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论文格式范文

2023-03-22

计算机论文格式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编辑工作经验,从医学院校开设医学论文写作课程的重要性及有关教育内容等多个方面对在校学生施以科研论文写作知识的培养等方面,探讨了医学院校开设科研论文写作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医学院校应依托自身优势,对开设医学论文写作课程给予重视,全面开设医学论文写作课程。

医学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一合格的医学生,不但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尤其应具有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其中撰写科研论文就是培养这种能力的一条较好途径。在医学院校开设医学论文写作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和文字表达能力。在20 世纪80 年代,美国就已有101 所医学院校将29 种医学写作类型列入正式教学课程。目前,我国许多医学高等院校都为在校学生开设了医学论文写作课程。为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医学编辑经验对开设课程的重要性及有关教育内容进行了探讨。

一、开设医学论文写作课程的重要性

随着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深入, 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素质教育应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 即科学研究能力、发明创造能力、写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医学院校学生无论是在前期的理论学习, 还是在后期的临床实习都会受到能力的制约, 特别表现在论文写作 知识和方法技巧等能力欠缺。在医学院校开设医学论文写 作课程就是让学生在校期间对论文写作产生一个感性认识, 提高他们的论文写作水平, 使他们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写出高水平合格的论文。

目前,在大多数医疗机构中,很多医务工作者由于在校时未进行医学论文课程的教育,不熟悉医学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虽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医学经验,有些论文选题的学术价值很高,但文章的结构布局、论证的逻辑性及表达方式等却存在很多问题。很显然是由于缺乏这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练习, 因而撰写的论文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以至出现一些完全可以避免的错误,结果造成投稿不符合期刊编辑的要求,退稿率增加,影响了成果的传播。自2003 年开始,我校开设了“医学科学研究导论” 课程,在授课内容中介绍了医学论文及其写作要领、技巧等,已有药学院、生物技术学院、检验专业及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选修了此课程,受到学生的好评,但由于学时太少,学生要掌握写作要领仍较困难。确实, 要想写好 一篇能夠广为传播,有价值的医学论文,除了具备丰富的医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外, 还要有熟练的写作技巧。

因此,各医学高等院校应重视医学论文写作课程建设,增加课时,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医学论文是医学实践的文字总结,其根本目的是为救死扶伤,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提供指导,而科研设计错误的论文发表后可能会对医学 实践产生误导,也就是说社会是所有医学论文的最终使用者和检验者,一篇高质量的医学论文对医学、生命科学以及全人类的健康有很大的贡献 [1] 。

二、开设医学论文写作课程的主要内容

1. 论文写作方法的教育

科技论文写作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 无论是内容 的安排, 论点的提炼, 论证方法的运用, 还是论据的选择, 都有一定规律性。我们需教育学生抓住现代医学论文的写 作特点, 在选题上应遵循社会需要原则、创造性原则、科 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论文的课题来源于实践, 又服务 于实践, 标题含义突出反映了科学实验和实践中筛选出有 主导影响作用的因素, 即选择某个新观点、新发现、新发 明、新方法的创新成果。学生要确立写作的正确思想, 要 对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的新成果、经验教训、主要技术参 数及社会应用的状况等方面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纳、 分析和总结, 用具有规律性的结果进行论证。理论教学与 实践同时进行, 实践包括论文写作及对论文的评判、修改, 从而尽快掌握医学论文写作要领及写作重点。还需指导学 生经常进行创作, 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创作内容要求新求 实, 写作方法要体现个性特点, 对于不同题材要根据具体 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写作 [2] 。

2. 科研设计、科研方法的教育

在信息时代, 社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已不仅是看其掌 握多少课本知识, 而是看其是否会利用知识, 是否具有一 定的科研能力。目前, 已有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 要求其有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 因此, 培养医学生的科研 素质也是时代对医学院校提出的要求 [3] 。对医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较为有效的方法, 能使他们学习有目标, 积极寻找各种资料, 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从而在科学研究的氛围中写出合格的论文。医学论文实际上是科研成果的记录, 是科学研究的书面报告, 科研活动的条理性、逻辑性、缜密性都可在论文中得到体现, 从这个角度来说,科研和论文写作是相互联系的, 所以老师在讲授论文写作时应特别讲授科研设计与方法, 使 学生初步了解如何建立合理的科研思维,掌握基本的实验设计要求和原理, 以及实验设计与科技论文写作的关系等, 如何通过论文写作活跃自己的科研思维 [4] 。医学生要掌握科研方法首先需进行科研基本功的训练, 也就是在科研过程中要求学生对每次实验都进行小结,记录结果、分析存在问题和提出改进设想,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解决和调整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保证研究思路和方法的正确性, 鼓励学生开拓思路, 大胆创新, 对一些新问题进行探讨。也就是通过科研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同时也训练了写作表达能力。

3. 标准化规范化的教育

在知识与信息激增的时代,统一医学论文的格式有利于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加工、检索、利用、交流和传播。在课程中教育学生采用标准化的格式是准确表达的需要, 有利于思维的条理化、科学化。医学论文写作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了主要的规律,写作就会得心应手。学生在初次进行论文写作时容易在格式上出现差错,有的学生不知道撰写医学论文应是什么样的格式,例如,对于国家法定的计量单位不熟悉,文献著录和标引不规范。此时我们在上课时应从题名到参考文献按照国际、国家标准逐一讲解, 也可以在学报的《投稿须知》中发布标准化和规范化,引导学生从中学到更多的规范化知识,不断加深印象。

4. 其他方面的教育

我们还应在课程中对医学生进行科技道德教育, 倡导高尚的科技道德, 反对剽窃等一系列不道德行为。上课内容还需包括著作权法的教育、政治性及保密性的教育, 上课时还需强调“一稿多投”、“重复发表”、“学术造假”等近年国内外学术界多见的涉及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这些对学生进行论文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虽然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至今为此很多学校没有对此引起足够重视,关于医学论文写作的教材和参考书不多,而且良莠不齐。有些医学院校虽然开设了医学论文写作课程,但存在着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的现象。教师讲课乏味,学生对该课程缺乏了解,不感兴趣,为此造成了许多学生对论文写作规范不了解、缺乏组织文章和总结科研结果的经验,使初次撰写的论文表现为论点不鲜明,材料组织欠佳, 论证不严谨,论文书写不规范等。为了摆脱现状,使医学论文写作课程设置更合理化、科学化, 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开设医学论文选修课,选择有编辑经验和写作经验的 教师进行授课。随着近几年高考招生规模的扩张,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论文辅导老师的工作量越来越大, 辅导老师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可能再提出更高的要求, 此时学报编辑可利用自身的专业特长和优势作为特邀的论文辅导老师参与对学生论文写作的指导,必要时还可以讲座的形式给医学生论文写作提供帮助和指导。(2)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 相结合的形式, 让学生多进行论文写作, 参与论文修改和评论。(3)到自己学校的编辑部去实习,了解一些编辑加工方面的知识,以加深学生对论文书写格式以及规范化的认识。(4)多阅读一些优秀的医学期刊,教师也可选择一些优秀的论文作为范文讲解。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5)改革枯燥的教学方法,提高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对开设论文写作课程的重视。使学生在学校打好基础, 毕业后能写出和发表合格的科研论文, 有更好的能力实现个人发展和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在医学院校开设医学论文写作课程有助于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能提高医学生的科研设计和医学论文写作水平,对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促进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 。

【参考文献】

[1] 许霞, 马翔. 浅析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J]. 山 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4, 6(6): 659.

[2] 宫福满. 科技期刊的作者教育[J]. 中国科技期刊研 究, 2003, 14(2): 131.

[3] 毕开凤. 论发挥高校学报对提高大学生科研素质的 作用[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3, 14(3): 328.

[4] 李蓟龙, 袁朴. 医学论文写作教学改革探讨[J]. 河 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7, 24(2): 71.

[5] 谭秀荣. 医学论文写作教学的思考与设计[J]. 遵义 医学院学报, 2005, 28(3): 302.

【作者简介】①高莉丽(1961.2— ), 女, 黑龙江省华南县人, 副编审, 学士学位, 现任职于桂林医学院华夏医学杂志社, 研究方向为医 学编辑。②郑明慈, 通讯作者, 医学博士, 教授。

计算机论文格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格式合同;制度格式合同(standard form contract)又称为标准合同、附合合同、定式合同,在法国称为附和契约,在德国称为一般交易条款,在台湾称为定型化契约,在我国格式合同没有统一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做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这是我国现行法律唯一出现“格式合同”正式名称的地方。通常认为,格式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预先拟订合同条款,相对方只能表示全部同意的合同。由此看出,对于格式合同的相对方而言,若要订立合同,必须全部接受合同内容。现实生活中,车票、保险单、飞机票、网购合同等都属于格式合同。一、格式合同的价值分析

早在19世纪,西方的农保险业和手工业就已经出现格式合同。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格式合同运用范围愈加广泛。格式合同因其所独具的价值发展壮大,但它并不是完美的,在其发展过程中依旧暴露出很多负面价值。(一)格式合同的正面价值

1.效率价值

格式合同内容固定、形式标准,合同提供方以一种固定的合同内容向不特定的多数人反复使用,避免双方当事人因单独协商而耗费大量时间,节约了当事人的精力及其他交易成本,促使双方当事人迅速达成交易。另外,格式合同的效率价值还体现在对合同纠纷的处理上。因为众多纠纷都使用同一个合同,所以就不必一一审查,从而提高解决争议的效率。

2.安全价值

现代社会中,合同当事人的经济地位、专业知识和法律素养是不对等的,各方享有的交易信息也是不均衡的。在普通合同的签订过程中,相对方可能因为交易方提供虚假信息处于交易不安全状态。而格式合同的内容是由提供方预先拟定并且不能变更的,相对方能够全面了解合同信息,充分认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易于维护自己的利益。另外,合同提供方制定合同时已吸收成熟经验,充分考虑各种情况,避免合同技术上的风险。

3.公平价值

格式合同内容和形式一经确定便相对稳定,并不因为相对方合同地位、履约能力和社会地位的不同而给予差别对待。从而保证了同类交易的所有相对方都能得到同样地商品或服务。另外,随着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不特定合同相对人力量积聚,若单独订立合同反而会造成不公平的情形。格式合同有利于平衡当事人双方之间的利益关系,维护合同的公平性。(二)格式合同的负面价值

1.对效率的负面价值

格式合同排除了相对人选择与协商的可能性,在事实上形成了对相对人的强制,这使得相对方无论到哪里都面对着同样的格式文本却没有选择的余地。尤其是在垄断行业,格式条款是由一方预先拟定并不允许对方协商,它可以将条款强加给对方从而使其失去讨价还价的机会,使得一方当事人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也违背民法的基本原则。

2.对公平的负面价值

在现实交易中,格式合同的提供方往往具有绝对的经济、政策、行政、市场规模优势以及身份优势,相对人处于弱势。提供方为维护自己的利益,通常会把责任推给相对方或者不正当的免除己方责任,并排除双方协商的可能。这些定型化的合同在发挥交易效率的同时也暴露出格式合同恃强凌弱、合同权利失衡的特点。

3.对诚实信用的负面价值

格式合同的提供方为了促使相对方尽快与自己签订合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经常会在文字或合同形式上下功夫。例如,用晦涩难懂的术语减轻己方责任或加重对方责任,或用不明显的方式标注责任,或把免责条款隐藏到其他条款之中。这些都是对诚实信用原则的背叛。二、我国格式合同立法现状分析

我国《合同法》第39条至41条具体规定了格式合同的相关制度。尽管《合同法》是我国立法上第一步较为全面的规定格式合同的法律且我国格式合同起源与发展具有较长的历史,但我国法律对格式合同的规范仍不能适应日益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具体表现如下:(一)立法体系不完整

从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除《合同法》外,只有零零散散的几条法律条文对此做出了含糊的规定,如《邮政法》、《铁路法》、《公路法》、《民用航空法》、《保险法》、《劳动法》、《海商法》、《商业银行法》等,没有一部类似于德国《一般交易条款法》的专门法律,这些法律不仅分散而且实施效果极为有限。一旦发生法律纠纷,很难做到有法可依。(二)立法技术不科学

对格式合同的概念范围的界定不够周延,目前仍然没有对该概念的法律解释。对格式合同的立法解释不完善,立法的内容抽象,操作起来困难重重。如我国《合同法》第39条第一款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没有规定提供方没有这么做的后果,也没有规定提供方限制对方权利和加重相对方负担的具体情形,这不能不说是我国相关立法上的一大遗憾。(三)缺少程序规制

《合同法》第39条第2款规定: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从该条能够看出,格式条款是已经订立在合同中的条款,即格式条款就是合同条款。但是,我国《合同法》详细规定了合同条款要约、承诺等程序性原则,却没有规定格式条款成为合同条款的程序。这种程序规制的缺失是造成格式合同双方当事人利益失衡的重要原因。三、完善我国格式合同相关制度的建议(一)完善立法

鉴于我国国情,目前出台一部单行法规规范格式合同是不现实的。但可以在《合同法》范围内,以解释等法律形式详细规定格式合同的定义、范畴、制定程序、无效条款的认定以及争议条款的解释等等。这样既可以避免体系上的杂乱,又具有可操作性。待到时机成熟之时,可以考虑制定一部专门法律规制格式合同。(二)建立公证预先审查机制规范格式合同

引入格式合同的公证预先审查机制,可消除格式合同在实际运用中的弊端。公证制度确立的终极目标就是预防纠纷,保障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利益。在格式合同的公证申请中,公证机构在格式合同订立前依照法定程序对合同当事人主体资格、权利能力、行为能力以及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公正性、公平性逐一审查,依照法定程序对格式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最大限度保障交易安全。(三)实施格式合同备案制度

备案作为格式合同监管的重要举措,对规范提供方诚信经营、维护相对方的利益、净化市场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构建备案制度时,可借鉴《上海市合同格式条款监督条例》的相关规定,由格式合同的提供方将合同双方的基本信息、权利与义务、合同价款、违约责任以及纠纷解决方法等内容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当然,笔者并不主张所有的格式合同都要备案,仅是针对在信息和经济地位上占有绝对优势的合同提供方。(四)加大司法控制力度

对于格式合同进行规制最原始最极端的方式便是司法规制,也是世界各国目前都通行的做法。通过法院对格式合同纠纷的个案审理,保护人民的合法利益,捍卫社会正义。法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司法控制:(1)区分格式合同和行政指导性规定,明确格式合同的受案范围;(2)加强对格式条款效力的审查,特别应严格未经合同相对人签署的合同文件中的免责条款;(3)对格式条款的解释应探求当事人的真实意图,维护司法正义。

上述内容之外,笔者认为,还有其他合理方式可以规范格式合同,如加强格式合同的行业自律和社會监督、加大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及引入垄断行业的竞争机制等等。格式合同的规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将以上方法结合起来,构建更加健全、完善的规制体系,才能将格式合同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郭海宁.论格式合同的法律规制[J].社科纵横,2011(9).

[2]任国平.论格式合同[J].法制与社会,2012(4).

[3]王利明.合同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计算机论文格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音乐人格;情感温度;戏剧性

爱德华·科恩在著作《作曲家的人格声音》(The Composer’s Voice)一书中指出。音乐艺术如同文学艺术一样,创作者作为“经验主体”在其创作过程中都有一定的扮演行为,也就是戏剧性。为了能够使听众对作品进行感知与理解,创作者将戏剧性拟人化,这一行为生成了可以直接面对欣赏者,并能与欣赏者进行交流的“幻影”,科恩将其称之为“完整音乐人格”。爱德华·科恩从文学批评中借用了“人格”(persona)这一术语,是为了借助戏剧性的分析方法,以戏剧性的观点来看待音乐、阐释音乐,让形式化的音乐分析服务于戏剧性,将音乐放置于人文语境中。

他认为“完整音乐人格的概念肯定与音乐作品本身一样,是多种多样的。这个人格可能是单一的,比如在钢琴独奏中,它可能是暗示性的,比如由一组乐器暗示的人格。也可能结合语词和音乐的成分,正如在歌曲中一样;也可能是完全虚拟的,比如在器乐音乐中。”

“笛声,琴声多悠扬”(Das ist ein Fl?ten und Geigen),是罗伯特·舒曼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Dichterliebe,op.48)中的第九首。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创作于1840年,共16首,歌曲的诗歌文本来自海涅诗歌集“抒情的间奏”(Lyrisches Intermezzo),舒曼用音乐将海涅的 16首诗歌串连在一起,细致地描述了青年人从梦起到梦碎的爱情过程,通过对甜蜜爱情与痛苦失恋的对比,淋漓尽致地展现出青年人艰难的爱情历程。在一定程度上,这部声乐套曲的意境正好契合了舒曼当时的心情,饱受爱情的折磨,心中的痛苦只能借助音乐创作来抒发,所以对舒曼来说,《诗人之恋》有一定的自传性。

关于该作品的音乐形式分析,在学界已有一定积累,在此不做赘述。笔者试从作品中显现出的多维人格特征进行分析,为理解作品提供一种新的路径。

一、歌词的人文性语境

第九首“笛声,琴声多悠扬”篇幅十分短小,仅有84小节,以作曲家提示的速度Nicht zu rasch(不太快)演奏演唱,仅需1分30秒。诗歌文本分为两节。

Das ist ein Fl?ten und Geigen, 笛声,琴声多悠扬,

Trompeten schmettern darein. 喇叭多响亮。

Da tanzt wohl den Hochzeitreigen, 结婚的喜宴正热闹,

die Herzallerliebste mein. 我的爱人在舞跃。

Das ist ein Klingen und Dr?hnen, 鼓声,角声啊,

ein Pauken und ein Schalmei'n, 多喧嚣!

dazwischen schluchzen und st?hnen,在那里面,

die lieblichen Engelein. 善良的天使啜泣了。

从海涅诗作的第一节来看,诗人以描述性的语词,描绘出一个具体的画面,提供了一个清晰的人文性语境。诗作的下节,诗人以喧嚣热烈的婚礼场面,反衬出一位失恋青年的形象,并把他比作为“善良的天使”。舒曼创作《诗人之恋》的时间是1840年,作曲家与克拉拉苦恋多年,终于不顾克拉拉父亲的反对而结婚。虽然作曲家现实生活中的爱情以喜剧收场,但是他耽于幻想的气质,还是不免让他在看到海涅这首诗作时,与自己的爱情轨迹相联系,舒曼把“天使”作为了个人主体存在的幻想,把自己扮演成一个失意的青年,这就是这首歌曲中戏剧性的体现。舒曼所发展出的这种人格,可以被称作歌唱人格,歌唱人格并没有覆盖整首歌曲,因为在这首作品中器乐人格也具有独立的意义。

音乐的结构处理遵守了诗人在原诗中的分节形式。诗歌第一节的前两句作为音乐上段,后两句作为下段。第二节将上下段旋律反复一次。

一、器乐人格与歌唱人格

毫无疑问,海涅在诗歌作品中塑造了一个失意的诗人形象,在目睹着曾经的爱人喧嚣喜悦的婚礼现场时那伤感落寞的心境。在音乐构思中,这首诗仅仅是舒曼创作的原材料,作曲家对诗歌的读解方式使他在进行音乐创作与构思时,将原诗作放置入一个更加丰富的语境之中。原诗作的诗性人格在这里被转化为了歌唱人格,加之作曲家构思出的器乐人格,共同展现出舒曼所要表达的完整音乐人格。

音乐一开始,钢琴声部倾泻而出,使听众最先感知到了器乐人格的性格特征。(谱例1)

人声出现的前4小节,钢琴声部左手弹奏的是华尔兹舞曲的节拍特点,伴之右手十六分音符的快速音流,作曲家利用这短短的4个小节再现出了婚宴的场景。器乐人格以这种流畅自然,悦耳动听的旋律表达方式贯之全曲。使听众们放佛也置身于婚礼的喜庆场景中,与宾客们一起载歌载舞,这种十六分音符的音流跑动速度轻快活泼,在欧洲乐器中擅长演奏这种快速流畅的旋律形式的乐器有长笛与小提琴,也刚好对应了第一句诗词中的Fl?ten und Geigen(笛与琴)两种乐器。

器乐人格塑造出的场景氛围,还具有着舒曼对民间曲调(Volksweise)的运用,德奥民族舞曲的音乐特征在这里体现的十分强烈。19世纪的德语艺术歌曲从产生之初便与浪漫化的民间曲调概念联系紧密,从舒伯特以来的作曲家们的音乐创作中即可看出这一创作理念的链条式发展。“舒曼对民间性的召唤始终侵染着‘多情善感的天真’”在舒曼的很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出他对民间曲调的偏爱,如《小民歌》(Op.51 No.2)、《可怜的彼得》(Op.53 No.3)、《小瓢虫》(Op.79 No.14)、《月亮,我的灵魂之爱》(Op.90 No.1)以及《高山》(Op.138 No.8)。

人声声部推迟进入于第4小节第三拍。(谱例2)

相较于器乐人格华丽的快速音流,歌唱人格显得较为朴素,旋律方面简单苍白,没有任何修飾。仿佛一位面色沉闷的青年,独自矗立在喧嚣热烈的婚礼场景中,冷眼看着这场与自己无关的婚礼。

如果以申克尔体系进行分析的话,可以试将前两句旋律(谱例2)中重要结构位置的音符予以保留,(音符在结构上的分量由符干的存在与否、音符时值决定,二分音符比四分音符形式更重要,以此类推),将前两句的旋律进行提炼为以下的表示,发现至少有两个方面符合德奥传统(谱例3):

其一,前两句诗词Das ist ein Fl?ten und Geigen,Trompeten schmettern darein.所对应的基本旋律结构如此对称(虚线前后),上下句各4小节(各12拍)。这里依然保留着古典音乐的旋律特征,短小、周期性,具有平衡对称的美感特征。

其二,上下句旋律走向都是以琶音的方式体现出主三和弦,这是西方调式体系中被认为的“自然的和弦”(chord of nature),也是伟大的德奥传统中一切音乐作品的“原始结构”。

伴奏巩固了歌唱线条的连贯性,同时体现出整首作品的框型构架。它没有歌声,只能以音乐的姿态来交流。歌唱人格与器乐人格之间看似并无交流,从某种程度上说,歌唱人格意识到他所处的音乐环境,但器乐人格似乎对歌唱人格的存在一无所知。

当独立观察了器乐人格与歌唱人格的特征之后,再以综合的视角将两种人格纳入到一个场景中,可观察出这首作品的音乐人格是这样塑造出来的:

在这部作品中,器乐人格与歌唱人格各自具有完备的独立性。从音乐形象的角度来说,器乐人格的喧嚣热烈反衬出歌唱人格的落寞失意,如果以现代电影艺术的角度解释,把两种形象纳入到一个镜头中来,有对比蒙太奇的意味。从音乐创作的角度来看,这部作品中器乐人格的独立性已经超出了大众对声乐作品中钢琴角色的一般认知。德奥艺术歌曲的传统由来已久,虽然发展至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在艺术实践中已经大大提高了钢琴声部的艺术形象,直至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中,钢琴声部已经承担起独立音乐形象的意义,而不仅仅是将其作为声乐的伴奏声部。但是在这部作品中,从旋律线条的角度来说,器乐人格比歌唱人格更具有可听性(更加动听、悦耳),并形成复调的叙述方式,笔者认为从声乐作品的创作角度而言,这是一种十分具有冒险精神的做法。两种人格在旋律、风格上如此不同,似乎自说自话,但是当他们融入到一个场景以后,却又是对这首诗歌最好的表达方式。

二、器乐人格与歌唱人格的情感温度

音乐作品情感温度的变化是随着时间的行进让听众得以感知的,情感温度的变化当然与音乐的结构设计有直接的联系,一般音乐创作最普遍的创作规律是将音乐情感温度的飙升,设计在乐曲的后半段(黄金分割点位置)。通过器乐织体的加厚、力度的加强、高音区旋律的进行等,设计出音乐的高潮。大多数声乐作品,在情感温度的变化上,声乐与器乐的情感变化基本是同步的。

这首作品的情感温度变化与设计不同于一般作品的艺术处理方式,并显示出一定的复杂性——歌唱人格与器乐人格两个方面的情感变化并不同步。

首先,歌唱人格的情感温度呈现出递减的趋势(谱例4)。

依然以申克尔的分析方式将全曲旋律曲调进行简化,保留较长时值的音符,可以观察到,全曲四句旋律的构思在音区上是依次往下的,基本反映了情感温度变化的走向。全曲情感温度最浓烈的是第一句,出现了全曲最高音以及重音的强调。而在后半段,特别是第三句,作曲家反倒设计了全曲最低音区以及最弱的力度(p)。声乐声部整体呈现出音区降低、力度渐弱的趋势,这些都是歌唱人格情感温度变化的最直接表象。歌唱人格在作品中情感温度的变化呈下降趋势,从变化幅度和趋势来说,都较为微妙与内敛。这种设计基本符合诗作中诗人的精神状态。

不同于歌唱人格情感温度的微妙变化,器乐人格的情感温度一直维持在较为稳定的层面——热烈、欢庆,当然这是由作曲家对器乐人格所代表的形象决定的,但依然有变化的空间。最为明显的一次变化是人声全部结束时,器乐声部的表现。(谱例5)

谱例5是乐曲最后的15小节,演唱声部已经全部退出,但戏剧性的发展、器乐人格情感温度的提升却全部体现在这15小节中。首先是器乐人格的最后一次出现(谱例6):

器乐人格主题的再次出现,除去结构意义——再现——这一功能以外,还具有标签的作用。这一曲调的出现,暗示着婚礼的喜庆场面还在持续,并且在气氛上更加热烈。

器乐人格情感温度的提升,靠模进手法表现出来,音区提升,力度加强(谱例7)。

将音乐材料切割,音乐行进紧凑,推进力加强(谱例8)。

特别是最后5小节(谱例9),低音声部连续的半音下行,调性游离感加强,在连续的半音行进之后,最后音乐结束在D大调一级和弦,而不是主调d小调一级和弦,调性色彩突然明亮。

整体来看,器乐人格先后转调 11 次,舒曼利用关系大小调转调、同调式转调、同主音大小调转调以及远关系转调等转换形式让歌曲在大调与小调之间来回转换,调式色彩,和弦变换,在器乐人格的音响上显得五光十色、流光溢彩,反衬着歌唱人格落寞寂寥的曲调。有趣的是,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歌手必须装作对伴奏的存在一无所知,但在音响效果上又贴合的如此自然。

三、结语

在舒曼的艺术歌曲中《笛声、琴声多么悠扬》中,完整音乐人格的体现方式是多维度的,从诗作层面可以理解为诗性人格,从歌唱线条的层面可以理解为歌唱人格,从钢琴伴奏层面可以理解为器乐人格。这些人格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共同塑造出音乐形象,包括音乐形象所处的环境氛围。戏剧属性的强调,以戏剧化的观点来看待音乐、阐释音乐,将音乐放置于于人文语境之中。

作者简介:刘茜(1980—),女,河南洛阳人,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音乐系讲师,研究方向:音乐美学。

计算机论文格式范文第4篇

一、条件格式的一般操作

将数据清单中小于90的数字设置为红色。选中相应数据区域, 执行“开始——条件格式——新建规则”命令,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只为包含以下内容的单元格设置格式”规则类型, 在编辑规则中选择“小于”, 数值文本框中输入90。如图1所示。单击“格式”按钮,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格式设置为红色, 单击“确定”, 则数据区域中所有小于90的数字设置为红色。

二、将错误值隐藏

有时候Excel工作表中由于种种原因, 会出现错误值, 影响工作表的美观等等。有时候直接删除错误值可能会损坏工作表中的数据结构, 这就要求将工作表中的错误值隐藏起来。假设数据清单A1:D22区域有许多错误值“#N/A”, 选中相应单元格区域, 执行“开始——条件格式——新建规则”命令,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使用公式确定要设置格式的单元格”规则类型, 如图1所示。在输入公式文本框输入公式“=Isna (A1) ”, 然后将对应格式设置为白色, 确定即可。公式“=Isna (A1) ”的含义是寻找数据清单中的错误值“#N/A”, 当寻找到则返回True, 未寻找到则返回|False。如果数据清单中含有“#N/A”以外的错误值, 则本例可以使用Iserr函数。将错误值格式设置为白色, 是因为工作表背景是白色, 故起到隐藏作用。

三、使输入记录的单元格凸显出来

本例子的效果是当在相应单元格输入记录, 则该记录所在的单元格便会凸显出来, 显示立体效果, 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将工作表的背景颜色设置为灰色。选中即将要输入记录的单元格A1:B30, 执行“开始——条件格式——新建规则”命令,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使用公式确定要设置格式的单元格”规则类型, 如图1所示。在输入公式文本框输入公式“=Len ($A1&$B1) ”, 点击“格式”命令,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边框”选项卡, 将右边框和下边框设置为实线、黑色, 将左边框和上边框设置为实线、白色, 单击“确定”, 其目的是将单元格设置为凸显效果。单击图1对话框的“确定”按钮即可。公式“=Len ($A1&$B1) ”的含义是用Len函数计算对应单元格的字符数, 当字符数大于零, 就说明相应单元格输入了记录, 则出现凸显效果。

四、将重复的数据标识出来

将数据清单中重复的数据标识出来是条件格式常用的功能。工作表A1:D29区域是数据清单的位置。D1:D29是数据清单显示值有重复的单元格区域。本例的效果是将A1:D29区域中有数据重复的记录添加绿色底纹。选中A1:D29区域, 执行“开始——条件格式——新建规则”命令,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使用公式确定要设置格式的单元格”规则类型, 如图1所示。在输入公式文本框输入公式“=Countif ($D$1:$D$29, $D1) >1”, 点击“格式”命令,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填充”选项卡, 将颜色设置为绿色, 单击“确定”, 回到条件格式对话框, 单击“确定”即可。公式“=Countif ($D$1:$D$29, $D1) >1”的含义是以D1:D29区域中的数据为判定条件计算满足条件的单元格的个数, 当个数大于1, 即说明有重复数据, 将有重复数据的记录行填充为绿色。

五、条件格式的复制和删除

使用条件格式的复制可以大大节省对工作表的操作时间。选中设置了条件格式的单元格区域, 执行“复制”命令, 再选中要设置对应条件格式的单元格区域, 单击右键, 执行“选择性粘贴”命令,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勾选“格式”, 单击“确定”即可。条件格式的复制还可以使用“格式刷”。选中设置了条件格式的单元格区域, 点击“格式刷”, 再用“格式刷”刷相应单元格区域即可。条件格式的删除, 选中相应单元格区域, 执行“开始——条件格式——清除规则——清除所选单元格的规则”命令即可。

六、结束语

本文通过阐述条件格式的一般操作、条件格式的几个操作特例和条件格式的复制与删除, 探讨了条件格式的使用。要实现条件格式的高级功能, 通常要配合函数和公式的使用。本文介绍了Isna函数、Iserr函数、Len函数和Countif函数。Excel拥有非常丰富的函数, 我们只有充分熟识相关函数, 灵活使用公式, 才能深入挖掘条件格式的强大功能。

摘要:条件格式是Excel数据处理中强大的功能之一。是给符合条件的单元格数据设置相应的格式, 方便用户在纷繁复杂的数据中进行查询。本文通过若干个例子探讨Excel条件格式的使用。条件格式的高级应用还要灵活的配合相关函数和公式。

关键词:Excel,条件格式,函数,公式

参考文献

计算机论文格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绘画艺术作品 格式塔心理学 鉴赏

引言

作为抽象的绘画艺术作品,要完成美的传递,就不能用没有任何理论依托的感性创作来进行,它必定与人的知觉体验和经验的重组是分不开的。因此,视知觉的把握非常重要,不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中,能够在绘画艺术中将格式塔心理学加以运用和发展,对作者和观赏者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随着现代绘画艺术的进步和完善,艺术流派不断推陈出新,丰富多样的格式塔建构也逐渐形成。以中国古典绘画和西方绘画作为典型,来深入了解格式塔在各自作品中的体现与延伸运用。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的概述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格式塔”,即德文Gestalt 的音译,近乎于中文里面的“完形”的含义[1]。它的基本观点是“知觉本身自带着天然的结构形式,它们会侧重于把对象看做一个整体来对待。”后来演变为被用来分析美学和艺术类的问题。作为西方的艺术心理学中的一种研究,它强调的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讲的事物的完整表面形象,也不是一般艺术上模糊概括的外在形式。它的内涵主要指的是由人的知觉活动体验经过重组后呈现的整体,是视知觉经验中的一种组织或者结构。从观赏者的角度看,基于格式塔心理的优秀的完美的绘画艺术作品应该是有机联系到一起的,任何细节部分的更改都会对作品的性质产生影响,从而会破坏作品的和谐与表现力。因此格式塔在绘画中体现在两个方面,物质对象的完形结构和视觉本身的完形结构,如此,客观结构的相互作用和主观心理上的体验就联合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格式塔。

(二)格式塔心理学在绘画艺术中的特点表现。结合格式塔心理学的相关定义可以得知,在观赏者进行具体的绘画艺术作品的观赏活动时,应该要包括以下两点,一方面是透过作品的形象来把握作品蕴含的深意;另一方面观赏者主观意志情感产生作用进而产生视觉经验与感受。作品的本身形象,也就是作品中的结构,主要由线条、色彩、位置、轮廓等组成。人在观赏的时候,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取舍、偏好的倾向选择和不同配置来判断作品的好坏。这种建立在物理学上的“力”与“场”的分析是和传统的“主题先行”的艺术理论截然相反的,它破除了人为臆造对作品进行认知的弊端,主张尊重作品独有的结构和模式,以及在这种结构和模式基础之下的客观存在的意义[2]。历史表明,从20世纪初兴起到如今,这种心理学理论对于推动绘画艺术的发展发挥着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有利于促进绘画的“艺术”性。

二、格式塔心理学现象在具体绘画艺术中的体现

(一)中国古典绘画中的格式塔心理学现象

在中国的古典绘画中,一直讲究的是绘画的“意”和“神”,在欣赏中国传统绘画的时候,同样不能单纯通过主观经验来奠定作品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古典绘画要借助于富有个性特征的“形”来感染观赏者使之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即中国古典绘画提倡的“以形写神”的美学观点。这种对绘画意境的追求与格式塔心理学所倡导的“整体大于个部分之和”的理念是殊途同归的[3]。艺术心理学大师阿恩海姆认为极简单和太规则的图形都是没有什么意思的,反而是那些略微复杂的,不按常理的、稍不对称的图形显得更有吸引力。中国古典绘画艺术与格式塔心理现象相融合的地方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写意画法。通常采用寥寥数笔的形象、夸大原样的构图、肆意纵横的水墨、明朗有致的线条营造弥漫画间的底蕴[4]。在花鸟画上可以显而易见这种格调。第二,留白画法。即在整张纸上留出一定程度上的空白部位不去填补,只让绘画中心居于一角。古典绘画一般采用底色的分配、疏密的安排来进行布局。

(二)西方绘画艺术中的格式塔心理学现象

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主张是通过主观知觉构建经验的整体。这个整体不是简单的画的元素的生硬拼凑,而是由不属于画中的经过人的主观创造得出的新的“物质”组合成的,最后形成的效果大于画的整体之和。西方的克里姆特的象征主义绘画就反映了这一精髓。例如他的代表作《吻》,男人的身上披着各种不规则的方块的长袍,女人身上的衣服是大小不一的椭圆图案,单独分离起来看,并没有什么精彩之处。然而运用格式塔心理学中的“整体性”去欣赏,却发现一种全新的意趣和主题,代表男人的棱角和女人的柔和,从而表达了虚幻迷离的爱情。

同时,格式塔心理学强调同构性。比如克里姆特的另一幅经典作品《阿黛尔 布洛赫 鲍尔像》,也许人们第一眼看到这幅画作的时候,作者运用个性化的带有象征性的线条无形中与人们的心灵产生了高度的契合,完成了从实物到情感的升华,这就是格式塔的“同构性”和“平衡性”的直接体现[5]。

结束语:

总之,本文从格式塔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概念的阐述出发,结合中西方的部分典型代表作品分析了绘画艺术中的格式塔心理现象的具体体现,揭示了绘画作品中特有的艺术心理特征。希望能为绘画艺术创作思维的拓展和绘画艺术鉴赏体验的丰富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李虹.从格式塔心理学看中国古典绘画[J].芒种, 2013(11):231-232.

[2]冯晓.浅论克里姆特绘画中的格式塔心理学现象[J].今日湖北旬刊,2014(12).

[3]刘璐.倪瓒山水画风格的格式塔分析——阿恩海姆角度的艺术审视[D].西南大学,2015.

[4]王丽娜.格式塔心理学在中式景观空间设计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35).

[5]刘福佳.格式塔心理学与艺术设计——以《艺术与视知觉》为例[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2012(4):291-291.

上一篇:计算机安全论文下一篇:国外计算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