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技术论文范文

2024-02-06

防治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林业管理;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林业管理中融入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技术,逐步实现了林业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数字化,特别是林业数字信息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对林业的全方位动态监控,为管理工作提供了极大便捷。当森林遇到虫害时,可以及时准确地分析出虫害发生的范围和具体程度,为启动紧急解决措施提供准确信息。林业部门在对林区进行管理时,虫害的防治是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就以松材线虫为例,来阐述如何采取及时有效的手段将虫害灾害降到最低。

1 虫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虫害防治技术,就是指对林区发生的虫害病进行仔细研究,快速找到有效的防治措施,将虫害病控制在发病潜伏期内,将其消灭,来减少虫害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所以,在林业管理中,需要管理部门对常见的灾害性虫病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拟定具体的防治措施,制定应急方案,并利用信息技术加快对林区虫害现场进行全面了解,快速采取措施控制虫害范围。林业管理必须要把虫害预防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将其作为依托,才能真正做到林区虫害的有效防治,保护森林所有权的经济利益,由此可见,虫病防治对林业管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林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以松材线虫为例阐述林业管理中虫害防治的具体措施

2.1 清楚虫害的发生时期、发生规律和发生树种等,做好预防工作

一般来说,松材线虫病多发于每年的5~10月,受温度影响,尤其是10月份是松材线虫病的高发期,被感染的松树普遍出现死亡的情况,当温度在25℃~30℃时,该病虫害的扩散会进一步加强,所以在林业管理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首先要清楚虫害的发生规律和具体演变过程,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

2.2 加强对林业的动态监管

建立信息控制系统来加强对林业的动态监督,对森林中出现的松材线虫病的具体发生情况,进行范围划分和精确定位,建立动态的监控点。每年该虫害病多发期时,对松树的病状情况进行统计和资料更新,监测虫害的扩散面积和具体的病死株数,建立监测报告制度,来实现对病区的动态监控,为预防措施的制定奠定基础。

2.3 通过强化林区的管理,做到虫害病情的有效控制

强化对虫病多发区的管理,主要目的是能有效地对病死数目移除过程的监督。因为病死林木中还潜藏着大量的虫卵和幼虫,是虫病再次发生的根源。病死林木属于林区所有者的财产,如果肆意进行买卖,就会造成病情的蔓延和进一步扩展,所以为了有效控制病源,防止病虫害的扩散,病死林木需要在管理部门的监督下做统一移除处理。因此,在管理中要严格把关对病木的处理,严禁病木非法流通运输。

2.4 具体林业管理工作中做到分层管理,责任到人

由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涉及范围广,管理难度大,要做到有效的管理,就需要明确管理分工,做到每一项管理工作落实到个人,由各级领导进行责任分担,一级控制一级,一级管理一级,切实将虫害防治管理工作落实到位,避免责任推诿现象,切实做到对虫害病的有效预防。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使他们具备较完备的虫害管理知识,真正发挥管理工作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作用。

2.5 加强对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

不断加强对生物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和物理防治措施技术的研究,来提高对虫害的预防能力,保护我国森林资源免受虫害。生物防治措施就是通过生物圈内的天敌来消灭虫害,不使用任何药物,对林区无任何污染,虽然过程漫长但是效果明显。物理防治措施指将化学药剂喷射或涂抹在病虫害发生的区域,来做到对虫害的控制和消灭,从而达到防治虫害的目的。化学防治措施是利用一些简单物理工具,比如电、热、光、辐射和微波等物理技术来达到对虫害防治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饵木和灯火来诱杀害虫。

3 结语

森林资源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能源,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由于虫害的影响,每年有大量的森林资源被破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加强对林业管理中的虫害预防技术研究刻不容缓,这就需要清楚虫害的发生时期、发生规律和发生树种,做好预防工作;加强对林业的动态监管,建立信息控制系统来加强对林业的动态监督;通过强化林区的管理,做到虫害病情的有效控制,来减少虫害带来的森林资源破坏,促进我国林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建海.林业管理与虫害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2,(10).

[2] 王义锋.浅谈松材线虫病的危害与防治方法[J].吉林农业.2012,(01).

作者简介:白占林,双辽市永加乡林业站,林业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管理。

防治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1.瓦斯的影响及主要灾害类型

(1)瓦斯的影响

煤矿瓦斯有着容易爆炸以及无色无味等特点,这也导致瓦斯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煤矿开采期间,如果瓦斯安全隐患不能有效的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在瓦斯治理方面企业以及社会要对此加强治理力度。现阶段,我们国家煤矿生产能力在不断的提高,同时,设备也变得越来越齐全,已由以前的风定产模式改为以瓦斯抽采量定产,这足以看出在煤矿生产期间对瓦斯防治相关工作的重要程度。瓦斯的浓度与煤矿深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会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长,这就会导致煤矿开采工作中安全隐患不断加大。而瓦斯安全隐患不单纯和其本身的危险属性有关系,同时和底层的结构有着紧密的联系,巷道瓦斯含量与地质褶曲构造有紧密联系,在煤矿生产期间,瓦斯安全隐患在背斜、向斜及倾伏段一些地方出现的几率非常大。如果煤层的走向出现比较大的变化时候,煤层结构变化,在顶板与底板之间形成较大夹角,提高煤体中瓦斯含量与压力。

(2)瓦斯引起的主要灾害类型

①煤与瓦斯突出。

在对煤矿进行采掘期间,煤和瓦斯的突出问题是造成损害最大的事故之一。就是因为在煤矿采掘期间会出现很多的缝隙,另外各个煤层间的地质情况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就会容易引起煤和瓦斯突出的状况。每次在地壳出现活动情况时,瓦斯便会穿过缝隙弥漫到空气中。假如这部分散漏的瓦斯并未得到有关部门实时的治理,就会逐渐使得空气中的瓦斯含量越来越浓。一旦瓦斯的含量到达了临界点的状况下,导致地应力与煤层的作用力持续加重,就会持续的从煤层中散发出煤与瓦斯,最后形成煤和瓦斯突出的问题。

②爆炸危害。

使得瓦斯出现爆炸的重点因素包含瓦斯浓度、氧气含量和火源,通常瓦斯的浓度到达7%-8%的时候,就会产生相应的点火能量,氧气量超过12%的时候,瓦斯就会产生爆炸自燃的情况。当瓦斯产生爆炸以后,所处环境中的气温会在瞬间升高,与此同时还会出现能量超大的冲击波,对在场的各种设施、物品和工作人员带来巨大冲击,严重的会彻底毁灭现场的一切事物。

2.煤矿瓦斯管理原则

想要提升瓦斯抽放技术的应用成效,就需要充分认识到先抽后采的真正意义,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了解和把握。强化煤气抽放技术的先抽后采问题是因为需要保证采掘作业的安全程度。先抽又被叫做预抽,从字面上看我们可以理解成,在采掘或是其他的作业开始以前,先将所含瓦斯实施抽出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瓦斯的浓度降到最低,以降低采掘期间对瓦斯的控制难度。进行过预抽以后的煤层,一般会被视作没有突出危险性或是可将突出危险性忽略不计,在最大程度上保证采掘作业的安全可靠性。在选取抽放的方式时还需要按照现实状况,因为各个区域中的地壳结构都是不同的,地质形成过程也各不相同,致使我们国家煤层气田结构也非常复杂,详细情况均有所差异。

3.煤矿瓦斯防治现状

(1)防范意识和培训力度不足

作为防治瓦斯的技术工作者,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防范意识,另外,培训强度与预期都存在较大的差异。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公司中的领导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安全防控工作还需注重提升。②煤矿采掘人员的整体文化水准不高,导致其对于瓦斯防止活动没有做到深刻理解和重视,最终致使在实际作业中经常会忽视了细节工作与正确的工作程序,从而增加了瓦斯事故出现的几率。③还需提高培训工作的质量,大部分煤矿工人在没有经过培训的情况下就到岗工作了,这同样是安全事故的关键隐藏因素,煤矿公司应该严禁此类情况发生,必须培训达标以后才可到岗工作。

(2)瓦斯预测难度比较大

在进行煤矿平时的瓦斯突出检测、效果检测、明确敏感性指标与其临界值、建立防突措施等,以上这些均要有精准的预测指标,但是我们都知道,煤矿的生产环境十分恶劣,采掘工人也因为受教育程度不同而造成个人素质不同,同时还有设施与用具方面的因素,以上这些均会影响到测量数据的精准性,为后期的工作带来较大的干扰。

4.煤矿瓦斯防治技术措施

(1)瓦斯防突防治技术

第一,煤矿综合防突技术。就拿综合防突技术来讲,现在我们国家基本上已完成了煤和瓦斯突出的隐患预测、防突方式、效果监测和安全防护方式的瓦斯防治整体工作构造,其为适合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防治的个性化的技术体系。完成了时刻监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大面积预抽瓦斯的技术以及保护层的区域性放突技术等等,并且已经在实践工作中对其适用性进行了验证。第二,煤和瓦斯突出危险性的预测预报技术。在我们国家出台的有关规定中,只要产生一次突出的煤矿就被视为煤和瓦斯突出的矿井。针对预测时潜存突出危险的矿井采掘煤层,也会被归类到突出危险性矿井中。我们国家的煤矿煤层的基本事故防御,大部分在侦查地质时就已经开始布控了,还会将周围相似环境的矿井作为参照,针对其中潜存危险性的讯息进行统合与分类,然后进行细致的分析,进而获取到和此矿井相关的危险性讯息。

(2)瓦斯抽放技术

首先施工部分需要在煤层与地面上实施钻孔加工作业,如此便可以在较短的时间中排放掉矿井中的瓦斯,进而更好的减小矿井内瓦斯的浓度,使瓦斯出现爆炸的概率也随之减小。通常来讲,必须要运用边挖掘边抽放的方式。就是由于煤层中地质条件的石油差异,因此坚硬的煤层会对钻孔工作不利。这时可适当的向煤层中释放惰性气体,以便更好的提升瓦斯的抽放成效。

(3)气体水合治理瓦斯技术

气体水合技术在瓦斯防治过程中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主要是由于这一技术能够在较短时间里吸附CH4气体。因此,假如在应用期间可以把高压水注进煤层中,同时在水中加入活化剂,便可以有效的把CH4转变成水合物,组后使CH4能够以液体的状态存在于煤层中。由实际的操作流程来讲,液体的瓦斯通常可以在转化期间汇合吸取更多的能量。整体的转变过程是比较缓慢的,这时瓦斯便可以在液体的状态下流出,进而有效减小瓦斯爆炸事故的出现几率。

(4)加强矿井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

采掘工人的安全意识还需进行强化。一些工作人员比较欠缺安全风险的辨别能力,其安全技能、安全认识与自我保护技能均需要进行强化。煤矿公司需要综合安全管理创建有效的瓦斯治理方案,必须引进现代化的先进治理方式,增进煤矿瓦斯综合防治的科学性、先进性水平。煤矿公司必须拥有科学化的瓦斯治理方式,确保一通三防的落实成效,要做到以预防为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标准强化对于事故的预防工作,运用良好的管理模式把潜存的危机扼杀在摇篮之中。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提升采掘工人的安全技术能力,使其具备辨认周边环境潜存危机的能力;并在发现危机时拥有准确处理与应对的能力。一个人做出何种反应需要其自身的意识来进行支配,良好的安全认识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和保障。通常安全认识不足、自控力差的人员,在工作期间就会容易出现疏忽的情况,自行简化生产流程,违规操作,严重时造成安全事故。另外,公司还需综合矿井的生产特性,改进安全作业治理方案,公司需要确定安全作业的主要责任,公司的管理人员要增强安全管理力度,增强安全管理的责任心;确保安全治理部分的完善性,安全治理人员需要拥有良好的资格,拥有安全治理的能力;还需注意安全作业责任制度的优化;安全作业的环境必须符合有关的规定。要注重对于安全设备的检测,确保其运作的可靠性。

(5)矿内通风系统的合理管理

治理瓦斯的关键方式之一就是对矿井进行良好的通风。良好的通风处理可以将工作面中存积的瓦斯进行排出,将瓦斯的含量保持在安全的水平上,有效避免出现瓦斯爆炸的情况。煤矿公司必须严格遵照有关的规则,这对煤矿中的通风设备实施优化与完善,同时按照矿井的真实情况来选取适宜的风量。针对瓦斯浓度过高的空间,需要通过专业人员安装详细情况来调整风量,检测相关设施是不是合规的,是不是能够顺利的运行。良好的通风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减小瓦斯事故的出现几率,但是确不能在根本上排除瓦斯超标的问题。所以还需要采用抽采达标、有效监控、治理到位等各种方式,以期能够在根本上排除瓦斯超标的问题。

(6)加强瓦斯浓度和火源监测

增强瓦斯含量的检测与火源的检测是预防出现瓦斯爆炸的关键方式。因为现代化科技的持续发展,矿井检测方面的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可在矿井关键空间中的节点上装配各种传感器和警报器,研发矿井自动监控程序,在产生安全风险的时候,程序便会自动报警,提示有关工作者尽快采取行动。自动化监控程序主要有5大功能:第一,检测风机的运转状态。第二,检测工作面中的瓦斯含量。第三,检测瓦斯的抽放状况。第四,检测重要节点的风量和风速。第五,检测矿井中重要机电设施的运转情况等等。

5.结束语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构建健全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现今技术以及设备的使用,强化开采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才能够有效的杜绝煤矿瓦斯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开采人员的生命财产得到保证,确保我国的煤炭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

摘要:我们国家的煤矿大都分布在地表的下方区域中,矿井的建设在煤炭采掘与生产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煤矿与瓦斯联系密切,煤矿井道挖掘的越深,溢出的瓦斯量就会越大。如果在施工期间没有将瓦斯实时的排放出去,就会及其容易出现瓦斯爆炸的重大事故。鉴于此,本文对煤矿瓦斯防治技术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瓦斯灾害,纺织技术

参考文献

[1] 景春阳.我国煤矿瓦斯防治的研究进展及方向[J].工程技术研究,2018(10):205-206.

[2] 魏亚飞.矿井通风与瓦斯治理技术的探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8(16):102+118.

[3] 高领.煤矿瓦斯治理及防治策略[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8(05):95+138.

防治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新蔡县地处洪汝河交界处,全县面积9.87万hm2,湖坡洼地占2.67万hm2,被誉为“豫东南水利招待所”。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新蔡县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良田治理,生产条件得到很大改观,优质水稻面积达到0.67万hm2。为了改善粳稻品适应市场需求,新蔡县农机推广中心与河南省农科院进行优质粳稻水晶3号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取得一定成效,目前,推广面积0.2万hm2以上,2018年产品获全国稻米博览金奖会。

一、品种介绍

水稻3号属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培育,属中晚粳多穗型品种,生产旺盛,分蘖力强,剑叶中长;茎秆较细、坚韧有弹性,散穗型,平均每穗实粒数85.1粒,结实率88.6%,千粒质量25.5 g;有效穗数28万~30万/667 m2;抗稻瘟病、白叶枯病,中感纹枯病;粗蛋白质含量8.16%、直链淀粉17.2%、糙米率83.7%、整精米率77.6%、胶稠率81 mm、垩白米率8%、垩白度0.7%;米质优良,平均单产600 kg以上。

二、精选种籽

种子的消毒:选择晴朗天气将稻种适度摊晒1~2 g,防治恶苗病可用35%恶霉灵胶悬浮剂200~250倍液浸种。

三、苗床制作

麦茬稻按15~20 m2的面积做苗床。做成宽1.4~1.5 m、长不超过15 m的苗床,床间距0.6 m,床头距1 m。

四、播种期、播种量

新蔡縣麦茬稻育苗可在5月20日播种,每667 m2大田用种量2~3 kg。

五、秧田管理

(一)秧苗3叶期以前,以旱长为主,畦沟有水即可。

(二)追肥

水稻2叶1心时,每667 m2追施尿素5 kg,浇灌浅水。水稻移栽前7 d,每667 m2追施尿素5 kg。

(三)病虫害防治

秧田应防治稻蓟马、二化螟、灰飞虱等虫害,每667 m2用25%杀虫双水剂150 g对水50 kg喷雾。

(四)秧苗化控

水稻每667 m2用15%多效唑120 g对水50 kg于2叶1心期喷施。

六、大田移栽

(一)麦茬稻移栽时间

麦茬稻6月上旬插秧,每667 m2栽插1.8万~2万穴,宽窄行方式栽插,每穴3~4株。

(二)大田施肥数量

稻田每667 m2施肥总量为纯氮(N)12~15 kg,五氧化二磷5~8 kg,氧化钾12~15 kg,酌情配施肥和微量元素肥料。

(三)灌溉方法

返青期保持浅水层,穗分化后灌水并保持浅水层抽穗扬花期。灌浆成熟期间歇灌溉浅水。干湿交替。收获前7 d断水。

七、大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一)农业防治

采用合理耕作制度、轮作换茬、种养(稻鸭、稻鱼、稻蟹等)结合、健身栽培等农艺措施,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

(二)物理防治

采用黑光灯、振频式杀虫灯、色光板等物理手段诱杀鳞翅目、同翅目类害虫。

(三)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及时防治稻瘟病、稻纹枯病、稻白叶枯病、稻曲病、菌核病、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蓟马等病虫害。

(四)杂草防治

1.秧田杂草防治。播后1~3 d,

每667 m2用30%丙草胺拌毒土撒施封闭。

2.大田杂草防治。插秧前,每667 m2用12%恶草酮乳油200~

250 mL进行土壤封闭。插秧后3~5 d,每667 m2用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5~30 g,或60%丁草胺乳油100 mL,拌细土或与肥料一起撒施,施药后保水7 d。

八、无公害水稻收获、储藏及副产品处理要求

分收分晒,在避光、常温、干

燥,有防潮设施地方存放。秸秆、米糠、米皮糠等应综合开发,合理利用。

防治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近年来通过对无为县水稻、棉花、油菜、小麦等主要农作物一些农药药害事故调查,简述这些农作物常见农药药害症状,分析产生药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补救措施。

关键词:农作物;农药药害;补救措施

目前,由于化学农药的广泛应用,水稻、棉花、油菜、小麦等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几乎都是用化学农药来防治。试验化学农药科学防治对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由于施药技术不当,每年总会在一些地方出现不同程度的药害事故,特别是除草剂,表现为药害发生频度增加,受害面积扩大,程度加重,甚至出现绝收田块。近年来笔者根据无为县水稻、棉花、油菜、小麦等主要农作物一些农药药害事故调查,对这些农作物常见农药药害症状进行简述,分析产生药害的原因,并提出补救措施。

1 作物药害症状

1.1 急性药害 急性药害是指在喷药后几小时或几天内出现的药害,主要症状有3类:一是种子发芽率下降,如水稻种子用二硫氰基甲烷浸种后不清洗,种子发芽率仅有50%左右;二是作物叶片出现斑点或穿孔,如百草枯喷洒到棉花或豆类叶片上,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甚至穿孔;三是整个叶片出现失绿,如草甘膦喷洒到小麦、棉花上,造成小麦、棉花叶片或茎秆发黄、发白,最后甚至枯死,苄嘧磺隆喷洒到棉花上,棉花叶片会出现黄化等失绿症状;四是作物叶片畸形,甚至落叶,氯氟吡氧乙酸误喷到棉花上造成头部扭曲,杀虫双误喷到大豆上造成叶片脱落、枯死等。

1.2 慢性药害 慢性药害是指在施药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甚至到作物生长末期才表现出来的药害,主要症状有2类:一是矮化、畸形。如棉花移栽前施用乙草胺或乙氧氟草醚等封闭除草造成棉花矮缩不长;低浓度草甘膦喷洒到水稻上导致高节位分蘖;如2甲4氯误喷到棉花上,叶片畸形皱缩,状似鸡爪、柳树叶;二氯喹啉酸防除水稻田稗草,浓度高时水稻叶片出现葱管状等畸形;苯磺隆防除小麦田阔叶杂草,飘移到附近油菜田,造成油菜二次分枝增多、丛生,开花期延长、结实少。二是子粒不饱满,穗、根基部畸形,产量降低。水稻、小麦扬花期用毒死蜱防治飞虱或蚜虫,导致花粉败育,空瘪粒多,稻壳酱黄色,成熟时子粒不饱满;水稻频繁施用戊唑醇、丙环唑等唑类杀菌剂预防稻曲病、纹枯病,导致水稻抽穗困难,穗头扭曲;水稻田用2甲4氯除草,秧苗小时或用量大时会导致水稻植株斜瘫,东倒西歪,老根变黑死亡,新根粗短;小麦冬后用甲基二磺隆除草,突遇低温,易造成小麦植株矮小、穗小穗少等等。

2 药害产生原因

2.1 农药的种类 不同类型的农药对不同作物的药害程度不同,如杀虫双对棉花、大豆等易产生药害,敌敌畏喷雾对水稻易产生药害。

2.2 药剂的剂型和使用浓度 从农药剂型上看,一般来说,油剂大于乳油大于可湿性粉剂大于粉剂大于乳粉大于颗粒剂,浓度高的农药易对作物产生药害。

2.3 农药使用方法

2.3.1 误用农药 如把草甘膦误当杀虫双用来防治水稻螟虫,造成水稻黄化、矮缩、不抽穗,甚至枯死等。

2.3.2 错混农药 炔草酯与2甲4氯不能混用,否则易造成小麦药害。

2.3.3 农药选择不当 草除灵用于棉花苗床除草,造成棉花叶片脱落,根茎肿胀甚至死亡。

2.3.4 二次药害 大豆田用氟磺胺草醚除草,造成下茬小麦茎叶黄化。

2.3.5 残留药害 甲、氯磺隆长期多年使用,易导致水稻、小麦僵苗不发。

2.3.6 飘移药害 芦苇滩用2,4-D丁酯防除芦苇上杂草,造成附近1 000m内棉花叶片呈鸡爪形,水稻田喷洒2甲4氯除草,造成邻近棉花叶片呈鸡爪形。

2.3.7 喷雾器清洗不彻底 喷洒过苄嘧磺隆、2甲4氯的喷雾器,如果清洗不彻底再用于棉田施药,造成棉花嫩叶黄化、叶片呈鸡爪形。

2.3.8 施药部位不对 用精喹禾灵防除棉田杂草,棉花头部着药过重易造成叶片黄化发紫枯焦。

2.3.9 施药方式不当 乙·苄(乙草胺和苄嘧磺隆复配剂)在水稻田用喷雾方法除草,易造成水稻矮缩黄化,生长缓慢,改用撒毒土法除草就很安全。

2.4 作物的种类和品种 棉花、大豆、油菜等对2甲4氯、氯氟吡氧乙酸敏感,精喹禾灵对水稻敏感。

2.5 作物的不同生育期 作物在幼苗期、开花期、孕穗期对药剂敏感,易产生药害。如小麦扬花期用毒死蜱防治灰飞虱和蚜虫,造成叶片黄化,花粉败育不灌浆。水稻2叶期前用二氯喹啉酸喷雾除草,造成水稻发黄枯死。油菜抽苔后用高效氟吡甲禾灵除草导致主茎停止生长,侧枝丛生等。

2.6 环境因素 温度、湿度、土壤等因素对农药的影响,如水稻田用西草净、扑草净除草,如遇30℃以上高温,易造成水稻枯死。棉花移栽前用草甘膦灭茬除草或用乙草胺封闭除草,田间湿度大时易造成棉花僵苗不发、矮缩不长。同等剂量的除草剂粘质土比沙壤土易造成药害。

3 补救或防范措施

(1)水稻误用草甘膦,应及时喷洒泥浆水冲洗,减轻对水稻的伤害。

(2)翻耕泡田,冲洗土壤。

(3)水稻在播种前或芽期误用2甲4氯,发现后尽快施草木灰,可减轻药害。

(4)水稻田施过量高恶唑禾草灵防除千金子,稻株发黄矮缩,发现后立即排水晒田醒根。

(5)水稻施用过量2甲4氯或高恶唑禾草灵产生药害,发现后立即排水晒田,并追施速效氮肥,如尿素等。

(6)水稻、棉花产生药害后,及时喷施磷酸二氢钾或含有氨基酸、微量元素的叶面肥。

(7)水稻、棉花等作物产生药害后,及时喷施芸薹素内酯或赤霉素、吲哚乙酸等,促进植株生长。

(8)如果药害严重,植株死亡80%以上,就及时毁种或改种别的作物。

(9)喷施杀虫剂或杀菌剂的喷雾器与喷施除草剂的要分开,使用两个喷雾器。

(责编:徐焕斗)

防治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煤矿地质灾害的频发以及其高破坏性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煤矿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从问题的根源入手,提出合理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矿山环境等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煤矿在开采和闭坑后的安全性,帮助解决我国煤矿事业目前面对的困境。

【关键词】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迫切性

1.煤矿地质灾害的研究背景

煤矿地质灾害是指由于人类采煤生产活动而引发的一种破坏地质环境、危及生命财产安全,并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的矿区灾害。它是地质灾害的一个分支,也是自然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矿开采开煤弃石,加速水土流失,引发地表塌陷、山体滑坡;煤矿抽排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矿区周围地下水资源枯竭;地下开采诱发地震、岩爆、冒顶片帮突水、瓦斯爆炸、地面开裂及沉陷等;煤矿剥离堆土、尾矿废渣堆积引起地表环境污染,及其失稳滑移造成严重的泥石流灾害等,凡此种种,均是煤矿地质灾害的具体表现。

2.煤矿地质灾害特征及诱因分析

煤矿开采不像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那样,可以根据地质情况针对灾害可能多发地段,采取“能避让则避让,能预防则事前预防”的原则进行避与防,大多数情况下采矿不得不在明知条件不好的情况下进行,从而易于产生和诱发各种地质灾害,具体煤矿的灾害特征如下。

2.1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潜在的灾害特征

①山体滑坡:煤矿的开采、矸石的堆放破坏了坡体的原始应力平衡,是诱导滑坡崩塌灾害的重要因素。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此类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以数亿元计。

②地面沉降与塌陷:地面沉降与塌陷是煤矿开采后经常出现的一种地质灾害。在煤矿的开采过程中,地下开采工程破坏了采空区围岩的初始应力场,使采空区的岩石发生破碎、冒落乃至地表发生位移。另外。采空区不断扩展和大量抽排地下水,造成采空区和影响区的地下水重新分布,形成大面积的降落漏斗,相应出现地表的沉陷。

③瓦斯突出:瓦斯可以在储气封闭系统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煤层的孔隙、裂隙、缝隙之中,当地应力作局部平衡调整时,破坏储气封闭系统,使蓄积的气体外溢释放。在自然和人为的某种作用下,亦可造成瓦斯突出的爆炸、火灾、人员中毒等灾害。

④矿井突水:煤矿突水事件在煤矿生产中也是常见的,并且直接影响煤矿的生产、效益和安全。

2.2煤矿在闭坑后采场潜在的灾害特征

由于矿山灾害治理的短效性及不可预见因素的存在,故矿山闭坑后必然会留下灾害隐患。露天采场闭坑后留下的潜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这是由于露采后留下了高边坡,虽然在坑底进行了一定的廢石回填,但留下高边坡仍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露采很深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这样的边坡在后期诱发因素的作用下很可能再次发生灾害。

地下采场闭坑后留下的潜在灾害类型有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甚至也有因地面变形而诱发的山体开裂,继而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这些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滞后性,即在开采期间不发生或发生得不彻底,尚未达到稳定状态,待闭坑后一段时间内继续发生或在特定的条件下突然发生。以上灾害一旦发生,如果采场内已经进行了土地复垦,则复垦好的土地就可能因灾害的发生而再次破坏甚至废弃,造成本不应有的损失。

2.3煤矿地质灾害的诱因分析

煤矿地质灾害诱发因素各不相同,有些是开采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如开采深度的增加,使得地应力相应增大引起冒顶、片帮、脱盘甚至岩爆的严重地压灾害;有的是开采中忽视预防或开采不规范、管理不科学导致的,如采空区不及时充填、废渣废水随意排放、水文地质及构造不了解、巷道偏离、盲目指挥、违章作业、私挖乱采等,非稳定因素积聚到一定限度引发各种灾害;有的煤矿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或为摆脱一时的经营危机,摈弃常规,如采富弃贫、求近避远,结果为后期发展埋下灾害隐患;曾一度泛滥的民采风潮掠夺式的开采活动也对部分国有大中型煤矿造成严重干扰和资源、环境破坏。

3.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及生态恢复措施

3.1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①加强地质灾害宣传教育,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对防御煤矿地质灾害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开展各种形式煤矿地质灾害预测和提出防范措施。

②合理开发利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避免或减少煤矿地质灾害事件发生。

③提高建筑物防灾能力,减轻煤矿地质灾害,在科学技术指导下,提高煤矿区民宅建筑材料和砌筑质量,增强地基、上部结构牢固性,提高民宅建设总体抗灾性能,加强农民建筑队伍的整顿和管理,因地制宜地对其施工负责人进行工程抗灾知识重点培训。

④建立通风系统,减少矿井瓦斯爆炸,无论国有、集体煤矿,还是个体小煤窑,都应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配足风量和实行机械通风、分区通风、上行通风,建立瓦斯检查制度,及时处理超限和积存瓦斯矿井;禁止携带香烟及点火工具下井,在瓦斯矿井应选矿用安全型、矿用防爆型或矿用安全火花型电器设备,放炮前后进行瓦斯检测。

⑤查明活动构造,规划煤矿工程活动,做好减灾防灾工作。活动构造是产生各种地质灾害的地质背景,人类工程活动使致灾速度加快,致灾程度更为严重。为此,应查明煤矿区内新构造运动性质、特点及活动程度,寻找出活动构造或不稳定的复活断裂,分析、认识各种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及分布规律,合理规划煤矿区工程活动。进行煤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按地质灾害类型圈划未来潜在地区,并作好灾害的预测,制定防治方案,切实做好减灾防灾工作。

⑥因地制宜综合防治,各种地质灾害在空问地域分布上具有一定规律,因而不同灾害类型区应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和施工标准,增加有形抗灾、防灾能力。工程措施要严格,生物措施也要同步发展,做到以生物措施为根本、以工程措施作先导的综合防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3.2煤矿环境生态恢复

由于矿山废弃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目前,我国用于防治地质灾害的工程措施对灾害的防治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一般情况下只考虑了确保矿山工程的安全运营,未能通盘考虑矿山闭坑后生态环境如何恢复、土地怎样再利用及潜在灾害在特定条件下复发性与防治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对矿山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要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必须恢复系统的非生物成分的功能,进行植被的恢复及动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的构建。目前我国矿山废弃地的复垦工作总体上还处于初期阶段,因此在我国大力开展矿区废弃地的复垦工作是当务之急。

4.结论

我国煤矿分布广、户数多、规模大小多样话,由于技术、管理及效益等原因的影响,资源开发中引起的地质灾害相当严重,给矿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各个煤矿的地质环境条件是复杂的,单独的强调任何一种诱发因素和只采取某项防治措施都是片面的。因此,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保护煤矿环境,采取合理的措施防止煤矿地质灾害,实现煤矿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上一篇:艺术设计专业论文下一篇:工商治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