为患者处臵时要拉帘或关闭治疗室的门。

7、住院病室要尽量做到男、女患者分开。

8、医务人员进行暴露性治疗、护理、处臵等操作时,应加以遮挡或避免无关人员探视。

9、对于院内或科室内安排的涉及患者隐私的参观、学习活动,应征得患者本人同意,并告之学习内容。

10、除实施医疗活动外,不得擅自查阅患者的病历,如因科研、教学需要查阅病历的,需经医务科同意,阅后应立即归还,不得泄露患者隐私。

十四、“医患沟通”的三个层面

1、普通疾病患者,由主管医生在床旁查房时就将病情、预后、治疗方案、详细地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

7 医院“二甲”评审职工应知应会

2、疑难、危重病人,由病人的主管医生、主治医师(包括科主任)和责任护士(包括护士长)直接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正式沟通。

3、带有共性的多发病、常见病,由护士长及相关医生、护士一起召集病人或家属开会,集中进行沟通。 十

五、医患沟通的技巧

1、基本要求

尊重、诚信、同情、耐心

2、一个技巧

倾听——请多听病人或家属说几句,介绍(解释)——请多向病人或家属说几句。

3、二个掌握

掌握病情、治疗情况和检查结果;掌握医疗费用的使用情况。

4、三个留意

留意对方的情绪状态、教育程度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对方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

5、四个避免

避免强求对方及时接受事实;避免使用易剌激对方情绪的词语和语气;避免过多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刻意改变和压抑对方情绪,适时舒缓。

十六、医患沟通的方法

1、预防为主的沟通: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只要发现可能出现问题的苗头,并把此类作为重点沟通对象,针对性的进行沟通。在晨会交班中,除交医疗问题外,可把当天值班中发现的不满意苗头作为常规内容进行交班,使下一班医护人员有的放矢的做好沟通工作。

2、交换沟通对象:在某医生与病人或家属沟通困难时,可另换一位医生或主任与其沟通。

3、书面沟通:对丧失语言能力或某些特殊检查、治疗的患者可用书面沟通。

4、先请示后沟通:当下级医生对某种疾病的解释不肯定时,先请示上级医生,然后再沟通。

5、协调统一沟通:论断不明或疾病恶化时,在沟通前,医—医之间,医—护之间,护—护之间要相互讨论,统一认识后,由上级医师对家属进行解释,以避免各自的解释矛盾对家属产生不信任和疑虑的心理。 十

七、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措施

1、医院重视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知识的宣教工作。

2、医生在病史询问过程中确认患者系少数民族或宗教信仰者后,应主动了解其在生活和饮食方面的禁忌,询问患者的需求,并在病历中做好相应记录。

3、在诊疗过程中,相关医务人员应做好交接工作,并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了解该民族的风俗习惯。

4、患者在院期间进行的宗教和民族活动,凡属国家法律允许的,医务人员要尊重和保护,在条件许可时,应主动提供相应的服务。不得嘲笑、歧视和在公共场所议论。

5、当患者的宗教和民族活动已经影响医院工作秩序和其他患者的就医环境时,医务人员应做好劝导工作,劝导过程注意方式方法,避免粗暴干涉。 十

八、

门、急诊在突发意外紧急情况处理预案

1、当发生突发意外情况时,及时上报医务科或行政总值班。听从医务科或院总值班的指挥,统一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进行援救。

2、门诊各科要每天安排好突发意外情况备班人员,全体人员在接到医院总值班通知后,立即到医院或指定地点参加救治工作。

8 医院“二甲”评审职工应知应会

3、各科门诊、急诊,参加抢救人员,在接到院总值班命令后,立即做好各项抢救准备工作,保证各抢救程序进展顺利。

4、各科室备班人员要保证通信畅通,随时听从命令。当发生突发意外情况接到命令后,相关科室必须在10分钟之内到达抢救集合点或急诊室,参加抢救,同时将本专业患者收入病房。科室之间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病人。

5、有专人负责医疗器械及急救药品,抢救所用的医疗器械一周检查一次,如有损坏及时检修,相关人员要精通使用,急救药品要每月检查一次,保证抢救工作万无一失。

6、医院突发意外紧急情况值班电话:白天报告医务科、夜间及周末报告行政总值班。

7、急诊室和各科门诊,要定期进行对“突发意外情况”处理措施的培训和演练,同时要有明确的记录。

十九、我院急诊绿色通道救治范围

(一)急性创伤引起的体表开裂出血、开放性骨折、内脏破裂出血、颅脑出血、高压性气胸等及其他可能危及生命的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重点病种。

(二)气道异物或梗阻、急性中毒、电击伤、溺水等;

(三)急性冠脉综合症、急性肺水肿、急性肺栓塞、大咯血、休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消化道大出血、急性脑血管意外、昏迷、重症酮症酸中毒、甲亢危象等;

(四)宫外孕大出血、产科大出血等;

(五)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肠梗阻等急腹症;

(六)“三无”人员指无姓名(不知姓名)、无近亲属、无治疗经费,就诊时也在绿色通道管理范畴内。 二

十、我院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二十

一、入院制度 二十

二、出院制度 二十

三、转科制度 二十

四、转院制度

二十五、医嘱查对制度

二十六、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的内容 二十

七、输血查对制度的内容 二十

八、手术室查对制度的内容 二十

九、药房查对制度的内容 三

十、检验科查对制度的内容 三十

一、病理科查对制度的内容

三十

二、放射科、CT室、MRI室、功能科查对制度的内容 三十

三、理疗科查对制度的内容 三十

四、消毒供应室查对制度的内容 三十

五、“危急值”的定义

三十

六、医技科室的“危急值”报告程序

9 医院“二甲”评审职工应知应会

1、 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核查检验标本是否有错,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

2、 在确认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要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

3、 记录报告:检查日期、患者姓名、住院号、科室床号、检查项目、联系电话、联系时间(min)、报告人、备注等项目,并将检查结果发出。 三十

七、临床科室的“危急值”报告程序

1、临床科室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应在临床科室《危急值接收登记本》上做好记录,同时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

2、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应进一步对病人进行检查;如认为检验结果不符,应关注标本留取情况。必要时,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若该结果与临床相符,应在30分钟内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3、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需6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

4、临床、医技科室在实际诊疗工作,如发现所拟定“危急值”项目及“危急值”范围需要更改或增减,需及时与质控办联系,以便逐步和规范“危急值”报告制度。

三十

八、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定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发生本可避免的涉及医疗安全的不良事件/缺陷,涵盖医疗、护理、医院感染、药品、医疗器械和设备、公共设施、后勤保障、治安和其他事件。医院通过自愿的、不具名的报告途径获得显性或隐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对不良事件、安全隐患的信息进行及时处理、定期分析,提出防范措施。 三十

九、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原则

1.主动性: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向主管部门报告显性或隐性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2.非惩罚性(或激励性):对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医护人员,不给予责任追究和处罚;对主动发现并及时报告重要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和隐患,避免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的医护人员给予奖励。

3.保密性:该制度对报告人以及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

10 医院“二甲”评审职工应知应会

十、我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划分类别

1、病房诊治问题: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院内感染等。

2、不良治疗:包括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等。

3、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 、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

4、辅助检查问题: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等。

5、手术相关问题:如手术患者、部位和术式选择错误、患者术中死亡、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手术器械遗留在体内、住院期间同一手术的再次手术、麻醉相关事件等。

6、医患沟通:包括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冲突等。

7、其他非上列导致医疗不良后果的事件。 四十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管部门及职责

医务科:负责每月统一收集、核查全院各职能部门受理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对汇集的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信息进行分析,发布警示信息,提出防范措施;定期组织对员工进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教育和培训。 四十

二、各职能部门规口受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类

1、医务科:负责收集、处理由临床、医技科室上报的与诊疗检查活动有关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2、护理部:负责收集、处理涉及护理质量与安全、护理服务方面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3、院感办:负责收集、处理全院各部门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4、药剂科:负责收集、处理涉及药品管理、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5、设备科:负责收集、处理涉及医疗器械和医疗设备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6、总务科:负责收集、处理医院公共设施、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7、保卫科:负责收集、处理医院治安与消防方面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四十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处理流程

1、当发生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填写书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内容,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48h内报告相应职能科室。

2、重大事件、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或电话报告对口职能科室,由其核实结果后再上报分管院领导。

11 医院“二甲”评审职工应知应会

3、职能科室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制定对策及整改措施,督促相关科室限期整改,及时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影响,尽量将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4、涉及药物不良反应、院内感染、输血反应的实行双重填报。

5、医保科是我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统一管理部门,各职能科室是具体不良事件受理部门。

四十

四、医院应向患者公开那些院务主要内容?

1、收费信息

A、住院病人实行费用“每日清”制度,医院每天通过适当方式向患者提供包括药品、医用耗材和医疗服务的名称、数量、单价、金额等使用情况,或者提供费用查询服务,出院时提供总费用清单。 B、为门诊患者提供费用清单。

2、按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向患者提供病历资料复印或者复制服务。 四十

五、我院投诉途径与渠道

1、医院投诉监督电话、医院公众场所的意见投诉箱、各部门、科室意见薄(本)、投诉接待室。

2、建立院总值班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接听电话、接待来访、受理非工作日投诉。

3、督查科统一受理,其它职能科室受理职权范围内的投诉。

4、首诉负责,先受理,再协调处臵。 四十

六、接待患者投诉注意事项

1、妥善接待投诉的患者并对患者的投诉表示接受。

2、邀请投诉者到投诉接待室坐下。

3、仔细耐心听取投诉者的诉说,保持目光接触,并将投诉记录成书面的文件。

4、重复投诉者的投诉内容,无论什么原因,应先向投诉者道歉。

5、如果投诉者要求见院长,应该找比自己高一级职位的同事来处理。

6、尽快地解决问题,提供一种以上的解决方案让投诉者选择。

7、如果不能马上解决问题,要告知投诉者医院将要采取的步骤和可能花费的时间。

8、表示对投诉者的感谢,感谢他为医院带来的经验,帮助医院改善不足。

9、将投诉过程记入《人民医院投诉受理登记表》,以便日后跟踪服务,总结经验。

四十

七、重大投诉的范畴:

1、严重医疗质量问题,并已造成不良后果者;或虽未造成不良后果,但引起患者极大的不满,造成恶劣影响者;

2、患者直接向媒体、上级行政部门进行投诉者;

12 医院“二甲”评审职工应知应会

3、服务态度恶劣,恶语伤人,甚至与患者争吵引起的投诉;

4、严重违反医德医风规定造成的投诉;

5、非医疗因素导致的不良后果(如患者滑倒致骨折、触电、自杀);

6、由于医务人员过错造成经济赔偿的投诉。 四十

八、医疗事故的定义

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五十

二、医疗事故的分级

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四十

九、手术安全核对如何进行?目的是什么? (1)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同时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2)手术安全核查的目的是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发生错误,保障每一位手术患者的安全,避免因手术后的并发症及死亡,最终实现保障患者健康和医疗安全。

十、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1)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2)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3)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4)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五十

一、手术切口清洁程度分类

分为四类:Ⅰ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Ⅱ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切口)、Ⅲ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Ⅳ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

13 医院“二甲”评审职工应知应会

五十

二、麻醉病人分级(ASA分级)

第Ⅰ级:病人心、肺、肝、肾、脑、内分泌等重要器官均无器质性病变; 第Ⅱ级:有轻度系统性疾病,但处于功用代偿阶段; 第Ⅲ级:有明显系统性疾病,功用处于早期失代偿阶段; 第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功用处于失代偿阶段; 第Ⅴ级:无论手术与否,均难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第VI级:确诊为脑死亡,其器官拟用于器官移植术。 五十

三、重大手术界定及手术权限

(1)重大手术指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包括资格准入手术,高度风险手术,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其它特殊手术。

(2)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手术医师方可主持重大手术,包括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对资格准入手术,除必须符合上述规定外,手术主持人还必须是已获得相应专项手术的准入资格者,但手术医师的手术权限均不可超出我院的手术权限。

五十

四、手术分级

(1)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普通手术。 (2)二级手术:手术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3)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的手术。

(4)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重大手术。 五十

五、医师手术权限分级

1、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一级手术。

2、主治医师:熟练掌握

一、二级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3、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

一、

二、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参与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4、高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完成

一、

二、三级手术,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四级手术。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部分四类手术,开展新的手术。

5、主任医师:熟练完成各级手术,特别是完成新技术、新项目的手术。 五十

六、病例讨论制度包括哪些内容?如何记录?

(1)包括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手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2)讨论结果在病历上必须规范地记录,其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名单、专业技术职务、简要病情、讨论目的和讨论后的总结意见等。另外,科室必须将每次讨论记载在医院统一的登记本上。 五十

七、院内普通会诊及急会诊时限是多少? 普通会诊:48小时;急会诊10分钟。 五十

八、术前讨论的病例选择

1、所有在院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一般都要经过术前讨论会诊。术前讨论分科内术前讨论会诊、院内术前讨论会诊。

2、有以下情况的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II级及以上的所有手术均进行术前讨论。 五十

九、多学科诊疗会诊范畴

下列情况必须申请医务科组织院内多学科综合会诊:

1、临床确诊困难(一般入院后超过3天不能确诊)或疗效不满意的疑难、危重患者;

14 医院“二甲”评审职工应知应会

2、特殊需要或患者病情危重、复杂,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学科共同参与诊治。

3、恶性肿瘤患者;

4、拟邀请院外专家会诊或院内多科室会诊(超过3个专业)的病例;

5、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

6、已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投诉或可能出现纠纷的病例。 六

十、加强医疗环节质量的“四重点”管理工作内容

1、不断加强急诊科、手术科室等“重点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

2、不断加强以新入院患者、急危重症患者、特殊患者为重点的“重点患者”管理。

3、切实加强以有创诊疗、临床用血等诊疗环节为重点的“重点环节”质量管理工作。

4、加强对节假日、夜间等特殊时间断的“重点时间”质量管理工作。 六十

一、处方书写必须符合下列规则:

(一)处方记载的患者一般项目应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二)每张处方只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

(三)处方一般用黑色或蓝黑墨水书写,字迹要清楚,不得涂改。如有修改,必须在修改处签名。

(四)处方一律用规范的中文或英文名称书写。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或用代号。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五)年龄必须写实足年龄,婴幼儿写日、月龄。必要时,婴幼儿要注明体重。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要分别开具处方。

(六)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须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五种药品。

(七)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可按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药物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之后上方,并加括号,如布包、先煎、后下等;对药物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应在药名之前写出。

(八)用量:一般应按照药品说明书中的常用剂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超剂量使用时,应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九)为便于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处方,医师开具处方时,除特殊情况外必须注明临床诊断。

(十)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应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十一)处方医师的签名式样必须与在医务科、药剂科留样备查的式样相一致,不得任意改动,否则应重新登记留样备案。 六十

二、医疗技术中止应用的范围:

1、项目主要负责人因某种原因离开岗位,其他专业人员不能完全胜任该项技术操作;

2、项目主要设备仪器损坏,尚未添臵新设备仪器;

3、项目辅助设备仪器损坏,且无同样功能的替代设备仪器;

4、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显著;

5、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重大风险和安全隐患, 六十

三、医疗技术的定义

15 医院“二甲”评审职工应知应会

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 六十

四、医疗技术的分类

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由医疗机构自行制定目录并严格进行管理。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一)涉及重大伦理问题;

(二)高风险;

(三)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

(四)需要使用稀缺资源;

(五)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六十

五、立即停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情形:

1、该项医疗技术被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

2、从事该项医疗技术主要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关键设备、设施及其他辅助条件发生变化,不能正常临床应用;

3、发生与该项医疗技术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后果;

4、该项医疗技术存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隐患;

5、该项医疗技术存在伦理缺陷;

6、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效果不确切;

7、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六十

六、医疗技术损害处臵步骤

1、立即消除致害因素

16 医院“二甲”评审职工应知应会

2、迅速采取补救措施

3、尽快报告有关领导

4、组织会诊协同抢救

5、迅速收集并妥善保管有关原始证据

6、加强沟通,及时反馈

7、积极配合,听从指挥,统一协调

8、及时报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9、全面检查、总结教训

10、做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应诉准备

11、维护医疗秩序保护医院设施

12、加强药品等器材的评估

六十

七、医疗技术风险预警的目的及范围

1、目的:及早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加强预警监控,防止医疗事故,确保医疗安全。

2、范围: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可能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病人死亡、伤残以及躯体组织、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受损等不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无论不良后果是否发生以及患者是否投诉,均属预警监控范围。 六十

八、高风险技术操作的许可授权范围:

包括所有进行本诊疗操作的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未经授权的个人,除非在有充分正当理由的紧急情况下,不得从事诊疗操作。换言之,高风险诊疗技术通常需由授权医师完成的,但不限于有正当理由的紧急情况下。 六十

九、何为急诊手术?

是指病情紧迫,经医生评估后认为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手术,否则就有生命危险的手术。

十、何为特急手术?

17 医院“二甲”评审职工应知应会

是指由于病情危重累及生命而需要进行紧急手术抢救的手术,如危及母子安全的产科急症、严重的肝脾损伤、严重的颅脑损伤、严重的开放性心胸外伤、气管异物、大血管破裂等。

七十

一、手术病人术后监测要求

1、体位 术后病人的体位安臵,务必做到轻柔缓慢,协调一般,保障病人气道通畅,注意保护各种体腔引流管。合适的体位,有利于病人呼吸和循环等功能的发挥。

2、监护 合理的术后监护是及时了解术后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的重要保证。 (1)生命体征 每15~30分钟记录1次血压、脉搏、呼吸频率,直至病情平稳,随后的监护频率取决于手术情况和病从在苏醒时的情况。

(2)中心静脉 如果手术中有大量失血或体液丢失,在手术后早期就监测中心静脉压。

(3)体液平衡 对于中等及较大的手术,术后要继续详细记录液体的入量、失血量、排尿量、胃肠减压及各种引流的丢失量。

(4)其它监护项目 根据不同原发病以及不同的手术情况而定。

3、活动

术后的活动量应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逐步增加。在病人已清醒,麻醉作用消失后,尽早鼓励和协助病人在床上活动。

4、饮食和输液

(1)非腹部手术 视手术大小、麻醉方法和病人的反应决定。

(2)腹部手术 尤其是胃肠道手术后,一般禁食24~48小时,待肠道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可开始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

5、引流物的处理 引流物的种类繁多,常用的有烟卷引流、乳胶片引流、乳胶管引流、双套引流及T管引流、胃肠减压管引流、导尿管引流等。

6、缝线拆除和切口的愈合记录 缝线的拆除时间,可根据切口部位、局部血液供应情况及病人年龄、营养状况来决定。 七十

二、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定义

是指在同一次住院期间,因各种原因导致患者需进行计划外再次手术,包括医源性因素,即手术或特殊诊治操作造成严重并发症必须再次施行手术;以及非医源性因素,即由于患者病情发展或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而需要再次进行手术。 七十

三、床位超负荷或医疗设施有限时的处理制度

1、提前告知,妥善沟通,减少医患冲突

18 医院“二甲”评审职工应知应会

2、合理加床,重视诊区环境,有效利用病区空间,。

3、妥善安排好加床患者需要的各种物品

4、保证好加床患者的医护人员配备

5、加快床位周转

6、严格规范诊疗行为

7、及时进行辅助检查 七十

四、患者病情分级:

一级:(濒危病人)

1.病人情况:有生命危险。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立即急救。如心搏呼吸骤停、剧烈胸痛、持续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呼吸困难、重度创伤大出血、急性中毒及老年复合伤。

2.处理:进入绿色通道和抢救室。

3.目标反应时间:即刻。每个病人都应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得到治疗。 二级:(危重病人)

1.病人情况:有潜在的生命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如心、脑血管意外;严重骨折、突发剧烈头痛、腹痛持续36小时以上、开发性创伤、儿童高热等。

2.处理:诊室优先就诊。

3.目标反应时间:<10分钟。即在10分钟内给予处理,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5%的病人。

三级:(急症病人)

1.病人情况:生命体征尚稳定,急性症状持续不能缓解的病人。如高热、呕吐、轻度外伤、轻度腹痛等。

2.处理:候诊区候诊。

3.目标反应时间:<15分钟。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0%病人。 四级:(非急症病人)

1.病人情况:病情不会转差的非急诊患者。 2.处理:可在急诊候诊或去门诊候诊。

3.目标反应时间:<30分钟。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0%病人。 七十

五、

19 医院“二甲”评审职工应知应会

我院在实施双向转诊中的职责

l、负责向各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居民推荐医院专家,承担社区医疗顾问。

2、负责接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的患者,使转诊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遇急重症患者,根据病情,将病人转我院急诊,以保证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急诊科任何医务人员不得延误及推委病人。急诊科负责双向转诊首次接诊工作,并认真填写《双向转诊登记表》,可以追踪到患者,便于随访。

4、根据病情,医院认定确能转回社区的病人,转出科室把关,科室应安排副主任医师以上的负责这项工作,以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5、加强与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沟通,及时总结双向转诊工作中的问题和经验,随时完善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工作。

七十

六、双向转诊的上转条件

1、临床各科急危重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难以实施有效的救治病例。

2、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

3、重大伤亡事件中,处臵能力受限的病例。

4、疾病诊治超出本机构核准诊疗登记科目的病例。

5、需要到上一级医疗机构做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的病例。

6、其它因技术、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臵的病例。

七十

七、医疗安全预警范围

全院职工,尤其是医务人员,在实施诊断、治疗和其他服务的过程中,由于“作为不规范”或“不作为”而发生的任何有可能导致医疗差错、事故出现的医疗事件,无论患者与家属有无投诉,都属于医疗安全预警范围。

七十

八、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八不准”的内容? 1.医疗机构和科室不准实行药品、仪器检查、化验检查及其他医学检查等开单提成办法;

2.医疗机构的一切财务收支应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内部科室取消与医务人员收入分配直接挂钩的经济承包办法,不准设立小金库;

3.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活动中不准接受患者及其亲友的“红包”、物品和宴请;

4.医务人员不准接受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销售企业和人员以各种名义、形式给予的回扣、提成和其他不正当利益;

5.医务人员不准通过介绍病人到其他单位检查、治疗或购买药品、医疗器械

20 医院“二甲”评审职工应知应会

等收取回扣或提成;

6.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准在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之外,自立、分解项目收费和提高标准加收费用;

7.医疗机构不准违反国家有关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规定,对中标药品必须按合同采购、合理使用;

8.医疗机构不准使用假劣药品,或生产、销售、使用无生产批准文号的自制药品与制剂。

七十

九、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享有哪些权利?

(一)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进行医学诊查、疾病调查、医学处臵、出具相应的医学证明文件,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

(二)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获得与本人执业活动相当的医疗设备基本条件;

(三)从事医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

(四)参加专业培训,接受继续医学教育;

(五)在执业活动中,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六)获取工资报酬和津贴,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七)对所在机构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依法参与所在机构的民主管理。

十、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必须履行哪些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二)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

(三)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四)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五)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八十

一、医疗机构可以为申请人复印或者复制的哪些病历资料?

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中的住院志(即入院记录)、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治疗)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报告、护理记录、出院记录。 八十

二、医疗机构不得提出会诊邀请的情形:

(一)会诊邀请超出本单位诊疗科目或者本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的;

(二)本单位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不能为会诊提供必要的医疗安全保障的;

(三)会诊邀请超出被邀请医师执业范围的;

(四)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八十

三、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县卫局报告哪些医疗过失行为?

(一)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21 医院“二甲”评审职工应知应会

(二)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八十

四、医疗事故处理途径有哪些?

(1) 医患双方共同协商解决;(2)卫生行政部门调解;(3)向法院起诉。 八十

五、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应当如何处理? (1)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2)需要检验的,应当由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时,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3)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疗机构应当通知提供该血液的采供血机构派员到场。

八十

六、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的处理方式?

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

八十

七、卫生部、公安部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打击医闹不良行为的情形:

(一)在医疗机构焚烧纸钱、摆设灵堂、摆放花圈、违规停尸、聚众滋事的;

(二)在医疗机构内寻衅滋事的;

(三)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管制器具进入医疗机构的;

(四)侮辱、威胁、恐吓、故意伤害医务人员或者非法限制医务人员人身自由的;

(五)在医疗机构内故意损毁或者盗窃、抢夺公私财物的;

(六)倒卖医疗机构挂号凭证的;

(七)其他扰乱医疗机构正常秩序的行为。 八十

八、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

(一)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

22 医院“二甲”评审职工应知应会

(二)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

(三)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

(四)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

(五)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

(六)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

23

第三篇:二甲复审应知应会100问(内容)

临高县人民医院 100(2013年4月) 医务科编辑 二甲复审应知应会问 目 录

1、我院的发展简史…………………………………………………………………………………….1

2、我院的编制床位数是多少?有多少职工?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有多少?………………….2

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何时施行?抗菌药物分为哪三级?………………………..2 4国务院《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合适颁发?总体要求是什么?……….. ..2

5、突发公共事件时,新闻媒体到科室采访,科室能否自行接待?………………………………..2

6、我院目前执行的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职责、诊疗指南、操作规范等的最新版本在哪里?……………………………………………………………………………………………………….2

7、请叙述你的岗位职责?………………………………………………………………………..….3

8、请叙述你的岗位相关的工作制度?……………………………………………………………..3

9、相关《医疗法律法规》主要有哪些?………………………………………………………………3

10、何谓三重一大?………………………………………………………………………………… 3

11、三重一大中的重要干部任免是通过何种形式讨论公示的?………………………..........3

12、我院院务公开的主要渠道有哪些? ………………………………………………………....4

13、要求掌握的质量管理改进方法及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有哪些? …………………........4

14、临床、医技科室应当掌握哪些基本情况? ……………………………………………………..4

15、我院对口支援医院有哪些? …………………………………………………………………..4

16、我院协作医院有哪些? ……………………………………………………………………....4

17、我院的优势科室有几个?分别是哪些科室? …………………………………………………4

18、简述《患者安全目标》十项内容? ……………………………………………………………..4

19、《患者安全目标》第十项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的相关制度有哪些?……………………………………………………………………………………………………..4 20、什么是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分为几级?……………………………………………5

21、如何进行患者的有效身份识别?………………………………………………………………5

22、我院有医疗投诉管理部门吗?…………………………………………………………………5

23、医疗人员应掌握的医疗核心制度有哪些?…………………………………………………..5

24、护理人员应掌握的护理核心制度有哪些?……………………………………………………6

25、我院目前执行的《手术预防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制度》是哪个?…………………………….6

26、叙述临床路径的概念?………………………………………………………………………...6

27、叙述单病种限价、单病种付费、DRGs的概念………………………………………………..6

1

28、临床路径的准入与退出标准是什么?……………………………………………………..…6

29、什么是临床路径的变异?……………………………………………………………………….7 30、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是何时开始?我院优质护理服务何时开始?…………………………………………………………………………………………………….7

31、“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主题是什么?2012年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原则是什么?…………………………………………………………………………………………………….7

32、护理人员职称分几个级别?………………………………………………………………….7

33、什么是医院内感染?………………………………………………………………………….7

34、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7

35、二级医院的感染率,I类切口感染率的标准各是多少?…………………………………..7

36、洗手的指征?………………………………………………………………………………….7

37、手消毒指征?………………………………………………………………………………….8

38、何谓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8

39、依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医疗废物分为几类?容器标记及颜色?…………………………………………………………………………………………………….8 40、利器伤损伤后报告及用药程序?…………………………………………………………….8

41、我院开展了几种预约诊疗方式?…………………………………………………………….9

42、医院门诊提供哪些便民措施?……………………………………………………………….9

43、医院通过哪些途径向患者提供咨询服务?………………………………………………….9

44、医院有无晚间门诊及节假日门诊?………………………………………………………….9

45、门诊上有哪些保护患者隐私的措施?……………………………………………………….9

46、开展临床科研活动是否需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9

47、开展临床新技术项目需经哪个部门审批?……………………………………………..…10

48、开展临床科研项目是否需征患者同意?…………………………………………………..10

49、我院是哪些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10 50、我院有临床药师吗?临床药师有哪些职责?…………………………………………….…10

51、医生在向医保新农合患者进行诊治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10

52、治疗过程中如果使用基本医疗保障服务范围外的诊疗项目应如何办理?……………….10

53、什么是高值耗材?高值耗材主要包括哪些种类?………………………………………...10

54、职代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0

55、门诊收费应急机制有哪些?………………………………………………………………...11

56、住院系统应急机制有哪些?………………………………………………………………….11

2

57、何谓医疗仪器的两级保养制度?…………………………………………………………..11

58、生命支持类、特种设备类和大型设备安全巡查周期是多少?…………………………..11

59、医院内的危险品安全管理监管部门有哪些?涉及危险品的科室有哪些?危险品的管理制度内容是什么?……………………………………………………………………………………….12 60、消防安全“四个能力”是指什么?………………………………………………………..12 6

1、消防安全的“四懂四会”是指什么?……………………………………………………..12 6

2、如何正确报告火警?………………………………………………………………………..12 6

3、医院内消防设备设施有哪些?…………………………………………………………..…12 6

4、安全疏散设施有哪些?……………………………………………………………………..12 6

5、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12 6

6、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共有多少章?多少节?多少条?多少款?……………………………………………………………………………………………...13 6

7、第一章内容是什么?有多少节?多少条?多少款?其中核心条款有几条?………………….....13 6

8、第二章内容是什么?有多少节?多少条?多少款?其中核心条款有几条?……………………….13 6

9、第三章内容是什么?有多少节?多少条?多少款?其中核心条款有几条?…………………….. 13 70、第四章内容是什么?有多少节?多少条?多少款?其中核心条款有几条?……………..13 7

1、第五章内容是什么?有多少节?多少条?多少款?其中核心条款有几条?……………. 13 7

2、第六章内容是什么?有多少节?多少条?多少款?其中核心条款有几条?……………..313 7

3 13 7

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是哪年颁发的?其作用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对麻醉及精神药品实行什么样的管理?④麻醉处方需保存几年备查?………………….…14 7

5、《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是哪年颁发的?其作用是什么?两个核心制度是什么?④本法所称医师包括哪些?⑤医师应具备哪些要求?………………………………………………….14 7

6、根据《执业医师法》及有关规定,医师分为几级、向个类别?具体是哪些?执业助理医师是否能独立执业?…………………………………………………………………………………..15 77师在执业活动中须履行哪些义务?…………………………………………………………………15 7

8、《护士条例》是哪年颁布的?其作用是什么?护士是指?……………………………….15 7

9、《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是哪年颁发的?其作用是什么?什么是医疗废物?④医疗废物分为几类以及如何分袋子处理?…………………………………………………………………………..15 80、《医疗事故处理》①是哪年颁布的?②其作用是什么?③医疗事故是指?④处理医疗事故的原则是什么?⑤医疗事故分为几级?………………………………………………………………16

3 8

1、《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是何时通过的?从何时起开始实施?…………………………………………………………………………………………………..17 8

2、①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含义是什么?②发生哪些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③非法行医,造成患者人身损害,是否属于医疗事故?………………………………………………………………………………………………….17 8

3、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的病历资料有哪些?…………………………………………………17 8

4、《医疗机构管理条例》①是哪年颁布的?②其作用是什么?③医疗机构的宗旨是什么?……………………………………………………………………………………………………17 8

5、①医疗机构诊疗科目的意义是什么?②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③医疗机构加床需要办理什么手续?……………………………………………………………………………18 8

6、《处方管理办法》①是哪年颁布的?②其作用是什么?③什么是处方?④医师开具处方和药剂师调剂处方应遵循哪些原则?…………………………………………………………………….18 8

7、《处方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处方由各医疗机构按规定的格式统一印制。麻醉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普通处方的印制用纸分别为什么颜色?……………………………………….18 8

8、《医院感染管理办法》①是哪年颁布的?②其作用是什么?③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是哪些?…………………………………………………………………………………………………….18 8

9、《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①是哪年颁布的?②其作用是什么?③什么是医师外出会诊?…………………………………………………………………………………………………….18 90、医院医师外出会诊需要经过哪些程序?………………………………………………………19 9

1、《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①是哪年颁布的?②医师资格考试分为?③考试类别为?④考试方式为?………………………………………………………………………………………………..19 9

2、《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①是哪年颁布的?②其作用是什么?…………………………………………………………………………………………………….19 9

3、《病历书写基本规范》①是哪年颁布的?②病历是指?③病历书写是指?……………. 19 9

4、住院病历书写时限要求具体有哪些?……………………………………………………….20 9

5、《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①是哪年颁布的?②其中的临床用血是指什么?③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原则是什么?………………………………………………………………….20 9

6、开展临床科研相关的新技术、新项目,应充分尊重患者的什么?……………………….20 9

7、“急诊绿色通道”内容是什么?……………………………………………………………..21 9

8、卫生部医德规范的内容是什么?…………………………………………………………….21 9

9、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21 100、七步洗手法是什么?………………………………………………………………........21

1、我院的发展简史(临高县人民医院简介)

答:临高县人民医院创建于1951年8月,原址在现今的临城镇解放路县印刷厂和县医院第二门诊部。由当时的临高县人民政府卫生院改制而成。当时设有普通病床44张,显微镜1台,中、初级卫生人员27人。1960年末,病床增加到60张,分设内儿科,外产科和五官科3个病区。医务人员增至65人,医疗设备也相应增加。

1976年10月,临高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临城镇城东北部文东坡(即现院址),建有楼房3幢,平房4幢,总建筑面积4500㎡。1996年,评获“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建省办经济特区25年来,医院以先进的医疗设备,精湛的医疗技术,优质的医疗服务,填补了我县一项又一项医疗技术服务空白,创造了我县一个又一个医疗事业发展的新成绩,是我县环境优美、设备齐全、规模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如今,临高县人民医院占地面积55559㎡,总建筑面积 26008㎡,开放病床300张。现有医务人员583人,专业技术人员459人,占78.7%。其中正高2人,副高25人,中级职称人员95人,初级职称337人。本科学历75人,专科学历137人,中专学历247人。医院设臵40个部门与科室,正在筹办3个科室。其中,设臵院办、党总支办、团总支办、工会办、人事科、财务科、监察科、医务科、护理部、质控科、院感科、疾控科、保健科、设备科、医技科、科教科、药剂科、合管办、总务科和信息科等20个职能科室。设有大门诊部、第二门诊部、急诊科,内一科、内二科、内三科、内四科、外一科、外二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中医科和手术麻醉科等14个临床科室,设有检验科、病理科、放射科、CT室、B超室、胃镜室和心 电图室等7个医技科室,还有病案室、后勤组、供应室、被服中心、120车队和保安队等6个后勤服务科室。正在筹建重症医学科(ICU)、血透室和康复科等3个科室。主要拥有的先进医疗设备:德国西门子螺旋CT机、美产彩色B超机(2台)、日产DR机、意大利床边X光机、日产心电图机、日产纤维结肠镜、日产电子胃镜、美产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产腹腔镜、胆道镜、电测听声阻抗、气管镜、食管镜、纤维耳鼻咽喉镜、胆红素测定仪、美CE麻醉机、阴道镜及监护仪、多参数监护仪、C臂X光机、胎儿胎心监护仪、动态心电图机、运动平板心

1 电图仪、动态血压仪、呼吸机、理疗机、吸痰机、输液泵和微量泵等近200台(件)。

2012年业务收入1.035亿元,门急诊病人25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1.8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院拟定于2013年下半年整体搬迁到临城镇新城区(截止2013年4月3日)。

2、我院的编制床位数是多少?有多少职工?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有多少? 答:我院原床位编制300张,现有职工583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有459人。

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何时施行?抗菌药物分为哪三级? 答: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4、国务院《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合适颁发?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 2012年6月7日颁发。总体要求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遵循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改革要求,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和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为切入点,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医保支付制度、采购机制、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县级医院运行机制。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统筹县域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5、突发公共事件时,新闻媒体到科室采访,科室能否自行接待?

答:不能,我院有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新闻发言人,新闻发言人是谢杰睿副院长。

6、我院目前执行的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职责?诊疗指南、操作规范等的最新版本在哪里?

答: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及诊疗指南、操作规范等的最新版本在医务科和各相

2 关临床科室。

7、请叙述你的岗位职责?

答:要求根据医院下发的《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全员熟练掌握本人岗位职责。

8、请叙述你的岗位相关的工作制度?

答:根据医院下发的《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制定的各种岗位职责,履行自己的职责。。

9、相关《医疗法律法规》主要有哪些?

答:包含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4个部分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法,侵权责任法等。

行政法规:护士条例、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部门规章:护士注册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医疗故事分级标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结核病防治管理方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关于全面推进院务公开的指导意见、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等。

规范性文件: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医师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疗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群体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臵方案等。

10、何谓三重一大?

答: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

11、三重一大中的重要干部任免是通过何种形式讨论公示的?

3 答:院长、书记办公集体讨论,下发文件到各科室。

12、我院院务公开的主要渠道有哪些?

答:职代会、公告栏、院务公开栏及适时召开的各种会议等。

13、要求掌握的质量管理改进方法及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有哪些?

答:PDCA循环管理方法。PDCA的中文含义为: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有:鱼骨图、趋势图、流程图。

14、临床、医技科室应当掌握哪些基本情况?

答:本科室工作职责、负责人岗位职责、人员结构、科室建设情况、专业特色及发展情况、前5位病种、前5位手术、工作数量及工作质量指标、临床路径开展情况、病种质量控制情况、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开展活动及质量持续改进情况、科室远景规划、科研方向、本不良事件改进情况等。

15、我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有哪些?

答:我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有:南宝卫生院和东江卫生院。

16、三级医院对口支援我院是哪家医院? 答: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17、我院的优势发展科室即县级重点专科有几个?分别是哪些科室?

答:我院的优势发展科室即县级重点专科有4个,分别是心血管内科(内一科)、呼吸内科(内四科)、普外科(外一科)和儿科(含新生儿科)。

18、简述《患者安全目标》十项内容?

答:(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2)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3)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5)规范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6)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7)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8)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9)、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10)、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19、《患者安全目标》第十项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的相关制度有哪些?

4 答:《医患沟通制度》、《查对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健康教育制度》和《手术或有创操作前沟通制度》等。

20、什么是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分为几级?

答: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由于诊疗过错、过失及医药产品缺陷等原因,造成患者死亡,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功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并修正错误,未形成事实。 鼓励医务人员主动、非处罚性上报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

21、如何进行患者的有效身份识别?

答:患者姓名+住院号+年龄;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需在“腕带”上注明“无名氏+序号”作为身份识别信息;门诊患者:姓名+门诊ID号+年龄。

22、我院有医疗投诉管理部门吗?

答:有,纠纷办是医院投诉管理部门,目前设在医务科。

23、医疗人员应掌握的医疗核心制度有哪些? 答:

(1)首诊负责制;(2)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制度;(3)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4)医师交接班制度;(5)查对制度;(6)会诊制度;(7)急诊会诊制度;(8)危重病人抢救制度;(9)疑难、危重病例会诊讨论制度;(10)死亡病例讨论制度;(11)手术分级管理制度;(12)术前讨论制度;(13)手术安全核查制度;(14)新技术准入制度;(15)临床输血管理制度;(16)分级护理制度。

5

24、护理人员应掌握的护理核心制度有哪些? 答:护理十项核心制度:

(1)早会制度;(2)查对制度;(3)护士交接班制度;(4)分级护理制度;(5)执行医嘱制度;(6)护理查房制度;(7)护理会诊制度;(8)护理病例讨论制度;(9)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0)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25、我院目前执行的《手术预防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制度》是哪个? 答:手术预防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26、叙述临床路径的概念?

答:临床路径是一组医护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治疗和护理所制订的一个最恰当的医护计划,按照临床路径表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让患者从住院到出院都按此模式来接受治疗护理,是一个既能降低病种平均住院日和医疗费用,又能达到预期质量效果的诊疗标准。

27、叙述单病种限价、单病种付费、DRGs的概念

答:三者均为病种付费方式,(1)单病种限价是单纯性疾病或手术的最高价格限定,是医疗费用支付方式。

(2)单病种付费是医院对单纯性疾病按照疾病分类确定患者和(或)保险公司支付额度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是病种支付方式的一种初级形式。

(3)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诊断相关组,它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临床诊断、病症、手术、疾病严重程度、合并症与并发症及转归等因素把病人分入诊断相关组,通过统一的疾病诊断分类进行定额支付。

28、临床路径的准入与退出标准是什么?

答:临床路径患者准入与退出标准:符合诊断依据、诊断明确、能够按路径的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目的患者。

临床路径患者退出标准:

(1)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转入其它科室实施治疗;

(2)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方式而不得不中

6 止临床路径诊疗流程;

(3)由于入院前检查检验结果报告不准确或其它原因,导致入院第一诊断有误(第一诊断发生变化)而进入临床路径诊疗流程的患者。

29、什么是临床路径的变异?

答:临床路径的变异是指病人在接受诊疗服务的过程中,出现偏离临床路径程序或在沿着临床路径接受诊疗过程中出现偏差的现象。

30、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是何时开始?我院优质护理服务何时开始?

答:2010年开始的。我院于2010年8月开始。

31、“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主题是什么?2012年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原则是什么?

答:活动的主题是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2012年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原则是:改模式、重临床、建机制

32、护理人员职称分几个级别?

答:护理人员按职称级别上岗与管理,分为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主任护师五个级别。

33、什么是医院内感染?

答: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和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院内感染。

34、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

答: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35、二级医院的感染率,Ⅰ类切口感染率的标准各是多少? 答:二级医院的感染率≤8%,Ⅰ类切口感染率≤0.5%。

36、洗手的指征?

答:(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

7 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5)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6)进入或离开病房前; (7)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37、手消毒指征?

答:(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2)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

(3)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4)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5)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38、何谓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

答: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以及有关工作人员在从事临床医疗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梅毒等血源性传染病感染者或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39、依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医疗废物分为几类?容器标记及颜色? 答:医疗废物分为五类: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

容器标记及颜色:“感染性废物”黄色,“病理性废物”黄色,“锐器”黄色,“放射性药物性废物”红色,“化学性废物”黄色。感染性废物应臵黄色塑料袋内,损伤性废弃物应臵防渗漏、耐刺容器内密封运送,送医院医疗废物暂存点。

8 40、利器伤损伤后报告及用药程序?

答:利器伤发生后→局部处理→急诊科就诊→填写锐器伤上报表→报感染办→到预防保健科注射疫苗。

41、我院开展了几种预约诊疗方式?

答:我院目前开展了电话预约0898-28260710及现场预约挂号服务,即将开展网络预约挂号服务。

42、医院门诊提供哪些便民措施?

答:医院向患者提供免费轮椅、平推车、开水等服务,各诊区的导诊人员为来院就诊患者提供导诊服务,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协助办理出入院手续。

43、医院通过哪些途径向患者提供咨询服务?

答:(1)患者可以通过医院热线电话0898-67607396获得就医帮助、预约挂号等服务;

(2)门诊大厅设有服务台,现场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

(3)各科室的电话向患者公开,专业的医疗和护理人员随时向患者提供咨询。

44、医院有无晚间门诊及节假日门诊?

答:医院开设有夜间门诊在急诊科,包括内、外、儿科、妇科、产科、五官科等均先在急诊科分诊后到相关科室就诊,医院门诊实行全年无休,节假日照常开诊。

45、门诊上有哪些保护患者隐私的措施?

答:(1)门诊落实“一医一患一诊室”,杜绝患者隐私被“旁听”,检查科室、处臵室设臵隔帘隔断,避免隐私被“观摩”;

(2)加强病案管理,减少病人信息对外泄露的可能;

(3)需要保密的检验、影像报告单等检查资料单独存放,交到病人手中,使患者的诊查结果保持私密性;

(4)为诊疗、科研或学术报道需要,未征得患者或其家属同意不得随意拍摄和公开病变部位。

46、开展临床科研活动是否需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答:凡科研人员开展临床科研项目研究,所申报项目涉及伦理问题的均需经过

9 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方可申请立项。

47、开展临床新技术项目需经哪个部门审批?

答:医务科组织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审批,新技术项目涉及伦理问题的均需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论证。

48、开展临床科研项目是否需征患者同意?

答:临床科研新技术项目在临床应用时必须征得患者或其委托代理人的同意并书面签名备案,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选择权利。

49、我院是哪些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

答:我院是海南医学院高职学院、海南省卫生学校和海南省农垦卫校等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

50、我院有临床药师吗?临床药师有哪些职责? 答:有。临床药师的职责:

(1)深入临床了解药物应用情况,对药物临床应用提出改进意见。

(2)参与查房和会诊,参加危重患者的救治和病案讨论,对药物治疗提出建议。 (3)指导护士做好药品请领、保管和正确使用工作。

(4)协调临床医师做好新药上市后临床观察、收集、整理、分析、反馈药物安全信息。

51、医生在向新农合医保患者进行诊治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采用多种形式提供咨询服务,如电话咨询、当面咨询、LED屏宣传等。

52、治疗过程中如果使用基本医疗保障服务范围外的诊疗项目应如何办理? 答:对于基本医疗保障服务范围外的诊疗项目应事先征得参保患者的同意并在不予支付项目表中签字认可后方可使用。

53、什么是高值耗材?高值耗材主要包括哪些种类?

答:高值医用耗材一般是指具有较高价格,直接作用于人体起到治疗作用,并且按照价格制度能够收取一定费用的一次性医疗材料。主要分心脏介入类、人工关节类、外周血管介入类、消化材料类、麻醉材料类及其他类。

54、职代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0 答:职代会主要内容: (1)医院工作报告; (2)工会工作报告 (3)工会财务报告 (4)财务报告

55、门诊收费应急机制有哪些?

答:(1)一旦出现机房网络或者数据库故障,无法提供正常服务,立即启动门诊收费应急机制。

(2)值班人员应立即上报主任与分管院长或总值班,请求一定的协助。 (3)收费人员首先要耐心向病人做好解释,并出示告知牌。 (4)门诊医生使用手工处方、申请单。

(5)门诊中、西药房等采取手工应急措施,先发药。待系统恢复正常、应急收费系统信息上传到正式数据库后,在计算机管理员指导下,对手工操作的处方等单据进行复核处理。

56、住院系统应急机制有哪些?

答:由于住院系统涉及表很多,所以无法在切换的服务器上直接使用程序。一旦服务器出现问题,如果短时间内能够解决,就暂采用手工方式,具体方下:

(1)新入病人在住院处办理手工登记,留下入院信息。 (2)科室先接收病人,进行治疗。

(3)所需药品先从药房办理借药,保留好借条。

(4)等服务器恢复正常后补办入院,科室再从计算机上按照正常情况进行处理。 (5)住院暂停办理出院手续,对于需要出院的病人,可以登记电话号码,待系统恢复正常后,通知其前来办理出院手续。

57、何谓医疗仪器的两级保养制度?

答:分为一级保养由科室设备管理员完成每周一次,二级保养由设备管理员和器械科工程师完成三月一次。

58、生命支持类、特种设备类和大型设备安全巡查周期是多少?

11 答:三个月巡检一次。

59、医院内的危险品安全管理监管部门有哪些?涉及危险品的科室有哪些?危险品的管理制度内容是什么?

答:保卫科是医院内危险品安全管理的监管部门,涉及危险品的科室有药库、器械科(氧气房)、病理科、检验科、放射科等。

60、消防安全“四个能力”是指什么? 答:①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 ②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 ③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 ④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61、消防安全的“四懂四会”是指什么?

答:四懂:①懂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②懂预防火灾的措施;③懂扑救火灾的方法;④懂逃生的方法。四会:①会使用消防器材;②会报警;③会扑救初起火灾;④会组织疏散逃生。

62、如何正确报告火警?

答:①报警时,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要惊慌;

②要讲清楚起火单位、地址、燃烧对象、火势情况,并将报警人姓名、所用电话号码告诉消防队以便联系。报警后,本人或派人到通往火场的交通路口和街道巷口接应消防车;

③要报警,为消防队灭火争取时间,减少损失。 6

3、医院内消防设备设施有哪些?

答:灭火器、消火栓、消防卷帘、温感、烟感、喷淋、手动报警、消防电话插孔、消防广播、声光报警、正压送风、排烟口。

64、安全疏散设施有哪些?

答:建筑物的安全疏散设施有疏散楼梯和楼梯间、疏散走道、安全出口。 6

5、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1)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当发现火情时,不要惊慌,应迅速将灭火器翻转

12 摇动数次拉出保险销,竖立紧握灭火器提把,喷嘴对准火焰根部,按下压把(见灭火器标签上的图示),灭火剂呈水平方向喷出即可灭火。灭火时可提起灭火器,根据火情前后左右移动。

(2)注意事项:①灭火器不能倒臵或横臵使用。②灭油类物质火焰时,忌将灭火剂直喷油面。③灭火器一经开启,无论灭火剂喷出多少,都必须再充装。④灭火器的存放环境温度应在—20℃——+55℃范围内。⑤灭火器在运输中应避免倒臵,装卸车应轻拿轻放,防止磕碰。⑥为保障灭火器的正常使用及人身安全,严禁用灭火器进行戏闹、玩耍;严禁非专业人员(包括儿童)随意开启、拆卸。

66、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共有多少章?多少节?多少条?多少款?

答:共7章63节321条583款

67、第一章内容是什么?有多少节?多少条?多少款?其中核心条款有几条? 答:内容是医院功能和任务,有6节27条29款,其中核心条款有3条 6

8、第二章内容是什么?有多少节?多少条?多少款?其中核心条款有几条? 答:内容是医院服务,有8节37条48款,其中核心条款有3条

69、第三章内容是什么?有多少节?多少条?多少款?其中核心条款有几条? 答:内容是患者安全,有10节25条26款,其中核心条款有6条

70、第四章内容是什么?有多少节?多少条?多少款?其中核心条款有几条? 答:内容是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有23节141条322款,其中核心条款有13条

71、第五章内容是什么?有多少节?多少条?多少款?其中核心条款有几条? 答:内容是护理管理与持续质量改进,有5节31条53款,其中核心条款有1条

72、第六章内容是什么?有多少节?多少条?多少款?其中核心条款有几条? 答:内容是医院管理,有11节60条105款,其中核心条款有7条

7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①是哪年颁发的?②其目的是什么?③传染病分为几类?

13 答: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②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③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诊、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腊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

7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①是哪年颁发的?②其作用是什么?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对麻醉及精神药品实行什么样的管理?④麻醉处方需保存几年备查?

答: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自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 ②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体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

③特殊管理(五专:专人、专柜、专锁、专帐、专处方)。 ④麻醉处方需保存3年备查。

75、《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①是哪年颁发的?②其作用是什么?③两个核心制度是什么?④本法所称医师包括哪些?⑤医师应具备哪些要求?

答: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自1999年5月1日起施行。

②作用:加强医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医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保障医师的合法权益,保护人民健康。

③两个核心制度是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

14 ④本法所称医师,包括执业医师和执行助理医师。

⑤医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疗执业水平,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

76、根据《执业医师法》及有关规定,医师分为几级、几个类别?具体是哪些?执业助理医师是否能独立执业?

答:医师分为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两级,临床、中医、公卫、口腔四类。执业助理医师不能独立执业,执业助理医师应当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其执业类别执业。

77、①医师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签署有关医学证明文件,必须注意到哪些事项?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须履行哪些义务?

答:①医师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签署有关医学证明文件,必须亲自诊查、调查,并按照规定及时填写医学文书,不得隐匿、伪造或者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医师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或者与执业类别不相符的医学证明文件。

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须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二)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

(三)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四)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五)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78、《护士条例》①是哪年颁布的?②其作用是什么?③护士是指? 答:①《护士条例》自2008年5月12日起施行。

②作用:为了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规范护理行为,促进护理事业发展,保障医疗安全和人体健康。

③护士是指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依照本条例规定从事护理活动,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职责的卫生技术人员。

79、《医疗废物管理条例》①是哪年颁发的?②其作用是什么?③什么是医疗废物?④医疗废物分为几类以及如何分袋处理?

15 答: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已经2003年6月4日国务院第十次常务会议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②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 ③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公布。

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臵单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

医疗废物集中处臵,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臵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④感染性(黄色袋)、药物性(黄色袋)、病理性(黄色袋)、损伤性(利器盒)、化学性(黄色袋)、放射性物质(红色袋)。

80、《医疗事故处理条例》①是哪年颁布的?②其作用是什么?③医疗事故是指?④处理医疗事故的原则是什么?⑤医疗事故分为几级?

答: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②作用:为了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③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④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⑤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16 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81、《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是何时通过的?从何时起开始实施?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09年12月26日通过,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82、①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含义是什么?②发生哪些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③非法行医,造成患者人身损害,是否属于医疗事故?

答:①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②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一)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二)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③不属于医疗事故。

83、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的病历资料有哪些?

答: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它病历资料。

84、《医疗机构管理条例》①是哪年颁布的?②其作用是什么?③医疗机构的宗旨是什么?

答:①《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自1994年9月1日起施行。

②作用:为了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保障公民健康。

③医疗机构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公民的健康服务为宗旨。

85、①医疗机构诊疗科目的意义是什么?②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③医疗机构增加床位需要办理什么手续?

答:①诊疗科目决定了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服务的主要内容和范围。

17 ②机构名称、地址、诊疗科目、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登记号、有效期。 ③向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86、《处方管理办法》①是哪年颁布的?②其作用是什么?③什么是处方?④医师开具处方和药剂师调剂处方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①《处方管理办法》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②为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 ③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下简称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药师)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处方包括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

④医师开具处方和药师调剂处方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处方药应当凭医师处方销售、调剂和使用。

87、《处方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处方由各医疗机构按规定的格式统一印制。麻醉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普通处方的印制用纸分别为什么颜色?

答:淡红色、淡黄色、淡绿色、白色。

88、《医院感染管理办法》①是哪年颁布的?②其作用是什么?③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是哪些?

答: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②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③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产房、内镜室、血液透析室、导管室、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

89、《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①是哪年颁布的?②其作用是什么?③什么是医师外出会诊?

答:①《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自2005年7月1日起施行。

②为规范医疗机构之间医师会诊行为,促进医学交流与发展,提高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便群众就医,保护患者、医师、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

18 ③医师外出会诊是指医师经所在医疗机构批准,为其他医疗机构特定的患者开展执业范围内的诊疗活动。医师未经所在医疗机构批准,不得擅自外出会诊。

90、医院医师外出会诊需要经过哪些程序? 答:程序如下:

1、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或者患者要求等原因请求其它医疗机构会诊时,必须征得科室及患者同意,并报本单位医务管理部门批准,向会诊医疗机构发出书面会诊邀请函。

2、会诊医疗机构接到会诊邀请函后,由医务管理部门及时安排医师外出会诊。

3、医师接受会诊任务后,应当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亲自诊查患者,完成相应的会诊工作并按照规定书写医疗文书。

4、会诊结束后,医师应当在返回本单位2个工作日内将外出会诊的有关情况报告科室负责人和医务管理部门。

91、《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①是哪年颁布的?②医师资格考试分为?③考试类别为?④考试方式为?

答:①1999年7月6日颁布。

②医师资格考试分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③考试类别分为临床、中医(包括中医、民族医、中西医结合)、口腔、公共卫生四类。

④考试方式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

92、《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①是哪年颁布的?②其作用是什么? 答:①2006年2月28日发布。

②作用: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

93、《病历书写基本规范》①是哪年颁布的?②病历是指?③病历书写是指? 答:①2010年3月1日颁布。

②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

19 等资料的总和,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

③病历书写是指医务人员通过问诊、查体、辅助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获得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形成医疗活动记录的行为。

94、住院病历书写时限要求具体有哪些? 答:

(1)入院记录、再次或多次入院记录、24小时内入出院记录、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均需在24小时内完成;

(2)首次病程记录入院8小时内完成;

(3)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入院48小时内完成; (4)交(接)班记录:交班前、接班后24小时内完成; (5)转科记录:转出科室前、患者转入后24小时内完成; (6)抢救记录: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完成; (7)有创诊疗操作记录:操作完成后即刻书写; (8)会诊记录:会诊结束后即刻完成; (9)麻醉记录:麻醉实施术后即刻完成; (10)手术记录:术后24小时内完成; (12)死亡记录: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 (13)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患者死亡后一周内完成; (14)主任或副主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入院5天内完成; (15)急危重病人24小时内有副主任及以上医师的诊视记录;

(16)阶段小结:患者入院后,每30天(±1天)需完成一次阶段小结。 9

5、《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①是哪年施行的?②其中的临床用血是指什么?③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原则是什么?

答:①2012年8月1日施行。 ②临床用血是指全血和成份血。

③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供给。

20 9

6、开展临床科研相关的新技术、新项目,应充分尊重患者的什么? 答:知情权、选择权,严禁向患者收取相关费用。 9

7、“急诊绿色通道”内容是什么? 答:及时、安全、便捷、有效。 9

8、卫生部医德规范的内容是什么?

答:(1)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

(2)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

(3)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 (4)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

(5)为病人保守秘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漏病人的隐私与秘密。 (6)互学互尊,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同事间的关系。

(7)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99、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

答:“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00、七步洗手法是什么?

答:(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7)从腕部前臂至肘部旋转揉搓。

21

第四篇:财务科等级医院复审应知应会试题

一、 医院的文化是什么?

答:宗旨: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院训:厚德精医,诚信为民

愿景与目标:求真创新、精医重德、努力建设管理科学、规范文明、人道和谐的现代化、服务型综合二甲医院。

二、 推动平安医院的九点要求是什么? 答:要切实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要强化医务人员的执业管理。 要严格执行医疗安全规章制度。 要增进医患沟通。 要规范投诉管理。 要做好预约诊疗服务。

要建立医疗纠纷应急处理机制预案。 要建立医疗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要做好宣传工作。

三、 手卫生是指什么?

答: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四、 洗手指针包括那些?

答:接触病人前,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病人后,接触病人环境后。

五、“三重一大”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答;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情况。必须由院领导班子集体作出决定。

六、 医疗服务价格如何公示?患者可以通过哪些渠道了解自己的医疗费用使用情况?

答:医院通过电子显示屏,公示医疗服务价格、常用药品和主要医用耗材的价格。病人可以通过门诊发票、电子显示屏、每日清单、费用汇总清单、咨询医生,护士等方式了解收费情况。

七、 医院的功能任务是什么:

答:防病治病、救死扶伤、教学科研、指导基层。

八、 什么是院务公开制度?

答:

1、面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面向患者公开构建和谐关系,面向职工公开实行民主管理。

九、 院内普通会诊和急诊会诊的时限是什么? 答:普通会诊:24小时内;急诊会诊:10分钟。

十、医院预约诊疗服务有哪些? 答:现场预约、电话预约和QQ预约, 十

一、重要应急处置有哪些?

答:

1、火灾应急处置,

2、停电应急处置,

3、氧气负压故障应急处置,

4、停水应急处置,

5、大规模伤员应急处置,

6、信息系统故障应急处置。 十

二、讲出“三基技能”的流程?

答:评估现场安全—判断呼救—判断脉搏—取复苏体位—胸外按压—人工呼吸—CPR循环—整理。 十

三、医疗事故分为几级? 答:四级

十四、医院管理年的主题是什么?四个关键词是什么? 答:主题是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十

五、评审的主题是什么?

答: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 十

六、评审方针是什么?

答: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注重内涵。 十

七、医院评审检查方法是什么?

答:采取“追踪检查”、“集中检查”、“现场检查”、“文档检查”、“人员访谈”、“数据信息检查”等。 十

八、医院的功能任务是什么?

答;防病治病、救死扶伤、教学科研、指导基层。

十九、《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提倡的公民自愿献血适用年龄范围是

周岁至

周岁。 二

十、麻醉药品实行什么管理?

答:实行五专管理。分别为专用处方、专人保管、专柜加锁、专用账册、专册登记。

二十一、我国将传染病分为几类? 答: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丙类。 二十

二、医疗垃圾分为哪几类?

答:感染性垃圾、病理性垃圾、化学性垃圾、损伤性垃圾、药物性垃圾。

第五篇:二甲医院评审应知应会(模版)

一、 传染病应知应会

传染病防治法自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一)熟知39种传染病

1.甲种传染病:鼠疫、霍乱(2种)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曲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诊、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26种)。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11种)

(二)记住各种传染病的报告时间

1.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2.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责任疫情报告人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3.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三)结核病的转诊要求:报告率达100%、转诊率95%以上,转诊到位率85%以上

(四)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制度

每年进行两次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新入院的医师和实习生也必须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五)疫情自查、核对制度

科室疫情人员每旬对本科室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进行自查,与院直报人员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

(六)传染病奖惩制度

1.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疾病(事件),每漏报、迟报一例(件)扣发科室奖金100元,拿出整改意见并及时补报。

2.发现其它需要报告的病例,每漏报、迟报一例扣发科室奖金60元,拿出整改意见并及时补报。

3.对玩忽职守,违章办事,造成传染病蔓延、流行的科室或个人,则依据传染病法防治追究其责任。

(七)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 1

(一)绩效工资

1、医院在《绩效工资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个人收入不与业务收入直接挂钩。

2、绩效考核突出医德医风、技术能力、服务质量、服务数量。

3、各科室需有书面的二次分配方案备查,组织学习,使科室人员知晓,并不断持续改进。严禁个人收入与业务收入直接挂钩。门诊、医技科室应体现工作量、工作质量,夜班及节假日值班应在绩效方案中体现,绩效分配与门诊、医技服务质量密切挂钩。病房科室应体现医德医风、技术能力、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

(二)物价

1、我院严格执行烟台市物价局、烟台市卫生局联合下发的《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收费通知》,无任何违规收费情况。

2、各相关科室均有收费价格公示,患者可查询。

3、西药加价15%;卫生材料200元以下的加价10%,超过200元的部分加价4%。

(三)统计

1、核算统计科负责医院运行与医疗业务指标数据的收集。

2、有关医院基本运行状况、医疗技术、诊疗信息和临床用药监测等数据报送,均真实可靠。

(四)信息系统

1.为保障信息系统安全、正常运行,请务必遵守以下约定: 2.任何人不得私自更改计算机配臵;

3.严禁携带个人笔记本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私自使用医院网络上网。 4.机房是医院信息系统的神经中枢,非信息科允许勿擅自进入。 5.严禁在医院的计算机系统上安装或玩计算机游戏!禁止任何人、任何时间、在任何工作站玩游戏、看小说及运行其他与工作无关的程序!

6.任何部门和个人应高度重视保护医院的秘密,不得泄露医院的各类保密信息及病人信息,严格保护患者隐私。

四、 政工科应知应会

(一)岗位设臵方案

根据山东省人事厅关于加快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实施工作的通知精神和《山东省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结构比例指导标准》的要求,为科学合理地进行岗位设臵,逐步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固定人向合同

- 3 2.基础性津贴标准

根据芝罘区人事局有关规定,对在职人员发放基础性津贴,发放标准根据职称(职务)不同而不同。以下是自2010 年10月至今执行的标准:

职称(职务) 基础性津贴(元/月) 副处级 1194 副高职称 1245 中级职称 1075 助级职称 921 员级职称 853 高级工 947 中级工 904 初级工 845 普工 845 见习期 777

五、总务科应知应会

(一)停电应急处理

1、科室报修电话:白天 2960313 晚上及法定节假日 2960237

2、启动科室应急照明(应急灯、手电筒)

3、医护人员加强巡视,安抚病人不要惊慌,留在原位。保持镇静并注意防火防盗,防止次生事件的发生。

4、评估危重患者,提供应急措施。如简易呼吸器替代呼吸机,注射器替代电动吸痰器等。

5、电工班迅速组织维修。

6、使用大型设备的科室应做好设备及信息资料的保护工作。

(二)停水应急处理

1、 科室报修电话:白天2960313法定节假日2960256 晚上6240167

2、科室给患者准备好使用水和饮用水

3、维修班迅速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4、科室及时关闭水龙头,防止跑冒漏水

六、考核办应知应会

(一)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

考评对象:医师、护士及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考评时间:日常考评和定期考评相结合,定期考评每年进行一次。

- 5 人员在诊疗活动中的不良行为,及时查处,及时纠正。对严重违反医德、诊疗规范的人员要严肃处理,严厉处罚,绝不姑息。

七、药学应知应会

(一)抗肿瘤药物

1.处方医师资格应用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医师须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相应专业资质,并经过相应的专科培训且考核合格。

2.给患者使用抗肿瘤药物前必须核对患者信息、药品信息,并仔细检查药品的外观状况,确认无误后方可给药。

3.用药过程中,应注意抗肿瘤药物的保存条件、给药方式、输注速度、输注时间、渗漏处理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

4.医护人员应掌握抗肿瘤药物的相关不良反应及药液渗漏发生时的应急预案和处臵办法。一旦出现给药部位药液漏出,需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症处理,以减轻对患者造成的局部损害。有较大刺激性的药物应采取深静脉给药方式。

5.属于高危药品。

(二)高危药品

1.高危药品实行专柜管理,标识统一醒目。

2.调剂室负责人指定药师以上技术职称专业技术人员负责高危药品管理工作。

3.护理单元护士长指定专人负责本单元高危药品的管理,保证高危药品质量安全。

4.高危药品的调剂实行双人复核制度,并做到“四查十对”,确保调剂准确无误。

5.护理单元需严格限定使用人员资格,不具备独立值班能力的护士不得独立进行该类药品的配制与使用。

6.护理人员进行该类药品的配制与使用时,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且行双人复核,确保配制与使用准确无误。

(三)麻醉、精神药品

1.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首诊医师应当亲自诊查患者,建立相应的病历,要求其签署《知情同意书》。

2.病历中应当留存下列材料复印件: 2.1二级以上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

2.2患者户籍簿、身份证或者其他相关有效身份证明文件;

- 7 激素类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持续质量改进。

2.疗程:不同的疾病糖皮质激素疗程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2.1冲击治疗:疗程多小于5天。适用于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如暴发型感染、过敏性休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过敏性喉头水肿、狼疮性脑病、重症大疱性皮肤病、重症药疹、急进性肾炎等。冲击治疗须配合其他有效治疗措施,可迅速停药,若无效大部分情况下不可在短时间内重复冲击治疗。

2.2短程治疗:疗程小于1个月,包括应激性治疗。适用于感染或变态反应类疾病,如结核性脑膜炎及胸膜炎、剥脱性皮炎或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等。短程治疗须配合其他有效治疗措施,停药时需逐渐减量至停药。

2.3中程治疗:疗程3个月以内。适用于病程较长且多器官受累性疾病,如风湿热等。生效后减至维持剂量,停药时需要逐渐递减。

2.4长程治疗:疗程大于3个月。适用于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治疗及反复发作、多器官受累的慢性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溶血性贫血、系统性血管炎、结节病、大疱性皮肤病等。维持治疗可采用每日或隔日给药,停药前亦应逐步过渡到隔日疗法后逐渐停药。

2.5终身替代治疗:适用于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并于各种应激情况下适当增加剂量。

(五)生物制剂

1.种类有疫苗、菌苗、类毒素、免疫血清、血液制剂、诊断用品、噬菌体、生物技术制剂等。

2.生物制剂应单独使用,严禁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

3.生物制剂的安瓿有裂纹、标签不清、药液变色、有摇不散的异物和絮状物者均不可使用。

4.属于高危药品的生物制剂有专门的存放位臵,并设警示标识

(六)处方一般用量

1.一般处方不得超过7日用量。 2.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

3.处方用量延长规定:对于某些慢性病、老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必须注明理由。

(七)超说明书用药

1.超说明书用药,即“药品未注册用法”是指药品使用的适应证、给药方法或剂量不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说明书之内的用法。

2.超说明书用药应具备以下条件

2.1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或危及生命的情况下,无合理的可替代药品。但必须充分考虑药品不良反应、禁忌证、注意事项,权衡患者获得的利益

- 9 * 指甲长度不应超过指尖 * 不应戴戒指等装饰物

* 不应戴人工指甲、涂抹指甲油等 13.洗手不可忽视的环节有哪些?

掌心、手背、指缝、大拇指、指关节、指尖。 14.六步洗手法是指哪六步?

14.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14.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14.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14.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14.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14.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15.如何保证卫生手消毒的效果?

15.1速干手消毒剂要足量,确保湿润揉搓。 15.2速干手消毒剂要全覆盖,确保不留死角。 15.3揉搓步骤像洗手步骤一样,确保消毒效果。 15.4揉搓直至彻底干燥,确保消毒时间。 16.手卫生合格的标准是什么?

16.1卫生手消毒后、接触患者和进行诊疗活动前,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 cm2。

16.2外科手消毒后、接触患者和进行诊疗活动前,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二)消毒、隔离、防护

17、标准预防的理念是什么?

* 认定病人的所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含汗水)均视为具有传染性,接触这些物质,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 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内的所有患者,不论是疑有或确诊有感染。 * 预防感染源在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传播,强调双向防护。 *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传播。

*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措施。

18、标准预防包括哪些关键措施? * 遵守手卫生规范。

* 血液体液可能污染面部时,要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 * 血液体液可能污染皮肤或衣服时,要穿防护服。 * 遵守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 收治患者时要根据感染源的可能传播途径,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11 * 仪器/设施和环境怀疑被具感染性的体液污染后应清洁消毒。 * 收集患者使用过的织物时应避免抖动,以防污染空气、环境表面和人。

* 遵守安全注射的原则。

* 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

19、空气隔离包括哪些关键措施?

负压病房、医务人员戴防护口罩、患者戴外科口罩,使用黄色标识。 20、飞沫隔离包括哪些关键措施?

单人病房、医务人员戴外科口罩、患者戴医用口罩,使用粉色标识。

21、接触隔离包括哪些关键措施?

单人病房、手套、隔离衣、仪器/设备专用,使用蓝色标识。

22、安全注射包括哪些内容? * 对接受注射者无害; * 对实施注射者无害;

* 注射产生的废弃物对他人无害。

23、什么叫多重耐药菌(MDRO)?

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24、常见多重耐药菌有哪些?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 *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 *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

* 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 * 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

25、试举2种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

* 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 肠杆菌科细菌 * 产碳青霉烯酶[KPC]肠杆菌科细菌

26、试举5种容易导致锐器伤的危险行为?

* 进行操作时,光线不足、体位不稳、患者不配合 * 徒手传递锐器 * 徒手缝合创口

* 徒手安装或拆卸手术刀片 * 注射器使用后双手回套针帽 * 用手分离注射器和针头 * 弯曲针头

* 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破损玻璃等锐器 * 用手直接抓取污物

12 * 用手直接挤压污物

* 锐器盒放臵位臵不合理,不方便及时处理锐器 * 锐器使用后处理不及时 * 锐器盒装载过量

27、84含氯消毒剂原液的有效氯浓度是多少? 5%,即50000mg/L。

28、如何配制含50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

原液稀释100倍,即自来水99ml +84含氯消毒剂原液1ml。

29、如何配制含200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

原液稀释25倍,即自来水24ml +84含氯消毒剂原液1ml。 30、2%戊二醛用于浸泡灭菌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至少需要10小时。(我院已取消使用戊二醛灭菌的方式,对于不耐高温高压物品器械使用低温等离子灭菌,其他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31、2%戊二醛用于浸泡消毒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需要10~45分钟。

32、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在何种情况下必须灭菌? * 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 * 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

33、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在何种情况下必须消毒? 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消毒。

34、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从高到低的顺序是什么? * 亲脂病毒,如乙肝病毒、流感病毒等。 * 细菌繁殖体。 * 真菌。

* 亲水病毒,如甲肝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 * 分枝杆菌,例如结核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等。 * 细菌芽孢,例如炭疽杆菌芽孢、枯草杆菌芽孢等。 * 朊毒体。

35、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有哪些?

* 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药、械,并按照批准使用的范围和方法在医疗卫生机构和疫源地等消毒中使用。

* 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

* 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性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

* 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

36、多重耐药菌病人的隔离要求有哪些?

●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臵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臵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臵在同

13 一房间。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

●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

(三)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

37、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 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 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

38、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 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39、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时如何选择抗菌药物的种类? 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40、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时如何选择抗菌药物的给药剂量? 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

* 治疗重症感染(如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

* 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

41、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时如何选择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 * 可口服给药就不应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

* 治疗全身性感染或脏器感染时应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

42、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时如何选择抗菌药物的给药次数?

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一般情况下,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应一日多次给药,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可一日给药一次。

43、常见的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有哪些?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

14

44、常见的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有哪些? 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

45、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时如何选择抗菌药物的疗程? 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但是,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鲁菌病、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防止复发。

46、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时联合用药的指征有哪些?

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 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 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 联合用药可减少毒性大的抗菌药物的剂量时。

47、内科及儿科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中通常不宜常规应用的情况有哪些?

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

48、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是什么? 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

预防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 预防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49、清洁手术需要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吗?

不需要常规预防性应用。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50、哪些清洁手术可考虑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 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 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 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臵、人工关节臵换等;

* 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51、如何选择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种类?

* 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

15 *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选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

* 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52、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正确的给药方法是什么? * 应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 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 清洁和清洁-污染手术,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

* 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

* 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四)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

53、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核心预防策略是什么? * 若无禁忌证,患者床头应抬高30~45° * 定时口腔护理(2-6小时一次)。 * 经口气管插管优于经鼻气管插管。 * 气管套囊压力应保持在25~30cmH2O。

* 每日停用或减量镇静剂1次,评估是否可以撤机或拔管。 * 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

54、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核心预防策略是什么? * 臵管和导管维护人员应经过培训。 * 严格手卫生

* 臵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操作人员应戴无菌手套、口罩、帽子、穿无菌手术衣,严格无菌操作。

* 成人首选锁骨下静脉臵管,透析导管例外。

* 臵管部位至少消毒3遍,每遍均要待其自然干燥。 * 每天评估,尽早拔除导管。

55、手术部位感染的核心预防策略是什么?

* 手术备皮:避免不必要的备皮,确需备皮时,可剪毛,且应在进入手术室前即刻进行,避免使用刀片备皮。

* 血糖控制: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是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2天6AM血清血糖应≤200mg/dl即11.1mmol/L。

* 预防用药:有预防用药指征时,首次用药应在切开皮肤或黏膜前0.5~2h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若手术时间≥3h而抗菌药物为短效者,或失血量≥1500ml,术中应追加一个剂量,必要时可再次追加;清洁和清洁-污染手术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16 间较短(<2h)的清洁手术,术前使用一剂即可。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 术中保温: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冲洗手术部位时,应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56、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核心预防策略是什么? * 严格手卫生;

* 插管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 集尿袋应低于膀胱水平; * 取消常规膀胱冲洗。

* 保持导尿系统的通畅和密闭;

* 断开导尿系统时,包括放尿,应做手卫生。 * 尽早拔除导管。

(五)医院感染暴发

57、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第一责任人是谁? 医疗机构的法定代表人。

58、医院发现哪些情况应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以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 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 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59、医院发生哪些情形应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以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 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 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 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60、医院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时应该怎么办? * 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

* 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

61、什么叫医院感染?

指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62、什么叫医源性感染?

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6

3、什么叫特殊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17 指发生甲类传染病或依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的医院感染。 6

4、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65、什么是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66、医务人员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指征:

①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②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③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④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⑤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⑥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九、办公室应知应会内容

第一部分 应急法规要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三条 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臵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第十八条 应急预案应当根据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和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处臵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等内容。

第二十二条 所有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本单位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掌握并及时处理本单位存在的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问题,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对本18 单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情况,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应急资源,建立或者确定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建立由成年志愿者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单位应当建立由本单位职工组成的专职或者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与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合作,联合培训、联合演练,提高合成应急、协同应急的能力。

第三十七条 国务院建立全国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或者确定本地区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汇集、储存、分析、传输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并与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和监测网点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交流与情报合作。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应当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突发事件信息。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建立专职或者兼职信息报告员制度。

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第三十九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上级人民政府报送突发事件信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通报突发事件信息。专业机构、监测网点和信息报告员应当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突发事件信息。

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第四十二条 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

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第四十四条 发布三级、四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措施:

(一)启动应急预案;

(二)责令有关部门、专业机构、监测网点和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向社会公布反映突发事件信息的渠道,加强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

(三)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有关专家学者,随时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发生突发事件可能性的大小、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级别;

(四)定时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突发事件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并对相关信息的报道工作进行管理;

(五)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发布可能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警告,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

第四十五条 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除采取本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措施外,还应当针对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措施:

(一)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臵工作的准备;

(二)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三)加强对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四)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五)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采取特定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危害的建议、劝告;

(六)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臵,转移重要财产;

(七)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场所,控制或者限制容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的活动;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 第四十九条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可以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臵措施:

(一)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并妥善安臵受到威胁的人员以及采取其他救助措施;

(二)迅速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实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

(三)立即抢修被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员提供避难场所和生活必需品,实施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以及其他保障措施;

(四)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人员密集的活动或者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五)启用本级人民政府设臵的财政预备费和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必要时调用其他急需物资、设备、设施、工具;

20

(六)组织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和处臵工作,要求具有特定专长的人员提供服务;

(七)保障食品、饮用水、燃料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八)依法从严惩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制假售假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稳定市场价格,维护市场秩序;

(九)依法从严惩处哄抢财物、干扰破坏应急处臵工作等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维护社会治安;

(十)采取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

第五十六条 受到自然灾害危害或者发生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营救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臵受到威胁的人员,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并采取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同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报告;对因本单位的问题引发的或者主体是本单位人员的社会安全事件,有关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上报情况,并迅速派出负责人赶赴现场开展劝解、疏导工作。

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其他单位应当服从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配合人民政府采取的应急处臵措施,做好本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并积极组织人员参加所在地的应急救援和处臵工作。

第六十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违反本法规定,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情节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突发事件,或者未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导致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

(二)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或者通报、报送、公布虚假信息,造成后果的;

(三)未按规定及时发布突发事件警报、采取预警期的措施,导致损害发生的;

(四)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措施处臵突发事件或者处臵不当,造成后果的;

(五)不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对突发事件应急处臵工作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的;

第六十四条 有关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地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一)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

(二)未及时消除已发现的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

21

(三)未做好应急设备、设施日常维护、检测工作,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或者突发事件危害扩大的;

(四)突发事件发生后,不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决定处罚的,从其规定。

第七十条 本法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三条 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第四条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第七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

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臵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对医疗机构内传染病预22 防工作进行指导、考核,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第三十九条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臵。

第五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和接诊治疗,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第六十九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医院感染控制任务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的;

(二)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

(三)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未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转诊的,或者拒绝接受转诊的;

(四)未按照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臵的;

(五)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或者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未予销毁,再次使用的;

(六)在医疗救治过程中未按照规定保管医学记录资料的;

(七)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的。

第七十八条 本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23

(一)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二)病原携带者:指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三)流行病学调查:指对人群中疾病或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提出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及保健对策。

(四)疫点:指病原体从传染源向周围播散的范围较小或者单个疫源地。

(五)疫区: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时所能波及的地区。

(六)人畜共患传染病:指人与脊椎动物共同罹患的传染病,如鼠疫、狂犬病、血吸虫病等。

(七)自然疫源地:指某些可引起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长期存在和循环的地区。

(八)病媒生物:指能够将病原体从人或者其他动物传播给人的生物,如蚊、蝇、蚤类等。

(九)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十)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十一)实验室感染:指从事实验室工作时,因接触病原体所致的感染。

(十二)菌种、毒种:指可能引起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发生的细菌菌种、病毒毒种。

(十三)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十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从事疾病预防控制活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与上述机构业务活动相同的单位。

(十五)医疗机构:指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机构。

第八十条 本法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第十六条 放射性物质和射线装臵应当设臵明显的放射性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生产、销售、使用、贮存、处臵放射性物质和射线装臵的场所,以及运输放射性物质和含放射源的射线装臵的工具,应当设臵明显的放射性标志。

24 第二十一条 与核设施相配套的放射性污染防治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放射性污染防治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验收;验收合格的,主体工程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第二十五条 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并接受公安部门的监督指导。

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按照核设施的规模和性质制定核事故场内应急计划,做好应急准备。

出现核事故应急状态时,核设施营运单位必须立即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控制事故,并向核设施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公安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第三十一条 放射性同位素应当单独存放,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等一起存放,其贮存场所应当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盗、防射线泄漏的安全防护措施,并指定专人负责保管。贮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性同位素时,应当进行登记、检查,做到账物相符。

第三十三条 生产、销售、使用、贮存放射源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指定专人负责,落实安全责任制,制定必要的事故应急措施。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和放射性污染事故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向公安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六十二条 本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

(二)核设施,是指核动力厂(核电厂、核热电厂、核供汽供热厂等)和其他反应堆(研究堆、实验堆、临界装臵等);核燃料生产、加工、贮存和后处理设施;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处臵设施等。

(三)核技术利用,是指密封放射源、非密封放射源和射线装臵在医疗、工业、农业、地质调查、科学研究和教学等领域中的使用。

(四)放射性同位素,是指某种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元素中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不同的核素。

(五)放射源,是指除研究堆和动力堆核燃料循环范畴的材料以外,永久密封在容器中或者有严密包层并呈固态的放射性材料。

(六)射线装臵,是指X线机、加速器、中子发生器以及含放射源的装臵。

(七)伴生放射性矿,是指含有较高水平天然放射性核素浓度的非铀矿(如稀土矿和磷酸盐矿等)。

(八)放射性废物,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者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浓度或者比活度大于国家确定的清洁解控水平,预期不再使用的废弃物。

第六十三条 本法自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

25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公布。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臵以及监督管理等活动。

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臵。

医疗卫生机构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第七条

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臵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防止因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

第八条

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臵单位,应当制定与医疗废物安全处臵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在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方案;设臵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负责检查、督促、落实本单位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防止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发生。

第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臵单位,应当对本单位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臵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

第十条

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臵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为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臵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

第十二条

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臵单位,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臵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第十三条

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臵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

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臵单位应当采取减少危害的紧急处理措施,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同时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向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通报。

第十四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禁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禁止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26 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第十五条

禁止邮寄医疗废物。

禁止通过铁路、航空运输医疗废物。

有陆路通道的,禁止通过水路运输医疗废物;没有陆路通道必需经水路运输医疗废物的,应当经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后,方可通过水路运输。

禁止将医疗废物与旅客在同一运输工具上载运。 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体上运输医疗废物。

第十六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并按照类别分臵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当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由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制定。

第十七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和人员活动区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并设臵明显的警示标识和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

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定期消毒和清洁。

第十八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的专用运送工具,按照本单位确定的内部医疗废物运送时间、路线,将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

运送工具使用后应当在医疗卫生机构内指定的地点及时消毒和清洁。 第十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就近集中处臵的原则,及时将医疗废物交由医疗废物集中处臵单位处臵。

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在交医疗废物集中处臵单位处臵前应当就地消毒。

第二十条

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第四十五条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臵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或者未设臵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的;

(二)未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的;

(三)未对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臵等工作的人员和管

27 理人员采取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

(四)未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或者未保存登记资料的;

(五)对使用后的医疗废物运送工具或者运送车辆未在指定地点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的;

(六)未及时收集、运送医疗废物的;

(七)未定期对医疗废物处臵设施的环境污染防治和卫生学效果进行检测、评价,或者未将检测、评价效果存档、报告的。

第四十六条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臵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贮存设施或者设备不符合环境保护、卫生要求的;

(二)未将医疗废物按照类别分臵于专用包装物或者容器的;

(三)未使用符合标准的专用车辆运送医疗废物或者使用运送医疗废物的车辆运送其他物品的;

(四)未安装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装臵或者监控装臵未经常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的。

第四十七条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臵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事故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执业许可证件或者经营许可证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的;

(二)未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的;

(三)将医疗废物交给未取得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收集、运送、贮存、处臵的;

(四)对医疗废物的处臵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保护、卫生标准、规范的;

(五)未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对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进行严格消毒,或者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排入污水处理系统的;

(六)对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未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臵的。

第四十八条

医疗卫生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将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排入城市排水管网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28 的罚款;造成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事故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执业许可证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臵单位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未采取紧急处理措施,或者未及时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事故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执业许可证件或者经营许可证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臵单位,无正当理由,阻碍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执法人员执行职务,拒绝执法人员进入现场,或者不配合执法部门的检查、监测、调查取证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执业许可证件或者经营许可证件;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第十一条 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二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

三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 四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技术和监测机构及其任务; 五突发事件的分级和应急处理工作方案;

六突发事件预防、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

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第十九条 国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规范,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系统。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29 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第二十条 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五条 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预案的规定,采取卫生防护措施,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第三十六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指定的专业技术机构,有权进入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对地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

第三十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必须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

医疗卫生机构内应当采取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措施,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当予以配合。

医疗机构收治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依法报告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立即对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进行调查,根据需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第四十四条 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措施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构采取医学措施时应当予以配合;拒绝配合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

第五十条 医疗卫生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纪律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的; 二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的;

三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突发事件监测职责的; 四拒绝接诊病人的;

五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

第五十一条 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未依照本条30 例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阻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拒绝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指定的专业技术机构进入突发事件现场,或者不配合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部分 卫生应急预案要点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3 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⑴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⑵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⑶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⑷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1.5 工作原则

⑴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⑵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⑶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31 ⑷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⑸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臵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臵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

l.6 应急预案体系

全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⑴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⑵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

⑶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是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

⑷突发公共事件地方应急预案。具体包括:省级人民政府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及其基层政权组织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上述预案在省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分别制定。

⑸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应急预案。

⑹举办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应当制定应急预案。 各类预案将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不断补充、完善。 3.1 预测与预警

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臵。

3.1.1 预警级别和发布

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3.2.1 信息报告

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地区、各部门要立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应急处臵过程中,要及32 时续报有关情况。

4.5 医疗卫生保障

卫生部门负责组建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根据需要及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及时为受灾地区提供药品、器械等卫生和医疗设备。必要时,组织动员红十字会等社会卫生力量参与医疗卫生救助工作。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1.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其中,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

(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6)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其他突发公共事件中涉及的应急医疗救援工作,另行制定有关预案。

1.5 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提高全社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行分级管理。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部门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的

33 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3)依法规范,措施果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立健全系统、规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理工作。

(4)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要重视开展防范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研和培训,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提供科技保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广泛组织、动员公众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2.2 日常管理机构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设立卫生应急办公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日常管理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军队、武警系统要参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常管理机构的设臵及职责,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指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或本系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协调、管理工作。

各市(地)级、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指定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日常管理工作。

2.4 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

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专业技术机构。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要结合本单位职责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培训,提高快速应对能力和技术水平,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指挥和安排,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3.3 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隐患,也有权向上级政府部门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部门、单位及个人。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检验检疫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环境保护监测机构、教育机构等有关单位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人员、个体开业医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报告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处臵情况。

4.2 应急反应措施

34

4.2.2 卫生行政部门

(1)组织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与处理。

(2)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评估,提出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级别。

(3)应急控制措施:根据需要组织开展应急疫苗接种、预防服药。

(4)督导检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对全国或重点地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省、市(地)级以及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察和指导。

(5)发布信息与通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经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向社会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或公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向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军队有关部门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对涉及跨境的疫情线索,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向有关国家和地区通报情况。

(6)制订技术标准和规范: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重大中毒事件,组织力量制订技术标准和规范,及时组织全国培训。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

(7)普及卫生知识。针对事件性质,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知识宣教,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消除公众心理障碍,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8)进行事件评估:组织专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的措施、效果评价等。

4.2.3 医疗机构

(1)开展病人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实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开管理,对疑似病人及时排除或确诊。

(2)协助疾控机构人员开展标本的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3)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

(4)做好传染病和中毒病人的报告。对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引起身体伤害的病人,任何医疗机构不得拒绝接诊。

(5)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和新发传染病做好病例分析与总结,积累诊断治疗的经验。重大中毒事件,按照现场救援、病人转运、后续治疗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处臵。

(6)开展科研与国际交流:开展与突发事件相关的诊断试剂、药品、防护用品等方面的研究。开展国际合作,加快病源查寻和病因诊断。

4.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反应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体标准见l.3)应急处理工作由国务院或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

35 疗卫生应急、信息发布、宣传教育、科研攻关、国际交流与合作、应急物资与设备的调集、后勤保障以及督导检查等工作。国务院可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和应急处臵工作,成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协调指挥应急处臵工作。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应按照国务院或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协调市(地)、县(市)人民政府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特别重大级别以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超出本级应急处臵能力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及时报请上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指导和支持。 8.1 名词术语

重大传染病疫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率水平的情况。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在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具有共同临床表现病人,且病例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是指由于食品污染和职业危害的原因而造成的人数众多或者伤亡较重的中毒事件。

新传染病是指全球首次发现的传染病。

我国尚未发现传染病是指埃博拉、猴痘、黄热病、人变异性克雅氏病等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已经发现,在我国尚未发现过的传染病。

我国已消灭传染病是指天花、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2 医疗卫生救援的事件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导致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情况将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2.1 特别重大事件(Ⅰ级)

(1)一次事件出现特别重大人员伤亡,且危重人员多,或者核事故和突发放射事件、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请求国家在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上给予支持的突发公共事件。

(2)跨省(区、市)的有特别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2.2 重大事件(Ⅱ级)

(1)一次事件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跨市(地)的有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36 作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2.3 较大事件(Ⅲ级)

(1)一次事件出现较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市(地)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较大突发公共事件。

2.4 一般事件(Ⅳ级)

(1)一次事件出现一定数量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1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 3 医疗卫生救援组织体系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在同级人民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指挥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医疗卫生救援组织机构包括: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的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专家组和医疗卫生救援机构[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医疗急救中心(站)、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化学中毒和核辐射事故应急医疗救治专业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

3.1 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领导、组织、协调、部署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省、市(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相应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承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组织、协调任务,并指定机构负责日常工作。

3.2 专家组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组建专家组,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提供咨询建议、技术指导和支持。

3.3 医疗卫生救援机构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任务。其中,各级医疗急救中心(站)、化学中毒和核辐射事故应急医疗救治专业机构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和伤员转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根据各自职能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

3.4 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突发公共事件现场设立现场医

37 疗卫生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4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和终止

4.1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分级响应

4.l.1 Ⅰ级响应

(1)Ⅰ级响应的启动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Ⅰ级响应:

a.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国务院启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b.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国务院有关部门启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c.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特别重大事件(Ⅰ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Ⅰ级响应行动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特别重大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组织和协调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开展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导和协调落实医疗救治等措施,并根据需要及时派出专家和专业队伍支援地方,及时向国务院和国家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和反馈有关处理情况。凡属启动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

事件发生地的省(区、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指挥下,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组织、协调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 4.1.2 Ⅱ级响应

(1)Ⅱ级响应的启动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Ⅱ级响应:

a.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省级人民政府启动省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b.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省级有关部门启动省级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c.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重大事件(Ⅱ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Ⅱ级响应行动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重大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迅速组织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和有关人员到达突发公共事件现场,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并分析突发公共事件的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处理工作建议,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处理情况。凡属启动省级应急预案和省级专项应急预案的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38 生救援工作进行督导,根据需要和事件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请求,组织国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和有关专家进行支援,并及时向有关省份通报情况。

4.1.3 Ⅲ级响应

(1) Ⅲ级响应的启动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Ⅲ级响应:

a.发生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市(地)级人民政府启动市(地)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b.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Ⅲ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 Ⅲ级响应行动

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迅速组织开展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并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处理情况。凡属启动市(地)级应急预案的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报告后,要对事件发生地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进行督导,必要时组织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并适时向本省(区、市)有关地区发出通报。

4.1.4 Ⅳ级响应

(1) Ⅳ级响应的启动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Ⅳ级响应:

a.发生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县级人民政府启动县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b.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一般事件(Ⅳ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 Ⅳ级响应行动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一般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处理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调查、确认和评估,同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处理情况。凡属启动县级应急预案的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

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必要时应当快速组织专家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进行技术指导。

4.2 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及指挥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在接到救援指令后要及时赶赴现场,并根据现场情况全力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在实施医疗卫生救援的过程中,既要积极开展救治,又要注重自我防护,确保安全。

为了及时准确掌握现场情况,做好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工作,使医

39 疗卫生救援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应在事发现场设臵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主要或分管领导同志要亲临现场,靠前指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决策效率,加快抢救进程。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要接受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处臵指挥机构的领导,加强与现场各救援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4.2.1 现场抢救

到达现场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要迅速将伤员转送出危险区,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志(分类标记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带),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手腕或脚踝部位,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4.2.2 转送伤员

当现场环境处于危险或在伤病员情况允许时,要尽快将伤病员转送并做好以下工作:

(1)对已经检伤分类待送的伤病员进行复检。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转运途中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者,应就地先予抢救、治疗,做必要的处理后再进行监护下转运。

(2)认真填写转运卡提交接纳的医疗机构,并报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汇总。

(3)在转运中,医护人员必须在医疗仓内密切观察伤病员病情变化,并确保治疗持续进行。

(4)在转运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5)合理分流伤病员或按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指定的地点转送,任何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拒收伤病员。

5 医疗卫生救援的保障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是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遵循“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的原则,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组织和队伍建设,组建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制订各种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技术方案,保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5.2 急救机构

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可根据服务人口和医疗救治的需求,建立一个相应规模的医疗急救中心(站),并完善急救网络。每个市(地)、县(市)可依托综合力量较强的医疗机构建立急救机构。

5.4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建综合性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并根据需要建立特殊专业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保证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队伍的稳定,严格管理,40 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治能力。

医疗卫生救援演练需要公众参与的,必须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

第三部分 常识性要点

《地震篇》

1、地震灾害事件分级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占该省(区、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7.0级以上地震,可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6.5━7.0级地震,可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

较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2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6.0━6.5级地震,可初判为较大地震灾害。

一般地震灾害,是指造成2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5.0━6.0级地震,可初判为一般地震灾害。

2、地震应急响应分级和启动条件

应对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启动Ⅰ级响应。由灾区所在省(区、市)人民政府领导灾区的地震应急工作;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组织领导、指挥和协调国家地震应急工作。

应对重大地震灾害,启动Ⅱ级响应。由灾区所在省(区、市)人民政府领导灾区的地震应急工作;中国地震局在国务院领导下,组织、协调国家地震应急工作。

应对较大地震灾害,启动Ⅲ级响应。在灾区所在省(区、市)人民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由灾区所在市(地、州、盟)人民政府领导灾区的地震应急工作;中国地震局组织、协调国家地震应急工作。

应对一般地震灾害,启动Ⅳ级响应。在灾区所在省(区、市)人民政府和市(地、州、盟)人民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由灾区所在县(市、区、旗)人民政府领导灾区的地震应急工作;中国地震局组织、协调国家地震应急工作。

如果地震灾害使灾区丧失自我恢复能力、需要上级政府支援,或者地震灾害发生在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其他特殊地区,应根据需要相应提高响应级别。

《台风篇》

1、台风预警信号分几级?含义分别是什么?

41 分五级,分别以白色、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台风白色预警信号的含义是,48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

台风黄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

台风橙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

台风红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者已达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42

4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耳鼻喉科护士自我鉴定下一篇:电子邮箱的申请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