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管理论文范文

2024-01-05

企业技术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在社会经济体制深化改革背景下,企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能够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企业必须重视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而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对企业管理具有深远的影响,基于企业文化开展企业管理工作,能够基于长远考虑,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激发企业员工为企业带来更高的价值,满足企业持续发展需求。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而管理:应用分析

引言:

企业的文化本身就是一个企业的精神灵魂,企业文化的形成也并不是一朝一夕,它们是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文化积淀和企业特色文化的综合体现。将传统的企业文化与传统的企业管理有机地融合,可以使企业之间实现相互促进的功能和作用,通过传统的企业文化可以直接带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发展和提升,而传统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得企业管理也更加具象,增加了企业全体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而传统的企业文化和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共同的宗旨就是为了推动整个企业健康地发展。

一、企业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一)企业文化呈现企业精神

在当前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下,企业管理文化既代表着一个大型企业的精神和灵魂,代表着一个大型企业的核心思想价值观和一个大型企业精神,同时也代表着这个大型企业多年来发展的一个核心内容,企业管理文化的形成主要是一个大型企业在多年来历过了市场的磨砺和岁月洗礼,逐渐地沉淀起来形成了可以充分展现出一个大型企业的精神面貌的一种管理文化,同时也代表着这念和風格,代表了一个企业文化的沉淀。企业文化的形成主要基于特定的企业文化背景,彰显了企业最为核心的价值。企业管理文化的逐渐形成,也使之成为一个企业的标杆,可以让企业员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内在文化与精神,同时加强员工对企业的认知,使企业具备良好的企业自豪感与认同感,从而实现与企业并肩前行。企业精神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部分,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构建良好的氛围,助力企业不断前行。通过企业文化的构建,能够充分彰显企业精神的作用,同时也逐步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企业文化还是企业制度的制定、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及企业经营发展活动的核心依据,从根本上说,企业文化的内涵甚至可以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的兴衰存亡。具备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但对企业内部各项工作具有积极影响,同时也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帮助员工快速找到自我发展目标,同时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另外,如果一个企业不具备企业文化,或者企业文化糟粕,那么不但无法留住企业人才,甚至影响企业长足发展,企业员工会缺少对企业的认知与认可度,使企业员工看不到发展前景,缺乏自身发展规划,从而造成人才大量流失。从企业发展角度来看,如果企业文化糟粕也会导致企业在与各方合作中无法展现自身优势,从而落后于其他企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由此可见,优秀企业文化的传承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必经之路。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就是企业的核心价值,也是企业经营发展中最好的宣传方式。通过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帮助企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信誉度,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另外,优秀的企业文化也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与企业共同努力,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从而企业合作角度来看,优秀的企业文化也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企业共同合作,丰富企业资源,为企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三)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同时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想要占据一席之地,必须立足长远,构建符合企业的企业文化,制定企业长远发展目标,提高企业内部竞争力,做好企业员工知道规划,激发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推动企业的长久发展。企业管理层也要基于企业文化进行严格要求,发挥企业管理的激励作用,提高企业员工的团结度,为企业良好反正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准

在企业发展中,企业文化的形成的根本是结合企业长久发展与企业自身特色的融合,为企业管理构建一套统一的标准。企业文化的形成和敲定要经过上层领导谨慎商讨共同决定,同时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对企业长足发展起到了有效的定位效果,不但可以为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行确定,同时也为企业管理形成了明确的标准体系。倘若企业高层管理没有制定良好的企业文化内容,远则影响企业未来发展,近则影响当下的管理工作,最终导致企业犹如散沙,经营发展氛围恶劣,对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才流失。为此,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管理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为此,还要注重企业内部们的协调配合,才能实现企业文化的全面发展。明确企业发展目标,基于长远角度考虑企业发展,并从企业管理处罚,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氛围,为企业管理提供统一标准,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收益与价值。

(二)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

而企业优秀的管理体系与制度都是通过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实现的,由于企业文化能够确立企业长远发展目标,进而可以衍生出一套完善的管理方案。由此看来,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开展内部管理工作的基石,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企业管理人员在明确企业相关规定的同时一般都会依托企业文化来构建特色的管理条例,同时明确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对企业采取性质有效的管理模式,并为企业日后的发展制定完善的制度。倘若企业文化不够完善,不但会影响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同时也会引发责任推脱的不良氛围,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在企业文化构建时,管理人员必须谨慎分析,因为其关乎着整个企业的发展,并且也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从本质上来说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还具备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中具备未来发展和管理的目标,为企业管理工作提供方向,而通过科学的企业管理,也能够深化和完善企业文化,为企业文化的具象化提供支持,更好地彰显出企业文化的内涵。虽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但如果没有企业管理的支撑,也不免略显空洞,因此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在企业发展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二者缺一不可。企业管理工作对企业起到了指导效果,而企业文化在企业指导作用中,具有辅助功能,形成良好的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共同合作才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一)引导功能

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功能主要是依托价值观来呈现的,价值观能够彰显个人意识,众所周知,意识取决于物质,而意识还可以对物质实现反作用效果。如果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的培训教育工作中,能够起到良好的指导下功能,因此,基于企业管理来看,企业文化是物质和意识的相互作用,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意识,从而体现出企业文化的引导功能。

(二)凝聚功能

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可以让企业全体员工凝聚成一个大的集体,都具有共同的目标,同时也都在围着这个目标努力前行。企业的发展和努力创新都依托企业文化实现内部氛围的构建,拉近企业各部门的配合关系,实现融洽的工作氛围,企业内部员工互帮互助,提高员工的归属感,从而让企业成为员工的依靠,并以企为家,与企业共同发展。对于企业发展来说,企业文化也是一块磁铁,能夠将全体捐贡凝聚在一起,使企业具备良好的凝聚力,展现出优秀的指导功能,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激励功能

企业文化也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对企业管理具有整合效果,同时也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能够提升企业管理的功能,也可以展现出一定的激励功能。特别是在企业文化创新领域中,通过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拉近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提高了各部门的配合默契度,降低企业内部矛盾,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企业发展氛围,激发企业员工积极性,从而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

(四)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的组成包括企业制度以及道德规范等等,因此企业文化也能够呈现良好的约束功能,通过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有效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相比于各种刻板的章程和制度来说,企业文化可以展现出更好的约束力。在企业经营发展中,企业文化也能够体现出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展现出企业在市场上的综合实力。所以,企业必须统一管理,实现行为统一,促进企业发展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四、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一)日常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日常管理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身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注重企业内部凝聚力的提升,实现企业内部员工相互协作,互帮互助,从而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管理目标,身为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充分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制定适合企业发展和特色的企业文化,并根据企业价值观,制定明确的企业发展目标与方向,并将正能量传递给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体系。对于企业文化来说,在日常管理中能够帮助企业员工找到归属感,进而激发企业员工的上进心,与企业共同发展,创造更多的个人价值。可以看出,企业日常管理对企业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实现更好的实施,企业管理人员必须以身作则,全面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对于企业价值观来说,一般是企业日常管理中的基本价值体系。对于一个企业发展来说,可以获得全体员工的认可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终目标。另外,企业价值观也是企业员工评价的重要标准。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明确价值观,并进行全面考虑,只有明确企业发展方向,才能确定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并引导全体员工共同遵守企业管理内容,大力宣传企业文化,得到企业的认可与支持。企业文化一段确定,非必要不更改,管理人员在企业价值观确立后,还要尊重每一位员工,展现出公平民主的企业氛围,构建能够被所有人接受与认可的企业文化。同时管理人员也要将企业价值观充分融入到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构建人性化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需求。

(二)企业文化活动中的应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在当今市场环境下脱颖而出,必须注重企业内管理工作的创新,发挥企业人才价值,引导员工以企为家,提高企业员工的归属感,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高价值,实现人才与企业的同步发展,同时认同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人员也要充分利用企业文化来渲染企业氛围,构建良好的关怀管理模式,比如企业开展终身制的人才培养制度,积极组织各类文化活动,给予企业员工更多的关怀与帮助,开展企业员工生日活动,拉近企业和员工的距离,同时制定良好的表彰制度,鼓励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为了进一步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明确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利用企业文化构建完善的企业管理体系,制定企业未来发展目标,构建完善的企业日常管理活动,同时形成良好的企业管理氛围,基于企业文化开展企业文化活动,提高企业员工归属感和企业文化认同感,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付强.关于企业文化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商讯,2020,(27):117-118.

[2]刘国众.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传承——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之九)[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0,(36):18-19.

[3]俞洁.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定位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05):183-184.

企业技术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为中国企业带来了勃勃生机,也为中国物流提供了成长和发展的机会。21世纪,我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商品和各种原材料的流动也越来越大,物流产业作为新兴复合产业在我国经济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在激励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物流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加强管理,努力提升自身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物流;物流企业管理;南方物流

一、引言

物流企业指从事物流活动的经济组织,至少从事运输或仓储一种经营业务,并能够按照客户需求对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进行组织和管理,具有与企业自身特色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实行独立核算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中国物流企业面临着巨大挑战,所以物流企业必须建立符合自身特色品牌战略,立足于中国市场。下面我们将以南方物流集团为例,展开讨论。

二、物流企业概述

(一)物流的概念

“物流”一词已经诞生了将近一个世纪,更确切地说是“Distribution”已经诞生了将近一个世纪。“Distribution”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军队的军火物资的供应及管理,首次采用了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这一名词,来表示对军火的运输、补给、存储等进行全面管理,物流就这样诞生了。1964年日本也开始使用物流这一概念,后来“物流”一词从日本传到中国。目前全球所使用的“物流”一词已经演变成“Logistics”。物流分为微观物流和宏观物流,我国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物流的定义: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

(二)物流企业的类型

物流企业以某项服务功能为分类标准,可将物流企业划分为:运输型物流企业、仓储型物流企业、综合服务物流企业。

1. 运输型物流企业具有一定数量的运输设备,主要从事货物运输业务,如货物快递服务或者货物运输代理服务。可实现门到门、门到站、站到站、站到门和其他物流服务。

2. 仓储型物流企业大多数都有一定规模的仓储设施设备,企业自有或租用必要的货运车辆,为客户提供配送、商品经销、流通加工等服务。以从事仓储业务为主,为满足客户的需要提供货物保管、储存、中转等业务。

3. 综合服务物流企业是一种从事多项物流服务业务,可以为客户提供货运代理、仓储保管、运输流通、合理配送等多种物流服务。还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制定整合适合客户的物流资源运作方案,提供契约性综合物流。

(三)物流企业管理的内容

物流企业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客户服务管理、物流网络管理、物流企业信息技术管理等。

1. 物流企业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物流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物流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考察物流的总体发展情况,根据客户需求和企业自身特色进行一系列的市场定位、企业发展目标、品牌管理等方面的战略管理。

2. 物流企业组织管理:如何实现有效的组织管理,使通过组织设计建立起来的组织结构更加有力地支撑企业发展,是每一位管理者的责任。

3. 物流客户服务管理:物流客户服务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将企业的客户作为最核心的企业资源,通过深入调查的客户,分析客户需求,进而收集到完善的客户资料,保证实现客户的自身价值,满足客户需求。

4. 物流企业信息技术管理:在物流信息技术时代,物流实时的传递与交换信息是企业竞争优势的表现,也是物流企业的一种竞争资格。如果物流企业不能提供实时的信息,会导致信息的不对称,从而降低物流效率。所以,信息已被看做未来物流业,不论是第三方物流还是第四方物流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物流企业为能实现成功的运营管理,企业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从而能对具体的物流信息进行实时收集、加工处理、分析统计和管理。

(四)物流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管理在现代社会中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准,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在现代社会管理日益重要,无论是行政机关、工商企业还是各个组织中,管理都显得尤其重要。物流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就必须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合理配置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求用最少消耗量来实现对既定经营目标的最大效益。物流管理在物流企业中起到了组织协调的作用,它可以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得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物流企业在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环节的资源浪费,减少在运输过程中的经济不合理现象,如:从销售商到营销地会产生二次配送,不合格产品回到生产商的反向物流等。

三、南方物流企业管理

(一)南方物流集团概况

南方物流是一家现代物流综合服务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范围较广,主要是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园区开发与运营、现代物流和大宗商品交易。1992年建立至今,经过20几年的快速发展,南方物流集团构建了一个全国性物流网络,业务覆盖全国各地。在各地相继建设大型物流基地及电商产业园、电商总部基地,总面积达到100多万平方米,合作伙伴有苏宁、亚马逊、TCL、华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为它们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在2010年,南方物流集团成功成为广州亚运会综合物流独家供应商,为广州亚运会和亚残会提供全面物流保障服务,为中国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树立榜样。2012年南方物流集团打造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广州状元谷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并于2年后又建立起东莞南城电商总部基地。

(二)南方物流集团的物流网络

1. 南方物流现已发展成为珠江三角洲最具竞争力的民营物流企业之一。它拥有覆盖全国的物流配送网络,在全国设有34处分公司及办事处,有30多个物流节点,拥有30多家长期合作客户。通过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海运以及多式联运为客户提供门到门物流服务,并为客户提供生产基地仓库,对全国各地的配送中心提供仓储管理和配送管理。

2. 南方物流全国的物流网络划分为五大区域。华南区:在广州总部设立中心点黄埔物流园区,惠州、东莞及中山物流园区为华南区的办事处;华北区:以天津分公司为中心,北京、呼和浩特、乌鲁木齐、西安、济南、青岛等地为办事处;华东区:建立无锡南方物流基地为中心,上海、苏州、杭州、宁波等地为办事处;华中区:建立河南新乡分公司为中心,下辖武汉、郑州、荆州办事处;西南区:以成都分公司为中心,下辖重庆、贵阳、昆明办事处。

(三)南方物流企业运输管理系统

1. 客户下单:客户向运输公司下达运输委托要求。下单方式可直接互联网下单,也可以通过电话、邮件、传真和书面委托单的方式下单。

2. 接单:运输公司受理客户的货运委托单。接单后运输公司和客户之间的委托关系成立。其中货物委托单就是客户将货物交给运输公司统一计划、调度、装车的货运委托计划。

3. 运输计划:计划部门接到货运委托单后,根据货运委托单和库存情况作出货运计划,安排运输。

4. 车辆安检:运输部门在进行货物运输之前.需要经过车辆安检才能进入等待调度的车辆排队队列中。

5. 调度管理:调度部门会依据运输计划生成的调度单,在待运车辆中调度符合要求的车辆安排运输计划。

6. 跟踪管理: 全程运输过程中运输公司都会运用GPS定位系统对车辆和货物的在途信息进行实时跟踪管理。

7. 入库管理:货物到达目的地后,仓库管理员会对送来的货物进行验收入库管理。

8. 相关人员进行费用结算,完成此次协议。

(四)南方物流企业客户服务管理

南方物流集团从企业创建之始就十分重视与客户间关系的管理。

目前南方物流集团的主要客户群有: 格兰仕、TCL、康佳、长虹、美国朗讯、荷兰飞利蒲、深圳华为、加拿大北电、康师傅、伊利牛奶、美赞臣、格力、新飞电器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行业涉及饮料食品类、家电类、通讯设备类等行业。

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南方物流提出了南方物流专线速递事业部——管到家的概念。中国加入WTO及CEPA的实施,使中国物流企业面临着残酷而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客户服务要求逐渐攀升、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外企物流巨头抢占中国市场。据此,南方物流的“管到家”应运而生。目前,“管到家”已拥有168个专线、2688个网点,且数量正不断增加。组建后的“管到家”将建设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顶尖专业物流网络,打造一个超强的南方物流集团,把物流服务网络延伸到中国乃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五)南方物流企业信息技术管理

在现代物流管理过程中,物流信息越来越受重视,各种物流作业过程中,物流信息无处不在。对物流信息的收集方式和系统化、集成化的信息处理手段越来越多。为了保证能收集到准确及时的物流信息,现代物流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物流技术就应运而生且发展速度极快。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尤其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物流增添了新的内容,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物流企业的信息管理离不开这些先进的物流技术,如今像宝供物流、海尔物流、TNT集团、中远集团等物流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对物流信息技术的管理。它们都拥有自己的信息技术管理。在整个物流企业信息管理的过程中,从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到最终的信息呈现政策支持,都离不开这些信息技术的支持。企业只有通过这些物流信息技术的帮助,这样才能让企业在同行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有:条形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跟踪定位技术等等。南方物流的业务范围覆盖全国170多个国内大中型城市,服务范围包括全国范围内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运输产品涉及家电、IT产品、化妆品、食品、饮料等行业。在这个繁杂的物流网络中,高科技信息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一方面,南方物流集团在运输过程中实施的技术有: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运输管理系统(TMS)、位置追踪、供应商管理库存技术。它还提供现代仓储管理,以提供存货储备、装运整合、配送、售前准备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快速反应和及时供给能力,这样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服务利益。另一方面,南方在现代仓储管理方面用到的技术有:条形码技术、仓库管理系统、射频技术及应用、供应商管理库存技术、自动化立体仓库技术。信息技术可以根据产品特性、包装规格及要求、货物储存量、存储条件、运输环境等要素设置合理的配套仓库系统、装卸搬运系统以及标准化操作流程。南方物流集团还可以根据客户的产品销售信息和现有仓库分布情况,优化配置客户的仓库分布,给客户提供一个满意的物流服务。

(六)南方物流企业人才管理

经过长期的发展,南方物流从往年的失败和成功当中不断脱变,不断进步,从而积累了从事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丰富经验,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先进科学运作管理体系,培养了一大批领先国内物流行业的高素质人才和运作团队。南方物流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华人首富李嘉诚曾说过:“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人力资本将成为知识经济最重要的资源。”在现代企业管理之中,人才是管理的核心要素,只要把人才管好,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可见人力资源是多么的重要。南方物流企业也是一个重视人才的企业,他们为员工提供了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坚持“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的战略。南方物流以人为核心,建立了完善的员工培训机制和职业生涯规划,尊重员工,让员工各自施展所能。

四、结论

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巨大的挑战与竞争。作为新兴产业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南方物流,在这个随时面临淘汰的社会中,应根据自身特色,选择恰当的市场定位,不断优化企业管理,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核心目标,与时俱进,把握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时代商贸变革发展机遇,锐意进取,向世界级百年物流强企业的目标努力奋进。优化配置企业资源管理,不但要加强分析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还要注意分析国内外经济环境,坚持与时俱进的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也要注重人才的选拔,吸引优秀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劳动力资源。更要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以科学的管理代替效率低下的劳动力。

参考文献:

[1] 宗会明,周素红,闫小培.基于公司层面的物流网络组织———以南方物流公司为例[J].地理科学,2008(03).

[2] 李成侠,李继东.南方物流运输管理系统[J].电子商务物流,2003(07).

[3]兰洪杰.物流企业运营管理[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09).

(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

企业技术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工商企业管理这一门管理科学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这门学科主要的内容是对工商企业经济管理的一般方法和基本理论做出的研究,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另一方面是内部行为的管理。当下的市场经济讲究的是信誉,其中最重要的特点是诚信,而企业作为市场中的重要组成者,诚实守信就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整个市场经济的信用体系建设中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占有着重要的作地位。工商企业管理对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工商企业管理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之间有着某种紧密的联系,而本文的目的就是探索研究这两者之间的这种关系,工商企业管理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当下的市场经济条件中,这种两者之间的关联可以为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更加有利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市场经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工商企业管理。

一、如何构建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对如何构建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探索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在综合分析了当前国我各个企业工商信用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之后,对于整个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需要树立一个宏观的发展思想,然后在微观层面进行具体措施的实施。宏观层面,制定一个关键的全方位的工商信用管理体系,这一体系既要符合整个工商企业的发展目标,又要做到顾全各个企业部门和环节的信用资源,在这一整个的建立过程中,企业要充分抓住这一机遇,在提升整个工商企业管理能力中发挥自主性和主导性,打破原有的常规模式,创新思想,为了更好的企业发展,要做到顺应时代的变迁而提升企业的能力。而在微观的层面上,要做到这种效果,必须要做到一下几点要求:

1. 相关的政府部门要尽快做出相关规章制度,确立主导地位。

工商部门应该完善的制定出各自的信用管理条文,例如信用培植、信用提示、信用评价、信用征集、信用反馈、信用披露等各种制度条文,利用系统以及专业的优势,并争取到地方政府的关注和支持,逐渐的将信用管体系建立起来。金东工商分局各项制度的成功建立,确定了地方企业信用工程建设中工商部门的主导权利。其中积极的与地方政府之间加强沟通协调,获得了区政府的支持,成立了“区企业信用工程联络小组”和“金东区企业信用工程领导小组” 并且是由区政府分管领导、各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和工商分别领导、组成和具体操作的 ; 其次由工商部门制定区政府发表的 《区企业信用信息综合管理办法》,规定各部门、各单位的信用信息工作职责、申报方式途径、申报时间、信息征集内容等,各地方企业信用工程建设中工商部门的主导权在这制度层面上得到了确立。

2. 掌握征信环节的主导导地位,规范数据交换的标准。

近年来,企业在坚持系统原则、效能原则、统一原则,充分发挥企业信用监管在经济户口中的基础性作用,抢得信用建设中的先机。

3. 把握工商主导与部门共赢的关系,占据行政关系上的主导权。

每个部门都非常重视自己拥有的信息资源,认为加入到这种信用管理体系中去,其所拥有的信息资源的价值可能会很大程度有所消减。因此,工商部门的所有人都要服从管理,清楚的了解到部门共赢和工商主导之间的联系,不仅要依靠政府的推动,还要企业制定相关的权益分配制度和信息资源交换机制,可以有效的将所有的企业信息数据逐渐的集中到一起,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并且信息的使用价值也得到了提高,企业的信息监管得到提升。

4. 启动信用监管,注重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情况。

企业为了能更好的发展都会对信用信息做出调查,展现出来的问题主要分布在三个方向:服务社会信用不足;行政监管效能不够;企业信用意识不足。工商部门要制定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明确相关的信用等级制度,充分利用百姓的监督权力,积极的开展企业信用评价活动;向社会公开信用情况,对信用者进行奖罚分明的制度,提升行政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信用意识;创建可对信用数据查询的功能,将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收集、统计,并公之于众,对企业诚信经营进行监督。

5. 充分利用信用信息,掌握主导地位。

对于事物了解的越详细,越有利于事物的实施,因此,要想工商信用管理过程顺利的展开,就必须对信息的管理和控制了如指掌。

6. 加强企业信用监管实施的力度和措施。

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在工商管理中十分重要,该体系的建立也非常复杂,所以对于建后的维护有重要作用。

7. 各部门各司其职,重视信用管理的实行。

企业管理涉及各个方面,需要每位员工的积极配合和重视。一程不变得模式不能带动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所以在管理中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管理观念,与时俱进,不断的创造出符合发展的管理模式。

二、对进行企业加强信用管理力度现实意义非常重要

首先,应对和谐诚心社会的建立,企业信用管理的加强是必不可少的。中国传承几千年的古老商业道德,讲述的经商是信守承诺、诚心不欺的价值观,这种优良的观念完全渗入现在的市场经营理念中,积极的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其次,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有着重要的位置。是也是是市场中重要的参与者,要想在激烈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拥有规范合理的秩序,就需要企业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做到规范的市场秩序和市场行为,展现给社会一个和谐有序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因此,在企业的信用建设上,必须要做到规范管理,并且要从根本上消除市场经济中不稳定因素的存在,消除欺诈、不诚信行为的根源。再次,诚心是企业在社会中可以繼续生存的重要因素。公平、诚心是企业竞争的活力,是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信用管理的关键因素,对企业信用管理的加强,也就也对自己竞争力的提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力越来越激烈,信用是企业中最具竞争力的。因此,要想企业拥有最有利的地位和发展,就必须拥有强有力的竞争能力,例如产品信誉、产品形象、企业质量和价格等。依据企业在社会中生存发展的模式,可以看出建立健全一系列科学完善的现代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和市场经济环境的良好发展。企业管理水平将得到全面的提升,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结 论

在当下的社会发展中,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越来越重大,随之企业的信用管理也非常重要。所以,相关的信用管理体制就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和相关的知识,建立健全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信用管理制度。而对于建立和完善这些体制,定会对社会、经济、企业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该文就是对这一目的探讨研究,正确认识了解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并对其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希望通过本文,可以增加了解,提高自己的企业信用管理意识。

参考文献:

[1] 牙韩司.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广西教育. 2015(47)

[2] 宋丽.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中外企业家. 2014(04)

[3] 张伟东,张雅琳,苏若葵.“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J]. 管理工程师. 2014(02)

企业技术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统计技术越来越受到现代企业管理重视,重视的程度与管理的质量是成正相关的。统计工作做得到位,统计技术不断的实现提升,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监控,找到改进的方法,使生产的阶段可控制化和显现化,这种独特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一个企业越重视统计技术,并且将得到控制与帮助,最后逐步改进的工具,生产中的所有阶段都可以涉及到这门学科,如今,统计技术采取一定的手段引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去,这样它的功效是非常明显的,既可以有效减少很多资源无效的投入,使获得资源效益持续化,还可以对数据与可靠地信息进行监控,为管理者提供有效真实、夯实的数据支撑,对企业的一些重大决策产生重大的作用,它的价值意义是非常大的。

关键词:统计技术 企业管理 质量提升 管理技术

统计作为一门常规的管理技术,与企业管理相伴相生,它的作用就是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根据数据的属性,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列表、制图、绘制曲线,用这些直观的图形找出可操作性的方法来,从而指导企业的管理实践。在运用统计的工具的时候必然要考虑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我国的企业已经走出了计划经济的时代,自主经营与自负盈亏已经成为了主旋律,一切事情都要以市场经济规律来进行思考和办理。这时候指导企业进行决策只是靠孤立的数据是难以进行的,它需要富有逻辑的数据链,通过这些数据链将事件进行连接,来帮助企业通过采集到的丰富的信息资料对企业的管理过程进行决策,它的应用价值是不可不估量的。

一、统计工作的意义

统计工作看似只是简单的收集数据,但是它对企业的管理现象进行剖析,将一些数据进行剖析,试图把数据进行分析的一种調查分析活动。通过对现象得出的数字特征进行分析,通过样本得出总体的规律,发现企业的管理规律。它的特征主要有三部分构成,一是定量性,通过在一定的时间段内,管理事件发现的规律,发现其特征,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整体性,整体性指的是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将收集的信息数量化,将事物的本身规律发掘出来,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对,通过比对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将事物的历史发展规律提炼出来,把每个时期内的动态与每个时间点的静态进行优化,将企业的各个指标的规模进行分析,将各个结构上的动态指标进行规划。三是社会性,统计的社会性主要是指进行社会的经济现象进行剖析,将认识过程的每个阶段条件进行提炼,过程进行优化以及结果进行管理,将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更多的社会阶段的社会关系。这些统计的信息在管理现象的剖析中不仅可以进行定量的分析研究,而且对事物的发展进行定性的研究,通过横纵向的对比,更好的预测管理的未来。

二、统计与企业划管理的关系

1.统计是企业计划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在企业管理实践过程中,首要面临的就是管理学里面的计划功能,而统计在企业计划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既将编制计划的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又将管理中的检查计划的手段进行优化,将计划定额的依据和方法进行提炼,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因此,在实践中,它的功能是企业的重要的管理依据。

2.统计是指挥企业活动的主要依据。管理企业不能凭空管理,要有确凿的事实,用这些确凿的事实来支撑企业开展活动。统计恰好扮演着这样的一个角色,它将有效的统计指标和发现的数字语言进行规划,对企业的业务进行指导,运用企业围绕着重要的统计指标开展业务,用确凿的数字支撑企业开展业务,对企业的业务活动进行数据支撑,对企业的决策进行理论指导,领导的决策更加的有效。

3.统计是监督企业活动的有效手段之一 。统计过程会发现一些不良的数据,这些统计数据的关系对企业的运营情况进行反应,这种监督的作用是统计具备的功能。这种监督功能是非常有价值的,不仅对企业管理有具体的指导作用,而且对国家的行业对比也是非常有价值的。通过统计监督,我们不仅将一些不良数据发现并进行一些问题的比对,在此基础上更有针对性的分析问题存在原因,有哪些更有效的方法,并对企业管理提出有效的管理建议,推动企业的管理有效。

4.统计是企业劳动竞赛和群众参加管理的一种工具。我国企业的劳动者有其自身的特性,劳动的参与者靠自己的劳动付出得到报酬。劳动的参与者既是消费的主体,也是生产的主体。通过统计采集上来的数据进行比对,并且定时进行数据分析公布,进行企业组织内的对比或者进行行业内的对比,将竞赛引入企业或者行业,用一些关键的数据指标与员工的经济效益挂钩,这样就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把企业的各个环节都进行监督,进行科学的管理,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在节能减排的基础上,推动企业的高效发展。

三、统计信息的特点和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

1.统计信息的特点。

1.1定量性。通过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将管理事件进行分类,并将发现的规律进行提炼,发现其数据特征,并将统计信息在某种程度上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如竞争对手的信息、一些商品的信息等,通过这些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做出正确的决策。

1.2整体性。整体性指的是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将企业涉及到的行业进行对比,纵观整个行业,将其涉及到的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进行观察,将收集的信息数量化,将事物的本身规律发掘出来,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对,通过比对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将事物的历史发展规律提炼出来,把每个时期内的动态与每个时间点的静态进行优化,将企业的各个指标的规模进行分析,将各个结构上的动态指标进行规划,指导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决策。

1.3社会性。统计的社会性主要是指进行社会的经济现象进行剖析,将认识过程的每个阶段条件进行提炼,过程进行优化以及结果进行管理,将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更多的社会阶段的社会关系。

2.统计信息对企业管理的作用。

2.1能反映企业的“时点性”和“时期性”状态。统计信息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也可以反映企业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动态。从现状看,它可以反映企业目前的各种社会与自然属性,反映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等各方面情况。从动态看,它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技开发、经营销售、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预测未来趋势。

2.2能体现企业的“规模”和“结构”特征。统计信息既可以反映企业的规模,也可以反映企业的结构。从规模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生产规模、营销规模和盈亏规模,等等。从结构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等等。既可以反映企业的速度,也可以反映企业的效益与效率。

2.3能体现企业的“数量”和“质量”特性。统计信息既可以反映企业的诸多数量特征,也可以反映企业的一些质量特性。在数量方面,包括了企业产供销、人财物投入与产出等凡是可以量化的方方面面。在质量方面,则主要是反映企业的产品质量、维修质量、设施质量和服务质量。既可以反映本企业的情况,又可以反映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方方面面。

四、现代统计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实现信息化加快了速度,尤其是对统计工作更是实现了跨越式的迈进,而随着信息产业的兴起,企业统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度更加密切,其切合需求越来越强烈,企业统计的信息化也是今后迫切改革的方向,使得企业统计技术在快速的发展,逐步的阶段性的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实践的环节更为紧迫,然而,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应用,我国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统计信息化程度与发达的国家还是有差距的,因此,加快企业统计信息化工作的速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更快的助力企业的发展脚步,使企业更加健康的发展。主要的应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在经营中的应用。统计技术在企业的应用中一定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企业的宏观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技术环境等,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数量化找到问题的关键点,从而来判断这些指标的逻辑关系,来指点企业更加有效的开展企业活动;另一方面是企业的微观环境,包括企业本身、竞争者、渠道环节等,将企业的人、财、物进行分析,将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使企业的系统更加有效力,不断的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2.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在企业管理中,总有些认为最难的管理问题,这些问题归纳起来就是人的问题,总有将人的问题解决了,才能在富有激情的基础上,发挥其创造力,并将这种创造力无限的挖掘出来。因此,如何将企业中人的因素调动起来是非常有必要的,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制度,成为今后企业的重点方向。为了做到管理的有效性,决策者要扮演非常关键的角色,将统计科学的方法掌握并灵活的运用,实现持续的激励。在一些员工的调查中发现,员工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薪酬的问题,薪酬与培训教育如何的权衡一直是企业员工面临的问题,企业的工会组织起到一个调节的作用,通过激励员工,相信企业的未来和前景,实现企业的长久的发展。

3.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3.1明确质量管理规程。在企业有针对性的进行质量管理过程中,岗位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管理规程更是非常紧迫的,要求我们对在岗人员进行地毯式培训,确保职工掌握必要的只是,在具备管理知识的基础上,对指导文件也要进行编制,将统计技术的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在严格管理规程的基础上,要严格的进行执行,如果执行的过程中出现偏差,那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杜绝,将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3.2加强统计技术的培训力度。统计技术岗位是非常关键的岗位,对统计人员进行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对统计人员对企业生产各个环节进行培训,用数据对企业产品质量进行监测,同时详细的了解各车间的设备管理流程和工序,有了全局观的意识下更好的掌握先进的统计技术,这些人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核学习,例如进行岗前、岗中和岗后的培训,也可以采取脱产学习来进行学习,掌握先进的统计技术,为后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企业要制定合理的规划,主要的措施有三个方面,一是将统计技术的培训列入公司的年度职工培训计划中,有步骤的进行下去;二是对重要的质量控制管理岗位和基础岗位进行系统的培训,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有效的进行培训,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完善;三是负责统计工作的管理岗和基础刚进行系统的培训,将统计工作进行任务分配,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不同岗位的人员都能了解并在合理的条件下熟练。

3.3选择适用的统计技术方法。离开统计技术的应用,企业管理工作运转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就难以高效率的运转,理想的成效就会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产品质量控制就会很难控制,质量管理对企业来讲就无从谈起。因此。企业重视统计技术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统计技术在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中能够得到很好地运用。采用恰到好处的统计技术不仅能够发现企业运营中出现的问题,还可以根据问题采用有效的措施处理深层次的问题,将一些复杂问题简单化,对问题处理采用优先权的原则,将问题进行处理,而且用一些更为直观的图形,如饼状图、柱状图等进行分析,用直观的方式进行分析,采取最正确的措施,为经营者提供正确决策依据。并对企业的产品进行控制图监测,使企业更加有效的处理各种统计监测到的问题。

3.4大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统计数据质量是非常关键的,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影响到企业或者整个行业的统计应用水平,因此,企业经营管理层要非常重视统计信息的采集,将采集信息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试图采集到有效的信息,将统计信息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通过领导亲自抓,具体问题适时抓,促进信息的严格落实。数据是企业的生命源泉,有效的促进信息流的正常流动。所以,我们要将数据作为生命线,要对员工进行数据培训,将员工的思想武装成数理统计思想,不断地增强判断能力,把數据分析的“三公”状态进行优化,提升企业的数据管理的水平。

五、做好统计工作、提升统计技术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企业统计工作对企业的科学管理越来越重要,它将作为一种手段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帮助企业更加有效地进行决策。当前,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现代化管理的发展,统计队伍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不断的提高统计人员素质,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健全统计法制,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真正其统计部门的功效。

1.建立健全企业统计管理体制与运行方式。根据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企业自身的特点,不断的设计并制定本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制定统计信息的报送要求规章制度。利用企业的各种统计信息不断地进行优化,将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将企业的统计信息上下打通,自下而上的单向运行变为上下左右之间的多向运行,使统计信息更加的流畅和更加的有效。

2.科学设置和完善指标体系,规范企业统计工作,使统计资料实现为企业经营管理所用与为统计部门所用的有机结合。在具体设置和完善指标体系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既满足国家宏观的要求,也要满足企业微观的要求。一是全面性原则。指标体系的内容应包括企业经营的全部信息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信息,并且尽量使指标按市场要求细化;二是规范性原则。指标体系应从指标名称、指标概念、统计口径、审核关系、取数来源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和要求,力求指标设置更加科学化;三是客观性的原则。指标体系要能客观有效地反映本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效益、市场竞争能力、主要业务的发展前景等重要信息。

3.以科技为手段,加快统计信息网络建设,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企业统计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建立健全有效的统计信息网络,实现主要统计数据的及时更新,不断的加快企业统计信息网络与部门统计网络的连接,最终实现信息的实时传播,实行企业联网直报,建立适合本企业特点的数据库,与行业的市场需要的数据库与内部报表进行连接和共享,及时反映本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经济效益情况。对统计人员业务知识学习不断的强化学习,利用先进技术提升统计人员自身工作能力。

六、结语

现代统计技术是非常有用的技术,它对于企业管理十分适用,也是非常有效的,它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有效的手段能够有效地指导企业的发展。作为企业的重要的统计岗位以及人员,在统计信息化的时代,要顺势而为,不断地加大学习统计的新知识,强化统计学习的力度,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岗位的业务水平,更要注重现代统计科学的及时更新发展,做到与时俱进,还要充分地利用现代统计技术的科学性,通过科学性来指导企业的管理活动开展和综合性的分析,从而有效地发挥现代统计技术对企业管理多方面促进作用,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徐秀花. 统计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J]. 经营管理者. 2013(17) .

[2]李洁. 统计技术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企业技术开发. 2009(06) .

[3]秦俊梅. 加强统计技术应用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19) .

[4]张柳枝. 统计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1(24) .

[5]王佥. 论统计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12) .

[6]马希斌,杨运红,蒋海玲,任志强,范运涛,魏建斌,陈景正. 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性探讨[J]. 產业与科技论坛. 2011(03) .

[7]杨辉. 企业质量管理应用统计技术分析[J]. 中国统计. 2009(09) .

作者简介:王宏(1976—),女,汉,吉林省通化市人,农学学士,统计讲师,统计师,会计师。

企业技术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作者简介:朱雨萌(1992- ),女,江苏南京人,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会计学。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一直是企业发展中的一个严重问题,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企业会计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子文化渗透于企业会计活动中,对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有重大的作用。将企业会计文化与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结合起来分析,可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文化根源。通过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约束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有:培养以人为本的会计价值观,加强企业会计制度文化建设,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文化建设。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文化;企业会计

近些年,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备受人们的关注。会计信息的失真一方面是由于会计管理体制不完善、监督机制缺失、会计人员法制观念不强等导致,另一方面也与企业会计文化密切相关。企业会计文化对企业的会计模式、会计准则的形成及执行过程中涉及的会计人员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而会明显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为了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须十分重视企业会计文化建设。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文化根源分析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与企业的会计精神、会计规则、会计人员文化素质、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念等文化因素都有密切关系。

1.会计文化中没有树立起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近年来企业对“以人为本”的会计价值观普遍不够重视,导致企业会计人员没有自豪感和归属感,工作效率低下,从而严重影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管理有缺陷。首先,企业会计人员素质选拔不过关,一些企业在选用会计人员时没有严把用人关,对会计人员的选拔没有全面考察其德、能、才、绩等综合素质,导致会计队伍的质量参差不齐,从而使会计控制机制缺乏有效性。其次,企业不重视对会计人员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培训,没有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致使一些会计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不能自觉遵守和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再则,受经费、师资和人员紧张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大部分会计人员很难做到及时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

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一是企业管理人员对激励不够重视。不少企业管理者认为激励是常规性的工作,他们往往单凭经验或感觉行事,没有保持激励的连贯性,很难持续有效地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留住人才。二是激励的形式单一。现实中,有些企业在激励时并不考虑会计人员的内心需要,而是不分层次,不分对象,不分时段,统统都给予一样物质激励,造成激励效果不尽如人意,激励的边际效应逐年递减。

2.企业会计制度文化不完善。企业的会计制度文化是由企业的会计法律形态、会计组织形态和会计管理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它把企业会计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是企业会计文化的中坚和桥梁。要使企业会计文化渗透到企业会计管理过程中,变成会计人员的自觉行动,制度就是最好的载体。但是,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会计制度文化还不完善,存在着较明显的问题:

第一,未制定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内部会计制度。目前,部分企业直接以国家颁布的会计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作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没有制定适合本企业要求的内部会计制度,致使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实务与企业管理的要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

第二,会计制度执行乏力,致使其严肃性受到损害。尽管有些企业制定了内部会计制度,但是却没有很好地执行。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不顾内部会计制度的规定,而是完全按照企业领导的意图进行会计处理,导致核算不实、数据不真,或设置“两套账”以应付财政、税务等机关的审查。一些企业虽然在审计或财务检查中查出了不少问题,但在处理上大多对负责人从轻处理或不予处理,这就纵容了会计上的违规违纪行为,损害了会计制度的严肃性。

第三,账务处理程序欠规范,核算行为随意性大。目前,有些企业尚未建立较为完整的账务处理程序制度,甚至有的企业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制度,因而造成会计核算行为的随意性。比如,同一性质的经济业务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甚至在同一会计期间,其账务处理竟然不同;再如,会计确认与计量方法也随意选择。

3.企业会计物质文化落后。会计电算化从开始应用至今已20多年,它注重的是对传统会计处理手段的电算化,把计算机当作高速运算的工具,模拟传统手工会计模式去完成原有数据处理任务,追求如何替代手工处理方法、减轻人员劳动强度,而忽视了应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去改造传统会计,在企业管理控制和决策支持方面的功能相对较弱,所以未能在根本上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也难以促进会计科学的发展。从实践情况来看,会计电算化明显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单机工作为主的会计信息数据转输的实用性、一致性、系统性不够理想,数据转输时间、交换不畅,资源信息不能共享;不少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多以核算型为主,通用性较差,结果使会计电算化系统往往独立于其它子系统,无法进行数据交换、共享和控制管理,难以形成有机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比如,工资核算系统无法直接利用人事劳动管理系统数据,上级部门的报表汇总系统与本单位报表生成系统脱节;各种会计信息在企业内部也无法共享,更谈不上与外界的互动联系并接轨国际信息平台,一台台计算机变成一本本账本,成为信息“孤岛”。

4.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文化不完善。有些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观念出现偏差,存在“关键人”控制现象,导致个别人集控制权、执行权、监督权于一身。另外,在会计人员的任用上,不少企业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作兼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甚少;会计人员在具体操作时,无视财经纪律,而是顺从领导意图办事,在弄虚作假上“出谋划策”。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想完善内部控制文化与内部会计控制文化,无异于纸上谈兵。

5.企业会计职业道德文化滑坡。近几年来我国不少企业中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既反映了企业会计工作中存在的失误,同时也折射出企业会计人员及企业负责人职业道德存在着严重滑坡问题。有的企业会计人员个人利益膨胀,故意伪造、变造、隐匿、销毁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有些企业负责人出于经营业绩的需要,对会计人员施加压力以实现对利润的操纵,从公开曝光的造假、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典型案例来看,企业负责人的授意、指使、强令是产生虚假会计报告的关键因素。

二、以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约束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为了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须十分重视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以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约束会计信息失真,可以重点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1.培养以人为本的会计价值观。会计价值观作为企业会计人员的共同信念,是会计群体共同认可和遵循的价值准则,为企业会计人员提供了判断是非的标准。它决定了企业会计部门如何看待企业股东、企业管理层、企业会计人员、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及如何正确处理这些利益关系。会计价值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企业会计部门的重要资源。以人为本的会计价值观应具备的特征是:以诚信为荣,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开拓创新、公正廉洁和追求卓越。建设以人为本的会计价值观,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所在。

首先,企业会计领导者要在会计群体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和维护中扮演极为重要的主导角色。企业会计领导者不仅同其他会计个体一样是企业会计文化的实践者,而且由于其在企业会计管理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自身的文化素质、工作作风、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对于企业会计文化的主导作用,也决定了他们在建设以人为本的会计价值观的过程中具有关键的作用。企业会计领导者的态度和行为都将对企业会计人员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表现在无形的思想和价值取向方面。因此,在建设会计价值观的过程中,一方面,企业会计领导者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亲自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培养模范人物并宣传其优秀的会计价值观,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另一方面,企业会计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积极倡导以诚信为荣、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开拓创新、公正廉洁和追求卓越的理念,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下属,最终实现形成以人为本的会计价值观的目标。

其次,发挥模范人物的突出作用。模范人物是企业会计个体学习的榜样,并得到大多数会计人员的敬重。如果说企业会计领导人主要由于拥有权力而被会计个体尊敬和追随,那么模范人物是因为优秀的品质、高尚的情操以及过人的能力等自身原因赢得其他企业会计人员的敬佩和效仿。在整个企业会计文化建设和完善过程中,模范人物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企业会计部门中模范人物以自己对优秀的企业会计文化特有的理解而成为优秀企业会计文化的代表,并以优秀的思想品质和模范行为活跃于企业会计部门内部,以其突出的凝聚力把企业会计个体吸引在其周围。在模范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会计价值观容易被其他企业会计人员接受,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有更强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因此,在企业会计部门中要善于发现和培养这样的模范人物,以模范人物强大的影响和引导力量推动以人为本会计价值观的形成。

2.加强企业会计制度文化建设。一是要加强企业会计部门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的建设。建立企业会计部门内部稽核制度,其目的在于防止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上的差错和有关人员的舞弊。通过稽核,对企业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疏忽、错误等及时加以纠正或制止,以提高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内部牵制制度主要是为了加强企业会计人员之间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相互核对,提高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质量,防止企业会计事务处理中发生失误和差错以及营私舞弊等行为。二是建立健全企业会计监督体系。为了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强化对企业会计人员法律责任的监督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会计监督部门主要强调的是通过技术标准来判断企业会计行为是否合法,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业务处理和对违规行为的行政处罚。因此,监管部门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企业会计技术规范的制定与协调上。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我国的会计监管要逐步转移到企业会计法律问题的协调上。在会计监管部门中设立法律监督分支机构,强化对企业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监督,也应成为我国会计监管部门今后的重要任务之一。

3.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文化建设。一是要重视人的因素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的重要地位。人既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主体,也是内部会计控制的客体。人的知识、技能、操守、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对于会计信息质量和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发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应将内部会计控制与“人本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人在建设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实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二是大力建设优秀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文化。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所形成的为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信念、意识、经营哲学、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之魂,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设计还是完善,都须以企业文化作为理念支撑和价值指导,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种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的结合构成了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文化。每一个企业都应积极营造健康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文化氛围,创建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相适应的刚柔相济的内部会计控制文化。

4.加强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会计职业道德是企业会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会计人员通过自身的自觉行为主动遵循道德准则的行为规范,其突出地表现为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企业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不仅关联着国家及社会的利益,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决定着会计职业群体的价值观,因此,企业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至关重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和诚实守信,是会计职业应当具有的重要道德规范。人无信而不立,国无信而不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正是以国家、社会的利益为己任,在各个领域发挥其重要作用的。但目前我国企业还普遍存在着与会计信息失真相关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不高的问题。从近年来各地审计报告的披露中,也不难分析问题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会计人员自身素质较低。企业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能否坚持原则,捍卫会计职业道德的神圣性,乃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点。为此,应该积极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加强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文化建设。作为企业会计人员,应该牢固掌握会计理论,刻苦钻研自身业务,提高实际工作水平和技能,养成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职业习惯。并且努力提供真实的会计资料,如实反映经营成果和财务收支的全貌,然后再利用这些会计资料去分析研究,找出企业经济活动运行的规律性,进一步指导工作。(2)加强企业负责人职业道德文化建设。作为企业负责人,不仅要以身作则,不以行政手段干预会计工作,保持会计资料的完整、真实,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负责,对会计人员负责。另外,应培养“诚信为本”的意识并指导企业和员工树立诚信为本的理念,把企业诚信看作是企业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和应尽的义务。□

参考文献:

[1]殷勤凡.对会计文化的批判性思维[J].当代财经,2005(5).

[2]王宁郎.浅析会计文化[J].财会研究,2005(10).

[3]杨春涛.对会计文化要素的思考[J].经济师,2003(8).

[4]刘臻,刘尚瑜.会计文化的理论与实践[J].经济师,2007(2).

[5]丁廷选,罗幅凯.试论会计诚信建设[J].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2).

[6]苏孜.会计文化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J].财会研究,2007(2).

责任编辑:浩宇

上一篇:企业税收论文下一篇:企业绩效考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