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法论文范文

2024-03-15

信息技术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也成为小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的提升路径,对于学生提高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提升信息技术创新思维以及正确利用信息技术裨益良多,会成为小学生今后学习、工作和发展的重要助力之一。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素养提升;路径

引言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成为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此过程中,信息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信息素养是指个体恰当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得、管理、表达、整合和评价信息以及建构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开展社会交往的态度和能力,其包括信息知识、信息意識、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方面。目前,信息素养的提升已成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以往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停留于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粗浅知识层面较多,关注学生信息意识、能力及道德方面较少,也就是说老师拘泥于传统教育方式下,限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机械完成,因此通过本文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提升路径进行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提升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从唯成绩论转化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化,为学生获取和利用各类信息提供了更优化的手段,也为其信息素养提升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可赋予信息技术更高的社会价值,培养小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掌握终生学习技能,为以后成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水平、高技能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信息素养的提升适应了教育的需求,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求索者,尤其是小学生生性活泼,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学生综合能力和个性化发展,信息素养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逐步掌握信息搜集、分析和整理的技能,进而转化为自身知识的积累,以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信息素养的培养并不是单纯地对于信息知识的教授,而要围绕信息技术、信息素养最终达到对各种知识的整合,即以信息素养为基础,将信息技术与各科知识融会贯通,让学生实现知识的多元化,发挥信息技术最大的效能,从而推进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让学习不再成为学生的负累。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提升的路径分析

(一)转变观念,提升信息意识

信息素养的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信息意识是先导。现如今,网络信息化已经与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密不可分,小学生亦从小接触到网络信息,但是如何能够让小学生正确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能够清醒认识网络信息的两面性,明辨利弊,分清主次,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应有的、积极的作用,这要得益于小学生信息意识的建立与提升。在此过程中,老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可再认为信息技术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而不去关注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成果,在教学策略不可固守单一的、枯燥的方式,而更应该多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参与中体会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俗话说,爱为学问之始。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是建立与提升信息素养的基础,老师要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状态,营造信息学习氛围,引领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奇妙之处。信息意识实际上是学生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而主动获取知识的心理活动过程,而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就是让学生自身认识到信息是资源,利用好信息资源将有助于获得更多有趣的知识,开拓眼界,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积极利用信息资源的良好习惯,同时同学间的相互沟通协作,信息资源共享,能够碰撞出更多的信息资源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地、积极地学习信息技术,建立起科学的信息意识[1]。

比如,四年级小学生学习浙教版信息技术后,对键盘和文字输入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打字速度的快慢和准确率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信息技能使用,这需要长期的练习,不过练习的过程对于小学生而言较为枯燥乏味,这时老师可以利用金山打字通软件,先从简单的拯救苹果和太空大战游戏开始,通关后才可以进行急流勇进和生死时速的练习,还有“青蛙跳河”、“警察抓小偷”等教育类游戏由简入深,让学生逐步加强对键盘的熟悉程度、手指的灵活性和文字输入能力,在练习方式上即可以人机对话,也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对决。通过这样的兴趣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到信息技术学习中。

(二)多元教学,提升信息技能

信息技能是信息素养提升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其根本目的就是在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来充实自己,拓展知识,这就是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涉及信息知识以及对具体的信息获取、组织、处理、加工、表达、通讯、评价等的能力,这也是学生个人信息素养的基础。从哪些渠道可以获取信息,怎样查找,查找后如何筛选、整理、分析,最后整合、表达出来,为自己所用,这些技能需要老师加以指导。首先,小学生要初步掌握计算机的组成、会一些输入法和智能工具软件、检索互联网网页,会在网络上查找书籍,并且要举一反三,将每节课所学知识串连起来,然后思考其中的关联性,进而通过实践操作,信息技术知识形成有机整体,转化为信息技能。老师可以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以任务为导向,适应小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引入教育游戏、情境代入和探究式学习等方法,让学生专注力及注意力得到加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信息技术知识,锻炼信息技术技能。

比如通过浙教版四年级信息技术的学习,学生已经学到文字输入、画图软件的使用技能,那么老师可参照《给古诗配画》的教学要求,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力,选择不同的古诗进行电脑配画、配字练习,这样就需要学生综合已学的知识,并利用信息获取、筛选、整理、加工等技术,将信息技能更加完善,对于整体效果佳的字画,可以在微信群里展示,这既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也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使得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同时也让家长感受到信息技术学习的必要性。当然,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锻炼学生的信息技能还可以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将信息技能的提升延伸至课后。再比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利用信息技术来查找、检索学习有关的资料,并且可以将收集的资料或者自己形成的学习资料复制、粘贴、归纳、整理到文件夹中,让信息技术学有所用。同时,由于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影响,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和信息技能实践中存在一定差异性,老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学生在小组对于信息技术学习和信息技能进行沟通交流,促进信息技术学习效率的提高,拓展信息技能的实践。

(三)防患未然,提升信息道德

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让我们获取信息,拓展知识有了更多渠道,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繁杂的网络信息中,不乏一些道德水平低下、错误思想倾向的信息混杂其中,侵蚀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有一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违规违法活动的行为,为小学生带来错误的行为导向。在小学生信息素养中,信息道德具有定向、保证、支配与调节作用,信息道德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生所学习的信息技术今后是否有益于社会,因此加强信息道德的培养是信息素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此,老师务必强化对小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让学生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及行为,养成正确利用信息技术的好习惯[2]。

比如,老师要从小引导学生学会对于网络上的信息明辨是非,不可人云亦云,以讹传讹,成为网络冷暴力的助推手。因此可让学生了解一下我国关于信息技术及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牢记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让学生知晓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违规以及违法违规的严重后果,从而确保自身利用信息技术的行为始终处于合法范畴内。针对小学生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如沉迷于各类聊天软件中,或者在网络上无目的性的闲逛,或者痴迷于网络游戏,或者反复刷看小视频等等,可让小学生们说一说、议一议,讨论一下这种行为的对错,让学生认识到沉迷网络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可能会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自觉纠正不良的上网习惯,同时建立对信息网络的正确定位,即信息网络的作用是让学生的学习更为便捷,掌握新知识,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学生学习与生活服务,而非让信息技术成为生活的全部,甚至荒废学业。

(四)交叉整合,提升信息效能

社会发展要求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老师在小学教育中一以贯之素质培养的观念,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必备技能、学习手段和发展助力,需要与其他学科相融合,以发挥其最大效能,让小学生从小能够培养和锻炼其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善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发挥其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潜能,这才是信息素养的有效延伸。一方面是语文、数学等学科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比如多媒体、微课等等,其绚丽多彩,变化多样的形式,让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象,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让学生在老师的实际应用中切实感受到信息技术的无穷魅力,产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可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整合,相衔接,互有所用,互有所得。比如在学习语文古诗时,可以让学生将古诗默写到电脑上,增加学生对古诗的记忆和打字熟练程度。对于作文可以让学生在电脑上写作、排版,在文件夹中保存,便于以后查;学会画图软件和颜色的使用方法,可以在电脑上绘制美术图画等。因此,作为信息技术学科老师,可以有意识地了解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其他学科老师也要为信息技术与本学科的有机融合提供基础素材,使得二者紧密融合,有机整合,让其他学科知识利用信息技术得到巩固和拓展,让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成为其他学科学习的积极助力,这样能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信息技术的作用,促进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结语

小学信息技术学习是有限的,但是从小培养和提升信息素养是无限的。利用小学生处于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初始阶段、关键时期,在信息技术教学深入贯彻信息素养的提升,对于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信息技术时代,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小学信息技术老师,探究信息素养提升路径是首要思考的问题,也需要各位老师积极实践,总结经验,真正让提升信息素养各种路径和策略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见斌 何.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策略[J]. 教学方法创新與实践, 2020, 3(2):44.

李丽霞. 注重能力培养提高信息素养—要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探索[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 17(6):105-106.

信息技术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有效教学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提升课堂质量。要想实现教学效益不断提升的目标,其中的重要环节就是打造高效课堂。所谓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等有效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从而能够投入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实现最大的教学效果。要想使课堂效率进一步提升,就要对课堂进行有效管理。信息技术课在中学生课程中有其独有的特点,也就是在上课的时候需要以电脑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大部分学生对电脑的兴趣要比对教师授课的兴趣高得多,因此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教师的授课中,成为计算机信息课程亟须解决的问题。倘若不能将学生对电脑的兴趣转移到教师授课内容的兴趣上,那么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不理想。因此,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最大的教学效果,是计算机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基于此,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就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谈谈以下体会。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每一节的教学目标都应该明确,同时,在课堂导入时,要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应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协作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并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阶段。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每一组选出一名计算机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任小组长,当小组成员在学习计算机知识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由小组长进行指导。同时,开展小组竞赛活动,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的设置

教学目标的具体展示就是教学内容,虽然中学信息课程都有具体的教材,教材上也有具体的教学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等设置具体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不能抛弃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或者压缩,也不能局限于教材而与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不符。例如,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属于城乡结合部,学生在电脑技术方面差距比较大,有的学生从小就接触电脑,对电脑基础操作了如指掌;而有的学生因为家庭条件等缘故,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因此,笔者在刚开始开展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时候,针对大部分学生的实际状况,专门给学生讲解了两节电脑基础入门课,让学生学会正确开机、关机,学会打字,了解电脑界面功能等。由此可见,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在教材的基础上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的探讨

1.重视设置导入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最好的教学就是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学者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打造快乐而又和谐的教学环境,一个关键路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普遍对计算机技术课感兴趣,主要原因是喜欢玩游戏,喜欢在电脑上看电影,喜欢通过电脑聊天等,而对电脑操作技术并没有很大的兴趣。所以,笔者在开展教学时,对课堂导入非常重视,每次对课堂情景导入都要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例如,在开展PPT文稿设计的教学中,笔者通过以下方法设置课堂情景导入:先准备一张精美的贺卡,告诉学生,这是一位学生在教师节送给我的,是他自己设计的,然后询问学生想不想自己进行设计,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这样听起课来兴趣盎然。之后,笔者再就贺卡的制作过程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听得非常认真,学习效果也好,从而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标教学理念指出,教学活动其实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等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掌握。在课堂中,教师不能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是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主动学习的机会,从而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有效掌握知识。

例如,在“Word文档中文本的位置调整”教学中,学生先自己动手对文本内容进行位置调整,有的学生采取复制粘贴法,有的学生采取剪切法,有的学生采取拖动法等。之后,在教学中,笔者告诉学生这些方法都可以运用,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有效避开以往“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互相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让学习小组之间开展竞赛,看哪一个小组使用的方式最多,从而将每一个小组的学习探索积极性激发出来,学生纷纷找办法、学技能,有效地提升了课堂学习效果。

3.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开展合作教学,在学习中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互提升,更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通过合作和探究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思考力,提升学生的协作意识。

例如,在开展“EXCEL排序”教学中,笔者先给学生一个任务,要求学生依照成绩高低进行排序,之后排出名次,再回归到原来的顺序。而怎樣实现排序后再次回归到原来的顺序呢?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积极思考、探索。教师给学生下达任务后,对通过积极思考完成任务的小组和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

四、结语

中学课程教学方式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教师应依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使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更加高效。教师通过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实现有效教学,对各种因素进行统筹考虑,如教学条件、教学内容、课堂导入的设置方式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以确保实现有效教学。教师不仅要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同时还要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能力。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依据学生的心理需求,改变教学方法和策略,使之能与时俱进,并保持新鲜感。同时,以较新的技术为基础,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教学效果,迎接时代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王鉴,安福海,李泽林.“互联网+”背景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进展与反思[J].教育研究, 2017(11).

[2]李白桦,孙美乔.计算机课堂低效教学行为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3).

[3]李健,孙玥,王光明.高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常模及其水平等级标准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17(8).

[4]冯小伟,杨素华.论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高中语文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5).

[5]曹红霞.延安市普通中学高校课程实施的现状与推进策略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4.

作者简介:陈剑锋(1982— ),男,江西南康人,在职研究生,武汉大学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领域(教育技术方向)。

信息技术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有效教学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提升课堂质量。要想实现教学效益不断提升的目标,其中的重要环节就是打造高效课堂。所谓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等有效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从而能够投入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实现最大的教学效果。要想使课堂效率进一步提升,就要对课堂进行有效管理。信息技术课在中学生课程中有其独有的特点,也就是在上课的时候需要以电脑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大部分学生对电脑的兴趣要比对教师授课的兴趣高得多,因此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教师的授课中,成为计算机信息课程亟须解决的问题。倘若不能将学生对电脑的兴趣转移到教师授课内容的兴趣上,那么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不理想。因此,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最大的教学效果,是计算机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基于此,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就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谈谈以下体会。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每一节的教学目标都应该明确,同时,在课堂导入时,要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应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协作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并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阶段。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每一组选出一名计算机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任小组长,当小组成员在学习计算机知识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由小组长进行指导。同时,开展小组竞赛活动,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的设置

教学目标的具体展示就是教学内容,虽然中学信息课程都有具体的教材,教材上也有具体的教学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等设置具体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不能抛弃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或者压缩,也不能局限于教材而与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不符。例如,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属于城乡结合部,学生在电脑技术方面差距比较大,有的学生从小就接触电脑,对电脑基础操作了如指掌;而有的学生因为家庭条件等缘故,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因此,笔者在刚开始开展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时候,针对大部分学生的实际状况,专门给学生讲解了两节电脑基础入门课,让学生学会正确开机、关机,学会打字,了解电脑界面功能等。由此可见,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在教材的基础上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的探讨

1.重视设置导入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最好的教学就是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学者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打造快乐而又和谐的教学环境,一个关键路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普遍对计算机技术课感兴趣,主要原因是喜欢玩游戏,喜欢在电脑上看电影,喜欢通过电脑聊天等,而对电脑操作技术并没有很大的兴趣。所以,笔者在开展教学时,对课堂导入非常重视,每次对课堂情景导入都要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例如,在开展PPT文稿设计的教学中,笔者通过以下方法设置课堂情景导入:先准备一张精美的贺卡,告诉学生,这是一位学生在教师节送给我的,是他自己设计的,然后询问学生想不想自己进行设计,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这样听起课来兴趣盎然。之后,笔者再就贺卡的制作过程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听得非常认真,学习效果也好,从而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标教学理念指出,教学活动其实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等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掌握。在课堂中,教师不能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是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主动学习的机会,从而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有效掌握知识。

例如,在“Word文档中文本的位置调整”教学中,学生先自己动手对文本内容进行位置调整,有的学生采取复制粘贴法,有的学生采取剪切法,有的学生采取拖动法等。之后,在教学中,笔者告诉学生这些方法都可以运用,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有效避开以往“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互相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让学习小组之间开展竞赛,看哪一个小组使用的方式最多,从而将每一个小组的学习探索积极性激发出来,学生纷纷找办法、学技能,有效地提升了课堂学习效果。

3.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开展合作教学,在学习中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互提升,更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通过合作和探究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思考力,提升学生的协作意识。

例如,在开展“EXCEL排序”教学中,笔者先给学生一个任务,要求学生依照成绩高低进行排序,之后排出名次,再回归到原来的顺序。而怎樣实现排序后再次回归到原来的顺序呢?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积极思考、探索。教师给学生下达任务后,对通过积极思考完成任务的小组和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

四、结语

中学课程教学方式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教师应依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使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更加高效。教师通过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实现有效教学,对各种因素进行统筹考虑,如教学条件、教学内容、课堂导入的设置方式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以确保实现有效教学。教师不仅要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同时还要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能力。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依据学生的心理需求,改变教学方法和策略,使之能与时俱进,并保持新鲜感。同时,以较新的技术为基础,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教学效果,迎接时代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王鉴,安福海,李泽林.“互联网+”背景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进展与反思[J].教育研究, 2017(11).

[2]李白桦,孙美乔.计算机课堂低效教学行为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3).

[3]李健,孙玥,王光明.高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常模及其水平等级标准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17(8).

[4]冯小伟,杨素华.论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高中语文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5).

[5]曹红霞.延安市普通中学高校课程实施的现状与推进策略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4.

作者简介:陈剑锋(1982— ),男,江西南康人,在职研究生,武汉大学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领域(教育技术方向)。

信息技术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隨着时代进步,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对人们生产与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是极为重要的综合性实践学科,教师应采用情境教学法根据课程内容,融合多种元素设计情境,以此调动初中生学习热情和兴趣,让课堂变的更富有趣味性。促使初中生能以积极的情绪自主融入教学情境之中,帮助学生快速理解信息技术知识,大幅度提高初中生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应用

前言:

情境教学法是近年来兴起的教学策略,在各个学科都获得了显著效果,并且也广受学生喜爱。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一门重点学科,教师从多方面着手,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能快速将学生兴趣激发,调动其融入课堂的自主与积极性,促使初中生能在高效学习中更认真、专注,得以扎实掌握好信息技术知识。确保初中生在学习上能有所突破,为其日后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结合实际生活应用情境教学法

信息技术在生活与学习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集多种优势于一身,带给人们诸多便利。而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开展,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为其日后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教师需正确认知这一点,并在授课过程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可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实际生活设计情境。一方面可让初中生更感兴趣,将其学习热情调动起来,促使初中生能自主融入高效学习,另一方面能使其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将知识完全理解与扎实掌握。同时课堂氛围也变的相对轻松且能让初中生心情愉悦,使其得以大幅度提高学习质量,确保初中信息技术能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下收效显著。

例如,在《信息与信息技术》一课,本课要求初中生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历史,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让初中生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在教学开展中,教师可结合实际生活设计情境。比如:如果课堂中只是单纯听讲,会让初中生较为抵触,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展示生活中人们运用信息技术的图片或视频。包括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学习资料;人们出行喜欢用软件查询、购买火车票和飞机票;旅游时用手机软件购买门票,查阅目的地相关信息;还有人们常用的聊天软件等等,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如此利用生活情境,可让初中生对信息技术有全面认知且更感兴趣,从而产生学习欲望,促使初中生能更好的理解与掌握知识,得以提高学习质量与课堂教学效率。

二、结合合作学习应用情境教学法

初中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知识丰富,所涉及的范围也较广,掌握好知识对初中生学习与发展均有很大影响。但在实际课堂中,初中生通常学习模式较为固定,致使课堂氛围相对沉闷,学生之间也缺少交流与探讨,这将不利于他们提升。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应用情境教学法,根据课程内容与知识点,设计合作情境。可将初中生分为不同小组,给予一定任务,让初中生以组为单位合作进行交流、探讨、思考与互相分享。只有如此,才能增加初中生兴趣,使其快速融入各自小组,并积极进行合作学习。确保初中生能将知识掌握扎实,提高学习质量,同时可发展初中生多项能力,实现其不断进步。

例如,在《设计主题网站》一课,本课要求初中生在掌握知识后设计主题网站,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合作学习设计情境。比如:当初中生掌握了知识与技能后,可将其分为不同小组,并布置设计主题网站的任务。让初中生在组内分工明确,先确定主题再规划网站,一部分初中生负责收集与处理素材,另一部分负责选取网页制作工具,最后再共同设计精致、美观的主题网站。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初中生会互相帮助与分享,并进行交流、探讨与分析,通过完成任务可将本课信息技术知识完全掌握。如此一来,就能显著提高初中生学习质量,同时课堂氛围也会变的更热烈、活跃,可有效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得以实现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结合实践操作应用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全新方法,效果十分显著,且广受学生喜爱。如若能将此种高效教学方法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不仅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听讲式学习,还能为其打造良好氛围,让课堂更富有活力,借此助力初中生高效学习。故而,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实践操作设计情境。这将改变初中生单纯听讲,缺乏实践的学习现状,可给予他们锻炼机会。如此一来,就能将初中生兴趣与热情激发,提高课堂参与度,促使初中生能在实践操作中完全理解与掌握知识,并加强记忆。确保初中生能在良好且活跃的课堂氛围下大幅度提升学习质量,使其得以真正实现突破。

例如,在《体验动画制作》一课,通常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仅会进行讲解,学生实践机会并不多,往往会使其产生厌倦情绪,课堂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也普遍偏低。因此,教师可结合实践设计情境,给予初中生锻炼机会。比如:当初中生掌握了动画制作方法与知识后,教师就可以让他们动手进行实践操作,根据自己的喜好,制作简短的动画,让初中生能有丰富体验,最后挑选优秀的作品在课堂上展示。如此利用实践操作情境,既可让初中生得到锻炼,使其能将本课知识掌握的更扎实,并得到有效运用,还能提高初中生各方面能力。使其学习质量有所保障,同时课堂氛围也会变的更愉悦、轻松,让初中生充分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魅力与学习乐趣,确保教师教学更具高效性。

总结: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是为学生日后学习、工作与生活奠定基础,此门学科极为重要。因此,教师必须更加重视,并优化与调整当前已有授课模式,在课程开展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可从初中生的爱好、需求、特点等方面着手,创设生活、合作与实践等多样且有效的情境,借此将初中生兴趣与热情调动起来,使其在学习中更加主动、积极。确保初中生能在情境的帮助下完全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得以突显教师优质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亮,蔡海珍.情境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02):135.

[2]汤怀忠.微探情境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1):36.

信息技术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当前,核心素养教育正成为各个学科教育深化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教师除了传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之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科知识。本文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新的观点和创意,希望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所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信息技术  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对各个行业领域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必须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素养,才能让学生在生活学习和未来成长发展中适应环境,用好信息技术。

一、核心素养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

核心素养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教师要先明白信息技术的内涵和意义,并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信息责任这四个方面。

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是指学生要充分了解信息技术特征、原理等,并能在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留意信息、使用信息。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进行任务驱动,教师就是要以核心素养的教育为目标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围绕任务目标展开探究,有所收获。例如,在关于信息意识的核心素养教育中,教师可以设置任务:“请大家找出日常生活中体现信息技术重要作用、重要价值的地方。”这个任务很简单,但是对学生信息意识的有效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二、小组合作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在核心素养教育中,小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措施。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实操能力不强,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认知难免遇到障碍。如网上公约的重要性,或者对电子邮箱的申请途径和方法,这是大多数小学生没有接触过的事情,教师介绍这些知识的时候也会有些力不从心。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生之间能够形成互助合作的关系,帮助学生较快补足认知短板,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如在教学关于网上邮箱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小组活动任务:“请小组成员自行申请注册邮箱,并进行一次邮件收发实操训练。”根据这个任务,小组成员可以相互協助完成各项操作,从申请邮箱账号的信息填写,到邮箱账号的昵称和各项设置,再到邮件的收发、内容的编辑、联系人的添加等,都可以通过小组的合作互助完成。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更深刻、操作更熟练。由上可知,根据教材内容,教师需要合理设置合作学习任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核心素养的渗透更加深入。

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信息技术教学

如今,信息技术已广泛普及,在家庭生活中,学生有很多便利条件来接触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利用好课下时间,在家里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从而循序渐进地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一方面,教师要跟学生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另一方面,教师要让家长给孩子创造条件,允许他们适当使用电脑或者手机,通过家里的信息技术设备等完成家庭作业,熟悉电脑搜索引擎和网上的操作。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既要把握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又要把握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行为习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有利条件。随着任务导学、小组合作教学等创新教育举措的实施,学生群体的核心素养一定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林永和.“UMU与项目学习”助力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以“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6).

[2]徐建芳.例谈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提问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20(38).

[3]马开颜.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0).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官田乡中心小学)

上一篇:竣工决算论文下一篇:语文说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