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模式范文

2023-09-15

企业信息化模式范文第1篇

一、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的特点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主要具备以下的四种特点:首先, 开放性。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在这一模式下的企业财务管理能在相对开放的状态下发挥自身的重要价值;其次, 实时性。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这一财务管理模式的运用能在企业的日常事务处理中及时进行财务决策;再次, 标准化。这一特点主要指的是这一财务管理模式的运用能根据国家既定的标准实施, 对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最后, 共享性。这一特点主要指的是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实现资料信息的功效以此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二、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的框架设计

1、明确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的目标

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的框架设计中, 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对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加以提升。在时代科技飞速进步的现代化企业管理中, 协同化模式实施的目标主要有首先, 以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其次, 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建立的有效行为目标。

2、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的构建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的应用是现阶段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对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的全新要求, 对弥补企业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中的不足具有良好的作用。这也就要求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的构建中能根据其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对管理的流程和框架等进行明确。

3、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内容信息等进行合理规划

就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来看, 其相关的内容信息等还相对比较分散, 这也就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无法对其进行统筹的安排。而最为企业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部门之一, 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内容信息等进行合理规划往往至关重要, 因此在协同模式的框架设计中, 企业也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针对财务管理的内容信息等进行合理的规划。

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的构建

1、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构建的思路进行创新

从企业现阶段财务管理的现状来看采用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是符合其发展需求, 且能有效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实力。这也就要求我国的各企业能对国外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方面的经验加以借鉴, 并对自身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的构建思路进行创新, 以更好的发挥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的优势, 来提高企业自身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水平。一方面, 要求我国的企业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的构建中注重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性发展, 从根本上实现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核心管理;另一方面, 除了企业内部的协同合作之外, 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的构建还应与关联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之间形成良好的协同关系, 进而更加有效的通过信息的共享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

2、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的构建方式进行合理选择

所谓协同模式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中的应用实际上就是要求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与其关联的企业之间、企业与相关政府部门之间能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实现相关财务内容及信息的共享。就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的应用来看, 现阶段主要可分为两种不同的方式:其一, 主动式。这一模式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能主动的对相关信息进行搜集与处理进行信息的共享, 通常情况下来看, 这种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更加适用于规模较大的企业, 对维护企业的商业机密具有良好的作用;其二, 以ASP为基础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指的是企业指定ASP来对相关的财务信息等进行处理与共享, 由于ASP自身作为企业在市场中存在竞争挑战, 因此其往往能保持处于中立的状态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因此这种模式更加适用于规模较小的企业。

3、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的应用进行合理的操作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的重要作用往往还要求完成合理完成以下的几项工作:首先, 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的准备工作进行完善。企业要设计相应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应当聘请专业或者是专门的机构来对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 并根据市场的实际形式等分析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实施的优劣势, 进而帮助企业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其次, 针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应用的实质实施相应的监管工作。这往往要求企业、关联企业、政府部门之间共同实施监管, 以保证财务管理的质量;最后, 对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人员关系进行有效协调。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比不可少的力量, 因此要切实有效的发挥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的重要作用, 也要求企业能充分掌握人力资源的能力水平, 进而对其进行合理的协调管理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

四、结语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工作管理的核心内容与企业的发展及自身竞争实力的提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对此, 在市场经济形式不断变革的当进社会, 我国各企业也必须对自身的财务管理理念进行创新,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而构建相应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来切实有效的提升企业的整日竞争实力。

摘要:在互联网络信息技术日渐发展的当今社会, 信息化已然成为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 对提高财务管理的准确性与时效性等有着良好的作用, 并且还能有效促进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规范性和水平的提升。协同模式是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基础上所提出的一种更加创新的模式, 即以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提高为主要目标, 实现企业中相关财务信息的共享并促进企业的相关财务决策更具针对性。

关键词: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

参考文献

[1] 周龙涛.基于云计算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研究[J].财经界 (学术版) .2016 (24)

[2] 贾少玲.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财会通讯.2014 (20)

企业信息化模式范文第2篇

一、信息时代企业管理模式

所谓管理, 是指计划、组织、控制、指挥和协调, 而企业管理模式反映了系统的结构和运行方式, 是具有示范意义的结构和方式。如今是信息化时代,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 企业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了创新性管理、敏捷化管理、全球化协作、扁平化管理、人性化管理、跨文化管理、基于市场链的管理等不同形式的管理模式。其中, 创造性管理更加注重模式、组织、产品、服务知识等的创新。而敏捷化管理, 注重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 优化企业突发问题应对能力,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降低企业发展中风险发生可能性。全球化协作管理, 是发挥网络化优势, 对企业内外部管理实施协同管理、资源整合管理和产业链优化管理。人性化管理, 是在团队工作模式下实施管理工作。基于市场链的管理, 是在考虑用户满意度基础上实施管理。在这样一种管理方式下, 要从以价值为核心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 再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流程体系, 明确企业各个核心流程。包括物流活动、管理活动、信息系统, 确定好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中心、资金控制中心等支持流程。同时, 在“顾客至上”原则基础上, 完善信息系统中办公、人力资源、电话中心、决策系统等板块, 努力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满足用户多方面需求。

二、构建管理信息系统

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 其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代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作为依托, 实现了海量信息的集成处理, 提高了企业的决策效率。计算机管理的实用价值越来越突出, 结构化决策得以实现。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企业运作模式, 拓展了企业管理的范围。计算机具有辅助功能, 提高了企业运作效率。无论是仓库管理、生产规划, 还是产品销售、市场竞争, 都可以借助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导向作用下, 企业需要构建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建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企业需要投入一定资金, 引入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和传统的信息系统相比, 管理信息系统相对成熟, 且独立性较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处于实时优化之中。一些公司自主开发了管理信息系统, 有效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值得注意的是, 管理信息系统也存在不足之处。管理信息系统以是优化工作环境为宗旨, 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较小。一些管理信息系统对内部信息的利用率较低, 信息孤岛的出现屡见不鲜, 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一情况, 当代企业需要重新认识信息系统, 将信息系统作为资源的一部分, 综合考虑企业的资源配置情况, 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活动, 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

三、开展信息资源管理

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 信息数据呈现出爆炸的趋势, 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就要优化信息资源管理, 从海量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信息资源如今已经成为企业经济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企业需要对各类数据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组织, 发挥其综合竞争力, 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 在同类产品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从实践上来看, 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被应用在各个工作领域, 并形成了战略信息系统、竞争情报系统等。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发展目标等, 可以选择适用于自身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不断提高产品生产率, 提升市场反应能力, 保持竞争优势。企业信息资源管理面向的范围非常广阔, 为了实现全面质量管理, 应该形成企业资源规划、制造资源规划等等, 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 实现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的集成管理。此外, 企业还可以构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对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的流向进行监测, 使企业管理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四、实现知识管理目标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 知识管理这一概念正式出现, 对企业发展产生至为重要的影响。知识管理这一概念和经济发展模式紧密相连, 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以数量增加为主, 而当代经济增长方式以劳动者素质提升和科技进步为主。知识资源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的地位不断提升, 知识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为了发挥知识资源的实用价值, 企业需要秉持人本理念, 进一步优化企业管理。一方面, 企业应该充分调动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构建奖惩机制、激励机制等, 使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另一方面, 企业应该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文本挖掘技术等等, 对海量信息进行有效开发, 从中提取知识资源, 并对知识资源进行加工, 使之成为对企业发展有利的资源。

结语

综上所述, 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为企业管理指引了方向。传统企业管理模式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企业应该引进现代化技术, 构建管理信息系统、优化信息资源管理, 发挥知识资源的价值。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其与各行各业的融合更加紧密。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企业管理中, 可以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将具体探讨信息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的构建, 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时代,企业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钟如艳.基于“云计算”的企业可配置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探究[J].人才资源开发, 2018 (24) :87-88.

[2] 曹峰, 叶翀.基于区块链建立交互式供应链质量信息平台———产品质量追溯方案探索[J].上海管理科学, 2018, 40 (06) :83-87.

企业信息化模式范文第3篇

一、信息化战略规划顾问市场需求分析

企业信息化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企业的发展潮流, 也是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一个企业要贯彻信息化战略, 首先要具备建设信息化的能力。随着网络办公、微信营销、O2O营销等的普及, 几乎没有一个企业能够与信息化脱开干系。IT企业以“信息化战略规划顾问”的形式开展专门服务是适应了市场需求。与法律顾问、代理记账这些成熟的服务形式相比, 信息化战略规划顾问在行业内还没有受到重视。IT企业目前热衷的业务是信息化设备销售和软件销售, 对信息化服务的市场潜力却认识不足。我国的中型以上企业都配备有专职法务人员, 或是法律顾问。即使我国的中小型企业仅仅有1%到5%的数量配备信息化战略规划顾问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容量。

二、信息化战略规划顾问的工作形式

信息化战略规划顾问与法律顾问的工作形式相同。信息化战略规划顾问所在的IT企业与被服务企业签订服务合同或协议, 由IT企业向被服务企业派出信息化战略规划顾问, 完成规定的服务内容。信息战略规划顾问不常驻被服务企业, 但需要经常性地给予被服务企业信息化建设指导。被服务企业按合同或协议规定向IT企业缴纳费用。

三、信息化战略规划顾问的工作内容

信息化战略规划顾问的工作内容主要是进行被服务企业的信息化规划和一部分执行工作。所谓信息化规划就是信息化战略规划顾问通过信息化长远发展设计对被服务企业的运营进行改造和提升。所谓信息化执行就是建设企业所需要的Cal Center、Extranet、ERP、CRM、SCM等信息化工具, 并指导被服务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熟练使用这些工具。当这些工具出现问题以后信息化战略规划顾问能及时地予以解决。

除此之外, 还需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内控以及效果评估。比如, 在内控环节, 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 信息化战略规划顾问都应将其在整体的企业架构管理下进行。如果是较大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需要规定进行专门立项。其内控程序是信息化项目立项前, 需业务项目团队申请, 在企业核心领导和信息化战略规划顾问的主导下进行架构分析论证, 论证通过后方可进入正式立项。信息化建设跟企业的其他工作一样, 也要突出绩效。信息化战略规划顾问要运用先进的方法, 如Herman P.Hoplin信息化整体评估方法进行信息化建设绩效评估, 为改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依据。

四、信息化战略规划顾问形式对企业的益处

信息化在内的知识系统可以促进企业商业生态系统, 优化企业的战略发展。通过信息化战略规划顾问可以大大增强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增强企业的发展动力。信息化战略规划顾问也是被服务企业进行业务外包的一种形式。通过将非核心的信息化业务进行外包, 企业可以将更多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 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结论

借鉴企业法律顾问的形式, IT企业可以信息化战略规划顾问这种形式开展业务。信息化战略规划顾问与法律顾问的工作形式相同。信息战略规划顾问不常驻被服务企业, 但需要经常性地给予被服务企业信息化建设指导。信息化战略规划顾问的工作内容主要是进行被服务企业的信息化规划和一部分执行工作。除此之外, 还需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内控以及效果评估。通过信息化战略规划顾问可以大大增强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增强企业的发展动力。通过将非核心的信息化业务进行外包, 企业可以将更多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 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摘要:信息化战略规划通是对组织总的信息系统目标、战略、信息系统资源和开发工作的一种综合性计划, 属于组织对管理信息系统最高层次管理的范畴。因此, 企业需要高水平的专业人员进行此项工作, 但实际上企业从事信息化建设的人员水平相对较低, 很多中小企业还是由企业内部人员兼做信息化工作, 没有能力进行信息化战略规划。这样, 就产生了信息化战略规划顾问的市场需求。论文对此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IT公司开此项业务的具体模式和对企业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化战略规划,顾问,业务

参考文献

[1] Mark C.Creating sustainable competive advantage through marketing information system technology:atriangulation methodology hin the banking indus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ank Marketing, 2013, 162.

[2] Chi-Hung Y, Gwo-Guang L, Jung-Chi P.How information system capatilit y affects e-busi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rategy implementation:An empirical study in Taiwan[J].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Journa1, 2012, 182.

企业信息化模式范文第4篇

1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特点

1.1 信息化管理的数据查询速度相对较快

目前, 把企业固定资产的相关卡片整理之后有效导入相应的信息化管理控制系统中, 然后根据设定的企业固定资产卡片搜索查询方案可以相对快捷且方便地查询到企业固定资产卡片中的具体信息, 从根本上使企业固定资产的相关数据信息查询更加方便与规范化[2]。

1.2 信息化管理有助于节省劳动力

从某种程度上讲, 企业固定资产的信息化控制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节约了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的大量劳动力, 有效解决了之前常规手工台账管理工作与简单化数据库管理相关模式落后所带来的实际工作量相对较大的问题, 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其他方面。

1.3 信息化管理的折旧计提相对及时与准确

从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方面出发, 固定资产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按照单张卡片来进行提取折旧, 然后设定相关的计提折旧时间, 并自动提取相应的折旧, 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企业固定资产在折旧计提方面的准确性以及及时性[3]。

2 将信息化管理模式融入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方法

2.1 企业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建立

为了进一步促进企业固定资产在管理工作水平上的提升, 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 建立健全相关的信息处理以及信息分析管理系统, 完善相应的企业固定资产信息收集与数据信息整理系统。从专业化角度出发, 这一系列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体现在企业专用资产的检验方面、资产用户登记方面、产业报告方面、资产信息查询方面、企业财务资产数据分析与统计功能的顺利实现方面、企业固定资产相关信息的收集与审核管理、接收管理、审查管理、查询管理以及汇总报告管理等方面[4]。信息化管理系统把特殊化的固定资产数据信息资料, 进行完整化的资产记录以及情报分析总结, 有助于企业固定资产在管理水平上的提升。

2.2 企业固定资产的合理化信息登记与分类

在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 工作登记方面已经随着现代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 实现了科学化的分类与详情登记, 从而有效减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漏洞。企业固定资产的分类信息内容有土地资产、房屋资产、建筑物、办公用品资产、电脑以及车辆等, 而且还会有相对统一的代码、相对统一的名称以及分类, 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明确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与其他部门具体位置的合理性[5]。企业固定资产在信息化搜索功能上相对来说比较方便, 可以防止固定资产在帐户管理方面的不安全性现象发生。

2.3 企业固定资产的定期信息化盘点

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中, 需要时刻清楚了解资产的动态化管理情况, 掌握企业固定资产的相关模式, 明确企业固定资产的应收钱款情况, 从而保证信息的一致性。利用信息化资产盘点系统, 可以对资产实施及时跟踪与追查, 有助于部门资产以及使用人的有效查询, 还可以顺利查询相关资产信息的类型, 在相对较短的时间之内查询到固定资产的实际运行情况。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添加进口方面、出口方面、出售方面及其他的资产变化情况, 从而确保固定资产可以与账户实现同步上涨, 避免企业固定资产的无形丢失。

2.4 企业固定资产在报损漏洞方面的信息化堵塞

从专业化角度分析, 企业固定资产的报损管理漏洞主要是由于相关资产管理系统的不明确。在实际管理工作中, 可以根据能力平衡报告, 借助互联网管理工具, 在既定的管理程序报损条件下, 有效公开报道损失以及痕迹保留, 实现在信息平台上实施资产处置与反映处置时间, 处置具体方法、处置具体结果等, 利用报道存在的漏洞, 保证企业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避免资产流失。

3 结语

总而言之,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融入是一项专业化要求以及复杂性都相对较强的工作, 关系到企业固定资产的安全性以及资产管理的科学性。从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融入角度出发, 可以从企业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建立、企业固定资产的合理化信息登记与分类、企业固定资产的定期信息化盘点以及企业固定资产在报损漏洞方面的信息化堵塞等方面实施信息管理模式的融合, 促进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

摘要:近年来, 随着现代化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 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日益提高, 企业固定资产在管理工作效率上取得了较大发展。本文就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重要特点以及信息化管理模式是怎样融入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当中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企业固定资产,特点,融入方法

参考文献

[1] 郑明涛.浅析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如何实现信息化管理模式[J].软件, 2013, 10:142-143.

[2] 许凌燕.基于信息化模式的固定资产管理探析[J].现代商业, 2012, 33:134-135.

[3] 房海梅.略论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 18:94-95.

[4] 刘玉廷.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解读[J].会计研究, 2010, 05:3-16.

企业信息化模式范文第5篇

1 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现存问题

1.1 档案管理意识薄弱

很多的企业领导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到位, 档案管理意识相对较为薄弱, 这也就使得与档案管理相关的资金投入也就相对的较少, 档案管理所配置的设备就相对的落后和不到位。与档案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其本身的专业素质也对企业的档案管理是否合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 我国很对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并不强, 他们有的还属于半路出家, 缺乏档案管理经验, 对于企业以及市场的发展都不能及时的进行了解, 使得企业的档案管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节奏, 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2 技术相对落后

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 虽然, 我国的很多企业都建立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系统, 但是, 他们所采用的技术手段都相对的比较落后, 甚至还有一些企业仍然使用者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 (经验管理以及人工管理) , 档案的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企业的额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1.3 缺乏一个健全的管理制度

企业档案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也是当下很多企业档案管理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档案管理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 (1) 档案的整理不规范, 很多的企业对于档案的收集和整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使得有些档案不能及时的进行整理, 有时还会出现档案丢失等现象, 档案的整理效率及其低下, 而且有些企业的档案整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相对较低, 也使得档案的整理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 (2) 企业在档案的利用已经评估方面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因为档案的收集和整理都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 这很容易造成档案缺失, 极大的降低了档案的利用价值, 很多的企业也没有一个合理的档案评估标准, 关于档案的收集整理等方面的工作缺乏经验, 不能及时的对其进行了解, 不利于提高企业的档案利用率以及利用价值, 从而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2 信息背景下企业档案管理创新分析

2.1 管理理念的创新

一个企业的档案信息记录着整个企业的发展历程, 它既包含着企业发展的技术投入, 也有企业发展的经验总结。所以, 企业的档案管理对于整个企业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是保证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 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其中档案管理产业化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企业档案管理产业化需要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本身需要较强的专业素质, 而且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也需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 不断的提高档案信息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出档案在企业中的意义。

2.2 体制创新

第一, 对企业档案进行一体化管理。一体化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档案的利用率, 将档案、信息、资料等一切信息资源进行集中管理, 也有利于不同信息管理部门的交流合作。

第二, 加强全过程控制。全过程控制就是将原来的档案管理模式向档案材料全过程管理模式转变。这就需要在进行档案管理的工作中, 将档案信息的生成、收集、处理、入库、利用等整个过程进行记录, 对其进行全程管理。

第三, 将考核机制运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来。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本身应该具有较强的知识能力, 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 计算机应用以及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将考核机制引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来, 对培养以及激励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起到促进作用。

2.3 创新管理模式

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而且信息技术也受到了很多企业的欢迎, 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企业档案管理中来是档杆管理发展的趋势。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中, 通过建立一个数据库, 将那些纸质的档案资料进行处理后, 将其转化为电子信息档案, 并将其储存在数据库当中, 当使用的时候, 指需要通过计算机或者其他设备连接到数据库, 就可以快速的查找到, 这极大的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 同时电子档案也非常的方便保存, 也能有效的保证档案的完整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 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 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 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工作中, 要对档案管理又足够的重视, 对当前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对其进行创新, 从而不断的完善企业的档案信息管理, 发挥档案的真正作用, 最终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摘要: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 现代企业单位所接触到的档案以及文件大多都是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存在的。很多企业的档案管理相关部门已经建立了一些相关的数据库, 但是在实际的生产工作中, 档案的查找仍然存在着单机查找、手工查找等现象, 这种档案管理已经查找方式效率极低, 而且还经常出现查找不到或查找不全的情况, 这非常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对信息背景下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进行分析。

关键词:信息背景下,企业档案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 赵薇.企业档案管理创新与服务模式探析[J].办公室业务, 2013, 05:201-202.

[2] 侯林.企业档案管理功能服务模式创新[J].东方企业文化, 2013, 11:88.

[3] 张秀华.企业档案管理创新与服务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3, 23:176-177.

上一篇:农业信息化管理下一篇:高校财务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