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论文范文

2023-04-07

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土木工程专业 课程建设研究

不少教师和学者在教学与研究过程中探索和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形成了部分共识,如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必须改革现有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教学,加強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从知识体系为中心到能力达成为目标等,这些共识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仔细研究已有文献可知,专门针对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实践的课程建设层面的研究远远不够。而如何优化课程体系,如何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如何构建发展师资队伍等,都是独立学院要想尽快完成大学的转设、专业的转型必须研究、实践、总结、提升的问题。

“应用能力本位”为主导的总体改革思路及具体改革措施有助于进一步明晰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加强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帮助专业尽快从“克隆模式”向着“应用驱动”转型。

专业教师应尽快完成从“知识传授者”到“项目思维与工程技能训练者”的角色转变。

有助于学生从“理论略知、技能较弱”的菜鸟级高学历人才转变为理论素养较高、职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工程人才,让学生拥有与普通本科院校及高职院校学生相比较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学习能力强,职业发展后劲足,社会满意度高。

在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已经开展的实践内容有探索有效课堂、培育优质课堂、树立精品课堂品牌,学科竞赛和课程设计的实施思路延伸至课堂阶段,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成果意识,探索课程建设质量管理TQC,培育精品示范课程等,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一、明确课程定位,注重教研相长

通过教师全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明确课程点在人才培养链条上的位置与作用,在三纲建设的过程中,将课程定位落实在实施细则中,并在系部层面进行专家统筹与审核,过程中适时调整,实施动态管理。教师教学过程中注重教研相长,对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及时分析、总结,实施系统研究,具备项目意识,成果意识和团队意识。

二、教材资料选用和内容建设规划

根据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理论学习教材、资料选用和内容建设,宜侧重实践性、项目案例类的教材,补充一定的工程项目实例和图片、音像资料,丰富实践内容。贯穿注册教师资格内容于课程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效果观测,拓展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独立学院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热情比较低,缺乏意志力和学期主动性,自我约束力不强的劣势,但具有思维活跃、社会活动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勇于创新等优势,教学中大胆采用示范式、讨论式、互动式、项目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成果,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创新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提升学习效果。

四、实践教学及学科竞赛

课程设计和课程实习与毕业设计的知识和技能的集训形成系统,促进学生专业素养养成。专业学科竞赛以课程为依托,构建“以赛促学”的教学体系,化被动学习为赛事项目导向下的主动学习。以项目为导向,整合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学科竞赛项目的策划、实施、总结和资料汇总的全过程,学生获得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项目运营和管理能力得到锻炼。常规教学活动项目将知识性、趣味性、实战性、竞争性融入到理论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设计,在竞赛互动和自由开放的空间中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精神、高度的责任心。

五、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培育计划

独立学院专业教师结构中,高、中级职称多呈断崖式分布,高级职称多数是教学经验丰富的特聘教授,由于身体、地域等原因,稳定性较差。青年教师个人成长层面,需要通过教授示范课堂的学习,自主研究、同行交流、技能比武等多种途径逐渐成长为骨干教师。宏观政策层面,应当鼓励骨干教师主持、培育出一批优质课程,推出精品课程,同时主动收集特聘教授的经典课程内容制作微课特辑等,尝试将课程成果转化为可视化的样板工程,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六、TQC质量管理与PDCA质量提升计划

教学管理遵循TQC--全面质量管理原则,其中,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现为,一是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的制度建设,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二是落实校、部两级教学督导制度,三是建立健全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四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积极作用,设置校、部两级教学信息员组织,通过反馈,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各类教学活动的开展,虽每年都具相似性,但又各有不同,如何总结经验,实现自我提升,值得探索,本项目在研究与实践过程中,计划运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实施过程痕迹资料的系统整理和质量提升的数据比较分析。

教学管理过程中,将部分工作内容转化成项目制,将质量、进度、投资、协调等项目管理工作打包给负责教师和对应学生团体,适当采用招标投标方式和直接委托的方式,促进教师的项目积极性和师生项目共建的团队凝聚力。各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PDCA质量循环的思路,除了提交规范的纸质资料外,不断进行质量提升的跟踪监测和分析。实践教学管理树立质量和成果意识,学生作品采用答辩模拟、展览演示、作品集等方式进行过程验收和评价,记录成长痕迹,促进课程效果评价与改进,督促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在课程建设实施层面,关注专业应用型转型,遵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创新培养理论研究与实践,关注社会普适、学生个体需求,做出合理的实施方案,旨在推进独立学院土木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完善,通过系统的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合理定位,办出特色,让学生具有良好的知识水平与能力素养以及职业发展潜能,符合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求,提升社会及学生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亚全.“动画艺术短片创作”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报,2013.

[2]丁淑斐.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学周刊,(07):2013.

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对对创新型人才需求不断提升。与此同时,我国各大高校也在不断探索,以求更好地推动产学研界未来的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

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设有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5个本科专业。学院计算机技术系主任陈慧萍老师常年深耕教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一线。她对记者说:“学院非常重视培养方案的不断修订和课程体系的持续改进,现在学院5个专业中增设了软件类课程,在物联网工程和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增设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课程,以充分体现软件在行业中的核心作用,为培养软件人才的作贡献。”

多措并举提升学生创新力

关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陈老师表示:“目前,学院主要通过本科生实践创新与创业能力的科教协同团队,来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除培养方案中要求的实践项目以外,学校还通过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课外创新性实践项目等方式提升软件开发和创新能力,比如参加‘中国软件杯’等大型赛事活动。”

河海大学将“中国软件杯”列入一级赛事,物联网工程学院自2014年开始参加“中国软件杯”大赛,迄今为止已经获得全国一等奖6项,全国二等奖20余项。长期以来,陈老师承担了大量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并组织团队教师对各类赛题分专题进行集中指导。优异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陈老师将这些概括为:“领导重视、组织团队合作、学生努力”。

今年疫情期间,学生不能到校,老师指导不易;面对各种困难,参赛队伍创造条件完成了作品,并且有不少不错的作品脱颖而出。老师和同学们在云端完成了选题、技术方案选型、指导和交流、作品完善和提交等工作。

11支队伍入围总决赛后,老师和同学们更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搭建云端答辩的环境,精心准备PPT。

陈老师对记者说:“决赛答辩过程惊心动魄,每支队伍的答辩时间为10分钟,由6分钟的作品讲解+4分钟问答两个环节组成,选手们用视频、PPT等手段对作品进行全面细致的精彩展示,面对各位评审老师专业、深入、有挑战性的提问,镇定从容,展现了我院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期望第二批赛题决赛更加精彩,期望我院师生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创造更优秀的作品。”

创新培养模式系列探索

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承担了国家级新工科项目“基于工程教育新模式的多元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建设与实践和省级新工科项目”新工科背景下物联网工程专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在多元协同育人方面取得一定成果。陈老师将其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初步形成校企深度合作、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培养模式。

由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性、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构成了泛在的学科交叉、行业交融及更新迭代跨越式的特点,计算机、通信工程和物联网专业依托国家“卓越计划”和江苏省首批软件类“卓越计划”、国家级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产学研合作课程等多项“质量工程”和“本科教学工程”国家项目,以培养高素质交叉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多举措、全方位进行工程教育改革,持续深入探索和实践校企深入合作、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培养模式。该模式获教育部首批“新工科”项目。

通过与IBM、Xilinx公司、Google公司、大唐移动等信息行业知名企业共建课程,当前已经建设7门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协同育人项目课程,构建起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和适应行业企业需要、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

二是以学生为主体,形成了创新创业锻炼的团队培养模式。

实践中形成了本科生实践创新与创业能力的科教协同的团队建设理念、整体协同的团队集结模式、分层协同的团队管理制度、多元协同的团队发展平台、双向协同的团队互动机制的“五位一体”团队培养模式。

三是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以本为本”开展课堂教学方式改革。

校、政、企多方协同,校内多学科交叉,以创新创业能力和多学科交融培养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课程体系、体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立足计算机和物联网的核心技术,重点建设“算法与程序設计基础”“数据库系统与应用开发”“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及“人工智能”等课程群,与行业知名企业共建MOOC课程,建设了国家精品在线课程1门,省在线开放课程3门,教育部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协同育人项目课程7项,编写教材9本,其中省级精品教材2本。

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作者根据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分析了独立学院电气工程类专业英语教学的地位和作用,阐述了专业英语的教学特点和专业英语教学中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多种方式强化专业英语教学、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专业英语能力培养的改革探索意见,并应用于应用技术学院电气工程专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 独立学院 电气工程类专业 英语教学 现状 改革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将大学英语教学分为基础阶段和应用提高阶段,应用提高阶段包括专业英语教学,专业英语被规定为必修课。《大纲》明确指出专业英语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促使学生完成从学习阶段到应用阶段过渡的任务,从而保证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对本课程的需求,我院一直坚持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并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专业英语课程在动态中求发展。

一、独立学院专业英语课程特点及教学安排

《大纲》不再单方面强调英语阅读能力,而是更注重读、听、说、写、译各方面能力的均衡发展,培养学生不仅能顺利阅读各种英文专业文献,而且能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真正实现“以英语为工具交流信息”的培养目标。专业英语课是一门文理兼顾、语言应用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课程。这门课既涉及英语科技文体的一般特征和不同专业文献的语言特点,又涉及一定的专业内容及信息交流,两者相辅相成。同时,专业英语课的重要性也在于它是基础英语到应用英语的过渡,是阅读理解向交际表达的转变,是语言学习到信息交流的发展,更注重语言的交际性和应用性。

我院电气工程类专业英语教学安排分科技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两个阶段。第五学期为科技英语阶段,这一阶段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科技英语的特点,掌握英语科技文体的一般特征;了解科技英语的词法、语法、语篇特点,巩固加深倒装、被动语态、非谓语形式、虚拟语气等科技英语常用语法知识;扩大科技英语词汇量,要求掌握各种专业基本专业词汇及各专业共有的次技术词汇;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加强参阅、浏览、查找信息等阅读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进一步了解如何书写正式的英文书信、项目规划书,学会如何利用图表、表格等视觉信息,熟悉科技文体的写作规范。第七学期为专业英语阶段,这一阶段教学目标为:掌握主要专业文献的语言风格;加强对专业阅读的训练,使学生较顺利地阅读英文原版专业教材及专业刊物;熟悉和掌握一定量的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掌握构词法知识,掌握基本的英译汉、汉译英的翻译技巧,能进行专业文章的英汉互译,译文达意。

二、独立学院专业英语的教学特点

专业英语是从基础英语阶段向专业应用的过渡,专业英语强调培养学生结合具体专业的综合运用能力。专业英语教学有别于基础英语,独立学院电气工程类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

1.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专业英语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因此,选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由原来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地摄取知识,专业英语教学的意义更多体现在帮助学生发掘自身的英语潜力,而不是教会他们多少英语知识。

2.强调以任务为中心。专业英语的教学应注重实战性和任务性,简单地讲,此类教学方式是就某一专业问题提出任务,使学生充分运用读、说、听、写、译中的几项技能来完成任务。此类教学方法可为学生营造运用英语的机会和氛围,激发英语的学习兴趣。另外,还可采用课堂演讲、辩论等形式,这些形式都颇受学生的欢迎。

3.注重学与用并重。专业英语教学能使学生用英语作为工具获取专业信息,同时又能进行专业知识的交流。因此在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同时也要重视应用,為学生多提供表达自我的机会,实现学习和应用的结合。

4.立足语言流利性和正确性。电气工程类学生对英语的说和写有很大的顾虑,特别是说,不敢开口,主要是怕出差错。他们在多年的英语学习中,英语水平的评估大多是通过笔试,过于重视语言知识的正确性,而缺少语言流利性的认识和训练。在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任务和话题本身内容,注重交流,逐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5.教学手段多样性。英语教学也不再局限于黑板和录音机,而应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开发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我们初步建立了自己的专业英语网站,可将课程有关资料发布到网络上,如作业、补充阅读材料、推荐材料等;学生可通过网络提出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相互推荐好的学习资料,也可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想法,对本课程的意见,作为教学改进的指导。

三、独立学院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专业英语的内容和形式与中文的专业课程有所不同。目前,我国独立学院专业英语教学质量不理想的现象较为普遍,从而影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除了教师本身可能存在的专业英语学术素养有待提高外,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专业英语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

第二,专业英语教学进入我国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的时间比较晚。因此,在专业英语教学中以语感和语法并重的教学方式在具体执行中有一定的难度。

第三,我国各类形式的高等院校专业英语的教学基本上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语感造成障碍,因而存在我国独立学院专业英语教学很难创新的局面。

第四,目前国内高校使用的专业英语教材的内容变化较快,专业英语的内容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因此,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很难保持教材内容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四、独立学院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

在我国,独立学院电气工程类专业英语教学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方面可借鉴的资料和经验比较少。下面我结合我院专业英语教学实际,提出几点意见。

1.师资队伍的建设。专业英语课程的特殊性要求专业英语教师,不仅要懂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过硬的英语基础。目前,独立学院专业英语教学任务由本专业的专业课教师承担。这些教师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但英语总体水平不高,特别是英语口语差、发音不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应加强专业英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英语教师应加强对自身的要求,不断提高英语水平和教学水平。

2.专业英语教材的选择。独立学院专业英语教学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教材问题。教材是课程的依据,好的教材可使教学事半功倍。好的专业英语教材更是专业英语教师的福音。当今的专业英语教材应该以功能或交际为主,除阅读材料外,还应依据大纲的要求,配合给出听、说、写、译方面的训练任务;英语知识方面应系统地介绍译和写方面的知识和技巧;还应该介绍本专业最常见的西文杂志,尊重并鼓励学生的学术探索精神。

3.专业英语教学的统一管理。我国大多高校包括独立学院专业英语教学仍处于各系教学安排、教学要求各不相同,这在学生心中产生专业英语无足轻重的印象。统一的教学管理、教学安排、测试考评是高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

4.加大对专业英语教学的投入。随着高校教学的不断发展基础英语教学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对专业英语有了更高的要求,但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不能令人满意,起不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高校应加大对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视和投入,对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给予更多的培训、深造机会,以满足专业英语教学的要求。

五、结语

我从独立学院电气工程类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教学安排、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阐述,进而提出当前独立学院电气工程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的意见,并应用于我院电气工程专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更好地完成电气工程类专业英语的教学任务,我们应该不断学习独立学院的教育理念和特点,努力探索专业英语的教学规律,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优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丁双红,张学辉.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特点及改革意见[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2):114-115.

[2]王芳.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及教学改革刍议[J].考试周刊,2010,(24):19-20.

[3]宾宁.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4]刘秀玲.强化毕业论文的教学与指导[J].中国高等教育,2000,(9):35-36.

基金项目:湖南工程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0-7)

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2、聚焦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助力银行数字化转型

3、核心技术原始创新引领智慧农业健康发展

4、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建设探讨

5、基于“五有”人才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研究

6、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构探讨

7、军事物联网开启装备保障转型之路

8、中小型企业客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9、基于物联网视域下的智能物流系统构建探讨

10、哲学视角下高校网络德育的话语体系建设

1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数据和“互联网+”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对策

12、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高职高专智能制造类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化研究

13、信息时代下商务英语交流能力提升的建设研究

14、2018年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新技术论坛在渝召开:产、学、研融合共促未来人工智能发展

15、工程认证背景下物联网工程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6、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探讨

17、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网络学习空间知识共享行为研究

18、充分发挥专家组织作用 推进电气教育发展

19、世界首条柔性人造触觉神经诞生

20、我国粮库智能化建设的现状及应用

21、基于Web的植保无人机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22、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信息技术融合探究

24、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模式变化研究

25、基于智能诊断分析的二次设备主动检修策略研究

26、对信息技术与服装专业课程整合的探析

27、计算机类: 互联网时代的宠儿

28、网络化制导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9、论电视新闻传播者的“非语言表达”

30、人工智能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研究

31、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32、农林院校“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33、浅谈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

34、校企协同开展财经类院校新工科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35、智慧物流下高校快递包装回收问题研究

36、美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与借鉴

37、2009年度“计算机世界奖学金”揭晓

38、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研究

39、学生数据库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40、智能制造专业群“工匠精神”文化传承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

41、新形势下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本科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42、基于学科平台开展本科毕业实习的改革与实践

43、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实训室 智能管理平台建设

44、项目驱动的物流信息专业硕士培养探索和实践

45、信息技术在远程开放教育系统中的应用

46、真的来了!5G生活正向我们款款走来

47、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智能工程学院:立足岗位强技能聚焦“线场”育英才

48、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建设情况研究

49、抢占“科技制高点”:电子信息类专业介绍

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1 CDIO工程教育模式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麻省理工学院以美国工程院院士Ed.Crawley教授为首的团队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4所大学从2000年起组成的跨国研究组合, 在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后创立的工程教育理念。它是构思 (Conceive) , 设计 (Design) , 实现 (Implement) , 运作 (Operate) 的缩写, 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 (Project based education and learning) 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它是以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 (从研发到运行) 为载体, 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欧美20多年来的工程教育改革成果, 更重要的是提出了系统能力的培养、全面的实施指导 (包括培养计划、教学方法、师资、学生考核以及学习环境) 以及实施过程。

独立学院的发展, 应在母体严谨的科学研究氛围下, 植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 将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以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为基础, 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 形成有机整体进行教学。

2 独立学院学生素质

独立学院学生是介于普通高校学生与高职高专学生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从高考招生来看, 该群体一方面学习自觉性不高, 依赖性较强, 往往只满足于课堂上所学, 缺乏刻苦学习精神, 若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 大多以理论教学为主, 学生的课堂听课情况不容乐观, 注意力难以保持持续集中, 学校很难培养出具有较高工程素养的毕业生。而另一方面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却十分喜爱, 活泼、好动、好争辩是其长处。针对学生的长处, 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改革, 引进CDIO工程教育模式, 真正寻求到教与学的交汇点,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行业相关工程案例, 解决好理论抽象性与工程的实用性问题, 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积极性, 是培养合格的行业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好办法。

3 教学计划与教材建设改革

独立学院的教学计划最初往往是沿袭普通高校其母体的教学计划, 或是在其基础上稍作改动, 并不能真正体现独立学院的基本办学理念, 即直接指向市场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改革必须从教学计划做起, 始终坚持“为职业实践而进行科学教育”这一根本目标。只有一个良好的, 面向工程应用的教学计划才有可能适应行业培养需求。在计划的修订过程中, 各专业应充分调查、论证, 并聘请各行业的领航者参与计划的修订, 将各行业最先进的实用技术纳入教学计划, 让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 学到行业最先进的技术与理念, 拉近就业距离。与此同时, 教材建设必须与计划相适应, 没有好的教材和参考书, 教学难以达到要求。

现阶段, 教材建设往往滞后实用技术平台2~3年, 甚至更远, 而且大多教材或参考书在内容安排上常以基础理论为主线, 很少或是不涉及实用技术。在教材的建设过程中, 应增加行业实用技术元素, 尤其是对应用、开发、实践型课程教材建设, 可以通过采取与行业合作等多种模式共同编写, 将理论与实际项目相结合, 充分利用通俗、实用、趣味型案例, 合理安排理论与工程项目知识, 建设好与教学计划相适应的, 具有实用价值的教材, 是解决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4 加强创新基地建设

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上, 要突出技术应用与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强化实训环节, 应加强创新基地建设, 构筑良好的实验实训环境, 各学院要在实习场地、师资配备、资金扶持、政策倾斜上给予大力支持, 既要建设好校园内的创新基地, 同时也要大力开展校企合作, 尽可能地将创新基地直接建立到企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实践、创业计划和全国、各省、企业举办的大学生“挑战杯”、电子设计等系列大赛。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开拓学生视野, 鼓励创新, 真正发挥创新基地的孵化器作用, 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

5 加强校企合作

加强校企合作, 是独立学院发展的长远目标。一方面, 企业需要高校不断输送人才;另一方面高校需要不断从企业获得行业最新技术及长远发展规划以适应教学需要。高科技含量的创新型优质企业的引入, 可以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机会接触到行业的先进技术和工程实际, 有利于加快学校的发展步伐, 提高老师与学生的专业素养, 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的自信心。

高新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 往往缺乏的是人才, 而不是科研项目, 呈现的是许多项目没人做, 许多领域没人攻的局面, 这在很大层面上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步伐。一方面, 企业缺乏人才;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又渴求机会, 校企合作的开展, 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通过强化合作范围, 从师生参与企业培训, 参与项目研发, 到共同培养师生等各方面与企业进行实质性的合作, 在技术与经费上取得企业扶持与赞助, 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目前, 我国高校与企业在研究项目上的合作已经形成一定规模, 但由于企业间竞争的存在, 企业有较高的保护知识产权和生产保密意识, 社会在产、学、研有机结合方面的机制不够健全, 部分企业还未看到产学合作的价值等因素影响, 校企双方在教育方面的合作仍比较欠缺, 企业很少参与到教育的过程中, 没有承担其育人责任, 人才培养的所有任务都由学校独自承担, 企业在在一定程度上把大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和技术实践等看成是负担, 使校企合作遇到了一定困难。

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工程实践, 如果教育不能帮助学生完成从理论到实际生产流程的过渡, 大学生就无法建立起工程实践的概念和相应的动手能力, 这对独立学院CDIO工程教育的推广也是极其不利的。在政府部门没有相应政策扶持的情况下, 独立学院可以在资金上给予一定支持, 通过聘用企业工程师到校任教, 或是采取将相关工程项目实践及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交由企业负责教学, 或是将学生分散到企业实习等多种方式, 真正按企业规范, 让学生体验企业研发与生产过程, 使学生真正获得行业的第一手资料。

6 加强老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 是决定学生能力的重要体现。我国职称改革现有的对教师评价和考核体系不利于独立学院推进CDIO工程化教育改革, 独立学院的教师职称评定目前基本挂靠普通高校母体, 因此教师的职称晋级往往与科研论文、科研项目挂钩, 很少将项目开发与应用能力作为一个考核的重要条件, 这不利于工程型教师的成长, 为了职称, 教师也就只重视论文的发表与科研项目的研究, 而不重视参与企业工程项目的研发, 使独立学院教师的素质和水平与CDIO要求存在相当距离, 无法实现“双师型”的CDIO工程化教育要求。

现阶段, 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配备情况大多是母校教师占40%以上, 有雄厚的理论基础, 但普遍缺乏相应的工程项目经验, 这妨碍了CDIO工程化教育的推广。因此, 独立学院在引进自有师资方面就必须强调企业经验, 而现阶段的薪酬制度又很难招聘到高素质的企业专门人才。多数情况下, 各学院必须通过培养手段来提高自有师资的企业素养。通过把工程经验作为聘用和提升教师职称的基本条件, 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接受工程训练, 或是参与企业项目研究等一系列措施加强自有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老师队伍中加强团队建设, 根据教学计划, 尤其是对实用技术类课程体系, 按知识模块组建教学团队, 实行模块老师负责制, 这既有利于提高老师责任心, 也有利于鼓励和约束教师按模块课程知识体系发展。一个实用技术课程模块, 往往涉及多门课程, 有效的团队建设, 有利于各门课程在教学内容编排与要求上, 知识点的贯穿与衔接上达成一致, 避免单兵作战, 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发展, 有利于避免个别教师偷工减料, 减少教学之间的矛盾。在教师队伍的组成上, 应形成由高校母体、自有师资、企业工程师三方人员按相应比例共同组成的优质教学团队, 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能动性, 建设好高质量的应用型教学团队。

7 体会

CDIO工程教育改革后, 我们加强了各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 在教学计划修订、老师培养、科研项目合作、工程师入校任教、学生实习及企业杯比赛赞助等各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合作, 普遍获得师生一致认可, 教学改革取得良好效果。

摘要:独立学院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如何培养具有较高工程素养的毕业生, 是各独立学院近年来努力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文中笔者介绍了近年来所进行CDIO工程化教育改革和实践。

关键词:独立学院,CDIO,工程教育

参考文献

[1] 由布西.论后现代课程观对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启示[J].计算机教育, 2007 (4) :18.

[2] 侯英梅, 袁瑾洋, 等.独立学院教学改革初探[J].科学之友, 2008 (2) :128.

上一篇: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论文下一篇: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