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2023-04-12

第一篇: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夏蔚镇卫生院着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夏蔚镇卫生院

“三结合”着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为全面落实国家要求,做好公共卫生项目服务工作。夏蔚镇卫生院始终坚持“宣传、培训、服务”三结合的方针,深入开展公共卫生工作,树立公共卫生服务新形象,着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得到了辖区群众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首先,多渠道加大公共卫生项目宣传力度。通过播放健康教育视频,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提供健康教育咨询等方式,即宣传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又为群众送去了健康知识,使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深入人心。

其次,全方位加强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培训。采取“每周一例会,一月一培训”制度,使他们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并针对服务项目开展专项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与服务水平,为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与此同时,医院还在规范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上下功夫。严格落实随访、年检制度,对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患者,每年提供四次随访和一次免费健康查体。本着普通人群可电话随访,重点人群必须上门服务的原则,开展好各项服务工作,为辖区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为做好项目工作要求的各项辅助检查,医院还投入大量资金,先后购进了全自动生化仪、彩色多普勒等先进设备,全面配合开展公共卫生查体工作,需要免费检查的项目一项不落,上级没要求的检查项目根据情况合理开展,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的得到了实惠。

国家公共卫生项目政策的落实,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使绝大多数群众足不出户,就了解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掌握了一定的健康知识,为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沂水县夏蔚镇卫生院刘鹏2011.12.8

第二篇:夏蔚镇卫生院着力提升新年度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夏蔚镇卫生院

着力提升新年度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为全面做好新一年度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切实保障辖区群众的身体健康,近日夏蔚镇卫生院,召集全镇公共卫生工作人员,集思广益,拓展工作途径,转变工作态度,按照“分类管理、完善指导、开展评估、优化服务”的工作思路,强化公共卫生管理,改进公共卫生服务,着力提升新年度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据了解,为做好新年度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卫生院紧紧围绕2012年度公共卫生工作任务与服务规范,确立了“细、深、严、优”四字指导方针,结合具体工作思路认真开展好公共卫生各项服务工作。

首先,分类管理立足于“细”。把辖区群众按照健康人群与重点人群分类管理,重点人群又分为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四类,根据各类重点人群的数量、身体状况、疾病发展程度等标准,建立特定的管理机制,采取针对性管理、个体化服务。

其次,完善指导要立足于“深”。依据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使用及各类人群的服务开展情况,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定期出发指导卫生室开展公共卫生工作,要将指导工作深入到档案内容的每一项数据及服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数据的真实性、合理性、逻辑性和健康体检、随访和行为干预的时效性、规范性、针对性、特异性。

同时,督导评估要立足于“严”。加强公共卫生管理人员的培训,成立督导评估小组,以重点管理人群为主,积极开展档案质量分析和服务质量考评,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有效提高档案使用率和服务合格率,确保公共卫生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以上各项工作目的是为了优化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新年度的公共卫生服务就是要立足于“优”。医院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公共卫生服务政策,积极为辖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优质高效的完成各类重点人群的随访、年检、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工作,保障辖区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群众身体素质的提高。

通讯员刘鹏

第三篇:实现四个转变 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化水平

全市基本公共卫生 服务项目推进工作会议

夯实基础

实现四个转变

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化水平

大丰市三龙中心卫生院 (2011年7月31日)

多年来,我市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尤其是在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后,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更是基层医疗机构的重点工作内容,也为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建立了基础。我们三龙镇针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要求,结合实施医改后医院和村服务站的职能调整,通过四个转变,进一步提升了公共卫生服务的规范化水平,群众的满意度得到大幅度提高。现将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一是实现由“单打独斗”向“组合出拳”的转变。在二年前,我们针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主要由医院防保科负责实施所暴露出来的弊端,将有关的工作任务与指标直接分配给临床、检验、护理、医技、药剂等科室,制定相应的考核与奖励制度,由院长总负责、分管院长具体负责、防保科主任具体承担考核资料的提供,将实际工作情况与当月的绩效考核相结合,实行奖优罚劣;

定期通报院内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展,进行工作成绩点评。通过这一机制的建立,强化了全员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责任心,调动了大家开展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在当前我们实施的重点人员的免费体检工作中,主动报名、直接参与工作的各类工作人员近30人,基本涵盖所有的科室,体检的工作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根据全科服务的要求,组建由医生、护士、公共卫生医师组成的全科服务团队,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开展重点人群、重点疾病的全科团队服务,目前我们主要由全科团队承担集镇居委会辖区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和以糖尿病为重点的病人管理服务,在试点后逐步推开,期望在慢性病病人的跟踪服务和规范化管理水平上得到有效提升。

二是实现由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的转变。我们在推进公共卫生服务的进程中,经常会听到类似“这么多工作,怎么做得过来”的声音,实际上工作量大也是影响镇村两级工作人员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为解决“工作量”大这一问题,我们再次开展了以《规范》为重点的培训工作,在培训工作中我们指导、引导大家将所有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统盘考虑,实行“三个结合”,一是将不同项目的工作结合起来,如将产前访视、产后访视、65岁以上老人、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随访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二是将项目工作与平时出诊等服务结合起来,携带健康档案等资料开展

上门出诊服务;三是将门诊服务与项目工作结合起来,在群众到门诊就诊时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录到健康档案中。通过以上三个结合,既保证了面对面随访管理工作的开展,又很好地减少了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量,村医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抵触情绪明显减少;我们医院在提供重点人群的体检时,也将一般性体检与妇女病查治、糖尿病和高血压病随访管理结合起来,在完成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的同时,也完成了其他相关性工作,工作量明显下降,工作质量却得到较大幅度提高。

三是实现由粗放服务到精致服务的转变。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所有乡镇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何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呢?我们通过反复讨论,最终决定在“精”字上寻求突破。我们对照最新的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梳理出不足之处,然后重新审定工作重点。目前,我们主要针对慢病病人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在两个方面取得了进展,一是重点人群的分类、分级管理,通过各种体检服务,对登记的人群进行分类、分级,如糖尿病病人以血糖控制状况分为控制好、控制一般、控制差,高血压病人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然后根据规范的要求,分别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二是在健康管理过程中对药物使用、保健措施等建议,通过开展相应的专业培训来提升健康档案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在真实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健康管理质量。

四是实现由“生物学”服务向“人格化”服务的转变。我们乡镇医院和村社区卫生服务站都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做了很多工作,但如果随机调查我们辖区内的群众对公共卫生服务的印象和满意度,可能结果不尽人意,其原因是我们最大程度地提供了服务,却忽略了群众的感受,使其享受了服务却对我们很多专业服务毫无印象。为了提升群众对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大公共卫生相关知识和信息的宣传工作,如利用短信平台或LED显示屏向群众免费提供健康教育信息、宣传应该享受的公共卫生免费服务;二是结合重要卫生节日的宣传工作,在集镇重点区域或村开展宣传、咨询和免费服务工作,提高“出镜率”;三是在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时,强化群众的权利意识,如今年我们先后开展了糖尿病人、高血压病人和65岁以上老人的免费体检活动,马上还将开展精神病人的免费体检,通过分别开展这些免费体检活动,既能强化这些病人的权利意识,充分享受到相应的关怀服务,同时还让很多原来未登记的相关病人主动上门“维权”,间接地提高了患病人群的发现率、登记率,为今后进一步提高管理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以上四个转变的实现,我镇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已在实现常态化的基础上迈进逐步规范化的进程,同时广大干部、群众

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感受得到强化,相信只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更加注重群众感受,我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规范化水平和群众满意度都会有更大的进步!

第四篇:提升气象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人与气候和谐发展

——十堰市副市长张歌莺“3·23”世界气象日致辞

今天是“3·23”世界气象日。隆重纪念世界气象日,切实加强气象知识宣传,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人与气候和谐发展,对科学防灾减灾、保障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向为十堰气象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广大气象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向长期关心、关注和支持我市气象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世界气象组织将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确定为“人与气候”,意义重大。当前,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变化问题。持续的气候变暖已经对全球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产生了明显而深远的影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以及气候突变发生的潜在可能性,将使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不断加重,导致地球及其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的承载能力下降,进而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福祉安康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气候变化问题不仅是单纯的科学问题和环境问题,而且也是能源问题、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和外交问题,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和解决的紧迫问题。经济要发展、人类要安全、社会要进步,必须高度重视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切实加强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努力提升气象公共服务水平。

十堰是一个气象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不仅有干旱、冰雹、低温冻害的侵袭,而且常有洪涝、酷热高温等灾害发生,具有灾害种类多、影响范围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大等特点。历史上曾多次出现特大干旱、冰雹、暴雨等气象灾害,给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威胁,给我市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气象工作,始终把气象工作摆在重要突出位置,注重加快气象科技成果转化,注重强化气象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加强气象专业系统建设,推动了十堰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各级气象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两大主题,坚持秉承“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认真践行“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宗旨,做到严密监视、滚动预报、主动服务、及时预警,全方位、多形式提供准确及时预报预警信息,为各地各有关部门科学有效地组织防灾抗灾救灾、群众避灾自救提供了重要保障,为保障十堰经济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10年,面对阶段性高温干旱、连阴雨、强降水交替出现的气象灾害,我市气象部门按照“准确及时、优质高效”的服务要求,充分发挥气象服务经济发展的职能和作用,较好地完成了春运、春播、夏收、汛期气象服务、应急气象服务和重大社会活动气象保障服务等各项工作。一是重大气象灾害以及应急保障服务主动及时、准确高效。2010年,我市遭遇多轮强降雨,来势之猛、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多年少见。面对历史罕见的暴雨侵袭,气象部门科学预报,及时发布预警、雨情,适时启动应急响应预案,主动提供优质服务,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为各级各有关部门科学组织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夺取防汛抗灾胜利赢得了先机。二是业务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公共气象服务成效显著。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取得长足进步,决策气象服务水平日益提高,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更加完善;专业气象服务覆盖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电力、环境、能源、旅游、地质等多个行业。可以说,气象服务已由单一的气象预报服务发展为涵盖天气、气候、防灾减灾等综合服务。同时,开展了旅游、烟叶生产、水电、交通、重大工程等特色专业专项服务,气象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三是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防灾减灾效果明显。去年,全市共开展抗旱和森林防火人工增雨作业13次、防雹作业47次,防灾减灾效果十分明显。四是为第四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等重大社会活动顺利、圆满、成功举办提供了气象服务保障。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自然灾害日趋严重、产生原因日趋复杂的现状相比,我市气象工作还有许多薄弱环节和不相适应的地方。比如:灾害监测手段还不够完善,灾害预测和综合减灾能力还有待提高,灾害信息共享水平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等等。希望气象部门继续努力,发扬成绩,克服不足,把我市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从近50年来气候变化情况看,主要呈现年平均温度上升、冬季增温明显,旱涝灾害增多、降水强度增大、灰霾日数增多等特征,暴雨、洪涝、干旱、风雹、雷电、高温、寒潮等气象灾害呈多发高发态势,其引发的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流行病等次生、衍生灾害更不在少数。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福祉安康和生态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更加科学有效地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气象灾害及其危害,为保障人民福祉安康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要加强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加快我市气候变化基础数据平台建设,强化基础数据的科学分析,掌握气候变化规律,增强极端气候事件变化趋势分析认识能力。要加快综合观测体系建设,提高监测能力。加强现代气象业务系统建设,重点强化气候变化业务服务职能,着力应对气候变化决策服务。要加强气候变化评估工作,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市经济布局、农业生产、社会建设、生态环境的影响,开展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评估;要加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大力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气候变化预测预估业务发展和气候变化决策服务能力,为我市制定科学的战略对策提供决策依据。

要加强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建设,不断健全完善防灾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应急体系、预警发布、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平台建设,以及重大灾害性天气预警响应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应急演练,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要以灾害性天气预报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分灾种气象灾害预报业务系统,建立和完善新一代省市县天气预报可视会商系统,努力做到预报预测精准化,切实提高气象灾害预报预测水平。要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提高覆盖面和时效性,切实增强防灾抗灾能力;要以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全市气象灾害应急体系。要以增雨抗旱防雹为重点,积极开展水库蓄水、城市降温、森林火灾、环境污染控制等专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加大农村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力度,构建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加快城市、农村气象服务均等化进程。

要强化公共气象服务手段,加快推进人与气候和谐发展。切实做好气象实况监测产品的服务,向公众提供温度、降水、风速、风向等气象实况监测产品,充分利用气象卫星、天气雷达、闪电定位等监测产品,制作台风、暴雨、雷电、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的种类、出现地点、时间和强度的图示性描述产品。要长期、系统、连续地监测和分析温室气体、紫外线和酸雨等大气成分的变化,评估它们对人类健康、气候、空气和水质等产生的影响,及时预警因不利的天气、气候可能导致的雾、霾、光化学烟雾等极端气象灾害和大气污染灾害,并引导社会公众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清洁的大气、优美的环境、适宜的气候,是人类永续生存和健康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推动科学发展与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要求。希望各级党委政府继续大力支持气象工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胸怀人民群众的福祉安康,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切实加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开创十堰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新局面。

第五篇:市卫生局加强服务与管理,全面提升妇幼保健工作水平

近年来,我市的妇幼卫生事业一直围绕两个“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以实施“母婴安康工程”为契机,以加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及队伍建设为基础,从依法规范妇幼保健卫生服务工作入手,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积极开展两个系统管理,降低了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

率。

一、以实施“母婴安康工程”为契机,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我们从年月份开始,在全××市率先推行了“母婴安康工程”,逐步推广优惠低价分娩措施,这项工程的实施重点是农村、社区低保家庭、山区及流动人口孕产妇,实施半年多来,成效显著。

(一)对山区、低保对象及流动人口孕产妇实施优惠政策。

⒈山区实行分娩全免费

×、××、××是××最贫困、交通最不便的山区,这些山区的孕产妇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想到医院分娩,但交不起住院费用,往年常有家庭分娩发生,或者经筛查属于高危产妇,待临产了、出现大出血了才去附近卫生院,又由于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差,孕期未接受保健的也不在少数。为有效管理,我们从年月日起,对山区孕产妇在当地住院分娩实行全免费,即免费用车接送、免费住院分娩,所需费用由妇幼专项经费补助给各山区卫生院,补助金额总计达万多元,这些做法完全杜绝了山区家庭分娩,社会反响很好。

⒉低保对象和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实行优惠低价分娩

计划外孕产妇死亡率高一直是实施《两纲》的难点,其原因一是与计划生育工作开展有盲区,对不接受避孕措施的未进行跟踪有关,二是与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质量不到位有关。为了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农村产妇住院分娩率,我们也从月份开始,对低保对象和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实行优惠低价分娩。具体措施是享受低保待遇家庭及流动人口孕产妇可以到当地妇女组织或市妇保所及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领取“分娩优惠卡”,凭卡享受费用优惠,顺产分娩费用除药费外控制在元内,以此来动员和吸引其住院分娩。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各医疗保健单位对低保对象和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施行剖宫产也有一定的费用优惠,有的对困难的则控制在元左右。截止目前,已有名产妇得到不同程度的优惠,减免费用达万多元。

(二)进一步强化了网络建设和联络机制。

⒈加强乡镇与村两级网络的建设与联动机制

我们通过加强村级公共卫生网络建设,健全了由村妇女主任(或计生专干)、乡村医生组成的网底人员,加强乡镇卫生院与基层网络人员的联系,由她们包干负责摸清新婚数、孕妇数,并建立名册,每月定期上报卫生院妇保人员,再由妇保人员追访,建立围产期保健手册,负责孕期保健知识的宣传与咨询工作,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对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进行专案管理,并督促高危及时转诊,发现问题及早治疗,以保证孕妇产前保健的质量。

同时,在推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联村医生责任制的基础上,规定了“八负责”制度,其中明确要求联村医生必须负责在联村范围内开展孕产妇、婴幼儿系统保健管理工作,配合网底人员做好相关工作。特别在今年大雪时分,为使山区孕产妇能安全分娩,我们强化了孕产妇产前催诊、追踪制度,由当地联村医生责任组中的妇幼人员电话催诊孕妇做好孕检,联系村级网底人员做好督促,如有高危情况在大雪封山前跟踪督促到上级医院复检,乡镇卫生院妇幼人员及时掌握复检结果,并决定住院分娩方式,必要时负责护送孕妇住院分娩,这一切确保了母婴安全。

⒉探索建立了社区三级网络网底人员的联络机制

在城区,我们主动与社区计划生育专干、妇女主任和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或以交流会、座谈会的形式联络感情,定期互通情况,及时核对孕妇与出生情况,以切实摸清保健底数,包括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和婴幼儿的底数,为下步开展保健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加强了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保健管理。又如通过建立流动人口妇女组织,在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社区及企业中建立妇女小组,纳入当地基层妇女组织的管理范畴,也纳入我们三级网络网底人员的联系范畴之中。

⒊依法规范妇幼保健卫生服务工作。

加大母婴保健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接生,取缔家庭接生,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近日,对马渚、城郊两起外来流动人员非法接生案件及时通报公安机关予以立案查处。

二、以加强产科建设为重点,努力保障母婴安全。

在加强产科建设方面,我们主要抓好了设施、队伍、质量、制度等四个环节的管理。

(一)通过实施“创建规范化孕产妇保健门诊活动”这一载体,结合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产科建设。各医疗保健机构按照产科技术服务标准配合了必要的产科基本设施,并投入资金进行了相应改造,改善产科工作条件,进一步完善产科服务功能,提高围产保健服务质量。

由于房屋设备等条件的改善,技术服务能力的提高,服务态度的改进,对顺产及剖宫产实施价格优惠等因素,选择辖区乡镇卫生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呈上升趋势。另外,从月日起,我们调整了年接生数量在名以下的几家卫生院的产科设置,其产科业务由附近中心卫生院以上单位承接,被取消产科专业的医疗机构,重点做好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同时确保具备孕产

妇难产应急处理、高危筛查和及时转诊能力。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产科技术和服务能力。从年开始,按照规划对乡镇(街道、中心)卫生院妇产科人员在市级医院进行三个月短期轮训,学习产科新知识、新技术,特别是对产科技术人员、妇幼人员进行孕产期并发症、合并症的防治与急救技术的强化培训,通过例会、月会,以会代训,教育产科医护人员认真钻研业务技术,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要求医护人员把孕产期危象识别和处置原则、正常分娩处置规范、新生儿窒息的预防和复苏作为基本功熟练掌握,提高抢救能力。

(三)建立产科质控中心,健全产科抢救小组(即围产协作组),提高全市产科质量和抢救能力。充分发挥产科质控中心和产科抢救小组的作用,组织专家讨论分析重危孕产妇抢救病例及死亡原因,并进行有效干预,及时组织抢救工作,质控中心还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基层产科质量进行重点监督和检查,既指导基层工作,指导各单位健全围产质控制度,建立产科质量管理组织,加强对产科质量的日常监督与管理,加强临床与保健的结合,又保障产科急救绿色通道畅通,提高急救能力,真正把母婴安全落到实处。

(四)规范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产科建设标准要求建立完善并认真执行产科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和重危病人抢救常规,认真履行产科各级各类人员职责。进一步规范了产科管理各类制度,如严格控制计划分娩及人为干预产程现象;严格控制米索使用;注意催产素的合理应用,减少产科出血的发生率等等。严格转诊制度,要求各基层单位发现高危妊娠应按《××市高危等级管理办法》及时处置或转诊,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一律不准截留高危孕产妇分娩。除不可避免死亡外,因管理和服务能力造成可避免和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的医疗保健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三、以人为本,广泛深入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

(一)加大宣教力度。全市各医疗保健单位加大了对孕前保健知识的宣传,将国家有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方针政策、出生缺陷的严重危害和预防措施,以及安全分娩的知识,作为宣传和健康教育的重点。积极在流动人口集聚场所开展相关保健知识宣传,通过媒体、发放《告外来务工妇女的一封信》、张贴宣传图片、公布联系电话、咨询服务热线等方式,想方设法为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提供保健服务,提高住院分娩率。通过广泛深入开展健康教育,使广大群众逐步实现“要我保健”和“我要保健”的观念转变。主动参与和支持妇幼保健工作。

(二)建立健康教育培训基地。月份市卫生局成立了健康教育学校,确定卫校作为全市妇女健康教育培训基地,并增挂“余姚市妇女健康培训中心”牌子,由市卫校具体负责全市妇女的健康教育培训工作,市妇保所制定开展各类妇女健康教育的菜单,并落实好相关授课老师,由各社区、行政村根据参加对象实际情况选择确定,再安排授课时间,实际上这一形式也把人口学校和孕妇学校整合在一起了。据统计,教育受益数已达多人次。

(三)成立妇女健康咨询服务中心。以市妇幼保健所为主成立了妇女健康咨询服务中心,开通咨询服务电话,开设妇女健康咨询门诊,提供免费服务,并充分利用这一宣传阵地,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采用多种形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群众能够接受的母婴保健科普知识送到社区和农民群众中去,提高她们的保健知识水平,正确看待生育健康问题,自觉地改变一些旧观念、旧风俗、旧习惯,主动接受孕产期保健、住院分娩、产后访视等服务,保证安全分娩,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虽然我们在加强系统管理、规范管理制度、提高住院分娩率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离广大人民群众的保健需求仍有一定距离:一是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尚不够健全,与基层网络之间缺乏有效的联动管理机制;二是部分单位的妇幼保健管理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设施、技术装备和人员素质不能满足群众需要;三是流动人口孕产妇居所不定、底数不清,给服务及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我们将在以后工作中,进一步加强管理,继续实施“母婴安康工程”,积极推行孕产妇工作全程跟踪制度,注意各部门、各基层网络之间的协调配合,创造条件建立全市孕产妇管理信息数据库,积极主动地做好系统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我市妇幼保健工作水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天猫淘宝京东客服手册下一篇:探讨小学体育游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