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医学论文

2022-05-06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超声诊断医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随着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在临床应用范围的不断深入,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得以不断发展,从B型、M型、彩色多普勒超声逐渐发展到三维、血管内超声等多种新型技术,并且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医学超声诊断技术的特点、类型、应用范围,进而从系统、信号、设备、技术等四个方面分析医学超声诊断发展趋势。

超声诊断医学论文 篇1:

低频联合高频超声诊断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价值研究

摘  要:目的  观察低频联合高频超声诊断上消化道穿孔疾病的检出率和准确率,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6月邹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确诊为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诊断方式分为单一诊断组和联合诊断组,每组60例。单一诊断组开展单一高频率超声诊断,联合诊断组开展低频、高频超声联合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腹腔检出情况和诊断符合情况。结果  联合诊断组患者的腹腔气体检出率、腹腔积液检出率、膈下气体检出率均高于单一诊断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单一诊断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上消化道穿孔疾病的诊断中,相对于单一高频率超声诊断,低频超声联合高频超声診断能显著提升患者的腹腔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低频联合高频超声诊断;单一高频率超声诊断;消化道穿孔疾病;诊断准确率;腹腔检出率

上消化道穿孔属于一种临床常见的外科急腹症,需要抓住治疗时机,及时给予诊断和对症治疗,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加速患者康复[1-2]。随着医疗条件的不断提高,超声诊断技术得到了更为科学的发展,在临床疾病的诊治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是目前急腹症比较常用的检查方式之一[3-5]。通过超声检查能够探测到患者腹腔内的游离气体,并借助超声检测探头对可疑性游离液体进行详细的探查,观察分析网膜局限性聚集变化。超声检查可将病情进行实时动态显示,通过观察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出的声像图变化情况和具体特征,对急腹症患者病情进行掌握,及时发现临床可疑性早期上消化道穿孔病例,为临床诊断提出科学依据[6]。通过观察腹腔内游离气体诊断上消化道穿孔疾病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够对疾病作出全面准确的判断。临床上借助低、高频率超声准确定位上消化道穿孔部位,可作为临床诊断重要依据。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6月邹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确诊为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低频联合高频超声诊断上消化道穿孔疾病的检出率和准确率,探讨其应用价值。现将研究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6月邹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确诊为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诊断方式分为单一诊断组和联合诊断组,每组60例。单一诊断组患者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41.52±4.28)岁;体质量45~83 kg,平均体质量(65.13±5.88)kg。联合诊断组患者中男40例,女20例;

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40.68±4.36)岁:体质量45~85 kg,平均体质量(65.68±5.75)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邹平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消化道疾病诊断病理学》[7]中上消化道穿孔疾病诊断标准;②无超声诊断禁忌证;③有突发剧烈腹痛,且腹痛呈持续性特征,发病部位由上腹部剧烈疼痛向全腹扩散,均有压痛、反跳痛出现,且表情痛苦,呈板状腹、屈曲体位。

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认知障碍及语言系统障碍无法正确表达感受者;②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③合并有严重血液系统或传染性疾病不能正常接受治疗者;④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疾病者;⑤不配合检查或中途退出者;⑥对本研究所用仪器及检查不耐受者。

1.3  方法

检查所用超声诊断仪诊断为(生产企业:日本日立,型号: ARIETTA 70;生产企业:日本日立,型号:ALOKA F75;生产企业:日本日立,型号: HITACHI 4D)。

单一诊断组开展超声高频率诊断,联合诊断组实施低频联合高频超声诊断。患者的诊断体位分为仰卧位、半坐位、侧卧位和半侧卧位,由仪器操作人员指导患者根据检查需要进行转换体位,配合检查,以保证良好的检查效果。主要探测部位为盆腔、膀胱四周、右下腹、肝门处、剑突下的隐窝、脾肾隐窝处、肝肾隐窝处、肝胃间隙部、肝脾区域的前缘、胆囊窝等;疼痛区域局部腹壁使用高频探头查看有无气体多重性反射出现,在左半侧卧位状态注意严格观察下膈肌的上下方有无部分气体呈阶梯状分布的多重性反射出现。对上腹部的疼痛区域中有局部胃肠壁呈“=”样连续出现中断的现象联合使用低、高频超声分别进行查看;使用有利液体观察盆腔、肝门处及胆囊窝、肝肾及脾肾处隐窝、肠间隙等位置,并仔细观察远、近场区域的腹腔积液内部和边缘处的小气泡样回声。超声检查操作员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总结出具检查报告,发放给患者。

1.4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腹腔积液情况、腹腔气体和膈下气体的检出率,以及诊断准确率。上消化道穿孔超声诊断的标准:直接征象(1条)+间接征象(2条);如果没有直接征象表现,则在2条间接征象的基础上与上消化道穿孔临床症状相结合,并将急腹症排除后确诊。直接征象:①胃壁或肠壁的穿孔位置存在显著增厚,并且呈现连续性的中断,呈回声失落区;又或者增厚胃壁、肠壁呈现双线样和单线样的回声带,而且和腹腔相连通。②患者采取右侧卧位时,穿孔位置在进行缓慢呼吸时,或者加压探头时表现出气液外溢的现象。间接征象:①腹腔内游离气体;②腹腔内游离积液;③其它间接征象:胃肠蠕动减弱;胃内大量潴留、胰腺周围脂肪增厚、胆囊壁增厚毛糙;腹腔内杂乱回声团块。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腹腔及膈下检出率比较

联合诊断组患者的腹腔气体检出率、腹腔积液检出率、膈下气体检出率均高于单一诊断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比较

联合诊断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单一诊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超声诊断技术是临床中急腹症比较常用的检查方式之一,近些年来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提高,在临床疾病的诊治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8-11]。低频超声扫查的重点区域为远场区域,集中在上腹部疼痛区域,通过观察腹腔积液的边缘和内部、胆囊窝、肝门处呈小气泡特征来判断疾病情况;高频超声扫描区域主要是近场区域,能够清晰地分辨侧壁腹膜和局限下腹前壁下的气体回声[12-14]。使用低、高频超声进行联合扫查,对近场区域中局限性的腹腔积液边缘和内部小气泡特征状态能够进行更加清晰地观察,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腹腔中非典型游离气体检出准确率[15-16]。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120例确诊为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分析低高频联合超声诊断上消化道穿孔疾病的检出率、准确率及应用价值。研究发现,联合诊断组患者的腹腔气体检出率、腹腔积液检出率、膈下气体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单一诊断组(P<0.05)。说明使用低高频超声联合检查的腹腔和膈下超声检出率显著高于使用单一高频超声检查检出率,检查效果更全面、更准确。本研究与毕小霞等[17]研究结果基本相似:通过观察46例肠穿孔患者的“小气泡征”和“双层气体征”发现42例腹腔游离气体,约占总数的91%,使用X线检查发现膈下存在34例游离气体,占总例数的74%,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使用大网膜“包裹征”、“填塞征”及“聚集征”、肠间局限性积液、局部肠壁“双轨征”、肠壁节段性或局部增厚、扩张及肠管麻痹征,实现对穿孔位置正确定位38例,约占总数的83%;发现43例腹腔积液患者,约占总数的93%;而通过X线未发现腹腔积液以及实现定位诊断穿孔部位。说明使用低频联合高频超声诊断的腹腔和膈下超声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使用单一高频超声检查的超声诊断准确率,检查结果与实际病情更为相符,更加能够真实全面的反应病情。和单独高频超声对比,低频联合高频可以更好的诊断急腹症中的上消化道穿孔,有助于临床的诊断。并且在高频超声探查的基础上,加做低频超声探查,是一种迅速的检查方法,并未违背对急腹症的检查原则。而对于漏诊和误诊的原因分析显示,病情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是造成漏诊与误诊的主要原因。包括患者过度肥胖导致对探查的干扰,患者胃肠内气体影响操作者对腹腔内游离气体的判断。

本研究结果发现,当超声探头进行加压时,膈下的游离气体会受到探头的压力而被迫分散,卸掉探头压力处于放松状态时,气体又会再次聚拢。因此,膈下游离气体不受呼吸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同时联合低频和高频超声联合扫查时,患者采取左半侧卧位姿势状态下,患者膈肌上下方位置有依次呈现阶梯状双层气体征存在,可以作重要诊断依据判定膈下存在游离气体。将高频超声和低频超声联合使用共同探查上腹疼痛区域特征,对近场区域中局部腹腔积液边缘以及内部小气泡征(集中或分散性)均能更加清晰和准确地进行观察,从而有效提升不典型的腹腔游离气体检出率。腹腔中游离气体的产生原因較为复杂,不单单是由肠道穿孔引发,故针对观察腹腔内游离气体来分析诊断上消化道穿孔方式较为局限。临床上需要反复验证、谨慎操作。因此,利用低频和高频率联合诊断能够有效确认上消化道穿孔部位,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科学合理性提供理论依据。

综上所述,在上消化道穿孔疾病诊断中,相对于单一使用高频率超声诊断,低频超声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能显著提升腹腔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临床中患者病情有时过于复杂性,且多样性,由此容易导致超声的检查漏诊,所以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的累积经验,进而帮助患者准确判断病情,避免对消化道穿孔的误诊漏诊。

参考文献

[1]陈泽坤,陈晓康,洪少贤,等.超声诊断新生儿上/下消化道穿孔的价值[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9,26(12):917-921.

[2]赵威武,孙厚坦,李秦,等.上消化道穿孔的超声诊断及漏诊误诊原因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7,38(12):788-791.

[3]陈晓康,陈泽坤,吕国荣,等.超声在新生儿消化道穿孔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9,3(12):1140-1142.

[4]孟秋霞,苏静,许娜.低频联合高频超声诊断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价值[J].重庆医学,2020,49(14):2343-2347.

[5]李香芝.多层螺旋CT与超声检查诊断急诊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7,25(4):299-302.

[6]覃罗好,郭子玉,高素芳.超声检查在消化道穿孔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6,39(4):353-355.

[7]雷道年.消化道疾病诊断病理学[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

[8]曹国平,邓小毅,王六红,等.多层螺旋CT哨兵气体征结合胃肠壁水肿在消化道穿孔定位中的价值探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6, 35(12):1847-1850.

[9]周俊生.高、低频超声联合应用在急性阑尾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8,28(6):23-25.

[10]赵威武,孙厚坦,李秦,等.上消化道穿孔的超声诊断及漏诊误诊原因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7,38(12):788-791.

[11]祁丹,陈丹,周路遥,等.超声联合上消化道造影诊断婴幼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9,35(4):64-67.

[12]陈玲,王健,林华英,等.超声在上消化道穿孔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24):94-95.

[13]朱嘉颖,李龙.X线、CT和超声对胃肠道穿孔诊断价值的再认识[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9,36(3):316-321.

[14]程涛.上消化道穿孔的超声诊断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 23(14):2017-2018.

[15]张文娜,黄增柱,冯礼云,等.超声在消化道穿孔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影像特点研究[J].吉林医学,2019,40(1):16-17.

[16]张珠凤,徐明民.上消化道穿孔早期超声动态观察的诊断价值[J].现代实用医学,2017,29(6):753-755.

[17]毕小霞,沈铁柱.超声低,高频率联合应用诊断上消化道穿孔的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7,19(1):70-71.

作者:徐莹莹

超声诊断医学论文 篇2:

医学超声诊断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在临床应用范围的不断深入,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得以不断发展,从B型、M型、彩色多普勒超声逐渐发展到三维、血管内超声等多种新型技术,并且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医学超声诊断技术的特点、类型、应用范围,进而从系统、信号、设备、技术等四个方面分析医学超声诊断发展趋势。

【关键词】医学 超声诊断 发展 趋势

1 医学超声诊断技术概述

1.1 概念

医学超声,是结合医学、声学、光学及电子学等学科而成的综合性学科。医学超声,具有医、理、工科三结合的特点,涉及的内容广泛,因此在疾病预防、诊断及治疗中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

医学超声诊断,是医学超声的组成之一。超声会在人体中传播时所产生反射或透射现象,利用这些反射回声或者透射声所构成的不同声像,达到检查病变的目的,便是医学超声诊断的原理。

1.2 特点

医学超声诊断,具有对人体软组织良好分辨能力的特点,因此对识别生物组织的微小病变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1.3 优点

医学超声诊断,具有以下优势:

(1) 无放射性损伤,为无创性检查技术;

(2) 更为接近于解剖的真实结构,层次清楚;

(3) 可以动态地实时显示;

(4) 显示管控结构;

(5) 对小病灶,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

(6) 对病灶能够进行准确定位,并且能够进行测量大小;

(7) 对各种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所引起的病症性质以及部位判断准确到位;

(8) 功能性检测;

(9) 進行动态随访观察;

2 当前医学超声诊断主要类型

用于医学诊断的超声波,根据脉冲反射技术的不同,可以进行区分为A型、B型、D型、M型及V型。因此,医学超声诊断技术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2.1 A型超声诊断

超声束在以线状路径穿入人体后,会在不同的组织界面上产生相应不同强度的反射效果,并且组成由不同距离及幅度的回波组。

A型超声诊断技术,便是利用回波组曲线中不同反射波的位置、幅度以及组合状态等参数,进而分析目标部位组织的结构状态,从而判断有无异常,发现疾病。

2.2 B型超声诊断

B型超声诊断技术,俗称B超,是当前应用最为广大,最具影响力的超声检查技术。

B型超声诊断技术,在声束刺穿人体时,利用不同组织所构成的界面、组织内部结构所产生的反射回声,以及光点的明暗反应其强弱,进而由这些不同的光点有序地排列而组成不同切面的图像。

B型超声诊断技术所采用的影像技术,是以人体被检查部位的解剖结构所产生的反射回声所形成的,属于形态学诊断。该超声诊断技术,在医学上一般应用于肿物等引起局部结构明显改变的疾病。

2.3 D型超声诊断

D型超声诊断技术,是利用超声射束在目标体中反射回频率改变所产生的超声波。所产生的超声波可以通过音响或者曲线图的方式展现出来。

D型超声诊断技术,主要应用于检测运动器官或者流动体液等部位疾病,诸如心脏、血管及其中流动的血液。

2.4 M型超声诊断

M型超声针对技术,最大的特点在于在辉度调制型中加入了慢扫描锯齿波,使得光点能自左向右缓慢地进行扫描,心脏不同组织收缩以及舒张所形成的活动曲线。

M型超声诊断技术,主要应用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领域,能够把人体内器官的运动情况展现出来。

2.5 V型超声诊断

V型超声诊断技术,是将B型二维图像技术与C型图形技术相结合的三维立体超声技术。

V型超声诊断技术,是随着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可以取得目标检测对象的横、纵、额等三方位的立体断面,因而立体的位置信息更为准确,信息量更为丰富。

V型超声诊断技术,在小病灶的诊断应用中,发挥着巨大的辅助作用。

3 当前医学超声诊断应用范围

医学超声诊断技术的应用范围,可以从部位以及疾病诊断范围两方面进行阐述。

3.1 部位

目前,医学超声诊断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部位中:

(1) 头颈部位:可以应用超声诊断技术,诊断人体颅脑、颈部、眼内及眼眶内、颌面部、甲状腺以及淋巴结等部位的疾病;

(2) 胸部:在医学上,主要应用于乳腺、心肺、胸腔、胸膜、胸壁等区域;

(3) 腹部:主要包括腹腔、腹膜后以及肝胆脾肾等,同样还包括人体生殖系统,诸如前列腺、子宫、卵巢及其附件。另外还可应用于腹部胎儿的诊断。

(4) 血管:人体内全身各部位内脏及外周血管,均可应用超声诊断技术。

(5) 关节及软组织: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可应用于人体骨骼关节及软组织检测;

3.2 诊断范围

(1) 人体组织及脏器疾病:用于诊断不同部位组织以及脏器所产生的急性炎症、脓肿、囊肿、积液、结石、异物、肿瘤及空腔脏器所产生穿孔问题。

(2) 血管疾病:用于检测人体全身各部位所产生的动脉硬化斑块等不同的心血管疾病问题;

(3) 心脏疾病:可以用于检测各种心脏疾病问题,比如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等;

(4) 妊娠:对于胎盘、早孕等拥有不错的诊断作用。

4 医学超声诊断发展趋势

主要从系统、信号、设备及应用技术等多个方面分析医学超声诊断领域的发展趋势。

4.1 系统发展趋势

(1) 全面提升现有系统性能

对现有系统性能进行全方面地提升,能够更大程度上满足医学超声临床诊断的需求。探查深度、空间分辨率以及成像帧频等不同指标的提升,均是全面提升现有系统性能的重要措施,也是医学超声诊断工程技术人员奋斗的研究目标。

超声诊断专家指出,可以通过改进医学诊断成像系统中信号检测方法,以及应用更为先进的电子学和信息技术,能够在现有的系统基础上得以改善系统性能的相关指标。

(2) 全面应用数字编解码技术

数字编解码技术的应用范围得以扩大,从雷达应用成功地复制至医学超声诊断技术中。采用数字编解码技术,能够对超声成像系统中“空间分辩力”、信噪比、与超声波的“穿透能力”间的矛盾起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

我国已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展此项技术的研究工作,并成功地研发出超声伪随机码彩超。而且在国际范围内,此项技术在医学超声诊断领域应用的研究已呈现逐渐深入的趋势。

(3) 引入新的成像参数

在医学超声诊断研究历史用,不同的阶段揭示出新的隐含信息,得以应用新的成像参数。从幅度信息,到多普勒频移信息,再到谐波信息,均是新的成像参数在医学超声诊断技术中的成功应用。

在当前医学超声诊断技术研究领域,已经有大量的基础研究小组致力于寻找各种新的成像参数。在国内,也有高校致力于该项技术的研究工作。

新的成像参数研究工作,将会是医学超声诊断技术的研究趋势之一,并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以最新发现的超声吸收及衰减参数为成像参数的新型超声波成像系统得以推向市场,便是该项技术研究的成果。

(4) 发展新的应用范围

发展新的应用范围,是发展医学超声诊断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医学超声诊断技术,以及从应用单一诊断设备角色成功衍变为介入诊断的角色。

结合射频介入消融技术,正是医学超声诊断技术新的应用范围。该技术,在进行超声扫描的同时能够并行完成血管消栓手术,应用范围得以大大提升。

4.2信号发展趋势

(1) 软件超声技术

最早的阶段,医学超声诊断技术更多地依赖于硬件,功能更为单一,种类繁多,不利于在医学领域深入地应用。

进入上个世界90年代后,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开始大量节省硬件成本以及系统空间,并且往小型化的趋势发展。

在未来的时间里,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将借助全数字化波束,结合高速计算机运算技术,更为深入地应用各种信息处理软件技术,从而达到大量节省后端硬件成本,增加灵活性的目的。

(2) 全数字波束形成技术

在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发展过程中,应用了不同的信号传输技术。全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将是未来的医学超声诊断技术主要采用的信号传输方式。

全数字波束形成技术,是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技术。未来的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在信号处理方面将主要采用全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将大大地降低信号的损耗程度,提高检测信号的准确性。

(3) 一體化超声成像技术

在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发展过程中,国际组织一直致力于推行国际化的应用标准。随着DICOM3.0国际标准的建立,使得不同的医学成像设备在不同地理位置之间的图像传输、信息交换以及联合会诊均成为现实。

在未来的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发展范围内,一体化超声成像技术将成为主流。致力于一体化超声成像技术将有利于各项后续跟踪工作,并且能够推进远程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

4.3 设备发展趋势

(1) 硬件集成化

在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硬件集成化是最为明显的发展趋势之一。硬件集成化对于降低医学超声诊断设备的成本,缩小设备的体积有着明显的帮助作用。

超声诊断设备的小型化,使得医学超声诊断技术的应用范围得以大大拓宽。在过去的时代里,医学超声诊断技术由于设备灵活性所限,更多时应用于门诊或者临床应用中。

而随着硬件集成化的不断提升,超声诊断设备更具灵活性,使得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开始走进急救室、野外作业以至军事应用领域中,得到更为深入地应用。

(2) 软件模块化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软件模块化日益成熟。软件模块化的发展,能够根据实际的需求对软件进行可配置化的操作。不同模块之间的独立性得以明显提升,带来更强的可维护性。

在当前的医学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中,超声诊断设备慢慢地往硬件功能软件化发展的趋势,大大地降低了超声诊断设备的成本。而软件模块化,使得超声诊断技术应用各具模块化,明显地增加了超声诊断技术应用的灵活性,对于未来的升级改进有积极的意义。

4.4 应用技术发展趋势

医学超声诊断已经拥有五十多年的应用历史,在不同的阶段对应不同的应用技术。随着医学技术、声光学技术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超声诊断应用技术有着新的发展趋势。

(1) 超声三维成像技术

超声三维成像技术,可以说是当前超声诊断技术领域最为重要的一项技术突破。该技术能够获得三维空间上的图像信息,对于传统的二维平面成像技术所存在的各种不足之处起到很好的弥补作用,可以说是未来临床超声应用的发展趋势之一。

超声三维成像技术可以简单地细分为静态三维成像技术、动态三维成像技术及实时三维成像技术。不同的三维成像技术有着不同的应用范围。一般而言,静态三维成像技术应用于非活动性的脏器检测过程中,而动态及实时三维成像技术应用于观察心脏的形态结构及活动动态。

静态三维成像技术,是利用二维探头实现旋转或扇扫扫描效果,并且能够在特定的时间内获取若干的切面图像传输至计算机内进行图像重建,所产生的图像具有清晰、边界清楚,立体感强等特点。可以用于向医生提供相关病症的空间位置及三维形态,有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进一步改善。

在静态三维成像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时间参数,并可达到准实时的动态三维成像技术。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加以速度参数,则便可实现实时动态三维成像技术。动态三维成像技术,对于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有很大的提高作用,能够从不同的方位角度清楚地观察到心脏内部不同结构的立体形态,活动信息以及血流动态。

(2) 宽景超声成像技术

寬景超声成像技术,被认为是医学超声诊断领域内未来最具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的新型成像技术。该技术将常规的实时灰阶技术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相结合,对于现代超声诊断技术有着明显的完善作用,同样对未来超声CT的研究和深入应用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

宽景超声成像技术是利用探头的移动过程中所获取的二维切面图像,再结合计算机的图像重建技术,从而拼接成为具有超宽视野的连续切面图像。在临床应用中,经常也被称为超宽视野成像技术或者全景超声成像技术。

宽景超声成像技术,最为明显的特点便是能够提供更为完好的层次结构以及空间关系,脏器大小和体积较大的病灶能够准确地定位,管道结构也能够较好地展示出来。但是主要的不足之处在于容易受到组织或者器官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像所干扰,影像图像的清晰程度。

宽景超声成像技术目前在临床医学中所应用的范围日益广泛,已经成功地应用于胸部、妇产科以及小器官领域,同样适合于躯干肌肉、周围神经诊断。

(3) 分子影像技术

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分子影像学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得以正式提出及应用。该影像技术从细胞和分子的层次入手,确定并描述活体生物过程的新型成像技术。

与传统的医学超声影像技术有所不同的是,分子影像技术更多的是对引发人体疾病的细胞和分子异常进行分析,而并非对细胞或分子异常所导致的结构异常进行分析,因此更具备前瞻性,能够更早地发现及确定疾病的发生,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治愈的过程给予全新科学性的认识。

分子影像技术,利用超声在人体分子内所产生的影响,经过对单克隆抗体、多肽分子等进行有针对性地对比。目前该技术主要应用于人体心血管或者肿瘤等方面的诊断过程中,同样也可以应用于对血栓、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

分子影像技术,是融合了分子生物学、纳米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研究的成果,被认为是医学超声影像技术未来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发展区域,同样也是医学超声诊断技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结束语】随着医学、信息、物理技术等不断发展,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并且在医学临床中得到更为深入地应用。 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新型的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在医学领域将发挥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 陈思平. 医学超声影像产业现状和发展[J].应用声学(第24卷第4期) 2005(07).

[2]宋志仪. 浅谈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如何适应医学影像数字化的高速发展[J]. 中国辐射卫生,2013,06:742-745.

[3]. 第三届首都医学影像高峰论坛会议通知[J].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3,11:699.

作者:陈明霞

超声诊断医学论文 篇3:

分析超声医学在胎儿发育异常诊断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浅谈超声医学在胎儿发育异常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对超声对胎儿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分娩的72例畸形胎儿产前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72例产后畸形胎儿当中,产前得到诊断的共计有58例,另外还有14例漏诊,达到了83%的畸形检出率。胎儿畸形被超声诊断出来的共计有14例属于两种以上复合畸形。结论:对胎儿发育异常进行检查的首选方法就是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超声医学;胎儿发育异常;超声诊断

新生儿先天性畸形具有3%的发病率,其中还有2%的新生儿由于畸形严重而夭折。所以对胎儿畸形的产前诊断是促进新生儿死亡率不断降低以及人口素质提升的关键环节[1]。在对具有明显解剖形态学改变的畸形进行诊断的时候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对于那些仅有生物径线测值改变,而没有明显生态学改变的异常发育却会非常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所以说在对胎儿发育异常进行筛查和诊断的时候,超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本文对畸形胎儿产前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超声医学在胎儿发育异常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共收治了12周以上的住院产妇共计有6021例,年龄在19—42岁之间,孕周在13—42周之间,共计有72例在院分娩畸形胎儿,在产妇产前采取超声检查的方式针对胎儿系统进行检查,经过超声检查发现有58例胎儿畸形,在足月产或者引产之后得以证实,此外还有14例漏诊,在分娩之后才发现畸形。

1.2方法

采用彩色三维超声成像仪,采用探头的频率5—9MHz,经过阴道三维容积探头。在检查者将膀胱排空之后,取膀胱截石位,在阴道后穹窿进行探头的置放,对子宫以及双附件进行二维常規扫查,采用三维成像的方式针对可疑子宫发育异常的患者。在表面模式成像之后,检查人员进行分析和观察,采用存盘的方式对所有的三维超声数据进行处理[3]。

2 结果

分娩的72例畸形胎儿当中,有22例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其中包括12例脑积水、2例无脑儿、8例脊柱裂;18例消化道畸形,其中有8例内脏外翻、2例先天巨肠结以及8例直肠肛门闭锁;14例唇裂;2例脑积水;4例尿道下裂;10例肢体异常,2例胸前壁血管瘤和胎儿后腹膜畸胎瘤,其中还有14例畸形胎儿属于两种以上复合畸形。在经过超声检查之后,14例漏诊的包括4例唇裂、4例尿道下裂以及6例直肠肛门闭锁,达到了83%的畸形检出率。

3 讨论

所谓的出生缺陷就是指的胎儿发育异常,其中包括功能异常以及形态结构异常,在最近几年以来,随着孕期规范的产前检查以及在临床上超声的广泛应用,能够对胎儿的发育异常实现及时的发现,从而将妊娠及时终止。超声是促进新生儿死亡率不断降低以及人口素质提升的关键环节[4]。

脊柱裂、脑膜脑膨出、脑膜膨出、脑积水以及无脑畸形,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无脑儿。在超声检查中主要表现为颅骨光环的缺少,瘤结样团块会在胎儿头颅出现,蛙眼症是其典型的表现,一般情况下,最早可以在第十二周查出来。异常增多的脑脊液积聚在颅腔内就是所谓的脑积水,最多可以达到1000毫升的贮积量,增加的脑脊液以及受压的脑实质,非常容易造成梗阻性难产在引产过程中的发生。侧脑室在临床20周前会出现暂时性的失调,所以不要轻易对脑积水下诊断结论。脑膜脑膨出以及脑膜膨出属于颅骨先天性缺损,最为常见的是枕部。脊柱裂在腰骶部出现的比较多,主要是因为先天椎管闭合不全而引起。典型的超声影像会在中枢神经系统畸形中有所体现,经常会共存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畸形,超声在对这种畸形进行检查的时候基本上可以达到100%的诊断率。

消化系统畸形包括内脏外翻、内脏膨出以及消化道闭锁。最容易漏诊的就是消化道闭锁影像,常常会在喂奶呕吐或者产后无胎粪时发现。在妊娠12周之后临床上与超声影像相结合就可以较快的作出诊断。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可以在超声显像中被发现的包括肾发育不全、尿路梗阻或闭锁、肾积水、多囊肾等。一般情况下在妊娠20周之后进行诊断。

肢体异常主要包括手足畸形、断肢畸形、无肢畸形以及缺肢等。以超声像图为根据可对之进行诊断,然而却需要仔细寻找小的畸形。其中较为少见的就是胎儿肿瘤,其具有多样的发病形式,在发病的时候同时还会伴有羊水过多以及多种胎儿畸形。具有较大肿瘤时会出现分娩困难。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开始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优生优育的问题。作为一种方便的、无创的检测手段,超声可以为临床上的治疗和诊断提供非常可靠地依据,从而成为对胎儿畸形进行筛选的临床上的非常关键的诊断方法。此外,早期发现胎儿畸形,并且给予早期治疗以及早期诊断可以将大量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节省下来,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沈国放,闻辉,季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2, 19(1): 82-83.

[2] 严英榴,杨秀雄,沈理,等. 全莲花.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探讨[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13,4(5):395.

[3] 杨太珠.胎儿骨骼系统畸形的超声诊断[J].中国实用妇产科与产科杂志, 2010, 21(9): 528-529.

[4] 殷春霞,张伯锋,郭瑞军.胎儿骨骼发育异常的超检查[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1, 13(9): 710-712.

[5] 穆莹.人类先天性畸形的临床诊断[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2, 21(9): 528-529.

作者:倪向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通用航空发展论文下一篇:精益研发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