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管理论文范文

2024-02-17

防治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利用生防菌M1-4与植物激活剂、植物调节剂等复配开发出专用于大豆疫霉根腐病防治的高效种衣。考察其抗病和促生效果表明,生防菌M1-4在种衣剂中不宜超过56d。盆栽试验表明,该种衣剂能够显著降低病情指数,防控效果达到75.2%,地上和地下鲜重分别增加了87%和125%,具有极显著的促生作用。田间试验表明,生物种衣剂能够降低苗期株高,起到壮苗的作用,大豆叶片、叶柄的鲜重在鼓粒期显著提高,大豆叶面积在初花期、盛花期、荚期和鼓粒期均显著高于对照。大田应用表明,在宝泉岭和林甸应用分别使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病率降低了16.61%和22.48%,死苗数下降了3.59%和6.75%,产量提高了30.01%和32.66%。因此,该复合生物种衣剂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效显著,可有效提高大豆产量。

关键词:生物种衣剂;大豆疫霉根腐病;病情指数;产量

Key words:Seed coating agent;Soybean root rot;Disease index;Yield

大豆是人类食用蛋白质和脂肪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长期的应茬、重茬种植,大豆生产中病虫害问题日趋突出,成为影响大豆产量与品质的重要限制因素[1]。大豆疫霉根腐病是大豆的第二大病害,发病时轻则造成大豆减产10%~20%,重则绝产[2-4]。目前,大豆疫霉根腐病的防治主要依靠甲霜灵等化学药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危害,而且抗性问题也日趋严重[5-7],生物制剂逐渐成为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的研究热点。台莲梅等应用木霉菌T115D发酵液,采用喷雾灌根等方法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效果明显[8]。胡方平等从土壤中分离到放线菌Z-16,其对大豆疫霉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9]。申宏波等比较研究了Harpins蛋白、嗜线虫杆菌、“818”发酵液和恩益碧种衣剂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发现4种生物制剂均有防治作用,其中Harpins蛋白防效最好,防效达75%。但从成本,运输,储存等方面考虑,恩益碧种衣剂因其可操作性强,最易于推广[10]。种衣剂通过包衣种子的方法将药剂施用于作物,是一种防治根部病害的有效方法[11]。种衣剂技术飞跃发展,世界上农业发达国家的种子包衣技术与普及程度都很高,广泛应用于玉米、水稻、小麦、大豆和蔬菜等作物上[12,13]。

本研究利用前期筛选获得的具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菌株M1-4,复配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激活劑和大豆敏感营养元素,开发成生物种衣剂,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测定其生物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以期为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大豆品种选用绥农28和东农42。生物种衣剂主要含有0.5%苯并噻二唑、2μmol·L-1烯效唑和1010cfu·L-1放线菌M1-4。

1.2 生物菌稳定性测定 将含有菌体的种衣剂储藏于(37±1)℃恒温箱中,在0、14、28、56、108d后采用稀释涂平板计数的方法测定各处理中的活菌量,4次重复。

1.3 盆栽试验 盆栽试验大豆选用绥农28,挑选籽粒饱满,大小均一的大豆种子,次氯酸消毒5min,无菌水冲洗3次,置于通风处晾干。处理用生物种衣剂以1:25的比例包衣大豆种子,置于通风处晾干,对照以25%成膜剂包衣大豆种子。将包衣的大豆种子均匀播种在田间取回的重茬土壤中(含有2%大豆疫霉菌,菌块与土壤质量比),每个处理4盆,每盆播种10粒种子,保苗6株,重复4次。大豆生长至35d取样,统计发病程度,计算病情指数,测定地上部鲜重,根鲜重,考查防病效果和促生效果。

1.4 田间试验 田间试验大豆品种选用绥农28和东农42,分别记为1、2,种子处理方式同盆栽方式,对照记为CK,处理记为T。在2个地点进行,试验地点1位于萝北县(市)宝泉岭分局科研所场乡镇队(记为A),东经130°33′,北纬47°26′,海拔93.8m,土壤种类草甸白浆土,前茬大豆。试验地点2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宏伟乡吉祥村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试验地(记为B),东经125°00′,北纬47°21′,海拔156.0m,土壤类型为草甸黑钙土,前茬大豆。起垄施肥(磷酸二铵180kg/hm2、尿素40kg/hm2、硫酸钾40kg/hm2),田间试验设计采用6行区,行长5m,行距65cm,株距5cm,随机区组,重复4次。5月15日播种,播种方式采用人工点播,管理措施均依据当地高产模式。

在苗期(VC)、初花期(R1)、盛花期(R2)、荚期(R3)、鼓粒期(R6)和收获期(R8)测量叶鲜重、叶柄鲜重、叶面积,收获期测量株高、节长、节粗、单株各类荚数、依据各类荚数的多少计算单株粒数。取样时每个重复取中间行连续不断空10株,每小区收获没有霉变、破裂的种子、称量百粒重。产量依据公式计算,产量(kg·hm-2)=百粒重(g)×单株粒数×每hm2株数/100000。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应用Office Excel 2010录入和统计数据;差异性显著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t-检验或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Duncan法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M1-4菌稳定性测定 稳定性实验表明,37℃下M1-4在种衣剂中56d的活菌数与对照活菌数没有显著差异,108d的活菌数显著小于对照。表明M1-4在种衣剂中的使用时间不宜超过56d,种子处理后需尽快播种,减少菌种活性的损失(图1)。

2.2 生物种衣剂盆栽防效 盆栽试验表明,大豆生物种衣剂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病情指数由83.3降到21.5,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为75.2%,抗病效果显著。大豆生物种衣剂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能极显著增加大豆茎叶鲜重、根鲜重,分别增加87%和125%,同时根冠比显著增加(图2)。

2.3 生物种衣剂对大豆叶片的影响 作物的生物量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14],大豆叶片是大豆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15]。生物种衣剂在不同时期对大豆的叶片、叶柄鲜重影响是不同的,苗期对叶鲜重没有显著影响,初花期、盛花期、荚期生物种衣剂处理的叶片鲜重有增加趋势,鼓粒期生物种衣剂显著增加叶鲜重,见表1。

生物种衣剂对大豆的叶柄鲜重的影响与叶片鲜重相似,初花期生物种衣剂处理叶柄鲜重无显著变化,荚期A1T处理的叶柄鲜重显著高于对照,盛花期所有处理叶柄鲜重均显著高于对照,鼓粒期生物种衣剂处理的叶柄鲜重显著高于对照,见表2。

生物种衣剂对大豆叶面积的影响较大,初花期和盛花期除宝泉岭的东农42叶面积无显著差异外,大豆叶面积均显著增加,荚期和鼓粒期所有处理大豆叶面积均显著增加(表3)。表明该生物种衣剂有很好的促进生长作用。

2.4 生物种衣剂防效及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对宝泉岭和林甸2个地区、2个品种的发病情况分析表明,生物种衣剂处理的大豆根腐病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除宝泉岭地区绥农28以外其他生物种衣剂处理大豆死苗率显著低于对照,表明生物种衣剂对大豆疫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2个地点间发病率也有一定差异,相同处理下林甸地区大豆疫霉病发病率和大豆死苗率均高于宝泉岭,2个地区的病害程度不同。对产量相关指标调查发现,生物种衣剂对百粒重没有显著影响,显著提高大豆单株粒数,大豆产量,增产24.91%~35.11%,见表4。

3 结论与讨论

大豆疫霉根腐病作为一种土传病害,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在植物根际土壤中存在与大豆疫霉拮抗的微生物,科学家通过不断筛选获得了一定数量的拮抗菌株用于生物防治[16]。申宏波等研究發现,Hcrpins蛋白、“818”发酵液、嗜线虫杆菌能很好的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但“818”发酵液储存和运输需要低温条件,Hcrpins蛋白成本较高[10]。朱文静等筛选到萎缩芽孢杆菌LSSC3和枯草芽孢杆菌SYST2对大豆尖孢镰刀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在温室条件下防病效果在70%以上[17]。本研究的生物种衣剂主要通过植物激活剂激活植物本身的抗逆性,通过添加烯效唑增加根冠比,通过生防菌M1-4抑制大豆疫霉菌的生长,盆栽防效可达75.2%,大田平均发病率由29.48%下降到10.15%,死苗率由9.00%下降到3.92%,表明生物种衣剂对大豆疫霉病有良好的防效。周媛媛等研究的CN101生物种衣剂能够很好的抑制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生,防效达46.51%,并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1]。后续刘睿等研究的复合型生物种衣剂SN102,应用了4株生防菌株,对大豆胞囊线虫和根腐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大豆产量提高16.73%[18]。本研究在重茬的田间条件下,应用在林甸和宝泉岭两地生物种衣剂都有很好的增产作用,不同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宝泉岭平均增产30.01%,林甸平均增产32.66%。

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正在向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发展,种衣剂作为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也在向多样化,复合型转变,为了更好发挥生物种衣剂的作用,筛选到的生物菌株不仅要求能够适应不同土壤条件,并且要能够不受种衣剂的各种成分影响正常发挥作用[19]。本生物种衣剂与其他有效成分的联合使用提高了作物的抗病能力。如何将多菌种配合到生物种衣剂中以提高生物种衣剂的作用范围和效果,需要进一步的试验。

参考文献

[1]周园园,王媛媛,朱晓峰,等.生物种衣剂SN101的研制及其对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效[J].中国油料作物學报,2014,36(4):513-518.

[2]王芳.大豆疫霉根腐病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养殖技术顾问,2012,6:224-225.

[3]刘世名,李魏,戴良英.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研究进展[J].大豆科学,2016,35(2):320-329.

[4]代瑞平,刘海.大豆疫霉根腐病研究进展[J].大豆科技,2011,1: 20-22.

[5]楼兵干,张炳欣,胡利强.腐霉对甲霜灵抗性测定及其生物防治[J].植物保护学报,2001,28(1):55-60.

[6]崔林开,李井干,陆静,等.大豆疫霉菌对甲霜灵抗性风险的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3,36(1):47-51.

[7]闫继辰,王媛媛,朱晓峰,等.诱导大豆抗胞囊线虫病和根腐病的生防细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9:134-139.

[8]台莲梅,刘欣.木霉菌对大豆根腐病的生物防治研究[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

[9]黄敏敏.大豆疫病生防放线菌的筛选、鉴定及生防机制初探[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4.

[10]申宏波,姚文秋,于永梅,等.不同类型生物农药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防治效果[J].大豆科学,2011,30(6):1054-1056.

[11]慕康国,刘西莉,白建军,等.种衣剂及其生物学效应[J].种子,1998,6:50-52.

[12]陈立杰,万传浩,朱晓峰,等.Snea253生物种衣剂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的研究[J].大豆科学,2011,30(3):459-462.

[13]黄志权,于竞.水稻种子包衣技术[J].种子世界,2016,9:3.

[14]杨峰,娄莹,廖敦平,等.玉米–大豆带状套作行距配置对作物生物量、根系形态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5,04:642-650.

[15]宫香伟,刘春娟,冯乃杰,等.S_(3307)和DTA-6对大豆不同冠层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2017,10: 1867-1876.

[16]孙晓慧,徐鹏飞,张淑珍.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游动孢子侵染野生大豆下胚轴的细胞学观察[J].大豆科学,2017,36(3):430-434.

[17]朱文静,伍辉军,高学文.芽孢杆菌对大豆根腐病防治效果研究[J].大豆科学,2011,04:621-625.

[18]刘睿,周园园,闫继辰,等.新型复合型生物种衣剂SN102田间防效研究[J].大豆科学,2017,36(3):435-440.

[19]刘丽,马鸣超,姜昕,等.根瘤菌与促生菌双接种对大豆生长和土壤酶活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21(3):644-654.

(责编:张宏民)

防治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道路的修建越来越多,不论是主干路的修建还是支路的修建,都对人民的出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有了发达的道路,人们的出行才显得更加的方便,建筑方面是暴利的行业,就看施工方是否能把持住本心。在人民对道路需求就越来越高的同时,施工方一定要严格按照施工规定按质按量的完成道路的修建。建筑方在修建之前,一定要明确道路对人民的重要性,他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施工方才能更好地完成建设工程。保持本心,修建良心公路。在保持建设质量的同时,将经济最大化。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

一、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的内容及特点

1.1市政道路质量管理的内涵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从本质说属于建设项目质量管理,主要是指建设项目从计划到验收竣工的全周期内实现质量管理与控制的过程,主要包括计划、协调、施工、控制监督等管理工作。工程质量管理的目的是在一个有效的约束框架内,实现项目建设从成本到工程质量的一个最优化组合。通过工程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实现提升工程质量、缩短工期,保证建筑单位的经济效益等。

1.2市政道路质量管理的内容及特点

道路质量的管理可分为:设计的质量管理、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和控制。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主要包括项目可行性调研和报告的质量,它直接关系到施工的整体进度和质量,要对可能遇到的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进行提前谋划,尽量避免或找到替代方案,是道路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也是一个系统性的管理过程,从材料采购阶段的质量管理到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再到突发事件的质量管理,是道路工程质量管理的核心。

二、影响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的因素

2.1工程设计和计划的决定作用

工程设计和计划必须要在项目实施之前做好,同时要保证其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在未来项目执行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减少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也可以说,只有保证设计和计划的科学性,才能够保证工程质量的可靠性。

2.2工程建设各项规章制度及执行情况

国家制定过很多关于市政道路工程的不同类型的制度和规范,这些制度和规范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准绳,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所有的制度和规范要求进行,保证工程质量。

2.3工程建设中的协调问题

在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与地下管线以及周边既有設施存在冲突的状况,这些也是市政道路工程不可避免的问题,相关部门要做好各部分的协调工作,为项目的平稳进行铺平道路。

2.4工程建设项目各项工作的控制情况

工程建设过程中各个部分人员都要对项目的总体规划有所了解,同时对工程的进度要求和设计方案做到了解,而在工作时当遇到了突发的问题时,也要具有短时间能拿出应对方案的能力,力争实现项目质量的可控性。

2.5监理单位的监督工作

监理单位作为整个工程的监管者,要做好对于施工方是否完全按照设计方案执行的监督,是整个工程质量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其作用是任何其他部门都不可取代的。

三、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3.1管理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道路工程在设计时都会请专家参与,但是由于设计、管理、施工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工程质量存在偏差,或者无法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同时,因为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的人文、地理和经济人文等状况差异较大,很多设计无法落地,造成道路工程质量问题,尤其是边远落后地区,本身自然条件差,施工难度大,同时政府财政资金有限,无法保证道路工程按照发达地区的标准执行。

3.2市场问题

由于我国建筑市场总体环境较为复杂,且市场管理没有完善的体系,项目承建公司为了自身利益会出现转包的现象,甚至有多手转包的情况,这就让一些实力较差或者无施工资质的企业钻了空子,导致工程质量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对于建筑施工市场的规范化管理迫在眉睫。

3.3施工问题

施工问题占目前造成道路工程质量问题的大多数,施工技术和操作规范不达标是主要问题。施工技术问题主要体现在对于路基土质和含水量的把控上,一旦这两项技术在施工时出现问题,会大概率的导致路基沉陷和路面开裂。操作规范不达标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施工人员对于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掌握不达标,在过程和环节质量中出现偏差,造成整体工程质量的问题;同时还存在施工工人不按照施工规范来施工,依靠经验主义,给整个工程的施工造成很大的质量隐患。

3.4第三方监理问题

监理工作作为道路工程质量的保障,通常情况是外包给第三方机构作为监理方,没有完善的市场管理,第三方机构有时不能很好的起到监督作用,甚至出现和施工单位串通的现象。造成监理形同虚设,监管作用缺失。

四、改善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对策

4.1在项目设计的初期,必须要做到放眼长远,将城市未来的发展建设融入到当前的项目设计当中,对于地下的管线分布和地上的基础设施都要着重考虑其中,当道路建设同这些方面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时,要做好有关的协调和沟通,避免在施工过程中修改设计方案,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损失,同时也对工程质量带来了更多的不好的影响。

4.2建筑材料选择。建筑原材料是决定道路工程质量的根本因素,在进行采购时要将工程特点和施工地的地理环境结合起来考虑,同时在材料流通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质量检测,当发现有质量问题时,立刻予以更换,避免质量不合格的原材料进入到施工环节当中来。

4.3选择适合的方案和工艺。在施工方案和工艺的选择上,要针对项目自身的特点,同时结合施工地的各方面条件和特征,保证选择到各方面情况最为切合实际情况的方案和工艺。按照相关的制度法规,制定好哥哥环节当中的方案和工艺,以设计图纸作为施工的唯一参照,当存在必须更改方案的情况时,也要通过各方面的综合评估后,才可以对实际方案加以改动。

五、结束语

好的道路关系着人民的民生问题,道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利益和生活质量。道路的建设关系着一个城市的交通,影响着城市的稳定发展。在道路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一定要狠抓前期设计和后期施工。

参考文献:

[1]钱振洁.浅谈关于环保工程的污水处理问题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8,10(35):97.

[2]陈泽.浅谈关于环保工程的污水处理问题分析[J].区域治理,2018,37(41):45.

(作者单位:天津城建集团有限公司工程总承包公司)

防治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2013年海联讯科技财务舞弊一案被曝光,该企业存在虚假冲减应收账款,虚增利润等严重舞弊行为,借用舞弊三角理论分析其在动机(压力)、机会、借口等方面的舞弊成因,并就此给出舞弊防治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海联讯科技;财务舞弊;财务舞弊因素

引言

在我国资本市场中,伴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壮大,随之而来的是屡禁不止的财务舞弊案,财务舞弊行为也成了困扰世界经济及资本市场发展的难题。财务舞弊是指舞弊人采用财务欺诈等违法违规手段来谋取自身利益,从而损害人利益的行为。财务舞弊对资本市场及经济发展具有不利影响。因此财务舞弊问题的预防及案例剖析变成了值得研究的方向。

舞弊三角理论更好地解释了财务舞弊行为发生的原因,针对财务舞弊问题有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相应见解。陈诚[1]从财务报表重述角度出发,对深圳海联讯公司进行财务分析,深刻剖析了其存在的财务问题并针对此问题给出合理建议。张曾莲[2]等通过三因素财务舞弊理论,以大量数据为支撑构建了财务舞弊事件模型,从多角度分析提升了财务舞弊的识别准确性。崔维康[3]等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的动因进行剖析,由浅及深的分析了企业的内部因素及其外部影响,对财务舞弊问题的识别与探索提供了方向性建议。

本文将借鉴审计师识别和评估舞弊风险方法中的“分析程序”以及“评价舞弊风险因素”对深圳海联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存在的舞弊行为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给出合理性建议,对财务舞弊问题的分析与探索提供合理指导。

1、海联讯财务舞弊案例引入

深圳海联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联讯),是一家从事电力信息化系统集成业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面向电力企业,以提供综合性整体解决方案的形式,从事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业务。继2011年上市之后,在2013年受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立案调查,同年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发布关于深圳海联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要前期差错更正的说明枠,指出该公司2010年和2011年度存在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后的数据显示,海联讯2010年和2011年虚假冲减应收账款、调增应收账款及其他应付款分别超过1.1亿元和1.3亿元。

2、财务舞弊行为动因分析

(一)动机或压力因素:上市动机

海联讯公司成功上市其财务舞弊的主要驱动力。海联讯由于核心竞争力不够等原因导致前两次申请上市均以失败告终。在2011年成功上市后,通过财务造假行为,规避其因经营活动不能满足条件而退市的风险。

根据海联讯的招股说明书,其2009年的营业收入为23876万元,2010 年营业收入为27945万元,增长率为17%左右,不满足“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这一规定。

(二)内部治理机会因素

(1)股权过于集中

海联讯作为民营企业,前五大股东所持股权占公司股份总数96.83% 。股东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得公司向着大股东利益最大的方向发展,极易产生舞弊行为,侵害股权广大小股东的权益。

(2)内部控制失效

海联讯属于集中型股权结构公司。组织结构的集权化程度高,造成公司高级管理层的强权主义,加之职能制组织结构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更便捷了大股东通过控制高级管理层直接进行财务操纵。

此外公司未按规定及时催收应收账款,股东借助会计控制的不健全和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虚假冲减应收账款,使应收账款的收回和确认和核实并未起到核实作用。

(3)独立董事监督作用有限

企业独立董事中具有财务专业背景的只有一人,独立董事对企业内控制度、审计事务所的聘任以及年度财务报告等基本事项无法提出有效要求和建议。

(三)外部因素

(1)外部审计因素

海联讯企业上市后,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担任其审计机构并对其财务造假的行为进行舞弊,未尽到审计责任。鹏城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没有有效性的制定和实施收入截止测试和应收账款函证程序,没有发现海联讯的重大财务报表舞弊,没有充分履行注册会计师责任,不恰当的出具审计报告,为海联讯年度财报造假提供了方便。

(2)保荐人与主承销商因素。

上市公司通常会选择其保荐机构作为股票发行的承销商,作为海联讯企业保荐机构的平安证券专注于自身利益,为保证其保荐业务收入值进而忽视风险控制和社会责任, 盲目的选择企业包装上市,为海联讯舞弊行为提供的机会。

3、对策与建议

(一)注册会计师保持应有的独立性与谨慎性,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

在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当端正态度,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和怀疑态度,按照注册会计师守则的要求对财务报表进行充分的审计,识别、评估和应对可能存在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获取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合理的出具审计报告。

(二)完善公司内部控制

(1)要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构,使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的监督功能得到发挥。上市公司应完善其治理结构,避免自身问题的发生;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的监督作用,增进公司财务信息规范和专业的运作意识,提高与扩大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和审计委员会的职责管理范围,严防财务重述问题的发生。

(2)建立注重内部控制、诚信和道德观的企业文化,在管理层和员工中全面强调内部控制意识。要关注对管理层和员工规范运作意识的培养教育, 将内部控制作为一种企业文化予以彻底贯彻。

(3)强化内审职能,完善内部监督。公司应赋予内审机构足够的工作权限和保证其独立性,施展内部审计机构的功能以优化公司内部管理流程,同时严格控制公司可能面临的经营活动风险与财务风险,确保各项制度得到切实执行。通过激励让公司管理层和员工按章执行控制,严格流程,减少操作风险,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

(三)加大惩罚力度,提高造价成本

提高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罚力度,使企业为违法乱纪的行为付出巨大的代价, 是防止企业违法乱纪的一个关键措施。所有监管部门应该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强制企业来学习这些法律法规,谨记违法乱纪的惩罚条款。加大对涉案上市公司的惩罚力度,要求其承担巨额的罚款,并且和中介机构一起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第三,参考国外对造假案件的处罚力度。

参考文献:

[1]陈诚.浅谈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述的问题——基于深圳海联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案例的分析[J].绿色科技,2013(06):250-253.

[2]张曾莲,高雅.财务舞弊识别模型构建及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7(09):172-175.

[3]戴丹苗,刘锡良.中概股公司财务舞弊的文献综述[J].金融发展研究,2017(01):11-19.

防治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森林的发展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有重要意义,然而人类大范围的社会性活动破坏了地球上原有的生态平衡。基于此,从森林病虫害的特点入手分析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森林种植模式、工作技术、工作人员等多角度探究解决森林病虫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监测;防治管理

1 森林病虫害的特点

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而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生态环境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在生物生存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熟森林的生态环境相对稳定,但是树木的生长周期较长,从小苗长到苍天大树需要数十年时间。在森林生长过程中,森林病虫害是主要威胁,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1]。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少外来害虫会附着在相关产品上来到新的地区,且多数外来物种在新地区缺少天敌,肆虐发展,導致生态系统紊乱,比如美国白蛾对我国的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

森林病虫害对森林资源影响巨大,所以一直以来人们都很关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我国病虫害防治历史悠久,因此随着人们对病虫害的防治,病虫害发生了变化,比如用药物毒害美国白蛾,最开始一大批美国白蛾被药物成功抑制,却同时留下一批具有抗药性的白蛾,这批白蛾不断繁衍,抗药性越来越强,药物难以对白蛾产生作用,导致白蛾的繁殖难以控制,给森林资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2]。

2 森林病虫害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体系不完善

2.1.1 监测管理体系不完善

监测管理体系不完善导致病虫害的预测不准确,无法及时对病虫害的成长和繁殖进行事前预估,增大了后续的防治工程和成本,威胁到了森林资源的安全。同一病虫害在不同生长时期的防治方法不同。越到害虫的生长后期,其带来的后续影响越是难以控制,故而越需要加大杀虫力度。所以,完善病虫害的监测管理体系有利于森林的长期健康生长。

2.1.2 没有统一的协调组织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程量大且工作内容庞杂,以云南省为例,云南省是一个林业大省,林业占地面积广阔,然而一旦遭遇高温天气,将诱发病虫害,需要联合省委、省政府、林业局等部门对森林植物及农产品调运等有关的森林资源实行检疫,尤其是外贸的森林资源,避免二次伤害。

2.1.3 关于突发应急体系的构建

部分地区由于工作人员稀缺、资金短缺等问题,没有建立有害生物的突发应急体系,导致当地政府难以及时解决突发性森林管理问题,包括对森林资源的检疫工作、防治工作、应急工作等。

2.2 病虫种类众多,病虫害防治难度大

许多林区为纯种林,受到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相比原生林,对抗病虫害的能力较弱;同时,随着全球变暖,冬季温度偏高,害虫越冬死亡率降低,都导致我国森林病虫害不断增加。树木的不同部位对应的病虫害种类不同,我国现存的森林病虫害超过8 000种,包括为害广泛的松材线虫、大袋蛾等,且都在我国泛滥成灾。面对种类繁多、为害严重的病虫害,如何对症下药是当前森林管理工作需要讨论的重点[3]。

2.3 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低

当前,森林病虫害的主要防治工作由检验检疫站承担,这种防治体系对专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不仅要求工作人员掌握森林保护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工作人员拥有专业的生态基础知识。但是,当前大部分检疫站的工作人员都缺乏基础知识,并且重新接受信息、重新建构知识体系存在困难。此外,当前检疫站科学技术水平低,导致对病虫害的定位不够准确,面对复杂的新型疫情不能准确定位,无法促使科学技术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2.4 病虫害防治的资金投入不足

相关部门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投入的资金不足,导致部分地区缺乏检验检疫站,难以及时对疫情进行检验。另外,由于对于病虫害防治的科研投入少,我国病虫害治理研究方面缺乏资金,导致当前的病虫害防治研究水平落后于国外水平[4]。研究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病虫害防治水平的高低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比如有的化学防治手段是喷洒农药,然而喷洒农药不仅可以防治害虫,也有可能对益虫产生作用,以致影响后续森林的正常生长,甚至有的药物使用时间过长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3 完善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的对策

3.1 将混合林代替单一林

受过去人们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改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的森林多为人工林,即单一林。单一林的种植模式降低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导致林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变弱,抵御外界风险的能力变弱,在一定意义上更有利于病虫害的生长繁殖。同时,单一林的种植模式简化了森林资源的营养结构,营养的消耗种类和供给模式单一,不利于森林的发展。而混合林具备多种不同的营养消耗模式和供给模式,如果混交林间的树木种类搭配得当,就能够促使不同种类的树木之间相互促进,同时可以促使土壤的营养结构更加协调,提高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混合林交叉种植,能够在病虫害发展初期有效减缓病虫害的传播速度,抑制病虫害传播范围扩大。营造混交林可以结合不同树木的生长特性,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合理分配阳光和水分,实现集约经营。

3.2 提高森林管理的科学技术水平

科学技术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息息相关,政府要加大对科技的资金投入,鼓励相关机构对森林病虫害进行科学研究,改进森林防治的科技水平,尽量减少病虫防治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尤其加大对农药的研究工作。相关机构致力于研究较为安全的农药,可在提高病虫害防治效率的同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相关机构在不断提高机构科研水平的同时也要研究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更有利于森林防治工作长期稳定推进。

同时,相关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可以和高校建立联系,鼓励高校培养从事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工作的专业工作人员,并定时邀请技术人才对相关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知识宣讲,关注科研人才梯队的建设。

3.3 完善预测预报机制

森林在不同时期的生长状况不同,可能发生的病虫害种类也不一样,因此要完善森林防治过程中的预测预报机制,及时了解森林的生长状态,包括叶片的颜色变化、生长状况等等。想要全面处理好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机制,需要庞大的知识储备为基础,需要对病虫害的特点有详细的了解,如各类病虫的生长环境、生长习性以及演化方向等,否则面对超过8 000种的病虫害,将难以及时做出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3.4 更新工作理念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人员需要明确森林防治的重要性,加强责任意识建设和工作能力建设。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对参与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对工作者工作效率的要求也不断攀升。因此,病虫害防治工作者需要呼吁人们建设病虫害防治理念,提高病虫害防治意识。

4 结语

综上所述,当下森林病虫害具备种类多、繁殖快、传播范围大等特点,严重威胁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安全。森林对于人类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保护森林,促进全球生态的多样化发展,可以采取将混合林代替单一林、提高管理技术水平、完善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机制、更新工作理念等措施着手解决病虫害防治问题。

参考文献:

[1] 孟凡金,祝军.加强营林工作中森林病虫害防治[J].农业与技术,2018,38(12):210.

[2] 袁彬.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现状及应对措施[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6,39(2):94-95.

[3] 翟明恬.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工作的探究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8):149,115.

[4] 马忠海.生物防治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绿色科技,2018(23):163-164.

(责任编辑:赵中正)

防治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工程建筑中普遍存在混凝土裂缝现象,为提高工程建筑结构稳定性及整体质量,降低混凝土裂缝现象;本次研究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对混凝土的分类及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并针对产生原因采取施工养护、温度控制等针对性解决措施,以期为国内建筑行业人员提供部分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强度;抗压强度;裂缝;防治措施;养护;成因分析

前言:混凝土在现代建筑中因其高强度优势,而被广泛应用,其对建筑质量及结构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在混凝土实际应用过程中,施工期间及建筑使用过程中,混凝土表面会出现不同形状、走向、深度的裂缝,对建筑整体结构造成较大的影响,降低了建筑的安全性。因此对混凝土开裂现象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影响混凝土开裂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制定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以减少混凝土开裂现象,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及整体安全性。

1.混凝土裂缝

建筑混凝土出现裂缝是较为常见的现象,混凝土的主要成分为水泥[1],在建筑施工时,需要将骨料、天然砂、水与其共同混合、搅拌,进而投入使用。而部分建筑在施工期间便出现裂缝,部分建筑是在使用后出现混凝土裂缝;而按照大部分混凝土裂缝是非结构性裂缝,主要是受到温差、不均匀沉降等各种变形变化导致的裂缝。混凝土裂缝的形状、走向不同,其影响及成因也是不同的;裂缝形状有横向、纵向、X形、斜向、剪切、不规则等裂缝,裂缝的形状、大小、走向能够表明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部分产生原因[2]。现代建筑工程实践证实混凝土用于结构性建筑出现裂缝,是不避免的,但可以通过采取相关措施,以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发生风险,减少裂缝数量,进而降低混凝土裂缝带来的危害及风险,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及安全性。

2.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

2.1混凝土原材料具有干燥收缩性

混凝土是现代建筑中必不可少的材料,经大量建筑实践证实混凝土材料具有干燥收缩特性,在建筑施工中,需要加入水化作用所需水量的4~5倍水量,以保障水泥的和易性;即混凝土加水后,水泥只能吸收五分之一的水分[3],其他的水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蒸发,之后混凝土中的剩余水分会逐渐溢出,而混凝土会随着水分的溢出而变得干燥、收缩,在表面形成大量的孔洞、空隙以及细孔。而混凝土表面的干燥与收缩速度是不一样的,通常四周及表面混凝土收缩的比中心更快,这就导致胡凝土表面产生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拉应力,进而出现微观裂缝,最终可能引起混凝土出现变形、开裂等现象,严重者可能出现混凝土结构破坏,导致建筑结构及质量出现安全问题[4]。

2.2温度及环境因素

混凝土施工期间,环境也可能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其中以温度、湿度影响最大;混凝土施工环节中,浇筑期间水泥水化反应会释放出热量,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出现突然增高,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导致表面與混凝土内部存在较大温差,进而导致在温度平衡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材料的抗拉强度后,混凝土便会出现不同形状的裂缝[5]。温度及湿度导致的混凝土裂缝通常是贯穿性的,且裂缝的深度较大,对建筑整体结构的刚度具有较大的不良影响,相关研究指出温度裂缝一般出现在建筑工程施工几个月后,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期间,应保障混凝土内部与表面的温差相差不大,或避免在温度、湿度变化较大的季节施工,进而降低温度及其他环境因素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2.3混凝土施工操作不符合规范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与混凝土材料配比有直接关系,而混凝土开裂与其抗拉强度有直接关系,部分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施工中未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配比,出现水泥量过多、骨料种类或含沙率不合格、水灰比过大等,导致混凝土开裂风险增加;例如水泥分量不变,水与灰的比率越小,搅拌物越黏稠,流动性变低,导致施工难度增加,同时无法保障混凝土密实性,最终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6]。施工期间,未做好相关准备如地下连续墙、挡土墙等,导致地下水出现倒灌、土坡失去稳定性等现象,降低了周围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导致建筑物出现沉陷,进而出现混凝土开裂现象。此外,施工者过早拆除磨具、模板刚度不够,均会对混凝土出现沉陷裂缝产生不良影响;混凝土运输时间以及搅拌时间过程,会导致混凝土中的水分大量蒸发,导致混凝土在浇筑期间出现塌落度较低,使混凝土产生大量网状裂缝,且表现为不规则性。

2.4混凝土施工期间养护不当

混凝土是否开裂以及开裂程度与施工养护有密切关系,而对混凝土进行一系列养护是保证混凝土正常发生硬化的关键措施,部分施工者未对混凝土按照相关流程(混凝土施工流程图,见图1)及要求进行养护,导致混凝土所处温度、湿度等环境不符合相关要求,进而影响混凝土水分蒸发及温度平衡,导致其出现孔洞、开裂[7];例如混凝土不同部位的养护天数是不同的,若全部按照7天进行养护,部分部位的养护时间不够(后浇筑部位需要14天),导致其拉应力过大,进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微观裂缝。此外建筑长期处于具有腐蚀性气体与液体环境中,也会导致其出现腐蚀性裂缝,不仅仅是混凝土出现腐蚀,建筑的钢筋也会出现腐蚀裂缝,这是温度、混凝土不密实以及其自身收缩特性共同导致的,长此以往,裂缝会逐渐扩大,最终建筑质量及整体结构均会受到影响,对使用者的生命构成威胁[8]。

3.混凝土裂缝防护及养护措施

3.1按要求选择原材料,保证原材料质量

建筑工程企业及施工团队明确确定混凝土原材料标准要求,严格要求相关人员按照要求选择材料,水泥、骨料、砂砾等原材料的质量是影响混凝土是否会出现裂缝现象的主要因素之一,若混凝土的原材料存在不用程度的质量问题,后期建设过程中定然会出现安全隐患,进而影响建筑的整体结构及质量。例如若搅拌过程中,水质含有硫酸盐,在水泥选购时应选择具有抗硫酸作用的水泥,一以此降低水中硫酸盐对混凝土整体的腐蚀作用;大面积使用混凝土时,应选择凝结时间较长且水化热较低的,降低水化作用带来的高热量热度,降低温差平衡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对于要求抗磨、抗冻的建筑工程,可选择含有硅酸盐的水泥,增强混凝土的抗磨性及抗冻性。此外水泥的使用量越多,其强度等级越高,而搅拌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量也越高,而混凝土收缩过程中出现裂缝的风险也越高,因此施工人员应结合建筑施工要求挑选原材料及材料的量。

3.2保障混凝土施工环境(温度、湿度等)

在建筑施工前,对建筑及混凝土的温度做好相关计算,并根据可能建筑混凝土期间产生的温度范围,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及构造措施,例如准备温度钢筋、循环散热系统等,以降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水化作用带来的影响。

在材料选择方面,可以选购含有C3S或C3A等物质的水泥,该种类水泥具有低热特性,有助于控制混凝土搅和及施工期间的温度;同时还可以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保持混凝土内外温度在25摄氏度以下即可,给予混凝土表面降温措施,如放置潮湿的草垫、蓄水等。对于大面积浇筑混凝土时,应先布置好水管循环导热或逐层分块进行浇筑等养护措施,降低温度差过大导致的混凝土裂缝风险。

3.3规范混凝土施工流程及工艺,加强施工监督

在混凝土施工期间,按照施工实验室的相关配料表及要求进行配料,禁止出现某材料分量过多或过少现象,降低原材料配比不当对混凝土收缩带来的影响;同时注意与实验室沟通好水泥、水及其他材料混合搅拌的时间,掌控好混凝土浇筑期间的温度及速度,保持浇筑期间整个环境的湿度在要求范围内,保障浇筑期间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度的温度差处于正常范围内,尽量降低混凝土干燥过程中产生的拉应力。此外,在保证建筑结构安全及相关要求前提下,尽量降低水泥的使用量,有助于降低水化作用期间产生的热量,或是在搅拌期间加入冰屑,以达到降温的作用;建筑企业安排固定人员对混凝土施工环节,加强监督作业,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及标准进行验收,对存在施工不合格现象,及时上报反映,要求施工者进行纠正或重新施工。

3.4做好混凝土施工养护措施,降低混凝土开裂风险

混凝土的施工期间的养护属于早期养护,主要是在于控制温度及湿度,可以从降低温度、湿度对混凝土變形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从促进水泥水化作用顺利完成等方面进行,保证混凝土施工期间达到建筑工程要求的强度及抗拉应力强度,进而能够降低混凝土干燥自收缩过程中产生的拉应力,进而降低混凝土开裂风险;同时要求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施工期间,实施标准化的养护措施,按照养护流程开展,才能保证混凝土收缩不开裂所需要的温度与湿度,进而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整体强度及抗拉强度,最大限度的降低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4 小结

综上所述,混凝土出现裂缝是建筑中常见的现象,其产生原因可能与原材料、施工温度、养护措施不当等因素有关,在建筑施工期间做好原材料选购、加强混凝土施工养护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混凝土开裂现象,同时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建筑要求及相关流程进行混凝土施工,保障混凝土的整体施工质量及抗拉力强度。

参考文献:

[1] 金红亮.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成因与防治措施研究[J].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1(12):2.

[2] 张云通.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成因及其防治措施的探讨[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22(19):2.

[3] 刘飞虎.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成因与防治措施[J]. 商品与质量, 2017, 10(33):145.

[4] 范来东. 混凝土裂缝成因与防治措施研究[J]. 建材发展导向(下), 2016, 14(5):258-258.

[5] 程自强. 浅谈路桥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分析与防治措施[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6, 10(7):1088-1088.

[6] 张乃胜.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成因及其防治措施的探讨[J]. 建材与装饰, 2019.23(9):2.

[7] 梁伟强. 混凝土裂缝成因与防治措施研究[J]. 建筑遗产, 2013, 11(16):185-185.

[8] 颜海荣. 混凝土裂缝成因与防治措施研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6, 7(8):2040-2040.

上一篇:种植效益论文下一篇:农学思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