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论文范文

2023-03-06

电子产品论文范文第1篇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技术性贸易壁垒(TBT)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政策性贸易壁垒,成为新的市场准入门槛。发达国家面对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密集、出口产品价格低廉等优势,常常以安全和环境为由,设置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从而保持其在进出口贸易中的主动权。大家耳熟能详的欧盟WEEE指令和RoHS指令已经给我国的产品出口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而另一部有关用能产品生态设计的EuP指令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EuP指令的最新进展及其影响

EuP指令全称为“用能产品生态设计要求框架指令”,该指令要求制造商在设计用能产品时就要考虑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2005年8月11日,EuP指令正式生效。欧盟要求各成员国在2007年8月11日之前完成符合本指令所需的国内立法及行政规定。专家普遍认为,EuP指令涉及用能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整个流程,相比WEEE指令和RoHS指令,对产业链的影响更大。

目前,EuP指令还只是一个框架,既没有明确用能产品究竟是指哪些产品,也没有规定针对用能产品制造商的具体生态设计要求。但是欧盟为了尽早贯彻实施EuP指令,正在积极制定相关的执行措施。这些执行措施将详细规定制造商必须满足的生态设计要求。首批14项执行措施将于2008年出台,这14项执行措施包括:锅炉、热水器、个人电脑、成像设备(包括复印机、扫描仪、打印机、传真机等)、电视机、用能产品的待机/关机能耗、电池充电器和外部供电设备、办公室照明设备、路灯、住宅用空调设备、电机(1~150 kW)、泵、循环器、风扇、家用和商业用冰箱及制冷器、家用洗碗机和洗衣机等。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多的用能产品被纳入EuP指令的法律规范体系。

欧盟EuP指令的实施,对我们来说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实施EuP指令将有助于改善用能产品的环境绩效,促进用能产品的循环使用,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但另一方面,EuP指令也是欧盟依靠其领先的产品设计和环保技术为发展中国家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欧盟希望打着环保的大旗来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出口,以此来巩固其在经济贸易中的优势地位。

应对EuP指令的方法

面对EuP指令带来的一系列冲击,有两方面的工作必须同时抓好。

首先,应该积极参与EuP指令相关的国际标准制定和WTO/TBT评议活动,代表中国提出意见,反映出中国企业的要求,为国内企业的产品出口争取更为宽松的环境,也为国内企业建立生态设计管理体系赢得更多的时间。完成这项工作不仅需要专职标准化工作人员的参与,也需要国内企业和行业协会的积极配合,因为只有企业和行业协会才知道他们自己在生态设计方面的基础和弱项,才知道他们目前还不能满足国际法规和标准的哪些条款。

其次,要在企业中推广生态设计理念,加快生态设计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引导企业正确实施生态设计。也许EuP指令及其执行措施中规定的生态设计要求对我国企业来说有些苛刻,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环境保护和生态设计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不仅是EuP指令,其它国家(包括我国)的生态设计法规也会在不久的将来颁布实施。所以对于企业来说,越早接受生态设计理念、越早学习生态设计方法,将来受法规和贸易壁垒的冲击就越小。在企业中推广生态设计理念和方法的同时,也应该制定一些通用的生态设计国家标准来推动企业尽快实施生态设计,等到企业的生态设计具有一定水平时,再制定具体的产品生态设计标准来规范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先行组织者

在国际标准化层面上,为了配合欧盟WEEE、RoHS、EuP等指令的实施,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2005年3月成立了第111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111),专门负责制定电工电子产品与系统的环境标准。其中第二工作组(WG2)目前正在制定IEC 62430《电工电子产品与系统的环境意识设计》,这项标准主要规定了将环境因素引入电工电子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的一般程序。显然,该标准的出台将会支持EuP指令及类似法规在全球范围内的实施。

在国内,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牵头的全国电工电子产品与系统环境标准化——环境设计工作组负责参与并跟踪IEC/TC111 WG2的标准化工作,多次派出专家参与IEC/TC111 WG2会议,全程参与和跟踪了IEC 62430的制定过程,并代表中国IEC 62430提出技术性意见26条,经过WG2全体国际专家的讨论,采纳了9条。

除了积极参与和跟踪国际标准化工作,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牵头的环境设计工作组还负责制定电工电子产品生态设计国家标准。GB/Txxxx-xxxx《环境意识设计——将环境因素引入电工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已经于2006年9月通过审查,现在正在报批阶段,预计2007年将正式发布。另外,为了更好的应对EuP指令执行措施中有关中小电机的生态设计要求,中国电器工业协会还准备制定《中小电机的绿色设计与制造导则》,这将是第一部涉及具体产品的生态设计国家标准,为今后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产品生态设计标准探索了道路。

针对我国企业生态设计基础薄弱的现状,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积极组织国内企业学习国外先进企业的生态设计经验。仅2006年一年,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就组织了四次生态设计交流活动,使国内企业与施耐德、西门子、日立、ABB等大型跨国公司的专家面对面的交流产品生态设计和管理经验。最近,结合IEC/TC111 WG2会议在中国的召开,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又在上海举办了“电工电子产品环境生态设计国际研讨会”,邀请IEC/TC111 WG2的专家介绍欧盟EuP指令的最新进展和国外企业生态设计的先进经验。来自电工、电子、家电、IT行业的企业代表以及来自政府、科研院所和检测机构的专家共计80余人参与了此次会议。通过这些技术交流活动和研讨会,国内企业开阔了视野,了解了国外绿色贸易壁垒的进展和生态设计的实施方法,有的企业在会后就表示愿意和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合作开展生态设计试点工作。

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的努力下,国内电工行业已经掀起了学习生态设计方法、积极应对欧盟指令的热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掌握生态设计方法的电工企业能够成功地跨越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占领更多的国际市场。

电子产品论文范文第2篇

华为公司研制的通信类电子设备主要面向全球电信运营商,即CT领域客户,电子设备从生产发货到工程安装现场的物流路径很长,需要经历多次中转和装卸,且安装场景复杂,分布于城市大厦、居民楼顶或乡村山头,因此要求其包装以满足运输安全防护为首要功能。长期以来,电子设备采用胶合板木箱和EPE(发泡聚乙烯)作为主流包装材料,其兼具适中的防护性能和采购成本,以及灵活的产品适应性。

伴随华为公司业务从CT向ICT领域的战略拓展,客户群和销售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IT设备面向的客户群遍及金融、电力、各类制造企业等领域,销售模式也从CT设备的直销转为直销和分销渠道结合。IT设备的物流场景相对单一,但渠道商和消费者对包装的态度千差万别,对包装体验的差异化要求较高,因此IT设备的包装设计需要兼具运输包装和销售包装的双重功能。另外,IT行业市场竞争激烈,硬件水平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设备生产商之间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是供应链综合实力的比拼。

包装作为支撑产品交付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毫无悬念,产品市场竞争面临的成本压力必然会传递到包装及其储运成本的控制上来。为此,我们近几年加大了对节省包装储运成本的设计创新投入。

包装设计材料选型优化的思考

从包装储运成本的构成情况分析,包装件运输费用是包装材料采购成本的5~6倍。传统包装材料技术门槛低,市场竞争惨烈,加工利润空间已经非常狭小,进一步降低成本难度很大,除非引入革命性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我公司全球发货年运费总额高达10多亿元,节省运费远比节省包装材料成本的效率高。以前,产品线和采购部成本绩效考核要求设计方案包装材料成本只许下降不许上涨,现在基于品质优先的需要,如果以合理的材料成本增加能换取更多的物流收益,产品线也是认可的。以全流程综合成本最优进行项目度量,这在内部已形成共识。因此,我公司包装物流降成本的基本方向确定为“聚焦物流成本,着力于包装设计”,即通过包装设计优化实现包装件的减重瘦身,达到降低物流综合成本的目标。

我公司国际货运干线运输以空运或海运为主,国内和海外区域二次物流则以零担汽运为主。全球交付物流成本构成在整体上符合“二八原则”,即空运货量比例不足20%,但空运费用却占到了总运费的80%左右。

众所周知,空运计费重量有一个轻泡货的概念,它是以166.7kg/m3为临界密度,低于该密度为轻泡货,反之为重货。“轻货减体积,重货减重量”,调整空运货物体积或重量使其趋向于这个临界密度,可以达到最佳的运费控制。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公司的运输包装件大部分属于轻泡货。

海运以标准集装箱(俗称“货柜”)为装载工具,通常采用整柜租赁计费模式。因此,通过减小包装件体积提升集装箱空间利用率,就意味着节省了产品单位运输成本,零担汽运情况与此类似。一般,可以通过调整发货配置和装配关系提升产品集成度,例如,整机带板运输,从而减少包装件数量和货物总体积,实现节省包材和储运成本,

那么,回到包装设计上,如何实现包装的减重瘦身呢?下面,笔者将从外包装容器和缓冲衬垫的材料选型方面进行分析。

1.外包装容器

外包装容器的内尺寸主要取决于内装物(产品+缓冲衬垫)的外形尺寸,而电子产品的结构尺寸是刚性的,因此包装瘦身的核心还是在缓冲衬垫。从减重的角度出发,外包装容器(含托盘)存有一定的改进空间。不同外包装容器和托盘适用材料的重量对比如表1、表2所示。

2.缓冲衬垫

缓冲衬垫的材料选型非常关键,需要权衡考虑的因素较多,包括但不限于可靠性、可供应性、环保性和经济性等因素。表3仅针对发泡塑料缓冲材料的功能特性进行了简要对比。

客观地讲,缓冲材料的选型跟产品形态、质量标准以及企业策略有密切的关系,例如设备重量、可靠性验收标准、出货量的大小、货损率的可接受水平、环保策略等,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策略下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每一种材料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需要考虑在少数产品上的差异化应用与平台化战略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

案例分析

下面,笔者以两个产品包装设计材料选型的实际案例加以说明。

案例1:工程辅料外包装容器减重设计的材料选型

(1)主要需求:客户要求采用可回收循环再用的代木包装。

(2)需求分析:原包装箱高度约0.8m,空箱抗压需要满足3层堆码运输场景;内装物有多件,包装箱长度约1.2m,要求包装容器底托有较强的抗弯性能;当前可供应性较好的备选方案有金属代木和纸代木。

(3)解决方案:采用“重型瓦楞纸箱+全金属托盘”方案替代胶合板木箱,实现包装材料减重约50%,如图1所示。

案例2:分布式基站RRU(远端射频模块)包装减重瘦身的材料选型

(1)主要需求:当前EPE包装体积大、加工效率低,需要改善可供应性和降低交付物流成本,满足大规模部署要求。

(2)需求分析:射频模块总体发货量大,适宜选用模具化制造的包装材料;模块外形尺寸规格相对统一,但不同制式模块的出线端头布局变化较大,缓冲包材结构需要考虑归一化兼容设计,尽量与产品结构尺寸解耦;模块重达20kg左右,塑胶外壳或散热齿对缓冲材料抗跌落冲击性能要求较高,EPS性能不能胜任,EPO暂不具备可供应性,EPP成为最佳备选材料。

(3)解决方案:兼顾防护性能和成本,采用“EPP+蜂窝纸板”替代Laminate EPE,如图2所示,实现包装件体积减小28%,包装材料重量减轻22%,年节约包装物流成本5000万元以上。

电子产品包装设计创新对材料工艺的需求

包装设计创新包括平面设计创新、包装结构设计创新和材料工艺创新。设计创新的最终目标是以更低的交付成本为客户和社会创造价值。从上述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新材料新工艺给包装和物流效益带来的变化往往是革命性的。因此,我们非常关注包装材料的推陈出新,乐于针对新材料新工艺在华为产品上的适用性进行深入评估和尝试。归纳起来,我们对新材料新工艺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两点:轻量化和效率提升。

轻量化一方面体现为使用密度小的材料,如以纸代木;另一方面体现为由于优异的材料性能所带来的整套设计方案中材料用量的节省,如EPP材料替代EPE。

效率提升涵盖包装材料加工效率、生产包装作业效率和物流搬运效率等几个环节。其中,提升加工效率的新工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如EPO/EPP模具成型、免人工黏结的自动化EPE生产线、一版式翻折成型EPE模切工艺等。

电子产品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全球电子产品贸易快速发展,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效应不断凸显。欧美等国针对我国电子产品采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加大产品出口评定程序复杂度,降低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优势。研究欧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以及对我国电子产品出口的影响,成为电子行业深化对外贸易的关键所在。研究发现,欧美技术标准要求严苛增加企业生产成本,评定程序强制加严产品出口流程,知识产权保护削弱企业竞争优势,审核内容宽泛缩减产品市场份额。立足于我国电子产品出口实情,应从政府、行业机构与企业三方面发力,最大化规避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电子产品出口欧美的影响。

关键词:欧美;技术性贸易壁垒;电子产品;绿色壁垒;技术标准

从2019年全国电子信息行业座谈会上获悉,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出口国、消费国与生产国。在国内经济政策支持下,我国电子产业发展迅速,出口额增速较快。商务部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电子产品出口额为4.63万亿元,同比增长5.4%。从出口地区来看,欧美地区是我国电子产品出口的主要区域。然而,我国电子外贸企业在出口欧美等地时,受欧美贸易环境以及当地技术法规制约,频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由此,着重探讨欧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具体背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电子产品出口的影响,以及我国应采取的解决策略,具有深远意义。

一、我国电子产品出口欧美地区的现状分析

(一)出口规模

以涵盖电子产品的机电产品出口为例,在2015-2019年间,中国机电产品在北欧地区的出口额从90.3亿美元增长到110.8亿美元;西欧地区的出口额从940.6亿美元增长到1202.6亿美元;南欧地区的出口额从115.9亿美元增长至167.8亿美元;中欧地区的出口额从450亿美元增长到524.1亿美元;北美洲的出口额从2593.9亿美元降至2430.1亿美元。其中,2019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欧美国家贸易额以及发展情况见表1。由表1分析可知,2019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在挪威、丹麦、瑞典、芬兰、英国等十几个国家,呈现增长态势,这为中国与欧美国家继续深入合作带来积极影响。

(二)出口地区

欧美地区是我国电子产品主要出口市场,受地理区位与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我国电子产品出口欧美的结构呈现地区差异性。欧洲方面,电子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中欧班列途经地区。以综合保税区的中欧班列为例,2020年1-2月,该区中欧班列承运联想电脑的数量为2万台,占中欧班列总出口量的10%,运送地区主要为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地。再以成都国际铁路港口的中欧班列为例,在2020年1-2月期间,该港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共260列,配送地区集中于德国、法国与瑞士。北美洲方面,美国一直都是中国电子产品进口第一大国。表1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出口美国的机电产品高达2173.9亿美元,美国成为我国电子产品出口欧美地区最多的国家。具体以笔记本电脑为例,2020年第一季度,美国线上教学模式爆发,对中国笔记本电脑及显示器的需求激增,仅波士顿公立学校便订购2万台笔记本电脑。再如电子玩具,在2020年第一季度,美国对我国电子玩具的需求显著增长。该国玩具巨头MGA Entertainment首席执行官艾萨克·拉里表示,在原有贸易量基础上,该公司向中国进口电子玩具的订单量仍持续增多。

二、欧美技术性贸易壁垒形式分析

(一)技术法规、技术标准与评定程序

技术法规指按规定强制执行的产品特性,以及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包括适用的管理规定)的文件。技术标准是针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的技术事项制定的标准,包括技术、方法、卫生、安全与环境等方面标准。如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宣布我国出口该国的电视机必须为数字电视,且产品需要符合ATSC技术标准。评定程序是以直接或间接评定方式,确定技术法规与标准是否满足要求的程序。经评定审查之后,权威机构会授予产品合格认证标志,以此证明产品符合评级程序与技术规范。如美国要求我国汽车电子产品出口前必须通过A2LA/AEMCLRP认证。

(二)产品检验制度

产品检验检疫制度是指按照特定标准、方法与程序,对产品实施质量检测,以判断产品是否符合国家产品质量标准的法律制度。早在2016年,欧盟便发布了进口电子产品检测条例,保持原有有害物质检测不变基础上,将锡、钽、钨、金(3TG)等金属检验范围扩大到400多个供应链上的进口商。检测范围涵盖手机、电脑、汽车电子器械与航空器等产品。而针对我国电子产品,欧美国家主要进行的是铅、汞与镉等有害物质检验。

(三)产品包装和标识机制

产品包装与标识机制是指对产品包装与标签的规格、品种、工艺及成分进行统一化的规定。在产品包装方面,美国等发达国家对进口电子产品标签与包装进行明确规定。如针对一些腐蚀性较强或易燃易爆的电子产品,要求包装必须符合特殊性标识规定。欧美发达国家在环保法中,明确对电子产品包装的可回收率进行规定。德国、法国、希腊等国要求进口电子产品包装回收率需要达到60%。美英等国要求电子产品纸质包装回收率必须超过85.5%。

(四)绿色壁垒

欧美等国设置的绿色壁垒主要指,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洁净产品及洁净技术为由,采取的直接或者间接限制性措施。其中,最为常用的规定包括国际环保公约、ISO14000 环境管理和环境标志体系。这些非关税壁垒已经渗入到产品生产、包装、销售、使用及回收等环节,内容涵盖极为宽泛。此外,美国还针对我国电子产品制定了《控制放射性的健康与安全法》、“UL”和“绿十字”。相关条例在原有绿色壁垒基础上,再次添加新要求,规定进口产品必须达到环保要求,拒收环保不合格产品。

(五)信息技术壁垒

信息技术壁垒是指出口企业的信息技术不满足进口国标准要求,进而造成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其中包括计量单位制、商品识别、互联网贸易与条形码识别等内容。欧美等国规定一旦电子产品信息技術壁垒不符合要求,就立即限制进口。欧盟等国实施至今的《欧盟计量器具指令》2014/32/EU(MID 2014/32/EU),一直是我国计量性电子产品出口需要攻克的难题。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电子产品出口欧美的影响

(一)技术标准要求严苛增加企业生产成本

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技术法规、技术标准与评定程序方面有严格要求。我国电子生产企业为尽快满足欧美地区电子产品标准要求,需要针对一些关键领域进口国外先进技术和高精尖零件,这一过程促使出口成本明显上升。蓝思科技负责人表示,为满足电子产品出口欧美所要求的技术标准,公司主要依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开展生产活动。这些进口设备主要为车载设备、智能手表和智能手机等产品生产所需的高级芯片与设备。负责人还表示,由于进口产品造成了企业成本上升,导致2019年公司利润率同比下降57.7%。此外,在欧美地区严格的标准要求之下,我国部分电子生产企业进口零部件费用增加,内部存在资金流短缺问题,导致企业停工、停产现象频发。以传感器为例,国内高端传感器进口占比达80%,国产传感器普遍为低端产品。企业在产品制造过程中,为匹配欧美地区各项严苛的技术标准,需要根据数千条技术标准和法规要求,对企业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进行调整。这一过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显著增加企业成本。

(二)评定程序强制加严产品出口流程

欧美等地在中国电子产品出口过程中,对产品技术性检测标准要求更加严格。中国电子产品在出口欧美国家时,需要根据对应出口国家的认证要求到指定外国机构做产品合格评定。除规定内的国外认证机构之外,欧美国家不承认我国机构的检测成果。例如,我国出口美国的手机、电视、录音机等电子产品,只有通过美国本土FCC检测才能进入美国市场销售。且美国还出台了DOE强制性评定流程。这一认证项目列出的一系列清单,包括充电器、电视、冰箱、空调等产品。清单内的产品在进入美国市场之前,必须获得美国DOE认证。这些认证要求无疑增加了我国电子产品出口的复杂性,加大我国电子产品企业出口压力。

(三)知识产权保护削弱企业竞争优势

欧美发达国家对电子产品进口标准十分严苛,借着对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认证要求,不断提高产品与技术认证难度。虽然我国电子企业已经开始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法律标准,不断调整并改进企业生产技术,但仍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国光电器负责人称,公司在内部管理体系、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这些局限问题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产生阻碍作用。目前我国很多电子产品出口企业均习惯于直接进口国外高端技术产品,缺乏知识产权法规的制定实力,尚不具备国际标准制定经验,导致电子出口企业在遭受侵权时,缺少专利性文件支撑,只能依靠协商解决。但在国际市场中,这种非司法诉讼、非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并不能为我国企业获得权益方面的保护作用,极大降低企业竞争优势。

(四)审核内容宽泛缩减产品市场份额

我国电子生产企业大多采用大规模生产或者贴牌加工方式,忽视了科技研发重要性。欧美技术性贸易壁垒不仅对产品本身质量有明确要求,还对产品生产流程、销售、使用与回收等方面均进行限制,审核内容极为宽泛。受此影响,我国电子产品出口欧美地区时,因检测未达标被驳回的现象频频发生,在欧美市场所占份额极大减少。2020年5月15日美国发布对华为的封锁令,严格限制其他国家对中国出口技术产品。限制令同时将25%的技术含量门槛减低为零,即只要在零件生产过程中采用美国技术与设备的任何国家或企业,均不能继续向华为供货。虽然华为对5G通讯产业链中涉及到的软件生态和操作系统拥有绝对信心,但是消费终端的核心高端芯片制造基本都依赖欧洲等发达国家零部件进口。美国禁令颁布,在短期内对华为国际市场份额影响较为严重。

四、對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

1.进一步完善电子产品质量标准。首先,我国政府应积极参与CAC、OIE、IPPC等国际标准制定机构组织的会议,充分了解国际标准新动态,为完善电子产品质量标准奠定基础。其次,政府应深耕电子产品生产、销售与流通环节,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在充分了解电子产品生产现状基础上,从政策与资金两个角度积极支持企业构建追溯体系,强化产品质量保障。最后,应根据国际相关法律文件,不断更新电子产品检验检疫内容,保证检验检疫成果匹配国际先进水平。

2.推进第三方实验室检测市场。中国部分电子出口企业无法建立独立的检测实验室,必须凭借第三方检验实验室提供相关证明。为此,政府应大力扶持第三方检测市场发展。在法规与政策上引导第三方实验室检测市场走向规范化;在资金上对电子企业检测费用进行补助;在资源上应提供先进的技术设备,并配备专业检测人士,尽快推进第三方实验室检测市场与国际接轨,打造欧美认可的认证体系与检验标准,最大化缩减企业检验成本。

3.强化海外援助能力。第一,强化海外维权援助服务。一方面,政府负责人应督促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邀请专家顾问对电子产品出口遇到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提供相应维权信息和法律指导。另一方面,完善涉外执法机制。我国驻外使领馆应在电子产品保护方面建立执法机制,针对重大涉外产品纠纷与贸易争端事件,制订应对预案。第二,完善涉外企业保险业务。我国政府应重视保险机构对企业的保护作用,鼓励保险机构开展并完善保险业务。例如,政府可鼓励保险企业针对电子产业,开展专利海外侵权责任险、被侵权损失险与执行险等业务,保障产品出口权益。

(二)行业层面

1.积极参与欧美贸易争端协调与谈判。我国电子产品在出口欧美遭遇到技术贸易壁垒时,首先需要解决的便是进口国与出口国的谈判。与政府相比,行业协会能够清楚了解电子产业内部行情。且针对一些影响较小的贸易壁垒,行业协会出面解决更有效率。行业协会应通过组建谈判团队,其中包括法律从业人员、电子贸易企业代表与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这一组织模式可多方面听从电子产品出口建议,进而更好维护电子产业合法权益。另外,行业协会需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贸易座谈会,广泛收集各行业建议,为电子贸易企业提供有效出口建议。

2.健全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第一,行业协会应积极筹建国内外电子产业协会,并参与社会团体组织的信息交流会议与交流活动,建立权利人沟通渠道,充分进行电子产品知识产权信息沟通。第二,协会可编印年度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以及专利、商标、著作权典型案例分析书,为企业出口提供基础性参考。第三,行业协会应努力与欧美国家相关协会达成一致协定,为电脑、手机、游戏机、收音机等更多电子产品出口创造保护措施。如针对工业技术和绿色标准,建立健全知识产权问题备案规则。第四,行业协会应牵头,联合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在电子产业集聚区内,建立地区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为电子产品技术专利转化、专利申请提供便利。

(三)企业主体层面

1.充分借助贸促会服务优势。中国贸促会贸易推广交流中心有关专家表示,贸促会已经与欧美等国家数家相关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可为我国出口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性服务。为此,我国电子贸易企业应充分借助贸促会,强化其境外市场开拓力。针对产品检测方面,企业可申请加入贸促会内部检测认证培训,提升产品检验水平。针对产品认证与通关报检方面,企业可申请由贸促会进行产品认证与通关,削弱自身产品认证主观性,提高通关效率。针对信息交流方面,企业应借助贸促会内部的“贸促通”平台,开展线上业务咨询活动,进一步强化其市场开拓能力。

2.合理运用贸易救济措施。第一,针对出口國贸易诉讼,相关企业应借助律师、贸易专家与技术专家等方面力量,开展贸易调查取证,提供具有法律支撑的数据材料,以便强化自身诉讼能力,提高胜诉几率。第二,针对不合理贸易制裁,我国企业可申请商务部对进口方所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开展立案调查,争取贸易公平性。第三,针对倾斜性制裁判定,企业可借助行业协会力量,申请开展贸易再调查,提升企业诉讼能力。另外,企业可申请贸易救济金,用以弥补因技术性贸易壁垒造成的贸易损失。

3.落实质量控制。随着欧美地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加严,我国电子产品贸易企业除了借助外部力量强化“走出去”能力,还需要立足于产品生产流程,落实质量控制,塑造并形成国际品牌优势。一方面,企业应加大“绿色工艺”研发投入,减少有害物质应用,生产形成符合国际标准的绿色产品。另一方面,企业应在加强原辅料把关基础上,充分落实产品检测流程,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控制标准,尽量避免因产品质量产生的后续纠纷。

参考文献:

[1]证券日报.2019年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增长5.4%消费旺季将至助力9只低估值股[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5790854744050710&wfr=spider&for=pc.[2020-01-15].

[2]焦云涛.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出口日本的影响[J].对外经贸实务,2019(12):39-42.

[3]詹玉兰.我国汽车出口“一带一路”国家的技术壁垒及应对之策[J].对外经贸实务,2018(9):41-44.

[4]同花顺财经.超4000亿美元电子产业链遭冲击,国产替代的机会在哪里?[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50173575673 96735&wfr=spider&for=pc.[2020 -04-26].

电子产品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发展中国家要想真正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加快本国经济发展,参与产业内贸易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本文就中欧电子信息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提出相关建议,旨在提升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对策

0 引言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对于拉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10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5912亿美元,其中对欧盟出口1678.7亿美元,占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总额的28.4%,占我国对欧盟出口贸易总额53.9%,电子信息产品已成为我国向欧盟出口的主导产业。

1 中欧电子信息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积极因素

1.1 中欧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根据Linder(1961)和Balassa(1986)等外国学者的研究,一国的GDP越大(即市场容量越大),该国的产业内贸易发展的越迅速。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GDP由2001年的1.32万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10年的6.04万亿美元,期间欧盟经济也在稳步发展,2010年欧盟27国GDP达到16.76万亿美元。中欧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中欧产业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极为优越的条件。

1.2 中国经济对欧盟的开放程度。两国经济开放程度越高,贸易自由化程度越高,产业内贸易水平也会越高。我们通常选择外贸依存度,即进出口总额所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一国经济开放程度,从这一指标来看,我国对欧盟贸易额占我国GDP的加权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2001-2010年,对外开放程度由5.8%上升为7.9%,这是促进中欧电子信息产品产业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催化剂。

1.3 研发投入。电子信息产品生命周期短,更新速度快,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只有不断增加研发投入、进行技术创新,才能使其处于生产环节的上游阶段,才能提高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若用研发强度(研发经费支出所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作为研发投入的衡量指标,那么1995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研发强度仅为0.82%,2010年增加到1.24%,虽然与欧盟发达国家10%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但是对于我国来说这已经是不小的跨越了。

2 中欧电子信息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障碍

2.1 人均收入相差水平。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认为贸易国人均收入水平越相似消费偏好越相似,则其需求结构越接近,则两国进行产业内贸易的可能性越大。据各年的国际统计年鉴可知,2001年以来,我国与欧盟的人均收入水平都获得了较大的提升,我国人均GDP从900美元提高到2010年的4382美元,增长了3.87倍。但是,中欧人均收入相差水平却由2001年的20769.3美元扩大为2010年的35597.5美元,人均收入的巨大差距使我国与欧盟之间形成了明显的差异性消费偏好,导致我国形成出口低质量电子信息产品、进口高质量电子信息产品的贸易格局,这不利于中欧电子信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2.2 市场结构。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中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并存于市场体系,与拥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相比,大量的中小企业由于受资本和人力资源的限制而无法满足电子信息产品较快的产品更新速度,导致大量模仿创新等不良行为频频出现,最终使拥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大企业难以充分发挥其在研发环节所产生的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降低了其差异化生产的能力。

2.3 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利益的来源,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目前的规模经济状况对中欧电子信息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是不利的。一方面,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起步较晚,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还处于成长阶段,企业进入的行业壁垒较低,这使大批不具有规模经济的中小企业纷纷涌入,阻碍了我国电子信息业规模经济的形成。另一方面,虽然我国部分大型企业已经初步形成规模经济,但从营业收入看,我国与欧盟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而这种差距在短时间内是无法赶上的。所以,总体上我电子信息企业还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这种状态不利于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2.4 对外直接投资。2010年欧盟对华直接投资为65.89万美元,但是这些投资主要是投于石化、汽车、机械及电气设备、钢铁等加工制造业领域,仅有10%左右投资于电子信息产业。欧盟在华FDI主要是把资源劳动密集型和技术标准化的生产阶段移至我国,经过加工后大部分产品销往国内市场和非欧盟国家,或直接出口到其他跨国公司的子公司进行再加工,这便是欧盟在华直接投资对产业内贸易具有负面影响的原因所在。

2.5 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向欧盟出口的电子信息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我国技术标准体系滞后,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而欧盟为了自身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利用节能性、环保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技术壁垒限制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入欧盟市场。据国家质检总局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我国34.3%的出口企业、41%的出口产品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损失高达574.32亿美元,而仅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造成的损失就占到了32%。伴随着全球兴起的产业生态化发展热潮,欧盟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将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严厉的技术性壁垒对中欧电子信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3 中欧电子信息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对策

3.1 大力发展我国经济,缩小中欧人均收入差距。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村人口占据我国人口绝大多数,农村人口的低收入水平自然导致我国总体人均收入水平偏低。因此,要想提高中欧电子信息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缩小我国与欧盟国家的收入差距和消费结构差距,首先要大力发展我国经济,不断提高我国人均收入,尤其是农村人口的人均收入。

3.2 加强中欧合作,规避贸易摩擦。中欧建交35年来,经贸关系总体保持平稳发展,中欧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然而在国际电子信息产品的流通过程中,严格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给中欧贸易带来巨大损失,随着中欧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贸易结构的不断优化,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新的贸易摩擦。因此,为了双方共同利益,我国要与欧盟加强政府间的沟通与对话,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为中欧电子信息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3 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一国的出口贸易具有深远影响,为吸引更多欧盟在华投资投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我国应该积极改善目前的投资环境,使其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更符合欧盟国家的投资要求。首先要加强电子信息业发展所必须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现代公共信息和技术平台、主动学习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等。其次,优化电子信息业利用外资的产业发展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完善电子信息业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电子信息产业利用外资的法律体系,为我国电子信息业吸引外资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法律环境。

3.4 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国际竞争力。一方面,增大对研发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并设立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鼓励科技创新,尤其是对有发展潜力的高技术企业,应适当予以政策及资金上的扶持。另一方面,加强技术引进,鼓励跨国公司实行技术转让,同时对研究机构进行企业化改造,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减少我国在核心技术及高端技术上对发达国家的依赖。

综上所述,影响中欧电子信息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因素不容忽视,我们只有根据国际贸易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发展中欧电子信息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积极因素并克制其阻碍因素,才能促进中欧电子信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华,刘琴琴.FDI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業国际竞争力影响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01):52-55.

[2]邓钰靖.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应对策略[J].经济前沿,2008(01):40-44.

[3]蒋国瑞,周敏.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纵横,2008(02):48-49.

[4]程肯,王爱萍.论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商业现代化,2009(05):18-1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http://www.miit.gov.cn/n1129347

2/index.html.

电子产品论文范文第5篇

突出表现:

华旗资讯营业额连续10年每年保持60%的稳定增长,产品远销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地区。旗下爱国者移动存储产品国内市场销量连续4年遥遥领先,带动中国移动存储行业迅猛发展,成为中国第一个大规模领先于国际市场的IT产品领域。

爱国者HP3随身听入市仅一年即实现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并已连续两年销量遥遥领先,将垄断此领域长达四、五年之久的众多韩国品牌远远甩在后头,成为IT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首个领先于众多国际对手的民族品牌。

爱国者显示设备及其他外设产品一直稳居国内市场第一集团,其中电脑机箱连年市场占有率第一。

华旗资讯已发展成为中国IT业的核心企业,入选“2004年中国电脑商百强企业”;2004年被CCID评为“数码产业杰出企业”、“中国信息技术创新最具潜力企业”。

核心逻辑:

一是高价质优的营销策略使得公司产品从性价比上迅速领先于竞争对手;二是利用概念营销策略,通过现代传媒技术将全新的消费理念、消费趋势传达给消费者,赋予企业产品以特定的品位和社会定位,从而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与认同,并最終唤起消费者对新产品的需求;三是坚持渠道为王的策略,建立了健全完善的渠道体系,与代理商、销售商合理分享收益。

上一篇:外贸英文写作下一篇:高级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