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感染护理范文

2022-06-12

第一篇:icu感染护理范文

ICU感染临床分析与护理对策

ICU感染临床分析与护理对策 ----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周 俊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护理防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2月我院ICU病房的86例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5.3%,其中老年人居多;医院感染部位最多的为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疾病中最多的是恶性肿瘤;感染致病菌最多的为真菌类;易感因素中有滥用抗生素、护理不当等。结论ICU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与患者年龄、病情危重程度等因素相关。应采取加强ICU病室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措施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护理对策

重症监护室(ICU)是近20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个专业,它的创建和完善对危重患者的抢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这些ICU患者通常病情危重、抵抗力差,使用多种广谱抗菌药物,且常留置了多项侵入性检查与治疗装置(如导尿管、血管内装置和呼吸治疗装置等),这就使得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比普通病房患者高5~10倍[1].这些感染可以导致患者抢救的最终失败,也使医疗费用进一步增加。所以,控制和预防ICU医院感染就显得十分重要。笔者对2008年1~1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86例医院感染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探讨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防范措施,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为2008年1~12月我院ICU病房的86例医院感染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30例;年龄28~84岁,平均年龄56.5岁,60岁以上的患者61例。所有患者的医院感染诊断均符合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1.2方法所有资料均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集所有患者病案进行资料汇总、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病种、入住ICU时病情危重程度、人住ICU天数、侵袭性操作、手术史、机械通气及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基础疾病等。

2 结果:

2.1医院感染发生率本组86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占同期ICU住院病人340例的25.3%,ICU发生医院感染的比率为25.3%,其中60岁以下为25例,占总数的29.1%,60岁以上为61例,占总数的70.9%。

2.2医院感染部位分布86例医院感染患者中,下呼吸道感染36例,占41.9%;泌尿道感染20例,占23.3%;胃肠道感染11例,占12.8%;血流感染7例,占8.1%;其他感染12例,占14.0%。

2.3医院感染疾病分布本组医院感染患者中,恶性肿瘤20例,占23.3%;损伤性疾病18例,占21.0%;脑血管疾病16例,占18.6%;消化系统疾病12例,占14.0%;呼吸系统疾病10例,占11.6%;心血管疾病5例,占5.8%;其他5例,占5.8%。

2.4医院感染的致病菌情况本组86例医院感染患者中,单一菌感染54例次,混合菌感染32例次,从分离的病原菌中可以看出,真菌类最多,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肠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2.5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本组86例医院感染患者中,75例大剂量使用多种抗生素,39例使用激素,68例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55例行呼吸机治疗,80例留置尿管,42例行深静脉置管,3例合并糖尿病。另外本研究发现,发生医院感染与患者性别、入住ICU病因无关,而与患者年龄、病情危重度相关。

3讨论:

3.1 加强ICU病房管理首先要加强ICU工作人员预防感染的意识。要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防感染培训,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加强环境卫生学监测。

只有对院内感染引起高度重视,严格执行院内感染控制措施,才能有效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其次要严格执行医院消毒隔离制度。认真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和严格无菌技术是预防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中应遵守操作规程,如操作前后正确洗手。要把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开放置,按所感染的部位进行隔离。对有特殊传染性的感染患者及携带者应予以单独隔离。另外,要限制家属探望的时间和次数,进入ICU一律要更衣、换鞋和戴好口罩、帽子。

3.2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和认真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是预防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在进行吸痰、导尿及深静脉置管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程序进行,吸痰时应戴无菌手套,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导尿时,要保持尿路系统的密闭性,做好会阴护理,保持尿道口清洁,尽量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深静脉置管时,要选择合适的管材,选择正确置管部位,避免股静脉置管,应在消毒液干后再行穿刺皮肤的操作,插入部位使用预防性屏障,及时更换敷料,密切观察穿刺处皮肤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另外,要保持室内通风、干燥,同时做好室内空气、地面、物品表面及床单位终末消毒工作,采用空气净化器持续净化,操作前后正确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液涂擦双手。

3.3加强呼吸道的护理本组资料显示,下呼吸道感染是发生医院感染最多的部位之一,所以应加强其护理,积极设法促进患者排痰,保持其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引流物及呼吸道分泌物坠入气管造成感染,喂养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误吸危险因素的发生。应保持ICU室内洁静和空气新鲜,坚持通风换气,加强病房管理。具体措施:对需机械通气的患者要采用半卧位姿势以减少胃内容物误吸和返流,减少感染机会;氧气湿化瓶在使用的时候要每周消毒更换2次,瓶中蒸馏水每天更换,不使用的时候,氧气湿化瓶及管道应严格消毒,干燥保存,要做到一次性雾化器一人一用,雾化液24 h未用完者予以废弃;要定期更换使用中的呼吸机管路,呼吸机管道上的冷凝水要定期倾倒,管路上雾化、湿化用水要使用无菌液体,要加强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

3.4合理使用抗生素医院应成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专家组,一个执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相关规定。做到定时了解ICU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原则。要尽量减少抗生素的应用,正确掌握抗生素的给药时间,必要时联合用药,合理配伍药物,并观察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不恰当的大量应用抗生素,不仅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还会导致患者菌群失调,明显降低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从而造成耐药菌大量繁殖,增加感染机会。其中,较长时间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导致真菌感染的原因之一。通常情况下,ICU患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丧失呼吸屏障功能及吸痰等操作都容易造成其真菌感染,而真菌感染的主要发生部位是呼吸道,所以应正确掌握抗生素使用原则,根据药敏选择敏感抗生素,并及时停药。对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要定期检测其菌群变化及感染部位的细菌变化,可有效防止二重感染及耐药菌产生。 参考文献

[1]张莉莉,左改珍。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与对策[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8,7(2),103-105.

[2]章明凤。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862. [3]张秀玲,张晓芸。李冬丽。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因索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7,10(7):856—857.

第二篇:ICU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医学论文

本文由中国论文范文收集整理。 【关键词】 ICU;肺部感染;护理

对我科ICU患者机械通气 治疗 发生肺感染的年龄差异,建立人工气道与 应用 机械通气时间长短差异等指标进行统计,通过对比,结果显示ICU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为患者本身及医源性两大类,指出在护理中,应注意消毒管理,规范操作,提高防护水平,以减少呼吸定植菌,预防并控制ICU内肺部感染的发生。

随着医学 科学 的进步与 发展 ,医疗条件和设施的改善,在较大的综合性 医院 相继建立起重症监护病房(ICU),这无疑为抢救危重患者提供了条件和机会。然而,在ICU中各种病原菌感染发生率也有增高的趋势。ICU患者呼吸道感染居医院获得性肺炎之首,其病死率可高达50%,医疗费用亦随之升高,这是广大医务人员值得重视的 问题 。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ICU患者肺部感染,现 总结 我科ICU患者肺部感染的调查结果, 分析 ICU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如下。

1 原因分析

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肺部感染居第2位,但病死率却居首位[1]。ICU患者因基础病更为严重,使宿主防御功能受损,多个易感者集中于相对窄小的空间内,发生感染的机会比其他病房增加2~10倍,而且耐药程度更加严重。因此,做好ICU内部肺部感染的护理工作任务艰巨而且责任重大。我科为综合IUC,以呼吸功能衰竭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为主,发生在ICU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可为患者本身及医源性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患者年龄和基础疾病;后者主要指外环境,如机械通气、导管及药物的应用等。

1.1 年龄和基础疾病

老年人由于呼吸器官的老化,局部与全身免疫功能低下,小量的有毒力微生物亦可导致感染的发生。ICU支气管肺炎的发病率老年人明显高于青壮年。在IUC抢救治疗患者中,绝大多数患者有基础疾病,合并多器官衰竭、心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等,原有呼吸系统疾病及吸烟者感染机会增高。

1.2 口咽部定植细菌下移

口咽部定植细菌误吸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感染源,据报道,有50%~70%健康人在睡眠时口咽部分泌物吸入下呼吸道,当吞咽、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如昏迷、气管切开时更易发生。

1.3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能增加气道细菌繁殖和感染的机会

气管插管或切开主要破坏上呼吸道屏障,削弱了纤毛清除运动和咳嗽反射,降低了上呼吸道防御机会,使鼻咽、口腔细菌随着导管气囊周围潴留的分泌物淤积和下移,进入气管肺组织造成呼吸道感染,气管切开处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性渗出及水肿,有利于细菌的黏附、定植及沿管壁下移,引起感染。

1.4 机械通气治疗中器械污染和交叉感染 ICU患者由于病情严重,机体抵抗力差,且多数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经呼吸机辅助治疗,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可以看出机械通气时间越长,细菌感染发生率越高。此外,呼吸机的湿化器、雾化器和气路管道的细菌污染,无疑是导致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来源。由于管道及插管内细菌既不能被机体防御机制清除,又不能被抗生素所杀灭,管道内细菌通过气溶胶、冷凝水、分泌物可再次进入下呼吸道接种定植。再加上无菌操作不严,吸痰操作不当,造成支气管肺部感染反复发作。

1.5 抗生素、激素的不合理应用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使定植于鼻咽部的正常菌群有所减少,而耐药菌株易于繁殖,这些细菌或真菌吸入下呼吸道引起感染。

转贴于中国论文范文

关键词:护理,对策,因素,相关,患者,感染,医学论文,ICU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内容摘要:本文由中国论文范文收集整理。 【关键词】 ICU;肺部感染;护理 对我科ICU患者机械通气 治疗 发生肺感染的年龄差异,建立人工气道与 应用 机械通气时间长短差异等指标进行统计,通过对比,结果显示ICU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为患者本身及医源性两大类,指出在护

第三篇: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与控制

ICU

郭静

【摘要】目的:探讨ICU多重耐药感染患的护理与控制,针对其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以有效预防以及控制了MDRO感染的传播,有效保障了医疗护理及患者的安全。方法:通过制定预案,加强培训,加强消毒隔离强调个人防护及相关制度的落实干预多重赖药菌感染的发生与控制。结论:护理干预在多重耐药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护理问题;护理干预;感染控制

1 一般资料

1〃1 多重耐药是指一种细菌对两类或两类以上的抗菌药物产生耐药,入住ICU后通过血液,痰液,小便,大便等的检验了解病人的感染情况。

2护理干预

2.1 科学落实隔离和防护措施 一旦发现多重赖药菌感染患者无论是院内还是院外感染,都应该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尽量将患者安臵在单间病房,若受条件允许,应实施床旁隔离,建立隔离标志。每日对病房进行清洁与消毒。保持病房的通风,定期做好病房空气监测。患者的日常生活用品要做到专人专用,定期和终末严格消毒处理,避免探视者使用患者的日常用品和随意将患者用物带回家的现象。生活垃圾要放入指导的容器中,防止排泄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处理感染部位后要及时洗手或使用快速手部消毒剂擦拭消毒双手。探视人员接触患者时按标准预防穿戴防护用品,离开病房时认真清洗双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防止多重耐药菌株的社会传播。

2.2 落实手卫生 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接触病人 后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消毒,接触病人带手套,但不能以手套代替手卫生。病房的保洁人员由于大多文化程度较低,不了解手卫生的重要性,应该对其进行培训,督促洗手,使他们充分认识手卫生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并防治交叉感染。

2.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长期卧床,气管切开,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应该定时按需吸痰,吸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吸痰钱应先湿化气道,带无菌手套,吸痰动作时要轻柔,由下向上旋转提拉,严禁反复在气道内插吸,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尽量吸尽气囊处及口腔,咽部的分泌物。

对需要保留导尿的患者 在留臵尿管和更换尿管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技术,留臵的尿管要妥善固定,导尿管和尿袋应低于膀胱水平,尿袋应低于尿管水平位臵。非必要时无需更换尿管。每天应进行会阴护理至少Bid。倾倒尿液留取标本时,应防止尿液逆流。

对需要留取深静脉臵管的患者 臵管时应该严格无菌操作技术,选择合适的臵管部位,应首选锁骨下,尽量避免股静脉臵管,覆盖深静脉臵管的敷贴应每天更换,更换时应无菌操作。

2.4 加强探视人员的管理 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入ICU必须更换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更换专用鞋。确诊MDRO感染患者,只允许一名家属探视,并强调家属不允许与患者有任何接触,做好床边隔离。家属出入ICU时必须经过双手的速干手消毒剂的处理

2〃5 配合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优化抗菌药物应用策略,树立使用抗生素之前先采集病原学标本。加强根据病原学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遵循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计划的进行轮换使用。研究显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和滥用,既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浪费医疗资源,还能导致菌群失调,使细菌耐药率增加,同时也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5]。在临床输注上,护士应掌握合理用药知识,注意抗菌药物的后效作用(PAE),严格掌握执行给药时间。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和药物使用后的反应及抗生素的配伍禁忌,以最大限度提高抗生素使用效果,减少耐药菌的感染发生率。

2〃6 提高机体抵抗力 对于年老体弱、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清醒的患者,鼓励他们在不影响疾病治疗的同时多进食营养丰富的食品、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干预,加强消毒管理,及时有效的落实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有效的手卫生管理,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ICU内MDRO的交叉感染及暴发,从而保障患者及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杨平满,周建英.常见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及防治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2):1434-1437. [2] 张润香,冯伟.临床医务人员洗手现状与方法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6,16(10):1138-1139. [3]李毅萍,张景利,刘典浪,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079-1080.

[4]许瑞宝,叶丽娟,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流行的护理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0.9(5)215-216

[5]梁翠玲,车红英,庞晓军,等.562例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调查分析[J].广西医学,2009,31(8):1144-1145

第四篇:ICU病房感染的预防措施及护理管理

目的:ICU病房感染的预防控制及护理管理的研究。方法:对206例ICU病例中l16例感染病例进行感染部位比较和综合感染因素分析,并针对感染因素采取预防控制及护理措施。结果:结果206份ICU病历中感染了116人,感染率是56.84%。ICU感染与病房管理,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应用,病人免疫力低下等有关。结论:ICU患者是医院地高危人群,应该重点监控,加强护理。

【关键词】ICU护理;感染因素;预防控制

当前,医院感染已经成为一个重要地公共卫生问题,是当代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医院管理学的一大课题。特别是近些年以来,随着医院新技术新疗法的实施,更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而ICU病房由于其接收的病人病情重,抵抗力差,加上各种侵入性监测的实施及介入治疗等,使ICU病人感染几率明显比一般病房要高,成为严重威胁病人生命地重要因素之一。现对116例ICU感染患者进行系统顾,比较感染部位并对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 预防控制和护理管理对策,现综述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感染对象我院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归档的ICU病人206例病例中,男120例,女86例,年龄是15N78岁。其中重度颅脑损伤的57例,多脏器衰竭的43例,胸部手术的32例,腹部手术的46例,复合外伤的20例,其他的8例。入住ICU时间7-17d.人住ICU以前血常规检查白细胞的计数正常。按年龄分

老年组(60~78岁)和年轻组(15-59岁),每组有103人。按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来执行。

1.2 调查方法:采用回顾调查和医生病历相结合地方法,对206例ICU感染者逐项查阅填写ICU感染调查表并且进行分析综合,感染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2001年颁布地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执行。

1.3 统计学处理采取X 检验。

2 结果本组资料显示ICU感染占到56.31%(116/206),不同年龄组ICU感染部位及感染率见于表1。

3 讨论

3.1 感染因素分析ICU患者感染因素一般有患者的自身疾病,免疫力低下,ICU病房病人集中,患者伤口多,ICU专职护士与为重病人比例严重失调,病房管理不严格,医护人员操作不当,侵入性操作的执行等。

3.2 感染预防及护理措施

3.2.1 环境污染的控制监护病房应该处于环境安静,阳光充足,邻近手术室,必须和外界隔离,。一般设床位4~6个,床和床之间最好用屏障分割开,有条件者应设置层流空气,经过5urn过滤器输入室内,来杜绝污染。每天及时有效处理病人换药和敷料,排泄物,遗弃物,各种引流管,墙,柜,床定时使用消毒液来擦拭,病室每天用紫外线消毒空气达2次,每次为1小时。严重限制进到ICU内的人员,更换ICU内专用拖鞋,衣帽和口罩整齐,进行无菌操作之前,坚持洗手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在处理不同病人或直接接触同一病人不同部位前后必需认真洗手。

3.2.2 交叉感染的控制气管插管留置时间比较长,经气管插管来抽吸痰液,由术者操作带入污染源而致肺炎者的机会较高,而气管的切开,抽痰或作雾化吸人治疗机会会更多,应该对其严格的消毒,术者戴口罩,帽子和消毒手套,用一次性吸痰管。而新近发展地完全密闭式地经人工呼吸机导管抽吸气管内痰液地装置可杜绝交叉感染。

3.2.3 合理使用抗生素外科ICU感染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就是术前,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用的较多,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不仅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还会增加细菌对抗生素地耐药性,反而大增了感染的机会,特别是难以控制地霉菌感染。目前国外趋势对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主张缩短疗程,于术前即期用静脉滴入,术中继续滴注,术后维持滴注2~3天,必要时延续至5天,、很少有超过1周者,对延长应用抗生素的病人,需每日检查是否有霉菌感染,且加以预防。

3.2.4 防止术中感染手术中的各个环节均有污染手术器械用具,组织及血液地机会,尤其以施行体外循环手术时污染机会更加多,有时无法判断从何环节受到污染,对此,医务人员应该加强其无菌概念,严格的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无菌操作,来杜绝污染源。

3.2.5 重视营养,积极治疗原发病危重患者及营养低下患者,需要采取必要的营养支持,包括肠内营养以及肠外营养,根据具体患者身体情况来定,促进身体康复;对患者病情应采取早评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的“四早”方式处理患者病情的变化。 4 评价

ICU病人病情危重抵抗力的下降,又兼ICU病种繁杂,大多的侵入性操作,所以较其他病人感染的几率显著增加。

资料显示ICU感染占到56.31%(116/206),较我国平均医院感染率9.7%明显增高。提示ICU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必须采取有效地监控措施,加强护理,防止感染在全院病人中的蔓延。

来源:1.76复古传奇 http://

第五篇:25例气管切开患者ICU内肺部感染与护理方法分析

【摘 要】 目的:研究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在重症监护室内发生肺部感染的情况以及护理干预的方法、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行气管切开处理并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深部痰培养,对其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护理方法,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25例发生肺部感染的ICU患者进行痰液培养结果显示,致病菌以肺炎链球菌为主,检出率为48.0%。根据其药敏培养结果给予耐药性低、敏感性高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并给予全方位护理干预后,痊愈15例,显效8例,有效1例,无效1例,临床有效率为96.0%。结论:做好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工作,以痰培养结果与药敏试验为依据,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对重症监护室的环境和气管切开的切口进行有效管理,对于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气管切开 ICU 肺部感染 护理方法

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患者一般均有病情严重、多合并长时间昏迷的特点,对其实施气管切开处理后,由于气道分泌物增加,而患者无法有效排痰,容易引起反复感染的情况。临床上将入住重症监护室72h后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定义为ICU内肺部感染[1]。肺部感染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的治疗及预后恢复,还可能威胁其生命安全。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对于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行气管切开处理并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等,并据此提出合理的护理方法。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转入重症监护室后均实施气管切开处理,并发生了肺部感染。患者中,男14例,女11例,患者的年龄在21岁到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1±3.4)岁。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术的时间距离入住ICU的时间在3-7d,平均(5.1±1.3)d,且实施气管切开处理的时候,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8例,意识清醒的患者17例。

1.2 方法

1.2.1 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培养鉴别与药敏实验

取患者的气管切开部位下呼吸道分泌物(深部痰液)为标本,置无菌试管内并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规定对其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别(病原菌的培养采用法国梅里埃全自动细菌分枝杆菌培养系统)。然后采用K-B法对不同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使用仪器为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培养仪VITEK-2 compact,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的相关标准进行结果分析[2]。提出护理方法。

1.2.2 护理方法

生命体征监测: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从转入重症监护室之初,就对患者的呼吸、脉搏、心率、血压、体温等进行积极监测,并给予心电监护,一旦在气管切开术后出现异常反应则积极向主治医师报告,并进行及时处理。

环境护理:做好病房环境的清洁、消毒、通风等工作,保持重症监护室安静、无噪声污染,维持温度、湿度在适宜范围内,定期进行消毒及室内细菌检测,在实施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提高无菌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进入重症监护室之前,要求做好裸露部位的有效清洁、消毒,戴专用的口罩、帽子、工作服。减少和控制病房内的人流量,规定探视时间和探视人数,对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进行全方位保护。

气管切口护理: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术后,要对切口进行有效护理,给予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做到每天至少换药一次,对处于昏迷状态或者无法进行有效咳嗽而不能做好有效排痰的患者,给予吸痰处理,吸痰时要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操作前后均应佩戴完整的防护用品。吸痰管采用一次性物品,定期进行更换。同时定期对呼吸机进行清洁工作,在必要的情况下给予适度湿化。

1.3 疗效评价标准[3]

根据患者护理后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等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评价,以患者治疗后72h内,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且排痰效果优秀为痊愈;以患者治疗后72h内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且排痰效果练好为显效;以患者治疗后72h内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不明显甚至出现咳嗽加重,咳痰量增加的情况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25例发生肺部感染的ICU患者进行痰液培养结果显示,致病菌以肺炎链球菌为主,检出12株,其次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鲍曼不动杆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分别有8株、3株、2株,分别占48.0%、32.0%、12.0%和8.0%。

根据其药敏培养结果给予耐药性低、敏感性高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并给予全方位护理干预后,痊愈15例,显效8例,有效1例,无效1例,临床有效率为96.0%。

3 讨论

气管切开是临床上实施气管插管进行人工辅助呼吸的重要手段,在临床麻醉手术及其他医疗过程中十分常用。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因病情严重,部分合并呼吸困难等,则需通过气管切开术对呼吸困难的问题进行缓解处理。一般认为,患者的呼吸道内分泌物较多,而无法及时有效清除是造成肺内反复感染的主要原因,具体分析,则认为下述几方面的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4]:①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细菌侵袭,并发生交叉感染;②患者病情严重,昏迷时间长,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也会增加肺内感染的易感性;③患者在实施气管切开手术后,呼吸道防御系统受损,直接与空气接触,容易受外来致病菌感染,发生严重肺内感染;④在使用呼吸机进行人工辅助呼吸的过程中,如病房环境清洁度低、呼吸机有不干净,细菌聚集等情况,相关肺内感染发生率大大增加。

针对上述诱发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以痰培养结果与药敏试验为依据,做好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对重症监护室的环境和气管切开的切口进行有效管理,对于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蒋美芳.气管切开患者重症监护病房内肺部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7):966-967.

[2]赵丽娜.气管切开患者ICU内肺部感染与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557-558.

[3]邝焕明.气管切开患者ICU内肺部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 [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5):83-84.

[4]朱婷.气管切开病人ICU内肺部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J].大家健康,2013,7(4):111-11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abb式的词语范文下一篇:bmc模具简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