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事业单位工作总结范文

2023-08-09

基层事业单位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党建档案管理制度

要做好基层党建档案保密工作, 必须制定完善的基层党建档案管理制度, 使基层党建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一) 基层党建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包括移交接收、分类、立卷归档、保管利用等等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建设能起到保护党建档案信息安全的作用, 特别是党建档案的利用制度, 更是为确保党建档案信息安全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 在党建档案资料的收集过程中, 应该按照国家综合档案管理的要求。形成自己独有的《党建档案分类及档号编制》《党建文件材料的形成收集整理和保管》《党建照片档案及数码照片档案管理》《党建全宗卷的编写》《党建档案管理》以及《党建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和《党建档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独有的党建档案管理。

(三) 党建档案利用制度一般是查阅、调卷工作制度。1.根据当地组织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和要求, 对不同级别党员、干部, 组织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查阅、调卷制度。在大力开展基层党建档案利用工作的同时, 确保不失密、不泄露及确保党建资料文件的完好无损。

2.基层党建档案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的条文应严谨而简单明了, 便于档案工作人员执行, 并在实践中认真加以完善、充实、总结。

二、重视基层党建档案保管环境及过程

基层党建档案资料的收集与保管工作, 重点在基本党建档案的存放及档案管理工作, 它包含在这两个环节中, 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做到基层党建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一) 设立专门的基层党建资料库房, 从而保证党建档案资料的安全。党建资料库房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 在组织部门的指导下, 应单独兴建。档案库房应该与办公室分开, 与查阅室分开。出于对党建档案保密工作的需要, 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制定严格的进出、保密制度, 无关人员严禁入内。防止党建资料的丢失、泄密等严重事件的发生。

(二) 党建资料档案保管工作坚持按照档案“八防”要求进行。档案“八防”即:防火、防盗、防潮湿、防高温、防鼠、防虫、防水、防污染。

(三) 对党建资料要做到收集不断, 从而保证档案的连续性。完好无损, 保证党建档案不断档、档案不损坏, 对有损坏的档案要及时进行修补、充实;不能因工作人员的失误, 造成档案被窃、丢失而对档案的安全、保密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四) 党建档案作为一个单独的档案体系。要求档案保管也应做到工作有条有理, 档案摆放整齐, 一目了然、工作方便。

三、做好档案利用的监督

基层党建档案应该保密, 但保密的目的是为了利用, 但党建的资料利用, 是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的, 不然就失去了档案的价值。在党建档案利用过程中, 做好保密工作。每位利用者严禁将档案带出档案室及随意摘抄其档案内容, 并做好档案利用时的监督, 确保党建档案内容不泄密, 切实做到党建档案在利用中的安全性和利用的有效性。做好档案利用过程中保密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即有效地发现并制止、纠正档案利用过程中不利于档案保密的各种不良行为。加强重点监控, 档案室最好能安装摄像头, 并对某些有不良习惯查阅者进行监督。档案机要部门要加大对党建档案保密的宣传, 工作人员要做到对档案保管勤检查、勤添加。

四、提高党建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

党建档案工作人员是档案管理人员, 因其具有特殊性, 所以在工作中有独特的地位和特点。作为党档案工作人员, 对个人素质有相当高的要求, 对党的忠诚是首选条件;二是严格的保密要求;第三是个人的修养。要具有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 必备的现代化业务技能管理和计算机操作知识等。

在具体的党建档案保密中, 档案工作人员要切记, 在任何情况, 不能把党的机密、党的建设、党的决议、党员个人信息等带到公开场合, 说三道四并对基层的领导干部个人信息进行评价, 泄露党的机密。党建档案管理人员应该随时随地把党的各种信息安全作为自己必须要保密的工作。

五、加强党建档案保密的宣传

党的干部和党员依法履行对党的秘密信息的保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基本义务和职责, 要对党员进行《保密法》《档案法》学习、宣传和教育, 加强对党建档案保密工作的宣传就显得相当必要。要不断地向广大党员宣传党建档案的知识, 使每位党员了解党的建设工作和党建档案工作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使党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的活动所形成的档案更具有准确性、完整性、充分体现党的建设成果。在适当的时机对党员举办档案知识讲座等形式的宣传工作, 使全体党员了解党的建设和党建档案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从而提高全体党员个人的素质和修养。

摘要:党建档案是党的信息载体, 党建档案的保密工作涉及国家、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信息安全, 一旦泄露, 将会造成巨大的甚至无法弥补的损失, 所以本文从制度、保管环境、监督、人员素质和宣传方面简述了如何做好基层单位党建档案保密工作。

基层事业单位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基层单位的档案是单位生产、经营活动中直接形成的真实记录, 是单位规范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是单位发展过程的历史凭证, 是宝贵的经验财富和信息资源, 是与单位同步发展的无形资产, 其中包括文书档案、业务档案、人事档案、财务档案、安全档案等等。各种材料记录着单位不同时期, 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 它在科学管理、领导决策、工作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处理重大问题中, 有着依据、凭证等重要作用。如:某单位因违规用电造成了火灾事故的发生, 在事故调查中, 安全档案的原始记录是调查事故原因、分清相关人员责任的依据。只因安全档案中日常检查工作记录不全, 缺少被检查单位负责人签字, 尽管检查人员一再强调事发前曾经已将此处进行了断电处理, 而被检查单位负责人否认此事, 双方各执一词, 挣得面红耳赤, “口说无凭, 立字为证”这句谚语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在最后定责时致使检查人员、被检单位当事人、负责人以及相关领导都受到了追责处罚。实践证明, 档案管理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单位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规范性管理的落实, 直接影响着单位领导的决策和指导工作, 由此可见, 档案管理在现实工作中的权重非同一斑, 做好基层档案管理工作责任重大, 意义深远。

二、基层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 对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 在大多数人心里, 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只是应付一些上级考评检查所需, 而无实际作用, 没有把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到应有的认识层面加以认识, 还存在着“检查时重要, 不检查不要” 的错误观点对待档案管理工作, 往往是抱着“日常不收集, 检查搞突击”的工作态度, 在上级检查、考核验收前临时抱佛脚, 抽调人员突击整理归档应付, 没有认识到基层档案在信息化时代的实用价值。甚至有些领导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只是收集、整理、保管一些已过时的文件材料, 投入人、财、物去管理, 不能给单位创造经济效益, 出不了政绩, 没有真正的从对历史负责、对工作负责的高度去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二) 档案管理力量还较为薄弱。基层单位由于种种原因, 一直面临着“人少事多”的情况, 很多单位没有设专职档案管理人员, 一般由办公室文秘人员兼管, 且该人员在实际工作中, 疲于应付日常上传下达、起草行文、撰写总结等多项琐碎繁忙的工作, 客观上导致了文秘人员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去。尽管有的文秘人员很想做好这项工作, 却是力不从心, 致使有些档案收集归档不及时, 材料不齐全、不规范。另外, 充当档案管理的兼职人员由于工作需要时有变动, 不够稳定, 档案业务知识欠缺, 工作链衔接不到位, 致使档案管理质量一直不高, 极大地降低了基层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

(三) 硬件建设投入相对不足。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以物质基础为保障, 必须要有专项经费才能得以完善。现实中, 尽管每年上级部门都加大了对基层单位的资金投入力度, 但具体落实到档案管理中的资金仍不足, 很多基层单位都没有自己的档案室, 设施设备老化, 办公室、库房、阅览室三不分同处一室现状存在于很多基层单位, 即便有些基层设置了档案室, 也与整齐、规范统一的档案室要求相差甚远;更有甚者将档案库房、储物室共用, 随意找柜子存放档案, 五花八门不统一, 比较零乱, 极易发生档案缺失现象, 不利于档案的保存和利用。这种硬件建设投入不足, 设施不完善, 档案管理标准化建设欠缺现象还存在于很多基层单位。

(四) 基层档案管理与服务不相匹配。在实际工作中, 有的基层只注重文书档案的收集, 而忽视了声像档案、电子文档的收集保管工作, 使档案失去了其应有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即便是对已有的纸质材料, 有的基层单位也是堆放保存, 没能及时整理、分类、立卷归档, 致使有些需要的资料没法查找, 影响了档案的利用。另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基层单位也大都配备了电脑等一些新设备, 但是在应用服务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由于配备的电脑有限, 一个科室几个人共用一台, 很难保证电子文档从生成到归档不被删改、删除丢失的可能, 以及档案人员不能熟练使用管理软件等, 其不能真正的提高工作效率, 让档案信息得到有效的利用。

(五) 基层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前面也已经提到, 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基层单位大多数对档案管理这项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档案管理人员多数是兼职人员, 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 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等业务只是粗浅的了解, 业务不熟, 难以适应档案管理工作, 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在管理手段方面, 不会使用带有科技含量的档案管理软件及新的管理模式, 还停留在传统陈旧的“保管型”管理方式开展档案工作, 不能真正的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管理档案, 直接影响到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三、加强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 加强宣传, 强化领导, 提高全员的档案管理意识。要想真正做好基层档案管理工作, 就必须从上到下全员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通过各种途径搞好宣传发动, 通过网络、报纸、橱窗、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档案工作、介绍档案工作的内容、性质、作用等, 普及档案知识。利用多媒体组织大家观看档案的重要作用纪录片, 以及适时开展档案培训、档案讲座等, 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 动员全体人员关注档案工作, 自觉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以此来提高全员对档案的认识。促使单位领导从根本上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实用性, 切实把档案管理纳入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 作为单位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 在实际工作中, 加强档案工作领导, 明确分管领导、责任部门、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使档案管理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确保档案工作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单位的建设和发展。

(二) 加大投入, 立足规范, 完善档案基础设施建设。硬件设施是确保档案有效保存、延长档案寿命、充分发挥其信息提供与利用的物质保障。基层单位要从根本上改变无档案室、档案库房和“一室多用”的现状, 就要根据本单位实际, 不断加大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 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 切实改善档案室办公环境和档案库房设施, 不断完善硬件设备, 严格按照标准, 立足规范, 避免样子工程, 做到“三室分开”即:库房、阅档室、办公室三室分开。配备专用质优的档案橱、档案盒、装订机、计算机、打印机、空调机、温湿度计等设备, 努力使档案库房达到“八防功能”, 即:防火、防盗、防潮、防光、防尘、防高温、防虫、防鼠。以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确保档案的安全、有序管理。

(三) 稳定队伍, 强化培训,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基层单位要提高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 就要根据工作实际, 设立专职档案管理人员, 选择政治可靠、作风正派、责任心强的人员从事档案工作, 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性, 明确职责范围, 使其专心致力于档案管理工作。同时, 要注意专职人员自身业务知识的培训, 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 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办法, 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档案工作人员到先进单位观摩学习、交流,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聘请档案部门专业人员到单位现场授课指导, 培训业务知识、计算机应用等, 使档案工作人员及时掌握档案管理业务规程、要求, 以及领悟一些先进的现代化管理理念, 提高业务技能。另外, 在实际工作中, 专职人员要勤奋好学, 爱岗敬业, 在学中干, 干中学, 用高尚的职业道德, 严谨的工作作风, 过硬的业务技能, 大胆的创新精神, 把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四) 依法治档, 建章立制, 完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加强制度建设, 严格依法治档, 是新形势下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迫切要求。为使档案管理工作更趋科学、规范、易于操作, 必须把规范行为、从严管理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筋骨, 要从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 保管、借阅、安全等各个环节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如:《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借阅制度》、《库房管理制度》、《各类文件归档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日常实际工作中, 严格遵守、执行, 使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程序清晰, 职责到位, 形成档案工作的良性循环, 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

(五) 归档完整, 提升服务, 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做好档案材料的收集, 是确保档案材料完整的重要环节。首先, 档案人员要注重日常档案的收集工作, 既要收集纸质载体, 又要收集影像、照片、录音等介质载体的信息。其次, 监督、指导所属各科室等部门档案的收集、整理, 严格标准, 抓好细节, 协调好本科室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争取档案收集的主动权, 保证各部门形成的文件按时按要求及时归档移交。特别是职能科室档案, 为了查档方便, 不愿移交自行保管问题, 要多方协调, 采取原件移交复印件留存的方式, 确保档案的统一管理。另外, 优化服务措施, 对档案资源进行信息挖掘, 把死资料变成活信息, 把档案管好用活, 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价值。同时,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要充分利用计算机高新技术, 提高档案管理的科技含量, 为利用者提供快捷、高速、准确的服务, 早日适应新时期基层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

摘要:当前, 基层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一些相关分析, 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基层单位,档案管理,建议,措施

参考文献

[1] 肇丽凤.浅谈机关档案管理工作[J].兰台世界, 2011 (5增) .

基层事业单位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一、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管理存在的问题

档案的管理, 是一个单位、企业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单位, 特别是在人力资源以及软硬件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的基层单位来说, 档案管理工作基本上都是名存实亡。就基层单位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言, 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第一, 社会、单位到员工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认识不够, 投入也不够;在单位中, 档案管理工作基本属于“冷门”, 都不是大家愿意接手进行管理的工作;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有许多, 上至企业领导下至每一个单位的职工都需要对自身的这种错误认识以及信息的传递负责。第二, 基层单位档案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意识不够强;大家认为档案管理是可有可无的内容, 不到使用的时候基本不会接触到, 同时对档案管理的相关方法以及措施也很少有所涉及, 这些问题间接地反映出基层单位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没有具体的管理措施, 也没有日常的检查和管理工作, 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相关内容知识的培训机会也是少之甚少。第三, 档案管理的软、硬实力都不够, 在信息更新上严重滞后, 没有专业的人才进行具体的工作管理, 也没能做到与时俱进, 引入先进的管理方法以及管理设备更是遥不可及, 在档案管理上存在着严重的不标准、不到位等一系列的问题;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基层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 而企业档案工作管理认识不足的同时也导致企业中每个职工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一知半解;而没有统一的管理措施和管理体系机制则使得管理方式落后, 年限久一点的档案资料在保存的过程中发生丢失, 给相关工作的展开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总而言之, 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管理问题严重, 发展以及改革势在必行, 任重道远。

二、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精细化管理措施

要想解决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那么对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管理做出相应的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具体言之, 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精细化管理的措施才能够将基层单位档案工作做好。首先, 无论是基层社会、单位还是单位的职工都需要从思想上以及实际行动上对单位档案的管理工作提高重视以及关注度, 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改革和管理, 将档案管理工作列入日常的主要检查内容, 而这项深入改革的措施则需要落到实处, 如何才能做到让全体员工和整个社会都对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能够有一个更高的关注度呢。第一, 我们需要改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旧思想、过去式的认识, 从社会认可度、岗位职称、工作内容重视度等方面给档案管理工作一个更为轻松的环境;在保证外部环境相对宽松的同时, 我们需要从内在因素着手对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管理展开改革, 在统一对基层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思想的基础上, 我们还需要在实际行动中有着强力的表现, 这需要我们的单位领导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 在日常工作中将档案管理工作放到一个较为重要的位置上, 自己带头学习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自己带头对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负责, 甚至在人数不多的单位中, 可以采取轮班的方式对档案工作进行管理。其次, 引入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以及管理方法和手段, 定期对单位的员工开设相关的讲座以及学习的机会, 让职工对档案管理工作以及档案的认识有一个更为系统、全面的提高, 使得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好地传递下去。档案管理工作看似十分的简单, 甚至在外人看来就是一个可有可无、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 但是深入到具体的工作中会发现这是一个庞大的工作体系, 包含了许多工作内容, 需要我们从点滴做起, 从小事做起, 构建合理的管理方式和系统才能够将档案管理工作行之有效地一直延续下去。因此专业的技术人才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而让每一个职工了解和认识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质和内容则可以使得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以及相关手续的办理更为高效。同时, 完善档案管理的体系, 结合互联网、计算机平台等先进的技术, 让档案管理能够做到标准化、系统化, 进一步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

三、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管理发展展望

基层单位由于自身的特殊性, 在档案工作管理上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在发展中遗留下来的问题也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 只要我们能够从点滴做起, 从小事做起, 那么, 将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管理做得更精细化、标准化乃至系统化并非痴人说梦。但是, 这也需要我们把握好方向和原则, 对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管理存在的问题不能视而不见, 应该痛下决心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和完善, 在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克服各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努力将各项改革措施和手段执行下去, 推行开来。当改革措施取得一定成效后, 需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 对管理措施进行适应性的调整, 但工作不能够半途而废, 而应推行到底。只有这样, 发展之路才能走得更为长久;同时, 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我们需要在全国的基层单位建立一个适用性较为广泛的管理体系和机制, 推行一些管理效率和较为先进的管理措施, 让各个基层单位在档案工作管理中学习和参考, 根据自身单位的自身具体情况, 发展出符合自己单位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的档案工作管理方式, 形成档案工作管理“百花齐放”的局面, 让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管理体系更全、更新、更好。

四、结语

通过上文, 从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管理存在的问题、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精细化管理措施以及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管理发展展望等方面展开一番剖析可以看出, 我国基层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在发展的过程中遗留下来许多的问题, 深化改革难度较大, 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基于基层单位档案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改革的形势更是刻不容缓, 因此,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我们需要从普及社会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度、重新建立档案工作管理体系和机制, 让其成为基层单位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成为大家的共识, 共同将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摘要:本文以基层单位档案工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笔者的理解和工作经验, 对如何做到管理精细化作出一番探究, 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管理,精细化,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 齐建华.浅谈新时期档案和谐管理模式的构建[J];湖北档案, 2008年Z1期.

[2] 林红棉.我国机关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 2011年.

[3] 扶沟县档案局刘孟月.谈如何做好基层档案管理工作[N].周口日报, 2010年.

基层事业单位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所谓预算管理是运用科学方法对单位资金进行预测、控制、组织、调节、监督的一项管理措施[1]。对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预算管理必须要遵循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法规,接受国家财政监督,将单位各项收支都纳入到预算管理范畴,以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确保财政资金用到实处。

(一)预算法治化的要求

社会主义法治在预算领域最重要的表现和运用就是预算法治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原来使用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2015年我国出台了新的预算法,使预算收支主体的预算行为纳入现代法治轨道,实现依法预算收支的良性社会秩序状态。新预算法最重要的要求是使各基层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更透明、合理以及全面,能够在基层预算单位中充分体现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刻含义,使其全面加强预算管理,不断地提高预算制度的实用性,从而确保预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提升单位管理水平的要求

行政事业单位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加强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它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管理和运行进行调节[2],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监督执行手段,尤其是依靠预算编制、执行、控制以及评价、考核等多个环节,可以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特别是经济管理中发挥必要的规范作用,同时,改善行政事业单位收支,强化财务监督管控,进而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总体目标的实现。

(三)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要求

实行预算管理,可以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监督,合理控制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考核和预算控制。同时,也可以使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管理更加完善,能够做到收支平衡和勤俭节约,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得到有效控制,提高其使用效率,杜绝不必要的资金浪费问题,反腐倡廉工作能够有效开展。

二、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细

一是编制时间较短。以中央预算单位为例,中央预算基层的三级预算单位,每年“一上”预算编制时间大概为8月份左右,且预算控制数下达后,预算编制、上报时间都集中在几天内完成,这就导致预算单位预算编制不够细,预算审核不够充分,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

二是编制主观性强。一方面,单位的预算工作往往简单的由财务部门来完成,通常情况是依据本单位上年相关数据和编制人员的主观经验编制预算,导致预算编制与单位年度实际预算执行、预算管理与单位资产管理、政府采购需求和实际执行之间脱节。有些基层单位对预算编制的态度是完成规定动作,为完成上级任务而编预算,所编制出来的预算质量低下,大大减弱了预算管理作用。另一方面,资金使用部门在预算实际编制过程中很少积极参与其中,在编制申报项目时未全面开展调查与论证,随意性大,致使预算项目不细、编制粗糙、预算的刚性不够。

三是编制方法简单。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方法部分还是仍采用基数预算编制,是以上一年度的预算金额或者实际支出数作为一定的参考,以以往年度的基数为基础,再结合本年度的预算收支情况和预计支出情况进行预算的编制,这样的结果往往不精确,与单位的实际情况相脱节。

(二)预算执行不严

一是专款不专用。有些单位项目资金没有制定具体管理制度,导致专款不专用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单位对一些年初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没有制定具体的支出计划或者管理制度,多数存在资金使用不规范、分配和使用过程不透明,仍采用传统切块分配方式,存在较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容易出现专款不专用的问题。

二是公用经费和项目经费混用。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单位往往将公用经费和项目经费混用,导致日常公用经费项目化,原本有些应属于单位公用经费支出范围的日常支出“打包”成专项预算支出,在项目经费中列支公用经费。

三支出进度不平衡。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惯性,有些单位项目资金前期支出进度较慢,往往都要省着花,一到下半年或年末,资金全部到位后支出进度突然加快,突击花钱现象突出,全年支出进度不均衡。由于大部分项目资金在短期内集中使用,无法监管和保障其合规性、安全性和效益性。

(三)预算考评不实

一是单位内部缺乏专门的预算监督管理部门,导致不能全面、严格、及时的监督预算管理的全过程,不能及时发现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越到基层,预算监督管理越薄弱,由于单位编制、职能等因素限制,在单位内部设置专门的预算监督管理部门或在财务部门划出专门的预算管理监督职能更是无从谈起。

二是单位外部缺乏相应的监督评价机制。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包括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更为重视的是预算审批和预算拨款的最终结果,而对预算整个过程管理缺少明确的监督评价和约束机制,外部主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面的信息、预算执行的情况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外部监督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大大降低。

三是绩效考评为事后考评,缺少事前和事中跟踪评价。例如,专项资金下达后,多数项目未有跟踪评价,项目资金怎么使用,流向如何缺乏跟踪评价,仅仅在次年度开展项目资金的事后绩效评价,这样的事后评价会导致预算绩效评价流于形式。

三、加强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预算编制

一是按标准编制预算。在现行预算体制下,基本支出一般国家有明确标准,需要按国家标准执行,要严格执行基层单位本年度人员、机构和所涉及的各项工作任务按标准费用编制预算。项目经费的使用各基层单位一般没有明确的标准,要根据以往年度该项目的实际支出状况或者年度工作目标来确定相应的支出标准。在确定了项目经费的支出标准后,单位应引入科学的预算方法,即零基预算法,对项目经费进行预算,使下一年度的项目经费预算不受以往数据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预算编制[3]。

二是增强预算预见性。单位的预算编制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将预算定位于对财政资金的事前计划,结合单位各部门下一年度的组织计划和发展目标,并在充分调研、走访和分析的基础上掌握一手数据资料,精细化编制预算,确保预算数据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准确性和合理性,使预算紧密贴近于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未来业务开展,有助于强化单位的财政资金管理。

三是项目实施滚动预算。对于一些跨年和重大项目,采用“周期法”进行编制。例如,我单位在进行基建项目建设过程中,首先确定该基建项目的总预算,然后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和计划确定每年具体所需经费,再编入每年的项目年度预算。这样每年项目经费能保证到位,又能有效保证项目的预算执行和项目的有效实施。

(二)强化预算执行

一是刚性控制和柔性控制相结合。要严格按照上级下达的年度预算控制数来执行,具体来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实行刚性控制和柔性控制相结合的原则。对于已制定进度计划的某个项目支出,要对该项目特定支出的费用仔细审核,严格按预算执行,实行刚性控制;对于像办公费、差旅费、维修维护费不易区分的项目支出,则实行总额控制的办法。同时,各职能部门和项目的负责人要密切配合,按项目预算狠抓落实和预算执行,加强过程控制,保证把握好各项支出的进度,实现预算控制的目标。

二是定期分析预算执行情况。目前,中央预算单位意见开始实行按月报送预算执行情况,定期分析预算执行情况。要坚持多维度对比分析,按照“点面结合、因素分析、突出重点”原则,采用横、纵向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对预算执行情况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预算收支增减变化的规律,为更好完成预算执行打下基础。

(三)强化预算考评

一是完善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管理制度。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监督预算的有效执行,确保预算考评机制落实到位,杜绝出现走形式化、走过场的情况发生。在单位内控中,要将支出管理作为预算考评和内控的重点。应当将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进行监督评价的牵头部门。在实施审计和评价过程中,要准确定位预算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确定预算失控点,针对薄弱环节采用整改措施,并加大对整改过程的监督审查力度,彻底消除预算失控隐患,促使单位各项财务活动合法合规开展,不得出现财务支出超预算情况。

二是强化专项资金监管。单位要针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建立起绩效评价体系,实时监控专项资金是否得到专款专用,不得出现擅自挪用资金的情况,切实落实专项绩效评价和审计。加强对资金事前和事中的跟踪监督,对单位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效率低下、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行为的单位,追究项目负责人的责任。

四、结束语

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单位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考核的全过程息息相关。总之,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应该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的全过程把握控制好,并监督预算管理的全过程,不断提高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保障和促进各项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国家财政部门不断促进预算改革, 传统的低效预算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此, 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特别是基础行政事业预算单位,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有助于提高单位的资金利用率, 也能够有效解决单位预算管理随意性过强, 简单粗放等弊端。本文基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分析了预算编制不够细致、预算执行过程不够严、预算考评不实等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解决和完善措施。

关键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刘惠敏.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加强预算管理[J].财会学习, 2016 (02) :13+15.

[2] 高丽芳.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现代企业文化, 2016 (27) :129-130.

基层事业单位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一、基层事业单位的会计职能

一般来说,我国基层事业单位会计职能被进一步细分为了预测、分析、决策、控制、信息等经济职能。其中,分析与预算是对会计反映职能的分解与深化;会计监督职能的延伸与拓展则为控制与决策。综上,事业单位会计职能通常表现为反映和监督两个主要职能。在分析基层事业单位会计职能时,也可以从这两个大方面入手,并在管理过程中对反映、监督职能重点有所细化,从而做到兼顾又不偏废。以下简要论述细分会计职能。

(一)预测职能:做好基层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并配合单位领导做好资金管理、开源节流。

(二)分析职能:分析出单位预算执行前、中、后工作,找出形成差距的原因,并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进而合理利用资金。

(三)控制职能: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合理调控,使其能达到规定要求的活动。

(四)决策职能:通过选择最佳方案,确定未来发展方向。

(五)信息职能:有效获取基层事业单位总体目标,并为上层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二、基层事业单位会计职能发挥现状

(一)会计工作不规范

在基层事业单位中,会计工作作为财务管理中非常基础性的内容,若相关会计职能发挥不充分,导致会计操作不规范,就会引发一定的财务风险,从而阻碍行业健康发展。因此,我国相关政府部门非常重视会计工作,并通过办法一系列规章制度保证会计职能的发挥效能。但当前,很多基层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存在各种问题。例如,因相关管理人员忽视对会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使得有些基层事业单位在记账、对账和结账等工作上存在问题,包括不按规定期限完成、财务报表不能及时上报、会计工作不规范等。同时,要想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也离不开财务监督和管理的支持。我国很多基层事业单位在自我监督方面无法做到自觉、有效,常常会有隐瞒、作假的问题出现,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钻漏洞的机会,从而阻碍了基层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监督审查工作无法按时完成

我国基层事业单位定期接受上层领导的审查是其义务,并能推动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良好更新,为单位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目前很多基层事业单位没能做好内部审查工作,甚至部分事业单位都不进行内部审查,这势必会影响单位财务工作的有序开展,最终将影响单位健康运行。

三、如何使基层事业单位会计职能更好发挥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强化横向沟通与协作

如何是基层事业单位会计职能得到更好地发挥,首先需要单位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会计工作规范进行,这也对基层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做好内部财务工作,也要积极成为基层事业单位内部沟通纽带和桥梁,通过强化各个部门、部门人员之间的横向沟通与合作,从而实现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动态性协作机制。同时,在协作机制上,会计人员也要及时收取各部门意见,并与部门负责人员进行沟通,将财物工作建立在更好地沟通与反馈基础上,以此摆脱以往财务工作与其他工作相脱节的局面。

(二)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基层事业单位内部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会计职能发挥效果,因此提高会计团队整体素质也是强化会计职能的关键。在如今大经济环境下,基层事业单位对财会人员专业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会计知识已经扩展到了计算机领域中,使得会计工作信息化发展迅速。计算机会计核算相关软件的出现,虽然一方面减轻了会计人员工作负担,但事业单位管理风险也有所增加。因此,基层事业单位还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改革原有的监督体系,强化监督制度等,从规章制度上逐渐强化会计人员综合素养,使其更好地满足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求。

(三)加强会计职能反馈与监督

1. 加强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需要多部门多环节共同参与完成的,因此与参与执行人员和部门息息相关,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财务管理过程。事业单位总负责人员应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并对全局预算负总责,各个部门也要负责本部门的预算工作,将预算责任层层细化并落实到人。此外,财务部门也要负责协调整个预算管理工作,落实有效的沟通交流任务。

2. 进一步优化会计核算管理制度

基层事业单位通过结合本单位实际发展情况,依托相关法律制度框架下,不断完善财务核算工作,并做好财务记录内容核查工作,从而为会计核算优化提供充分的财务资料。

3. 加强应用权责发生制

基层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中应充分发挥权责发生制的作用,对单位内部固定资产、流动资金以及负债加强管理,为会计核算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财务数据。

4. 对会计核算加强监督

事业单位通过强化资金使用规范性、资金利用率以及资产清查等工作内容的监督力度,落实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会计工作,以此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成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基层事业单位合理发挥会计职能对完善财务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有效的会计监督也可以严格把控财务风险,并为重大项目决策、经费支出提供可靠保障。因此,基层事业单位必须扎实落实会计工作,不断强化会计职能,促使会计职能有效发挥,这样才能使单位在有限的经济资源下更好地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我国基层事业单位通过增强会计职能,充分发挥会计职能作用,可以进一步完善会计工作,并增强其真实、准确性。因此,基层事业单位应不断改进财务管理措施,强化会计职能,保证会计核算准确性。就此,本文主要对基层事业单位会计职能的有效发挥做出了简单探讨。

关键词:基层事业单位,会计职能,会计监督

参考文献

[1] 王怡.如何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7):229.

[2] 章熠虹.强化会计监督实现事业单位会计职能管理[J].时代金融,2017,(36):167.

上一篇:建筑施工单位工作总结下一篇:施工单位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