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管理范文

2023-09-06

医院管理范文第1篇

摘要:药事管理和药学服务是医疗机构诊疗活动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是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综合监管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药事管理不断加强,合理用药水平逐步提升。随着临床事业不断发展,人们面对管理问题不断增加,提出了诸多有效措施,在医院管理中不断实践,提出PDCA循环管理法,提高了药物管理水平。

关键词:PDCA管理;医院;药事管理

世界各国对医药事业已经不断开始重视,为了保证人民生命健康,医院相关管理工作也不断开展[1]。为了加强医院药事管理及药物使用,为人们就医用药提供有效的保护。加大药品使用改革力度,全面推进药品领域改革,提升医疗机构管理水平,促进合理用药,提出PDCA循环管理法,对工作规划、执行、核查、行动等方面的管理,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1. PDCA循环管理法的含义

PDCA循环早期理论是由美国质量专家提出,PDCA简称为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2]。针对临床工作进行规划,执行后核查行动,保证对目标达成前的持续运作。

2. 药品合理使用

2.1药品安全管理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覆盖药品采购、贮存、发放、调配、使用等全过程的监测系统,加强药品使用情况动态监测分析,对药品使用数量进行科学预估,并实现药品来源、去向可追溯[3]。按照药品贮存相关规定,配备与药品贮存条件相一致的场所和设施设备,定期对库存药品进行养护与质量检查。遵循近效期先出的原则,避免出现过期药品。严格规范特殊管理药品和高警示药品的管理,防止流入非法渠道[4]。

2.2加强处方审核

加大培养培训力度,完善管理制度,提高药师或其他药学技术人员参与药物治疗管理的能力。药师或其他药学技术人员负责处方的审核、调剂等药学服务,所有处方均应当经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划价收费和调配环节[5]。要加大处方审核和点评力度,重点对处方的合法性、规范性、适宜性进行审核,对于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等,应当及时与处方医师沟通并督促修改,确保实现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用药[6]。

2.3提高合理用药

医师要遵循合理用药原则,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依据相关疾病诊疗规范、用药指南和临床路径合理开具处方,优先选用国家基本药物、国家组织集中采购和使用药品及国家医保目录药品[7]。充分发挥各级药事质量控制中心作用,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用药错误和药害事件的监测,按规定及时上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保证用药安全。医疗联合体内上级医疗机构要加强对下级医疗机构的指导,推动提高基层药学服务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8]。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将药品合理使用培训作为继续教育重要内容,将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处方集纳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重点加强对基本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培训,实现医疗机构医师药师培训全覆盖[9]。

2.4加强绩效考核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将医疗机构药物合理使用等相关指标纳入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体系,并细化实化基本药物采购和使用等相关考核指标及内容[10]。药师或其他药学技术人员发现不合理处方应当及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医保部门发现可能会对医疗保障基金支出造成影响或损失的处方,应当及时按有关规定和协议进行处理,并做好和医疗机构的沟通[11]。

3. 医疗机构药品管理

3.1完善采购供应制度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要按照集体决策、程序公开、阳光采购的要求,根据省级药品集中采购结果,确定药品生产企业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由生产企业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确定配送企业[12]。公立医疗机构应当认真落实国家和省级药品集中采购要求,切实做好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相关工作;依托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积极参与建设全国统一开放的药品公共采购市场。鼓励医疗联合体探索药品统一采购。研究医疗联合体内临床急需的医疗机构制剂调剂和使用管理制度,合理促进在医疗联合体内共享使用[13]。

3.2 规范用药目录

依据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原则和本机构疾病治疗特点,及时优化本机构用药目录。国家以临床用药需求为导向,动态调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14]。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监测,定期分析辖区内医疗机构药品配备使用情况,指导督促公立医疗机构不断优化用药目录,形成科学合理的用药结构。

4. 加强人才建设

4.1提升药学服务价值

药学服务是医疗服务的组成部分。各地要完善药学服务标准,推进药学服务规范化建设,提升药学服务水平。在医疗服务价格中统筹考虑药学服务的成本和价值,支持药学服务发展,激励药学人员在促进合理用药、减少资源浪费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医疗机构应当强化药师对处方的审核,规范和引导医师用药行为,并在药师薪酬中体现其技术劳务价值。医保部门将药师审核处方情况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绩效考核体系[15]。

4.2提高藥学服务

医学部门主要工作内容就是为临床医务人员、患者做好服务工作,加强与多个部分之间的交流,按照规章制度对科室操作制度对药物及时供应,保证药物调配窗口准确性。建立质控小组与临床科室,对其他技术科室的满意调查表,随时进行检查,科室通过PDCA循环管理法,对职能部门的管理能力提高,自觉约束医务人员,提高员工的自我自觉性。

5. 小结

通过PDCA循环改进,促进医院药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提高了药学部分各环节管理的工作效率,推动了药学管理质量循环上升,逐步提高了医务人员、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实现了药物使用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结合实际制定务实管用的具体举措,明确部门责任,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 钱芳. PDCA循环管理法在医院药事与药物使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6):11032.

[2] 曹思思,舒成仁. 基于医疗信息与管理系统学会评审的药学决策支持系统精细化设置实践与效果[J]. 中国药业,2021,30(15):16-19.

[3] 王群,金钊,黄颖,等. 药事管理干预对基层医疗机构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影响[J]. 中国药房,2021,32(12):1526-1530.

[4] 胡松雪,呼妙炫,都晓春,等. 基于CNKI的中医药院校药事管理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J]. 中国药事,2021,35(1):109-115.

[5] 剡建华,王欣芮,姚欢,等. 新形势下医院药事管理的优化改革在临床药学服务中的价值[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3):193-195.

[6] 王姝,张汝鑫. 新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视野下伦理委员会面临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21,34(3):167-171.

[7] 梁云,邵蓉. 对新修订《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中药品生产许可延续条款的评析和建议[J]. 中国药房,2021,32(9):1032-1037.

[8] 钟桂鸿,张茜,吴其聪,等. 基于主题框架分析法的广东省零售药店分级分类管理政策实施现状分析[J]. 中国药房,2021,32(12):1421-1427.

[9] 陈方,李源,李艳蓉,等. 关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研究者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检查的简介[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1,37(5):630-634.

[10] 尹鹏军,胡士高. 2014-2018年安徽省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执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的缺陷分析[J]. 药学实践杂志,2021,39(3):287-290.

[11] 韦利玲. 基于任務导向药物自我管理干预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6):940-942.

[12] 王倩,仇兰香,薛艳. PDCA循环管理联合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输液患者用药管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1):160-162.

[13] 巴峰,杜小波. 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对提高药房药品调配及发放准确率的影响[J]. 贵州医药,2021,45(3):449-450.

[14] 张慧,倪凯,黄世福. 安徽省药品批发企业两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检查情况比较[J]. 中国药业,2021,30(7):23-26.

[15] 郭薇,贾乙,邓有才. 基于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的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体系构建思考[J]. 中国医药导报,2021,18(1):71-74.

医院管理范文第2篇

摘要:民营医院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补充力量,其政策空间与市场空间发生了明晰的變化。笔者从民营医院的发展现状入手,对民营医院的发展策略进行探讨,分析民营医院出现的主要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

关键词:民营;发展;策略

民营医院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医疗体制改革孕育而生的一种新型医疗经济实体,具有鲜明的经营特色和独特的管理运行机制[1]。民营医院产权归集体或者个人所有,较之以前计划体制下的公立医院,有了本质的不同,有的医院逐利过度,异化为纯粹企业。有的反复倒卖,异化为运营资本。也有的正确经营,持续发展,成为优质民营医疗资源。民营医院如何回避不足,保持体制变换带来的活力,赢得竞争优势,获得改制红利,成为民营医院首要解决的问题。现对民营医院总体经营现状和发展策略进行分析。

一.目前民营医院存在问题

由于民营医院的创建和发展走的是市场经济的道路,他们既没有国家财政补贴,又没有其他特殊优惠政策,其内在管理也缺乏应有的监管和指导,因而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被普遍反映的自律意识较差,医疗质量不稳定,广告宣传不实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除了医院外部社会环境所带来的生存压力之外,民营医院自身普遍在决策、管理、创新、发展等方面存在着后天不足。相对于传统公立医院,虽然民营医院更具市场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为自己赢得了一定生存空间,但这些尚处于较浅的层次,由于普遍缺乏现代医院管理理念和系统的科学的发展观,所以在战略上缺乏整体性、长远性规划,不注重整体医院实力的培养。在具体运营和管理上缺乏可持续性发展的内在机制,结果自然就表现为急功近利,不讲诚信,给医院带来负面影响。综合分析,民营医院在生存和发展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监管模式相对单一,监管独立性较差

监管能力制约了监管水平的提高。政府监管重点包括2个方面:一是财务监管。有的医院进行了改制,而且主要是转为民营,很多医院还申报了非盈利性医疗机构。但是实际情况是,这些非营利医疗机构还是实行了分红,非盈利性医院存在盈利行为。转制后,卫生部门无法掌握医院经营的确切数据。医院会倾向于上报有利于自身的数据,以非盈利的名义赢利。并且不在少数的医疗机构为均股制,影响医院的长远发展,政策预期不稳定与资金约束容易加剧医院经营中的短期行为。二是规范行医监管。无论是公立医院、民营医院都必然存在逐利行为。较其他地区相比,加强规范行医监管,避免过度医疗,是医疗行业更为突出和重大的实践课题,事关医改成败。特殊的医改环境,应当有特殊的监管独立性,以行使特殊时期的监管职能。三是完善责任管理和考核评估机制。及时对民营医院的不良情况进行通报,加大民营医院违法的社会信用成本[2]。

2、民营医院医改期待更多的“阳光”

就公共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国民健康关系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医疗服务被定义为一种公共服务。民营医疗机构和公立医院同样在为维护国民健康服务。它们在医疗市场提供的卫生服务同样有公共属性,政府应当进行适当补贴或给予政策性优惠。

有些地区医院率先进行了医改,医改后政府每年进行以奖代投考核,考核优胜的医疗机构可获得10余万元的奖励性投入,与医院运行和发展所需经费相比,系杯水车薪,不能和其他地区公立医院一样,争取到同等数量的中央、省级财政拨款,亦很难完成对已改制医疗机构的投入。医改的阳光很难普照大地。

3、民营医院缺乏专业性的管理经验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化,一大批民营医院迅猛发展壮大,特别是一些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专科医院,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但大部分民营医院,虽然在规模上已经发展到中大型医院的程度,但是由于缺乏专业性的管理经验,使民营医院的运营不是很到位,而这些现实局限性将制约医院的进一步良性发展[3]。

二、民营医院经营与发展策略

1、明确医院的总体目标与定位

民营医院的目标定位应当抓住三个要素:服务范围、市场地位、集中优势。一个明确的目标不仅是医院创新和成长的动力所在,也是指明医院的发展方向。正确的目标应该是根据医疗市场环境,卫生行业特点和医院自身的资源优势,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采用差异化战略,确立医院的发展目标,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赚多少钱或拥有多大规模资产,否则往往导致医院的短期行为。目标的制定不要太窄或太宽,既要符合现实条件,又要为未来的发展提供空间,既要有总目标,又要有阶段性目标。有了发展目标还必须要制定具体的实施策略、步骤和期限,并将战略目标分解到相应的职能部门形成可执行的计划,而不能挡在高层管理者的意识层面。要让医院发展目标成为每一位医务员工的具体目标去共享、去实现。通过专科优势,优序融资等方式解决医院发展的资金问题[4]。

民营医院早期要重视医院的综合实力提升,完成初级的原始积累,为生存和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把打造核心竞争力作为总体目标和重要支撑点,加大对医疗特色的扶持和培植,构筑品牌优势,实现医院可持续的发展。特别是中医院适时地制定适合医院发展、而且可操作性的发展总体目标,为民营医院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稳固经营体制,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稳固经营体制,坚强的领导核心,在医院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坚强团结有力的民营医院领导集体,能够统一全院上下的意志,明确发展方向,汇集全院所有职工的智慧与力量,进而顺利实现医院的总体目标与既定任务。

3、重视资本再投入,少分多投,实现跨越式发展。

大多数民营医院发展缓慢主要还是规模小,设备简单,技术力量薄弱,并且大多数民营医院未把科技先进放到医院发展的核心战略地位。事实上只有提高科研水平和开发新技术的能力,才是民营医院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和长久立身之本。民营医院利用机制灵活的优势,通过分析市场,把握市场,确定自己在本地区本行业的发展战略,通过打造自己的特色技术服务,形成独特的竞争战略,建立自己的商业盈利模式。

4、加强民营医院管理文化建设

医院文化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极为重要,被喻为医院的灵魂。力求管理团队精英化;引进高端人才,建设特色专科的办院策略;稳步经营,快速发展的发展思路;以人为本,履行社会责任的服务理念;都是践行民营医院管理文化的基石。现代民营医院在建设自身特色管理文化时理应处理好事业性与企业性,公益性与盈利性,社会责任与投资回报等关系,这是影响现代民营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然,也要形成自己医院的特色,否则会失去医院管理文化的魅力。

5、重视干部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民營中医院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一些民营医院缺乏对医疗质量的有效监督,在录用人员上较为随意,民营医院的医疗质量往往得不到有效保证。要坚持任人为贤,杜绝任人为亲,注意培养德才兼备人才,把构建和谐医院作为工作的首要目标,确立了医院文化。积极为职工创造适宜发展的平台和满意、舒适的生活与工作氛围。

6、创建民营医院品牌,提升医院形象

医疗品牌是指医院的整体识别系统和医疗特色、服务满足方式和医院人文环境,医院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通过临床科室、医务人员、业务流程、技术水平、服务活动、服务环境、服务设施、服务主体的名称、标志、符合医院信念等综合表现出来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和患者对该医院的印象、认同度和价值观的综合评价。现代医院的竞争,已不单单地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层面的竞争,单纯地说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或者是服务的竞争都是片面的,或者说是不全面的。因为民营医院的品牌不仅向就医患者长期提供一组特定医疗产品、利益和服务。而且还体现了承诺、优质、文化等内涵。因此,民营医院在医疗活动中必须具有创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把握其核心精神和核心价值,这样才能使医院在患者的心目中保持持久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7、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医疗活动,扩大民营医院影响力

民营医院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医疗活动,做到快速应变、捕捉热点,配合应急预案工作做好宣传,既为社会承担了公共医疗保健的责任,又塑造了良好的民营医院公益新形象。

总之,民营医院是一个新生事物,一方面自身蕴含强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亟待解决好如何从求生存阶段,顺利过渡到可持续发展阶段,这是民营医院面临的战略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树立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学习和运用现代医院管理理念显得非常重要。从战略上要做好目标定位和实施差异化竞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好”的医疗服务,并为之建立合适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重视医院的品牌培育和文化建设。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要逐步加大人才、科研、管理的可持续化发展方面的投入,以获得不断创新持久发展的动力。同时,追求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确保民营医院在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不断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华,肖迎秋.中国民营医院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22:34-36

[2]殷程程,张会会,王岚等.基于博弈理论的民营医院监管策略的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2:127-128

[3]金磊,金鑫,鱼敏.民营医院管理规范化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5(24):37-38

[4]杨凯,张勇.民营医院融资模式和策略分析[J].民营医院融资模式和策略分析,2015,2:77-79

医院管理范文第3篇

摘 要:伴随着医疗改革事业的深入发展,传统医院岗位的管理模式逐渐凸显出其不足之处,为了能够更好的迎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在公立医院的医改工作中,对于岗位的管理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在此主要简单的陈述了医院在医改背景下对于岗位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实践,希望可以给相关医院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实践思考。

关键词 :医改;医院岗位;管理模式;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如何有效地执行岗位管理进而促进我国事业单位发展是我国事业单位面临的重要挑战。就我国医院当前现状而言,公立医院急需构建符合自身改革发展需求的聘任制度以及岗位管理制度,这也是细化医院科学管理,深化医院改革工作中的重点部分,这主要是因为公立医院岗位管理直接影响着内部员工工作积极性,一旦岗位管理不够完善,医院内部工作人员整体工作效率以及素质都收到严重影响,医院改革工作质量也将受到很大威胁。

一、 医院岗位管理的相关概述

所谓岗位管理,其指的是以各种生产技术中的劳动者所对应的具体工作岗位为主要研究内容,用科学、合理、有效、系统的方法进行系统的管理。岗位管理内容主要分为:整合岗位信息、岗位调研、岗位评价、岗位特点剖析等,通过研究这些内容可以为相关岗位用人(诸如人员聘用、考核评分、人员培训、人员晋升或调配等)给予相关支持。传统的岗位管理很多时候会存在程序不清、效率不高、人为因素干扰较大以及职责和权利不统一等诸多漏洞。因此,怎样从传统身份管理过渡转变为精细化岗位管理是我国公立医院岗位改革中的重中之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的激发医院员工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同时为医院的用人引入相关的竞争机制,这也是在目前医改背景下如何有效构建医院管理新制度的重要措施。

二、 医改背景下医院岗位管理的主要模式

(一) 岗位职责划分明细,不断优化竞聘制度

首先医院应结合岗位具体特点明确相关工作岗位具体职责,通过“人随岗定、清单到岗”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对于岗位的设置要更加科学合理,应该将岗位对应的目标、职责、聘任条件等方面对外公布清楚,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方式择优录取。一般来说,竞聘的程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流程:个人申报、竞聘演讲、评委评议、党委研究、医院聘任等,然后医院根据内部岗位的需求,对岗位进行分配。医院内部其他岗位也应该采取竞聘上岗的方式,包括行政管理岗位、中层干部岗位等都可实行竞聘上岗的模式。

(二)科学、合理的设置岗位结构

医院在进行岗位结构设置时,应该更加科学合理,除了严格落实我国卫生管理部门推出的相关政策以及部门编制标准以外,还应充分结合医院发展现状明确医院岗位架构与布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公立医院应始终坚持宏观调控、科学合理的设置岗位的原则,坚持精干高效、平稳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坚持合同管理、按岗聘用的原则。

(三)优化绩效管理

在医院岗位管理的过程中,公立医院必须不断优化医院绩效管理,通过构建完善的绩效管理机制以及考核奖惩制度进而提高医院岗位管理水平,例如在晋升临床科主任过程中可以实施年度绩效制度,结合个人年度绩效确定人员晋升,这有利于充分激发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具体考核过程中,可以结合不同科室主任自身职责、工作量以及任务等来进行量化指标的考核,根据考核的标准来进行薪金的分配,比如当完成了既定的指标或者任务时,医院可以额外颁发2-3倍的年度奖金。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可以将病人的接诊治疗满意度以及相关医学专业考核等方面作为考核指标,对于排名前3的可给予部分的奖励性薪金。另外,对于那些给医院做出特殊贡献或者在学科建设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工作者也应该给予一定的专项奖励。

三、 医院岗位管理模式实践效果

(一)医院职工的工作技能、综合素质等提高效果显著

在我国医院岗位设置的过程中,岗位的职责以及受聘条件都得到了明确的要求,待聘人员也在受聘的过程中给招聘人员展现了其自身的聘任条件和能力,因此后期的岗位工作中,专业技术素质以及科研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在竞聘的过程中,对于量化打分的标准中也涵盖了诸如论文发表、科研专利等加分项,这样极大的鼓舞了医务人员对学术、科研的发表和研究。比如在竞聘管理中将规范化医师培训作为打分项之一,当应聘人员不具有规范化培训能力时直接一票否定。对于一些专业技术人才的应聘时,应更加重视考核其专业技能水平,只有注重实施“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才能为自身职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并形成一种“人争先进、事争一流、有旗必扛、逢先必争”的工作导向。

(二)医院人员岗位的配置更加合理

医院岗位管理可以在某些程度上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可以给员工一种危机意识感,有效的提高员工主人公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在医院进行人才聘用时,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聘用计划,并秉承“以岗定薪、因事设岗、按岗聘用、动态管理”招聘理念,始终落实以聘用专业医疗技术人才为主,以聘用医院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为辅的模式,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上级颁布文件,合理规划调整岗位配置。在聘用专业医疗技术人才过程中,应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特点的特点进行深层次的调研和分析,科学合理的设置医院岗位相关结构比例,例如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梯队以及相关工作性质等,这有利于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医院聘用专业医疗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此外,针对科室无空岗或者岗位编制不足的情况也应进行深度研究,如果是相近专业科室岗位空缺,那么医院可以灵活采取申请转岗聘任的人员并进行双向选择的措施,由医院进行统一调配设置可以确保医院各个科室之间人员流动顺畅。在此背景下医院员工工作创造性和积极性有了很大地提高,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维护医院内部员工自身利益和实际发展需求,这对于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也产生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说这种举措实现了战略双赢。另外,为了更好地促进医院医疗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医院可以实施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有效打破传统的论资排辈以及铁饭碗用人模式,真正的实现了庸者下,能者上,让优秀的专业人才去做专业的事情,进而使得医院人才配置更加完善、科学。

(三)岗位的管理模式更加切合医院自身发展

医院的岗位竞聘管理制度中,应该采用多种模式相互结合,这样可以更加兼顾公平的,公正的原则。在部分岗位择优聘任时,可以采取量化打分,科室整体打分以及竞聘评议的举措对医院相关工作岗位岗位具体权重进行合理设置。对于个人岗位评定时,也是采取综合评价打分的模式,在完成打分后医院应将打分结果进行排序并进行公开。由于不同岗位等级、类别等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医院应拟定荏源聘用岗位等级制度。通过量化岗位指标,可以更好地确保岗位管理的公正性,而且透明化岗位管理也更加具备信服力。在整个人员聘用过程中,医院一定要注意强化监督和管理,重视相关信息的反馈,对于违规招聘或者出现竞聘造假等问题,应该给予严肃的处理,或者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对整个岗位的竞聘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最终的竞聘更加公正、公平。

综上所述,隨着我国医改步伐的深入发展,对于医院岗位管理模式的探讨和实践也引起了诸多的关注和重视。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岗位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打破传统的“铁饭碗”、“论资排辈”等用人弊端,科学合理的规划调整岗位,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明丽,王国强,祝勇.基于医改新形式下医院预算管理创新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23):173-177.

[2]崔志芳.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现状与对策刍议[J].当代会计,2018(05):68-69.

[3]吕雪梅,张男.医改背景下强化医院财务管理的着眼点分析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8(07):124-125.

[4]章睿.医院财务管理创新发展——医改视角下财务管理精细化问题浅析[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21):19-20.

[5]马洪瑶,申俊龙,王洪忠.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素质要求与提升策略[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1):119-120+123.

[6]刘洪玲,王辉明,何惠姗,封晓洁,孙伟.深化医改背景下医院药学发展与药师工作模式探讨[J].中国药学杂志,2015,50(20):1836-1840.

医院管理范文第4篇

摘要:会计档案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被容易忽视的薄弱环节,直接影响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为了增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医院财务部门应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鉴定销毁,要重点完善电算化资料归档制度,确保会计档案安全完整。

关键词:会计档案管理;鉴定销毁;会计电算化

一、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会计档案管理是指按照规定,认真做好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移交、查阅、销毁等工作,保证会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便于查阅,严防损毁、散失和泄密。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会形成大量的会计档案,它们作为单位档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记录和反映一个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依据。加强医院会计档案管理,建立完整的档案管理体系,一是保证会计凭证和账簿的连续性,全面系统的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轨迹;二是可以为管理者提供经济分析的指标,通过各年度的财务数据分析、业务收支对比,了解医院的发展趋势,从而为医院的经济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三是进一步规范医院的财务制度,提高医院的整体财务管理水平。

二 、医院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部门和会计部门职责划分不清,配合不利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规定,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由会计管理机构临时保管一年,最长不能超过三年,就须移交档案管理机构保管。但在实践中,档案部门和会计部门缺乏必要的沟通和配合,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不够规范。

1. 会计档案移交工作流于形式。由于每年的会计档案数量较多,仅会计记账凭证一年就多达四五百本。虽然会计人员已经编制了移交清册,登记归档,实际上移交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并不清点会计档案,仍然由会计人员负责整理存放。

2. 会计档案管理职责不明。目前,很多单位的财务档案管理工作还是由会计人员兼任。尤其是已经归档的会计档案,在查找、借阅过程中仍然由会计人员负责,档案人员极少参与其中,一旦出现缺漏遗失的现象,档案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就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的情况。

3. 硬件不足,档案保管条件较差。会计档案库房狭小局促,存放空间严重不足,导致摆放混乱无序,难以查阅;多个部门共用一个库房,人员进出随意,存放会计档案的柜门大开,从不上锁,无法保证会计资料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二)会计档案只归档不鉴定,只保管不销毁,占用大量资源

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是会计档案管理不可缺少的一环,而事实上多数单位对期满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持消极态度,未按会计法规定定期销毁。医院现存会计档案的状况是。

1. 积压严重。要清点多年未销的所有会计档案,工作量巨大,需要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导致档案越积越多,无人问津。

2. 无人敢销。鉴定销毁涉及多个部门,责任重大。实践中定期销毁会计档案的单位少之又少,多数单位都是相互观望。有的单位即使有心开展,但财务、档案等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无人牵头,导致销毁工作难以开展。

3. 资源浪费。由于已过期会计档案长期保存,大大加剧了档案库房的储藏压力,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三)在电算化环境下,存储会计数据的磁介质档案管理没有全面展开

目前,医院基本都实行会计电算化,但档案管理人员只是将原来用手工记录的凭证、账薄和报表,改成了用电脑打印出来的账簿、报表。档案管理仍然以纸质档案为主,电子档案为辅,会计数据磁介档案没有与纸质档案同步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方面。

1. 有的单位虽然将会计信息存入磁性介质,但对磁盘、光盘中的会计信息疏于日常管理维护,磁盘、光盘消磁损坏,造成会计信息丢失。

2. 有的对会计电算化软件中的账务信息没有定期做备份处理,及时归档,一旦会计软件出现问题,就会造成会计数据丢失。

3. 電算化软件更新换代速度很快,有的单位将会计软件升级和更换后,未能及时把会计正版软件及相关财务数据整理备份,从而造成会计数据无法正常读取,导致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内容不完整。

三、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引导,切实提高会计档案的管理意识

做好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首要的是提高思想认识。从单位、部门领导到档案管理人员,都要加强教育引导,不断提高对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从源头上保证医院会计档案的保密性、安全性。

1. 从法制的层面加强引导。《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档案法》都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依法保管等事项做出了明确规定。因此,财务会计的档案管理是法律行为,要以此来强化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对财务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用法律法规来约束会计档案管理,从而提高单位会计档案管理的规范程度。

2. 加强任务驱动。把会计档案管理的日常化工作列入单位工作的短期日程,把鉴定销毁列入年度重点工作,通过任务督导、过程监督,提高各级人员对会计档案的管理意识,确保每项工作落在日常、落到实处。

(二)建章立制,进一步明晰档案管理责任

医院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繁杂,细节颇多,包含档案的编制、整理、立卷、分类、保管、利用、鉴定等多个环节。对此,医院财务部门应建立专门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1. 建立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保密等基本管理制度,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结合单位特点,制定会计档案的归档时间、归档范围、分类大纲、保管期限表、移交时间等,力争使会计档案收集完整,手续齐全。

2. 明确分工,细化财务部门、档案部门,以及相关业务人员的岗位职责,将职责落实到个人,形成专人专管、人人有责的良好机制,确保档案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三)规范流程,定期开展会计档案鉴定和销毁工作

医院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对期满会计档案实施鉴定和销毁。

1. 及时对已经达到保管期限的会计凭证、账簿等进行鉴定。鉴定过程中不仅要符合单位自行制定的规章制度,还应遵循会计档案的鉴定原则。在完成所有期满会计档案鉴定工作后,由鉴定人员编制档案销毁清册,列明拟销毁会计档案的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销毁时间等内容,由单位负责人、档案管理部门负责人、经办人,以及会计管理部门负责人、经办人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2. 定期进行销毁。销毁工作由财务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共同实施。销毁前,会计人员和档案人员按照销毁清册对拟销毁档案进行清点核对,将案卷抽出封存;销毁时,联系由上级部门指定的保密单位,调派专车将待销毁档案运至造纸厂,会计和档案部门派人监销,全程监督;销毁后,监销人、经办人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字,经办人要从保密单位取得销毁凭据,连同销毁清册等材料装订归档,永久保管。

(四)加强培训,提高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在實际工作中,财务人员虽然熟悉账务处理,但缺乏档案管理知识,而档案管理人员又缺少财务基础知识。会计档案不同于一般的单位档案,存在很强的专业性。医院各职能部门,包括上级主管部门需要经常调阅会计档案。有些是零星的查找、借阅,更多的是涉及到年度审计、专项检查等工作,调阅的凭证数量多,时间跨度长,涉及的专业性也强,需要财务部门精心准备大量的会计资料。因此,会计档案管理人员既要精通财务专业技能,又要熟悉档案管理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医院应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培养德才兼备,知识结构合理,具有求知创新精神的会计档案管理人才。

(五)与时俱进,适应新型的会计档案管理形式

会计信息化的日益普及对会计档案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医院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势在必行。

1. 建立会计档案的数据库。将原始凭证、会计账簿等基础会计资料,在数据库中逐一认真、细致地录入,并借助数据库的打印输出功能,保存好会计档案资料,以备查阅。

2. 定期备份。将信息系统中的所有档案复制到磁性介质上,为实现档案数据的综合查询与有效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3. 认真汇编。充分利用会计信息系统的强大功能,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并通过对会计档案的编研,以财务年鉴等方式形成有价值的会计信息,防止保存档案信息的载体失效而丢失重要的会计信息。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时代下,医院会计档案的管理不论是从管理意识还是人才培养,都需要得到医院管理者的格外重视和支持。医院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加大投入,一方面扩大档案室面积,完善会计档案的保管设施,为存放会计档案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另一方面引入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和手段,培养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保证归档资料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双管齐下,切实提高医院会计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促进医院高效、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淑玉.完善医院会计档案管理,做好财务信息管理工作[J].中国经贸,2011(08).

[2]阮剑英.医院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中国经贸,2012(06).

[3]王新霞.企业期满会计档案鉴定销毁的实践与思考[J].浙江档案,2014(10).

[4]马虹.浅谈会计档案保管工作的优化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11(18).

(作者单位:南京市口腔医院财务科)

医院管理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医院信息管理亦与时俱进,积极探寻并采用全新的管理技术。其中,互联互通技术不仅拥有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的应用优势,现今亦处于医院信息管理主流应用的趋势当中。本文首先简单叙述了医院信息管理的意义,其次分析了当前医院信息管理的问题与需求,最后针对互联互通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实践应用,列举了几项实例,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互通;医院;信息管理;实践应用

引言:医院信息管理除基于计算机系统操作外,亦需连接互联网进行应用各类网络技术的有效管理。在信息传递效率需求较高的当前社会,医院管理者应对信息管理的框架进行深入的创新与改革。互联互通模式的应用不仅能协助实现此点,还能有效优化过往管理系统中的问题。因此,本文对互联互通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实践应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医院信息管理的意义

医院信息作为各项医疗活动的信息基础,保证其数据的有效管理,是各大医院日常运营的重要任务。首先,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能优化整体医疗流程。部分患者就医时身体存在不便状态,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能简化其交付各项费用及领取药物的流程。其次,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能明晰院内各项药品的储备情况。系统中的数据可根据格式录入药品的名称、入库日期、保质日期及在库数量。这些数据的明晰可协助药品管理员对缺货的药品进行补充,亦可避免部分药品积压、过期却仍旧占据库存空间等情况,提升了院内药品及其存储空间的合理利用性。再次,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能协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史。信息管理系统能将当前患者每次就诊的信息进行整合保存,在日后再次就诊时,医生可通过其病史对其进行过往疾病与当前症状的关联诊断,进而保证诊断考量的周全,实现病因的高效查处。最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亦可协助医院分析当前病症流行趋势。医院管理者可通过阶段性的数据分析,了解近日多发的病症,进而集合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各项事务推进。如相关药品与医疗器械的购入,相关医疗人员的精进培训等。整体来说,医院信息管理不仅能使医院各项医疗活动更加便捷高效,亦为医院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行动的基础。

二、当前医院信息管理的问题与需求

当前医院信息管理问题,主要在于信息系统与院内其他各项管理系统缺乏联系上。在信息化管理推行初期,我国各大医院采取了多项新式技术的应用,并初步实现了医院信息管理建设。随着时间的推移,此项管理趋于成熟,但院内如财务等管理部门进行信息化管理建设时,未能与基础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各项技术进行统一要求的建设,进而导致后期医院各项管理活动存在交互困难或脱节等情况。此类情况会随着各部门自身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愈发相去甚远,如不对此类问题进行调控,不仅会导致信息管理工作的难度加大,还会在脱节的环节中导致部分信息资源的失效。此类现象的反复出现,将会为医院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1]。

当前医院信息管理发展的需求,是实现各部门信息的有效互通。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才是信息管理的最终目标。此外,医院信息管理应结合当前医疗体制改革实行进行各项等级诊疗标准的有效划分。医患拥有的医疗保险等个人医疗应用信息均处于院外社会保证的管理系统当中,此类信息的共享相对重要,亦应作为整体医疗活动中加强互通的改革重点。最后,医院信息管理亦应实现与各项科研部门的互通。医院临床数据中积累了大量的实例内容及操作经验,能为我国相关科学研究给予较大的助力。加强信息管理与科研团队的有效互通,不仅能实现医院信息的更高价值,亦能有效促推进各项病症的多方研究进度。

三、互联互通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实践应用

(一)全局信息管理

在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技术的应用中,全局信息管理首先包括运营、科教及医疗管理。医疗管理相对基础,即为院内各项医疗活动记录及必备的各项信息管理。此类管理活动不仅为基础,以亦为管理重点;运营管理如字面所述,其管理构成涉及医院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为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相关的数据支持及调配的系统框架。科教管理即为院内与院外信息互通的管理系统,此系统不仅存储及管理着相关信息内容,亦包含相关科研项目的具体内容、科研进度、教学安排与经费消耗等数据。科教管理作为医院信息的延展应用管理,其涉及内容却相当庞大。此三类信息数据的管理之间同样要进行信息交流,由此多数医院采取临床数据中心(CDR)这一全局信息管理系统来实现较为全面的信息管控。临床数据中心采用B/S架构,可保证多项系统的无缝集成。在数据保存上,其亦支持多种格式的文件应用,保证互通时信息的有效传递。在数据安全上,其不仅可将并换个人信息进行加密,还能在整体数据存储上实行1+N的容灾设计,有效保证信息应用的隐私性与安全性[2]。

临床数据中心在整合各项系统的信息时,可建立以病患为单位的相关数据信息建模。在后期患者入院展开医疗应用时,数据中心可根据已建立的相关信息建模为医生与患者提供高效的信息调度。此类信息建模的建立基于信息资源管理枢纽,包括电子病历、社保信息、影像存储等各项信息的集成体现。此类技术的应用不仅实现了医院信息管理的高效化,亦体现了当医疗相关信息管理的高超水平。

(二)信息资源标准化管理

互联互通的医院信息管理不仅应体现于集成全面的系统整合,亦应在后期的应用于调配中逐步实现信息资源的统一与标准化管理。上文提及的多部门乃至院内外信息互通,其管理信息的方式各不相同。为缩短各环节操作流程,加强信息互通效率,保证信息资源保准化管理势在必行。医院可从院内着手,参考国家及其他医院的电子病历数据标准,结合本院实情,通过数据、服务、管理建设等各个阶段,制定一系列的医院基础信息管理制度。此类内容涉及通用标准及专用标准,通用标准多数应用在普通信息管理当中,而专用标准则为医疗信息管理单独制定。在院内逐渐形成系统的信息管理模式后,可适当推荐给拥有合作性质的科研小组,有效促进科教管理信息资源标准化的同步实行。

(三)互联互通服务功能管理

互联互通的医院信息管理最重要的一环,即为病患对自身相关医疗数据的应用,此类信息管理属于服务向功能管理。医院应建立健全的信息服务功能,在患者到院就诊时便可通过医保卡等社会保障证明直接进行便捷地注册。通过此类系统,患者及医生均可实现电子病历档案的查阅。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可查看患者此类病症的过往用药,进而结合当前症状进行抗药分析,提升治疗效率。在此类系统提供的高效信息互通服务下,从诊断到就医,再到后期的各项费用的结算,将呈现较高的简洁度。此类系统亦支持电子收据的整合、打印与线上的一键收发,充分满足患者的多种需求[3]。

结论:

总的来说,在信息化时代中,各大医院为迎合时代发展与人们生活的需求,不断更新医院信息管理的技術应用。在院内各部门信息管理技术发展相对成熟的当下,加强医院管理信息互联互通成为医院管理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在初步分析当前医院信息管理的问题与需求后,管理工作者应通过互联互通的全局信息管理、信息资源标准化管理及互联互通服务功能管理,提升信息管理的安全性与高效性,进而保证医院各项医疗与科研活动长期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远盈.互联互通下医院信息管理优化路径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0,32(11):221-223.

[2]项春敏.浅谈互联互通理念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运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9(09):66.

[3]王军.基于互联互通的医院信息管理优化路径[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01):198.

上一篇:应收账款管理下一篇:资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