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课程论文范文

2024-02-17

遥感课程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在现代地質灾害监测与治理理念和技术深化发展的背景下,地质灾害开始利用现代遥感技术,围绕监测与治理工作,搭建地质灾害现代技术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不仅实现了实时监测、科学监测,还提升了地质灾害治理效果,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当然,要想实现地质灾害中遥感技术的提质增效,还应对其相关内容有更深的了解。为达到这一效,果文章在遥感技术于地质灾害监测与治理中的应用价值、特征为基础上,探究其监测与治理应用路径,望对相关人员在该领域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启发。

关键词:地质灾害;遥感技术;监测与治理;应用

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受到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崩塌、泥石流等现象,这种灾害具有突发性、暴力性的特征[1]。若某地发生地质灾害而相关单位未监测到数据的变化情况,除了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还有可能会带来难以预估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而通过遥感技术则能助力地质灾害相关单位突破这一藩篱,即在该技术支撑下,能快速、全面、精准的监测地质灾害变动情况,或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于此,文章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现实价值。

一、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与治理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利于构建自然灾害数据库

相关人员可以借助遥感设备呈现出的图像信息,对地质灾害区域的地形在色调、形态、影纹构造和平常的地貌、地形结构的现状予以关注[2]。遥感设备可以帮助相关人员第一时间了解受灾情况以及灾害大小情况,以便于研究人员利用卫星获得的信息对受灾位置予以确定。在严密监控受灾区的过程中,整合受灾区的数据,对受灾的分布情况和出现灾害的原因、发展过程进行研究,进而合理推导出变化趋势,地质灾害监测研究人员梳理受灾区全部的数据,对地质灾害数据库予以构建,用地质灾害预测报告表的形式呈现出数据库存储的数据,对灾害及灾后进行全方位预测评估。

(二)可提升地质灾害监测和治理效率

第一时间提供信息,以便于迅速制定切实可行的地质灾害抗灾、治灾应急措施。突然发生的自然灾害往往令人措手不及,人们不能第一时间预测何时发生灾害和波及范围。因此,只要发生了地质灾害,人们难以采取准确措施有效应对。同时,救援人员也不能第一时间获得地质灾害灾后信息,立足于遥感技术得到的影像图,通过分析得出地质灾害分级、分类,同时对相关的影视模型进行构建,结合相关判断,可以加深救援人员对灾情报告的了解,以迅速展开救援工作。

二、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与治理中的应用特征

通过梳理地质灾害监测与治理过程中遥感技术的应用方式和管理办法发现,其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成本低,效益高。目前在地质测绘工作中,相关技术人员利用遥感技术能提升工作效率[3],即将高清摄像头装在无人机上,可获得更加全面的、高清的地质图像、视频。这样不仅可更加合理的控制人力、财力资源输出,还能降低工作难度,提升测绘精度;其次,灵活度高。实践证明遥感技术能适应各种环境,其拥有非常高的灵活度,如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监测、生态环境监测等环境的应用。同时遥感技术也可适用于一些必要的极端环境,如高山、高寒等地区的地质环境监测,尽管一些极端环境可能会造成无人机载体损坏,但可通过查阅其存储设备,也能获得预设的监测内容;其三,拥有较大的探测范围,通过梳理我国现有遥感技术可以发现,遥感技术可依据地质探测实情,控制探测范围,如高达10KM的飞机,或高达910km的陆地卫星等;其四,信息获取速度快,通过相关遥感技术,能提升地质监测资料获取速度,如Meteosat每30分钟获得同一地区的图像,或NOAA气象卫星每天能收到两次图像。

三、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具体应用路径

(一)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1.应用于地质灾害发生源监测

在地质灾害工作内容中,监测工作是基础,其不仅能挖掘地质变动情况,还能及时将所获得的信息反馈于相关人员[4],更好地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利用遥感技术,监测人能及时定位地质灾害的“诱因”,并在该原因基础上结合地区实情,预警即将发生的地质灾害。比如,当地降水量指标等。以2020年国家气象局地质灾害预警为例,自然资源部在遥感技术基础上,快速定位地质灾害发生源是降水量,并对四川东北部、广州东部、江苏西南部进行了提前性预警,具体如图3-1-1所示。

2.在地质灾害区规划上的应用

由于地质灾害极大的破坏性,严重威胁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如泥石流、滑坡等,这些地质灾害拥有较广的分布范围[5]。由此,有必要将其划分为不同等级的区域,然后围绕需求进行适应性治理,以提升地域宜居性。对此,利用遥感技术能达到这一效果。具体而言: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地区地质环境特征,研究其已经出现的地质灾害和分析其可能会发生的地质灾害,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地质灾害破坏性,将其划分不同的等级区域,如可能会出现塌陷、崩塌等地域。这样除了能够较好预防地质灾害发生,还能提前依据划分区域进行预设性治理。

3.动态监测地质灾害

通过分析地质灾害的原因可以发现,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质在运动过程中,所累积的能量受到多个外界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具有破坏性的灾害。而遥感技术在其平台支撑下,能用其系统构成中的成像光谱仪、侧视雷达、多光谱扫描仪及紫外摄影机等技术与设备,并在数字图像处理和光学处理基础上,获得地质变化规律和情况,然后得到精准的地质灾害数据,最后监测人员在实际工作基础上,对相关地区发出预报,以提升地质灾害动态监测效果。

4.灾后损失上的评估

众所周知,地质灾害拥有非常大的辐射范围,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而若用单纯计数方式,或现场一一评估,会影响灾害评估的全面性。在此基础上,利用遥感技术则能对灾害所带来的后果,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评估。简而言之,相关评估人员利用遥感技术高清摄像和拍照技术,可及时了解地质灾害发生地资源、设备等的损失情况,为后续恢复性工作奠定一定数据基础。需注意,遥感技术并不能精确计算灾害中人员伤亡情况,其仅能对地表建筑等要素进行全面而详细的评估。

(二)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

1.治理滑坡地质灾害

滑坡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会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需予以重视。将遥感技术运用到滑坡地质灾害上,具体而言:首先,搭建遥感应用环境,即在滑坡区域搭建相关的遥感技术应用体系,如搭载遥感设备的无人机载体、埋设相关标志点等;其次,围绕已建遥感技术体系,获得地形模型,同时结合已获数据,分析治理方向。然后依据遥感体系动态数据,为治理或救援工作提供相关预警信息,以保障治理工作有序、稳定的开展。

2.治理泥石流地质灾害

泥石流主要是指在水、山区等因素影响下,所形成具有较高危害的地质现象,尤其在暴雨发生下形成的泥石流,不仅拥有极强的破坏力,移动速度还特别快。一般情况下,该灾害发生区拥有以下三个维度显著的特征:第一,发生地地质较为松散,或拥有丰富的地貌环境;第二,发生地拥有陡峭的环境,如纵坡、沟床等;第三,发生地出现较大的暴风雨。事实上,目前对于此类地质灾害并未形成有效的治理措施。而由于遙感技术本身具有良好使用优势,能在保障治理人员安全情况下,获得发生地详细数据,所以该项技术的应用,可提升泥石流的治理效果。

3.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是预防泥石流的主要方式,水土流失现象的出现通常是因为水力、风力、重力共同作用下才会出现的。水土流失已经是发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通过使用遥感技术,能够合理估计可能发生的土壤坡面侵蚀度,进而实施具体的修复措施,避免发生其他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被损害,为人们营造更为良好的生存环境,所以水土保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结语

综上,在遥感技术支撑下,地质灾害的监测与治理得到了适应性发展,如更加精准的测绘数据,更加有效的治理措施等。尤其在一些特定环境下,遥感技术还能更加直观而系统的将地质灾害情况展示在监测或治理人员面前,提升该项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因此,相关人员需对其予以一定重视。

参考文献

[1] 刘筱怡. 基于多元遥感技术的古滑坡识别与危险性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20.

[2] 赵志远,葛超英,刘德卫.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日喀则地区城市周边地质灾害遥感调查中的应用[J].科技风,2020(14):20-21.

[3] 刘猛.遥感技术在地质防灾与矿产勘测中的应用和发展[J].世界有色金属,2020(09):29-30.

[4] 杨波,孟现忠.遥感测量在地质灾害治理方面的应用与创新[J].当代化工研究,2020(07):143-144.

[5] 赵安文,刘奕含.遥感影像在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治理方面的应用[J].科技与创新,2020(07):151-152.

遥感课程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遥感数据的广泛应用,遥感数据快速索引成为遥感数据存储研究的重点之一。针对现有常用索引算法存在的时间与空间开销大的弊端,本论文依据遥感数据所特有的访问时间与访问频率相对集中元数据属性信息,构造遥感元数据影响因子,深入对遥感元数据进行划分,降低索引深度,并通过测试实验表明基于影响因子的元数据索引算法能够有效提高遥感元数据的索引效率。

【关键词】元数据索引;影响因子;Bloom Filter

1.前言

伴随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与遥感数据的广泛应用,遥感影像数据呈现几何式增长,这使遥感数据的存储与检索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由于遥感影像的结构特点与关系数据库自身的局限,文件系统存储方式代替关系数据库存储方式已成为遥感数据存储的主流。对于获取遥感数据,用户并不需要直接访问相应的文件系统,只需访问相应的元数据即可。遥感元数据是描述遥感数据的数据,是获取遥感数据的首要条件。因此,研究与改进遥感元数据的管理与查找方法是提高遥感数据文件系统存储方式性能的重要手段。

目前,海量遥感数据存储系统中主要采用基于哈希函数和树型结构的元数据管理方法。基于哈希函数的元数据管理方法在海量遥感数据存储系统中,由于数据存储数量的不确定性,致使很难选出合适的哈希函数;即使选出哈希函数,而一旦更改,则会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空间开销用于元数据的调整。当使用树型结构的元数据管理方法,按照文件路径访问查找遥感元数据时,对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开销,将随着遥感元数据的增多而增加。针对上述对遥感元数据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索引方式可以一定程度有效提高元数据的查询速度。但当数据量很大时,同样都会带来时间与空间开销的增大。通过分析传统元数据管理算法存在问题,结合遥感数据自身数据特点,研究新的元数据索引算法,是解决目前存在的元数据访问查找时间与空间开销大问题的重要方法[1]。

本论文将依据遥感数据时间属性与访问属性为参数,构造元数据影响因子。借助遥感元数据影响因子,解决元数据管理时间与空间开销大的问题,以达到对遥感元数据的高效管理。

2.现状研究

元数据管理算法对提升海量数据存储系统的数据操作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高效的元数据管理算法可以更好的提升海量遥感数据存储系统的数据获取速率。目前,主要的元数据管理算法有目录子树分区算法、基于哈希函数算法与二者有机结合的LH算法[2]。

目录子树分区算法、基于哈希函数算法与二者有机结合的LH算法都是美国计算机科学家与工程师研究提出的元数据管理算法,在一定程度提高了元数据管理性能,提高了查找遥感数据的速度。但同时也随着遥感元数据数量的增加,从不同的角度增加了大量的时间与空间开销。

随海量数据存储与管理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国内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共享池的元数据管理算法[3]和基于DBMS的元数据管理算法[4]。基于共享池的元数据管理算法是通过网络存储器构建共享池,利用哈希函数分布元数据,在避免某一目录成为焦点目录的同时也存在着哈希函数选择困难的问题;基于DBMS的元数据管理算法,通过二维表保存元数据,使用B树建立索引,当元数据信息增多时,元数据查找效率提高有限。

通过对前面5种元数据管理算法分析,结合遥感元数据的分类特征与时间和访问属性,研究新的元数据索引算法,提高遥感元数据管理效率,成为当务之急。

3.遥感元数据分类

遥感数据主要是遥感影像数据,数据多是以影像文件的方式存储。遥感数据根据工作平台可以划分为地面遥感数据、航空遥感数据和航天遥感数据;根据记录方式可划分成像遥感数据和非成像遥感数据;根据应用领域可以划分为环境遥感数据、大气遥感数据、资源遥感数据、海洋遥感数据、地质遥感数据,农业遥感数据和林业遥感数据等[5]。根据遥感数据的划分方式也可以分类相应的遥感元数据。基于用户群体对遥感数据的常用查找方式,可知按照应用领域划分遥感元数据能够快速获取遥感数据。因此,依据遥感数据应用领域的划分方式,划分遥感元数据,采用分布式存储方式既可以一定程度解决元数据检索访问瓶颈问题,也可以最终提高遥感数据获取速度。

4.元数据影响因子

目前,常见的元数据管理算法主要是基于哈希函数和各种树型的管理算法。在元数据量不大的情况下,上述几种元数据管理算法可以很好管理与查询元数据信息。随元数据数据的增加,元数据管理所需的时间与空间开销将会逐步增大,当元数据数量达到TB甚至PB级以上,对于上述每一种元数据管理算法来说,元数据的访问效率都会大大降低;而且上述每一种算法,只是从数据管理的角度,解决元数据管理与查询问题。遥感数据是实用性比较强的数据,数据访问频率具有较强的时间片段性。如果按照以往的数据管理方式,对数据的访问与修改则会很频繁,会造成大量的时间与空间开销。为了解决遥感元数据管理问题,在基于常用的元数据管理方法基础上,依据遥感数据的时间属性与访问属性,研究元数据影响因子,实现对元数据的进一步划分,可提高遥感元数据的检索速度。

在对大量遥感数据属性信息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定义遥感元数据关注度和遥感元数据活跃度两个影响因子,对遥感元数据进一步深入划分,实现纵向降低元数据检索深度。

遥感元数据关注度因子定义如下:

(1)

其中,S表示遥感元数据关注度因子,表示遥感元数据当前最近的访问时间点,表示遥感元数据的开始访问时间点,表示当前时间点。和均以天作为时间单位。

遥感元数据活跃因子定义如下:

(2)

其中,K表示元数据活跃度因子,f表示元数据被访问次数,与与公式(1)中的定义一致。

遥感元数据关注度因子主要关注遥感元数据的时间特性;遥感元数据活跃因子主要关注遥感元数据的活跃性。通过计算每一遥感数据的元数据关注度与活跃度因子,对遥感元数据再进一步深入划分。

5.基于影响因子的元数据索引算法

当元数据的数量达到TB级以上时,无论采用何种管理方法均无法避免元数据索引性能下降问题。结合上述对于遥感元数据类型的划分和遥感元数据影响因子实现对遥感元数据的重新划分。新的元数据索引算法如下:

(1)依据遥感元数据分类方式,将遥感元数据进行分类。

(2)借助遥感元数据关注因子,把每一类遥感元数据划分为高关注度与低关注度遥感元数据。

(3)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借助遥感元数据活跃因子,再次划分遥感元数据:一类是高频遥感元数据,一类是低频遥感元数据。

(4)以Bloom Filter[6]生成分类中高频元数据的摘要串,并通过B树以文件路径或标识为关键字,建立高频元数据索引。

(5)对于低关注度元数据和低频元数据,采用Bloom Filter 生成分类中的元数据摘要字符串,并依据文件路径或标识为关键字,通过哈希方式保存此类元数据。

通过对遥感元数据进行分类,使不同类型的元数据处于不同的分区中;然后通过使用遥感元数据影响因子对元数据进行深入划分。对于高频元数据通过使用B树建立索引,保证用户能够迅速查找到所需的元数据。对于低频元数据通过哈希函数实现保存,由于不需要额外的空间保存索引,在访问频率较低的情况下,大大节约了空间与时间开销。

6.算法性能分析

本论文通过对海量遥感数据元数据进行分类,将海量元数据划分在不同的分区,并运用上述定义的元数据影响因子,进一步细分元数据,在此基础上形成海量遥感数据元数据的索引算法。从时间与空间讲,通过对元数据进行分区,将遥感元数据进行按类划分,将高频遥感元数据划分为多个B树索引,降低了检索深度,大大提高了时间效率;将睡眠元数据划分为多个基于哈希的元数据索引,既降低了哈希函数值的碰撞概率,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索引开销,最终实现了对遥感元数据索引时间与空间效率的提升。

7.测试与分析

本论文通过在LINUX系统上开发遥感元数据索引算法实现原型系统,借助本校网络中心遥感元数据作为测试数据。在本人笔记本电脑上搭建原型系统的测试环境。测试环境硬件配置如下:

随着元数据访问请求的增多,两个系统对元数据的查找次数也越来越多,但是使用本文研究的算法时,元数据平均查找次数明显低于常用的目录子树分区算法。因此,可以说明新算法相对较好。

8.小结

在遥感元数据索引算法中,针对常用的元数据索引算法存在的时间与空间开销大的问题,本论文设计了基于影响因子的元数据索引算法,一定程度降低了元数据时间与空间开销大的问题,提高了元数据索引速度。同时也存在元数据影响因子计算参数获取准确性与睡眠元数据的哈希函数深入优化选取问题。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本人将在以后的研究中逐步进行深入优化。

参考文献

[1]牛德姣,蔡涛,詹永照,鞠时光.海量存储系统中的元数据分级索引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29(2):510-513.

[2]BRANDT S A,LAN Xue,MILLER E L,et al.Efficient metadata management in large distributed file systems[C]/ /Proc of the 20th IEEE/11th NASA Goddard Conference on Mass Storage System and Technologies.Washington DC:IEEE Computer Society,2003:290-297.

[3]苏勇,周敬利,余胜生,等.基于共享存储池的元数据服务器机群的设计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7,28(4):734-737.

[4]吴婷,鞠时光,蔡涛.基于DBMS的元数据管理策略[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27(4):1297-1300.

[5]谢毅.海量遥感影像数据存储组织结构研究[D].河南大学,2011.

[6]S.Cohen and Y.Matias.Spectral Bloom Filters.In Proceedings of the 2003 ACM SIGMO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Management of Data, pp.241-252.New York:ACM Press,2003.

作者简介:谢明玉(1988—),女,四川宜宾人,成都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软件开发工程与管理。

遥感课程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以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对我国基于遥感技术的生态环境质量研究领域文献年际变化、主要研究力量、资助基金、高频关键词以及发展脉络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从文献年际变化来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研究发文量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从研究力量来看,北京林业大学总被引频次最高,无论是发文量还是被引频次,都说明高校在该领域的科研水平整体较高;从基金资助来看,生态环境质量研究受到国家以及地方层面的高度关注。

关键词:遥感;生态环境质量;CNKI;研究现状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和社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如何定量表达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以及发展趋势、科学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遥感技术具有快速、实时并且可实现大范围监测的特点,在生态环境领域被广泛应用,成为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随着“3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对环境质量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和判别,更有利于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了解环境动态变化及发展趋势。

1 资料与方法

以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分析生态环境质量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2021年1月20日,在“主题”字段以“生态环境质量”和“遥感”为检索词检索相关中文文献,检索时间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为提高精度、减少误差,通过多次检索和筛选,人工剔除不相关文献,最后确定研究数据共593篇科研文献,以文献发表数量、被引频次等指标分析国内生态环境质量遥感研究发展态势。

2 结果与分析

2.1 文献年际变化 文献总量可以代表科学界对某一领域的关注程度,也可以反映该领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历程。1996—2020年期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研究发文量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通过拟合趋势线发现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研究文献数量年度变化趋势呈线性增长,R2为0.82,说明生态环境质量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从统计分组学方法来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研究大体经历了起步、緩慢发展、快速发展3个阶段。1996—2004年总计发文量36篇,占近20多年总发文量6.07%,发展基本平稳;2005—2015年总计发文量296篇,占近20多年总发文量49.92%,发展较为缓慢;2016—2020年总计发文量261篇,占近20多年总发文量44.01%,发展较为迅速。由图1可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研究文献总量呈逐年增加的态势,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全面,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研究今后仍是热点。

2.2 主要研究力量 CNKI数据库检索关于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遥感研究发文量前5的机构如表1所示,位列前5的研究机构发文量总数为78篇,占总发表文献数量的13.15%。其中,北京林业大学以20篇发文量在生态环境质量研究领域中位列首位,占总发表文献数量的3.37%,其次是成都理工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以及长安大学。此外,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林院校以及与农业资源与环境等学科相关的各高校或研究所。从总被引频次来看,北京林业大学总被引频次最高。无论是发文量还是被引频次,都说明高校在该领域的科研水平整体较高。

2.3 资助基金 由表2可知,593篇生态环境质量文献涉及基金项目39个,其中位列前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以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资助的文献共计120篇,占总发表论文的20.24%,说明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研究受到国家以及地方层面的高度关注。

2.4 高被引文献 文献的引用情况可以作为评价文献质量的重要指标,也可以从侧面反映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该领域学术发展脉络[6]。选取CNKI数据库中生态环境质量研究领域总被引频次前20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由表3可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评价指数的确定以及动态监测等方面。国内学者致力于生态环境质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对环境质量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和判别,更有利于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了解环境动态变化及发展趋势。

2.5 主要关键词 关键词作为1篇文献的核心与精髓,可以将文章准确、精炼地表达出来,对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有助于研究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趋势,快速掌握科研动态。利用CNKI对我国593篇生态环境质量研究文献进行关键词检索,获得生态环境质量研究领域出现最多的关键词,主要为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生态环境、GIS、遥感生态指数、研究区、主成分分析、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度指数、地理信息系统等(图2)。这些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与之相关的研究是生态环境质量相关研究的热点。

3 结论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1996—2020年,借助遥感技术,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研究发文量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该领域研究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研究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和被引频次最多的机构是北京林业大学;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研究主要以国家层面的基金资助为主;国内对生态环境质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评价指数的确定以及动态监测等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对环境质量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和判别,更有利于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了解环境动态变化及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Stevenson F J.Humus Chemistry [M].USA :John Wiley &Sons, 1982:195-220.

[2]肖彦春,窦森.土壤腐殖质各组分红外光谱研究[J].分析化学,2007(11):1596-1600.

[3]徐基胜,赵炳梓,张佳宝.长期稻草还田对胡敏酸化学结构的影响——高级~(13)C NMR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7,36(01):116-123.

[4]史吉平,张夫道,林葆.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腐殖质理化性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2(02):174-180.

[5]史吉平,张夫道,林葆.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腐殖质结合形态的影响[J].土壤肥料,2002(06):8-12.

[6]安显金,李维.基于CNKI的我国生物炭研究趋势文献计量学分析[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8,35(06):483-491.

(责编:徐世红)

遥感课程论文范文第4篇

2、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分析

3、浅析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4、探究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5、工程测绘中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的应用分析

6、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探究

7、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8、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

9、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①

10、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

11、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浅析

12、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探讨(2)

13、工程测绘中应用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的应用分析

14、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

15、祝妙彤: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16、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探讨

17、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运用

18、陈卓: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

19、工程测绘中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的应用探讨

20、工程测绘中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的应用研究

21、浅谈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22、论工程测绘中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的应用

23、刍议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24、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

25、遥感测绘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应用

26、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浅析

27、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28、刍议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29、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30、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探讨(1)

31、浅谈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32、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1)

遥感课程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当前,水利水电工程测绘方式已经脱离了以往的仪器与人工合作的测绘方式,新增了现代化的遥感测绘技术。通过与传统仪器人工测绘方式的对比,遥感技术具有统计全面、建模效果手段多以及误差较小的优势。在水利水电工程测绘中应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更为广阔的范围,将检测误差降到最低,除此之外,还能有效的监测水利水电工程中是否存在漏洞。遥感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测绘中的应用是今后测绘事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关键词】遥感技术;水利水电;工程测绘

引言

所谓测绘就是指以先进的观察监测处理技术为操作媒介,获取、处理、存储、表达、提供以及应用地球表层的自然要素、人为要素的地理属性以及空间位置等。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以黄河、长江及其各个支流为建设核心的水利水电工程测绘事业有了十分迅猛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遥感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测绘中的具体应用。

一、遥感技术概述

从广义上讲,遥感技术是根据电磁波原理,应用各种传感器比如卫星、飞机等,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搜集、处理、成像,进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项综合技术。目前,该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应用比较广泛。相较于传统测绘技术,遥感测绘技术具有明显优势: ①覆盖范围广,能全面了解所在区域地理情况,获取大范围的地面实物信息; ②受主观因素干扰较小,根据不同目标物所产生的电磁波能准确区分出不同地区、不同物体,测量数据精度高,比如利用遥感技术可对矿区资源所在范围进行定位,进而有效避免资源浪费和不合理开采导致的生命安全问题; ③超越了地形、地貌限制,开发了宇宙空间,能进行全天候、全方位、动态实时的检测,确保信息获取的及时性。

二、遥感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1、测绘水利水电工程的构造稳定性

遥感技术主要以光波及声波为测绘媒介,观察及分析空间地理情况,进而观察地质构造中是否存在断层。通常情况下,山川河流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主要依托物,进而在监测、测绘区域地质。不过以往的水利水电工程测绘技术通常情况下,只能判断区域地质是否存在断层,但对于断层是处于休眠状态还是活动状态不能准确的测绘出来,因此,在实际水利水电工程中往往会出现由于断层判断不准确而导致的工程停工,由此严重的减少了施工方的经济利益。而通过利用遥感技术,不仅可以随时监测当地的断层情况,汇总整理断层的情况,同时还可以准确判断该区域的断层的活跃状态,为今后的报表绘制提供了强大的依据。除此之外,遥感技术还可以对地质中的特殊状况进行监测,例如是否存在溶洞及地下河等。这些特殊的现象会严重影响到工程的质量,而利用遥感技术则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问题,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

2、测绘水利水电工程的渗漏可能性

遥感技术当前已广泛应用于地质测绘工作中,其不仅能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还能有效确保信息时效性,尤其在宏观测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进行地质情况的监测。在大比例的地籍测绘与地质图的绘制中,遥感技术与实际地质情况相互融合、相互补充,能反映真实的地质情况。

将遥感技术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情况的测绘中,可以有效勘察出水利水电工程是否存在渗漏情况,同时可以构建地质防渗漏实体趋势分析、

常用的趋势面分析方法主要有多项式趋势面和二维傅立叶趋势面两种, 在防渗漏构造的研究中,通常运用多项式趋势面进行拟合分析。多项式趋势面是由幂级数组成的,其优点是系数计算比较容易, 而且根据经验, 很多地质变量如地层层位的高度。地下水位的高度及地层厚度等,一般用较低次的多项式趋势面就能拟合得较好。但值得注意的是, 使用多项式趋势面并不能认为渗漏过程就是某个多项式函数的变化过程,因为渗漏对象有着很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成具有复杂形态的曲面,多项式趋势面只是用来拟合这个复杂的曲面, 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实际的渗漏形态变化过程。

三、遥感测绘技术应用前景探究

遥感测绘技术的应用将成为我国测绘技术的一个全新的应用阶段,一些相关的技术研究部门也要能够在理论上加强研究,对市场的发展方向要能准确的分析判断,在观念意识上进行有效提升,资金方面的支持也要能够保障。只有将遥感测绘技术的应用领域有了拓展,才能够推动相关领域的进步。遥感测绘技术自身的适应环境能力比较强,有着很高的技术性, 这些方面都是其技术推广的基础, 所以对其要能够充分重视。

再有是遥感测绘技术要想得到长久的发展,就要能够将这一技术的应用价格最大程度的降低,这是影响技术推广普及的关键因素,将遥感测绘技术所带来的工程费用进行降低来为技术推广提供方便。另外就是要能够对遥感测绘技术的空间分辨率进一步的提升,使之能够更好的应对地质监测的实际问题。

总之,遥感技术应用是当前水电水利工程测绘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未来测绘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该技术在地质探测、环境资源监测、地质灾害研究、工程矿区勘探测量中都发挥着传统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对于确保测绘结果精确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未来,我们应对遥感技术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力争实现遥感分析解译的定量化与精确化,并使其与 GIS、GPS 形成一体化的技术系统。

结语

遥感测绘技术的发展应用对诸多层面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其技术自身的一些优势,使得在检测面上比较广泛,能够实时检测和动态检测等,因此其应用的效果较好。而水利水电工程测绘是水利水电的重点项目,将遥感技术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测绘中,不仅可以有效监测工程的地质情况、隐蔽工程等,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工程的质量。因此,当前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测绘工作中遥感测绘技术的理论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参考文献

[1]海来提.遥感技术在水利行业中的应用[J]. 资源环境与工程,2014,04:531-533+536.

[2]玉素甫江·买买提.基于DEM的遥感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运用[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20:149-150.

[3]苏勇.3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4年2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4:2.

[4]玉素甫江·买买提.论低空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水利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前景[J]. 中国新通信,2014,22:66-67.

[5]双学珍,张智涌.信息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J]. 科技展望,2014,19:8.

上一篇:油气勘探论文下一篇:3s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