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武装力量建设感受

2023-04-15

第一篇:我国武装力量建设感受

感受美的力量

—— 读《草房子》有感

“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变为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这是著名作家曹文轩在他的儿童小说《草房子》一书的封底所写下的。我认为这是我现在为止读到的最好的一本书,这本书中最使我震撼的就是书中传递的美的力量 。

这本书描写的是苏北农村的儿童生活,通过秃鹤、桑桑、纸月、细马、杜小康四个同学性格、学习生活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同学之间互相帮扶的感人场景以及他们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在他们的童年世界里有过欢乐、喜悦、忧愁甚至是伤害,但从这些经历中所表现的人的本性——善良、尊严、顽强 ,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成长。

小说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是通过桑桑的眼睛来表现的。文章中的桑桑是个调皮的孩子,他常常有些古怪的主动:把家里的碗柜改造成鸽子笼;扯下妈妈的蚊帐做成渔网捞到了鱼;大夏天想到卖冰棍的用棉被裹着冰棍,竟把棉裤棉衣穿在身上„„但他是个善良的孩子:他为爸爸同意纸月来油麻地小学读书而喜悦,当纸月有好几天迟到,受到老师批评时,他一早就到纸月上学的路口,为了保护纸月和几个男孩打起架来;当秦奶奶被人们误认为是恶婆子时,只有桑桑亲近她,正是一声声“奶奶”使秦大奶奶舍命救下了乔乔并开始转变;当杜小康家破产时,他居然出钱帮助他。在这六年里,他亲眼目睹的、直接参与的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催人泪下的故事感人至深。

这本书的文笔也很优美,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金色的草房子、古朴的村庄、寂静的池塘都让我产生无尽的想象,触动了我的心灵,使我对过去的农村生活充满向往,纠缠着妈妈了解过去的农村生活。妈妈回忆:他们小时候每天都与大自然接触,春天采花、抽茅针、做柳笛,夏天田地里摘瓜,头顶星星看露天电影;秋天捡棉花,摘柿子;冬天抓麻雀、烤红薯„„他们在稻场上玩跳房子,跳皮筋,反正都是我现在见不到的。每当我听见这些故事,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幅幅富有情趣的画面:放牛的孩子一起把牛放到山坡山吃草,大家一起坐在草地上玩翻跟头,玩累了就摘几颗野枣吃,有时玩得忘了看牛,牛不知都跑到哪儿去了„„天渐渐黑了,从一家家的烟囱里,飘出了屡屡炊烟,一群孩子还在稻场上追逐玩耍,欢乐的笑声在村子的上空回荡,星星出来了,玩耍的孩子在大人“吃饭了”的呼喊中回家„„这样美好的童年生活怎么能不使人心神向往呢?

第二篇:感受团队的力量

感受团队的力量一

端午来临之期,我们参加了拓展训练,我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本以为会跟军训似的很累,每天除了锻炼就是锻炼,最多就是晚上唱唱歌就没事了,可是通过这次的拓展训练让我感觉到拓展训练不光是磨练自己,同时在锻炼过程中让我们领悟一些日常生活、工作中领悟不到的东西,也让我重新认识到了团队的力量。

这次拓展训练总共有5个大项目,都是让我们了解团队的重要性从而引用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很多时候只注重个人或者小团队的利益而不能顾全整个企业的发展,换句话说现在我们很多人都缺乏了主人翁的精神,同时还有那种“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思想,不能为大团队的利益牺牲我们个体的利益,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自私自利的思想,从而让我们的整个集体的风气日渐下降,也对企业是个不小的打击。

这次活动中前四个项目对我的影响很大,尤其是“艰难任务”和“共建家园”这两项训练让我深深懂得了只有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更好的完成那些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这两项任务开始之前教练就特意的把我们分成了几组,并且让我们相隔很远让我们潜意识中形成了我们是独立的团队彼此是对立的想法让我们在活动当中有别的队伍偷跑过来询问活动情况而让我们拒之门外,这样导致了我们的任务最终以失败告终,为此我感到很失落同时也感觉到自己团队精神的缺失。“艰难任务”活动结束后教练给我们上了一课并指出了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我们没有集体感,没有全局意识,只在乎自己的小团队而忘却了这是整个团队的集体任务。

在第二天的“共建家园”任务中我们很多人都已经注意了这方面的事情,虽然前期我们还是自己做自己的,但是这次我们每个小队在心里已经有了相互配合的种子,在开始不久就已经开始联络其他队伍进行活动,虽然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达到教练的要求,但是我觉得比之“艰难任务”对别的小团队的抵触心理已经有了很好的改善,并且也让我懂得了团队合作。

最让我们欣慰的是在毕业墙面前我们所有的人员都充分的认识到了团队的力量,这次我们没有分你我,没有分队别,我们都是火爆人,怀揣着战胜毕业墙的斗志勇往直前,人堆人、人踩人、人拉人互帮互助。当第一队上去时后面的一队虽然不能帮忙但在下面呐喊助威,当先头的人战胜了这面墙后他们没有下去休息而是在那里帮助后面的人员攀登,我们不畏艰苦,不畏炎热终于在任务开始16分58秒45之后全部196名火爆人成功的战胜了这面墙。在之前我们还在猜测战胜它需要多长时间,通过实际的行动我们证明了自己,也证明了我们火爆人是齐心协力的,在最后我们放下了彼此的隔阂,也放下了部门之间的矛盾,我们共同面对这面看起来不可战胜的墙。

通过本次的拓展训练让我更加懂得了整个企业的进步才是真正的进步,自己部门的辉煌根本不代表什么,有句话说的好,集体里面一个人得了a其他人得了b那么这个团队就是b类的团队,如果这个队伍里面所有人都比b稍微好的那么一点是b+的话那么我们的团队就会更上一层台阶。自己获得的荣誉再好也不能让整个团队走向辉煌,只有我们共同携手共同发展才能促进团队明天更加的灿烂光明。

感受团队的力量二

10月26号下午我踏上了一段征程——拓展训练,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团体活

动。我们的住所是一间大的厂房,大家睡在一起,我突然有一种当兵的感觉。

训练从我们落脚的那一刻开始了,集合,五毛一元,站岗是我们开始的前奏。第二天早上我们开始了挑战极限,搭井字,背靠背组合起等活动,活动中

我们七嘴八舌,一个个都是小领导,结果我们屡屡失败。当我们最终成功的时候,我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它需要团队的共同合作。同时我们

需要一个领导去指挥我们,这样我们才会有一个共同的方向。午后的海水是那么的不平静,它仿佛在告诉我们希望和力量。我感到了一阵放空,一种自由,

没有烦恼,充满了激情。我期待已久的毛毛虫开始了,大家表现出各种害怕,开心,无奈的表情,我的心却是像着大海,无比激动!!!哨声响起,我们在

队长的指挥下蠕动,我开始还觉到累,想放弃!但我是一个团队,不能脱离团队!努力,坚持在脑海回荡。尽管我们队拿的是倒一,但大家努力了,在一起奋

斗了。我们骄傲,我们开心。揪心的事情来了——报数任务,你的失误让别人替你承担责任。我去,有点不忍,有点冲动,我只想说声谢谢队长。有揪心就

一定有欢乐。晚会在一片泪水中开始了,各种搞笑,各种另类!!!我不得不佩服同志们的演技,我要崩溃了!!!

“是你撞我的!!!”,这句话成了新的一天的开始语。一场矛盾纠纷开始了,各种调解,各种争论。我们整个团队都在忙碌的为两个人平复心情,就在两人握手言和的时候,我们得知这一切都是假的!!!各种迷茫,各种无奈,但这件事却给

了我们一个思考。我们生活中不就是这样的吗!!!当我们遇到这样的事时,我们也是据理力争,不让步。我突然在想,如果我能宽容一点,不去计较,是不是这一切就不会发生。我们真的有太多的不成熟,不懂事。我们需要知道自己的错误,去改正!!!

快走了,快结束了......我们进行了最后的“天龙八部”,可以说是挑战极限,但我去认为是在增进我们的友谊,让我们团结在一起,心与心的颤动!!!

每一个活动的结束,都有一段落幕。大家谈了谈自己的感受,各种体会!!!我们也选出来我们心中的标杆,为他们鼓掌为他们喝彩.

“收拾背囊,准备返程”,我们喜悦,但不知为什么有了一种不舍之情,我矛盾了......当我坐在车上的那一刻,我开始了人生中最漫长的回忆,回忆我们共同的那段时光。我感叹时间的飞快,友情乃至亲情的可贵!!!

千言万语的感触,我总结成一句:我爱奈洱,奈洱加油!

第三篇:感受团队的力量

——参加中国交通建设2008年团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

高利珍

7月26--28日,有幸和兄弟单位的近70名团干部参加了集团成立以来的首次团干部培训班。三天时间里,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氛活跃。在收获知识、增进友谊的同时,更多的是思维的拓展和工作的感悟。

这次培训的一个亮点可以说是引入历奇教育。就是把近70名团干部分成6个团队,通过一个个富有趣味性、挑战性的游戏,以提升团队成员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比如,用一副扑克牌作道具,设计一个青年活动中心。团队成员沟通交流,智慧碰撞,团结协作,最终完成的作品个个富有创意。比如对一元钱硬币用途的想象,团队成员突破惯性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力,在有限的时间里竟然想出了100多种用途。比如晚上的联欢晚会,以团队、片区为单位,自编自演的节目个个精彩,欢声笑语不断。类似的游戏环节还有很多,所有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团队的力量所创造的奇迹,也感受到了团队荣誉背后每一位成员的热情、执着与奉献。作为一名团干部,工作对象主要是团员青年,在开展工作时,如何能做到最大限度挖掘工作对象的潜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成功实现我们工作目标的基础,也是需要更多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在此感谢集团团委,也期待今后有更多的培训机会。

第四篇:感受文化的力量

2004-12-10 07:45:35 作者: 来源:

——《齐鲁历史文化丛书》选读

齐、鲁文化十大不同

齐鲁文化由于其渊源、地理环境、发展道路不同,其文化各具显明特征。

一、文化渊源之比较:齐起炎帝,鲁起黄帝,族源不同。黄帝为主居中原的华夏族之始族,而炎帝为夷族及若干周边蛮夷羌等少数民族之始祖。齐居薄姑旧地,鲁居商奄旧地,方国文化不同。周公东征消灭薄姑和商奄势力,齐、鲁始得就封建国。薄姑为姜姓方国,属炎帝系统,族系与齐同源,以鸟为图腾;商奄为凤姓方国,以龟为图腾。两国文化传统不同,其对齐、鲁文化的影响也不一样。齐鲁对周文化的贯彻政策不同。齐是“因其俗、简其礼”,以东夷文化为主;鲁是“变其俗、革其礼”,以周文化为主。齐、鲁两地东夷文化的差异,对于形成齐、鲁文化的不同特色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二、治国理念之比较:齐尚霸道、鲁行王道。齐国800余年,多半时间展现为东方霸主之国。鲁为“宗邦”之国,强调以王道统一天下。齐重士族参政,鲁为贵族专权。齐尚变革,鲁重守成。

三、经济类型之比较:齐重工商,各业并举;鲁重农业,比较单一。

四、哲学思想之比较:齐尚道学,鲁尊儒学。齐从姜太公立国之始,即实行“修道术,尊贤者”之策。管仲相齐,也采取太公道术治国;鲁国为周之宗邦,以继周为己任,所谓“周礼尽在鲁”。

五、学术风气之比较:齐学重兼容,鲁学尚一统。齐学通权达变,趋时求合,鲁学严守古义,笃信师说。

六、思想观念之比较:齐人重功利,鲁人重礼义。齐人重才智,鲁人尚道德。

七、社会风俗之比较:齐俗尚奢侈,鲁俗重俭啬。齐俗长女不嫁,同姓可婚,鲁俗严守周礼,同姓不婚。齐人夸诈放任,鲁人淳朴拘谨。

八、宗教信仰之比较:齐重自然崇拜,鲁重祖先崇拜。齐人将祖先神化,鲁人将祖先伦理化。齐之神与海洋有关,鲁之神与农业有关。齐人相信有神而多方士,鲁人怀疑鬼神而崇祖先。

九、故都文化之比较:齐都不断扩建,鲁都变更较少。齐城尽显霸业,鲁城合乎周礼。齐为工商之城,鲁为礼乐之都。

十、代表人物之比较:齐文化的代表人物是管仲,鲁文化的代表人物是孔子;齐文化的代表经典是《管子》,主要内容为政治思想及治国之策。鲁文化的代表经典是《论语》,主要内容是伦理道德教化。

——《齐鲁文化概说》

两个历山书院

山东境内有两处历山书院,一在濮州,一在济南。

濮州(今鄄城)有山,名历山,传说舜曾耕于山下。元人千奴在濮州创建历山书院。千奴为蒙古人,其祖元初定居历山。千奴笃于学问,通今博古,学者称“历山公”。

该历山书院是一个以医学教学为主、多学科多专业共同发展的综合性书院。在学习之余,书院还兼习军事,进行射箭一类的操练。

该书院还是中国书院史上第一所也是唯一的一所实行医科教学并开办门诊业务的书院。

济南的历山书院,又名白雪书院,明万历42年巡盐御史毕懋龙创建于趵突泉东,为当时济南最大的书院。该书院的建立对山东影响很大,文风盛极一时。后在天启年间禁毁书院事件中,历山书院沦为邮亭。清初顺治11年,山东布政使张缙彦重修历山书院,为纪念文学家李攀龙,建白雪楼一座,由此改称白雪书院。

——《山东书院史话》

田氏三兄弟

在秦始皇死后的第二年,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战争爆发了。陈胜、吴广点燃了反秦的火把,各地纷纷响应。在众多的起义者行列中,有兄弟三人,即田儋、田荣和田横。

田儋是田荣和田横的堂兄,他在三人中首先发难反秦,他的最大特点是足智多谋、刚勇果断。田儋家乡在狄县(今高青),攻城后,田儋自立为齐王。后在助魏攻秦时,被秦将章邯用计败之。可憾田儋为王不及一年,便葬身临济城下。田荣收集了田横余部,向东逃到了东阿。后亦称王,可惜他心胸狭窄,难以大局为重,当秦军势力很大,亟须诸侯国联合对付时,他想的却是齐国的一国恩怨情仇,导致他最后没有得到封王。

三人中,最令人敬佩、司马迁描绘最多的是田横。在田横苦心经营之下,齐国由原来千疮百孔的海隅之地,成为一个有千里之地、20万精兵的诸侯国。他们认为自己有责任康复田齐大业,于是,从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203年,在齐鲁大地上,描绘出了一幅幅的历史画卷。

——《田单与田横》

城子崖的传说与历史

在济南东部章丘市龙山镇(原属历城县)的东部,有条武原河,在武原河的东岸,有一片高起的台地,就是龙山文化研究的圣地——城子崖。据说,正宗龙山小米就是这片土地上出产的。

城子崖,当地老百姓称为“鸭鹅城”。“先有鸭鹅城,后有平陵城;先有太平寺,后有龙山镇。”从中可以看出城子崖、平陵城、巨里城及龙山镇四处的历史演变关系。

根据上世纪30年代和90年代的发掘资料看,城子崖在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时期,都是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一座规模较大的城市。

平陵城位于城子崖东两公里。汉代设平陵郡,汉代初年为吕后所封吕王———吕台的封邑。1999年在平陵城东约6公里发现济南洛庄汉代墓葬,据考证为西汉早期吕后的亲戚吕台之墓。2002年,在平陵城南约8公里的章丘危山发现的汉代墓葬及陪葬坑,有学者指出其为西汉济南国王刘辟光的墓葬。从汉代直至唐代,平陵城一直作为国都或郡(州)治之所在。

巨里城位于原龙山镇的北部(龙山镇在上世纪90年代迁至平陵城的南部),为当地的重镇。在城的南部有一座大庙,就是当地百姓所说的太平寺。巨里城到北宋时期,整个南迁,也改名为龙山镇了。

考古学兴起后,在城子崖、平陵城周围做了大量的考古工作,其中有四项考古发现被评为不同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西河后李文化村落遗址及城子崖、洛庄、危山。

——《山东龙山文化》

苏轼与济南

原籍四川眉山的宋代文学大家苏轼,两度来山东任职,同山东关联密切。他在《次韵徐积》诗中说:“若说峨眉眼前是,故乡何处不堪回。”他把山东诸城的障日岭称做“小峨眉”,将齐鲁视为第二故乡。

苏轼来山东共有两次行经济南。第一次是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任密州(今诸城)知州任满后,改知徐州行经济南,友人李常(字公择)相迎。苏轼十分开心地在济南畅游名泉,并和亲友欢聚。其后他在诗文中提到此次济南之游说:

忆过济南春未动,三子出迎残雪里。

我时移守古河东,酒肉淋漓浑舍喜。

这两联诗句写出了当时亲人会聚的温馨氛围。这次在济游览槛泉(即趵突泉),观赏梅花,东坡印象很深。

苏轼第二次来济是元丰八年(1085年)。这年六月他接到诏命,被任为知登州(今山东蓬莱)军州事,后召还汴京,路过济南。这次在济停留时间很短,会见过长清僧人,到过龙山镇与宋宝国有短暂接触。宋宝国是宋祁之子,颇受王安石器重。

苏轼两度驻足济南,虽为时短暂,但对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名城却印象颇深,因而在其诗文中时或提及。如《答李公择》诗曰:

济南春好雪初晴,行到龙山马足轻。

使君莫忘霅溪女,时作阳关肠断声。

这首绝句,倾口而出地赞赏了济南风物美好,委婉含蓄地称颂了李常政绩让地方怀念,同时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齐州风物的向往爱慕。翻检东坡诗文,虽留传下来有关济南的文字资料不多,但仍可以感受到苏轼对济南确有经久难忘的情缘。

——《苏轼与山东》

第五篇:感受榜样的力量(大全)

简报

第(2)期

商都县西井子中心校2017年10月11日

感受榜样的力量

按照上级党组织和学校党委的要求,10月11日上午10:00,我校全体党员收看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特别节目《榜样》。

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两优一先”“两学一做”特别节目《榜样》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以“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为主线,邀请了10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通过典型访谈、老党员现场讲述、先进事迹再现等形式,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风采。

收看专题节目后,党员们畅谈学习体会。大家一致认为,榜样们的故事质朴感人,他们不忘初心、乐于奉献、开拓进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表示要在今后工作中以先锋为镜,向榜样看齐,坚定理想信仰,脚踏实地,更好地服务学校发展,积极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以《榜样》的力量引领我们奋勇争先。

2017.10.1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文广新解放思想大讨论下一篇:我公司在今后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