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范文

2023-09-06

护理管理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深入分析在妇产科急诊接诊整个流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并研究相应的危机管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6月妇产科急诊接诊的200例孕妇为本次研究对象,该时期未实施危机管理干预(未实施组),再选取2020年7月至12月妇产科急诊接诊的200例孕妇,该时期实施危机管理干预对策(实施组),分别比较不同时期发生护理风险情况、医疗纠纷发生情况、对本次护理工作满意程度。结果:实施组在各个环节中风险事件发生率远远低于未实施组(P<0.05)。结论:深入分析妇产科急诊接诊中各种潜在的风险,并实施危机管理,可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故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妇产科;急诊;接诊;护理风险;危机管理;医疗纠纷;满意度

The core research on nursing risk and crisis management in emergency trea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WEN Ya-ling (Hun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Changsha Hunan 41008, China)

[Key words]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Emergency treatment; Receiving the doctor; Nursing risk; Crisis management; Medical disputes; Satisfaction

婦产急诊是一个具有风险因素较多,且风险系数高的环境,由于接诊的产妇病情变化快、风险高,甚至威胁母婴两个生命。具相关数据调查[1],全国各地妇产科医疗事故纠纷事件发生率是较各个科室中最高。妇产科急诊的环境中肯定存在各种风险,怎样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通过相应的干预措施 将风险降至最低,是每个妇产科工作人员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2]。基于此,本次研究将深入分析在妇产科急诊接诊的整个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并实施相应的危机管理干预措施,旨在为日后工作中不断积累更多的经验,提升自我专业技能水平,相关材料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详见表1。

1.2各个环节护理风险

1.2.1转运环节 大多数孕妇由外院或者院内急诊科转入妇产科,有妇产科急诊接收,为此接收的孕妇病情往往危及母婴的生命,在转运的整个过程中,无论是其他医院还是本院,转运的时间虽只有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一旦处理不当就会给孕妇的预后带来一定的影响,严重的甚至危及其生命。分析以下几大潜在风险:①未充分评估孕妇的病情稳定性,导致转运时间控制不得当;②未根据其病情不同,调整其不同的体位;③未做好充足的应急准备工作;④在转运途中,可能发生导管脱落,甚至坠床;⑤剖宫产后的新生儿转运不当等。

1.2.2接诊环节 接诊的孕妇中,由于少数孕妇对分娩相关知识了解不足,导致出现见红或者宫缩后,出现非常严重的恐惧心理,尤其是胎膜早破期间,出现阴道大量出血、羊水外流后,其恐惧、不安、紧张等心理更加严重。为此,孕妇和家属一旦进入妇产科就强烈要求优先接诊、及时接诊,倘若此时,相关护理人员、应对能力低下、处理不得当,极易出现就诊次序混乱的情况,甚至在因为沟通不当,引发孕妇和家属的埋怨,严重时出现语言冲突,甚者为肢体冲突。

1.2.2交接环节 无论从院外转入还是院内转入,由妇产科急诊接收的患者都需要做好交接工作,潜在风险分析如下:①院外接诊时,只交接了孕妇的基本病情,却忽略了其他救治过程;②院内交接时,交接工作不清晰。

1.2.3急救环节 在为病情重的孕妇行救治时,因为医生和孕妇的不配合,导致孕妇未接受到及时的救治、护理工作不到位,会对母婴的生命健康带来威胁。相关护理人员实践能力、专业知识薄弱等因素,均能够引发各类风险事件。在救治工作中记录不详细,出现漏记的情况,不仅给救治带来难度,亦危及母婴生命安全。

1.3危机管理措施 未实施组行常规妇产科急诊接诊护理流程;实施组在接诊的整个过程中实施危机管理,具体方法如下:①转运危机管理措施:妇产科急诊接诊中应起到应急预案,在工作中做到提升预见性意识,让整个工作有条不絮、有章可循。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转运流程,在转运前主管医生一定对孕妇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并确定最佳转运时机,对不宜转运的孕妇,且亟需救治的孕妇,应在做好充足准备的前提下,转出途中应由医护人员护送,保障其生命安全。其次,在转运中应根据孕次的具体病情,选择最为科学的转运方式,尤其在接诊中一定要根据孕妇的病情,选择适合的体位,预防加重病情。再次,妇产科接诊的孕妇病情急、快,为此对接诊工作的要求更高,在转运途中密切观察孕妇的病情变化,预防因为宫缩疼痛而躁動,安全使用床挡,预防坠床。为此所有相关人员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且需要更广泛的知识面,同时应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应对能力、熟练的操作能力。最后,剖宫产娩出新生儿存在众多影响其生命的各种因素(宫内窘迫、早产等),为此做到医护陪同安全转运,做到随时评估和观察新生儿。②交接危机管理措施:首先,妇产科急诊接诊的所有孕妇,都要做好交接工作,在转入和转出中应准确且详细的填写产妇基本信息、腕带、建立病历等,使其接诊信息明确,尤其是经过多门诊检查的产妇,一定引起高度的重视,对其详细信息进行逐一核对,信息无误后签字。其次,对接诊后的产妇,除认真交接其病情信息,还有详细交接相关治疗方案、相关检查结果、诊断结果等,以便接诊后主治医生通过相关信息就能够准确地判定其病情、治疗方案等。③沟通危机管理措施:沟通在妇产科急诊接诊整个过程中极为重要,具相关数据统计,所有医疗纠纷中>50 %的发生因沟通不当引发。在接诊中,医患双方由于获取的信息可能一致,而孕妇和家属又担心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心情激动。为此在沟通中对沟通对象的选择应该准确,应及时告知情绪激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并告知在救治过程中潜在或可能发生的风险,对提出的疑问应耐心解答,使其以平稳的心态来接受救治,必要时签署告知书。④加强医护人员风险教育:定期组织所有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护理风险教育,同时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告知、风险管理报告制度,定期对制定应急预案进行完善。同时通过相应的培训、演练等加强所有相关人员的应激水平,目的是提升去风险识别意识,并不断优化其知识面。此外,应重视接诊中所有记录的客观性、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字迹清晰等有利证据[3-4]。

1.4疗效判定指标 统计在各个环节中不同组别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SPSS22.0分析,数据以%体现,χ2互比检验,如P值<0.05,则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同组别各个环节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实施组在各个环节中风险事件发生率远远低于未实施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2。

3 讨论

所谓护理风险为患者在医院内接受诊疗、护理的整个过程中,因各种潜在因素,直接或者间接导致患者可能发生的风险,因该类风险对加剧日渐紧张的医患关系[5]。而危及则为在社会系统中的基本价值、行为准则发生较为严重的威胁事件,且需在时间压力以及不确定性中做出关键的干预措施[6-7]。所谓危机管理指在一个确定存在风险环境中,采用有效的干预措施将风险降至最低的整个管理过程[8-9]。妇产科急诊接诊护理工作中危机管理核心为预防,亦是危机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可有效降低、避免、解决危及发生危机。而护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安全护理,亦是工作最重要的内容[10-12]。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妇产科急诊接诊中的潜在的风险,同时采取科学合理的危机管理措施后,实施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得到明显的下降,故充分证明:危机管理的有效性和可实施性。

总之,深入分析妇产科急诊接诊中各种潜在的风险,并实施危机管理,可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故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段艳华. 危机管理方案应用于妇产科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效果观察[J]. 中国卫生产业, 2019, 16(33): 107-108, 111.

[2] 罗霞, 罗毕玉, 韩芬. 细节护理管理的加强在妇产科护理中对风险及护患纠纷的影响[J]. 中国卫生产业, 2019, 16(31): 37-38.

[3] 王亚楠. 急诊接诊妇产科患者的护理风险与危机管理[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9, 6(27): 109, 114.

[4] 黄攀, 李丽琴. 危机管理在妇产科急诊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 2019, 31(16): 131-133, 140.

[5] 徐晓燕. 用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对妇产科急诊患者进行转运护理的效果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 2019, 17(14): 18-20.

[6] 余亚权. 妇产科急诊接诊期间的护理风险与危机管理对策[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8, 26(8): 164-165.

[7] 陈丹, 翁钱瑛. 危机管理方案用于妇产科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效果[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8, 26(8): 159-161.

[8] 王晓燕. 浅谈妇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17(57): 219-220.

[9] 宋微. 妇产科急诊接诊过程中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 中国卫生产业, 2017, 14(9): 89-90.

[10] 许爱玲, 钟琼, 张文艳. 探讨正确规避妇产科急诊接诊过程的护理风险与危机管理[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5, 2(4): 193, 195.

[11] 郭锦花. 妇产科急诊手术风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 全科护理, 2014, 12(24): 2279.

[12] 保艳梅. 妇产科急诊接诊中的护理风险和防范措施[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4(6): 181-182.

护理管理范文第2篇

[摘要] 目的 分析影响护理安全隐患的诸多隐患因素及制定管理对策。方法 对护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规章制度及职业道德教育,健全和完善各项护理安全质量监控管理规定,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规范化培训。结果 在新形势下,护理管理者强化安全管理,提高风险意识,严防护理缺陷和纠纷的发生,确保了护理安全。结论 通过安全措施的防范,有效地促进护理安全,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护理管理;安全隐患;管理对策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医疗保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在新形势下,护理管理者应该强化安全管理,提高风险意识,严防护理缺陷和纠纷的发生,本文就医院护理管理安全隐患中护理人员因素及相应的管理对策做如下分析。

1护理人员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1.1法律意识淡薄

具体表现为未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违反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忽视患者的权益,对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时没有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忽视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1.2知识及业务水平不过硬

目前护士的综合知识水平偏低,在临床工作的护士多数年资较低,学历不高,缺乏自我提高的能力和继续教育的机会。由于护理人员素质不高,护理业务知识欠缺,护理经验不足,在护理工作中不能预见和发现问题。技术操作水平低或不熟练;不熟悉仪器设备性能,操作失误或错误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2-3]。

1.3医患沟通不协调

医疗事故近年来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医患之间、部门之间、工作人员之间沟通障碍。误解性医疗纠纷是目前最常见的纠纷类型之一,而医患沟通障碍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如果护理工作者交代病情语言失度,解释工作不到位,特别是在用药咨询、住院帐目查询时,如果护士缺乏沟通技巧,将很容易导致患者误解、不满,甚至产生护患纠纷。

1.4护理方面

未深入病房了解患者、观察病情,凭印象记录;护理记录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不够,抢救患者以及为危重患者做了大量专科治疗及护理却未及时记录;一旦发生纠纷,拿不出真实可靠的证据,导致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1.5护理告之制度缺陷

医疗风险告知已在各医院实行,例如手术告知、输血和侵入性操作告知等。在护理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与医疗相似的风险,却不为人们重视[4],如激素治疗的副作用,化疗治疗的血管刺激损伤问题,低蛋白患者的皮肤问题,气管插管、躁动患者引流管的固定问题等。

2管理对策

2.1增强法制观念,健全管理制度

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护理安全工作的前提,因此应牢固树立“安全是生命、质量是尊严”的观念。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监督机制。护理管理是一种行为、一种模式,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护理管理的成败直接影响护理质量。护理安全与法律法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护士法律意识淡薄而发生的护理缺陷或纠纷时有发生,护士应学习法律知识,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理人员关系较密切的法律知识要有所了解[5]。

2.2重视专业理论与技能操作的培训

制定完善的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方案,经常性的进行专业技术理论培训,定期进行操作技能考核。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科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娴熟的抢救技能及较高的应激能力,因此管理者应给护士提供学习进修的条件,不断满足护士工作中对新业务、新技术知识的需求,同时加强对时间安排、人际沟通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2.3重视医患沟通,提倡人性化服务

针对患者心理,切实的关心患者的需要,主动和患者及家属沟通,有的放矢地加强人文关怀,自觉实施全面告知制度。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详细治疗方案、手术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应请主治医生向患者详细交待,以免因交待不当或与医生交待不一致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2.4加强宣讲及告之制度

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的遵医行为,完善各科入院指南的内容,各科室制定各项护理告知的内容下发给每一位护士。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详细治疗方案、手术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应请主治医生给患者详细交待,以免因交待不当或与医生交待不一致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6]。

2.5规范病历书写

病历是医疗事故争议的重要证据,完整的病历资料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应。培养护士深入病房认真观察病情的严肃

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树立书写记录的责任意识。

2.6改善医院环境、设备

医院环境整洁,空气质量良好,医院的布局、设施和工作流程符合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医院设备仪器、设施以及相关医技科室的服务能够保证临床工作需要,由专人维护,定期检修,及时更换,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许燕玲,孙传风. 门诊护理管理相关问题的探讨[J]. 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4,2(17):83.

[2] 何晓英,闫翔,王雪梅,等.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J]. 西南军医,2007,9(11):143-144.

[3] 吕慧华. 护士工作压力相关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J]. 护理管理,2006,(12):14.

[4] 俞美定. 护理安全隐患的相关因素分析和管理对策[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12):70.

[5] 邢丽群. 风险管理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2):1267-1269.

[6] 章雅青,翁庆云,桑未心,等. 医院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与有效性调查[J].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5):1399-1402.

(收稿日期:2009-04-06)

护理管理范文第3篇

摘要:介绍了儿科如何加强护理管理、防范护理纠纷的策略,两年来,及时发现患儿家属不满情绪共65件,阻止了护理纠纷的.发生,与患儿及家属建立了良好诚挚的关系,患儿家属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从2005年的66%提高到2007年的98%。

关键词:儿科;护理管理;防范;护理纠纷

文献标识码:C

护理管理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 分析三级护理查房模式在妇幼保健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以妇幼保健院患者6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分为参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管理,研究组应用三级护理查房模式,对比管理效果。结果 对于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组(5.0%)低于参照组(20.00%),差异是P<0.05。研究组管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幼保健院中应用三级护理查房模式,有效预防不良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管理效果显著,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三级护理查房模式;妇幼保健院;不良事件;管理质量

医院查房为住院患者治疗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患者的病情,对病情讨论与诊断,并评估预后,作出临床决策,同时也是临床教学主要途径[1]。住院患者往往伴随多种慢性疾病,在住院治疗时存在坠床、跌倒等风险事件,影响治疗,不利于恢复,需重视病房管理[1]。三级护理查房模式为新型护理方案,具有科学化、标准化等优点,广发应用于临床,在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本文将以80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妇幼保健院患者6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分为参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参照组,年龄为23岁-42岁,平均年龄为(36.34±5.67)岁。年龄为22岁-43岁,平均年龄为(36.28±5.59)岁。对比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差异表现为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管理:依照医院有关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研究组实施三级护理查房模式:(1)护理部人员参与查房,调查病房中存在问题,包括原查房內容不全面、制度不完善、存在电话查房现象等;收集有关资料,确定改进措施,包括完善夜查房制度、规范查房内容等,促使管理质量有效提高。(2)完善查房制度,使用检查记录表,对扣分项目进行明确,重点突出检查内容;每月汇总,并组织例会,反馈与通报。(3)根据医师医嘱设置护理等级,共有三个等级组成,其中1级护理是每1小时巡视一次,2级护理是每2h巡视一次,3级护理是每3h巡视一次。每天安排1名护士长进行护理夜查房,在夜间巡视过程中,观察患者体征变化,监测心率、血压等多种指标,重点关注跌倒倾向,若存在需重点指导患者及家属,并实施对应措施,悬挂警示标识,在夜间需使用壁灯,室内保持安全环境。(4)及时反馈:护士长在查房中遇到问题以后,值班护士进修确认与签名,由值班护士汇报给病区护士,第二天向管理部汇报,由管理部及时处理问题,并在例会上统一规范隐患与共性问题,持续追踪,表扬科室亮点,交流经验。制定护理突发事件上报单,对于夜间突发事件进行记录及上报。(5)提高管理能力: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学习,组织知识交流会,分享经验;定期参加院学习,汇报分享;采用以老带新、新老搭配学习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综合能力。(6)组建质量管理小组,定期进行考核,在月末综合测评,对操作规范性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上报。组织质量分析会,对不合理现象中存在问题认真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完善养护方案。

1.3 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坠床、跌倒等;最后,对满意度综合评估,由三个等级组成,包括十分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数据运用SPSS21.5软件分析,其中计量资料检验方式为T检验,计数资料检验方式为x2检验,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对于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组(3.33%)低于参照组(20.00%),差异是P<0.05。如表1。

2.2 两组管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更高(P<0.05)。如表2。

3 讨论

在医院护理管理中,护理查房制度为重要措施之一,保障护理安全,对护理人员行为进行规范。三级护理查房模式为新型管理模式,应用于护理夜查房,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应用效果显著[2]。在三级护理查房模式中,通过夜查房对护理行为进行规范,其内容有患者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床单元管理、病区卫生管理等,促使护理人员慎独精神增强,避免工作中出现侥幸心理[5]。在医院夜查房中采取三级护理查房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该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管理质量,应用效果显著。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应用三级护理查房模式,参照组应用常规管理,结果可见,对于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组(5.0%)低于参照组(20.00%),差异是P<0.05。研究组管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实了三级护理查房模式具有显著应用价值。三级护理查房模式为持续改进过程,在执行阶段中始终贯穿检查,对执行情况随时检查,及时纠偏[3]。

综上,妇幼保健院中应用三级护理查房模式,有效预防不良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管理效果显著,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魏书媛.三级护理查房模式在妇幼保健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16):2.

[2]张昳.三级护理查房模式在妇幼保健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母婴世界,2019,(11):154.

[3]于娟娟,刘然然.三级护理查房模式在妇幼保健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20):119-120.

安丘市妇幼保健院 山东安丘 262100

护理管理范文第5篇

作者单位:411100 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

通讯作者:周利华

【摘要】 目的 探讨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绩效考核的效果。方法 通过制定心内科护理绩效的考核标准,把量化管理和绩效管理相结合,并对心内科的护理质量及时反馈。结果 对2009年度未实行护理绩效考核与2010年度实行绩效考核后的患者满意度、服务质量与护理工作的工作量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在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护理工作量都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绩效考核,不但能够有效调动心内科护理人员工作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更能提高心内科护士的护理质量与心内科患者的满意度,从而转变了心内科护理服务的理念,提升了心内科护理人员整体的素质。

【关键词】 绩效考核; 护理管理; 应用

绩效考核是目前护理管理者用来正确评价护理人员个人优缺点、工作表现以及其工作目标与执行工作效率的一项考查标准。能够让护理工作人员保持并改进现有的工作方法,并且具有人性化、制度化等诸多优点。能够体现民主管理与自我管理的原则,从而形成一个明确目标-科学管理-公平考核-绩效奖惩的一个竞争氛围与良性循环。本文通过制定心内科护理绩效的考核标准,把量化管理和绩效管理相结合,并对心内科的护理质量及时反馈。对2009年度未实行护理绩效考核与2010年度实行绩效考核后的患者满意度、护理工作质量与护理工作的工作量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实行绩效考核心内科床位166张,分三个护理单元,心内一、二区各60张,护士20名,心内三区46张(其中CCU16张)护士32名,共计护士72名,年龄20~41岁,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占18名,护师占23名,护士占30名;其中有本科毕业的19名,有专科毕业的52名,有中专毕业的1名,以上与2009年进行比较,一二区人员在学历、职称、年龄以及护士人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护士分层定岗:成立护理绩效考核管理委员会,下设护理培训小组和质量管理小组,对心内科护士进行统一培训和质量考核,由绩效考核小组根据护士培训效果、工作效率、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学历以及职称等相关因素,对护士分层定岗,确定绩效奖金系数。心内科护理人员实行轮岗制,同层级护士实行月考核低于90分的末尾淘汰制,绩效最优者上上一层级。

1.2.2 绩效考核的标准

1.2.2.1 总原则:绩效考核项目包括护理质量(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和护理工作量,各占护理总奖金的50%。护理质量包括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适用于心内一、二、三区。护理工作量考核暂用于心内一二区比较(因心内三区近期在床位数、护理人员等方面与心内一二区没有可比性,暂时缺少科学的护理工作量的权重比重,待心内一二区试行探讨出一个合适的权重比重后将护理工作量纳入心内三区考核)。

1.2.2.2 护理工作质量以单项奖否的方式进行。工作质量控制包括院级查房、区间交叉查房、区内自查,采用现场反馈结果落实到人并签名确认的形式落实,按照“护理综合目标评分奖罚规定”奖否。所罚基金纳入心内科护士长基金。区内护理质控按照区内累计积分进行月考核。依据分组累计积分,评出每月最优护理质量小组和组长,给予奖励。

1.2.2.3 患者滿意度采取区间交叉分组调查。满意度达到95%,不奖不罚。超过95%,给予奖励,每超过1%奖励1000元。满意度低于95%,予以否决,每降低1%,否决1000元。

1.2.2.4 护理工作量占50%,其中护理费、治疗费、出院患者数、病床使用率占25%。按照权重系数对各区、各小组进行护理绩效考核,给予奖金分配。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两组间的相互比较则应用q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2010年与2009年实行绩效考核的前后其护理工作量进行比较(P<0.01),实行绩效考核后护理的工作量和护理工作效率显著提高。见表1。

2.2 对2010年与2009年实行绩效考核的前后其护理差错的发生与护理绩效的考核评分进行比较(P<0.01),实行绩效考核后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见表2、表3。

2.3 对2010年与2009年实行绩效考核的前后其患者的满意率进行比较(P<0.01),实行绩效考核其患者的满意率显著提高。见表2。

表1 2009年与2010年护理工作量比较

表2 2009年与2010年护理质量比较

表3 2009年与2010年护理培训考试平均成绩比较

3 讨论:

3.1 实行绩效考核能够提高心内科护理质量:实行绩效考核不但能够体现出护理管理中其“以人为本”的理念[1,2],而且实行绩效考核其重要的内容就是要评估出护理工作质量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加以改进,从而打破类似的问题再重复进行出现的局面。通过实行绩效考核,总结其方法,这也对医院心内科护士的护理质量意识做了全方位的控制与检查,心内科护士其改进意识、问题意识以及质量意识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并且收到了较为良好的反应。护理质量管理其成效则依赖于护士群体的质量意识。心内科护理绩效考核的运行,能够让每个护士其工作业绩都与个人、科室息息相关。这也提高了护理工作中护士进行自我约束的能力,护理工作人员能够在工作中做到相互提醒,相互监督。本文对2010年与2009年实行绩效考核的前后其护理差错的发生与护理绩效的考核评分进行比较(P<0.01),恰恰证明了实行绩效考核其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3.2 实行绩效考核能够提高心内科患者满意率:实行绩效考核不但能够体现出护理质量其管理的持续性、客观性、公正性、公平性,更能确保心内科护理质量其具有稳定性[3,4]。尤其是实行了奖金与绩效考核挂钩之后。患者对本科室满意度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对患者的满意度每月进行测评1次后发现,实行绩效考核以后,心内科护士其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都能够以主动积极的工作态度来对待心内科的每一位患者,并且能够完成好交待的各项工作。而在护士护理患者其整个过程里,如果患者对其有不满的情绪,护士们都能够及时的与患者沟通,并对患者疏导,以解决问题。本文对2010年与2009年实行绩效考核的前后其患者的满意率进行比较(P<0.01),证明了实行绩效考核使患者的满意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3.3 实行绩效考核能够转变心内科护理服务的理念:实行绩效考核质量管理不仅能够调动护理工作者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充分的发挥护理工作者其无限的创新能力,并且能够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气与活力、充满尊重的良好工作环境,更有利于对护士的素质进行整体的提高[5,6]。心内科在转变其护理服务的理念同时,也逐渐的调整管理的思路以及模式,能够让以往单纯的依赖其护理制度进行管理护理工作人员的模式,逐步过渡到一个以人为本并且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中。能够把医院需要我完成什么其传统的服务理念充分转变成“患者要我为他做什么”这样的一个服务理念中。正因为如此,必须要使临床护理人员充分的转变其被动的、传统的服务理念,能够主动的为患者进行全方位服务。

3.4 实行绩效考核能够提高心内科护理队伍其整体的素质:实行绩效考核质量管理则是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以预防为主,并且持续的改进则是护士管理的精髓所在。实行心内科绩效考核,把护理人员其奖惩与绩效转化成分值,并且使其绩效工资与分值高低直接进行挂钩,能够让护理工作变成量化与质化的统一。

本研究通过制定心内科护理绩效的考核标准,把量化管理和绩效管理相结合,并对心内科的护理质量及时反馈,对2009年度未实行护理绩效考核与2010年度实行绩效考核后的患者满意度、服务质量与护理工作的工作量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在患者满意度、服务质量、护理工作量等方面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综上所述,通过实行心内科护理绩效考核,不但能够有效调动心内科护理人员工作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更能提高心内科护士其护理的质量与心内科患者的满意度,从而转变了心内科护理服务的理念,提升了心内科护理人员整体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卢欣欣.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新进展.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10):690-692.

[2] 朱倩.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南方护理学报,2005,12(2):80-81.

[3] 李改珍.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10,24(20):1855-1856.

[4] 谢敏,杨兴华,杨帮翠,等.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西部医学,2006,18(3):81-83.

[5] 刘保萍,陈海英.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1):45-46.

[6] 张雪芳.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27):131.

(收稿日期:2011-05-03)

(本文编辑:梅宏伟)

上一篇:渠道管理下一篇:幼儿音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