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实验论文范文

2023-05-25

初三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第1篇

一、结合化学实验,实现情境教学

化学这门学科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必须要通过各类实验有效的开展,神奇的实验是学生可以更好地诠释化学知识一种方式,实验可以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实践出真知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早在2012年,苏州市就把化学实验作为了重中之重,不断扩展且深化,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操作动手、对比、观察现象的能力做了考查,考查内容即为三种碳酸盐性质(碳酸氢铵、碱式碳酸铜、碳酸钙)在外观、与水作用、与酸或碱的作用进行对比,实验要求十分严谨,切记不能忽视实验中的小细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实验前教师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并指导学生预习并给予抽查,使学生养成主动预习功课的好习惯,在课堂上,应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动手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也是至关重要的,要把握好度,即不能放任不管,也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而且要实时记录.

通过实践,学生才能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自身的实践融会贯通,增强学生独立探索科学知识的能力,这些都可以为以后化学学科的学习奠定好的基础,也能促使学生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再感觉枯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灵活借鉴化学故事,增加课堂趣味性

化学学科有较强的实用性,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初三化学要比其他学科更贴合我们的日常生活.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灵活地借鉴一些故事作为案例,与相对应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以便于更生动地启发和引导学生.

在初三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条理地讲授理论知识,另外还可以通过穿插实际案例来丰富教学内容,做一个很好的补充.例如:冷水遇到石灰为什么会沸腾,还有通过引用“水滴石穿”的典故来阐述一种化学现象;还有为什么有“鬼火”这一传说等.

通过借鉴典故把化学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形成“生活化学”的意识,能使初三学生抛开多学科累积在一起的疲惫感,给枯燥的学习过程带来乐趣,有利初三学生更好的消化与巩固课堂上的知识,大大提高了课堂上的效率.

三、以人为本,相互交流

简单来讲,就是讨论法.在初三化学课堂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展开教学,倡导自主学习,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且要积极讨论,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能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同时教师应该从初三化学各个知识点中找出学生都容易出错的问题,来进行分析与讨论,并做出总结,根据目前初三化学的教材上看,很大一部分比如结果比较多样化、实验过程稍难或者很多人都有共同疑点,可以把这些问题综合在一起,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可以畅所欲言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这种方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热烈的讨论中去,外部环境对学生的思维给予了强烈的刺激,促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加深学习中的协同性.

随着社会对人们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每个人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重要.人们在生活中产生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基本方法也是群体能生存甚至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美国中学化学教学中,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的方式占了极大的优势,奥斯本所创立的“智力激励法”实际上等同于讨论法,可见课堂讨论在化学课堂上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初三化学学习中需要不断的探索、总结、完善新型教学方法,需要教师们加倍努力,使学生在化学课堂上学习得更轻松且能学以致用,能够举一反三,把教育目标提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尽最大可能让学生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为此,新型教学方法的实施变得尤其重要,再加上初三化学课程本身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加强初三化学新型教学方法的施行是未来教学中的必然趋势.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北厍中学

初三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在初三化学课中运用合作学习理论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学习氛围,从而减轻学生的应试压力,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本文从化学基础知识学习和探究课学习两方面论述了合作学习理论在化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合作学习 初三化学 课堂

初三化学教学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新课讲授;第二阶段为中考前的第一轮复习,以系统的知识点复习为主,通常是以《中考说明》和《中考复习指导》为参考查漏补缺;第三阶段为中考前的第二轮复习,通常采用专题复习和模拟练习。总的看来,在新课讲授阶段学生通常比较感兴趣,到了中考复习阶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感到身心俱疲,学生在面对教师无休止的重复中逐渐失去了学习的热情。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理论能够较好的在这个阶段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帮助他们较为轻松地度过中考前的冲刺期。

一、概念课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

在概念课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合作交流法,在师生互动中帮助学生加深对基础性概念的理解。例如对化合价概念的学习就可以抛开传统的“化合价口诀”的教授方法,整节课以六种常见元素化合价的应用为中心,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压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采用竞赛形式,把学生带入一系列问题情境中,层次递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力图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索中掌握化合价的初步应用。创设探究情境,鼓励学生质疑老师、质疑课本,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课堂实践表明,使用非正式的合作学习和直接讲授相结合的方式是较为可行的一种策略。当然这种策略也可以应用到其他内容的化学教学中。如何设计一个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智力活动之中的讲授活动呢?需要在讲授之前和讲授之后有集中的讨论。使用非正式合作学习小组包括两个重要方面:一是使任务和指令明确而准确,二是需要小组产生一个具体的成果(如一份书面的答案或结论)。笔者以《燃烧条件的探究》一课教学实例进行论述:

教学案例

1.课前准备

布置研究课题: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研究方法:小组合作研究,查找资料并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想。

前期准备:教师将研究课题进行任务性切割,按学生选择的任务将全班分为7个研究小组,组内分配角色,分工合作、协同研究。教师在学生设计活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监控并介入小组活动,把课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2.课堂教学

教师板书:

燃烧条件可燃物(内因)O2(最常见的助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然烧需要的最低温度)(外因)

小组实验:二氧化碳和氧气是否都能支持红磷(硫)燃烧。

3.课后反思

在合作学习活动中体现了他们严谨的科学精神、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在失败中不断前进,在创新中不断完善的优秀的科学品质,这些都显示了他们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协作学习他们懂得了分享,懂得了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得到有益的锻炼,对于贯穿整个实验和设计过程的环保理念也让人印象深刻。

二、科学探究课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

在基本理论和规律的教学中经常要用到基于科学探究的教学策略。科学探究学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特点:1.以问题为中心。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先导,一切科学探究都是围绕问题而开展的。教师要善于营造问题情境,通过阅读、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中要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新知”置于问题情境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2.重视实证性资料的搜集。实证性资料是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3.强调交流与合作。由于学生个体在学习方式、知识背景、思考问题的方式、认知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对同一个问题可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因而可能存在认识上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加上科学探究本身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探究的途径和方式也多种多样,有必要通过讨论交流,扩大视野,相互取长补短,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正确理解,使探究的成果共享。教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调查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回答或解决现实问题,这样的教育和训练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对学生探究活动中的奇异现象知之甚少,但我们应该做到保护学生思考的能力,要求学生敢于除旧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的东西,教师的重要任务是主动参与其中,与学生一同学习、探索、进步、成长,并给学生必要的支撑和指导。

总之,在新课教学及课外活动中的合作学习,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都是很高的,但在中考复习中学生参与合作型学习的兴趣偏低,尤其是成绩优异生。如何在中考复习阶段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学会合作学习,缓解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进一步提升能力。如何打破合作学习在中考复习阶段低效益这一瓶颈现象,值得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析要[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

2.江家发.化学教学设计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南丰中学

初三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有很大不同,知识跨度和能力要求的提高让高一学生感到十分困难,教师要在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方面做好相应调整,在思想方面鼓励学生,并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化学学习方法,做好初高中的化学衔接。

【关键词】初高中化学 教学衔接

一、要找准差别,摸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1.要吃透新课标和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同时要摸清高一新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和素质情况。搞一次摸底测验,了解学生学习的现实情况。初中教材与高中教材衔接不太好的地方:(1)高一教材里的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的鉴别,粗盐的提纯、蒸馏等在初中都有介绍但不细致。(2)混合物的分离在初中时,有的老师重点训练了,但有的老师只是带过,因此上了高中要注意总结和提高。(3)初中的计算要求特别简单,和以往初中化学相比,现在只限最基本的计算,因此,进入高中时,在计算方法、能力和技巧上一定要有一个过渡性的引导。(4)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化学式量的概念;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相关反应。在高中都需要先铺垫。

2.教材内容设置的差别。初中教材,对化学知识的展现是“生活实际——化学——社会实际”的模式。这有利于学生认识化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理解化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应用价值,从而构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对化学概念采用描述性定义,对一些原理、定律没有较完整的论证,知识坡度较小,直观性较强。相对而言,高中化学教材较初中知识量剧增,知识难度加大,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注重抽象思维,注重从微观定量的角度揭示事物的本质,注重化学概念和原理的推导过程、产生条件,以及它们的灵活应用。由于知识面的拓宽,有了更多知识迁移机会,因此高中化学教学则较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和知识的灵活运用,其特点为: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例如高一化学教材中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有关概念既抽象,理论性又较强。化学符号多,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体现了高中化学“容量大、难度大、起点高”的特点。并由于所学内容多,所以教学进度一般较快,从而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

3.学生认知程度的差别。学生思维方式的过渡达不到认知程度提高的要求。初中化学主要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述,并且学生有较多的感性认识作基础,学习偏重记忆,对进一步探讨为什么及能力的迁移方面要求比较低。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问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生习惯了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思维定势方式。高中阶段,以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为主,化学实验要求明显提高,从单一实验仪器连接到实验设计,从简单定性叙述实验到定量分析实验,从一般实验问题阐述到设计评价实验。由此带来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有较大提高。高中化学语言的抽象化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样提出了很高要求。同时高中化学学习要求学生必须提高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课前自学预习、上课做笔记、课后自觉复习、独立完成作业、总结梳理评估来加深理解,通过内化使知识在自己脑海中生成而使其能活学活用。

二、对症下药,抓好衔接

1.改进教学方法。高中教师应教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能有效、正确地进行各种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有多种方法可以采用,但我试验下来发现还是生本理论下的有效教学法效果不错。课前的前置性作业正好可以让学生在总结学习高中内容的同时去联系和回顾初中的知识,为知识的提高做准备。课堂中利用小组学习和汇报来初步加深对新知识的了解,再通过教师对新知识的精讲来提升学生对新知识的运用。坚持下来后发现学生喜欢上了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生本教学法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教师应加强学法指导,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一题多用等方式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形成与深化化学知识,掌握化学学科基本结构。注意培养学生能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也要认识到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决不能操之过急。

3.关注心理衔接,健康平稳过渡。高一新生在生理上正处于从少年向青年转变的特殊阶段,教师要抓住其学习心理,从“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帮助学生调节好心态,稳定好情绪。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经常地对学生给予鼓励性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其尽快进入角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吴运来.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法[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

编辑/李文亮

初三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以元认知理策略对高职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影响。教师应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元认知的培养,指导学生将应用元认知策略应用到自主学习中去,通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策略、监督学习策略的执行情况,最后进行学习总结和纠正,最终提高英语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元认知 高职学生 英语自主学习

一、元认知理论内涵

(一)元认知

J. H. Flavell 在20 世纪70 年代提出元认知的概念,他认为元认知有两个一般性维度:知识和经验i。他主张元认知是一种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的所有方面的知识或者认知活动。西方教育心理学领域从20 世纪80 年代初兴起学习策略的元认知训练,大大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ii。J. H. Flavell把个体的元认知分为认知主体、认知客体和认知策略三方面的知识。根据这个模式,我们将学习者的元认知分为以下内容:(1)对于自己作为学习者的了解。(2)有关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及其性质、特点、要求与难度的认识。(3)有关学习策略的知识,由学习的共性策略和针对特定学习任务的特性策略两方面组成。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国内外学者对这一概念开始有了不同的理解,但是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元认知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大要素,共同实现对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

(二)元认知策略

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人们发展出用以指导学习的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认知活动中,不断对自己所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和监控的过程。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计划策略、选择和使用策略、监控策略、评价和纠正策略。

具体来说,学生在计划策略时必须对自身的情况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在语言学习状态、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同时,学生必须了解教师课堂授课和自主学习之间的差别,找到最适合自身情况,同时也符合客观条件的学习策略。学生通过制定学习计划,树立学习目标,并定期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对策略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及时进行纠正和调整。以周、月、学习为单位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不断进行总结,找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不断完善学习过程。

二、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

(一)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自我认知

和本科阶段的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上还存在相当大的不足之处。笔者对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的120名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该学院只在一年级开设大学英语课程。学生的平均高考成绩为400分上下,英语平均成绩大约为82分。问卷调查显示,和專业课相比,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学习方法缺乏科学性,可提高的空间很大。

由于学习方法不科学,缺乏有效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低下,即使是那些在问卷中表达了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也很少有人采用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普遍对自身的英语学习状况有较为客观的理解,但对如何改进却感到无能为力。同时,绝大多数学生也存在不良的学习习惯,如过分依赖老师的课堂教学,没有预习和复习的习惯,没有将早读和口语练习当成自觉的行为。这些都是高职学生对自身英语学习状况的基本认识。

(二)高职学生的学习策略选择

从高中开始,学生的英语学习基本上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的自我学习为辅的方式进行。学生在调查中回答,他们在高中阶段可能还会选择校外的英语辅导班,但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形式进行。但在高职阶段,由于英语课的课时数减少,学生不得不更多的依靠自我学习。

调查发现,高职中能够凭借对英语单纯的兴趣而学习英语的学生非常的少,在我们调查的120名学生中,只有2人表达了这种意愿。绝大多数学生都愿意为自己树立一个考试目标(如大学英语三、四、六级考试),然后根据考试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通过复习提高英语成绩。学习目的的不同,决定了学习策略的选择不同。前者更愿意通过自我学习循序渐进的学习,而后者则更依赖于校内外的教师授课,偏重考试技巧的掌握,而不是英语能力本身的提高。针对不同的学生需求,有必要对这两种学生实施分别的指导。

(三)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分析

高职教学改革的一项结果就是英语、语文等人文素质内的课程在整个学生教育规划中地位的降低。职业教育给予专业课前所未有的重视,“一切以就业为导向”,造成英语等课程无论从学分来看,还是学生的重视程度来看,都在不断的下降。学生对英语课程不感兴趣,对英语本身不感兴趣;即使有兴趣,也只将其视为考证毕业的任务,造成了在高职阶段,很多学生的英语水平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特别是二、三年级英语课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缺位,更导致学生在毕业时,仅存的英语基本能力和素质几乎已经丧失殆尽。如何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功利性的心理,是摆在高职英语教育面前的一道难题。

三、元认知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

国内外对元认知理论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性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例如美国的巴巴拉·Y·瓦特等在理科教学中制定了“探索性思维的训练计划”(Thinker Tool Inquiry Project)。兰昌勤等关于外语自主学习的研究, 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iii再如张庆林、刘电芝的研究以初三学生为被试,也认为结合学科进行的思维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iv有必要结合元认知理论的相关原理,对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指导,提高其学习效率。

(一)激发学习动机

动机是影响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制定的教学计划应从设计到实施都体现出学生需求。它要求学生以周、月、学期为单位制定长期和短期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和意义,并及时从教师那里获得反馈。在这个过程中,强化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性。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应该在其英语学习现状的基础上引入和职业教育相关的学习或实践内容,使其在充分认识到英语学习将对他们未来的工作产生积极作用的情况下,催生其学习的紧迫性,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具体来说,学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学生应确立自己英语学习能力和学习过程的元认知意识,确认自己在英语学习上优势和弱点;其次,树立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如高职学生可以以大学英语考级为契机,制定初步的学习计划;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通过考试复习准备情况,以及英语日常使用情况的监控,实时掌握学习进度;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自我评估。考试成绩固然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但学生应在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完成相应的核对表格,检查自己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实际应用方面的改变情况。

(二)课堂内外的元认知策略

1、课堂内的元认知策略

教师应在课前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知识和监控策略。教师应该加深对学生学习风格的了解,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别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课堂教学应该强化学生的元认知,如在教学过程中陈述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分析。对学生的元认知进行评论,逐步帮助学生形成用元认知思考问题的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教学手段高科技程度的提高,传统的以教师为信息发出者的单一信息传播模式正在被日益颠覆,教师的角色正在被视频和音频材料所替代。因此,让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也可以在多媒体的帮助下自主阐述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对其他学生的元认知状况进行评估和纠正,共同实现英语学习水平的提高。

2、课堂外的元认知策略

高职英语教育有其特殊性,课堂教学只占了学生学习的很少一部分,所以课堂外的自主学习成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策略,提高自主学习效率将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状况。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元认知。鼓励学生通过博客、微博等手段撰写学习心得,交流学习经验,通过建立大量的学习链接,形成学习社区。借助网络的多媒体特性,广泛发布和学习相关的文章、视频和音频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可通通过QQ、飞信、电子邮件等方法进行沟通和联系,不断修正自己的学习策略,对自身学习不断进行反思,提高其元认知的监控能力。

教师也应指导学生写一些学习心得和总结,不断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教师应该创造学生使用元认知的环境,鼓励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鼓励学生对学习情况进行相互监控和评估。

四、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技能

(一)培养学习自觉心理

教学不是教师单方面的努力,需要学生和教师的配合。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教学大纲与自我需求,了解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制定学习计划,了解可供开发的学习资源如工具书、参考书、辅助软件、语音设备等。有必要补充说明的是,这一环节的训练不是一劳永逸的学前教育,在每一级学习之前都必须使学生建立對学习的心理自觉。

(二)学习活动的执行和控制

选择策略的前提是拥有足够的策略信息的储备,即学习者知道要完成什么学习任务,有哪些可供选择的策略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策略。首先是了解学习的共性策略,其次是外语学习的策略。共性的策略可以集中一段时间或某个专题集中训练。而特性策略则宜采用集中训练、分散训练与个别指导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学习的评估与调节

语言焦虑是制约学生成功学习语言的一个重要因素。语言焦虑的产生都跟学生不能正确评价学习现象有关。如果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具体可行的自评方法的同时,还使学生理解支持评价标准的认知规律,懂得学习中的某些停滞和挫折是语言学习的必然过程,将有助于其克服有害焦虑,建立信心和成就感。

五、元认知和高职学生自主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在高等教育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就平均水平而言,本科院校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大多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较为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在进入高等学校后能基本适应学校的自主学习环境。但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方法障碍,特别是经历了6年的英语基础教育之后,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已经基本固化,学习态度已经懈怠。然后与学生的状态形成对比的是,高职英语教育已经将教育的中心从教师和课堂转移到了学生和课后,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英语学习的自觉性。

学生应该在入学阶段明确学习目标,应该将学习目标分为技术性目标和应用性目标。技术性目标以大学英语考级为标准,侧重考试技巧的把握和考试分数的提高;而应用性目标则以英语的实际应用水平为评估标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例如阅读一本原版小说,听懂一部英文电影等等。

目标执行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考试辅导班或完成模拟练习题等方式实现技术性目标;而应用性目标的实现则需要大量长期的接触英文材料,给自己创造一个有力的语言环境。例如,学生可以有意识的与教师沟通,使用网络平台,参加英语学习,参加英语角或为国际活动充当志愿者,这些方式都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应用的能力。

撰写心得和总结。对每一阶段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总结,比较实施过程中的优缺点。这项工作可以和同伴共同完成,通过相互评估和相互监控,取长补短,不断修正目标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策略和方法,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结语

元认知是影响高职英语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元认知策略的训练对提高英语外语的学习效率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在今后的外语教学中, 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强化其学习动机。自觉转换教师角色,由信息供应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最后,教师应和学生一道完善激励评价机制激发学习动机,使英语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1] Flavell, J. H.. “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 A New Area of Cognitive-Developmental Inquiry”,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9, 9(34): 906—911.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3]兰昌勤,曾洁.对培养我国外语学习者学习自主性的思考[J].外语界,2004年第4期

[4]张庆林,刘电芝.平面几何解题思维策略的训练的实验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初三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第5篇

化学用语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通过顺口溜、小竞赛、实验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节课从原子入手,顺着原子——元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这条主线,复习化学用语,并适当拓展延伸,积极为学生构建微粒观,变化观等基本观念。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常用的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等化学用语。

2.能简便、确切地使用化学用语表达化学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变化。

3.是使学生形成微粒观、变化观等基本观念。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化学是一门以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那么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吗? 生答:分子、原子、离子

教师:分析三种微粒之间的联系,得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微粒。(师生一起分析)那原子又有什么样的结构呢? 【板书】

1、原子 【投影】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投影,分析原子内部各种粒子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理解、记忆。 教师:同学们,我们知道原子的种类非常繁多,为了更好的研究原子我们引入了—元素。那什么是元素呢?

【板书】

2、元素符号

教师:书写元素符号有哪些规则?

生答:书写元素符号注意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

教师:书写元素符号时,不要大写、小写不分。也不要认为大写就是把字母写得大一些。这些都是同学经常犯的错误。还要注意小写字母不要互串,例如铜写成Cn,锌写成Zu。我们要熟练掌握书上的27个常用的元素符号。

教师:元素符号表示哪些意义?以N为例说明。 生答:N既表示氮元素,又表示一个氮原子。

【小结】元素符号是化学用语的字母,书写要规范,避免一些习惯性的错误。

【板书】

3、化学式

教师:同学们,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唯一的化学式,那么我们如何来书写化学式呢?

【投影】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氧气______,氢气______,氦气______,氮气______,氖气______,氯气______,铁______,硫______,磷______,铜______。

生:请两位学生板书,其他学生写在笔记本上。

教师:常见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分子是双原子分子,如O

2、H

2、N

2、Cl2。稀有气体由单原子构成、固体非金属和金属,由于结构复杂,一般用元素符号表示,例如Fe、S、P,实际上只代表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投影】写出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

教师:书写氧化物的化学式,氧元素写在右边,其他元素写在左边,把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如SO2。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教师: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原则是什么?

生答: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

教师:同学们,化学式是化学用语中的重要环节,它承上启下,物质的组成、变化都以它为基础,同学们必须牢固掌握,

【投影】简单、确切地表达下列化学用语的意义。 (1)2H______,

(2)O2______,

教师:同学们,化学主要关注的是物质的变化,那么如何通过化学式体现物质的变化过程呢?(引入化学方程式)

【板书】4.化学方程式

教师: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什么原则? (生答)

【投影】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2H2O===2H2+O

2 C.2Zn+2HCl===2ZnCl+H2↑

D.2NaOH++CuSO4====Cu(OH)2↓+Na2SO4 【回答】D 教师:A、B、C错在哪里? (讨论略。) 【投影】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步骤、意义和内在联系

【归纳】根据投影,边讲边归纳。

【投影】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4g碳和8g氧气反应,能生成12g二氧化碳。 【设问】用哪些方法配平这些化学方程式?

【回答】第(l)用最小公倍数法,第(2)题用奇数配偶法,第(3)题用观察法。 【投影】写出下图编号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请两位学生把答案写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笔记本上。 【讨论】投影学生答案,开展讨论。

上一篇:化学元素论文下一篇:化学生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