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市场论文范文

2024-01-22

贸易市场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面对当前经济迅猛发展的条件下,我国国有企业内部环境也相应的发生了很大改变,国有企业转型和升级工作基于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面临着很大挑战,国有企业内部机制、管理运营、制约等多方面内容都对企业的经营发展造成局限性,则需要国有企业面对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优化更新内部系统。国有企业管理会计工作内容对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利用管理会计工作内容促进企业效益,也是企业内部管理层的重点工作。基于此,本文首先概述国有企业强化管理会计的必要性,其次梳理分析国有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性提出国有企业强化管理会计的措施。

关键词:国有企业;管理会计;问题对策

目前,国有企业管理会计内容都逐渐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对以往管理会计工作的经验进行汇总、提升,有便于树立全新且满足国有企业发展需求的经营管理体系,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实现转型和创新发展,有效提升国有企业运营管理效率,能够满足激烈市场环境下提出的具体要求。基于此,我国应当逐渐提升对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对应用管理会计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效果对国有企业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环境程度具有直接性的影响。管理会计作为一门综合性特征的学科,其形成发展需要以满足内部需求为前提条件。目前,就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的应用现状来看,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因此会存在一些缺陷问题,国有企业需要及时汇总梳理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一、国有企业强化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目前,针对我国现代企业实行的经济改革工作主要是从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改革工作的,即从原有粗放模式向集约型经济方式进行转换,在这一经济贸易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会计工作将会充分发挥自身的关键效用。

首先,国有企业通过有效应用管理会计,可以将当前最新的、可行性强的数据信息及时传递到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和经营层,基于此,有利于及时改善调整国有企业当前实际的财务情况,从而强化我国国有企业内部运营管理的手段及方法,继而可以有效保障我国国有企业的会计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

其次,我国国有企业的运营决策会对企业自身发展以及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健康状态造成直接性影响,通过有效应用管理会计工作,利用管理会计预测获得的运营决策具有较强可靠性和科学性,同时也会对国有企业运营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管理会计工作对于国有企业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对国有企业内部短期运营情况具有关键效用,而且对国有企业实现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国有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现状分析

(一)国有企业管理会计意识薄弱化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但是部分国有企业并未根据当前的市场发展形势开展各项运营管理活动。例如,国有企业内部出现严重资源损耗情况、工作人员效率较低、内部呈现出“大饭锅”分配方式、内部控制机制流于形式、企业管理层管理理念传统化、国有企业并未及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人才出现严重流失情况等。由于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理念的意识呈现薄弱化,没有充分认识到实行管理会计工作对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性,也没有全面理解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对于管理会计相关工作内容缺乏及时的决策和建议,实际运行过程中也仅是按照上下级的指令完成工作分配,突显出管理会计相关工作内容的短时现象,从而导致企业并未真正了解管理会计工作,且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也缺少相应的体系,继而无法充分发挥出管理会计工作的真正效用。

(二)管理会计体系缺乏完善性

现阶段,我国内部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缺乏统一性、规范性,多数国有企业内部并未构建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对于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会计工作的应用而言,具有不利影响。当前国有企业管理会计体系普遍都是完全借鉴西方国家的管理会计理论内容,但是并不符合我国实际的国情,导致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的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大问题,适应性较低。管理会计作为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手段,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没有为国有企业的运营发展带来实质性的效果,这也是造成管理会计应用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加之国有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的实际经验不足,也没有将经验进行汇总、整合,从而导致管理会计还未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无法提供有效经验。

(三)管理会计应用建设环境存在滞后性

从客观层面来看,应用管理会计工作需要创建一个完善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法律环境,以此作为基础。而国有企业想要保障管理会计工作能够提供有效信息,则需要建立公正、敏锐度高的市场经济环境。从总体层面来看,我国当前法律体系还缺乏完善性,法制内容的不完善性将会降低管理会计工作所提供信息的有效性,同时会对建设公正市场竞争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我国针对此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想要有效改善以上问题,但是在具体实际工作过程中,出现了“执法不严”等问题,从而影响了法律的公信力度,国有企业普遍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会计核算不规范情况,影响了会计数据信息的真实性,无法保障管理会计工作提供信息的精确性、可行性,不能真正对企业决策提供有效帮助。

(四)企业缺乏对数据信息环境应用和安全建设的意识

現阶段,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还没真正意识到内部财务数据信息的重要效用,尤其关于信息的识别、存储环节内容理解不到位。国有企业应当不断提高对各项数据信息的重视程度,强化其安全建设力度,如果企业此类数据信息被非法使用,则会造成严重安全威胁,不利于各方经济效益的获取,甚至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各项出现经济损失其概况。此外,管理会计应用过程中,企业相关数据性的运算工作具有问题,不利于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

三、国有企业加强管理会计的策略

(一)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促进国有企业改革

我国国有企业想要成功实现转型改革,摆脱对企业发展造成阻力的因素,则需要不断分析其他成功的改革实例,引进第三方投资者或者经济体,从而有利于推进国有企业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尤其对于市场化发展方向薄弱化的企业来说,可以通过重组、合并的手段进行优胜劣汰,这样的方式有利于企业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能够同步发展。同时企业需要对工作人员持股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建立企业内部股权激励制度,从而有助于促进国有企业未来运营发展。国有企业需要注重工作人员的内部定位,通过不断强化凝聚力,激发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引进第三个战略投资后,不仅需要从股权方面强化和第三方战略投资的合作工作,而且需要积极拓展其他业务的合作,为企业和投资方后续合作项目奠定良好基础。此外,企业还需要促进企业管理层实现年轻化,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适应当前发展形势,提升对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摒弃原有传统化的管理模式、核算模式等,从而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二)强化管理会计理论的体系建设

不论是任何一项实践活动,都需要专业化的理论体系作为支撑,对于管理会计工作的实际应用而言,更加需要理论体系进行引导、借鉴。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国有企业自身实际的发展情况和需求,在西方理论中发现一些合理的内容,发现管理会计工作在不同模式下运行的规律所在,然后摸索出一个符合我国国情、满足国有企业发展需求的理论体系,构建专业化的管理会计探究机构,主要对管理会计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从而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

(三)优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下行和转型审计的关键阶段,虽然当前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内容,但是面对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法律法规内容还存在很多缺陷、漏洞问题,与发达国家的经济趋势还存在一定距离。并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大多数企业对法律法规内容重视程度不足,并未严格遵守相关内容,从而导致多数政策并未落实到位。基于此,我国当前应当大力促进法律法规的完善工作,创建出公正、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不断提升企业会计数据信息质量,促使管理会计工作有效开展。

(四)强化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形成信息系统一体化

国有企业需要实现管理、运营与生产相关信息形成系统一体化,从而有利于提升企业运营管理效率,实现数据信息共享,保障数据信息使用效益最大化,有效降低人工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误差,从而提高数据的精确程度及可行性,继而降低整体的工作效率。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工作水平及能力,在加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同时,侧重于培养具备较强专业能力的网络管理人员,同时通过定期网络系统的检查工作,有效规避出现人员随意攻击企业网络系统的情况。在企业内部设立防火墙,针对企业内部重要的会计和财务数据信息进行加密,从而有效保障企业内部信息的安全性,并且能够强化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此外,企业在招聘阶段需要优先选择网络安全意识强、专业能力强的工作人员,从而有利于国有企业强化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形成信息系统一体化,继而有利于企业积极适应当前大数据网络时代的发展趋势。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门,更是保障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力量。管理会计应用于国有企业运营管理中,不仅有助于激发企业活力,而且有助于企业获取更高效的经济效益。这则要求我们不断提升管理会计的应用工作,在实际实行过程中需要不斷探索,不断总结,促使管理会计和国有企业运营管理环节更为契合,从而进一步促进管理会计工作有效开展,推动国有企业实现稳定、健康运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群.管理会计在国企管理中的运用[J].经贸实践,2019,(4):183-184.

[2]陈娅如.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18,(25):29-30.

[3]张伟,张宝奎.浅析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8,(8):60-61.

[4]何雅倩.国有企业管理会计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讯,2018,(4):108.

贸易市场论文范文第2篇

名牌农产品是指有价值的农产品品牌,即质量好、成本低、市场占有份额高、超值创利能力强、出口业绩优良,并拥有注册商标,具有较强的超越地理和文化边界能力的农产品。面临当前及未来农产品市场激烈竞争的形势,充分全面认识创建名牌农产品的必要性,树立正确的名牌农产品观念,从而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创建名牌农产品之路,对兵团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显得格外重要。

一、树立创建名牌农产品的三种观念

1、树立全面正确的名牌农产品观念。既要扩大农产品的知名度、增加美誉度,又要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对农产品名牌的认识不能仅限于知名度,而忽略美誉度和忠诚度。否则,所创建的农产品名牌只能在市场上“昙花一现”。

2、树立质量是创建名牌农产品基石的观念。质量是“农产品名牌”的生命线,是农产品进入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3、树立长远发展的名牌农产品观念。农产品受自然条件和市场因素双重制约,创建农产品名牌的过程比较复杂,一定要树立长远发展的观念。

二、依靠科学技术,打造名牌农产品

科学技术是新时期兵团农业和团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农产品优质、高效的根本保证。创建农产品名牌,就需要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进行科技攻关,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一是围绕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在农作物、畜禽、水产的优良、高效新品种选育上重点突破,促进品种更新换代,以满足消费者不断求新的需求;二是围绕新品种选育,做好与之相配套的良种良法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工作,保证食品卫生安全,以消除进入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障碍;三是围绕产后的保鲜、贮运、加工、包装、营销等环节,开展相应的技术攻关,加大对保鲜技术的研究,延长农产品的消费时效,开发不同档次的农产品,形成一个品牌、多个系列;四是注重技术引进,积极引进国外农产品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并通过技术嫁接,推动农产品名牌的创建。

三、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强农产品的美誉度

名牌农产品是农产品中的精华,是以高度的质量保证作为基本特征的,是决定农产品市场和销售效果的重要条件。兵团要创建农产品名牌,就必须重点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第一,发展“有机”农业,禁用城市垃圾肥料,特别是化肥,提倡使用有机肥、腐殖质类肥、微生物肥,并禁用有毒农药,提倡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病虫害,既要符合绿色食品标准,又要达到世界贸易组织所要求的SPS协议(WTO的《卫生与检疫措施》)标准,保证生产出安全、卫生和品质优良的农产品。第二,依靠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可再生资源,充分利用生态系统内物质与能量的循环与转换、各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生、相养规律,建立起一个综合发展、多级转化、良性循环的高效农业立体体系,确保农产品品质的提高。

四、创造出富有个性的农产品及其名牌

1、利用农产品不同的有机物含量及其色泽、风味、外观和口感不同,创造不同品种的农产品。

2、利用所处南疆和北疆不同的地理环境、土质、温湿度及日照等的不同所造成的农产品品质差异,创造出富有个性化的农产品。

3、利用农业生产程序(如播种、灌溉以及其他农业生产现场管理等程序)与农业生产时间(如播种时间、收获时间等)以及农业生产技术(如农药使用技术、施肥技术、灌溉技术)等生产方式上的差异化,创造出品质个性化的农产品。

4、利用品牌定位、品牌命名、品牌形象塑造以及产品定价、产品分销、产品促销等的差异化,创造个性化的农产品。

五、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和经营规模

农产品名牌的创立需要一定的生产规模和经营规模,农产品生产规模和经营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农产品名牌的创造速度及市场竞争力。为使生产的农产品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从而扩大这一名牌农产品对市场的影响,兵团在创建农产品名牌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目前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和经营规模较小的问题,设法扩大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和经营规模,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效益,促进其农产品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六、加大农产品的广告宣传力度,突出农产晶的名牌形象

兵团要创建名牌农产品,在广告宣传策略上,应该以新的宣传思路、形式来突出产品的“品牌”和“名牌”形象,加大宣传力度和普及面,让“名牌”深人人心,家喻户晓。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 石河子大学经济技术管理学院)

贸易市场论文范文第3篇

一、国际贸易与市场营销的关系

(一) 两者之间的联系

国际贸易与市场营销都面向国际市场发展形势, 倾向于经济利润获得, 两者之间在经济形势上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国际贸易是在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进行的经济贸易往来活动, 形成了总体的贸易总规格与总形势。而国际市场营销是在国家范围内进行经济贸易活动, 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都是在国际环境内, 以劳动力、商品等交换的前提进行贸易活动的, 两者都是经济发展中的产物。相比较国际市场营销模式, 国际贸易范围要比其宽广, 然而, 国际市场营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 两者之间的区别

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从本质上具有一定的区别, 国际贸易是一个双向发展模式, 包含售出与购进, 进出口贸易进一步加强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而国际市场营销是一种单向发展模式, 只针对售出, 根据国际市场需求, 为国际市场输送劳务与商品, 进而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 并且在国际范围内就有深远的影响价值。国际市场营销模式在战略策略与经营策略中, 就有自身的发展营销模式, 营销模式是跟随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对市场依赖于较大, 需要深入了解国际市场需求与发展形势, 进而形成一套具有本国国情的营销策略。

二、国际贸易环境的市场营销策略的构建

(一) 深入调研, 掌握国际贸易市场发展形势

根据上述, 知晓国际贸易与市场营销的联系与区别, 即营销环境的区别。基于此, 在构建国际市场营销策略中, 我国应采取调研形式, 全面掌握国际贸易市场发展形势, 根据其形势, 调整自身, 增强我国经济效益, 进而促进我国市场营销形式与国际贸易接轨。在调研中, 不仅要进行微观方面的调查, 更要考虑到宏观环境。首先, 从经济环境出发,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各个国家的发展实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对市场营销规模与利润具有深远的影响, 只有深入的了解市场发展形势以及国家消费习惯后, 立足于本土营销策略, 才能够制定一套合理、科学的市场营销策略。其次, 从社会发展环境出发, 每一个国家都具有自身的文化习惯、风俗习惯、认知习惯等, 应正确认识到这种差异性的存在, 以此调整我国市场营销策略。因此, 在国际贸易环境下, 应开展有效的调研活动, 做到知己知彼, 才能够百战不殆, 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 创设自主品牌

品牌是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开展的根本性因素, 更是我国面对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企业在对品牌的创造中, 应对产业结构进行更新, 改变传统出口商品的低价值、低质量品牌营销模式, 以高质量、高价值的品牌迅速占领国际市场, 改变国际市场对我国产品认知, 促进国际市场对我国产品的认同感, 进而增强品牌的影响力度。因此, 我国应创设自己的品牌, 提升品牌知名度, 进而打开国际化市场。一方面, 我国商品要想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优势, 应从企业商品的价值与质量进行变革, 提升品牌效应, 进而增强我国品牌国际知名度。另一方面, 在以往我国国际市场营销中, 为了开拓海外市场, 我国生产较多的商品, 但这些商品的质量无精品。基于此, 企业在市场营销中, 应改变传统商品生产模式, 将国际市场与商品细分, 善于总结商品在国际化市场发展的优势, 以优质的商品品牌快速占领国际市场, 提升产品附加值。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本国市场, 品牌创设都是提升商品知名度的重要方法, 也是企业拓展市场的根本选择。

(三) 完善法律法规

国际贸易环境下, 要想规范我国市场营销环境, 增强我国在市场经济中的份额, 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支撑, 以法律法规规范市场营销模式。一旦遇到贸易问题, 以法律武器捍卫自己权益, 并且有效的解决问题, 避免各种贸易纠纷的出现。基于此, 对于国际贸易情况, 我国应该具有一定的认识与把握, 以高度的经济敏感对市场贸易进行观察, 根据实际情况, 调整相关的法律法规, 进而为国际贸易营造健康、和谐的贸易往来环境。同时, 应规避国际贸易中不平等现象, 以法律法规维护我国市场权益, 提升我国企业应对风险能力, 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此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电子商务的生成, 互联网经济贸易活动逐渐的拓展到海外, 在此基础上, 应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为互联网国际贸易营造健康、平等交易平台。

结语

综上所述, 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而言, 在国际贸易环境下, 构建市场营销策略, 能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商机, 推动我国自主品牌的创新与发展。因此, 在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构建中, 立足于本土营销策略, 开展调研活动,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创设自主品牌, 进而制定一套合理、科学的市场营销策略。

摘要:国际贸易在信息全球化与现代经济一体化推动下, 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为了适应现代国际贸易发展形势, 在国际贸易环境下如何构建市场营销策略至关紧要, 同时也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内容。对此, 本文着重分析国际贸易与市场营销的关系, 提出国际贸易环境的市场营销策略的构建。

关键词: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关系

参考文献

[1] 王立.现代国际贸易环境下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创新研究[J].现代营销 (下旬刊) , 2019 (01) :66.

贸易市场论文范文第4篇

【内容提要】二战后,GATT/WTO框架下所构建的国际贸易体系,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发挥了的巨大作用。但随着贸易格局、经济实力等各类因素的变化,国际贸易体系的发展也出现诸多矛盾及问题,这也成为新一轮贸易体系改革的根本原因。中国作为贸易大国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发展中国家代表,积极地参与并协调了国际贸易体系的进一步深刻调整,促使国际贸易多边合作体系的框架构建更为健全、完善。而且,中国“反贸易保护主义”的斗争形式与推动贸易自由化的积极姿态,扩展了贸易体系的改革内容,也进一步拓宽了新贸易体系的发展目标。此外,中国的参与是实质性地将多边共谋机制引入国际贸易体系改革的协商机制,并对新机制给予创造力和影响力,同时也从政治的高度帮助确立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具体地位。总之,在合理、公正的新国际贸易体系中,中国的地位及作用将更为稳固、重要。而且,中国价值的显现并不是对传统制度的革命性颠覆,而是在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下,推动贸易体制有序、高效、平等、和谐地改革,并实现“内外并重、善内促外”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国际贸易体系改革 贸易保护主义 多哈回合 发展中国家 中国

【作者简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

二战以后,作为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GATT/WTO基本框架下所搭建起来的国际贸易体系,为推动战后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发挥了基础性及功能性的关键作用。得益于此,国际贸易体系长期有序地运转,国际贸易的整体环境大为改善,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总体规模也实现了几何级数的巨幅增长。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地区参与并融入国际贸易体系的整体构建与发展中,对世界政治、经济、贸易格局的调整变化发挥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革新作用。而且,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入调整以及一大批新兴国家的迅速崛起,进一步催化了国际贸易体系的改革进程。其中,中国作为当前国际贸易的主要国家和贸易体系改革的积极参与方,在不断加强与发展中国家沟通与合作的同时,积极谋求国际贸易体系有序、良性的改革成果。

一、国际贸易体系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首先,必须承认的是,现行的国际贸易体系是一个不断变革、不断发展的结果,随着贸易内容、贸易形式、贸易工具以及与贸易相关的支付方式等发生深刻变化,贸易体系的改革也在继承、发展、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取得阶段性的突破。同样,国际贸易的发展也紧密依附于是否存在与其相适应的国际贸易体系。因此,一旦贸易体系的改革与国际贸易的发展之间出现脱节现象,就会创造出体系改革的原动力,推动体系改革的良性发展。

从当前国际贸易的规模及内容等来看,相比战后至上个世纪的末期,其都已发生了巨幅变化,但与此相对,贸易体系内部的运作机制、决定机制等均没有发生相应的调整,而且利益分配不均的矛盾也越发尖锐,逐渐演变为新一轮贸易体系改革的推动力。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参与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成员数量不断扩张,促使贸易体系的结构、层次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发生了深刻调整。因此,当前来看,国际贸易体系自身的调整、发展是不够的,并不能满足其体系内各利益集团的多样性及复杂性的需求,最终导致矛盾频发。换言之,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存在巨大差异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导致其利益衡量和价值判定存在着偏差,这就客观地加剧了彼此同在一个贸易体系内实现利益均衡的困难度。而且,这种困难是多元化、多层次的,既包括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对立,也包括发达国家内部及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矛盾。

其次,现行贸易体系的决定机制、标准设定、目标建设等基本取决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处于被动接受的从属地位,体系内格局分布的落差导致话题主导权和发言权迥然不同,由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两阵营间的利益冲突就成为现行贸易体系内最为主要的矛盾落脚点。

再则,农业出口补贴、市场准入等传统敏感性问题不仅涉及彼此利益的协调和分配,而且关乎各成员方的国家安全与稳定,始终都未能在贸易体系自身的发展和进化过程中得以充分的消化。这类问题所表现出的失衡,突显了贸易体系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此外,地区性经贸合作化的全面展开加速了国际贸易体系的改革,而且地区贸易协定(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RTAs)的缔结成为多边贸易体制(Multilateral Trading System,MTS)内容扩充的主要新特征。根据WTO的统计,截至2010年7月底,地区贸易协定总数高达474件,其中283件仍在发挥效力。 但是实际上,地区性贸易协定是把“双刃剑”,既可视作是对WTO自由贸易体制的补充与完善,推动某一特定区域内自由贸易的升级发展,也可视作是对全球性贸易体制的颠覆,因为只有地区性贸易协定的参与方才能享有局部区域内的贸易同盟所产生的贸易利益,排他性的特征导致外部经济体失去了分配体系内部利益的机会。

除此之外,也是至关重要的,就是现行的贸易体系并没有很好地抑制保护主义的滋生与蔓延,导致其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反被一些国家及地区的保护主义所牵制。这里必须搞清楚保护主义与一般产业政策的区别。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国家及地区为了维护某一特定产业的生存与发展,都会或多或少地融入具有一定倾向性的产业政策。但是,实施这些产业政策必须是仅停留在市场层面的操作行为,其运用的对象必须具备普遍性、平等性的特征,实施的时间范围也必须存有一定的限界。贸易保护主义则迥然不同,完全脱离了商业行为的简单思维模式,是被特定的目标和意志所具体化的意识形态,其作用的目标对象上具有特定性的特征,且不存在时间范围上的特定限制。

综上所述,现行的国际贸易体系存在着诸多的矛盾与失衡,多哈回合贸易谈判的悬而未决是其真实、客观的反映,因此改革现行的国际贸易体系已成为刻不容缓且势在必行的重要任务。

二、国际贸易体系改革的新迹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步伐在新世纪中进一步的加速,世界贸易的总体格局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据IMF的统计显示,2002年世界贸易总额约为13万亿美元,2008年此数字猛增至32.5万亿美元,增长了近两倍(参见图表1)。 贸易量的急速膨胀带动了贸易格局、贸易结构、贸易功能、贸易实力等的深入调整,也催生了贸易体系的内在变革。

注:表中的数据为发达(新兴及发展中)国家进(出)口额占世界进(出)口总额的百分比。资料来源:IMF, Direction of Trade Statistics, Yearbook 2009, pp.4-5.

如图表1所示,从2002年至2008年的7年间,发达国家从世界贸易格局的显著地位逐渐陨落,占世界出口贸易的比重出现大幅度下滑,而与其相对,新兴及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步入迅猛发展的“黄金期”,所占比重的大幅增长带动其在国际贸易体系中作用和地位的提升,并促使世界贸易总体格局发生实质性的深刻变革。由此而言,多哈回合谈判屡次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贸易体系的改革严重滞后于贸易结构的发展,造成参与体系构建的各成员方无法公平、公正地实现利益均衡,最终导致严重的、根生于体系内部的结构性矛盾。

其次,10多年漫长而无进展的多哈回合谈判逐步陷入僵局、死局,客观上也说明贸易体系内部正不断释放着改革的能量,各参与方之间的博弈、竞争也摆脱了过去传统的发达国家发号、施令,发展中国家妥协、让步的初级非平等阶段。换言之,国际贸易体系对成员国实际义务的约束力在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而初级的非平等阶段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依存关系是单向的,就造成发展中国家在现存的世界贸易体系中处于不利的、被动的地位”。 发展中国家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从属地位,主导体系运行及相关改革的始终是以欧美为核心的发达国家集团。而且,发达国家利用其强大的综合国力和贸易竞争力的比较优势,并依赖经济全球化运作体系的不断扩张,实现了对发展中国家各类资源的直接掠夺。更近一步而言,上述的初级阶段中,发达国家构建国际贸易体系的战略目标,是希望依托国际组织和多边贸易体制来进一步撬开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而与其相对,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贸易体系的战略目标则是通过广泛且全面地参与国际贸易体系的运行,实现自身经济增长的发展目标。因此,新一轮多哈回合谈判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关系到发展中国家的权益能否公平且充分地体现在新构建的国际贸易体系中,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真正参与并影响国际贸易体系的改革及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再者,多哈回合谈判的长期僵局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对贸易自由化的诉求,而曾作为自由贸易倡导者和捍卫者的欧美发达国家却在此次贸易体系的改革中成了自由化的“屏障”。由于发展中国家实力的增长,逐渐改变了发达国家一统全球贸易的传统格局,由此发展中国家要求获得与其贸易地位更为匹配且更加有力的发言权,同时也坚持要求发达国家作出更大的制度让步。虽然贸易谈判的僵局暴露出利益均衡过程的复杂性和困难度,但发展中国家意识到维护与其承担义务相对应的权利,并争取与发达国家均衡享有权益的努力,可视为是本轮贸易体系改革中所表现出的显著特征。

这里,我们可以注意到,处于国际贸易体系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通常选择“抱团”的合作方式以扩大自身的同盟优势,增加谈判的要价力度,力求实现贸易体系改革过程中的“力量分布再平衡”。具体来看,多数新兴及发展中国家为了增强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对抗的实力,通常自发性地组成具有共同特定目标的利益集团,从而促使国际贸易体系的改革由国与国、地区与地区的博弈,转变为新兴及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利益集团与欧美发达国家间的抗衡。通过与以往单纯的“大国压小国”、“强国压弱国”的竞争模式相比较,新显现的格局模式更为合理、平衡。在多哈回合谈判中,美欧国家的漫天要价和强攻死守,给发展中国家制造了一定的压力,但也激发了发展中国家采取“抱团应对”的有效举措,由此20国集团(G20)、33国集团(G33)、90国集团(G90)等发展中国家的联盟就成为某一特定领域的新兴谈判力量(参见下页图表2)。

另一方面,由于组成集团的各成员方也存有国内经济基础、贸易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导致集团内部也存有部分的分歧,最终反应为集团内部的凝聚力不强、意见不统一。具体而言,20国集团(G20)是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的集团,但其成员巴西、阿根廷、泰国等原是凯恩斯集团的成员, 是开放农业市场的积极支持者,但印度、墨西哥等其他成员却始终希望保护本国的农业市场,反对进一步开放。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33国集团(G33)、90国集团(G90)等。

图表2 多哈回合谈判中的多股集团势力

资料来源:根据各种资料,笔者编制。

注:与其他主要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谈判集团不同,“10国集团”是由挪威牵头的10个农产品净进口国组成,成员包括保加利亚、冰岛、以色列、日本、列支敦斯登、韩国等,该集团旨在对其农产品进行高度的贸易保护。

三、中国贸易实力的和平崛起与相应作用的产生

当今的国际贸易体系正经历着深层次的改革,但多哈回合的屡次无功而返真实、客观地反映出此种改革的艰难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扩展到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毫无疑问,推动贸易体系的改革势必将成为继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之后,又一次国际层面的改革重头戏。而且,“尽快结束多哈回合、保持世贸组织的活力和权威,对于推动贸易自由化、促进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这其中,中国贸易实力的和平崛起将良性地帮助此次改革进程的有序推进,并对其产生深远、积极的影响。

首先,作为贸易大国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发展中国家代表,中国的参与促发了国际贸易体系的进一步深刻调整,并健全和完善了国际贸易多边合作体系的框架构建。 中国是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重要组成和改革的积极要素,作为世界级的贸易大国,自然而然地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参与者。但由于中国的综合国力和贸易竞争力仍处于发展阶段,还不具备引领国际贸易体系改革的充足实力,需要与更多的贸易伙伴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进行合作,以共同推动国际贸易体系的改革与发展。不可否认的是,作为现行贸易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和改革的积极参与方,中国因素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不仅重新诠释了贸易自由化所创造的“互惠、共赢”的巨大效果,同时也为体系改革的渐进性推进发挥了稳妥的协调作用。 另一方面,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的源头——美国,在国际关系中长期处于强势地位,被公认为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代表和大本营,其内部问题的外露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重创了其在国际政治、经济、贸易体系中的国家信任度,同时也促发了体系中的其他成员方对于现行国际贸易体系进行改革的强烈呼声,其主要代表就是以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为首的发展中国家集团。尽管如此,我们并不能单纯地将此次金融危机定义为改变世界贸易体系的根本原因,贸易体系实际的改革和发展,始终依赖于与贸易相关的各类因素的综合变化以及此种变化所产生的结果,其中包括贸易结构、贸易内容、贸易竞争力以及参与国家的综合国力等多种因素。

其次,中国“反贸易保护主义”的斗争形式与推动贸易自由化的积极姿态,扩展了贸易体系的改革内容,也进一步拓宽了新贸易体系的发展目标。2007年8月17日,世贸组织总干事帕斯卡•拉米在吉隆坡发表讲话称,“今天面临的挑战是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致力于建立一套政策,保证各个国家都受益于全球贸易”。 中国的和平崛起无疑是对拉米总干事所期盼的有力回应。作为参与多哈回合谈判的主要成员方之一,中国是遏制贸易保护主义发展、促成多哈回合顺利结束的关键力量之一。众所周知,中国是受贸易保护主义侵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反倾销、反补贴、特别保障措施等“合理的”贸易救济措施,俨然成为抑制中国产品的出口、制造市场准入壁垒的“合法”手段。因为中国外向型经济的比重较大,贸易依存度也较高,所以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措施都会对中国的产品出口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经过多年与贸易保护主义的斗争与实践,中国逐渐熟悉并适应了贸易体系的运转规律,丰富并充实了自身的贸易经验。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了WTO,标志着中国与国际贸易体系的全面融合上升至新高度。中国国内一系列贸易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与完善;积极地运用合理的贸易救济措施,保护自身贸易利益的不受损;积极参与并主办与贸易相关的国际性论坛,增加在国际贸易谈判上的话语权等,通过诸多主动出击式的工作及努力,实现了中国与国际贸易体系的“无缝接轨”。而且,为了促进全球自由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加速贸易体系自由化的改革进程,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政策背景下,积极敞开国门,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 可以说,中国全面地融入国际贸易体系改革与发展的进程,并成为稳定国际贸易体系有序运转、推动国际自由贸易进一步深化、发展的主要力量。 中国的大市场开放政策,不仅为全球自由贸易的量化增长和理念推进提供了坚实的平台,也为自由贸易创造财富和价值贡献了丰富的现实素材。2010年3月18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贸易组织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高级别特别会议上发言时,呼吁各国共同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创造良好条件。 由此可言,有中国参与的国际贸易体系改革,论据更为饱满,内容更为充实,范围更为广泛,目的也更为明确。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中国的参与是实质性地将多边共谋机制引入国际贸易体系改革的协商机制,并对新机制给予创造力和影响力,同时也从政治的高度帮助确立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具体地位。作为全球范围内新兴崛起的谈判、议事的平台之一,G20机制的启动对于重新构建全球政治、经济、贸易秩序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为了更为积极、有效地活用G20谈判机制,尽快促成多哈回合谈判的圆满结束,G20成员国必须在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谈判中给予更加优惠的承诺,同时通过技术和金融的支援,实现并扩大欠发达国家在新贸易体系中的利益。 中国作为G20机制化的有力推动方和积极参与者,始终强调通过积极的多边协商,稳妥、有效地解决国际性的公共事务,这其中也涵盖了抑制贸易保护主义、改革国际贸易体系等内容。2010年6月27日,胡锦涛主席在G20多伦多峰会上提出:“为推动世界经济尽早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应促进建设开放自由的全球贸易体制”。 我们从胡主席的发言中,可以解读出中国对于改革贸易体系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也从另一角度理解了中国对于未来国际贸易体系有序运行的愿景。因此,多哈回合谈判的圆满完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不仅象征着贸易技术上的难题突破,而且也意味着改革后的国际贸易体系将继续有效、均衡地支撑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合作的有序运转。

小结展望新国际贸易体系内的中国

在合理、公正的新国际贸易体系中,中国价值的体现并不是对传统制度的革命性颠覆,而是在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下,推动贸易体制的有序、高效、平等、和谐的改革。多哈回合谈判久拖不决的主要背景,就是发达国家长期主导着多边贸易体系的运作和贸易谈判目标的决定权。尤其是“选择性贸易自由化”导致了该体制在历史发展中存在着较为显著的不平衡和不完善。 中国的参与将打破传统的力量制衡,更多地偏重于保护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利益。换言之,在GATT/WTO框架要求所允许的范围内,中国将尽可能地给予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欠发达国家更多贸易制度上的优惠,帮助实现在同一体系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公平竞争。

其次,中国在新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将更为稳固、重要。中国将不再是制度改革的被动参与者,而转变为深化多边机制改革、引领贸易话语权的积极协调方,甚至是局部领域的主要领导者。贸易体系的改革是不断优化、逐渐完善的过程,新贸易保护主义希望在多边贸易谈判中引入环境问题等新议题,给发展中国家制造贸易竞争的新壁垒,减缓贸易体系改革的进程。如何与此类新矛盾、新困难作斗争,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核心利益不受损,是中国参与国际贸易体系改革的重要责任之一,也是巩固、扩大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就此意义来看,中国的参与将促使贸易体系改革的内容进一步深化,从结构调整等宏观层面一直延伸至与国际性贸易保护主义作斗争等具体的微观细节。

当然,中国参与国际贸易体系的改革也是一个“内外并重、善内促外”的改革过程。在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受到严重挑战的情况下,中国必须高度重视发展国内市场,推动经济结构成功转型。应该说,中国是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主要受益方,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果很大一部分得益于贸易自由化的实施和发展,但中国传统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其主要支撑是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加工贸易,这就导致了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不强,易成为国外贸易保护主义的攻击对象。中国“促转型,保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模式的大调整,也是促进世界贸易格局结构型转变的重要转折。而且,中国大市场的开发与开放,将为世界自由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坚实的平台支撑与动力保证,也将为世界贸易体系改革的顺利进行平添稳固的基石。

贸易市场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2000通则》涉及到的贸易术语在实践中被广泛使用,然而由于国际贸易术语本身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再加上有时它们之间的区别又非常细微,造成有些初学者容易混淆无法准确掌握,甚至有些外贸人员也因不能准确辨析这些贸易术语,在实践中也无法准确适用,从而给国际贸易带来意外风险。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长期的外贸实践工作经验,从介绍国际贸易术语的作用入手,重点对常用贸易术语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其正确应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2000通则》;国际贸易术语;报关;海外运输;运输保险

1 国际贸易术语比较解析

1.1 《2000通则》贸易术语归类解析

为了便于使初学者理解和记忆,下面从容易记错的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归类解析:(1)贸易术语后面跟随的地点或港口位于出口方国家的有EXW、FCA、FOB、FAS,后面跟随的地点或港口位于进口方国家的有贸易术语有CFR、CIF、CPT、CIP、DES、DEQ、DDU、DDP,后随买卖双方国家接壤地的有DAF;(2)国际保险手续办理及费用由出口方承担的有CIF、CIP、DES、DEQ、DDU、DDP,国际保险手续办理及费用由进口方承担的有EXW、FCA、FOB、FAS、CFR;(3)只有EXW贸易术语条件下出口手续的办理及费用由买方承担,只有DDP易术语条件下进口手续的办理及费用由卖方承担;(4)国际货物运输风险转移界限位于出口国家的贸易术语有EXW、FCA、FOB、FAS、CFR、CIF、CPT、CIP,而DES、DEQ、DDU、DDP贸易术语条件下国际货物运输风险转移界限位于进口国家。

1.2 常用国际贸易术语比较解析

[JP3]为了加深外贸人员对贸易术语的理解和掌握并在实践中准确应用,下面就易弄混淆的贸易术语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JP]

(1)FOB、CFR和CIF三種贸易术语的比较。

在传统国际货物买卖中,FOB、CFR和CIF是最为常用的贸易术语,有必要加以重点理解和掌握。①三种贸易术语的相同点:都属于装运合同,只要出口方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地点、将符合要求的货物装上船,提交符合要求的货运单据就履行了合同的义务;都要及时向买方发出已装船通知;都仅适用于海运和内河运输;卖方自己承担相应费用及风险办理出口手续,买方自己承担相应费用及风险办理进口手续;货物风险都在装运港越过船舷时由卖方转移到买方;卖方都要承担交货前的一切风险及费用(国内运费、国内保险费等)。②三种贸易术语的主要不同点:CFR和CIF贸易术语条件下卖方办理海外运输手续并承担正常运费,FOB贸易术语条件下由买方办理海外运输手续并承担一切运费;FOB和CFR贸易术语条件下在国际贸易合同中不涉及保险的内容由买方办理保险并缴纳保险费,保险和卖方没有关系,而CIF贸易术语条件下在过贸易合同中涉及到保险条款,由卖方办理保险手续并支付保险费,但保险具有代办的性质;FOB术语后接卖方装运港名称,而CFR和CIF术语接买方目的港名称。

(2) FCA、CIP和CPT三种贸易术语的比较。

这三种贸易术语是FOB、CFR和CIF的延伸,在现今国际贸易中越来越多的被采用,成为新兴的主要国际贸易术语。①三种贸易术语的相同点:适用任何运输方式;都属于装运合同,只要出口人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地点、将符合要求的货物交与承运人,提交符合要求的货运单据就履行了合同的义务;风险转移都是在货物交与承运人控制后 ;都要及时向买方发出已交货通知;卖方自己承担相应费用及风险办理出口手续,买方自己承担相应费用及风险办理进口手续;卖方都要承担交货前的一切风险及费用(国内运费、国内保险费等)。②三种贸易术语的主要不同点: CIP和CPT贸易术语条件下卖方办理海外运输手续并承担正常运费,FCA贸易术语条件下由买方办理海外运输手续并承担一切运费;FCA 和CPT贸易术语条件下在国际贸易合同中不涉及保险的内容由买方办理保险并缴纳保险费,保险和卖方没有关系。而CIP贸易术语条件下在过贸易合同中涉及到保险条款,由卖方办理保险手续并支付保险费,但保险具有代办的性质;FCA术语后接卖方国家国内某的或港口,而CIP和CPT术语后接买方国家国内某的或港口。

(3) FOB、CFR、CIF和FCA、CIP、CPT两组贸易术语的比较。

这两组贸易术语是国际贸易中使用最多的贸易术语,在有一些内容相似的情况下,又有一些细微的差异,需要引起重视。①两组贸易术语的相同点:都是象征性交货,即只要出口方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地点、将符合合同要求的货物置于承运人控制之下,提交符合要求的货运单据就履行了合同的义务;都要及时向买方发出已交货通知;卖方自己承担相应费用及风险办理出口手续,买方自己承担相应费用及风险办理进口手续。卖方都要承担交货前的一切风险及费用(国内运费、国内保险费等)。②两组贸易术语的不同点:适用的运输方式不同。前三种贸易术语仅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运输,而三种贸易术语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风险转移的界限不尽相同。前三种贸易种术语货物风险转移界限是转运港船舷,而后三种贸易术语货物风险转移是货物置于承运人控制之下;运输单据是否是物权凭证不同。前三种贸易术语条件下的海运提单是物权凭证,而后三种贸易术语条件下的运输单据不一定是物权凭证。使用的结算方式不尽相同。前三种贸易术语既适合采用托收有适合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而后三种贸易术语不适合采用托收结算方式。[JP]

(4) EXW和FCA贸易术语的比较。

这两个贸易术语表面上看好像没有太大关系,但如果FCA后跟的交货地点刚好选择在卖方工厂时,该如何区分它们,成为很多人头疼的问题。下面以EXW和FCA工厂为例进行比较。①两种贸易术语的相同点:都是象征性交货;买方自己承担相应费用及风险办理进口手续;买方自己办理海外运输的手续并承担相应费用;买方自己办理海外保险的手续并承担相应保险费,在国际贸易合同中不涉及保险条款,保险和卖方没有关系。②两种贸易术语的不同点:卖方装货责任不同。EXW贸易术语条件下卖方只需在工厂将符合合同要求的货物置于承运人的控制之下即完成交货义务,而FCA工厂贸易术语条件下卖方要将符合合同要求的货物装到买方派来的运输工具上并承担装货费用才算完成交货义务;出口手续办理的责任不同。EXW贸易术语条件下有买方负责出口手续的办理并承担有关费用,而FCA工厂贸易术语条件出口手续的办理及有关费用有卖方承担。[JP]

(5) FOB和FAS贸易术语的比较。

这两个贸易术语很是接近,但也有细微的区别,下面进行简单介绍以帮组读者加以理解。①两种贸易术语的相同点:都属于装运合同,只要出口方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地点、将符合要求的货物装上船,提交符合要求的货运单据就履行了合同的义务;都要及时向买方发出已交货通知;都仅适用于海运和内河运输;卖方自己承担相应费用及风险办理出口手续,买方自己承担相应费用及风险办理进口手续;卖方都要承担交货前的一切风险及费用(国内运费、国内保险费等)。②两种贸易术语的不同点:风险转移的界限不同。FOB贸易术语条件下货物风险转移的界限是装运港的船舷,而FAS贸易术语条件下卖方只要将符合合同和要求的货物置于装运港的船边就算完成交货的义务,货物风险也随之发生转移;装船费用不同。FOB贸易术语条件下卖方可能负责装船并承担相应费用(如FOBST),而FAS卖方不用承担装船费用。

(6) CIF和DES贸易术语的比较。

这两个贸易术语表面上看好像没有太大关系,但有些人还是容易混要。①两种贸易术语的相同点:卖方自己承担相应费用及风险办理出口手续,买方自己承担相应费用及风险办理进口手续;都适合于海运或内河运输。②两种贸易术语的不同点:交货性质不同。CIF贸易术语是象征性交货,而DES贸易术语是实际交货;风险转移的界限不同。CIF贸易术语条件下货风险的转移是装运港的船舷,而DES贸易术语条件下货物的风险是在目的港的船上有卖方转移给买方;海外保险的性质不同。CIF贸易术语条件下的保险具有代办的性质,若将来在运输途中发生保险事故造成货物的损失,有买方直接向保险公司索赔。而DES贸易术语条件下的保险是卖方实实在在为自己投的,若将来在运输途中发生保险事故造成货物的损失,有卖方向保险公司索赔,合买方无关;海外运费承担不尽相同。CIF贸易术语条件下卖方只承担海外正常运费,而DES贸易术语条件下卖方不但要承担海外正常运费还要承担有可能发生的额外运输费用(如拖船费等);卸船费用的承担不同。DES贸易术语条件下卖方不用承担卸船费用,而CIF贸易术语条件下卖方有可能承担卸船费用(如CIF Liner Terms)。

2 国际贸易术语的正确应用

2.1 影响贸易术语选用的主要因素

(1)国际市场行情。贸易术语也是进出口企业争取客户的重要手段;(2)运输和保险条件。如果有足够的能力安排运输事宜,在能争取最低运费的情况下,争取采用自行安排和运输方式相吻合的贸易术语;(3)通关手续。负责通关工作的一方必须对有关国家通关工作的政策规定、手续和费用负担等事宜详细了解,如果没有能力完成此项工作,应尽量选用其他的术语;(4)结算方式。采用托收方式结算時不适合使用DES、DEQ、DDU、DDP等实际交货术语,CIF、CFR、FOB、FAS等术语可与托收及或信用证结算方式结合使用;(5)运输贸易国的外汇管制和政府干预。

2.2 国际贸易术语的正确应用

(1)考虑到报关、风险与保险、运输方式、汇率变动等因素,出口方选用国际贸易术语应按CIP—CIF—CPT—CFR—FCA—FAS—FOB的顺序进行。因为如果出口方选用CIF、CIP、CFR、CPT贸易术语时,安排运输和保险事宜由出口商负责,出口商可选择熟悉的本国船舶装载、向本国保险公司投保。这样有利于出口商随时了解货物运输情况,可有效避免骗取出口方货物的行为发生。

但当运价有上涨趋势、对海外运输业务办理不熟悉、本币有升值趋势时,出口商宜选用FOB、FCA、FAS术语。当运价有下跌趋势、对海外运输业务熟悉、精于运价及保险费的计算、本币有贬值趋势、本国保险费率较低廉时,出口商宜选用CIF、CFR、CPT、CIP术语。

(2)考虑到报关、风险与保险、运输方式、汇率变动等因素,进口方选用国际贸易术语应按FOB—FAS—FCA—CFR—CPT—CIF —CIP的顺序进行,因为如果安排运输和保险事宜由进口商负责,进口商可以选择熟悉的本国船舶装载、向本国保险公司投保。这样就可随时了解货物运输情况,有效避免承运人和出口方合谋,在运输途中将货物倒卖,骗取货款的行为发生。

参考文献

[1]于宝麟.如何在教学中巧解贸易术语[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4):118119.

[2]张璐,贸易术语选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7):257258.

[3]陈媛媛.国际贸易术语、运输条款与保险条款[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3):1314.

[4]杜庭旭.浅析进口国际贸易术语的选择及风险防范[J].对外经贸实务,2008,(6):6466.

[5]陈晓梅.贸易术语选择的恰当性与贸易风险防范[J].对外经贸实务,2009,(5):5557.

[6]张璐.贸易术语选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7):257258.

上一篇:税收征管论文下一篇:中医保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