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体系范文

2024-01-14

信息技术课程体系范文第1篇

信息技术课程体系范文第2篇

一、国内外数字媒体发展现状

(一) 欧美发达国家数字媒体专业发展现状

国外数字媒体产业发展迅速, 大量资本聚集到数字媒体产业, 2014年迪斯尼以5亿美元收购业界领先的在线媒体内容提供商MakerStudios, 微软宣布以25亿美元收购瑞典沙盒游戏Minecraft, 苹果以接近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声乐设备品牌Beats, Facebook以20亿美元收购虚拟现实公司OculusVR, 仅这几项交易的总额已经接近100亿美元[2]。

美国是数字媒体技术起源与发展的重要代表。俄亥俄州立大学为学生开设有计算机图形史、数字摄影、音乐多媒体、连续动画、三维虚拟环境、数字媒体生产与合成等理论、实践课程。纽约大学设立数字媒体中心, 引导学生开发新的媒体形式, 提供大量科研和实践的机会, 强调实验与动手能力。英国是最早开办数字媒体专业的国家之一, 强调新媒体与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教育工作, 以互联网为基础, 以数字化技术、多媒体技术为重心, 实现了教育与媒体产业良性互动, 形成了完备成熟的学科体系[3]。

(二) 国内高校数字媒体专业发展状况

国内数字媒体产业虽起步晚, 但近几年文化创意、影视娱乐、互联网广告、游戏、虚拟现实等产业紧紧把握时机, 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4]。

国内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媒体产业的衍生, 早期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多是通过社会培训机构和职业技术院校的培养。随着“创意产业”概念的提出, 最为典型的产业形态的数字创意产业得到了国家的重视[5], 也吸引了某些高校的战略型眼光。国内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专业于2000年在中国传媒大学开设,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于2004年由浙江大学首次开设, 到目前为止, 数字媒体专业办学高校达280余家, 申办相近或相似的专业名称有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网络新媒体等, 教学均内容涉及平面设计、动画、三维设计、游戏设计、数码影像、视觉传达、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数字图像、虚拟现实等。根据教育部公布数据统计, 在2013-2015三年中, 教育部同意新增的1885、1861、2230个专业目录, 报数字媒体技术 (含艺术) 专业的高校就分别有54、54、66所, 位居前列, 这反映出国内高校申办该专业的意愿保持稳定增长。

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目前, 我国约有140多所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开办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 其中大多数是近10年开办的。由于国内东西部地区教育资源不平衡, 不同高校人财物力水平差异很大, 加之新办院校缺乏充分准备和必要条件, 致使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发展的目标与定位不准确、特色不鲜明、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社会需要, 同时, 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意识与水平较弱、行业应用跟踪不够和办学模式囿于传统老套, 人才培养结构和培养模式同产业发展实际、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 办学封闭化倾向突出[7],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 师资队伍建设与现实需求契合度低

在学历结构指标上, 地方高校研究生学历师资所占比率近年来有所提高, 但相对全国211、985, 以及中东部发达地区高校而言, 学历、职称上都存在较大差距。据教育部公布数据显示, 2013年普通高校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为64.4%, 博士学历占比为20%, 实事上多数地方高校低于这一比例。除此这外, 从事基础理论教学科研人数也远多于应用技术型师资, 目前, 国家硕士、博士层次教育, 多数重在理论探索与创新研究上, 重心不在职业技术技能上。据调查, 高校教师中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硕士人数是从事应用技术推广人数的3倍, 在博士层次, 这一比例将扩大到10倍。

(二) 办学目标定位不清晰体系设置混杂

部分学校在制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时, 使用“高级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等模糊的人才培养定位[9], 由于准备不充分, 部分课程设置受限于学校现有师资及软、硬件条件, 有的专业核心课长时间无法开设, 或设计的实验、项目数量不够、标准较低。另据对西部部分高校数字媒体专业办学情况调查可得, 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 体现在核心课程群设置混杂、课程板块联系松散、体系逻辑混乱等, 反映出部分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办学存在定位不清、思路不明的问题。

(三) 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缺少行业企业参与

部分高校对数字媒体这一新兴专业重视程度不够, 缺乏充分的专业整体规划和论证, 对社会现实需求缺乏了解, 课程设置自我臆断, 有的更是抄袭他校, 少有与地方行业、企业进行探讨, 不能充分吸纳他们的真实意见, 即使签订的校地合作也多停留在框架、战略协议上, 大学高年级实践实训环节, 得不到企业一线有经验的专家指导, 缺少与行业企业的渐进性、实质性的合作。

三、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

(一) 培养目标

具有扎实的数字媒体技术基础理论, 熟悉数字媒体设计流程, 掌握数字媒体设计和制作的相关技术, 具有从事数字媒体设计、应用、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可从事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出版、教育培训、IT及咨询相关等领域工作, 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

(二) 培养内容

(1)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比较全面的公共素养能力。利用通识教育加强公共基础课程内容的互补和渗透, 培养学生政治思想情操、人文艺术修养、职业道路规划等公共素养和团结协作、人际交流、自我学习、信息处理等通用能力。

(2)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需要宽广的专业基础知识。坚定学生专业思想, 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 培养学生对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发展历史、专业理论基础、专业框架结构、专业应用前景的认识, 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为专业学习的深入与拓展打下基础。

(3)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需要扎实的专业应用技能。通过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开设, 理解媒体设计运作理论, 掌握数字媒体设计软件应用, 熟练应用设计技术开展平面、动画、音视频、VR内容的设计与优化, 并满足岗位工作需求。

四、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当前, IT界个位数纳米级芯片、5G移动通信、量子通讯等领域前所未有的技术革新加速了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因此, 高清数字电影、电视、音乐、游戏、教育、广告等等, 凡需要信息传递的行业发展, 无不亟待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的加盟, 也盼望高校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

(一) 数字媒体专业课程总体结构

数字媒体是设计创意、视听觉艺术、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艺术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 既具宽口径的专业知识需求, 又具有应用面广、技术种类多、技术更新快的特点。国内外数字媒体专业培养方案在一定程序上综合了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共性, 一般包含计算机技术、艺术学、媒体传播三方面内容, 组合框架如图1所示。

(二) 课程体系设计应遵循开放合作原则

目前, 数字媒体技术成了高清电影电视、网络游戏、数字动画、虚拟现实、网络出版等数媒产业的技术基础, 数字媒体技术在产业发展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一要规范学科课程、学时结构, 避免过去根据现有师资条件“量体裁衣”式安排教学, 确保学生在理论基础、技术掌握、实践实训都能得到足够的训练。二是课程体系积极推行基于实际应用的案例式、项目驱动式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敏锐捕捉国际国内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发展新形势的能力。第三, 建立校企开放合作办学模式, 根据产业需求和职业标准设置课程内容, 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全对接的培养实施方案[10]。因为,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得由用人单位说了算, 应立足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第四, 引入国内外数字媒体专业联合培养机制[11], 适当地引进国外先进课程教学, 或聘请一线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教学, 重在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实践创新能力。

(三) 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

据此, 我们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分为4个模块:通识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创新教育模块、集中实践模块。专业教育模块细分为专业主干、专业方向和专业任选课程, 学分总比例为58.34%, 提升集中实践环节学分比重, 增设课程群、跨年度的综合实验, 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参与项目, 部分项目综合实践需通过企业一线实践平台实现, 进一步完善实践教育体系。

五、结束语

由于自身办学具体情况不一样, 不同高校的办学水平、师资队伍、实验条件、建材建设多方面也会存在差异,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也各不相同, 但相同之处在于为社会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学科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虽然经过前几年的教学研究, 在借鉴国内其他高校专业开办经验基础上, 学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及实践效果得到了同行的认同, 取得了部分成绩, 但随着数字媒体技术快速的发展, 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动态调整, 这一因素决定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摘要:在当前地方普通高校应用转型背景中, 数字媒体技术作为新兴的多学科交叉应用技术型专业, 其课程体系建设应在强调师资队伍建设基础上, 强化专业能力课程体系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文中面对高校的转型发展, 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发展历程和面临机遇, 在分析同类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基础上, 重点在专业科学定位、课程体系设计原则、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为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行的借鉴。

关键词:数字媒体,课程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 陈锋.引导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 2014 (12) :16-20.

[2] http://www.199it.com/archives/319438.html.2015年数字媒体产业展望.2015.1.6.

[3] www.pwccn.com普华永道《2015-2019年全球娱乐及媒体行业展望》.

[4] 宫凡迪.北京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专业教育现状实证研究[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2 (4) :134-218.

信息技术课程体系范文第3篇

根据培养目标和现代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在坚持以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 把人文素质和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增强学生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服务意识, 坚定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前提下, 优化独立学院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 侧重应用过程中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把握, 构建多层次的综合技能实训平台, 将目前社会生产实践中正在使用的理论、技术、设备、仪器直接优化组合到教学内容中, 并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 使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才能满足社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1 独立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生物技术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能在生物学科领域内从事生物技术的产品生产、管理、开发、质量检测、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性, 技术型高级人才。培养适用于农牧业、园林及其相关产业、科研机构及相关职能部门中、高级生物产品的生产、研究开发、生产技术管理、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的专门人才。以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技术为基础, 重点研究生物培养、生产及其产品开发等技术, 为从事生物技术生产的企业、科学研究等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培养学科基础宽厚, 具有较强的生物技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科技人才。

2 课程体系的优化

2.1 突出专业特色优化课程体系

按照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原则, 减少部分主干课程, 调整并整合专业课程, 增加必要的选修课程, 将课程体系由原来的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四部分整合优化为公共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三大课程体系。其中公共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基础理论课 (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外语、计算机等) 和素质教育课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 即通识教育, 以实现宽口径的专业学习。改以往的公共基础课中以大量的数学、物理、化学和计算机等基础为主, 为以专业密切结合所需要的基础课为主, 如生物技术专业所需要的基础过得的是化学, 因而删掉了大部分高难的数学与物理课;而计算机基础中的基本操作知识和技能许多学生都已自己掌握, 因而也没必要列于课程内容之中。专业必修课改以前的应用动物技术、应用植物技术、应用微生物技术三大模块, 即三个方向, 优化为动物生物技术、植物生物技术和微生物生物技术三大主杆课程共修, 取消方向, 并分别以动物产品利用与开发技术、组织培养与栽培技术和发酵技术为特色, 以实现具有专业特色的宽基础专业学习。选修课程包括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和考研专修课三部分, 供学生自由并配套选择, 使学生侧重自我兴趣选修方向, 让学生有更大的个性发展空间, 同时, 实行分层教学、分类教学, 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要求, 并鼓励有条件的学生修读第二学位。

2.2 突出能力培养优化课程体系

将课程目标与岗位工作要求紧密结合[2], 准确把握实际工作的需要,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和力度, 并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中。使一、二、三年级按照课程体系内容适当减少了理论教学学时, 加大了实验课学时和实践课程内容, 并将抽象的理论内容整合到实践教学中, 优化后的课程体系中实验学时占总学时的14.00%, 课程实习或认识实习占总学时11.1%, 毕业实习占总学时的5.2%。积极推进“产、学、研”相结合, 将我们的知识与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 与企业双赢合作, 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为学生搭建实训平台, 真正解决了教学与生产“零距离”的需求。如2009年我们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秋林·里道斯”这个闻名全国百年品牌的企业签订了“秋林·格瓦斯”长期双赢合作协议, 为学生创造了实训就业良好平台。而且, 为了使学生取得就业资格, 我们还组织开办了如“食品ISO22000质量认证内审员培训班”, 受到学生及社会的欢迎。

3 课程内容的优化

3.1 理论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更新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 打破传统的教学与研究型的课程内容, 结合实际的需求, 以实用的基本理论为基础, 加强基础教学力度, 突出应用性的特点, 体现新时期的教学思想理念。加强基础教学, 是整合课程内容, 改以往的专业方向模块式教学内容, 为专业技术宽基础的教学内容, 如生物技术专业要同时掌握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三种应用技术。在不增加教学学时的情况下, 精简课堂教学内容, 增加讨论课和作业量, 立足于解决好课程内容的容量和含量之间的矛盾[3], 改变以往的专业教学中不留作业或即使留作业也只是少量的或归纳总结的形式, 为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形式, 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效率和效益。如在《动物学》鱼类一章中, 讲鱼类器官系统特征中软骨鱼与硬骨鱼的主要区别之一是硬骨鱼有鳔, 而软骨鱼没有。鱼鳔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调节鱼体自身比重, 使鱼体能在水中自由上浮与下沉, 软骨鱼没有鳔又是如何在水中完成这种上浮与下沉的功能呢?给学生留下类似这样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资料去寻找答案, 大大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 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同时, 要注重课程内容之间的交叉、互补与融合, 避免重复, 并要随着科学的发展, 及时掌握前沿信息, 不断更新课程内容的新知识体系, 在应用过程中, 鼓励创新思维的发挥, 积极主动与教师经常探讨新问题,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3.2 实践教学内容的调整与创新

(1)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帮助学生验证、加深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 熟悉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 提高独立操作及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科学的、严谨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学风, 为今后在生产第一线工作或从事科研打下基础的重要环节。因此, 调整实验教学内容, 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加强实验室建设, 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加强实验教学的保证。“应用型”是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 这种培养目标的定位, 介于学科型 (或研究型) 和职业技术型 (或实用型) 之间, 既不能等同于高职高专培养的技能实用型人才, 而且必须比之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 又要比母体学校培养的人才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独立学院的教学大多利用的是母体资源, 但在利用母体资源的过程中, 尤其是实验室, 还存在许多不利因素, 如教师和学生在上课时间安排上有冲突, 因而经常被安排在晚间或周六周日。为此, 努力建设能满足基础实验的一些综合实验室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基础上, 根据课程的不同性质, 改变原来的以验证为主的实验, 调整为将基本技能与基础理论有机地结合, 逐步使分散的实验有机地组合起来成为系列实验, 既节省实验课时和经费开支, 又能增加课堂的知识容量, 同时也能提高理论教学内容的综合利用性, 使理论能及时地在实验中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 又能使学生掌握运用理论验证和探索新知识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另外, 定期地开放实验室, 鼓励学生开展创新课题研究,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 效果显著。几年来我们已尝到了许多学生利用不同发酵技术自己开发和制作的不同口味的酸奶、米洒、小点心等新产品。

(2) 教学实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如野外动、植物的标本采集制作、分类鉴定, 生态群落调查, 工厂生产工艺设计, 产品生产流程等。因此, 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是保证教学实习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几年来, 我们共建立了“威虎山影视城”、“帽儿山”和“长白山”3个野外实习基地, “成东养殖实验基地”、“野狼湖生态公园”2个养殖基地, “龙江龙酒厂”、“九三大豆粮油”、“国家乳品中心”、“秋林里道斯和格瓦斯”等多家生产企业基地。在实习过程中, 我们主要根据具体的环境动态和生产需求, 以专题性调查研究方式, 分组完成实习的内容。实习中随时遇到一些有关的现象, 及时组织学生探讨分析, 如高山植物矮小性, 水生植物的适应性, 不同鸟类的繁殖习性及与环境的相关性, 生产中新产品的开发问题等。最后综合讲评, 为学生能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和提高就业竞争力打下了良好基础。2007级、2008级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超过80%。

总之, 对独立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进行优化, 体现了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为目标的办学指导思想, 体现了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当然, 在此基础上, 还必需有一支精良能干的教师队伍作为支撑, 因此, 面对独立学院的现状, 不断强化在职青年教学的教学技能培训, 加强兼职教学的选聘与管理, 探索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责任心强的师资队伍乃是独立学院发展所必需之路。

摘要:本文按照独立学院办学理念和指导思想, 针对生物技术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 减少了部分主干课程, 调整并整合了专业课程内容, 构建多层次的综合技能实训平台, 突出了专业特色和能力培养, 以实现宽基础, 强能力的培养目标, 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独立学院,生物技术,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优化

参考文献

[1] 徐研.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培养一专多能高级应用型人才[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08, 5 (1) :17~19.

[2] 朱福兴, 上官敬芝.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08, 37 (18) :234~235.

信息技术课程体系范文第4篇

姓名1①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是()

②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③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④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

和能力。

A2.①②;B.③④;C.①④;观三个方面。下面属于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是(、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可归纳为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D.①②③④。

)

情感态度与价值

ABC.能熟练使用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

D.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

3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双价值”、.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课标要求信息技术课要鼓励以跨学科的活动为主题,。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实现技术学习与技

)

A识;.信息技术教师要求学生上历史课前练习通过互联网收集相关的历史知

B张情绪的课程来进行,这样可以做到有张有弛;.学校学习主要是文化课的学习,信息技术可以作为放松、调整学习紧

C

D.信息技术教师鼓励能力强的学生通过编制程序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4.学校举办学生电子小报和个人学习网站的竞赛评比活动。

个目标,教师应引导纠正以下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是(、信息技术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根据这

AB.课余时间交流电脑游戏攻略;C.利用QQ聊天工具向同班同学打听当天的家庭作业;

D.好朋友之间经常交流自己在互联网上发现的黑客工具的使用技术;

5.由班长带头在网上建立起一个班级同学录。

列不符合该要求的做法是(、课标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究和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AB.指导和监督学生在断开电源的情况下对计算机机箱进行解剖分析;

C.打开显示器后盖,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显示器的结构;手进行升级尝试,比较前后效果;.指导学生对一些运行较慢的计算机从硬件配置上进行原因分析,并动

D享的一些资源管理命令。.引导学生学习格式化、恢复格式化、建立目录、搜索、设置安全和共

6将任务按照学生的不同特长(图片、视频、动画、声音、编程)进行分解、信息技术教师要求信息技术课代表组织全班同学为班级制作班级网站,分配,这体现了()

①采用多样的课程,打破教室和书本的局限;

②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题,任务要求分水平,适应个别差异的特长发展需

求;

③教学过程中要鼓励更自主技术实践与更开放的科技探究与技术创新;④适度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理解适合其年龄的信息技术核心概念。A7.①③B.②④C.①②和研究性学习。、初中信息要学会使用()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支持学科学习D.③④ A

8、文字处理 B、多媒体制作际问题。、初中学生要学会利用(C 、电子表格)有效获取信息,支持学科学习,解决实D、图像处理A9课程目标。、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要遵循“、因特网B、电脑C、电视D、报纸()与创新相结合”的A

10、探究 B、实践C、应用D、拓展浏览和、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要根据学习或实践需要, ()信息的能力。提高使用因特网搜索、A

11、下载.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查看C、发布D传递

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12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 B.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价值观是指(.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 A. 有机地结合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C 益 .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13A. .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③④ B. ①②③②培养环境意识 C. ①③ (D.②④)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二、判断题(每小题12分,共20分)

2、

3、在给班级制作网页活动中,禁止学生在课堂上用QQ聊天工具和陌生人聊天;要求所有学生各做各的, 然后评比;()成;、将班级小测验成绩统计分析工作交给会使用Excel电子表格的学生来完()()4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选修课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5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力。

6、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

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

7上无须考虑本地设备、师资及学生的现状。、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新课程标准规定教师在内容选择、()

难度设置

8辅助学习不是初中信息技术学习的内容。、利用BBS、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网络交流工具传递信息、表达思想、9()励学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学习中。、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允许以学科学习主题作为信息技术任务选题,() 鼓10抵触不良信息的信息道德判断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要使学生提高判断和使用健康信息、主动()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出的新要求而设、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 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2和网络获取、、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

过程。

3、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鼓励实现技术学习与4创新;、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鼓励更自主技术实践与更开放的科技探究与技术适度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理解适合其年龄的信息技术。5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为主题,”。

6.新课程实行,,三级课程管理。

7.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为中心的状况。

8.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的评价体系。 9.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和与。 10.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

11.各学科课程标准是、、和的依据。

四、简答题(31分)

1、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鼓励多样化的选题,体现“四地”,“四地”包括哪些方面?7分

信息技术课程体系范文第5篇

学 习 内 容 王 集 中 学 课 堂 教 学 导 学 设 计 共 几 课 2 课时 新圆周角

(一) 授 第 几 课 1 型 时 1.经历探索圆周角的有关性质的过程 2.知道圆周角定义,掌握圆周角定理,会用定理进行学 习 目 标 推证和计算。 3.体会分类、转化等数学思想. 学习重点:圆周角的性质及应用. 重 点 难 点 教 学 资 源 预 习 设 计 学习难点:利用圆周角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 师 导 学 设 计 调 正 反 思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信息技术课程体系范文第6篇

过去的评价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无从体现,导致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轻视,限制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深刻体验,进而抑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要合理运用各种评价方法,以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和产生的成果作为评价依据,通过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激励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全面评估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的信息素养。下面就问卷评价法、电子作品评价法、QQ交流评价法等进行探讨。

一、问卷评价法

问卷评价法法是指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将知识点设计一套测评题,题型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操作题等,通过学生答题进行测评,并将成绩及时反馈给学生。共同分析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更加有效地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实时性,具有提高教学效率、节约资源、方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巩固运用。但这种问卷的评价方法只适合对信息技术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测评。

二、电子作品评价法

电子作品评价法是指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作品创作,比如学习了《用电脑画图》后,学生运用综合知识创作一幅美丽的图画,教师再根据学生的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学生作品主要是指学生在一个板块结束时完成的作业,如制作电子报刊、成绩统计表、多媒体作品等。电子作品的创作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电子作品的评价具有很强的主观评价性质,它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理解及应用情况。学生完成并上交作品后,教师和学生根据制定的标准对作品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要以学生为评价的核心主体,可以是自评、小组之间互评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中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符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要求。

三、QQ交流评价法

空间交流评价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成功的经验、遇

到的困难以及完成的作品发布到自己的QQ空间,班上的每个人都能看到,然后教师和其他同学根据要求,对其进行探讨、交流和评价,相互介绍学习的成功经验,合作探讨解决遇到的困难,指出作品做得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再由学生进一步完善。如此反复改进完善,学生既学到了知识,熟练了技能,又创作出了更优秀的作品;教师则可以即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心态,从中发现教学的问题,并即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改进教学效果。突出了评价的改进、鼓励和调节的作用。

QQ空间交流评价法,它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更重视取得成绩的过程。有助于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以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督促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并实时监控、管理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四、学生自评、互评法

我们每一位教师在评价方面,要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的互评和自评,讲究评价的方式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由教师组织学生自主进行。事前,先就学生评价的意义、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向学生做出说明,提出明确要求。

学生自评以学生自己的成长记录为主要依据,描述和分析自己在一级指标四个维度的表现,用“★”作为标准,4颗星以上为“优秀”, 3颗星为 “良好”,2颗星为“中”,1颗星为“还要加倍努力”。最后写出自己对本章的学习心得,表达自己的感悟,提出自身前进的方向,并为自己在四个维度确定1个分数。

(二)学生互评

学生互评是在自评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以4~6人为一组,采取任务驱动法,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并对完成作业的小组用一级指标的四个维度进行登记,作为学期总评的依据之一,学生为每一个同学在四个维度确定一个分数。最后由教师计算出平均得分,作为学生互评的最终得分。

学生通过自评及互评,了解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建议,及时改进。

(三)网上互评。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将优秀的作品放到校园网上展示,以提倡全校学生间进行学生自评、互评,肯定学生的成绩,鼓励他们继续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上一篇:小学教师教育心语范文下一篇:小学教师自评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