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

2023-06-25

第一篇:第4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教案

课题3 水的净化

平山县北冶乡中学 齐亚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自然界中的水与纯水的区别。

2. 了解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学会过滤操作的基本技能技巧。

3. 了解硬水与软水的区别、硬水的危害和软化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水的净化方法和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了解净化水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水的净化处理过程,懂得卫生健康饮水和节约用水,体会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通过探究活动(过滤),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细心标准操作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

水的净化方法,过滤操作;硬水与软水的概念及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水的净化方法,过滤、蒸馏操作。

教学设计

环节一 引入

【视频引入】

我国西南地区旱情牵动亿万人民的心,温家宝总理视察旱情,强调确保当地居民饮用水,通过视频展现群众饮用的水质很差,引起学生对当地群众的担心,视频最后的问题式的结尾(他们如何能喝上洁净的水,你能帮帮他们吗?),更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调动起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水的净化》

教师:自然界的水从外观上看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浑浊的 教师:为什么?

学生:由于水中含有许多可溶性与不溶性的杂质。

教师:因此在物质分类上,自然界的水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学生:混合物

教师:纯净物的水我们把它叫做纯水,它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展示图片)

环节二 讨论探究

如何将一杯浑浊的天然水进行处理?

学生:多等一会儿,或加热。 教师:等一会儿就属于净化水的操作中的静置沉淀。还有一种沉淀方法叫做吸附沉淀。某些农村就会利用明矾来进行吸附沉淀的操作。 【视频展示】明矾净水

[过渡] 接下来怎样做可以将上层的水与下层的沉淀分离开来呢?引出过滤操作 教师:过滤操作用到的仪器有哪些? 学生回答;

【教师演示过滤实验】强调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学生实验】学生进行过滤操作,边实验边交流。

在等待的过程中请学生思考生活中应用到过滤操作的例子。 【展示实验成果】

[过渡] 过滤后的水如果再进行吸附的净化过程,那么得到的水就更干净了。 教师讲解吸附的净化过程及在生活中净水器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过渡]天然水经过上述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 得到的水是否为纯净物?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回答

这些可溶性的杂质主要是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根据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将水分为了硬水和软水。引出硬水和软水的学习

环节三 自主学习硬水和软水

1. 硬水和软水的概念 2. 硬水和软水的危害 3. 检验硬水和软水

4. 硬水软化的方法【观看蒸馏操作的视频】

[过渡]由蒸馏操作返回净化水的学习。并了解到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的净化程度是由低到高的。

环节四 走出化学实验室,走进生活,走进自来水厂

通过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示意图了解自来水的净化过程,经过层层净化才得到自来水,十分的不容易,那么我们在生活中使用水时应该怎么做呢?(唤醒学生的节水意识)

环节五 习题 作业

第二篇: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四单元 课题2 水的净化 教案

水的净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纯净水和自然水区别。

(2)了解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

(3)了解沉淀,过滤是净化水的重要方法。

能力目标:

(1)会做沉淀和过滤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能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软化卫生教育,培养科学的态度和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1)常用净化水的方法。(2)过滤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了解纯净水和自然水区别。(2)过滤实验的操作。

【教学方法】实验学习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用具】烧杯,明矾,药匙,3瓶自然界中的水,玻璃棒,滤纸,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

【教学过程】[来源:Z#xx#k.Com]

引言:水是生命的起源,是生存之本。为了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人每天都要补充一定的水。由于天然水在自然循环中与大气和土壤不断接触,不可避免地混入了很多杂质,有些杂质可以溶解在水中,如色素和气味。有些杂质不能溶解,如泥沙。

课堂互动:展示3种从不同地方取的天然水,如果你想喝,你会选择哪一种?

小结:可以喝的水要符合感官标准:清澈透明,无色无味。而且每毫升水中的细菌要少于100个。

这杯水我们不能直接饮用,那我们通过什么方法除去杂质?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水的净化》。

设问: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生活用水一般都是自来水。你们知道自来水是怎样净化的吗?

来了解一下自来水厂净化过程。

解读:首先从水库取水,未处理的湖水大颗粒的沉淀速度比较快,一些悬浮的小颗粒沉淀速度比较慢。所以一般加入一种絮凝剂——明矾,它是白色晶体,可以在水中发生反应,生成一种胶状物,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加快沉淀的速度,沉淀完之后再过滤,经过滤后虽然除去看的见的杂质,还有看不见的杂质,我们采用活性炭来吸附,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经吸附后的水我们不可以饮用,因为里面有我们看不见的细菌,我们必须投入药消毒这样我们就可以使用。

以上就是自来水厂的净化水的过程。在生活中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净化水呢?

一、净水的常用方法

设置情景:当我们在暖水瓶中倒水时,有时候会把里面的水垢带出来,你会直接喝吗?你会怎么做。

学生:放置一会儿,让其沉下去。

这就是净水方法中的静置沉淀法。

1.静置沉淀

此法能让大颗粒杂质沉淀下去,但是还有一些悬浮在水中的杂质沉降不了,所以我们也要像自来水工厂一样加絮凝剂。生活中常用的絮凝剂也是明矾。

学生演示实验:取两个烧杯,各加适量浑浊的水。向其中一个加入3药匙的明矾粉末,搅拌溶解后,静止观察现象。另一个不加,留作对比。

下面请同学们来观察一下烧杯有什么现象产生?

学生:加了明矾的水有沉淀产生,上层的水比不加明矾的要清。

某些净水剂如明矾,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这就是第二种沉淀法:吸附沉淀。

2.吸附沉淀

现在我们将里面的大部分不溶性杂质都沉降下去了,要怎样把这些杂质移除去呢?

情景:用豆浆机榨豆浆后,怎么把豆渣除掉?

用滤网过滤。

对。我们要用过滤方法把这些杂质移除。

二、过滤

观看过滤操作,引领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1.过滤操作需要那些仪器?

过滤的仪器:滤纸,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

2.制作过滤器。

我们先学习以下怎样制作过滤器。取一张滤纸把它对半折再对半折,然后打开,三层滤纸放在一起,一层放在一起把它放在漏斗上,使之紧贴在漏斗壁,并且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的边缘。用少量的水润湿纸并实现它们之间没有气泡(否则会影响过滤的速度)。

架好漏斗后使漏斗的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过滤时盛浑浊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并且玻璃棒的要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液体要低于滤纸的边缘(边讲边操作)

3.过滤操作要领。

好我们现在就总结以下过滤操作的要求:

[来源:Zxxk.Com]

“一贴”是滤纸紧贴漏斗壁。

“二低”是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是倾斜液体的烧杯和玻璃棒相靠,玻璃棒的下端与三层滤纸的一边相靠,漏斗下端的尖嘴和烧杯的内壁相靠。

所以在过滤操作中我们要注意这6个问题:“一贴二低三靠”。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请一位学生上前做过滤演示,其他同学认真观察。

让学生指出不足之处。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过滤后的液体有颜色吗?

学生:有,得到的液体是蓝色的。

颜色也是水中的一种杂质,过滤除去的只是不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过滤是除不了的。

过滤的目的: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

问题1:如果过滤后的液体还是浑浊的,可能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1)滤纸破损;

(2)滤液边缘高于滤纸边缘;

(3)仪器不干净等

问题2:有什么方法改进吗?

滤液浑浊应再过滤一次,直到澄清为止。

知识运用:展示课件小练习。

联系实际: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在生活中你能利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

去底的塑料瓶代替漏斗;纱布,棉花代替滤纸。

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己制作简单的过滤装置。

本课回顾:

问题1:净水的沉淀法指的是什么?

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

问题2:过滤后的水是纯净物吗?

不是

问题3:过滤操作主要除去水中什么样的杂质?

除去不溶性杂质

问题4:过滤操作的要领有哪些?

一贴、二低、三靠

问题5: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

引流。

本课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水中的杂质分为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两类,今天学习了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方法和操作,主要是沉淀和过滤。其中过滤操作要掌握其要领:一贴、二低、三靠。在过滤中要使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

今天我们学习的沉淀和过滤只能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下节课将学习如果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课下做好相关的预习工作。

作业:P78:习题

2、3.

预习下节课内容

计】

课题2

水的净化

一、净水的常用方法

1.

静置沉淀

2.

吸附沉淀

二、过滤

1.操作要领

一贴、二低、三靠

玻璃棒的作用:引流

2.过滤的目的: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

第三篇:<<课题3水的净化>>教案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净化水的方法、步骤、意义. 2.了解硬水和软水及其鉴别方法.

3. 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4. 通过对水净化方法的学习,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 净化水的方法. 2. 过滤的操作. 教学难点:

1.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的软化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观看天然水的图片并提问:天然水能直接饮用吗?

[回答]:天然水中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的杂质,需要净化处理。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讲解由于种种原因,自然界的水里混有多种杂质、细菌和病毒,仅用静置、沉淀的方法,还不能将全部杂质去除,我们要选择卫生、健康、安全的饮用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更好地将水净化。

讨论:净化水的方法有哪些?出示图片。

1、静置沉淀

分析一杯池塘水放置一会,上层水会更清澈。

2、过滤

【提问】1.那么沉降下来的不溶性的杂质我们要如何将它们分离出呢?

2.大家从自己的感性认识觉得在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是过滤?

师:茶壶的漏斗、施工现场的漏沙、淘米、豆浆机里剩下的豆渣 (观看过滤操做视频)

并回答图中所包含的仪器和用品有哪些?

引导学生归纳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3、吸附

【提问】通过沉淀、过滤操作此时所得到的水是否为纯净物? 师:还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如:颜色、异味、一些可溶性的物质。

【提问】颜色和异味我们要如何除去呢?大家回想下,我们家的冰箱里所放的除臭剂是什么? (介绍)活性炭——吸附剂

师:活性炭利用其自身疏松多孔结构,将有颜色和气味的分子储存其内。所以可以用于除臭和除颜色。

(总结明矾和活性炭净水原理) (展示自制简易净水器)

【提问】1.同学们知道我们所用的自来水的水源来自于何处?

3.自来水厂是如何把浑浊的长江水净化为我们能饮用的自来水呢? (学生讨论.回答)

【提问】经过上述处理过的水,澄清透明,比较洁净,是不是纯净物?为什么?

过渡:经过除颜色和异味的水,里面还会含有其它的一些可溶物, 比方说钙镁化合物,而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我们称为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我们称为软水。

【提问】我们要如何区分硬水 分析硬水、软水的检验方法

讨论:生活中为什么不用硬水?有什么危害?

【小结】: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服,时间长了衣服变硬;硬水会使锅炉

内结垢,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会使锅炉内管道局部过热,易引起管道变形爆炸. 讨论:硬水如何转化为软水?

【小结】:生活中可以把水煮沸降低水的硬度;实验室则通过蒸馏获得蒸馏水。 [出示图片]:水的蒸馏过程 小结 :

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P56

1、

2、3 社会调查P56 4

板书设计:

课题3 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方法: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

2、过滤的要决:“一贴二低三靠” 。

3、硬水:

4、软水:

5、硬水和软水区别方法:

6、硬水的危害:

7、常用的硬水软化方法:煮沸和蒸馏。

第四篇:课题3 水的净化教案(1)大全

课题3 水的净化

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都不是纯净物。因其含有一定的杂质而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给工农业生产带来诸多危害。我们学习本课题内容,目的在于了解水净化的重要意义,并学会根据人类的不同需要对水净化的一些重要方法。学习中可根据身边条件自制简易净水装置并对普通水进行净化,从而深刻理解水的净化原理和实际意义。也可参观自来水厂,了解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

本课题重点:

1.自来水的净化过程。2.硬水及其软化。3.过滤操作的原理及实验。 本课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纯水与天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多种净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照实验认识纯水与天然水的差别,学会检验硬水与软水以及净化水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亲自动手实验、参观、上网等机会了解净化的意义、操作与困难,一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了解节水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

①教师教学用书附带光盘(2)中的《了解当地饮用水的质量和水净化处理的方法(参观自来水厂)》;

②人教网化学资源

③其它网络资源,可根据需要决定。

④本地资源:各种水,净水代用药品及仪器,教科书,教师用书,本文提供的资料等。 [要点1] 生活用水的净化

某些农村,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城市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来净化处理的,其净化过程见课本图3-15。

注意:1.制作过滤器时滤纸和漏斗壁之间不要留有气泡,否则会影响过滤速度,(简称“一无”)而且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第 1 页 共 11 页

2.过滤时,盛浑浊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使液体沿玻璃棒流入过滤器。玻棒下端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以免弄破滤纸。过滤器中液体要低于滤纸边缘,否则,液体就会从滤纸和漏斗壁之间流下,达不到过滤的目的。漏斗下口要紧靠下面烧杯的烧杯壁,使滤波沿烧杯壁流下,不会向四周飞溅,而且提高过滤的速度。以上即为过滤操作中的“一无、二低、三靠”。

思考:如果通过过滤得到的滤波仍浑浊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么处理? ①滤纸破损;②液体高于滤纸边缘;③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都是可能原因; 对仍然浑浊的液体应再次过滤,直至澄清为止。

讨论: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采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过滤器来过滤液体,得到较纯净的水。

可以自制简易净水器,见课本图3-23,用到的物品有砂石过滤层、活性炭层、蓬松棉、纱布等。

说明:如果用活性炭层进行过滤,不仅可以滤去不溶性物质,还可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异味。市场的纯净水,有些就是利用活性炭吸附,过滤水中的杂质而得到的。

思考:天然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得到的水是否是纯净物? 不是,因为浑浊的水虽然变澄清了,但这些过程除去的主要是不溶性杂质,水中还有许多溶解的杂质。

[要点2] 硬水及其软化

1.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讨论:你可采用哪些简单的方法区分硬水和软水?(①加热 ②用肥皂水) 2.使用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危害。 3.硬水的软化。方法有许多,如煮沸、暴晒等。 [要点3] 制取蒸馏水

过程与装置见课本图3-

21、图3-22。

注意:为了提高冷凝效果,冷凝管内的水流方向是由下向上,注意进水管和出水管位置。

讨论:1.蒸馏装置中温度计是测水的温度,还是水蒸气温度?是测水蒸气温度。

第 2 页 共 11 页

2.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中导气管很长,它起到什么作用?冷凝的作用。 实例分析

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一定是纯净物 B.活性炭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 C.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健康 D.使用硬水对生活和生产有益

分析: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其中A、C、D答案均是错误的。因为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中可能混有可溶物。C中长期饮用纯净水,对人有害无益。因为纯净水中缺少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D答案使用硬水会对生产和生活带来许多麻烦。答案:B 例2 活性炭净水器可除去水中的臭味,是因为它具有( ) A.导电性 B.传热性

C.吸附性

D.氧化性

分析:活性炭除水中臭味,是利用它疏松多孔而具有吸附能力。因此是利用它的吸附性。答案:C 例3 对于静置、吸附、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①上述操作中,净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②可以降低水硬度的是 ;③综合运用上述4项操作净水效果更好,其先后顺序是 。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水的净化问题,解题前先要认真分析上述四种操作,理解它们各自的净化原理。然后还要考虑水中所含杂质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逐一除杂。

答案:①由高到低的顺序是:蒸馏、吸附、过滤、静置;②蒸馏 ③静置、过滤、吸附、蒸馏 达标检测

1.纯水是 色, 臭,清澈透明的液体,而许多天然水里由于含有许多 的杂质,因此常呈浑浊。

2.在某些乡村,可以采用明矾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 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 出来。

第 3 页 共 11 页

3.含有较多可溶性 化合物的水叫硬水,硬水很容易使水壶或盛水的器具上结 。

4.在制取蒸馏水时,常在水中放入几粒沸石(碎瓷片),其作用是 。 5.下列方法中能够用来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是( )

A.观察颜色

C.溶解食盐

B.加入明矾,搅拌 D.加肥皂水搅拌

6.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是( ) A.过滤操作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物

C.锅炉用水硬度太高十分危险

B.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D.活性炭可以把硬水转化为软水

7.下列不属于净化水的措施是( )

A.吸附

B.过滤

C.电解

D.蒸馏

8.在我国南方所饮用的水常是河水,由于河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可用次氯酸(HClO)杀死细菌,将漂白粉[主要成分是Ca(ClO)2]溶于水可生成CaC12和次氯酸。下列是某户居民在饮用水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

河水→A(明矾)→B(沉淀)→C(过滤)→D(漂白粉)→净水 (l)可以除去较大颗粒、悬浮物杂质的步骤是 。 (2)能够消毒杀菌的步骤为 。 (3)A步中加明矾的作用是 。

(4)该农户得到的净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其原因是 。 9.有一种含有碎莱叶、碎塑料薄膜、泥沙、氯化钠(可溶),还具有一定臭味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的成分十分复杂,此处为了便于讨论,已将其成分作了“简化”),将其经去渣、去臭处理后可转化为厕所的清洗用水。问:

(l)采取何种操作,可除去污水中的碎菜叶、碎塑料薄膜及泥抄? (2)用什么物质,可除去污水的臭味?

(3)把生活污水回收处理,进行再利用的目的是什么?

第 4 页 共 11 页

初中化学新教材《水的净化》课例与反思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如何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更富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体现出其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是中学化学教师努力的方向。笔者在使用课程教材研究所和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初三化学新教材中,对《水的净化》(第一课时:过滤)教学做了初步尝试与课后调查,感触颇多。

笔者在探究《水的净化》的两周前,将后续课题4的爱护水资源内容提前,进行上网调查、实地考察、工厂参观、汇报交流等课外研究,扩展学生对科学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视野,开拓学生思维发展空间,培养信息收集和整理、问题的分析和判断等科学实践能力,试图在爱护水资源人文精神的大背景下,让学生了解水的净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激发其寻找代替实验室中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的代用品,寻找生活中常用的净水剂的兴趣,发挥其主动参与性,促进科学态度、方法、价值、情感和责任感等人文精神的教育。

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究将河水转化为能饮用的水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探究过滤所需要材料的选择依据,重点探究并建构实验室中用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的正确操作方法,培养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相融合的教学理念。

一、社会调查,课外研究,合作交流,提升责任

1.上网调查

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世界、我国和广州市的水资源状况、水污染主要来源与危害、爱护水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增强节水、爱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调查家庭用水情况,细致了解家庭生活用水情况,自订节水措施,把节水意识变成实际行动。

2.实地考察

小组合作,在居住地长洲岛的深井河涌、上庄池塘、下庄池塘、珠江长洲码头、深井码头、农田、制衣厂沟渠、酒店下水道、深水井等调查水资源状况、水污染情况,并采集水样,从颜色、气味、悬浮颗粒大小、油状物观察对比,找出水样呈浑浊的原因、水样呈臭味的原因,分析污染产生的原因,从深层次亲自感触居住地长洲岛的水资源状况、水污染主要来源,增强爱护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和情感。

第 5 页 共 11 页

3.工厂参观

带领学生参观广东太古可口可乐生产线,了解水及二氧化碳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参观广东太古可口可乐公司污水处理厂,了解污水的处理流程与方法,了解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对水资源保护、对空气污染物如甲烷的处理的重要性,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为水的净化教学提供感性认识。

4.汇报交流

形式:爱护水资源多媒体文本展示、手抄报、墙报、污水处理厂调查报告会、长洲岛各处采集的水样样品展示和分析,借助已学的知识和各种教育资料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提出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合理建议,进一步促进科学态度、方法、价值、情感和责任感等人文素质的提升,为《水的净化》的探究营造良好的人文精神意境。

5.提出课外研究性问题

河水和我们能喝的水成分主要有什么不同?请从颜色、气味、不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有毒物、细菌含量等方面进行比较。这些水能直接喝吗?怎样才能变成能喝的水呢?水净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寻找能代替实验室中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的代用品,寻找生活中常用的净水剂。

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生活实际,获得第一手资料和直接经验,既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各种社会资源,扩展了学生认识化学、科技发展与生活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空间,又增添了人文内涵的深度,更发展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

二、联系生活,引导探究,反思评价,领悟方法

《水的净化》(第一课时:过滤)采用两个探究过程,重视三性:即生活性、主体性、实践性。即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用水如何净化的角度创设教学情景,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尽量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为材料探究过滤实验操作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从生活到技术多视角、全方位地认识水、利用水,在实践中探究、分析、归纳、迁移,发展探究能力,促进化学教育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1.汇报课外研究性问题的研究结果

(1)小组展示河水和我们能喝的水的成分的对比结果,得出水净化要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除去不溶性杂质、除去可溶性杂质、除去有毒物和有害细菌。

(2)展示生活中过滤液体的材料并探究归纳材料的特点。一学生上台汇报,受制作豆浆过滤豆渣的启发,演示用自带的一层医用纱布、倒置的去掉瓶底的矿泉水瓶过滤自带的泥浆

第 6 页 共 11 页

水,发现泥水浑浊度有所降低,但依旧浑浊,医用纱布表面有少量黄色泥砂小颗粒。她认为纱布对泥砂小颗粒的吸附力不够,马上就有学生反驳是纱布空隙太大,导致小颗粒泥砂通过。

于是该生将纱布反复叠加,叠成较厚的一层,重新过滤,发现泥水浑浊度比前次降低,其他学生也用自带的材料如棉花、袜子、洗碗布、海绵、吸水纸巾、细纱网等进行过滤操作。经过热烈的讨论,得出只有当过滤材料结构的空隙比泥砂颗粒的小,才能达到将泥水澄清的目的。

由上可见,学生通过日常生活获得的过滤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片面性,只有在自主探究实验、观察、分析、讨论交流中才能不断得到完善而发展;而自找材料,自做过滤器,既紧密联系了生活与化学,展示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又体现了科学技术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应用价值,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2.从生活经验迁移、探究实验室操作的方法

由于实验室过滤操作方法与学生已有的过滤经验不太一致,教师除了要熟悉教材,更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我发现其原有认识中的不科学、片面的成分,主动构建用滤纸和漏斗过滤液体的正确操作方法。

(1)自主探究,暴露问题。

教师分发滤纸,要求学生观察滤纸与一般的纸有何不同,选用实验室中仪器进行自主探究过滤操作。在整个自主探究过程中,两个组成员之间、组和组之间,相互讨论,分工合作,兴趣盎然。

令笔者没有想到的是,即使课前已布置练习,但课堂上几乎没有一个学生看教材,而是在观察滤纸后,拿起滤纸、漏斗就操作;学生的操作五花八门,滤纸有平放在漏斗中的,有窝成一团堵住漏斗口的,有折成锥形、花形的;尤其出乎意料的是,倒泥水的方法更多样,大部分都是一学生手把住漏斗下端,另一学生将泥水悬空直接倒在滤纸上。学生的操作暴露了许多问题:一是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有限,预习方法没有到位;二是学生以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和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完全是按照生活中过滤的经验,或者是前面实验造成的惯性思维行事。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学生不能自己发现问题的所在。

(2)欣赏成果,反思评价,表达交流,探究正确操作的方法。

笔者以为,只有通过学生互相搜集证据来评价比较,设法唤起学生思考的兴趣,使其认真反思,自己发现自身原有知识的局限性,自己去发现问题的本质,自己去纠正错误的操作,

第 7 页 共 11 页

补充完善得到正确的操作方法,才能最终达到主动建构知识、体验探究曲折与乐趣的目的。

收集事实证据:各组互相观察对比滤液的澄清度,发现只有四个小组的滤液是澄清的。 评价与交流:四个成功小组满怀成功的喜悦介绍经验,实验失败者则陷入对自己小组和其他小组操作的反思,几乎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评价交流反思的活动,各抒己见,点评各小组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点。

修正与归纳:在互相评价交流中,在思考和讨论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将存在的操作问题一个个找出来,又一个个想办法解决;学生不断地发现错误的操作,不断地修正已有的“经验”,从中领悟正确的操作方法,完善归纳,最后初步解决了滤纸的折叠方法,滤纸和漏斗边缘、滤液的高度的问题,玻璃棒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点拨与顿悟:在概括、领悟的过程中,学生的情绪高涨,为自己的发现欢欣鼓舞,为参与评价交流获取知识后的成功而喜悦,但是仍然没有人想到操作仍有不足之处。于是教师点拨:“做实验时,你们用手拿着漏斗累不累呀?”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累呀。”“怎样将手解放出来呢?”学生才恍然大悟,在实验桌旁寻找可替代物,找到了铁架台、铁圈或铁夹来支撑漏斗。

结论与验证:趁热打铁,教师说:“能否使用你们刚才归纳的过滤操作的要点,得到澄清液呢?”学生洗涤漏斗,重新过滤,澄清的滤液进一步验证了结论的正确,他们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至此,实验室中用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的正确操作方法的探究过程达到了高潮。

三、自我反思

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富有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意境,体现出其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此外,教师在处理因课前无法预计学生的知识点的迁移方式和思维深度而暴露的问题时,能时刻关注并追随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及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巧妙诱导。点拨的方式也有一定的技巧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达到师生互动、主动建构的目的。

不足之处:课时延长了10min,原因是在探究时间控制上把握欠佳,讨论问题过细,花费时间较长。说明什么时候探究、什么时候讨论,要探究多长时间,讨论什么问题、讨论多

第 8 页 共 11 页

长时间等,仍是笔者需要调整、思考的问题。使我着重反思了以下几点:

1.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

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

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

2.把握已有经验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

从教学过程与调查所见,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学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根据其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和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的特点,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我发现其原有认识中的不科学和片面的成分,主动构建抽象的概念和结论,理解化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加强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改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有利途径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了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反思,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活动成果;更在学习结束后,自我反思探究过程的活动表现,对自己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自我评价,以达到学生自我激励发展的目的。

教学案例

课题3 水的净化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发等净化水的方法;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知识与技能:硬水和软水的区别;过滤的基本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体会工业生产中化学知识的丰富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过滤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 过滤的基本操作。 教学课时:

1. 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第 9 页 共 11 页

2. 活动与探究——天然水的净化;过滤的操作 教学策略:1.第一课时主要是解决水净化的有关方法的介绍,解决硬水和软水的区别; 吸附的方法介绍中增加活性炭的性质介绍;比较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方法的净化程度。

2.提前准备蒸馏的装置并在讲台上进行水的蒸馏.介绍蒸馏的方法时要介绍简要的步骤和方法.

3.活动与探究是“天然水的净化”,因有第一课时的知识铺垫,可在第一课时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净化的方法,第二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比较不同方法的净化程度,同时重点总结过滤的操作要点。

4.家庭小实验:可在第一课时后布置学生作为家庭作业自制简易净水器,等到本单元总结时进行评价并作为单元测验的部分成绩。

5.组织学生查找资料出板报:野外饮用水的净化

教学准备:演示材料:录相带、投影片、过滤装置一套、用可乐瓶做的简易过滤器。 分组实验材料:过滤装置一套、烧杯2个、玻璃棒、明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引入]我们每天喝的水从哪里来?(从自来水厂或水井里来。) [提问]自来水厂里的水又是从哪里来?(从江河、湖泊„„中来。) [投影]自然水域。

[讲解]自来水厂里的水来自于自然水域。自然水域主要是指海洋、江河、湖泊、池塘和地下含水层。

[投影]自然水域水的局部放大。

[提问]自然水域的水可以直接饮用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自然水域里的水不干净,水中混有泥沙、杂质、细菌,以及一些溶解于水的杂质)。

[讲解] 自然界的水有不同的水质,并含有各种物质,如泥沙、杂质、细菌,以及一些溶解于水的杂质,是否清澈透明的水就是纯净呢? (不是)

[展示]一瓶硬水和一瓶软水。 [讲解]怎样区分硬水和软水呢? [实验]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展示] 一瓶含有固体杂质的水。怎样除掉水中的这些杂质,使水变干净、变纯净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几种水的净化方法。

[展示] 看一看,1号纸包内有什么物体?(木屑、沙土等) [实验] 把纸包内的物体倒入烧杯的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讨论] 怎样除去水中的杂质?

[观察汇报] 水中大部分泥沙怎样了?(把沉淀后的水倒入另一烧杯中)

[讲解]要除去比水重的大粒泥沙等杂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混浊的水装在一个容器里,不要动它,过一段时间,泥沙就会沉入水底。农村饮用井里的水,常常用这种方法。这种净化水的方法叫沉淀。

[板书]沉淀——除去较大杂质

[放录相] 加入明矾使水中杂质加速沉淀。

[讲解] 有时,为了加快沉淀,还可以在水中加一些明矾。明矾的作用就是把水中的一些较小的颗粒粘在一起,使它们尽快沉淀。

[分析] 加入明矾后,水中有什么变化?(加入明矾后,悬浮在水中的一些较小的泥沙

第 10 页 共 11 页

结成一片片,然后沉入水底。)

[小结] 沉淀的方法可以除去水中较大的杂质。加入明矾后,可以加速杂质的沉淀。 [提问] 沉淀后的水不是无色透明的,这说明什么?(说明水中还有杂质。) [讲解]这些剩余的不溶解于水的杂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

[讲解]介绍过滤方法所使用的材料:过滤时要使用过滤纸。在显微镜底下看过滤纸就像鱼网或细筛子一样,它可以滤去水中细小的杂质。

[放录相]介绍过滤方法。 [板书]过滤——除去细小杂质

[展示] 看一看,这是一瓶略带有红色墨水的水,是否可用沉淀的方法净化?(不行) [提问] 如何除去这些红色呢?

[演示实验](用P54图3—18的装置进行吸附)

[讲解] (活性炭的吸附性质)活性炭在这里把水中的色素吸收了,这就是吸附的方法。 [板书] 吸附——除去一些溶解的杂质、臭味、色素等。 [提问] 过滤后的水能喝吗?为什么?

[讲解] 同学们可能已经注意到讲台上的两个实验一直在进行着,知道这是在做什么吗?(在制纯净水呢)

[讲解]介绍蒸馏的装置。 [板书]蒸馏—程度较高的净化

[讲解] 消毒方法有几种?用消毒的方法可以除去水中的什么?

(消毒方法有两种,加药品消毒和煮沸消毒。用消毒的方法可以杀死水中的细菌。) [板书] [讲解]介绍自来水厂水的净化过程

[讲解]刚才我们学习了三种水的净化方法:沉淀、过滤和吸附。在自来水厂里又是如何净化水的呢?下面看一段录相。

[录相] 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过程。

[讲解]自来水厂里的水在运送过程中,还会有一些细菌混进水中,所以从水笼头里流出来的水仍然要煮沸消毒后再喝。

[思考] 如何在野外得到饮用的洁净水?

第二课时 见P53 (教学过程略) [讨论] 如何在野外得到饮用的洁净水? [活动与探究]学生分组实验:天然水的净化

[教师评价] 请学生演示过滤操作,边演示老师边讲解、更正并说明原因。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过滤操作的要点(编成“一贴二低三靠”口诀)。

布置作业

1.看书:家庭用简易过滤桶的构造。

2.参照过滤桶构造,用可乐瓶自制简易过滤器。 (在可乐瓶底部打一孔,在瓶内自下而上分层装上洗净的大石子、小石子、粗砂、细砂。)

第 11 页 共 11 页

第五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教案__《水的组成》

第四单元

课题一 爱护水资源一 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1:水的分布

海洋水 大气水

地球水 湖泊水 生物水

地下水 河流水

2: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a 可利用淡水资源有限(不到总水量的1%),且分布不均b 人口增多,用水增加

c 水污染现象严重

d 用水浪费现象严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春节习俗英语作文下一篇:武汉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