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干部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2023-05-16

扶贫干部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第1篇

扶贫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按照矿扶贫帮困领导小组有关文件要求,我单位高度重视,紧紧围绕扶贫帮困总体目标,不断提高认识,认真落实包扶措施,严格履行帮扶工作职责,积极推进包扶工作顺利进行,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促使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取得明显成效。

作为一个人员众多的单位来说,很多职工的生活都比较困难,有的家里有长期病号,有的家遭变故,生活困难......

这些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时刻牵动着我单位党、政、工的心。帮助他们吃饱穿暖,渡过难关,既是我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事关我单位职工稳定的大局。

因此,我单位把职工的生活当做我们的第一牵挂,对困难职工的工作生活等十分重视。

我单位职工突发重病,住进医院,我单位十分重视,积极向上级部分反映,矿及时给予了救济。

同时,我单位对生活困难的职工进行帮扶,并积极帮助困难职工申请救济金。我队党、政、工还曾多次前去探望因病住院的职工史忠显、刘建伟等,不仅送去了水果等慰问品,更送去了我全队职工的关心与爱护。

扶贫帮困工作是我单位义不容辞的职责,我单位一如既往地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努力使扶贫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我矿的快速发展做出我单位的最大贡献。

近年来,我们XX工会按照集团公司工会的部署和要求,把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作为工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职工群众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创新维权帮扶机制、拓展帮扶服务领域、丰富维权帮扶内涵,为困难职工提供快捷完善、行之有效的帮扶服务,使帮扶中心真正成为工会履行社会职能的前沿阵地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成为工会帮扶维权社会化的工作平台和充满爱心充满阳光的困难职工之家。

在帮扶救助上,主要做到了"三个三"即,坚持了"三个到位",建立完善了"三项帮扶制度",打造了"三个帮扶品牌"。

一、坚持"三个到位",为困难帮扶工作铺路搭桥 一是领导重视到位。公司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和关心帮扶中心的建设,公司党委书记XX、工会主席XX等公司领导曾多次了解情况和现场办公,X书记常说:群众利益无小事。他要求对职工群众的困难,要帮得准、扶得到位,公司党政一直支持这样的民心工程。专门了成立了帮扶救助中心,"煤海阳光"帮扶理事会和煤海希望助学理事会,下发了《关于开展xx年"没还希望"助学活动的通知文件》,并成立了由董事长、党委书记任组长、工会主席任副组长的帮扶救助中心领导组,明确了帮扶救助职能、工作宗旨、帮扶程序、帮扶经费、帮扶救助对象、帮扶救助条件等,形成了由党政工团参与,有效运行的"大帮扶"格局。同时,建立了基层帮扶小组,全公司的困难帮扶网络已经全面形成并正常运行。

二是软硬件设施到位。公司工会为帮扶中心配备了电 脑、文印设备;对全公司所有困难职工的基本情况全部输入电脑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随时查阅;电视、广播站、《XX》、《XX人》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帮扶中心的运作机制,扩大帮扶中心在社会的影响力,营造了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帮扶中心的良好氛围。

三是人员、资金到位。在专门设立帮扶工作专人专管的同时,公司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将帮扶资金纳入了预算,规定公司拨付专款,每年注入帮扶资金10万元。公司每年举办一次大型的帮扶资金筹款活动,发动广大员工群众个人自愿捐款,从而保障了帮扶中心稳定的资金。

针对困难帮扶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实际,帮扶中心健全和完善了相关运行机制,实现解困帮扶工作经常化、规范化、正常化。

一是建立帮扶中心日常工作制度。制定了《XX公司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方案》、《特困职工救助管理办法》、《XX公司帮扶资金使用管理制度》等5项制度并全部上墙,同时还设立"困难职工帮扶资金专用帐户",实行阳光操作与管理,真正使帮扶工作做到了正常化。

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年由公司党政主持召开一至二次联席会议,研究解决职工群众的困难问题,使特别困难的职工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帮扶。近两年来,帮扶资金已达42万余元,xx年对45名大病、家庭困难、受助学生共救助39900元,xx年大病救助7万余元,并会同集团公司救助中心救助大病和病亡无收入户、特困难户与病亡遗属共898人,救助金额达到4166600余元,真正把党组织和企业的温暖送到了困难职工心中,把党的关怀之情传到了千家万户。

三是建立困难帮扶公示和监督制度。我们在严格申请填报申报程序的基础上,对帮扶的对象名单、帮扶金额,一律进行公示7天,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同时设立由帮扶中心资金使用监管小组和职工代表巡查组,对每年的帮扶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查和巡视,确保每笔帮扶资金做到帮得准、扶得到位,使帮扶工作做到规范化。

帮扶中心在开展困难帮扶、"送温暖"、"金秋助学"等活动的基础上,我们创新工作思路。在全公司范围内,深入开展了"爱在XX,我们都是一家人"帮扶活动,在活动中,实行了帮扶"双结合",即大走访与结对互相结合;输血式与造血式相结合。注重打造应急帮扶、结对帮扶、助学帮扶和造血帮扶四个品牌,为困难职工贴心服务,最大限度地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深得职工的信赖和社会的认可。

一是打造了"应急帮扶"品牌。在帮扶中心热情受理困难职工的救助申请,派人上门核实困难情况,并将核实情况汇报有关领导,由帮扶中心上会研究确定是否帮扶。,对突发情况,则启动帮扶应急机制解决。如去年7月12日,38岁的警员XXX,上班时面色苍白,并不时地用手捂着胃,所长见她不对劲,让她早点回家休息,可她走上街时,突然大口吐血,单位同事把她送到同煤总医院,经检查被诊断为胃癌晚期,经大同、太原、北京等各大医院几次手术和治疗,前后花费20多万元,高昂的医疗费用使这个本来就不宽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帮扶中心得知情况后,紧急启动应急帮扶机制,为其特批帮扶资金一万元,科内指导员和所长带头先后三次开展募捐活动,共捐款17000元,工会女干部也伸手援助捐款1000余元,从经济上和精神上全力支持她鼓足战胜病魔的信心,使他全家深受感动,其本人因胃部切除五分之四,连化疗都不能,所以她曾一度陷入绝望的境地,死的心都有,在帮扶中心和所里领导及同事的一次次的爱心行动,把其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她自己也下决心,一定战胜病魔,早日康复。她还深有感慨地说"没有公司党组织的关怀,没有帮扶中心的应急帮扶,就没有我的今天,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二是打造"结对帮扶品牌"。近两年来我们以"结对子"的形式,帮扶了许多特困员工家庭,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以"面对面、心贴心、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了"登门大走访,结对子,帮扶工作进万家"的主题活动。为倾听民意,体现人文关怀,我们本着"倾听民意,解决民忧"的原则,走访调查困难群体,帮助他们排难解忧,通过对困难家庭摸底,我们由各级基层单位与耿德贵等40余名特困户结成了40个帮教对子,进行困难帮扶。如今年55岁的高金钟,家住庙沟平房,2000年因患肺结核病归劳保,53岁的妻子尹子兰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时疼得连地都下不了,她和两个女儿高慧敏,高慧玲都没有工作,仅靠丈夫的收入进行维持生计。家庭生活很是困难,工会责成掘进一队党政工干部与其结成对子后,他们多次登门问寒问暖,并经常干一些挑水、送炭、劈材等家务活,公司工会还为其送去千余元的捐款,并帮助其两个女儿联系的工作单位,使全家的经济收入逐渐宽裕起来,生活也逐渐好了起来,高金钟逢人便说"多亏了工会和单位领导的关怀,不是他们的帮扶我家的日子真是没法过。"自结对子帮扶活动开展以来,40个区队先后为40名特困家庭办实事260余件,共发动员工捐款53120元,使这些特困户都不同程度地缓解了各自的后顾之优。

三是打造"造血帮扶品牌"。帮扶中心在检查职工困难申请过程中,了解掌握职工子女的就业情况积极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为困难员工的子女圆了上大学之梦。农换工名开山的女儿名晓芳,其父亲于2000年因公负伤,已经失去劳动能力,巨大的变故迫使他离开了工作岗位,其妻也没有工作,xx年,其女儿XXX考取了山西大学计算机专业。这样的家庭供养一个大学生确实是十分困难,就在这种情况下"煤海希望"助学理事会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连续三年每年捐助其4000多元,解除了一个贫困家庭的燃眉之急,也圆了名晓芳的大学梦。她曾为公司工会写来了一封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并表示"我一定不辜负公司领导的期盼,我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完成学业,以更加认真态度面对所有的困难与挫折,争取早日学有所成,回报企业,回报社会。"还有职工子女XXXX等学子,也都在助学理事会的帮扶救助下分别迈入了大学的校门。

四是打造"造血帮扶品牌"。该公司本着对青年负责的态度,始终把帮扶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摆在首要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宣传引导,尽力帮助待业青年走上了就业和创业之路。

该公司带着感情帮助就业,针对部分青年自理能力差,对家庭、父母依赖性强,学历较低且缺乏一技之长,却有一定要求等特点,先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后对他们的求职意向作了详细记录。并强化服务意识,强化正面引导,帮助他们转变观念,自力更生,自谋出路等,使众多待业青年走出矿山,改变了命运。xx年以来,向北京、山东、太原以大同周边的一些用工单位输送待业青年300多人。为了打消青年的顾虑,每次都派专车专人带领他们前去面试,签订劳动合同。对他们的工作、生活等情况不定期通过电话和家访进行了解,发现问题和困难及时帮助解决,对工作成绩显著,表现较好的青年还发放慰问品,鼓励他们先做人,后做事,从而,促使这些青年在各自的就业岗位上勇于拼搏,建功立业。

四大品牌的打造,拓宽了帮扶救助渠道,促进了帮扶救助工作,通过多管齐下,真帮实扶,帮在急需时,扶在关键处,使帮扶工作得到了公司党政的支持,也成为群众的满意工程。

【典型】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2汪xx,中共党员,20xx年2月担任xx省固始县张老埠乡桥头村党支部书记。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被上级表彰,19xx年以来连续四届被选为信阳市人大代表,期间8次被评为“优秀市人大代表”;20xx年被县评为“十佳农村党支部书记”;20xx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20xx年被县评为“十佳优秀共产党员”;20xx年被县评为“最美村干部”、“优秀人才”,20xx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固始县张老埠乡桥头村位于乡政府西南8公里处,属丘陵地区,辖8个村民组,402户,1462人,是张老埠乡五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其中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户,368人,外出务工人数 600多人;2016年初开展贫困户精准识别复核后,现有贫困人口57户,141人,县对口帮扶单位为机关事务管理局,对口帮扶企业为国源超市。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汪荣秀同县扶贫工作队和乡村干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帮助积极争取项目,为贫困群众工作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仔细排查,确保精准识别。

桥头村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要求,严格按照“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和“五进十出”工作法,在严格执行“十退出”标准的同时,充分考虑无房(危房)、重病、残疾、因病返贫、因灾、因学致贫、无劳动能力等困难家庭实际情况,按照村组干部会初选,“第一书记”和乡村干部走访,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评议,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所有程序环环相扣,对评议初的57户贫困户名单在村部显眼位置进行长期公示,并公布县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二、依托项目,解决贫困户急需。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她排除万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实施了到户增收项目,落实项目资金50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落实项目资金86万元;新修村组道路4.5公里,落实项目资金120万元;新建提水站一座,落实项目资金30万,整修硬化大塘三口,落实项目资金60万元;新建生产桥2座,落实项目资金30万元。这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除了积极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我们还确定了农民义务监督员和义务养护员,确保项目质量和效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全村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找准路子,发展特色产业。

汪xx同志带领村干部,配合驻村工作队和乡干部,深入开展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发展种养植业为主的脱贫致富的路子。一是20xx年年底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地“致富能人”来村里流转土地1000余亩发展莲藕种植,使桥头村群众在获得土地租金的同时,通过带动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解决了扶贫异地搬迁户的生计问题,通过产业拉动,保证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如桥头村圣岗组贫困户杨运田,家有三口人,其本人体弱多病,妻子因家庭贫困改嫁他人,两个女儿都在上初三,家庭负担十分沉重。当莲藕基地落地桥头村时,杨运田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始终抱着几亩农田田不肯放松,汪书记通过反复与杨运田算经济账,他终于同意将自家土地流转出去。目前杨运田除了可以获得每亩500元的土地流转报酬,还可以通过在基地务工,获得每天100元的劳动报酬,年收入达1万元左右,同时还照顾了两个孩子,现在见到杨运田他很有信心的说:“我20xx年就能脱贫了”!二是引导群众在发展养殖业做文章,引导贫困户和在外务工的成功人士返乡发展养殖业,目前全村养鸡60万只,总收入1500万元,群众增收明显,尤其是有更多的贫困户通过养鸡脱贫致富。

四、精神扶贫,重拾生活信心。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的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为此汪xx同志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这类贫苦户的心理疏导,采取精神扶贫。该村朱圩组的贫困户袁xx,家有三口人,妻子因家庭贫困离家出走,母亲也偏瘫在床,一个13岁的孩子在小学就学,家里的住房也是“东边看日头、西边看月亮、遇上雨天无处藏身”,对于他来说,上有病重的老人,下有就学的儿童,压的他无法脱身,生活黯淡无光。采取袁江海在村内走动时,见人“不抬头、不说话”透露出深深的自卑。汪荣秀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明白如果解决不好,袁江海很有可能走到社会的对立面。为此她同驻村工作队一起,经常到袁江海家帮助照顾卧床的母亲,同他讲解目前的扶贫政策,协调孩子的学校,让孩子安心学习。同时帮助袁江海落实了危房改造项目资金和动员亲戚帮助,建起来三间平房,又给袁江海介绍在村旁边的水泥零售店,帮助装卸水泥,他既能照顾卧床的母亲,又能挣钱保障孩子上学,现在袁江海走路腰板也硬了,见人也热情了,年内就能脱贫。

目前汪书记正带领村“两委”班子继续按照制定的脱贫规划,同县扶贫工作队和乡干部一起,做细做实精准扶贫,确保一户一策落到实处,贫困户按时按质脱贫。今明两年,将重点实施两个项目,一是依托扶贫整村推进示范村项目,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二是实施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帮助贫困户搬离“穷根”,发展莲藕种植业和养殖业。

【典型】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3

王立彬,男,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生于197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党员,本科文化程度,2006年4月参加工作,现任友谊农场第五管理区党委副书记。自农场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以来,该同志立足岗位,主动作为,坚持每周至少3天走访贫困户,严格按照农场"三个一"的要求并制定脱贫措施,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用真心扶真贫,用真情扶真困,帮助贫困户脱贫。

第五管理区区直辖4个居民委,1143户,2771人,是友谊县三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其中201X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户,40人,201X年初开展贫困户精准帮扶后,现有贫困人口4户,8人,脱贫16户32人。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王立彬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帮助积极争取项目,为贫困群众工作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仔细排查,确保精准识别。

第五管理区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要求,严格按照"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和"五进十出"工作法,在严格执行"十退出"标准的同时,充分考虑无房(危房)、重病、残疾、因病返贫、因灾、因学致贫、无劳动能力等困难家庭实际情况,按照居委会干部会初选,"第一书记"和社区干部走访,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评议,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所有程序环环相扣,对评议出的20户贫困户名单在管理区进行长期公示,并公布农场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二、依托项目,解决贫困户急需。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他排除万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落实项目资金40余万元;新修区直道路3公里,维修区直主道2公里,新修公共厕所3座,为行动不便的贫困户修建小型厕所7座、室内厕所3所。得到了管理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找准路子,发展特色产业。

王立彬同志带领社区干部,配合驻村工作队和农场领导,深入开展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发展种养植业为主的脱贫致富的路子。一是201X年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地"致富能人"来村里流转土地1000余亩发展经济作物种植,使管理区群众在获得土地流转租金的同时,通过带动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二是引导群众在发展养殖业做文章。引导贫困户联合在外务工的成功人士返乡发展养殖业,目前管理区养鸡、养鹅、养羊户逐渐增多,群众增收明显,尤其是有更多的贫困户通过养殖脱贫致富。

四、精神扶贫,重拾生活信心。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的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为此王立彬同志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这类贫苦户的心理疏导,采取精神扶贫。

对那些见人"不抬头、不说话"自卑的贫困户。王立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明白如果解决不好,这些人很有可能走到社会的对立面。为此他同驻村工作队一起,经常到这些"精神贫困"的贫困户家中,同他们讲解目前的扶贫政策,协调解决现实困难,帮助寻找致富门路,联系外出务工。通过精神扶贫,那些自卑的贫困户现在见人也热情了,一些生活问题得到了解决,找到致富门路的收入增加了不少,一些贫困户年内就能脱贫。

扶贫干部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第2篇

在11月16日公布的第五届江苏省精神文明新人新事候选人名单里,人们看到这样一个名字——叶留玉。就是他,放弃舒适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生他养他的农村老家;就是他,为了给乡亲们调整农业结构趟出条新路,投入大半生积蓄,吃尽千辛万苦办起一个农场;就是他,在事业蒸蒸日上、效益节节上升时,将农场无偿捐赠给当地政府。

采访叶留玉时,他平静地说:“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实现人生价值,是我毕生追求的目标。”

决策:辞职返乡

宣堡,地处黄桥老区,是泰兴有名的银杏之乡。33年前,叶留玉从这里走入军营,当上了一名工程技术兵。1988年,正营级的他军转业到仪征化纤公司,先后任基建设备科科长、木制品厂厂长等职。就在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1999年,年届半百的叶留玉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辞职返乡,为乡亲们做点事情。

对此,不论是单位领导还是亲朋好友一时都很难理解:老两口在仪征有着良好的待遇和生活条件,两个女儿一个已大学毕业在南京工作,一个正上大学四年级,“养养老、忙忙好”,过现成日子多好,为何偏要回老家找罪受?

然而,老叶不这样认为。老区淳朴的民风培育了他敦厚善良的性格,20年军旅生涯养成了他脚踏实地的作风。此前每次返乡,他都通过探亲访友、走村串户了解家乡的点滴变化。1999年初,叶留玉和老伴一起回乡探亲,发现庄上不少土地抛荒。一问才知道,当地农民习惯了稻麦两熟的传统种植模式,由于近年来粮价下跌,辛辛苦苦种一年田赚不到几个钱,想搞农业结构调整,又苦于心里没底,不知该如何着手。对故土有着深厚感情的叶留玉,看到这种状况心疼不已。难道种田真的没赚头了吗?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老叶决定发挥自己信息渠道广泛的优势,回乡搞种植养殖业,为乡亲们调整农业结构引条路子。

和老伴统一思想后,老叶召开了家庭会议。他对两个女儿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回家乡不图名不图利,就想实实在在为父老乡亲们干一点事情。你们都已长大,该自己努力奋斗。我觉得,给子女留思想、留形象比留钱物更有价值。”熟知父亲品行的女儿们表态,坚决支持父亲,倾全家之力为家乡作贡献。

苦干:建起农场

辞职内退之前,叶留玉就十分关注农业发展。他先后订阅了800多元的报纸杂志,搜集整理了几大本农科资料,电视上的农技节目他更是常看常思。

为确定项目,他先后十几次下苏南、去安徽、跑浙江,最终确定了立体规模种养模式。

在宣堡镇政府的扶持下,1999年10月,叶留玉接手镇西北一片偏远的林场,开始了他的再创业之路。

这是怎样的一片林场呵!60多亩的土地除了四周有一些水杉树、围沟与其他田块隔开外,只有几间上可洞天、下无片席的破烂平房。没有水没有电,有的只是杂草丛生、地势高低不平的大片荒地。300米开外还有一个殡仪馆。

扶贫干部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第3篇

一、思想之花:党是前进的动力 入学时,她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随后被推荐参加了荆楚理工学院入党学习班,并自荐成为学习班的小组长。通过党校的学习,使她对党的理论及重要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更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并进一步认清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学生干部的重要责任,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她要求自己在不断加强自身素养的同时,做好各项工作,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她在班内经常帮助同学解决疑难,并把我在各方面所学到的经验跟他们分享,也带动了同学们之间的良性沟通交流,做好优秀团员的模范作用。

二、学习之涯:知识是前进的船桨

有句话说“学生以学为生”。确实,作为学生,首要任务就是学习。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用知识武装自己,而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则是为国家贡献力量。现代国际之间的竞争,追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哪个国家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方面做的出色,将意味着这个国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很明显,具有数量可观的优秀的科技人员,那么科学开发将会较先进,将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正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这些人才的来源,正是现代的大学生!从眼前看,社会也存在激烈的竞争,要想在走出社会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占有一席之地,并更好的奉献,就必需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这是硬道理。从踏入大学校门,在新的学习环境下,她继续发扬认真学习,刻苦耐劳的精神,认真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但又不局限于书本,在学好课本的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各项实验与实习,把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另外,为丰富见识面,同时增强自己多方面的理论水平,特别是学生工作的相关知识,她经常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查阅相关的资料。

三、奉献之旅:工作是前进的事业

2009年9月,她作为新生参加了班级学生干部公开竞选,最终当选为班级团支书。在任期间:始终以“从我做起,服务同学”为宗旨,真正做到为同学服务,代表同学们行使合法权益,积极参与院里的各项活动,例如,参与组织本班的一次社会主题活动——“心系玉树,情暖中华”,捐款总额位居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为班赢得了荣誉。 2009年12月,参加思政网工作组干部竞选,有幸成为思政网工作组办公室干事一职。在工作中,尽心尽责,一丝不苟,锐意进取,以创新性理念工作。2009年3月,思政网工作组承办了荆门市首届K歌大赛暨荆楚理工学院第二届K歌大赛,丰富校园生活。K歌大赛从报名到总决赛,历时三个月,共5场比赛(初赛、半决赛、决赛、复活赛、总决赛)。2010年09月21日,她参加了班级学生干部公开竞选,最终当选为班级班长。在工作中,她积极配合老师,努力完成各项工作。

一路走来,她都是认真负责工作,每次都尽力完成,努力提高活动的影响力,使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参加思政网工作、班集体工作,让她锻炼了组织能力、策划能力、交际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也培养了她不断向困难挑战的

精神,更为重要的是让她明白怎样在一个团队中通过协作获得成功。

四、生活之路:爱是前进的航标

她能积极带头能加学校的各项活动,集体荣誉感较强。她不但能够真诚的指出同学的错误缺点,也能够正确的对待同学的批评和意见。面对同学的误解,她总是一笑而过,不会因为同学的误解和批评而耿耿于怀,而是诚恳的接受,从而不断的提高自己。在生活上她也十分俭朴,从不铺张浪费,也从不乱花一分钱。但是,只要哪个同学在生活上遇到了困难,她都能力尽所能的帮助解决。

扶贫干部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第4篇

——认真贯彻习主席好干部标准努力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XX,男,X族,XX年X月出生,XX年X月入党,XX年X月参加工作,先后在XX、XX岗位任职,现任XX职务。

XX同志参加工作尤其是任现职以来,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注重加强政治能力训练、注重深化世界观改造、注重提纯忠诚品质,“四个自信”和“四个意识”牢固树立。时刻对表习主席提出的好机关“三个表率一个模范”要求,深刻践行习主席好干部“五条标准”,注重为党委建言献策、为群众勤勉办事、在岗位立身为旗,参加工作X年来,先后完成XX、XX等急难险重任务,积极为党委提出XX条意见建议被采纳并推广,主动为基层群众办实事XX件,撰写XX篇理论研讨文章在X级党刊发表,被X委评为X次“优秀机关干部”,荣立X次X等功,被誉为是“四铁”和“五个过硬”式的新时代机关干部。

一、政治信念坚定,一颗红心十几载。

他深刻铭记习主席“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看这一条”的谆谆教诲,始终把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是当好党政机关干部的第一信条。面对艰苦的环境、繁重的任务和困难的工作,始终凭借强大的信仰和执着的信念,不忘初心,坚守誓言,风雨无阻,砥砺前行。这些年来,无论岗位怎么调整、工作多么繁重、环境如何变化,XX同志始终把学习践行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武装思想的第一要务,始终把为党委负责、对基层负责作为履职尽责的第一要务,从没有因为工作标准高、任务繁重而退缩,从没有因为基层群众和领导的误解而气馁和放弃,也从没有因为工作出色、立功受奖而沾沾自喜、停滞不前,而是十几年如一日地坚定信念、保持本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二、躬身为民服务,扎根基层知冷暖。

紧密联系群众,扎根基层服务,是XX同志的工作“信条”和履职“基因”。作为一名党政机关干部,他始终不忘基层这个“根”,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走好群众路线作为履行职责、开展工作的“最佳路线”。他坚持1/3工作法,坚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无论风雪雷电等恶劣天候,坚持做到工作的三分之一时间在基层一线接地气儿、到偏远艰苦地区的群众中间了解深情况、真情况,一些提高政务改革质量、提升为民服务水平的建设性建议,都是他从基层群众的想法中总结梳理出来的。他真心实意关心基层群众,积极主动为他们解决“烦心事、闹心事、挠头事”,先后为X乡村、X社区的XX名群众解决XX等XX件难题,充分体现了一名机关党员干部的群众意识、宗旨意识。

三、敢于担当尽责,冲锋在前排万难。

XX同志始终牢记习主席“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的殷切期望。他把“全国时代楷模王继才”的先进事迹作为自己奋斗的价值追求,时刻培养自己“难事面前不低头,大事难事敢担当”的精神品质,成为了机关干部队伍中勇立潮头、善站排头、敢于亮剑的“冲峰尖兵”。为了完成一项重大经济民生项目的招商引资任务,XX同志坚决落实X委要求,带领机关项目团队反复研究计划措施、反复深研政策规定、反复商讨谈判重点,不分昼夜、争分夺秒,坚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坚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突破,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打通,经过XX轮的艰苦磋商,终于成功完成这个项目任务。他在日记中这样写到“因为一些工作太难突破,有时真想偷点懒,放弃算了,又不少挣一分工资。但是,想起习主席说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就充满了斗志,坚持把责任扛在肩上,始终在工作中保持着冲峰者的姿态!”

四、坚持勤政务实,立足岗位出成效。

XX同志认真贯彻习主席“勤政务实是好干部履职尽责的首要条件”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秉承“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工作理念,坚持把事业举过头顶,以敬业务实的态度立足岗位干出卓越工作成效。他被同事称为“工作狂人”,交给他的工作任务几乎没有“隔夜”的。他为了研究制订XX一整套制度机制,两年来几乎每个休息日都是在机关办公室渡过,为此他的孩子曾戏称他的爸爸是个“机器人爸爸”。XX年X月,XX同志正在山区进行扶贫攻坚,突然得知母亲病重,他心急如焚,但眼前的扶贫任务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XX同志只有含泪告诉爱人替他照顾好母亲。他就是这样用党员干部对待党的事业的崇高使命和泰山责任,回馈给母亲一个“大我”,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普通机关干部对事业的坚守与执着。

扶贫干部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第5篇

【篇一】

2019年是**学习意象对话的第十一个年头了。回想2008年初识意象对话,她感慨良多:“我那时候学习意象对话就是为了解决个人问题,真没想到除了自己有了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外,意象对话还让我收获了一份助人助己的公益事业。”

在学习意象对话以前,**说自己的性格非常强势,面对生活中的事非常纠结,对生活的幸福感不强。学习意象对话以后,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她才真正知道该如何跟情绪相处,让自己有了不再身陷情绪漩涡的能力,心情比原来好了太多。

亲戚朋友们发现她的整个生命状态有很大变化,都向她取经如何系统学习意象对话,如何做个人成长。慢慢的,一个接一个地口口相传,一些原本不认识的人也经人介绍找到她做个案咨询,参加成长小组,**这才意识到原来有这么多人需要心理帮助。“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要在**地区推广意象对话!”经过十多年的工作,**总结出了一套专用技术——丹云亚健康意向治疗。2015年,她开始为辖区内的居民解决由情绪引发的心理困惑,每年接待咨询人数达500人以上。**成为了意象对话在**地区的领头羊,她多次邀请意象对话的老师来**讲课、做督导,还成立了当地的督导小组,小队伍一点点的不断壮大。

因为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2017年**当选为**区人大代表。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深知扶贫的艰难,她学以致用,率先将心理治疗的方式运用到扶贫领域。在一次**区人大常委会上,有代表提出了精准扶贫难的问题,这位人大代表的贫困帮扶对象是一对老年夫妻,为了帮助这对夫妻脱离贫困,他想出了很多方案,都被老两口以各种理由拒绝了,这一户精准扶贫的工作陷入了僵局。见到这对夫妻,**先是和他们唠起了家常,在交谈中她了解到,这对老两口有一个儿子已经成家,平时都是他们自己生活,儿媳妇患病以后,他们基本不回来探望,老两口对此心有愤懑,感觉生活无望,尤其是老太太,提起儿子不停叹气。借着聊天,**就已经用意象对话的“躯体意象”方法和老太太展开了心理工作。**发现了老两口不愿意劳动的心理原因其实是担心被儿子抛弃的恐惧,因为这个恐惧,老两口才会对儿子那么愤怒,因为这个“被遗弃”感,他们一个劲儿地要真的活出“被遗弃”的样子——无望、无力、无助的贫困户。通过**这次“润物细无声”的心理工作,老两口决定养驴。几个月后,当**再去回访的时候,两头毛驴已经在院子里四处溜达了,老两口也从此脱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她也赢得了领导的认可和群众的爱戴,先后荣获“十佳提案项目”“优秀个人奖”“突出贡献奖”“创享之星”“弘善之星”等称号。**说:“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成长的动力,也有相应的资源,我愿意去做那个引路人,用意象对话照亮人心。”

【篇二】

作为扶贫战线的一名工作者,她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对民族团结的热心,全部默默熔铸于自己从事的事业中。她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追求进步,充分发挥所学之长,为农牧民群众服务,她用真情维护民族团结,用真心助力脱贫攻坚,她就是**扶贫办**。

作为一名扶贫办工作人员,她深知**脱贫攻坚任务重,时间紧。“**少数民族贫困人群占比很大,想要干好扶贫工作,首先要把民族团结工作搞好。”**向记者说道,随着扶贫工作的一步步推进,我越来越体会到民族团结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在工作中,时时处处自觉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关心和团结各民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始终能够做到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决反对一切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坚决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维护祖国统一。

“在入户为贫困户讲解扶贫政策时,我也会给他们讲解有关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方面的知识。”**表示,工作中她时刻不忘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主动学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以讲团结、讲政策、讲法制为根本,自觉树立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

“打铁还需自身硬”。她深知作为负责精准扶贫具体业务的干部,必须吃透政策、熟悉业务,所以她高度重视自身能力建设。坚持向“书本”学、深入学习上级的扶贫方针和政策;坚持向“老同志”学,虚心学习老同志在群众工作中的方法和经验,使得在开展工作中更能深入群众,全面准确掌握相关信息;坚持向“群众”学,积极走访农户,了解他们致贫的原因,掌握所思所盼,“量体裁衣”制定帮扶措施,真正做到因户实策,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摸清少数民族帮扶对象的详细情况,她利用节假日加班加点,切实维护少数民族群众的利益。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尤其是在贫困户建档立卡时结合各苏木乡镇的实际,她反复调查摸底、填表,并录入到国务院扶贫开发贫困人口管理系统中。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少数民族“困难户占很大比例,我作为扶贫一线的工作者,需要经常下乡了解他们的情况,为他们讲解政策,随着交流的深入,渐渐和少数民族贫困户成为了朋友。”**说,她平日里的工作就是指导各苏木乡镇工作,不厌其烦地解释民族贫困户提出的各种问题。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以心换心。”**常说,人心来自何处,来自日常生活中的互帮、互助、互敬,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只有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共荣、共赢、共享。扎根基层一线,干好本职工作。**认为,民族团结不是要干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贵在坚持,坚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日积月累地干一些实事。帮助群众致富、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实现梦想,在**看来,就是“天”大的事。

【篇三】

**,**政法委干部,2017年10月被组织选派到**局村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在派出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驻村队员的协助下,**以党建为抓手,以脱贫攻坚为己任,与村“两委”成员一起按程序、抓节点、分步骤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局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深入调研,掌握社情民意。**局村位于**镇东部,属半滩川半丘陵地带,202乡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农作物主要以甜菜、玉米、杂粮杂豆为主。辖3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常住380户820人,党员3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136户299人,未脱贫17户34人。群众大多年龄老化,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村集体经济起步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足。为了找准脱贫方向,明确发展思路,**走遍村内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走访村内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在与村民朝夕相处、沟通交流中了解村民脱贫愿望及发展思路。

通过深入调研,初步确立了“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主导产业,易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发展思路。孔家村属山区丘陵地带,要发展壮大养牛产业,种植草玉米作为饲草料,形成以种促养,种养结合的良性发展模式;**局村有传统的养猪习惯,要继续发展养猪业,在养殖大户的带动下,逐步形成自己的品牌,稳定增加农户收入。

党建引领,夯实基层基础。作为第一书记,**始终把抓党建促脱贫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扎实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评星定级、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政治生活。通过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党员党性意识强了,参与村级事务热情高了。去年村“两委”换届后,选齐配强了村“两委”班子,发展了一名预备党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强增强了。

用情用力,为民办实事。工作中,**和驻村队员始终把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所需所盼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孔家村是**局一个偏远自然村,交通不方便,村民抱怨多。每次入户走访,修路总是村民最关心的事。**和驻村队通过努力,协调旗交通局修通了**局村至孔家村砂石路3公里,孔家村村内砂石路2.5公里,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去年节省驻村经费5300元,为易地移民村统一安装自来水表53台,实现了按需用水;争取京蒙帮扶资金8.4万余为贫困户安置14个公益性岗位;协调镇政府为村庄主干道安装路灯22盏;帮助村民代办事项30多件,赢得了村民信任,得到村民拥护。目前,正在筹备建设**局爱心超市,通过积分兑付的方式,激发村民脱贫的积极性,树立决胜脱贫的信心。

因户施策,助推脱贫攻坚。围绕脱贫攻坚总体目标及“两不愁、三保障”基本要求,按照“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脱贫举措,**和驻村工作队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户脱贫的主要渠道和有效途径。2018年共落实“菜单式”产业扶贫资金517937元,贫困户户均增收3808元;累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46人,已有7名贫困大学生顺利毕业;按照以户施保政策,低保人口做到了应保尽保;2018年危房改造56户(其中贫困户12户),修缮4户,易地搬迁53户。积极协助村“两委”开展脱贫动态管理工作,严格识别、退出标准,认真开展民主评议、数据比对、公示公告、审核审批等程序,做到了公平公开公正,累计脱贫119户267人,贫困发生率降到1.61%,2018年底退出深度贫困村序列。 综合施策,创新社会治理。**充分结合政法委业务工作特点,把遍访群众与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相结合,在**局村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先后协调解决各类矛盾纠纷20余起。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推进雪亮工程,协调其派出单位,**政法委投资5万元,为**局村安装平安农村视频监控系统,在村出入口安装15个监控探头,做到了视频监控全覆盖。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制定村规民约,推动了村民自治,成立**局文艺队,群众积极向上新风尚、新风气日趋形成。去年底,评选出脱贫致富典型户3户,“五好十美”家庭3户,通过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激发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篇四】

2017年5月7日,50岁的**从繁华的省会城市走进偏远的贫困乡村,告别了舒适的工作环境走进田间地头。他换下“西装革履”,挽起裤脚、扛起锄头,肩负组织重托,来到**县**乡**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他就是**煤矿安全监察局工程科科长**。

**村是**县最为偏远的行政村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地势偏僻、交通条件落后等因素,**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省定“十三五”贫困村,186户646位常住村民找不到脱贫致富的路子。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刚进村时,**俨然是“客”,村民看着这位省城来的干部也很“新鲜”,时间长了,和村民们熟悉了,**的心也跟着“驻下”了,与村民们打成一片。

“我家多次遭遇变故,只剩下我们爷孙俩人相依为命,方书记对我们家很关照。”贫困户**说,儿子和老伴相继离世,儿媳撇下孙儿改嫁,生活的贫困曾让他走投无路。孙子初中毕业后,就想弃学打工,**听说后,与工作队成员多次上门给他做思想工作,帮忙联系上萍乡高级技工学校,并与学校说明情况,免除学杂费,每年还争取到生活困难补助1000元。安排好孩子读书之后,**又与工作队联系上武功山休闲旅游公司的张总,谋求到一个环卫工人的工作,每月工资1600元,解决了**的就业问题。同时,**每年收割的750公斤大米、养的一头生猪,驻村工作组都“一揽包收”,帮其销售。

贫困户周萍华的父亲患有重病,**在社会扶贫网发起募捐,并帮助其销售冬笋150多公斤……

村里的贫困户说,**与工作队来了之后,一心扑下身子做好事,处处为贫困户们着想。

万丈高楼平地起,关键在于打地基

尽管帮扶成效十分明显,**仍然清晰地意识到:“最重要的是要加强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和提高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帮助村里理清发展思路,为村里未来发展打下根基。”

**村有20名党员,其中包括外出打工的党员和年事已高的老党员。如何发挥基层党员的积极作用,以基层党组织建设来促进发展?**着手对村里党员进行全面摸底,并每月召开支部会和党员大会,以“三会一课”“两学一做”为抓手,认真落实党建责任,不断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018年,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他做通党员群众的工作,使大家统一思想,决心选出一个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好班子。

经过乡党委精心考查,选出了一支群众满意、党委放心的村“两委”班子。

“如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能及时摆在桌面上说清说透,有不了解的情况,及时沟通交流,大家拧成一股绳,合力把支部建设好,把扶贫任务落实好。”**甚是欣慰地说。

要想不再戴穷帽,产业扶贫最可靠

**驻村以来就住在村委会,一张简单的办公桌上堆满了书籍,墙壁上一幅红底黑字的脱贫攻坚作战图映入眼帘。房间里摆了3张床,他与工作队成员住在一起。

尽管**于2017年整村退出了贫困村,但扶贫工作依然艰巨。在**心中,贫困户收入问题是他的“心病”。思来想去,他提出“抓组织,建产业,强旅游”的工作思路,试图探索出一条符合**村村情的扶贫工作新路子。

2018年2月,在乡党委、政府与驻村工作队、村党支部的共同努力下,林耀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落户**村,流转土地1000亩开辟金线莲种植基地,**村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基地实现就业,并在当年实现企业分红达7.6万元。

在征得村民同意后,工作队与村委会还将57栋土坯房进行统一改造,作为民宿出租。每栋按每月300元租金、出租20年的条件签订合同,所得7.2万元租金全部归户主所有。此外,160亩油茶和3700亩竹林低改、100kw光伏发电也在为本村村民招揽游客、创造收入。一个以村委会牵头、合作社经营、贫困户入股的种植发展模式正在逐渐成熟,马家柚、金线莲等产业不断兴盛,使**的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

思路一变天地宽。如今,**村变了,乡亲们乐了。

【篇五】

“看到村民们脱贫致富,我真的很高兴!”3年来,一千多个日夜,他兢兢业业,扎根**县**镇**村,为民解忧,带民致富,在扶贫路上挥洒着无悔青春。他是退伍军人、党员**,市城投公司在**村的驻点扶贫干部。

脚上沾的泥土多了,离村民的心就近了。回忆起最初与**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接触,**有些感慨。那会驻村条件很艰苦,住宿条件简陋,一张单人木板床,常有鼠蛇蚁虫相伴……但比起身体的磨练,更难的是与村民的“交心”。对于扶贫工作,不少村民还存有“送送东西,走走过场”的误解,有甚者更滋生出“自己也过得不好,怎么没人来帮助自己”的不满情绪。这都给扶贫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困难。“没有诀窍,没有套路;只有一份真心,多走,多谈,为民谋福利。”面对困难,**充分发扬“老黄牛”不怕苦、不怕累的实干精神,脚踏实地,任劳任怨,“五加二”“白加黑”地走村串户,与村民交流谈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实际难题。通过一次次走村串户,**脚上沾的泥土越来越多,离村民们的心也越来越近。“农家大多是靠天吃饭,多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常常利用晚上的时间到村中走访。没多久,他就走遍了村里每一户人家,踏遍每一块田埂;村上也都知道来了个扶贫干部叫**。”对于这位“扶贫战线”的好战友,村上的“第一书记”王飞评价颇高。

基层群众调研多了,对村民的了解就更深了。“作为帮扶干部,就是要多深入到村民之中,静心倾听他们的呼声,以户长会、小组会、实地走访等形式,面对面地将党的惠农政策广而告之;做好‘一超六有’实地排查,了解每家每户的实际困难,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采访中,**指着书柜里摆放的数十本档案说,这是村上每一户贫困家庭的详细资料,是大家在一次次走访、一次次到群众中调研收集而来的,是**村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石。正是这些扎实的基础工作,让**能够及时帮助贫困户金光兰解决女儿读书难的问题,为这个贫困的家庭申请到近万元教育扶贫补助;贫困户金年开出了车祸,**一边帮助他与医院沟通,落实相应的健康扶贫政策,一边与村民协商,动员大家捐款,帮助金年开家庭渡过难关……“他总是私车公用,为村上跑政策,为村民谋利益;特别是提罐站项目的全面落实,帮助村上解决了300多亩田地的灌溉问题,赢得了村民们的认可。”在村长金望明心中,充满了对**的感激。

思想观念转变好了,村民离富裕就更近了。“扶贫不是简单给钱给物,帮扶工作也不仅仅是办一两件好事、实事这么简单,关键还在于贫困户思想观念的转变与扶贫方式的创新,特别是扶贫方式要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单纯的送钱只能满足一时之需,唯有帮助他们建立长期的发展规划,谋划产业发展思路,才能真正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得到真实惠。”为更好地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力协助公司牵头成立**村百万元扶贫基金,入股当地实业,以产业分红的模式提高**村的“造血”功能,给村民送去真“福利”,建立起健全稳定的脱贫长效保障机制。

上一篇:扶贫协作工作计划下一篇:教师扶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