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监管范文

2024-04-30

信息监管范文第1篇

总第720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编印

2016年6月22日

自治区局安排部署深化作风建设“三项治理”工作

近日,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方案,安排部署“四风”及隐形变异“四风”、党政机关干部不作为、基层干部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以下简称“三项治理”)工作。一是严密组织实施。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局党组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主抓党组成员专项治理,领导班子成员负责分管部门专项治理,各支部(党委)负责人具体抓好工作落实。成立局“三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学习教育,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增强深化作风建设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将开展“三项治理”与落实重点任务,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纪律教育年”、“民族团结进步年”等活动相结合,做到统筹谋划、协调推进、相互促进。二是明确责任分工。驻局纪检组加强监督、指导,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认真受理、严肃查处专项治理中问题线索。人事教育处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和公开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及负面清单;发挥绩效办的作用,加强对干部日常考核工作,做好绩效督查。办公室严格上下班考勤制度,健全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和办公用品采购、使用、维护等制度规定;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规划财务处对直属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发放、招投标采购等进行督查、审计,对各地(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建立完善相关制度。三是强化责任追究。采取专项督查、随机抽查、走访监管对象、受理举报等方式,开展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严肃批评教育,责令限期纠正;对问题较重的,给予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将“三项治理”推进情况纳入2016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和绩效考评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办公室)

2016年国家总局援疆培训班圆满结束

2016年5月24日至6月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乌鲁木齐市举办2016年援疆培训班。培训班包括药品生产监管人员培训、食品药品基层监管执法能力培训和药品流通监管人员培训3个班次,邀请30余名国家总局相关司局领导、专家教授授课。国家总局人事司副司长薛光华、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于胜德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自治区、兵团、各地(州、市)、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500余人次参加培训。

(培训中心)

自治区局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安全生产工作

6月1日,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安全生产工作有关事宜。会上,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职责规定(修订稿)》,传达了自治区第八次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报告工作会议精神。马龙局长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积极配合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开展安全生产有关工作,主动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要将安全生产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相关处室制定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措施;加大安全生产工作检查力度,强化对相关企业的督查,定期对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进行安全生产检查。

(办公室)

自治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举办

基层监测机构药械安全性监测工作培训班

近期,自治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在哈密市、喀什市举办南北疆片区地县级监测机构药械安全性监测工作培训班。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莫合买提·乌斯曼药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工作提出要求:一要正确把握药械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方向,转变生产、经营及使用环节上报意识,促进监测效能稳步提高;二要突出药械风险监测数据的可利用性,在监测报告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及时性上多想办法、多下功夫,为提高我区药械风险发现、分析和处置能力筑牢基础;三是各级监测机构要以“抓住重点、守住底线”为基本原则,积极推进落实药械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发挥医疗机构报告主渠道作用,提高不良反应报告整体水平,切实发挥风险监测前沿“哨兵”的作用。全区14个地(州、市)、93个县(市、区)分管领导、专兼职人员及医疗机构工作人员300余人参加培训。

(自治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张长宏副局长赴和田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6月6日至8日,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长宏带领调研组赴和田地区皮山县桑株镇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并代表局党组看望慰问自治区局住村工作组干部职工。张长宏副局长详细了解和实地查看了各组脱贫攻坚工作及改善民生项目进展情况,并就如何落实脱贫攻坚项目与自治区药品工业协会、自治区局住村工作组及桑株镇党委领导进行了座谈。张长宏副局长指出,桑株镇脱贫攻坚工作任务艰巨,涉及当地党委、政府、群众等各个方面,各工作组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坚定信心,团结一致,敢于担当,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开展。张长宏副局长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攻坚措施、办法;要将加大“输血”力度与提升“造血”能力、开展脱贫攻坚与群众工作有机结合,增强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确保脱贫攻坚项目落到实处,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办公室)

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到自治区局督导调研

近期,自治区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党建工作督导调研组对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督导调研。督导调研组采取听情况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相关文件资料等方式,对自治区局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等六项内容进行了检查,对党组成员参加支部学习、讲党课,各党支部开展微党课、心得交流,与相关厅局建立友好支部、开展互动,结合业务工作在中小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等各项活动给予了肯定。

(机关党委)

▲近日,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和田、喀什、莎车举办3期民族药从业人员培训班,共培训790余人。

(药品化妆品市场监管处)

▲近日,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结合举办药品流通监管人员培训班,就整治药品流通领域违法经营行为的10项重点内容向200名培训学员进行了详细解读。

(药品化妆品市场监管处)

▲近日,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举办“走亲戚、情更浓、我们都是好姐妹”主题演讲活动。

(机关党委)

分送:自治区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办公厅,自治区食安办,

本局领导、副巡视员,食品安全总监、药品安全总监,机关各处 室(局)、驻局纪检组监察室、直属事业单位。共印35份

编辑:钟

E-mail:xjyjxx@xjda.gov.cn

信息监管范文第2篇

【摘 要】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的质量检测模式在进一步慢慢地提高,但是还是有很多的因素进而影响质量检测。这些因素问题根本就没有得到解决,为了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程,这些问题必须马上要得到解决,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为了加强建设工程检测,也为了检测出建设工程质量的虚假实验报告以及各种假现象,要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全过程监管模式进行了研究。要学会怎么应用,找出问题,并提出信息化模式的应用。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监管;监管模式的研究

引言

现在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的检测模式在渐渐地提高,我们要督促到质量检测。建设工程的质量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而且还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建设工程的质量检测数据的准确、真实,一定程度的直接影响到了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检测和验收,还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安全。

1.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市场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法律规范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混乱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一些法律制度来规范工程质量检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我国的建设业经营方式大多数以承包方式为主,这样会导致监管力度不够;建设的工程类型非常复杂,种类多;业务不稳定,工作人员变动大,使施工难度大。负责人和施工人时常變换,导致监管力度不能更好的实施,这就造成了建筑企业内部混乱的局面。

1.2监督手段单一

之前监督管理系统,都没有科技手段去实施,监督手段比较单一。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总结起来就五个方面:即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质量监督是我国目前在质量监督上的所采取的主要方式,有时候只是企业内部自己检测,并没有一套完整的规定和标准。此外,建设工程中的质量监督单一化可能会导致监督和控制方面,严重影响了,建设工程的质量问题。

1.3施工过程质量检测问题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因为施工过程中会存在很多问题:(1)结构可能不结实,存在裂缝(2)采用的技术措施不够发达(3)施工中就已经存在了质量和技术的问题 (4)有可能是防水材料的问题(5)不能够进行有效的监督所以建造后的房屋常常出现渗漏的现象,再加上现在施工企业不能够进行有效的保养,渗漏工程更加的严峻,施工质量达不到国家验收的标准。

1.4原材料问题

建设工程中,时常会出现问题,也许是原材料的问题,也许是质量的问题。施工队对于施工材料把关的不严,不重视,这样就会使许多不合格的材料混入到施工现场,威胁到工程的质量,所以我们要在选材上由为注意。

1.5由于建设比较急,建设工期较短

建设城市道路一般都是由政府出资建设,建设道路又要排除对人民日常生活的干扰,所以我们对于施工的周期的要求是极其严格的,建设工程只能提前准备,而不能往后拖,施工的单位呢?往往由于建设道路工期短,而不能很好的做好进度计划,往往会出现缺乏周密性的问题。

2.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全过程信息化监管模式意义

2.1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政府监管体系和社会监控体系未能有效的结合起来,两大体系不能有效沟通,不能共同享用有效的信息资源,缺乏相互之间的信任。这样无法形成有力的监督工作有效性,也有少部分企业因为市场的压力和利益的考虑,进而故意弄虚作假、偷工减料从而逃避监管。

2.2工程质量监督沿用传统的监督模式

因为监督资源有限,如若平均使用的话,往往会导致监督力量不够,对工程质量行为监督不严,对于那些重要的需要监管的工程质量监管力度不够,对于整个地区的形势不是很好,往往会使监督工作陷于困难中,这样并不能充分体现建设工程的质量检测。

2.3在社会建设监控体系中承担重要角色的监理单位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存在违规作用

例如都不能一级一级的去管理,有时候是跨一级去管理,有时候只是挂个牌去管理,打着监管的名号,却不去身体力行的去实施。也存在弄虚作假,贪污的情况,与某些施工单位和检测单位相互串通,在质量监测上弄虚作假,造成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缺失。

2.4 工程质量监督手段与方法落后

现在,我国工程质量的质量检测总是处于被控制的状态,而且工程质量的通病仍然存在,特别是往往由于某些混凝土的质量问题从而造成房租不结实,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时常会有大事故的发生。之前的方法,只是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感受,这往往不够科学,无法检测出工程质量的隐患和危害,严重影响了监督机构的信誉和形象。

3.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全过程信息化监管模式研究

3.1监督目标和内容

可以分为综合性和非综合性两类。综合性系统,往往包括市场管理和现场管理两个方面,还包括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的工作行为记录和考核等日常管理。非综合性系统只是针对某些特定目标进行监管,内容就是相对比较单一的管理。

3.2系统运行形式。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

开放式系统的使用和操作都对被管理者进行监管,封闭式系统往往是从监督内部发展而来,某些元素会导致监督管理信息系统难以持续运行 。

3.3系统体系架构:集中式和分布式。

分布式系统体系架构则体现对于系统资源统一的规划、属地配置、分散管理,其实没有必要建设集中数据中心,我们可以通过数据标准和通讯协议,来共同规范各地的信息管理系统,以确保能够与省、市建立互相沟通的平台。

集中式系统体系架构表现为对资源数据统一管理,各个地方通过统一的管理平台,完成工程的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有名的例子:如河北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广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信息系统等。

4.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全过程信息化监管实现

依据现实需求的考虑,也为了使系统更加的简洁明了,更为了便于维护,我们除了要用户信息提供信息更新修改外,剩下的投诉意见、服务的信息和客户的信息,我们只是设计了删除的功能,这样可以避免很多复杂冗长的程序。

4.1信息管理员信息管理模块的实现

所谓的系统管理员就是质量监督的主要监督员,它的主要功能是检测送进来的数据,进行入库,上传与处理,维护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能够及时更新的概率。

4.2检测标准管理模块的实现

建设工程中的质量检测标准是我们最为关心的主要信息之一,对于检测标准的信息管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就是及时上传新的质量检测标准,另一个就是对于过了期的检测标准进行删除工作 。

4.3工程文档管理模块的实现

所谓的工程文档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成果形式,也就是所谓的关键文件

4.4网站简介信息更新模块的实现

我们要学会对原始的数据进行升级,并进行反复的修改,要学会及时更新模块。

5.结束语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由为重要,现在全过程都实施信息化,这样检测会更为简单。毕竟建设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我们人民自己的利益,而且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只有建设工程质量达到标准,我们的城市发展才能够更迅速,发展的更稳定和谐。对于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直接关系影响到了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和验收状况,也直接关系到了我们的质量安全。通过对工程质量的检测信息化的全过程监管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可以有效的解决工程质量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我们可以促进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国.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与应用[J]. 工程质量,2016,34(08):56-59.

[2]左雨峰. 浅析工程质量检测在建设工程中的重要性[J]. 建材与装饰,2016,(02):69-70.

[3]尹松. 浅谈工程质量检测在建设工程中的重要性[J/OL].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01):117-118.

[4]丁玎,李南京,刘银,曾胡.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全过程信息化监管模式研究与应用[J]. 工程质量,2015,33(04):69-71.

[5]袁庆华,石朝柳,黄俭.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J].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0,3(06):30-34.

信息监管范文第3篇

摘 要:现金流量表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动态监管企业的重要工具可有效反馈国有企业在某时间段内的投资、经营以及筹资情况,有利于国有企业扩展自己的市场份额,加强企业自身影响力,也是规避风险的措施,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帮助决策层改善企业经营状况。

关键词:现金流量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动态监管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国有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现金流量表可反映企业经营、筹资或投资等出现的可控风险,可在帮助决策层制定预防风险的计划和完善的投资计划,以合理的投资决策统筹计划,确保企业效益最大化。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收支情况的重要表现方式,简单明白的表明企业的经营状况,编制并不复杂,确认的会计元素不多,能有效准确的反映企业的流入流出,本文从现金流量表结构剖析现金流量表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一、现金流量表在国有企业中的作用

1.规避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现金流量表所能直观反映的,国有企业在施工工程或维修等方面统筹失利,会造成财务资金的浪费,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决策层可从现金流量表得出企业的资金状况,有效避免企业资金运转不灵,规避因财务风险导致的企业现金流断裂,且现金流量表强调了会计信息质量重要性,对国有企业的发展经营起到了重要作用好。

2.反映经营水平

国有企业因缺少竞争压力,行之有效的体制改革往往难以推进,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的经营压力也会随之增大,为确保企业的正常经营和生存发展,国有企业应保有充足的现金量,可保持企业的日常运转,如企业内运转资金不足,会影响国有企业的收支平衡,国有企业活动的现金流入是和销售、预售等方面有关,现金流量表可有效反映经营情况,将企业或取得情况进行准确反馈。

3.辅助账目核算

国有企业收到的本期、前期销售和预收的电费现金、应收电费票据到期以及贴现收到的现金等等均包含增值税,现金流量表可帮助国有企业进行此科目的现金核算,现金流量表和销售和预售的电费收入现金均都有核对关系,如施工企业本期收到的本期、前期工程结算收入和预收工程款现金、生产输送有关的业务收入、劳务业务收入等。

4.说明企业现金流入、流出

现金流量表可反映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取得的的现金,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均和现金流量息息相关,通过减去为处置这些资产而支付的有关费用后的净额,计算得出国有企业在长期资产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现金流出与流入的差额,从而反映国有公司的经营状况。

5.反映其他营业单位现金净额

现金流量表可反映企业处置国有企业子公司以及其他营业单位所取得的现金,减去营业单位的现金等价物和现金余额等相关处置费,得出净额。

6.反映企业投资情况

国有企业投资活动情况可通过现金流量表反映具体情况,有利于决策层完善投资方略,可保证国有业资产安全,分散投资,降低投资支付所面临的活动风险,利于国有企业所选择适合投资的长期债权投资、短期债券投資、交易性金融资产等,企业在投资活动时会用到大量现金,投资未获得收益会对企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决策层可根据现金流量表预测资金流动对企业的影响,通过企业收到投资活动有关资金,根据有无达到预期,反映投资活动合理性,进行完善的规划,使企业充分利用闲散资金获取更多的投资效益。

7.帮助企业核算税费

现金流量表可反应国有企业按照规定支付的增值税、所得税等各种税费,对本期发生并已经支付的税费、以前各期发生的税费和预交税费進行有效反馈。

二、现金流量表对国有企业的重要意义

所有企业的本质是追求利润最大化,通过运营获利发展,现金流量表可反映企业利润变化,如现金流量表为负,企业将无法正常发展维持。通过不断筹集,获得更多以利润,取得更多发展,对企业资金进行安排,保持现金流量流入与流出,维持现金流量的平衡,对国有企业的发展有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和运营的作用,现金流量表可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使企业利益最大化,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促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需重视现金流量表的准确性,充分利用现金流量表,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现金流量表的重视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拓展投资渠道,实现企业的价值,通过现金流量表可得出国有企业的营运指数、盈于现金保障倍数等指标,进而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做出评论,通过分析经营现金净值流入和投资如资源的比例,对企业的经营业务效率和企业获取现金能力进行总结。

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体现出企业盈利能力质量,也可对企业偿债能力作出分析,现金流量表的的作用多种多样,对企业的意义重大,可根据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资金流动是否合理,根据现金流量表的分布特征调整企业经营方略,同时现金流量表也对财务报表做重要补充,相比资产负债表更全面的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

三、现金流量表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分析国有企业的资产,得出决定性依据,给决策层提供财务状况说明,使企业实现自己的价值最大化。企业重视现金流量,可依据企业资产得出企业的价值,利用现金流量表作参考实践企业的价值,现金流量表显示资金流入越多说明企业的利润获得更多,财务风险越小,可投资的空间更大,风险更小,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可改善企业单位经营不善,依据国有企业的现金流量可分析出企业资金安全程度,并对企业林润进行合理估算,充分利用现金流量表发挥财务部门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经营质量,企业财务管理的优质可保证使企业更稳定的运营和发展,提高企业的业绩,使国有企业更合理的控制作业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合理规划人工费用、维修费用、施工工程、材料费用等,对财务的估算预测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提高预测水平,可事前控制企业承担的风险,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质量通过重视、合理运用现金流量表,提高国有企业内部的内部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使决策层对企业经营进行有效设计,使企业更加合理的运行,结合国有企业实际情况,对企业财务预算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可使各部门效率更加高效,责任更加明确,财务工作人员可修正预算与实际的差异,使企业经营更加合理化。

四、结束语

现金流量表对企业的意义重大,国有企业的现金流与企业的经营发展关系密切,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性现金流,企业决策层认真研究分析现金流量表,根据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资金流动是否合理,拓宽企业盈利空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以及企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决策和具体事务的改善,科学预测企业的发展趋势,避免企业发展所可能遭遇的财务风险,减少不良影响,可使企业更加健康持续的发展,进行合理的投资、决策并统筹计划,实现对企业的动态监管,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拓展投资渠道,实现企业的市场目标,确保企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庆政.探究现金流量管理措施及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 财经界:学术版,2016(6):210-210.

[2]王曼云.现金流表在电力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及管理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1):159-159.

[3]谢德仁,张梅.论商业银行现金流量表的重构--兼析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分红能力[J].会计研究,2016(3):21-28.

[4]许子琳.浅谈现金流量表如何反映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 现代职业教育,2016(6):166-167.

[5]吴翊,张丽,吴立翔,等.现金流量表分析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0):1496-1497.

信息监管范文第4篇

【摘要】 文章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要改进我国上市会计信息监管效果,就要做到法律监管、政府监管、社会监管以及上市公司内部自我监管等层面多管齐下。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会计信息; 监管

20世纪初以来,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在国内外大量出现,这透露了资本市场监管的薄弱之处,也引起了人们对会计信息监管问题的重新思考。2009年11月,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第十五号公告公布了对38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检查的结果,东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上市公司存在违规核算收入和成本、操纵利润等问题,占抽查样本的15.8%,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监管仍有待完善。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监管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威慑作用

我国法律对会计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表现出重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轻民事赔偿责任的特点,最终导致法律监管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威慑作用。从我国当前会计信息造假违规案件的查处情况看,注重对公司的整体处罚,处罚力度的加大基本上体现在追究主要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上。在财产责任方面一般表现为对当事人的违法所得全部由国家罚没,对投资者的民事赔偿责任起诉率低,结案率和获赔率低。虽然《证券法》规定了民事赔偿责任优先承担的原则,最高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对审理证券民事赔偿案件作了系统性解释,但只限于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没有对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等其他违法行为引起的侵权纠纷予以解释,在司法实践中操作性较差。此外,最高法院《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对虚假陈述民事诉讼设置前置程序,增加了投资者维权的成本和难度。其中代表人诉讼的判决只对参加登记的受害人有效,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未登记权利的,则不适用判决结果。这就使诉讼标的额、民事赔偿的威慑力和对侵权行为的警示作用大大受到削弱。

(二)政府多头监管为虚假会计信息披露创造了机会和动机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政府监管的主要问题是政出多门,各监管主体权责界定不清,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困难,监管效率低,甚至为虚假会计信息披露提供了可乘之机。目前,我国制定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法规有关的机构有:全国人大、中国证监会、财务部和国家体改委等几大部门。众多的监管部门不仅功能交叉,标准不一,还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和相互协调,实际工作中没有形成监管合力。最为明显的是财政部和证监会,尽管证监会颁布了多项信息披露的准则,但所有的会计准则(包括披露准则)都是由财政部制定的,这种混乱关系弱化了政府监管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甚至导致部门之间的利益之争,其直接后果是不协调甚至矛盾的“红头文件”纷纷出台,朝令夕改、变通性解释大量存在,给披露虚假信息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其次,多头监管也增加了监管成本,这部分成本最终由企业承担,增加了企业负担。多头重复性检查必然使处于高压下的企业或者成为任人摆布的木偶(守法者),或者奋起而抗之,寻求自我利益的实现(违法者),两者都是监管无效的表现。再次,多头监管也为“寻租”提供了更大空间。政府监管越多,政府官员设“租”越多,被监管主体“寻租”越多,双方获取的利益越大,诚实守法的会计人员就越无立足之地,法制和监管部门的权威也就越低。其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企业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不是致力于新增价值的创造,而是挖空心思地寻求包括滥用会计政策在内的寻租方式以对既有财富进行重新分割,社会的发展呈现为停滞甚至倒退。

(三)社会监管质量亟待提高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社会监管的主要方式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当然也有新闻媒体等社会舆论的监督。在现行的审计制度安排下,本来是公司所有者、经营者与会计事务所三者间的相互独立关系,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公司经营者代行选择会计事务所的权力而使得注册会计师审计很难保持真正的独立。一方面企业经营管理者既是被审计者,又是决定审计机构聘用、续聘、收费等事项的委托者;另一方面审计者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靠被审计者,会计师事务所客户数量的多少更多地取决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社会关系及其审计结果是否满足被审计单位的需要。如果审计结果不能满足被审计者的需要,审计者就面临被解聘的风险。加上审计市场供需不平衡,这就造成事务所为争夺客户而不得不提供增值服务。这样的委托关系不利于会计师事务所保持其独立性,影响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从财政部门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检查看:2006年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理处罚比例为13.8%、2007年32.7%、2008年36.3%。这些数据表明,目前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仍然不是很高,而且有逐年攀升的趋势。不断披露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误、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事件,也表明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亟待提高。此外,对注册会计师的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注册会计师的违规行为没有得到有力的惩处,在较低的违规成本和较高的收益之间衡量之后,使得一些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冒险出具虚假报告,侵害股东的权益。

(四)上市公司内部自我监管失效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在会计信息监管方面的失效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所有者对会计信息的监管失效。董事长及董事本身应该是所有者的代表,是防止经营者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监管者。但是董事会构成的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现象严重,董事会中在经理层担任职务的董事比率偏高,甚至很多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由于“一身兼二职”,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制衡机制失效。而且,随着企业集团经营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实行股票期权制和年薪制并与企业经营业绩挂钩以后,为了保证企业的“好”业绩,董事长、总经理往往合谋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二是监事会的监管失效。目前监事的提名及产生的程序不合理,多由公司内部人员担任,在行政上置于总经理领导之下。要他们去监督董事会与经理层的行为只能是纸上谈兵。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上市公司中有52.9%的监事会没有检查过公司的财务活动,94.11%的监事会没有明示过董事会的违规行为。三是由于公司治理结构在董事会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导致上市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失效,内部审计独立性差。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他们必须接受企业负责人领导,按企业负责人的管理要求完成会计工作,并由此获得薪金、升迁、奖励等利益。因此,当控制环境差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极易失效。同时,在控制环境很差的氛围下,内部审计人员可能会对揭示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所顾忌,从而使内部审计流于形式。

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监管的对策

(一)健全民事赔偿法律体系和诉讼程序,强化法律监管的威慑力和有效性

西方成熟证券市场的实践证明,对会计信息违法违规者最具威慑力的并不是刑事诉讼或监管部门的处罚,而是千百万受骗中小股东提出的民事索赔诉讼。因此,我国当前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引起的民事索赔制度,尽快制定出台《证券投资者保护法》,并借鉴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的成熟经验,比照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做法,成立投资者权益保护协会和市场救助基金,具体开展投资者权益保护工作,填补我国证券投资者保护的法律空缺,健全证券民事赔偿法律体系。此外,还应调整诉讼程序,取消前置程序,出台受理、审理因内幕交易等其他证券违法行为引发的侵权案件的司法解释,积极推动建立集团诉讼制度,妥善解决人数众多的纠纷,且有利于降低诉讼成本,保障法制的统一和权威。

(二)理顺政府监管体制和运行机制,发挥政府监管的主导作用

要进一步理顺政府监管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明确各监管机构之间的权责范围并构建有效的协调机制,真正发挥政府在会计监管中的主导作用。首先,应以立法的形式明确界定财政部门、证监会、审计署等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监管的职责和权限,避免重复监管和监管“真空”,使有限的监管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提高监管效率。其次,在组织设计上,可由全国人大牵头成立一个独立的监督机构——公共监督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成员主要由身份独立的投资者代表、政府部门代表及会计和审计相关专业人士等组成,负责会计工作的监管与协调。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领导下的一个负责规范、协调全国会计政府监管工作的常设组织,其管理的对象是负责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监管工作的政府机构和部门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其职能是按照法律规定,进一步明确各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能范围,促进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在出现会计信息监管“越位”或“缺位”时进行及时调控,在各监管职能部门的监管工作受到社会质疑的时候,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并作出处理意见。

(三)改革现行审计制度,提高社会监管质量

要改革现行审计制度,割断注册会计师与各方的诸多联系,保证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如可以借鉴美国2002年《萨班斯——奥克莱斯法》的规定,把审计委员会提升到上市公司法定审计监管机构的地位,由审计委员会直接负责聘用和监督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并决定其报酬数额,注册会计师直接向审计委员会负责。为了保证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必须保证审计委员会完全由独立董事组成,并至少包括一名财务专家,且拥有财务资金上的独立权限,有权支配足够的资金以支付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和必要时聘用外部咨询顾问等的费用。同时,为了保证组成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独立董事除担任独立董事职位可以获得薪酬外,不得从上市公司及其关联方获得任何形式的其他报酬。另外,为了避免注册会计师提供非审计服务会影响审计的独立性,应禁止注册会计师对同一客户既提供审计业务又提供咨询服务。此外,还应强化注册会计师行业外的监督,加大违法处罚力度和违法成本,使作弊者因作弊而获得的收入不足以赔偿其损失,才能在法律层面上保证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

(四)完善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强化上市公司内部监管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内部监管的强化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以强化所有者及监事会对经营者的制衡作用。一方面要逐步调整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积极发展机构投资者,允许和引导基金、保险、养老金机构持股,逐步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改善监事会结构,提高中小股东代表、债权人代表等在监事会中的比重,扩大监事会规模,强化其监督制衡作用。二是完善以内部会计控制为基础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强化对会计信息生产过程的监管和控制。要建立健全以内部会计控制为基础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应当在明确上市公司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及其相应的法律责任的基础上,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规程和纪律要求,构建有效的会计系统,并在公司内部营造有利的控制环境,保证单位负责人的管理意志在各个环节得以实施,保证会计人员按程序、要求处理会计事务,保证处理会计事务的规则、程序能够有效防范、控制违法舞弊等行为的发生,进而达到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黄世忠,杜兴强,张胜芳.市场、政府和会计监管[J].会计研究,2002(12):3-11.

[2] 杨国星.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政府监管[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08):52-56.

[3] 蒋力.从监管者角度看我国会计监管体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3):83-84.

信息监管范文第5篇

一、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现状分析

(一) 政府监管力度不足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的主要监管权力在于政府各个部门, 而不单独在于证监会, 部分监管部门因专业水平的限制, 政府监管部门全力分散, 导致监管力度不足。同时当前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的相关制度、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以及处罚力度不足, 造成公司不重视会计信息披露行为, 错误引导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政府部门作为监管主体, 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能, 有效制定制度, 维护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 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可信的投资环境。但现在很多公司都没有完全遵守国家规定的信息披露制度原则, 使公众无法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获得正确的公司财务信息, 或是公司高级管理层变动等时效性较强的信息, 投资者获得的信息缺乏有效性, 投资行为效率低下。监管制度不明确, 对财务信息披露舞弊行为缺乏惩罚。

(二) 社会监管乏力

在大数据时代, 自媒体与网络不断发展, 公司为了获得自身的经济利益, 利用其进行宣传炒作, 形式方法多样化, 但许多公司利用媒体披露的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可靠, 披露虚假财务信息, 美化公司;企业以一种“报喜不报忧”的方式发布信息, 还是为了自身利益, 企业为达到这种利益目的, 掩盖自身经营漏洞, 吸引投资者目光, 到最后会使公司经营走下坡路。同时, 社会大众缺乏专业知识, 无法识别公司夸大会计信息、炒作经营数据等行为, 诱导社会大众的投资行为。

(三) 公司内部监管弱化

就公司内部而言, 没有一整套完整的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制度的支撑, 同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大量资金涌入市场, 为了吸引更多投资者的目光, 诸多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对外谎报信息,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多, 会计信息舞弊行为时有发生, 同时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与素养不达标, 为了公司与自身利益, 更愿意铤而走险, 对外披露虚假的财务信息。诸多企业未设置内部监控机构, 或者公司内部监管机构形同虚设, 无视公司内部舞弊行为。

二、改进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的政策建议

(一) 强化政府监管

(1) 强化政府监管职能。首先要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职能。对监管部门授权的立法行为进行监督, 对其制定的规则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人民代表大会还可以监督其具体行政行为, 监督其权利的行使, 不超出法律的权限范围。要不断提高监督的透明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约束监督责任制, 防止监管者的高薪、官僚行为。同时, 要加强监督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提高监督人员的执业水平, 消除市场决策失误造成的市场参与者现象。

(2) 保证监管机构的独立性。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和企业制度正处于转型时期。因此, 政府对公司会计信息的监管不能到位, 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监管机构的独立性需要受到制度的保障。保证监管机构的独立性, 这就要求政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政策, 授予更多权力, 保护监管机构的独立性, 使证监会成为全国唯一最权威的证券监管机构。

(3) 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继续推进会计信息的相关法规的制定和监督, 促进现代企业的发展。完善监管机制, 政府、税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建立适当的会计信息审计机制, 促进定期、不定期抽查, 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最后, 将其强化为一个大机构。现行会计信息失真处罚强调主题惩罚, 力度不够。因此, 应以社会公众为惩罚主体, 提高违法违规行为的成本。

(二) 加大社会监督力度

(1) 积极引导媒体监督。积极引导媒体对公司会计信息进行监督, 从法律上保护舆论监督。大众传媒赖以生存的是信息的传播, 减少经营者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媒体舆论监督权, 有利于市场声誉机制的形成。在资本市场上, 声誉是一种承诺, 但是某些运营商滥用资源, 对投资者造成极大影响, 通常公司对外的承诺并不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可执行性。在媒体监督下, 理性的公司会选择诚实的行为, 并努力在市场中建立信誉。通过对大众传媒作弊行为的强烈谴责, 对诚信行为予以表扬, 这样长时间内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在市场上推广良好的信誉。

(2) 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专业知识的限制, 使公众想监督但不知如何监督, 应该为公众提供广泛的信息来源和信息识别技术, 让会计信息监管部门对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研究, 为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专业的知识和披露虚假会计信息表现, 为大众制作辨别会计信息真伪的相关平台, 将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的知识普遍于大众, 把公众纳入到会计信息监督团队。充分发挥公诉权的作用, 建立利益驱动机制奖励制度。

(三) 完善公司会计信息内部管理制度

(1) 建立健全的会计信息内部监管制度。内部会计制度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基础, 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信息系统。一方面要完善会计监督机制, 推进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建设, 成立内部控制部门。另一方面保证财务部门和内部控制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完善内部监督制度, 加强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制约,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同时要完善公司内部控制, 管理者必须对下属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完善企业产权制度的情况下,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公司的管理结构可以实现企业长期战略目标和计划, 确保管理人员的个人利益与长远利益, 避免公司的经营出现问题。

(2) 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会计信息披露主体可以利用法律制度中的法律漏洞, 以非法手段达到“合法”的目的, 从而导致法律制度的失灵。因此, 提升公司会计工作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非常重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整体道德水平, 加强会计从业规范教育, 重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提高公司会计的道德与专业素质, 就要对公司会计进行该项考核。通过对会计人员的激励和约束, 可以培养会计从业人员良好的道德观念与专业素养, 提高公司会计的道德水平与专业素养, 最终使公司在市场上取得良好信誉, 避免披露虚假会计信息。

四、结语

随着会计相关法规制度的不断完善, 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信息的披露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其对于一个公司健康稳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真实、完整、及时地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有助于缓解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但是依然存在公司披露虚假会计信息, 扰乱市场发展, 所以对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监管, 重视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行为, 有利于为公司内外部营造一个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 同时利于规范会计行业的制度。

摘要: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公司信息披露行为影响企业及投资者。而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存在不及时、不规范、不可靠等违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导致投资者无法做出正确的投资行为, 而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乏力, 公司虚报财务信息、会计舞弊行为屡见不鲜, 制约着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的发展。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制度的完善和优化, 为投资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秩序, 降低信息不对称, 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利于我国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建立健全的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制度是证券市场发展的要求。本文从公司、政府和社会三个角度阐述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存在的问题, 同时也从这三个角度分析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的现状;然后对我国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针对问题给出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信息,会计信息,信息披露

参考文献

[1] 郑萍.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商, 2013 (22) .

[2] 胡云.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管探析[J].江西财经大学, 2006 (12) .

[3] 邓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及监管办法[J].商, 2013 (32) .

上一篇:税收基本制度下一篇:创新创业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