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范文

2023-09-18

作业成本法范文第1篇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王新利王春阳

为提高农产品物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加强农产品物流成本控制、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采用作业成本法来核算农产品物流成本极为必要

我国农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其原因之一是农产品物流成本所占比重较大,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的前提是准确进行核算,然而利用传统的核算方式却无法准确的对农产品的物流成本进行核算。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体现了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这为农产品物流作业成本核算法提供了可行性。为提高农产品物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加强农产品物流成本控制、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采用作业成本法来核算农产品物流成本极为必要。

一、农产品物流成本核算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

早在1971年,美国的斯托布斯教授出版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一书,对“作业”这一概念进行了全面系统地阐述,并明确指出:成本计算的对象是作业,而不是完工产品。1984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罗宾·库珀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罗伯特·卡普兰两位教授在前人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有两个前提:产品消耗作业以及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根据这样的前提,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依据不同的成本动因分别设置作业成本库,再分别以各种产品所耗费的作业量分摊其在该成本库中的作业成本,然后,分别汇总各种产品的作业总成本,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作业成本。可见作业成本法核算实际上就是,界定企业物流系统中涉及的各个作业、确认企业物流系统中涉及的资源并确认资源动因,将资源分配到作业并确认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中的一种核算方法。其重要的特点在于它不是仅就成本论成本,它不仅能够提供相对精确的产品成本信息,而且能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动态反映。

二、农产品物流成本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分析

农产品物流成本居高的事实,农产品物流成本控制和管理的需要,决定了必须寻找一种成本核算方法,但是应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存在着很多缺陷,这样农产品物流作业成本核算法就应运而生。

1.农产品进行物流成本核算的迫切性

按照国家现行的会计制度,产品成本核算时,物流成本被分散到许多成本费用项目之中,从现行的账户和报表,很难看清或者几乎看不清农产品物流耗费的实际情况。农产品物流成本在核算内容上,仅将运输、仓储的费用列入农产品物流成本,把农产品物流成本和流通费用混淆。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物流费用,常常与生产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混在一起,因而容易被忽视,甚至未被列入成本核算范围。其结果导致物流成本的低估或模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利于农产品物流成本的控制和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所以对农产品物流成本核算迫在眉睫。

2.传统成本核算法存在的缺陷不能满足农产品物流成本核算的需要

第一,传统的成本核算法造成了所谓的“物流费用冰山说”。一般情况下,农业企业会计科目中,只把支付给外部运输、仓库企业的费用列入成本,而农业企业很多情况下是利用自己的车辆运输、利用自己的库房保管货物和由自己的工人进行包装、装卸等,这些费用都没列入物流费用科目内,但是这些费用与物流费用大小直接相关。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会计方法在农产品物流成本的计算范围、计算对象、计算内容上都不完整、不全面。因此物流费用犹如一座海里的冰山,露出水面的仅是冰山的一角。

第二,传统成本核算法不利于进行科学的物流控制。现代生产特点是生产经营活动复杂,产品品种结构多样,产品生产工艺多变,经常发生调整准备,使过去费用较少的订货作业、物料搬运、物流信息系统的维护等与产量无关的物流费用大大增加。在传统成本核算中,通常暗含着这样一个假定:产量成倍增加,投入的所有资源也随其成倍增加。基于这种假定,成本核算中普遍采用与产量关联的分摊基础——直接工时、机器小时、材料耗用额等等,这就是所谓的“数量基础成本核算”的由来。应用这种核算方法将会使许多物流活动产生的费用处于失控状态。

第三,传统成本核算法通常并不能提供足够的物流量度。①传统会计方法不能满足物流一体化的要求。物流活动及其发生的许多费用常常是跨部门发生的,而传统的会计是将各种物流活动费用与其他活动费用混在一起归集为诸如工资、租金、折旧等形态,这种归集方法不能确认运作的责任;②传统会计科目的费用分配率存在问题。将传统成本会计的各项费用剥离出物流费用,通常是按物流功能分离的,在分配物流成本中却存在许多问题,很难为个别活动所细分;③传统会计方法不能对物流和供应链改造工程活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

3.优化农产品物流价值链,提高农产品物流管理水平的需要

企业界采用作业成本法的初始动因只是为了提高成本计算精度,但是后来发现作业成本法所提供的信息可被广泛地用于预算管理、生产管理、产品定价、新产品开发、顾客盈利能力分析等诸多方面,这使得作业成本法很快超越了成本计算本身。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提供的成本数据对农产品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追踪分析,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价值链和作业链、实施业务流程再造提供有用信息,促进了最大限度的节约。农产品物流作业成本法就会上升为以农产品价值链分析为基础的、服务于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作业成本管理。

4.农产品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加入WTO后,意味着中国农产品市场的大门将逐步打开,农产品国内市场国际化和国际市场国内化己日趋成为现实。我国同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达成的有关农产品协议和其他协议,主要涉及市场准入、国内支持和出口补贴等内容。我国必须履行加入WTO农业谈判中所承诺的义务,包括不再给予农产品出口补贴、取消非关税壁垒、降低关税等。《中美农业合作协议》中,我国承诺2004年前农产品平均进口关税税率降到17%。一些美国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平均关税降为14.5%,其中大豆关税税率仅为3%,肉类和水果关税税率为10%-12%。这样低水平的关税税率,必然促使我国加大进出口农产品物流体制的改革力度,以便与国际农产品物流接轨。事实是,我国农产品参与国际物流市场缺乏竞争力,尤其表现在农产品的成本和价格方面,其中农产品物流成本过高是原因之一。因此,可以说,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是我国农产品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而精确核算农产品物流成本是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管理和控制农产品物流成本的前提。

三、农产品物流成本核算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分析

从成本观来看,农产品物流成本实际上就是农产品物流作业链各环节的所有成本之和,它包括产前物流成本、产中物流成本、产后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和废弃物流成本。农产品物流成本核算采用作业成本法具有一定的优点和适应性,这是因为农产品物流的运作符合作业成本法的特点,从而使得作业成本法应用到农产品物流成本核算具有了可行性。

1.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具有更广泛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作业成本计算法应用于农产品物流成本核算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作业成本法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导致的农产品物流成本信息失真问题,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由于农产品物流环节多,并具有其他行业不具有的特殊性,其核算主体难以确定使得核算难度较大。农产品从生产、收购、流通加工、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到销售需要众多环节,在每一环中参与的个体众多,且具有组织规模小、层次低、离散性强、联合性差,组织化程度低等特点,这些都造成了农产品物流成本核算主体很难确定。由于作业成本法分配的基础不局限于传统会计的规定,而是集财务变量和非财务变量于一体,并特别强调后者,因而它更能适应农产品物流环境的变化,改变传统会计中标准成本背离实际成本的事实。(2)可以加强农产品物流成本控制。农产品本身没有统一的标准,其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环节更缺乏标准,农产品物流工具等也很难实现标准化。这样就使得农产品物流成本在核算上很难做到统一,其表现是核算单位无法统一,人工费用核算标准多样化,运输、装卸费核算具有模糊性。成本控制的前提是准确的成本核算,而由于农产品物流成本核算的困难就造成无法对农产品物流成本进行控制或很难控制。然而作业成本法在核算成本时可将作业区分为增值作业和不增值作业,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和效益,而不去考虑各个环节的标准化和统一问题,并突出强调事前、事中作业成本控制,把这一原则应用于农产品物流成本控制,可以克服上述问题,进而有效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3)有利于建立企业内部责任会计。农产品生产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差异,使得农产品物流范围极为宽广。此外,我国农产品生产除了农垦实现了企业化生产、物流量较大外,大多是由个体农户生产,每户承包土地不多,耕种或养殖物流量小,加上消费农产品的地点十分分散,经常需要经过多个储存点的多次装卸作业,使农产品物流具有明显的分散性。这样,就使得农业企业中内部责任会计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极为困难。由于作业成本法是按物流费用的发生情况划分责任中心,这不仅便于分清低效和浪费的原因,也易于确定责任人,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也有助于业绩的计量和考核。

2.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可提供精确度更高的成本数据

农产品生产的分散性和季节性,农产品需求的普遍性和全年性,以及农产品具有的各种生物属性,使得对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储存、保鲜、加工等环节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而且大部分农产品具有易腐性,所以农产品物流成本涉及的间接费用比例高,它远远超过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成本额。作业成本法最初就是根据高间接费用企业采用传统单一分配标准造成产品成本计算结果失真的情况下提出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把作业成本法应用到农产品物流核算中,与传统成本法相比可以提供精确度较高的成本数据,分配的标准也更客观。

3.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更容易确定农产品物流成本核算主体

由于农产品物流环节多,并具有其他行业不具有的特殊性,其核算主体的难以确定性使得核算难度较大。农产品从生产、收购、流通加工、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到销售需要众多环节,在每一环中参与的个体众多,且具有组织规模小、层次低、离散性强、联合性差,组织化程度低等特点。这些都造成了农产品物流成本核算主体很难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应用作业成本法以活动为基准,进行农产品物流成本核算,解决了主体确定难的问题。

4.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更能反映农产品物流运动过程

新的物流观把农产品物流看作是起始于农产品供应,经过农业企业内部,最后为客户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由此及彼、由内到外的作业链。农产品物流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作业链上的一环。比如可以把仓储分解为装卸、搬运、验收、加工、补货等。因此,可以按照农产品物流环节把农产品物流分解成各个作业,这为农产品物流成本核算应用作业成本法提供了可能,同时也更加清楚地反映了农产品物流的运动过程。

5.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更加清晰地反映农产品物流成本与成本对象的关系

我国农业告别了农产品供给的短缺时代,步入了买方市场阶段,顾客的需求也朝着个性化、多样化发展。农产品物流面对众多的顾客,每个顾客所要求的服务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农产品物流成本不是面向企业经营结果,而是面向客户服务的过程。农产品物流成本的发生更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顾客需求,而与产量没有直接关系。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是按照与产量相关联的分摊基础进行分摊,所以它不适用于农产品物流成本核算。而作业成本法就不同,它在产品(服务)品种结构复杂,工艺多变,经常发生调整生产的情况下,其核算的优点表现特别突出,并极大程度地反映了农产品物流成本与其成本对象的内在关系。

综上所述,无论从作业成本法本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出发,还是从农产品物流成本核算的自身特点来看,作业成本法应用到农产品物流成本核算都具有可行性,并且为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加强农产品物流管理,提供了更加准确、及时的成本数据,从而可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作业成本法范文第2篇

兴达公司是某市一家从事小家电研发、生产、营销的企业,拥有20年专业家电生产制造经验。其主打产品主要有电热水壶、咖啡机、电饭煲、打蛋机、面包机、搅拌机、加湿器等小型家用电器,种类繁多,且产品更新换代频繁。当前国内众多企业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耗费划分为“生产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部分。其中生产制造成本分为直接费用和制造费用。因人工工时、机器工时、原材料消耗量和产品数量密切相关,因此传统方法亦被称为“以数量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方法”。目前兴达公司所采取的正是此种成本核算方法。201x年8月兴达公司生产一车间生产程序复杂的三种代表性产品成本信息如下:甲产品产量为10000个,乙产品产量为20000个,丙产品产量为40000个,三种产品制造费用合计为3444000元。传统成本法下的成本核算,兴达公司的制造费用是按直接人工工时进行分配的,甲产品单位成本为105.4元,乙产品单位成本为166元,丙产品单位成本130元。

二、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具有多样化的产品需求。为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需求变化,更对企业逐渐使用自动化设备进行生产,但最终反而增加了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例,这使得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遇到了两大问题:首先,是固定制造费用提高、直接人工降低,因此制造费用分配率增大,极易产生产品成本失真的现象。其次,自动化设备使人工工时降低,若再通过直接人工分配制造费用,得出的必定非真实成本信息。作业成本法(ABC)在此情况下应运而生。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它以作业为单位收集成本,并把“作业”或“作业成本库”的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产品,通过选择多样化的作业动因进行制造费用分配,把按照人为的标准间接地分配到有关产品的成本比重缩减到最低限度,从而提高了成本核算信息的准确性。但是,由于此方法操作复杂,实施成本比较高,尽管理论体系渐趋完善,但在实务中作业成本法并未得到全面普及。

三、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及可行性

(一)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优势

1. 数据来源更加准确可靠,可大范围推广使用。

2.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计算相对简单。

3. 能够反映资源的剩余产能。

4. 满足复杂的现实运营要求,系统更容易更新。

(二)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在家电成本核算中运用的可行性

家电生产企业的特点导致其间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逐渐增加,为了避免成本信息失真,以作业为中心进行核算的作业成本法为最佳的成本核算方法,即通过对作业流程进行分析并优化。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理论界大力推行的作业成本法因其计算方法困难固有缺陷而并未取得成功。然而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在沿用作业成本法合理性的同时亦避免了此缺陷,此方法使得众多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有了新的希望,且目前依据国外的推广情况来看,大部分实施企业都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若将兴达公司改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进行重新核算,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会有较大差异。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核算,是通过单位产品耗用的标准时间分配制造费用的,主要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一)确定单位时间产能成本

将间接费用分为间接人工费及生产运行费。间接人工费包括车间管理人员及辅助工作人员工资、福利等是以间接人工工时为成本动因。生产运行费用包括能源资源费用、修理折旧费用等,是以机器工时为成本动因。公司生产一车间内管理人员及辅助工作人员共100人,有效工时为理论工时的90%,所以有效工时为15120小时。间接人工费用为710000元,所以间接人工费用的单位产能成本为46.96元/小时。公司生产一车间内大小机器共450台,所以机器的有效工时为68040小时。生产运行费用为2734000元,所以生产运行费用的单位时间产能成本为40.18元/小时

(二)确定单位产品作业耗时及成本动因率

兴达公司将众多作业划分为四个作业中心,生产流程准备、机器设备管理、支持产品生产、产成品检查包装。从信息系统里导出每个作业生产的标准耗时,相同作业中心的作业耗时合计即为作业中心标准耗时。首先在间接人工费用分配上,甲产品成本动因率合计为7.701元/个,乙产品成本动因率合计为11.881元/个,丙产品的成本动因率合计为9.674元/个。在生产运行费用分配上,甲产品的成本动因率为30.537元/个,乙产品成本动因率合计为67.543元/个,丙产品的成本动因率合计为26.238元/个。

(三)确定产品单位成本

单位产能成本与单位作业时间的乘积为成本动因率,各项成本费用的成本动因率合计则为单位产品制造费用。通过计算得出甲产品单位制造费用为38.238元,单位成本为105.24元;乙产品单位制造费用为79.423元,单位成本为182.42元;丙产品单位制造费用为35.911元,单位成本为120.91元。

(四)闲置成本

产品耗时合计为实际耗用工时,有效工时与实际工时之差为闲置资源,与单位产能成本之积为资源的闲置成本。间接人工实际工时为14940小时,间接人工闲置成本为8452.8元;机器运行实际工时为67340小时,机器运行闲置成本为28126元;故总闲置成本为36578.8元。

五、成本核算结果对比

产品毛利率一般可用来初步分析某种产品盈利情况,其计算公式如下:

毛利率=(单价一单位成本)/单价

若产品毛利率>0,则说明此产品在弥补期间费用前处于盈利状态;若产品毛利率<0,说明此产品在弥补期间费用前处于亏损状态;如果若产品毛利率=0,表示该产品在弥补期间费用前处于盈亏平衡状态。甲、乙丙三种产品采用传统成本法相较于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来说,甲产品毛利差异率为-0.13%,乙产品毛利差异率为9.12%,丙产品毛利差异率为-6.06%。

对于甲产品来说,两种成本核算方法成本相差不大,毛利率差异仅为0.13%。

对于乙产品来说,传统成本法下,其为盈利产品。而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下则为非盈利产品。其毛利差异率为9.12%,传统成本法核算出的成本结果高估了产品毛利。

对于丙产品来说,其毛利差异率为6.06%,传统成本计算法低估了产品毛利。

产品成本核算的真实性直接影响产品毛利,进而将错误的信息提供给决策者,对企业经营决策造成不良影响。

六、采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提高了产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可以对相关产品进行售价调整,以保证企业利益最大化。

(一)产品生产线的决策

对于乙产品,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但市场需求量较大,在大客户不断压价的情况下,兴达公司愿意接单,因为传统成本法下产品毛利率大于零,表示该产品在弥补期间费用前处于盈利状态,销量越高,可弥补期间费用就越多。

在传统成本法下,乙为盈利产品,但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下,其实为亏损产品,无法进行期间费用的弥补,销量越高,亏损越大。小家电企业利润微薄,将生产资源用在毫无利润甚至是赔本的产品上,是企业的实际利润降低的主要原因。所以乙产品是不可能提高售价来增加盈利的,若不能降低其生产成本就要考虑停产或尽量缩小生产线。但考虑到兴达公司的实际,老客户下的订单还没完成,为了履行合同,兴达公司应缩小乙产品生产线,完成订单后结合实际情况做该产品停产的准备。并且兴达公司今年准备开发生产新产品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而车间的生产能力是有限的,空出一部分生产线,再结合车间的闲置成本,进行开发新产品战略。

(二)产品的营销决策

丙产品产量高、质量好,是兴达公司的主打产品,其实际成本较传统成本法核算出的成本更低,利润更为可观。从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来看,小家电产品对售价较为敏感,价格略微下调即可产生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对大客户、老客户而言具有更强的吸引力。而且丙产品有着很好的盈利水平基础,完全可以让利于客户,因此建议兴达公司可通过适当降低丙产品的售价,扩大兴达公司的知名度,提高其市场占有率。

结束语:

在计算产品成本方面,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能在计算方法简单的情况下,防止传统成本法下出现的产品成本信息失真情况,为企业短期经营提供成本依据,并可以反映出企业对闲置产能的利用情况,是一种更为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但其作用是否能够真正得到发挥,能否顺利地实施下去,还有待其在各行业实践的检验。

摘要:在小家电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行业中的中小企业饱受市场挤压,面临困境。怎样加强成本核算管理,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成为众多企业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然而部分企业所谓的成本较高,实则因其采用了错误的成本核算方法,直接影响到产品成本计算的精确性,因此而产生的高成本错误信息误导了企业决策者导致企业出现困境。本文以小家电企业为例,通过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剖析,将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应用于该企业成本核算中,并将其结果与传统成本法的结果进行比较,核算出的结果应用于企业短期经营决策中,以期对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制造费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经营决策

参考文献

[1] 马兰.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以包装印刷企业为例[J].财会学习,2019(12):210-212.

[2] 何昱.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在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9(13):154-155.

作业成本法范文第3篇

在当前外部市场环境下,企业经营发展面临的外部竞争日益激烈,对于企业生存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种环境形势下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尤其是成本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企业采取更加精准的成本管理方式,尤其是提高成本核算的科学性,准确掌握成本核算水平。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采用作业成本法,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引起产品或者服务费用增加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使得间接费用得到更加有效地控制,确保成本核算更加真实,进而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更加真实、更加可靠的成本信息。

二、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介绍

作业成本法,主要是以企业的作业作为中介,按照作业损耗资源的具体情况,把损耗资源的成本具体分摊到作业之中,按照商品或者是劳务消耗的作业量大小,进而把成本分摊到商品或者劳务之中的成本核算方法。在具体的要素概念方面,作业是指为了固定目标而消耗的事项或者是活动,是把资源消耗与产品成本直接联系的媒介。作业中心则是归集和分配成本的单位,一般有单项或者是多项作业构成,是生产程序的关键环节。成本库,则是作业成本法中作业中心的货币表现形式。成本动因主要是指作业被产品耗费的方法,是对产品损耗作业状况的直接反映,也是把作业成本具体分摊到产成品中的依据。作业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对作业进行认定,对各个不同作业资源对应的损耗作业进行定义,并对各项作业在生产流程中具体的用途、与其他作业的区别以及作业资源耗费关系等进行区分。其次,对资源费用进行归集,主要是对作业过程中损耗的资源,比如物料、不动产、人力资源等成本资源耗费进行计算并归集。第三,设立好作业中心,主要是对生产经营中作业品种大致相同,而且成本分摊标准大致相近的作业进行整合。第四,对资源费用进行分配,以资源动因为依据,将各类间接资源成本具体的分摊到不同的作业中心,并形成作业成本库。

三、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之间的区别对比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之间有着较大的不同,传统成本主要是将原来的生产过程中的全部费用归集到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之间的区别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应用范围有所不同。

在传统成本法的应用中,进行成本管理主要是为了降低产品成本,因此成本核算对象主要是产品,因此企业成本管控上主要是产品生产阶段的成本,而对于生产之外的有关经营环节的成本管控不够重视。而作业成本法在成本核算的关注点上引入了作业的概念,因此成本管控的重点在各项作业上,产品成本核算的范围扩大到整条作业链之中,成本信息更加完整。

(二)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对于间接费用分摊方式不同。

传统成本法在间接费用的分摊上面主要是根据产品产量再或者生产工时,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容易把产品归集到各类产品之中,但对于技术密集型企业来说并不适用。而作业成本法在间接费用的分摊方面,主要是按照不同作业的属性选择对应的成本动因来进行间接费用分摊,间接费用分摊更加准确合理。

(三)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在成本管理重点上有所不同。

在传统成本方法中,更加注重的是对产品实际耗用总成本的计量,更加关注成本管控的结果,没有根据生产流程的不同来划分增值和非增值作业,不利于生产流程的优化。而在作业成本法之中,将生产流程的优化管理作为重点,对于各项作业进行的分析更加仔细,并更加注重缩减或者是消除非增值作业,成本管控的过程性和效果更好。

四、作业成本法在公司内部的应用途径研究

(一)明确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基本原则要求。

在公司内部应用作业成本法,建设作业成本核算体系,是一项相对较为烦琐复杂的工作,因此对于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关键应该坚持以下几项原则要求:坚持成本效益与重要性兼顾的原则,进行作业成本法核算,尤其是在成本动因的选择方面,应该重点关注与成本费用关联度最高的成本动因;坚持易于理解的原则,对于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由于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流程,而且流程较为复杂烦琐,因此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必须确保便于理解;坚持可操作性的原则,对于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必须确保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方便快捷的操作实施。

(二)规范作业成本法核算的程序和步骤。

在企业内部科学合理的应用作业成本法,关键应该对作业成本核算步骤进行规范。在作业成本核算步骤方面,应该合理的划分作业,可以采取按照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工艺划分,也可以按照企业内部不同的工作性质划分作业。在作业中心的建立方面,为了进一步缩减作业成本核算流程,为了避免对每项作业进行单独计算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应该把属性相同的作业进行整合,完善作业中心。在成本动因的选择方面,应该注意将各类因素综合考虑在内,比如对于产品所耗费的各项间接资源与对应选择的成本动因之间是否密切相关,计量成本核算对象是否达到了所要求的准确性,作业成本本身是否工艺较为复杂。在资源费用的分配方面,应该注重充分利用各种基础的数据以及各类核算资料,并对现有数据进行分解合并,明确成本动因分配具体情况,进行作业成本分配,计算产品成本。

(三)完善作业成本法中的成本核算分析。

成本核算分析在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成本核算方面,应该由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或者是成本管理部门对作业成本核算进行归口管理,对不同的成本责任中心计量成本,注重科学地运用作业成本法对成本和费用进行归集,完善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性工作,确保核算的准确性。在成本分析方面,应该充分运用成本核算的各类相关资料,对企业成本预算的执行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对成本构成变动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进而深入地研究分析影响成本变动的具体原因,并明确降低成本的具体措施。在成本报告和考核方面,将成本预算执行情况以及各类成本的变动趋势等进行综合分析,并向企业的经营管理层提交分析报告,同时将成本具体执行情况与成本考核全面联系起来,提高成本管理的导向性。

(四)强化成本控制管理力度。

在企业内部应用作业成本法,根本上是为了有效控制企业的成本。首先,应该做好企业经营产品的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并将成本预算具体的分解到每一个作业中心,对作业中心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指导。同时,应该强化定额管理,对作业消耗资源的具体定额标准进行明确,并尽可能地消除各类不必要的作业,以降低作业成本。此外,财务凭证记录也是企业生产信息的重要内容,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应该确保各项作业凭证种类和记录的全面,尤其是对作业中心的作业消耗资源进行及时反映,以确保作业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五、结语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用作业成本法,应该根据企业经营行业领域以及内部管理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作业成本核算步骤,建立完善的作业成本控制机制,规范成本核算和分析管理,以促进提高企业的成本管控水平,实现企业利润收益的增长。

摘要: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用作业成本法, 对于提高企业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有效控制经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作业成本法在企业内部的应用, 首先简要介绍了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并分析了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之间的区别, 最后详细论述了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具体实施途径。

关键词:企业,作业成本法,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 樊燕萍, 闫森炜, 房玲.低碳供应链环境下作业成本法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中的应用[J].工业技术经济, 2016 (06) :30-33.

[2] 苏文兵.作业成本发时过境迁了吗?-论管理创新理论的传播动因与路径[J].会计之友, 2015, (07) :07-25.

[3] 成晓卿.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优化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综述[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6, (08) :33-36.

作业成本法范文第4篇

作业成本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乏力, 美国大搞贸易保护主义, 给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特别是竞争十分充分的企业, 纷纷向管理要效益, 成本领先往往成为其重要选择。而作业成本恰恰契合这种时机, 为竞争性充分的中小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产品竞争力、创造更多盈利的管理工具。

作业成本法又称为ABC成本法, 是指按作业归集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 然后将不同作业成本以不同的成本动因为基础分配到各成本计算对象中, 对于直接成本则直接计入成本对象。作业成本法是一个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有序结合体。在这个结合体上, 存在着“作业耗用资源, 产品耗用作业”的联结关系。

2 案例简况

甲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10年的高新技术企业, 注册资金5000万元。公司主要生产用于帮助患者康复的理疗设备和创伤治疗设备, 其产品已获得各项专利90余项。

该公司自2013年以来发展较快, 近三年的销售收入分别为4905万元、10044万元和12778万元。

该公司目前成本核算采取制造成本法, 按照直接人工费用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由于企业近期快速发展, 研发支出及市场推广费用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出于企业发展战略的考虑, 企业拟对现有产品的生产和定价做出新的决策, 即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

假设甲公司目前需要对A产品和B产品进行成本和定价决策。A产品为一款电脑中频治疗仪, 技术含量较高, 但产量较低, 主要用于治疗;B产品为腹背训练器, 相对A产品技术含量较低, 但产量较高, 主要用于康复。

(注:为了说明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明显差异, 同时为了简化计算过程, 本例假设仅对制造费用进行分配比较, 即制造费用和作业成本金额相等, 不考虑间接费用的影响。同时数据尽量取整) 。

两种产品的基本资料如下表:

假设两种产品的制造费用总额为345万元。

3 确定作业、成本动因与成本归集

3.1 作业的确定

作业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 所进行的与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相关的各项具体活动, 如购买原材料、安排生产计划、搬运原材料、调整准备设备、检验产品、维护生产系统等, 这些活动都是企业的作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一个企业的作业可能会非常多, 甚至会达到上百种, 通常决策部门只能对重点作业进行分析。

甲公司决策部门经过研讨, 依据两种产品的生产流程确定了7种主要作业。具体为:

(1) 产品生产前需要准备原材料, 将验收材料确认为一项作业;

(2) 生产过程中需要对产品外壳、构件进行压制成型, 将压制成型确认为一项作业;

(3) 将产品所有零部件组装在一起, 配件组装确认为一项作业;

(4) 需要对产品外壳、构件进行油漆喷涂, 将外表喷涂确认为一项作业;

(5) 对组装好的产品需要进行质量检验, 将质量检验作为一项作业;

(6) 销售部门对产品订单进行处理, 处理订单作为一项作业;

(7) 将产成品搬运至合适的地点, 产品搬运作为一项作业。

确认了作业中心后, 下一步需要明确各作业中心的成本动因。

3.2 明确作业中心的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也称成本驱动因素, 是指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例如企业对于所生产的产品都要进行质量检验, 每检验一个批次, 就会发生一次质量检验费用, 因此产品质量检查作业的成本动因就是产品质量检查批次。

甲公司决策部门经过研究, 确认的各作业中心的成本动因为:

(1) 验收材料与材料重量最直接相关, 所以确认该作业的成本动因为材料重量;

(2) 产品压制成型的过程中, 压制设备需要消耗电力, 工人需要消耗工时, 而这些资源消耗与时间直接相关, 所以确认该作业的成本动因为压制时间;

(3) 在配件组装过程中, 技术含量高、但体积小的部件相对容易组装。但体积大、重量重的配件安装起来比较耗时耗力, 所以该作业的成本动因确认为配件重量;

(4) 在外表喷涂作业中, 配件并非一次喷涂即可完成, 而是需要多次作业。所以以喷涂次数 (喷涂道数) 作为成本动因;

(5) 质量检验作业中, 检验批次与该作业最直接相关, 确认质量检验作业的成本动因为检验批次;

(7) 销售部门在处理订单过程中, 订单份数越多, 消耗的资源越多, 所以该作业的成本动因为订单份数;

(8) 产品搬运与搬运次数、搬运重量均相关。但是在使用搬运机械过程中, 每次搬运均力求使搬运机械达到满负荷工作状态, 即每次搬运的重量基本一致。所以该作业按照搬运次数作为成本动因。

3.3 按照作业归集作业成本

基于前述假设条件, 管理部门按照作业归集的作业成本为345万元。

4 确定作业动因

作业动因是指作业贡献于最终产品的方式与原因, 是表示成本对象或者其他作业对于作业需求的强度和频率的最恰当的单一数量度量标准, 他用来把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或者其他作业, 它反映了产品消耗作业的情况。

甲公司决策部门通过对资源耗费资料进行分析、研讨, 分别确认了A、B产品的作业动因。例如:质量检验作业, 由于A产品技术含量较高, 质量检验批次较B产品多, 所以A产品成本动因高于B产品;再如处理订单, A产品订单数低于B产品, 其处理订单作业动因就低于B产品。

甲公司经过上述分析, 确定的有关作业成本资料见下表:

作业成本分配率计算见下表:

5 制造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对制造费用分配结果的计算分析

5.1 按照传统的制造成本法计算的两种产品制造费用

甲公司属于高新技术企业, 下属主要部门还有研发部、工程部等部门。根据公司产品的特点, 产品直接人工费用与各部门的相关性较强, 所以分配制造费用按照直接人工为基础。

A、B两种产品的人工费用分别为:

A产品直接人工费用=1000×25×30=75万元

B产品直接人工费用=5000×20×30=300万元

制造费用总额为345万元。

制造费用分配率=345万元÷ (75万元+300万元) =0.92

A产品分配制造费用=75万元×0.92=69万元

B产品分配制造费用=100000×30=276万元

A产品单位制造费用=69万元÷1000台=690元

B产品单位制造费用=276万元÷5000台=552元

5.2 按照作业成本法计算的两种产品制造费用

按照作业成本法分配制造费用, 结果见下表:

从以上计算比较我们可以看到, A产品按照制造成本法分配的制造费用明显低于按照作业成本法分配的制造费用;B产品按照制造成本法分配的制造费用明显高于按照作业成本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由于两种方法分配直接人工费用和直接材料费用是一致的, 所以分配的制造费用对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产生直接影响。

6 作业成本法对企业决策的实践意义

6.1 作业成本法所提供的产品成本信息更加符合实际, 更加有利于企业的产品决策

上例中A产品技术含量较高, 制造成本法分配单位制造费用690.00元, 作业成本法分配单位制造费用1212.00元, 作业成本法计算的单位成本高于制造成本法计算的单位成本;B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 制造成本法分配单位制造费用552.00元, 作业成本法分配单位制造费用447.60元, 作业成本法计算的单位成本低于制造成本法计算的单位成本。

其实, 造成差额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A产品产量较低, 另一方面是其技术含量较高造成的。如果按照制造成本法计算的成本进行定价决策, 甲产品售价一般会低于其作业成本, 这样定价可能会使甲产品非常畅销。但是这样会给决策层造成错觉, 是该产品制定的售价低使其畅销?还是该产品技术含量较高而吸引了客户呢?如果决策层无法回答上述问题, 该产品表面看起来非常畅销, 但是却造成了企业利润的相对下降。

6.2 可以发现“无效作业”, 从而进一步发现需要进行控制和避免的成本支出

由于传统成本分配方法仅仅是按照“数量”标准对制造费用进行分配, 并未识别这些需要分配的费用是由哪些经济活动、即由哪些“作业”产生的, 并且这些费用是否“有效”, 是否可以使产品增值的费用。但作业成本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如本例, 在质量检验作业中, A产品和B产品作业动因分别为5次和2次。如果企业对A产品的质量检验作业进行分析, 发现5次检验中有1批次检验是对返工的不合格产品进行的, 那么该批次作业就是“无效”的, 既消耗了资源, 又不会给产品带来增值。又如产品搬运作业, A产品和B产品作业动因分别为2次和5次。企业对B产品的搬运作业进行了分析, 发现有1次搬运作业是在厂区内部的转运, 如果对库房和生产场地进行重新规划后是可以消除这次不必要厂内转运的, 该作业是“无效”的。在传统成本分配方法下, 这部分“无效作业”所产生的资源消耗按照数量基础分配计入了各个产品, 这样对某些不消耗该作业的产品来说是“不公平的”。作业成本法区分了“无效作业”和“增值作业”, 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同时为企业控制成本, 减少无效资源消耗指明了目标。

6.3 确定作业成本库时, 应选择最直接、最相关的成本动, 选择的不同会对分析结果造成影响

实际运用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 选择不同的作业成本库和不同的成本动因, 对最终的结果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应选择与产品生产流程特点一致的, 最相关的、最直接影响的动因。例如前文所述的产品搬运作业, 与搬运次数、搬运重量均相关。但是我们经过认真分析, 发现搬运次数较搬运重量更与搬运作业相关;再如质量检验, 该作业和检验时间和检验批次均有关, 但是从最能发现质量检验的有效性, 即发现残次品的角度考虑, 我们认为设定检验批次为成本动因可能是准确的。

事实上,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并不是相互排斥的, 他是在解决传统成本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传统成本法的发展, 只要他能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有效的方法。本例选择材料重量作为验收材料作业的成本动因, 就是作业成本法和制造成本法中“重量”这一重要分配基础的延续和结合。

6.4 实施作业成本法应抓住重点, 发现、解决主要问题

作业成本法又叫ABC成本管理法。A类是管理中的重点, B类是次重点, C类是一般问题。它的特点是既能集中精力抓住重点问题进行管理, 又能兼顾一般问题, 从而做到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实现最好的经济效益。

现实中, 一个企业的作业是非常多的, 如果我们把所有作业均区分出来, 并依据所有作业设立成本库、区分成本动因, 不但技术上很难实施, 同时耗费的资源也不符合“成本效益”的要求。我们选择重要的问题进行分析, 就是要找到重点, 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需要的领域。虽然这样做可能分析结果不是十分准确, 但是站在战略层面考虑, 和运用作业成本法的初衷是一致的。

摘要:成本核算和战略决策是企业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成本核算方法的不同, 会对企业决策带来直接的影响。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分配基础单一, 同时存在着间接成本责任划分不清, 无法识别生产过程中的“无效作业”、即资源浪费的缺点;作业成本法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 他不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更是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有机结合。他可以识别生产过程中的不增加产品价值的“无效作业”, 明确资源浪费的“责任人”, 可以更加真实、客观的反映产品成本, 使企业在优化资源配置, 以及生产、定价等战略决策方面更加科学。

关键词:作业,成本动因,作业成本,企业决策

参考文献

[1] 朱春艳.作业成本法在钢铁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 2014 (25) .

作业成本法范文第5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在我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大前提下, 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开始进入到中国的市场中, 我国的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竞争压力也随之加大, 如何增强自身企业的竞争力, 让企业在现在的大环境下站稳脚跟, 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作业成本法可以有效地增强对企业的成本的管理, 但是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本文主要针对其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和讨论。

2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作业成本法, 是一种新型的企业成本管理方式, 这种管理方式其主要是提高对企业中产品成本的分配准确性, 并且给予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一个准确的、可靠的、完整的成本信息, 这样可以更好的发现企业的产品成本中所出现的问题, 并且针对这些问题为企业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 提供一个相对准确的参考条件。

2.1 企业自身的经营成本较高

信息的高速发展导致人们对同一样事物的需求程度越发的不同, 在过往一件产品的更新换代可能需要一年或是更久, 但是现在往往两三个月就需要针对当下人们的需求进行改变。这就导致了企业中生产计划的频繁调整, 由于每一次调整的都不同, 对于实际操作人员来讲就直接增加了实施作业的基本成本。对于作业成本法来说, 每一次生产计划的调整, 都需要对数据进行新的收集, 这就导致了成本的增加, 以及会计的工作量加大。即使科技的发展让许多的工种都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来进行操作, 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多, 人们对于同一产品的个性需求也会越来越高, 而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 所做出的相关改变直接导致了产品的成本浪费, 间接费用不断地增加。

2.2 职工在进行工作时控制不够合理

一个标准的成本系统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 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同时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这对于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这一应用的管理思想和实际操作过程中则容易出现其他的问题, 如在对产品进行成本分析改进的过程中, 并不能从根本上反映出改变的原因, 同时企业自身的员工也没有办法通过这种分析得到一个确切答案以及项目成本的消耗实际信息, 无法从根本上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这种问题一旦出现企业自身的发展就会遇到一个瓶颈, 必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来进行解决。想要应用作业成本法来进行成本估算和分析, 其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成本归集, 分析作业对于成本的消耗状况, 以此来建立一个可以进行衡量的指标。这些消息的准确性对于成本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目前的成本系统中往往会因为控制不够合理这一问题导致成本得到的消息不够合理。

2.3 成本与核算盈利结果不符

企业想要更好的存活下来, 最为重要的就是其自身的盈利状况, 如果盈利状况不好就需要去其所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和改进, 而优化和改进的基础就是分析产品的结构, 计算产品的成本。而很多企业会面临盈利的预估和实际盈利结果不同的问题, 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进行成本的计算时其细节不够准确, 没有更好的基于合理化和标准化, 没有细化成本, 这就导致了对作业成本法增加了很多的额外计算量。

3 加强作业成本法在企业应用中的对策

3.1 降低作业成本的耗用

作为新兴的成本核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的成本法其主要的区别就是间接成本的分配基础不同, 对于作业成本法来说, 其间接成本是来自于成本自身所存在的动因, 根据动因来进行成本的分配管理, 而成本的动因在实际的选择和确定过程中是相对于复杂的, 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以及大量的物力资源来进行收集、统计和分析。然而对于企业来说, 有的时候企业中的间接成本仅仅只有一小部分需要进行成本的核算, 但是一旦进行成本的核算, 核算本身需要消耗掉的资源远大于间接成本, 并且间接成本对于整体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时候都十分重要, 这就会导致如果应用作业成本法来进行成本的核算, 其代价远大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式。针对这一问题, 就要求了企业在进行成本法的选择时, 需要进行思考并且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 运用成本效益的原则来进行有效的判断, 确定是否需要选择作业成本法, 一个企业不能仅仅为了追求产品的精确成本计算就忽略了这一计算过程本身所要消耗的资源, 这样就会造成得不偿失, 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本身的成本核算问题。

3.2 合理安排作业控制过程

目前, 在我国的企业中, 多数企业所选择的成本管理方法为作业成本法, 但是很多企业只是一味地对这种方法进行应用, 而不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改良。作业成本法中有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即资源的成本动因、相关作业的成本动因, 这两个动因的存在对作业成本法来说是计算的根本, 也是一个企业在应用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是否能有效地将这种方法真正的根植于企业自身成本核算的最主要因素。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其自身正在运转的项目有很多, 然而想要将这些项目进行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的分析是十分困难且复杂的, 这些大规模的信息在进行处理的过程中, 如果仅仅是想依靠人工来进行信息的统计是完全不可能完成的, 这就需要企业自身去建立一个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以此来保证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不会出现错误。在建立科学的系统中, 可以使用ABC成本法。这一方法的使用是把工作分为了两个部分, 一个部分是增值作业, 而另一个部分则是非增值作业。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非常清晰的明白, 非增值作业对于企业来说其自身是属于没有附加价值的活动, 所谓非增值作业其主要指的是在企业的运行中所存在的没有利润的产品以及客户, 这些是不可避免的, 也是低效率的、无用的。在应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中, 这些无用的工作是隐藏的、无法快速进行发现并且运算的, 但是这些成本又是真实存在的, 这就导致了实际成本和核算成本之间的差异。所以需要企业在进行作业分配的过程中, 尽可能地按照作业的成本进行分配,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现企业中所存在的非增值作业, 然后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 将这些非增值作业压缩至最小, 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加大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3.3 精确和推进作业成本的目标

在一个企业中推行作业成本法, 不仅仅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中的各级管理人员更好地把握企业的生产状况、企业服务活动成本的结构、对于企业中的整个生产过程其自身的成本消耗都会有一个绝对清晰的认识, 帮助企业在出现问题的时候马上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而加强自身企业中管理的强度, 改进企业中管理体制的问题, 有效地提升企业在进行生产操作的过程的生产能力, 以及服务能力等, 实现对企业中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对企业提供成本的科学分配, 避免出现管理混乱, 还能够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让企业在当今的环境下进行有效的成长。

4 结语

作业成本法可以有效地帮助我国的企业进行成本核算, 但是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不同的企业, 根据其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大环境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企业中应用作业成本法来对企业成本进行核算, 帮助企业在大环境下进行更好的发展, 让我国的企业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中更具有竞争力。

摘要:目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以及政府对于企业的不断扶持下, 我国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方式以及生产的经营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这种变化的出现也导致了我国传统的企业成本核算的方式方法缺少有效性, 并且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自身的管理需求。为了更好地让企业进行有效的成本核算, 新的核算方式作业成本法也随之产生。虽然这种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变我国目前存在的传统核算方法中的问题, 但是随着其不断的实际应用, 这种核算方法所出现的问题也需要我们进行改进。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企业,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战勇.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研究[J].财会学习, 2017 (1) .

[2] 宫海亮等.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企业应用案例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3) .

[3]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7.

上一篇:英语作业下一篇:高空作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