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论文范文

2023-04-07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现代企业受到信息化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企业的运行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包括企业的业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流程执行等等,都需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与技术进行完成。市场的日益复杂带给企业的控制管理许多问题,企业在内控环节中,需要对存在的问題进行集中的研究,应用信息化的手段,强化内控工作。基于此,本文对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展开探讨,并结合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手段。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

一、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企业运行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信息化的环境使得企业在运营中面临着许多新的境况,传统的控制管理工作难以提供相关的经验。在信息化环境的影响下,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理念需要不断的变更,与此同时,企业的内部管理方式与随着理念的变化而有所变更。从整体的角度上审视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能够发现明显的工作进步。在许多控制管理的细节上,由于研究的不足与经验的缺乏,仍旧存在问题。针对目前的环境变化状况,对企业内部的控制进行探讨,具有优化内部控制工作的作用。

二、信息化环境中企业内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信息化与内部控制工作结合的重视不足

在信息化的环境下,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本身就作为信息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整体的运行提供了构架支撑。然而,由于企业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认识有所不足,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程度存在问题。在以往的企业的发展环境中,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通过传统的方式就能够实现。目前阶段许多企业仍旧处于信息化环境的发展阶段,管理中采取的方式,是传统管理方式与信息化管理方式的同步应用。这就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对信息化环境的关注有所不足,此后的信息化环境与内部控制的结合也会受到影响。企业内部的高级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环境的规划缺乏应有的重视,会导致企业在信息的获取中处于相应的滞后性位置,出现信息不对等的局面,从而整体的控制管理工作会影响到企业中不同部门。

2、企业的内部控制行为变革程度有所不足

在一些企业中,对信息化的环境重视程度较高,因此企业的内部工作人员会在根据信息化的流程展开相应的管理工作,然而,在初期的信息收集中,对各个部门中的细节化需求重视有所不足,导致企业信息与实际的状况存在差异。应用这种类型的信息实施的内部控制,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此外,在信息化环境的影响下,企业不同部门工作流程以及事务的执行程度会发生变化,信息收集的不准确会直接致使控制工作行为的失常[1]。一些信息数据的应用不仅在一个工作环节中发挥影响,也会影响其后的工作环节,当信息不准确,不良的影响将会扩张。

3、企业内部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存在问题

在信息化的环境下,企业内部的许多重要资料等,都需要转化为数字信息的形式进行应用。当企业内部的信息存储安全存在问题时,将会导致企业的内部信息存储环境防护薄弱,容易出现信息的泄露。不同类型企业的内部重要信息是有所区别的,一些企业的重要信息内容集中在客户资料中,客户资料也是重要的客户资源以及维护客户的链条。当这种类型的信息泄露,该公司的声誉以及经营都会受到严重的不良影响。在一些企业中,重要的信息内容,来自于企业内部的技术数字资料,这些资料的安全性不能得到保障,一旦出现泄漏的问题,则企业的核心技术、经营资源等将会受到影响。

4、内部监督管理系统建立的完善程度不足

企业的控制与管理工作,同样需要公开的监督与控制,这种监督的方式能够确保权力不会过于集中。尤其是在信息化的环境下,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工作,要对大量的信息内容进行集中,管理人员不仅能够对运营的总体状况有所了解,通过这些信息内容达成整体上的控制,同时也能够对不同部门中的工作状况有所了解以及控制。在这这种情况下,一旦控制工作出现问题,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监督体系的构建,能够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决策产生审核性作用,避免决策产生问题[2]。

三、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优化策略

1、根据信息化的环境变化展开内部的控制工作

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中,企业的整体运行模式环境管理,以及对其中运行环境中不同细节的重视,影响着内部控制工作的完善性。首先,要引导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环境中市场出现的新变化以及企业的环境内部出现的新的变化,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根据这些变化的因素引导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系统的建立。其次,在企业的管理人员中,要增强引导管理人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在培训中企业管理人员的实际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会得到增强,同时对信息化环境的敏感程度和重视也会增加。在这一方面,我国的企业需要向国外企业进行学习,这是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以及信息化的管理思维,在国外的企业中发展较为迅速,直接的经验学习,能够避免企业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以及信息环境下的管理工作中出现困难。企业的决策行为往往是由企业的董事会决定,一般的管理人员对企业决策的影响较为有限。在与信息化技术的接触中,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环境的认识程度较深,需要尽量的增加企业中管理人员决策管理工作中的影响,直接管理人员要重视与董事会的沟通交流手段,应用适当的方式提出策略,提升企业决策的准确性[3]。

2、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变革程度

在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中,要对内部控制的变革程度进行提升。内部控制的工作,在以往的企业运行中就有系列性的策略与手段,信息化的环境中,这些策略与手段的应用与环境不相协调。例如,企业的内部环境控制中,需要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与企业文化进行结合。企业在员工选择与培训的初期阶段,就需要筛选与企业中文化相一致的员工,与此同时,在不同的部门中,文化的具体表现方式也是有所差别的。在内部控制中,应用人力资源的政策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在人力资源政策的制定上,强化整个企业文化的同时,对各个部门内部文化的特色与区别要需要给予重视,应用不同部门中的文化特色建立部门中良好的内部环境,整合部门文化特色,优化企业中整体的文化发展环境。这样的内部环境优化,对企业整体上的管理工作以及细节性的管理工作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不同部门中对信息数据的收集以及应用,也能够更为细致与专业,避免问题的出现。

3、企业内部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在企业内部数据的安全性问题强化上,需要结合企业技术手段与管理的手段,对安全的管理优化。首先,在技術手段的强化。企业在初步建立信息系统时,就需要应用专业的安全人员,对企业信息存储与传输的安全性进行控制。随着信息资源的丰富与信息库的扩大,企业中也需要专职的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在人力资源的人才选拔中,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选择适合于信息管理的专职技术人员[4]。为了使得这些人员的技术能够得到不断的提升,企业也需要为这些人员提供培训与交流的机会。在企业的内部,需要严格的规定对内部资料的应用,聘请相关的法律专家,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对不同重要程度的信息内容进行甄别。针对企业中的核心商业资料以及技术资料,管理者需要承担主要的管理职责,并且应用管理的细则,保证这些资料在有限的范围内得到应用与流传。由于信息技术的升级速度较快,多数的企业技术人员只能够提供一般的技术管理以及辅助的工作,在技术的升级与开发中,企业要积极的与相关的专业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4、内部监督管理系统的完善

信息化环境下,委员会成员包括内控总监和 CIO。应该通过企业风险管理观念和文化的灌输,使企业各个层面的管理人员理解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企业可以完善内部审计机构,分派专门人员从事信息系统的审计工作。在设计内部审计机构时,要给予其充分的权利,以保证其在行使权力时不受其他方的影响。内部审计制度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措施,其职责包括审计会计账目、检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企业的各项组织制度是否能更完整地实现组织目标,并向公司的管理层提出报告。而信息化环境下的监督和审计,与信息化环境和内部控制都有很大的关系,需要借助于信息技术,所以审计人员尤其是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应具备专业技术知识,才可以圆满地完成审计工作[5]。

结束语:

在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中,信息化环境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是不容忽视的,企业要积极的发挥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势,对企业内部的环境以及企业的外部环境进行同步关注。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决策,就需要根据这些观察结果来实施。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要根据目前出现的问题优化,更为重视信息技术与内部控制工作的结合,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性工作中以及现实性的工作中,都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程菲,周常兰.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对策[J]. 北方经贸,2016(04):112-113+115.

[2]宋颖佳.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探讨[J]. 新会计,2019(09):59-60.

[3]张建民. 企业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问题分析[J]. 财会学习,2017(08):248+250.

[4]弋卫国. 信息化环境中内部控制系统的构建研究[J]. 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21):110-111.

[5]吕如龙.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与对策[J]. 财会通讯,2015(22):117-118.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信息科技风险已成为瞬间导致银行瘫痪的唯一系统性风险。银行信息系统的应急管理日益受到银行科技部门重视。本文简析银行信息系统应急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和改善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路。

关键词:应急管理;预案;演练;风险

1 银行信息系统应急管理现状

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与银行业务的融合,银行业务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日益增强。银行信息系统重大安全事件的发生严重威胁到各家银行的日常经营,系统应急管理的重要性逐步凸显出来。

我国的应急管理是在2003年抗击非典后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自2003年下半年,政府开始编制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中国人民银行于2003年底开始着手研究金融相关领域应急管理问题。2005年人民银行颁布《中国人民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08年银监会发布了《银行业重要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范(试行)》。

银行信息系统应急管理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受到了各银行科技部门的格外关注。各行纷纷建立起信息系统的应急预案及相关管理制度。针对行内信息系统的应急演练成为了各行科技部门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部分大中型银行逐步建立起“两地三中心”即指生产中心、异地灾难备份中心、同城备份中心的灾备系统。

通过银监会、人民银行等银行监管机构和各银行的不断建设,我国银行业信息系统应急管理体系已初步形成。

2 银行信息系统应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系统应急预案不够完善。一是应急预案可用性不足,针对性不强。偏重形式,应急组织架构不够完整,职责分工不够明晰,缺乏预授权,缺乏可执行性。预案作为紧急行动方案的地位作用不突出,实用性不足。二是过多关注于技术处理细节。三是预案维护不及时,未能充分反映成功的应急处置经验。

2.2 外部协调机制不完善。对于外部网络攻击破坏和重大自然灾害事件,离不开供电、通信、网络监控等相关单位的鼎力支持与配合,目前,我们与这些单位的协调工作机制尚不完善,也缺少相应的联合演练。

2.3 人员应急能力亟待提高。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性基础知识培训,运维人员对运维对象熟悉程度不高;经验总结不够,不善于将一个人的经验变成大家的经验,不善于从事件管理上升到问题管理;参与演练、处置事件的实践锻炼不够广泛,多数人员的应急技能不足。

2.4 灾害性风险应对能力不足。一是部分银行缺乏备用系统,“两地三中心”的灾备系统尚未实现。二是重要系统关键部件备品备件尚不完备。

3 银行信息系统应急管理工作思路

3.1 风险导向,预防为主。风险按照来源可分为系统内部脆弱性和外部威胁。两种风险是内因与外因的区别、主观与客观的区别、可控与不可控的区别。因此,风险控制应主要针对内部脆弱性,主动发现并采取措施。发现风险的渠道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检查、系统监控、应急演练、安全事件、交流讨论。上述工作应当列入年度运维工作计划,定期开展,及早发现系统风险,然后形成风险列表和解决方案。对于无法解决的风险,一是要形成汇报向上级部门反映,由上级领导协调各种资源解决。二是要加强预防,在预警监控、人员、备品备件等方面做好准备。

3.2 责任为纲,奖惩并举。银行信息系统的安全不只是运维部门的事情,这项工作离不开业务部门、开发部门、系统服务商的参与。因此管理中领导应明确划分运维、开发、业务等部门的职责、人员配置、资源投入、奖惩措施等。突出个人责任、岗位分工。切忌只有惩罚没有奖励,同时责任应与奖惩挂钩,即责任越大、风险越大、奖励也应越高,避免责任大小与奖惩的失衡。

3.3 善用技术,管控高效。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银行信息系统的数量快速增长,运维部门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许多银行运维部门都面临着人手短缺的问题。而操作风险则是运维部门永远无法回避的另一问题。在工作中合理利用技术,实现“四化”,是提高工作效率、管理质量、解放人力、规避操作风险的有效手段。

(1)资产管理视图化:IT资产及其状态、系统内关联、系统间关联清晰明确,一目了然。

(2)日常维护自动化:系统巡检、系统数据日志清理、系统监控等借助自动化工具、批处理脚本、定时任务自动完成,尽可能减少人工操作。

(3)运维管理流程化: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发布管理、事件管理、问题管理等基本维护管理通过管理工具实现流程化处理。

(4)安全审计常态化:通过堡垒机等运维辅助工具实现用户身份识别、权限控制以及用户行为分析等安全管理功能。同时实现安全审计的常态化。

3.4 依托规范,严格标准。规范作为成熟、先进做法的有序组织,是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团队和个人都必须依规范而行,才能在系统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尽可能的防范和排除安全隐患。

(1)系统开发阶段。架构规范:开发与运行架构管控,防范结构性、系统性风险。开发规范:编码标准、组件标准、平台化设计、日志设计标准、测试标准。接口规范:安全准入、边界安全、交互安全、状态监控。

(2)系统上线阶段。明确基础、网络、主机、应用、配置管理的上线检查标准、操作规程。系统的开发、维护部门在这一阶段会产生交集。严格规范的上线标准,能够降低日后系统维护难度,减少两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

(3)系统维护阶段。基础、网络、主机、应用、配置各环境组分别建立维护工作规范。操作规范:坚持双人操作。变更规范:生产变更单内容要完整,要包含风险分析报告和回退方案。事件响应标准:一线维护人员要7*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快速响应。维保供应商评级标准:根据标准对维保供应商巡检、现场支持、问题解决等服务进行评价,督促维保供应商改善服务质量,更好的做好维保服务。协作规范:协调机构间(如电力、电信、联网机构)、部门间,使协作更加有序、高效。

3.5 狠抓应急、提高质量。系统出现异常是必然的,关键在于能否hold住。应急的地位与日常运维同等重要,应急的关键是能否有效组织人和其他资源的。我们狠抓应急,尤其要重视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质量的提高。

(1)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成功经验的总结,好的应急预案是成功处置的先决条件。预案既然是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就应关注于处置方向,即由谁来干、干什么、如何协作,至于怎么应由不同岗位的技术手册来回答。谁来干、干什么:体现了应急处置的角色分工,体现了预授权性。如何协作:体现了处置流程,时序的控制。指挥层、执行层,分工明确就能各司其职,按照流程步步推进,就可以从容应对处变不惊。

(2)应急演练:应急演练是应急工作的抓手。通过演练要达到以下目的:一是及时发现系统隐患和应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积累经验,包括快速应对和时序控制的经验。三是儲备技能,包括熟悉系统、在实战中提高;四是改进预案,使预案的流程更加合理流程,资源配置达到最优。

4 结束语

应急管理是银行的一项长期性工作。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其实都是紧紧围绕应急准备来展开的。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应急准备包括人和物的准备。人的准备包括不同岗位的不同人员、人员的技能等。物的准备包括:备品备件、风险的预警、诊断、处置流程等。应急准备的方法就是本文第三部分论述的内容:风险的识别预防、人员管理和岗位职责、应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应急管理的标准、规范、应急能力的培养、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

参考文献:

[1]郦勇.基层金融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亟待加强[N/OL].金融时报,2007,12,17.

[2]乔海曙,贺凌华.中国银行业应急管理:问题与对策[J].金融论坛,2008,11.

[3]姚国章.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主要介绍了“尿素分厂班组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指导思想、设计思路、技术方案及主体模块。通过软件系统平台的使用,提升了班组管理水平,经济运行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取得理想效果。

[关键词]班组管理;信息化;数据库;精细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2.023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基本单位,是各项管理工作的落脚点。改变传统班组管理理念、方式、方法,推行班组管理信息化,打造信息化管理班组,是现代企业班组建设的必然选择。

尿素分厂班组管理信息系统是尿素分厂以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及公司相关班组建设文件为指导,结合企业班组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配套分厂制订的《班组阳光精细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利用数据库编程应用软件自主开发的一套面向客户端的F/S模式的信息管理系统。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不仅强化了班组在安全生产、成本控制、绩效考核、班组建设等方面的基础性管理,而且还极大地方便了班组之间信息交流,加强了管理层与执行层的沟通与交流,也通过平台实现了分厂对班组的精细管理考核,从而达到班组管理系统化、标准化、信息化的目的。

1 指导思想

以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中对班组建设的基本要求为主要指导思想,将精细管理的理念贯穿始终,用现代绩效管理的理念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将该系统建设成班组信息管理的平台。

2 需求分析

建立班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结合班组精细化考核管理体系建设,实现班组日常管理事务的计算机管理,达到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的“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加强班组建设管理机制,坚持以落实岗位责任制为核心,以高效安全完成各项生产(工作)指标(任务)为目标,以不断提升班组管理水平和员工队伍素质为重点,增强班组团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切实加强中央企业基层组织基础管理,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发展、共同进步”的总体要求。

2.1 对系统的要求

(1)方便的录入系统,系统提供多种选择框、提示框,对数据录入具有自动校验功能。

(2)权限设置全面,根据管理级不同的使用者设置修改和浏览权限,实现数据与系统的安全保护。

(3)支持多种数据库平台的移植,比如dbf、exl格式的转换等。

(4)事务提醒,对各种应录入和更新上传的资料及时提醒。

(5)系统能依托公司内部网络平台,在分厂内部各班组计算机间联网运行。

2.2 对具体功能的要求

(1)班组生产信息的数据库管理,实现数据采集、分类统计、各类查询。

(2)以生产数据为基础,实现各项生产劳动竞赛的实时更新及月度统计。

(3)班组建设要求的各类会议、活动记录上传公布。

(4)实现分厂、班组两级管理内部信息的快速传递、公开、共享。

(5)根据分厂《班组阳光精细管理绩效考核体系》的考核规则,实现班组、个人的日考核得分的实时统计、计算,绩效考核日清日结。

(6)分厂管理文件、分厂生产旬报的上传共享及更新管理。

(7)提供班组需要的装置工艺、设备基础技术资料。

3 开发软件平台的选择及主要技术架构

班组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利用VisualFoxPro数据库编程平台,采用File/Server结构体系开发完成。

(1)编程软件的选择:VisualFoxPro简称VFP,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数据库开发软件,独具特色的数据库容器为交互式用户和应用程序开发者提供了集中的数据管理功能,它不仅支持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可生成真正事件驱动的应用程序,可方便地与其他应用程序共享和交换数据,具有客户/服务器能力,是理想的中小型数据库软件开发应用软件,所以选择该系统软件为开发平台。

(2)数据库的规划:根据需求分析,将需要的字段进行统计,并进行分类,规划到一个数据库,建立表单,根据各表的结构分析,设置“工资编码”“工作票编号”等关键字段,建立各表间的关联并进行参照完整性和存储过程设置。通过建立字段规则和默认值实现数据校验和自动输入。

(3)类的规划:将项目操作表单、工具条、常用功能按钮等,按照使用要求,预先设计成类库,大大提高了后期操作界面的设计效率。

(4)授权权限功能的实现:权限设置根据具体需求,设置管理员级、分厂管理级、班组管理级、班组成员级四级管理权限,其中又针对专业、班组的不同对各模块的浏览和操作权限进行限制。其主要实现方式在用户登录时自动对应设置器“权限”字段属性,在菜单设计时,根据权限属性的不同,进行对应表单“显示”或“隐藏”设置。

(5)数据共享及网络功能的实现:File/Server体系结构的实现是依靠一台计算机做为主机,在主机中将该系统文件夹设置为共享文件,同时将把windows\system32\下相关动态链接库考到目录,客户机端不需要安装VF系统软件即可直接运行编译后的EXE应用程序文件。

4 主要模块介绍

4.1 班组建设模块

(1)班组概括:主要涵盖班组整体概括,如班组工作职责、人员构成情况、班组特点、获得荣誉、班组愿景等,并对班组成员个人岗位、学历、技能等级等基本情况的进行了介绍,提供报表打印和查询功能。

(2)班组活动:模块主要是实现班组中各种活动的动态记录、上传,具有录入、修改、查询功能。记录内容主要包括“指导意见”要求的思想建设、创新建设、技能建设等9项建设活动开展情况。

4.2 工艺管理模块

以生产数据为基础,提供各类查询、统计和报表,为各班组生产问题的分析、优化提供依据,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劳动竞赛,创造各班组“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1)日生产记录:包括产量、质量、消耗、工艺、设备运行基本情况的实时录入,并要求对当班超指标原因进行分析。

(2)生产情况的查询:提供各系统各班组生产情况日查询、产量、消耗、质量,月度数据统计、排名查询,让班组实时了解自身在工序各班组的排名情况,促使班组以统计数据为基础,认真、系统地分析一个阶段内生产操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总结提出优化方案,增强争先创优的紧迫感。

(3)实现分厂组织的各项劳动竞赛的数据统计、查询、班组排名展示等功能。

4.3 设备管理模块

收集录入设备检修内容、备件消耗、运行周期等基础数据,形成设备检修电子档案。提供班组包机设备的基础技术资料,方便班组对设备状况的学习了解;提供按时间或按设备对检修情况和维修费用统计、查询功能,为班组设备故障、设备维修费用分析提高依据;提供设备计划检修定时提示功能,促进计划检修。

(1)以检修工作票为索引,对每天的设备检修情况、备件费用消耗进行记录。

(2)以工序、班组或以时间为索引对设备检修情况进行查询、统计、分析。

(3)以工序、班组或设备为索引对设备检修备件费用消耗进行查询、统计、分析。

(4)提供班组包机设备的基础技术资料信息,便于班组学习、查阅。

4.4 考勤管理模块

各班组进行计算机考勤登记,使班组人员考勤公开、公示,并自动形成考勤统计报表,规范班组的考勤管理,也方便管理者掌握班组动态出勤情况。

(1)各班组对当班人员出勤情况如实进行计算机记录。

(2)以班组、个人、时间为索引对出勤情况进行查询、统计,形成考勤报表。

4.5 绩效考核模块

分厂专业管理绩效考核管理的平台,配套《班组阳光精细管理绩效考核体系》文件制订的各项专业考核办法和“日考核管理办法”实施绩效考核。该模具有绩效考核记录、绩效考核查询、绩效考核积分统计等功能,同时考核信息实时进行更新、公示,使绩效考核公开、透明,更便于落实。

(1)分厂绩效考核管理人员对考核进行计算机记录。

(2)按月对考核结果进行自动统计、排名。

(3)各班组可对考核明显进行分类查询,使考核公开透明。

4.6 预算考核管理模块

分厂指标绩效考核的平台,结合分厂《阳光精细管理考核体系》文件制订的“预算管理考核办法”,在各班组主要生产指标录入后,系统根据生产数据与预算指标的自动对比,计算出当班班组、个人的预算管理考核得分,实现绩效工资日清日结。并实现各班组每日考核的明显查询和月度统计计算及排名。

(1)班组生产指标与预算指标对比计算,自动形成考核得分。

(2)提供各班组每日考核计算结果的查询服务。

(3)工序各班组月度考核结果的统计及排名。

4.7 旬报管理模块

主要用于分厂创办的电子报——《生产旬报》的在线阅览,同时在此平台上可实现维护、查询、浏览、下载等功能,使各班组及时了解分厂生产任务完成情况、近期工作点评分、重点工作安排等内容,以便各班组针对重点,采取具体措施。

4.8 制度文件管理模块

用于分厂制定的各类管理制度的公布,在此平台实现维护、查询功能,便于各班组学习、领会,使各项制度能够得以切实执行。

4.9 系统维护模块

本模块主要用于系统管理员对系统维护,主要可进行用户的增减、授权;用户密码的修改、恢复;后台数据的备份与维护等操作。

该系统于2012年3月下旬进行测试运行,编制了“班组信息管理系统操作使用手册”,组织各班组进行使用培训。5月份进行修改优化,投入正式使用。信息系统软件的使用和分厂的绩效管理考核的配套实施,给班组管理提供了规范、透明的管理平台,极大地调动了各班组的工作激情,产品产量、消耗不断创出新的记录,有力推动了分厂班组的阳光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提升,初步实现了“指导意见”提出的“工作内容指标化、工作要求标准化、工作步骤程序化、工作考核数据化、工作管理系统化”的“五化”要求,使分厂班组管理跃上一个新台阶。下一步分厂将根据管理的实际需求,不断优化、增加该系统的功能模块(如QC管理、安全管理、教育培训等),让该系统更加完善,使之在分厂班组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前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深刻的变革人类现有的生活方式,也极大加速医院内部各部门间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进程。当下各大医院之间的核心竞争力之争,业已由传统的医院之间的医疗设备的竞争转变向医疗机构运行系统的便民性、信息化管理,这既是信息技术时代对医院的现实诉求,也是缓解长期以来存在的就医难困境的一个突破点。同时,由于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中通常包括病患的个人信息、医院的经济状况等相对隐私的重要信息,保障现行医疗部门中所运行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就显得至关重要。

1、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含义

关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含义,多方学者都试图从不同角度和侧重点对其进行诠释。一位美国信息系统的权威学者毛瑞斯克伦就信息化管理对医疗机构的影响力角度,给出这样的定义:“运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设备,在整合医疗机构内部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基础之上。为实现满足信息管理系统下全部授权用户的需要,对医疗机构内部各部门中医患的诊疗信息、组织的日常运营的管理数据信息进行的集中采集、处理过程。由于医疗机构本身特有的属性,决定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复杂性和整合难度要远远超过同级别的其他机构。

2、目前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

2.1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安全意识淡薄

一方面,由于在部分医院中的管理者仍然执行传统的管理方法,没有对信息管理系统安全问题投入足够的重视。使得下面的工作人员也会随波逐流,对于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也只是流于形式,对相关信息系统的维护、开发工作做的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的医院对于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知识的普及工作做的不是很到位,加之部分医院为了缩减人工成本,录用的非专业工作人员素质相对偏低,不能胜任信息系统的正确的使用和维护工作,这无疑会增加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观安全隐患。

2.2医院普遍缺少信息管理系统安全预案

一方面,由于医院科室相对较多,信息管理系统相对较分散和复杂。而且不同科室信息系统有存在重叠的可能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制定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安全预案的难度。加之部分领导忧心制定信息管理系统安全预案的工作繁杂,使得安全预案迟迟不能出现。另一方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存在部门间和人员间协调性差的问题,加之日常没有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安全规范。对于突发的信息管理系统问题,很难在第一时间有明确的机构或人员做出及时应对。

2.3医院对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缺乏必要的技术防范

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有赖于数据库的安全运行和数据的完整,而由于医院在实际的信息管理系统使用过程中缺少必要的相关技术人员,加上懈怠疏忽的工作态度作祟,缺乏对重要数据的备份保存的工作习惯,使得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在受到外界恶意攻击或由于自身工作人员错误操作时,就会造成大量的数据流失,甚至导致医医疗机构的信息管理系统瘫痪。这样不仅使院方蒙受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由于有关病患个人信息的数据的泄露和医院就诊日常工作效率的降低,最终也会导致医院公信力的下降。

3、保障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安全运行的措施

3.1强化加强对医院信息系统的数据备份和安全審计

数据对整个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降低因为信息系统突发故障或者遭受恶意供给而带来的数据丢失现象的出现,医院要适时的对管理信息系统内部的数据建立完备的备份和恢复方案。以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应对由不明外力而造成服务器瘫痪和相关数据丢失,将不良安全隐患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在提升信息管理系统化软件稳定性的同时,可以考虑二次备份数据库的做法。同时,可以考虑定期对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库的网络安全审计与日志分析,从动态角度掌握信息管理系统的实际运行状态,可以对追踪网路恶意攻击和恢复系统数据提供条件。

3.2制定保障医院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预案

首先,要强化医疗机构内部工作人员的信息系统安全意识,因为这些人是操作信息系统的主体。相关部门要制定必要的安全规范章程和操作流程标准,例如要求相关系统的操作指令要达到的安全保护程度和使用权限,都要做出明确的规定,从源头上降低由主观失误造成的安全隐患。并通过日常的信息系统安全培训学习使工作人员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其次,包括对医院信息系统有关的硬件、软件等存在的隐性安全风险和潜在故障的应急措施都应该列入安全预案之中,包括出现问题后应该由哪些具体的部门来处理,大到部门机构,小到具体的负责人员都要做好明确的分工并予以公示,一旦特殊情况出现可以在第一时间将损失降到最低。最后,要根据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安全隐患的等级划分应对预案,并可以通过设定紧急系统安全状况处理预案和常规系统安全状况处理预案的方式,提升医疗机构应对信息管理系统安全问题和维稳就医秩序的能力。

3.3实施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流程再造

众多医院部门自实施信息管理系统起,就已经对旧有的医疗工作和机构内部运作流程起到了改变的作用。为此,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医院要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病患对便捷、顺畅医疗服务的渴求和提升医疗机构综合医疗水平为基石,以实现医疗资源效率的最大化发挥。如在医院的就医环境方面,传统的做法是设立固定的导诊台,在实施信息化管理后可以适时考虑在医院的各个楼层通过网路系统提供自助的导诊挂号服务,及时向患者显示出当前已挂号患者的数量。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缓解病患因挂号人数过多错过就诊的焦虑情绪,另一方面,由于自助导诊挂号的使用可以缓解人员压力,减少人工失误的发生,同时便捷直观的信息可以使病患更好更快的就医。

结束语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不断被认可和广泛的使用,在为医院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社会效益也得到提高。切实提高了医疗机构的组织、管理运营水平和为病患提供满意医疗服务的工作效率。结合医院自身的具体情况,探索开发适合本机构的特点合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并未雨绸缪的做好防范阻碍信息管理系统安全顺畅运行的情况的出现,才可以建设好以服务病患为中心、信息化运行的医疗机构。

(作者单位: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作者简介

万志敏:1975,女,汉族,江苏泰州,本科,主要从事医院信息管理工作,写作方向:医院信息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集约化管理是经济社会发展转变下,物资管理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为更好地服务于我公司生产运营的安全性以及经济性,公司物资管理从传统管理模式优化到集约化和专业化管理,并应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改善基础数据分散、标准不统一、采购成本高、效率低和管理监控乏力等问题,切实提升了公司的经济效益,有序推动企业的发展。文章主要结合电力物资集约化管理优势,对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架构进行阐述,并就我公司物资管理的计划、履约、仓储以及配送的全流程进行分析论述,探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优势和效果,最后展望现代智慧供应链的发展,旨在为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提供良好的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物资管理信息系统;集约化;专业化;应用优势

1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新兴的,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使用统一标准对企业物资信息进行处理,将前后矛盾以及不完整的数据进行排除,在管理和决策中提供所需的数据,利用特定的数据关系准确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和物资需求,为企业决策提供低成本、高效、客观的信息依据等。因此,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能有效地管理信息,辅助企业进行现代化物资管理,有效提升企业效益[1]。

我公司当前应用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是以国网公司ERP编码为基础,根据我公司物资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以项目管理为基本单元,自主开发、搭建系统构架,组合计划、采购、合同管理、废旧处置、供应商管理等功能模块而成的应用系统。

2 信息系统中的计划和采购管理

在计划管理中应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将物资名称、规格型号以及单价和各种价格信息等基础数据归集到统一的信息化软件中,有效实现资源共享,以便于企业内部信息的流通和沟通,保障物资信息的利用率得到提升,防止出现信息不对称等情况,有利于支持科学决策[2]。

在我公司应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做好基础数据工作,保障计划基础管理工作具有高效性。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对月度和年度需求计划进行剛性管理和控制,有利于做好物资材料的成本预控。

我公司下属有众多的部门、分支公司及支撑机构,在其传统的计划管理工作中缺乏统筹性,且不定期将纸质计划报送到物资采购部门。其结果是,导致产生庞大、无序的基础数据量,以及因为标准不统一、重复多余采购而导致的企业成本的增加。物资管理信息系统首先统一了ERP物资编码标准,参照国网编码规则。同时,结合我公司自身经营特点,构建起七个大类,涵盖电力、自来水及多种经营行业多达二十余万条的物料编码库。其次,以生产项目为单位落实计划依据,并将月度计划报送时间在物资管理系统内进行刚性约束,在根本上为计划工作给出强有力的政策指引,有效避免重复计划的同时,合理编制采购计划。之后,由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收集、汇总并处理历史价格等数据信息,并通过系统归集为计划和管理工作,形成科学决策。

3 信息系统中合同及履约的管理优势

在合同及履约管理中应用信息系统,一般是实现模块化协作。在电力企业中,传统的物资管理若存在履约人员之间的工作职责不明确,就会出现物资信息滞后、流转闭塞等问题。而通过应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沟通成绩的扁平化,实现模块化协作,有效确定各方履约人员的角色定位以及关系,从而对物资履约的过程进行动态化的管理和控制,确保物资信息的透明化,降低物资管理风险[3]。

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编制合同的数据来源可完整追溯到由采购计划形成的结果维护,保证了物资采购的类别、数量、价格等批量数据从前端采购环节到合同编制的无偏差传递。在合同及履约环节,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根据企业合同管理制度的需求,制定不同的审批流程,在系统内可集成海量的合同模块。尤其应该注意的是,通过信息接口,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可规范、实时地向NC系统传送相关财务数据。从入库、出库到票据维护,从供应商关系及质绩管理到履约完毕,使其在系统中从计划始,至采购结束,到签约、履约全过程处于可控状态,并最终形成闭环,环环紧扣,良性运转。

4 仓储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改变

在仓储管理中应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最大的改变即是基于数据系统,形成对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直接影响的管理方式。通过对仓储管理流程中的采购、运输、申报,以及配送和账目核对、订单登记等环节的数据管理,能够准确地对业务报表和存货资金等进行有效分析,深度挖掘物资信息,促使其能够多层次、多维度地进行呈现,从而支持电力企业寻求更好的生产经营机遇。

近年来,我公司的仓储管理由分散式的大而全的仓库管理模式逐步转变为集约化、专业化的仓储管理模式。在其转变过程中,应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对仓储物资以及资金和信息进行统筹管理,合理减少仓库数量,统一管理单位,可有效降低资金积压,减少成本支出,降低安全风险。在完善各项业务流程时,也能够保障物资信息的动态更新,利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统筹数据合理利库,并根据存储需求全面分析,选择科学的储备方式。

5 从智能化仓储到现代智慧供应链的展望

智能化仓储及物流是当前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智能化仓储可以有效降低物资储存的人为影响,对各项物资信息进行高效、快速地处理,并且保障其存储的状态始终在监控之下。比如物资出入库管理中,采用信息系统可以提高基础数据的更新速度,利用系统平台即可对仓库或者货位信息进行查询。其次能够提高物资仓储库存管理的准确度。由于在人工管理模式下,相关管理人员依靠主观经验不能保障物资库存情况的准确性,尤其是在物资种类繁多、数量较大的状况下,极易出现库存数量和物资混乱的不利现象。而利用信息系统构建智能化仓储和物流,则可以有效地调度物资,促使物资与信息实现同步。同时,智能仓储借助自动化设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物资的操作难度,保障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在电力企业中,物资的仓储配送管理工作在进行智能化升级,并藉此逐步构建智慧供应链,现代(智慧)供应链是泛在电力物联网在物资领域的具体实践和运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企业供应链全过程管理和运营的深度融合必然也会面临以下问题:

实物ID码管理技术。电力企业中的实物ID码是指在物联网技术基础上,对重要设备和资产实行统一化的电子编码。在传统的仓储管理中,一般采用人工方式进行所有数据的统计和收录,这种方法极为消耗时间和精力,而且准确率难以得到保障。而当前在电力企业的仓储管理中,应用信息系统和实物ID码管理技术,则能够帮助工作人员高效完成物资数据统计和整理,保障物資单据和账目信息管理的电子化,有利于提高物资仓储管理效率。进而保障信息的完整追溯、跨系统贯通,实现全寿命周期管理。

应用编码技术,完善仓储业务流程。通过在电力企业物资仓储中应用信息系统,可以构建多种应用模块,如采购订单管理信息模块、业务平整信息管理模块以及业务监控预警模块等。在实际的仓储管理工作中,对编码技术的应用,能够从业务方面、管理方面等对各项信息和数据进行高效处理,及时更新和传递情况,以便于严格把控电力企业的物资采购情况、物品进出库情况、运输情况等,实现库存可视化管控,保障物资仓储管理的空间效益和时间效益最大化[4]。

利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云计算实现综合采购和数字物流,对物资供应的全程进行质量监控。在当前新时代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智慧供应链逐渐优化发展和升级,以业务链为支持、内外高效协同为基础,建立智慧决策的现代化物资供应链体系。在建设发展进程中,电力企业可以大力推进大数据平台和全业务统一化数据中心建设,以物资供应为主线,对供应链的上下游资源进行整合,结合信息系统建成智慧决策、智能监控和专业协同的新模块化供应链平台。促使对物资管理的各个业务进行全景覆盖,保障物资仓储作业和调配的智能化、配送可视化等,推动实物ID应用业务的创新,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能力。

6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应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诸多的优势,尤其是在计划、履约、仓储以及配送等流程中,能够有效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同时,应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也是当前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加快创新实物ID的应用,构建完善的信息系统。对物资管理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促使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实现智慧决策,提高其集约化和专业化程度,有助于推进电网建设和电力企业运营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劲松,禄毅,生迪.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探索与研究[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9,14(12):75-77.

[2] 庞国强.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与库存管理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36):184-186.

[3] 张秀姝.浅析大数据在铁路物资管理中的应用[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9,14(10):63-66.

[4] 杨树林,马飞,董梅.物流信息化管理系统作用下供应链网络弹性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10):82-85.

上一篇:建筑工程安全技术论文下一篇: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