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幼儿园文化建设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

2023-02-10

校园文化及其文化建设是当代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促进学校的发展, 创造一个保证总体目标能够达到的精神氛围, 而且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教科研以及学校管理工作, 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能较好地调节和激励教师的行为, 促进教师的自我约束, 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可以使每一位教师得到更好地发展, 培养和激发教师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 使之得以振奋和升华。幼儿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力量时时在无形中感染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个成员, 塑造成员正确行为, 促使每个成员自觉约束自己, 贴近群体规范, 上下一心, 齐心协力, 努力工作, 争创优质高效。

1 什么是幼儿园文化

所谓幼儿园文化是指幼儿园主体在整个幼儿园活动中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园风园貌、制度规范和精神气氛等。它是通过园长、教师、家长等作为载体, 对文化进行传承、积累、创新并形成共识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等构成的价值体系, 是幼儿园精神与氛围的集中体现, 是幼儿园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内驱力。

幼儿园良好文化的形成, 标志着幼儿真正拥有一个块乐和幸福的生活、学习环境, 是教职工“凝聚人心、形成合力”的催化剂, 有利于家园共同携手培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儿童。因此, 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 应关注幼儿园文化对幼儿园、教师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应对园所的文化做出明确、自主、有远见的选择和追求, 有意识地泓扬和倡导人文教育的理念, 努力构建幼儿园文化育人的平台, 充分发挥园所文化在管理中的粘合剂、润滑剂和催化剂的作用, 使幼儿园逐步形成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兼容并包的园所精神文化氛围, 促进幼儿、教师、家长、幼儿园四位一体的共同发展。

2 幼儿园文化建设对教师的影响

幼儿园文化对每一所幼儿园来说都是一种客观存在。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等。它不仅是培养和教育幼儿的重要资源, 也是影响教师思想、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力量。

2.1 物质文化建设对对教师身心发展影响

在幼儿园文化建设中, 精神文化是目的, 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 是推动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 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幼儿园物质文化主要包括园所的环境、教学设施设备, 师生生活设施等, 属于园所文化的硬件, 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它既是幼儿园保教活动的场所, 又是幼儿园独有文化特征的体现。如:幼儿园园林般的建筑设计、色彩艳丽的外墙、卡通造形的装饰、开放式的娱乐设施等, 让人直观感受到这就是幼儿园;幼儿园教室内的木地板、儿童床、游戏桌、玩具柜、空调、电视、电话、钢琴、饮水机及互动墙、学习操作区等, 成为幼儿温馨的“家”;另外幼儿园内为教工创设的健身房、图书室、休息室、餐厅等、让教师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和谐;在这样充满童趣、充满爱心、充满创意的自然与人文全方位、立体式地和谐相融且浓郁的文化气息中, 让人心旷神怡、身心愉悦、使人的情操得以陶冶, 心灵得以塑造。使它更激发教师开拓进取的精神, 约束员工的不良风气和行为, 促进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

2.2 精神文化建设对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影响

物质是基础, 精神是核心。精神文化建设是园所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也是园所文化的最高层次。精神文化是隐性、深层、无形而又抽象的, 它像一只无形的手, 引领着每一个人前进。它主要包括幼儿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 是一个园的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良好的精神文化具有培养人的作用。首先, 它创造了一个陶冶人们心灵的场所。以园风、学风文化传统、价值观、人际关系等方式表现出来的一个高度的观念形式, 对幼儿园各个方面起指导性的作用。如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刻苦钻研精神等, 对教师勤业敬业, 有着重要的影响。其次, 与其观念体系相适应的优美、整洁、有秩序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对生活于其中的教师有着陶冶情操与规范行为的作用。这种指导作用和陶冶、规范作用是无形的, 但又是无所不在的, 其影响巨大而深刻, 甚至影响人的一生。如:通过创建先进教工之家、文明学校、平安校园、巾帼文明岗等, 更提高了教工的集体荣誉感和园所的凝聚力。

良好的精神文化具有凝聚和激励作用。当以园所精神为核心的价值观被教职工共同认可后, 就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使命感和自豪感, 使个人的信念、感情、行为与园所的目标有机统一起来, 形成稳定的文化氛围, 凝聚成一种合力和整体趋向, 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内聚力和群体意识;同时, 它又激励教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实现和升华。我们积极倡导的“今天我为是幼儿园的教工感到自豪, 明天幼儿园为有我而感到骄傲”, 理念, 激励着教师用满腔的热情经营着幼教事业, 用母亲般的爱呵护着幼儿的成长。在温馨的工作环境中, 在和谐的精神文化氛围中, 品尝幸福、感悟快乐、追求完美, 并把“做一个文明、高雅、时尚、有个性、有特长的新时期教师”作为自我发展目标, 实践“享受生活、快乐工作”的理念。

2.3 制度文化建设对教师实现自我管理的影响

现代制度文化是园所文化建设的保障, 制度文化是由园所的法律形态和组织管理形态构成的显形文化, 包括园所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 是维系园所保教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

将传统的“以事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变为“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制度, 能激发教师的主体意识, 增强教师自我管理能力, 最终实现教师自我管理的目标。如通过对园本教研制度的改善 (过去, 教研组活动时常以布置任务为主, 培训活动以园长一言谈、填鸭式进行, 观摩活动以找问题为主, 使教师们害怕教研活动, 不愿承担观摩课。) , 改变了教师对园本教研活动的认识, 提高了教师主动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使原来不能大胆发言的教师, 能在众教师中阐明自己的观点;使原来不愿承担观摩课的教师主动要求开观摩课。在师师互动、头脑风暴、众人谈、发现亮点法等的园本教研方式中, 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 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从而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制度, 更能激发教师的主体意识, 增强教师自我管理能力。在教师们用“爱心、细心、慧心、耐心、真心”创造的“关爱、信任、平等、快乐”的人际氛围中, 有利于形成教师“在工作中学习, 在学习中工作”的自我管理行为。例如, 通过“以人为本”的评价制度的建交立, 树立了教师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意识, 学会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闪光点, 提高自我反省能力;又如通过教代会向广大会员征集幼儿园现行规章制度的修改提案, 共同制定考核方案等, 使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也让规章制度最大程度上成为大家认可、自觉遵守的制度, 从而实现教师自我管理的目标。

2.4 课程文化建设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

幼儿园不只关注教学, 也应关注课程。幼儿园课程文化的建设、完善、更新和发展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课程文化是指“按照一定社会发展对下一代获得社会生存能力的要求, 对人类文化的选择、整理和提炼而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和课程活动形态”。课程文化资源开发的内容包括蕴含于文本课程、综合活动课程、选择性课程, 实验等课程, 我们根据我园的本土文化、地域特征, 挖掘、探索“海沧野生动物园”、“海沧大桥”、“海底世界”、“我们的社区”等园本课程。在课程实践过程中, 环境保护、安全自救、健康成长等引入幼儿园的课程之中, 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 进行了“利用传统节日教育、文化游历对幼儿进行爱国”的熏陶;使幼儿园的课程文化建设为我园的办园目标提供服务的同时, 提高了教师选择课程、把握课程的能力;在课程文化的完善、更新和发展, 不断提升了教师的经验和创新知识,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幼儿园是每一个教师, 孩子和家长们的“家”, 是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爱的“家”。“沟通是快乐, 关爱是幸福, 平等是境界, 理解是追求”, 在真情互动的文化氛围中把幼儿园建设成为孩子成长的乐园, 教师乐业的家园。愿所有的园长们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 都努力构建一个以先进的文化感染人, 启发人, 鼓舞人, 发展人的育人平台, 更好地体现时代精神, 让孩子展现个性, 教师展现风格, 幼儿园展现特色, 形成一个多姿多彩, 生动活泼的幼儿教育新局面。

摘要:幼儿园文化是通过园长、教师、家长等作为载体, 对文化进行传承、积累、创新并形成共识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等构成的价值体系, 是幼儿园精神与氛围的集中体现, 是幼儿园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内驱力。幼儿园良好文化的形成, 标志着幼儿真正拥有一个块乐和幸福的生活、学习环境, 是教职工“凝聚人心、形成合力”的催化剂, 有利于家园共同携手培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儿童。它不仅是培养和教育幼儿的重要资源, 也是影响教师思想、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幼儿园,文化建设,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9, 2.

[2] 萧宗六.学校管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6, 3.

[3] 黄爱玲.现代管理心理学[M].海风出版社, 2003, 8, 1.

[4] 张燕.幼儿园管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11, 1.

[5] 福建省基础教育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办公室新课程、新视点, 2005, 2.

[6] 余文森, 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5, 1.

[7] 杨台轩.打造强势企业文化与执行力, 2008, 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黄河大桥钢栈桥桩基础方案比选论文下一篇:大学生学术科技型社团管理和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