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育论文范文

2023-03-03

舞蹈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教学模式由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向多形式教学转变,在互联网的大众化和手机综合征的影响下,智慧教学模式结合手机短视频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众多优势日益凸显。文章分析了疫情后线上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线上线下智慧教学的方法,讨论了智慧教学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日后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羊生产学;智慧教学;短视频;教学效果

作为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羊生产学”是该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之一,按照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要求,主要包括养羊业概况,养羊业的主要产品,绵、山羊品种,羊的遗传育种,羊的繁殖技术,羊的营养需要与日粮配制,羊的饲养管理,羊的育肥技术等方面的学习。课程对动物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1]。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教育部大力推进在各个学科形成“互联网+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2],结合传统课堂教育优势的线上教育应运而生,雨课堂、超新、钉钉、腾訊视频等线上教学出现在各个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中。综合2020年线上教学成果发现,“羊生产学”是一门生产实践极为重要的专业课程[3],完全的线上教学,学生无法对专业术语或生产实践相结合,导致学生没有办法很好地理解内容,只能是应付考试,死记硬背。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被控制以及线上教学应用的逐渐成熟,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使传统的PPT教学模式过渡为把手机或互联网短视频特点更好地融入教学中,是当前教学形式的一次重大改革。因此,本文结合线上线下教育的实践体会,针对手机及互联网对“羊生产学”的课程特点,梳理教学时存在的问题,分析课程的优势,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讨和研究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一、当前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氛围的缺失

课堂讲授是课程教学最基本的方法,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学生在家里通过电脑或手机上课。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可以看到教师的画面,听见教师的授课声音,教师却无法获悉学生的听课状态。对学生来说,在教室听课的气氛缺失,没有教师现场监督及提醒学生学习,学生很容易受到家庭及外部的干扰,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是出现电脑放着课程而不听课、零参与的现象;对教师来说,也会因为上课氛围的缺失导致无法准确判断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多、学时少,学生压力大

早期设定的教学学时,大量的教学内容压缩到有限的学时中,采用在线教学后,进一步缩短了课堂的授课时间,这对教师如何更好地组织在线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说,虽然可在课余时间通过反复学习视频来缓解矛盾,但过多在线学习的课程,势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且学生的自律性不高,如果不是硬性要求,而是选择性的学习选项,学生课下的学习率是非常低的。从老师的角度来说,为了增加线上教学的吸引力,日常的课堂备课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相对于年轻教师而言,老教授的线上授课遇到了更大的阻碍,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

(三)实践能力培养难以开展

“羊生产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突出的课程。培养学生实习时的实践能力是这门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4]。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密切联系且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重点是强化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难以在线上开展。这为理论课的在线教学带来了不利影响。学生又很少接触生产实践方面的内容,教师只是单一的理论教学无法使学生形象生动地了解实践,导致实习阶段无法学以致用。

二、智慧教学课程设计

(一)研究目的

在新冠肺炎疫情局势下,教学模式将由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向多形式教学转变,在互联网的大众化和手机综合征的影响下,智慧教学模式结合手机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众多优势应运而生。通过线上教学,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想象力,激发了创造力。智慧模式教学最关键的是可以结合学校最新安装的多媒体教室,最大化地利用线上资源和多媒体工具,使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力,结合手机共同连接区域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集中,提高了教学效果[5]。

(二)研究方法

1. 课前准备

无论是线上还是智慧教学,在课程开始前,任课老师应准备一个清晰、完整的教学大纲,规划整体课程的流程,并进行学校多媒体教室使用的培训,下载并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室中的软件。应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内容,利用网络上的短视频,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所学的内容,如通过短视频,使学生了解绵、山羊品种的识别、种羊的鉴定、饲料配方的配制、重大疾病的防控及羊生产实践中常用的剪毛、生产性能测定、药浴等知识点的小视频,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制作成案例教学视频,让学生从被动的听课转变为主动地积极参与,享受上课的乐趣[6]。

2. 智慧模式授课

由于疫情原因,新疆农业大学秉承停学不停课的原则,启动线上授课,等学生避开开学高峰期后返校进行线下教学,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在前20天的线上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在钉钉或雨课堂的线上教软件上准备教学内容外,学校还会培训教师应用学校新准备好的智慧教室,以备学生返校时使用。

利用新疆农业大学创建的智慧教室中多媒体及希沃软件,在PPT上课的同时,通过短视频向学生展示“羊生产学”中品种鉴定、营养配方、繁殖技术以及疫病防控等中心内容,结合网络视频案例教学,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了解生产实践的知识点,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手机与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讨论进行互动,降低学生课堂上分心看手机的频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课后管理

课后教师会通过钉钉软件在线布置作业,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上传。根据平时的笔记检查及课堂的交流,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重点答疑,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重点。

(三)效果评价

通过对线上教学效果的调查发现,线上教学的教学效果不如现场教学效果,尤其是对生产实践结合非常密切的“羊生产学”课程。依据“羊生产学”的课程特点,借助视频等方式进行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能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生产实践的知识。

从成绩方面评价,最终期末考试结果表明,智慧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教学,成绩在90分以上1人;在80—89分的人数为56人,占总人数的65.88%,相对于2020年3月的只线上教学班级人数增加41人,大幅度增加;在70—79分的人数为27人,占总人数的31.76%,较去年减少24人。从实践方面评价,通过视频和案例教学的学生,在课堂上很活跃,学习积极性高,能主动学习和讨论;在生产实践中能很好地鉴定品种和掌握生产实习现场技能。

三、智慧教学实践创新思考

(一)线上教育,势在必行

“羊生产学”是动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作为动物科学专业大三学生实习前学习的专业必修课,为了进行后续的实习劳动,学生都是抱着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去学习的。但“羊生产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课程,其知识点多,结合前期专业基础课“家畜育种学”“动物遗传学”的知识点,极易使得学生因遗忘基础内容而在学习过程中受挫。羊生产学的传统授课形式是以教师传授为主,通过新旧知识点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温故而知新,将所学的知识点很好地运用到羊生产中。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在“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线上教学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微课、慕课等在线教学方式一跃成为居家教育的首选方式[7]。全国各高校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推出各具特色的在线教学方案,以保证大学生的课程学习可以如期进行。新疆农业大学在“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首先积极组织全体教职工和学生进行网络授课培训,雨课堂、钉钉、腾讯会议等线上软件开始被学习、被使用,以使得教师能在线开展教学工作,学生在线学习完成度较高,综合成绩平均分达到合格。通过在发布网络通知、签到等督促方式,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及时完成教师设置在授课软件上的作业、答题以及测验考试,说明通过学校的培训和教学,线上教学使得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说明在线教学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但是从答疑讨论的参与情况来看,学生的参与度不一,部分学生没有在讨论区提出疑问或回答问题,说明在答疑讨论环节中,学生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吸引学生注意力是保障智慧教学质量的基础

通过前期的线上教学经验发现,相对于其他教学形式,利用网络及短视频结合授课知识点,学生的参与度相对较高,说明短视频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在提高学生预习及学习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存在学习惰性的原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线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在线教学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较高要求。因此,在进行教学改革及线上课程打造过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线上教学改革的关键。

(三)完善充实线上教学模式是提高智慧教学效果的关键

本课程的线上教学模式主要以在智慧教室采取网络及小视频的教学形式为主,讨论答疑为重要辅助教学手段,保证在线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强化及师生互动。首先,从教学效果来看,小视频可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点的认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互动性,但小视频的观看效果和视频内容还需要不断提升和加强。因此,在羊生产学今后的智慧教学改革过程中,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如采用二维码扫描来介绍绵、山羊品种、羊各个生长阶段所需要的营养配方、繁殖技术以及疫病防控等中心内容,使学生可通过二维码的方式随时随地学习和了解知识,从而真正做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其次,通过网络采取更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及时调研学生学习情况,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提高学习效率作为课程设计及考核的重点。

四、结论

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教学必将会慢慢普及,传统的线下教学也会因为逐渐丰富的网络资源而变得更加充实和有趣。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而言,线上教学都还不是一个很成熟的教学方式,仍处在探索、学习的阶段。运用线上的直观和生动,结合线下的互动和沟通交流,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形成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曾献存,李志远,蒋松,等. 《羊生产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索[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7,38(10):70-72.

[2] 李林,刘媛媛. 教师在线教学适应性及教学效果研究——基于322份样本的问卷调查数据[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8(03):157-160.

[3] 楊雨鑫,杨朝霞,陈玉林. 《羊生产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讨[J]. 家畜生态学报,2011,32(02):106-109.

[4] 曾献存. 动物科学专业《羊生产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 考试周刊,2015(08):5-6.

[5] 刘喜生,张春香,张建新,等. 《羊生产学》课程本科教学改革探讨[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03):28-29+33.

[6] 马友记. 《羊生产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 家畜生态学报,2013,34(09):90-92.

[7] 孟梦. MOOC:高等舞蹈教育的又一个机遇:由“停课不停学”现象所引发的思考[J]. 舞蹈,2020(03):05-12.

(责任编辑:汪旦旦)

舞蹈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舞蹈属于肢体语言艺术,表达着一种无以言表的特殊情感,而民族舞蹈是舞蹈是不可或缺的核心组成要素,有着生动活波的艺术形式,丰富多彩的表现内容,频繁出现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已被提出新的要求,要具备“人文性、地方性、民族性”特点,需要多角度巧妙地把民族舞蹈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 民族舞蹈 体育教学 结合 实践

就民族舞蹈而言,是以情感表达为切入点,以人们的思想情感为中心,来支配身体完成一系列相关动作,又被称之为“人体艺术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还具备“古朴、纯真”的元素。在新时代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需要巧妙地融入民族舞蹈,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地学习体育知识、技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使其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一、民族舞蹈概述

就民族舞蹈而言,属于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是其它舞蹈艺术形式的核心来源,它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应运而生。也就是说,劳动人民是民族舞蹈的直接创造者,有着浓浓的地方特色,鲜明的人文风俗,能够客观地反映不同历史背景下的社会实际情况。随着时代不断演变,被注入很多全新的舞蹈形式,更好地去表达人们内心无法言说的情感,那份真实而淳朴的情感,有着浓浓的地方特色,又有着独居魅力的舞蹈风格。由于民族舞蹈在人民群众产生,也需要由人民群众去传承这样一种传统舞蹈形式。换句话说,民族舞蹈还具有其他一些鲜明的特点,比如,适应性、群众性、地域民族性。以综合性为例,民族舞蹈的类型并不是单一的,比如,绿洲文化型、海洋文化型、农耕文化型,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太平鼓、秧歌、花鼓灯”等都属于农耕文化型。

二、高校实施民族舞体育的重要性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民族舞蹈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就现代教育而言,更需要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而美育可以美化人的心灵和行为,具有良好的品质,为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做好铺垫。就民族舞蹈而言,能够客观地折射出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向往,并对此进行歌颂、赞美,鞭挞“假、丑、恶”。作为一种重要的人类你表达、交流情感的手段,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民族舞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陶冶学生的情操,更好地去认识并感受美,不断开拓他们的视野,强化他们的民族情感,认真学习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其次,可以不断丰富体育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素养。民族舞蹈和体育教学的融合可以不断强化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意识到学习体育课程的重要性,能够在丰富的体育资源中找到适合自身锻炼的运动项目,逐渐提高自身的体育能力。最后,还能进一步促进全面健身计划的实施。它在高校的实施能够引导学生培养运动技能,逐渐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步入社会后也能积极参与到各类民族舞蹈运行中,达到健身的目的。

三、民族舞蹈和体育教学相结合实践

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巧妙地融入民族舞蹈是非常重要的,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准确把握彼此具有的特点,优化教学方法。因此,本文作者以高校健美操教学为例,对民族舞蹈的融入实践予以了探讨。

(一)合理选择不同风格的音乐,开展健美操教学

通常情况下,就健美操音乐而言,需要选择爵士乐、迪斯科等具有现代特色的音乐,但长期受这些音乐的刺激下,学生会逐渐对健美操课失去兴趣。为此,教师需要选择那些具有民族风格的迪斯科音乐作为伴奏音乐,激发学生进行健美操练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节奏感、韵律感,进一步提高健美操教学效果。主要是因为在音像教学设施作用下,把不同民族分割的音乐知识融入到健美操教学全过程中,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健美操以及音乐之间的结合,培养他们多方面技能。

(二)优化教学方法

在融入民族舞蹈过程中,要全方位分析舞蹈动作具有的多样化特点,对学生有着怎样的锻炼价值,并根据健美操具有的特征,巧妙地将二者融合,达到“育体、育心”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练习一些“原始”的健美操动作,再配上具有现代特色的迪斯科音乐,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在此基础上,以健美操步伐为核心,巧妙地融入民族舞蹈的手臂动作,并以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为背景音乐,对学生进行深层次地练习,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在健美操的热身部分、结束部分适当编入争端的民族舞蹈,整套完成之后还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土族、撒拉族等民族舞蹈,以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为背景音乐,展开练习,还可以引导学生自行编排相关的民族舞蹈,不断展现他们自身才能。

四、结语

总而言之,民族舞蹈是作为一种人体运动艺术,属于一项特殊的“美”运动,需要对其引起高度的重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把民族舞蹈巧妙地融入其中,充分展现其自身魅力,不断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断挖掘学生各方面才能,使其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在锻炼他们身体、塑造形体的时候,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不断完善他们的认知结构,培养他们更多优秀的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新时期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有效性,使其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赵斯文.探究民族舞蹈引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J].当代体育科技.2015,19:188+190.

[2] 曹智.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分析及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20:199-200.

[3] 黄艳萍.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1,01:87-88.

舞蹈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高等教育各领域。该指示对高校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本文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探索红色文化元素融入高校舞蹈专业教学的路径,以期充分发挥舞蹈专业教学的育人功能,实现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课程思政理念  红色文化元素  高校  舞蹈专业教学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2019年度专项科研计划项目《新时代下延安红色舞蹈创作研究》(项目编号:19JK0950)。

“课程思政”指的是高校所有课程均带有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等功能,肩负着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的重要任务。课程思政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元素,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发挥课程的德育作用,在高校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渗透相关精神、理念,从而提高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中创造的实践产物,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可在舞蹈专业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红色文化的概述

红色文化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上红色文化是中国近代各族人民创造的精神与物质成果;狭义上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精神总和。红色文化的内涵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体现在精神层面,比如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井冈山精神等,又比如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还包括革命历史遗址、纪念馆、博物馆等物质层面的内容。这些文化中蕴含着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坚定信念、爱国爱民等精神,不仅具有新民主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还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总结与体现。

红色文化元素在高校舞蹈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价值

1.红色文化元素的教育性与高校舞蹈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相契合

红色文化元素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它能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抗震救灾精神、革命遗址等为高校舞蹈专业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首先,红色文化元素能为高校舞蹈专业教学实践提供充足的课程资源,生动的红色音乐、美术资源根植于当时的革命生活,为舞蹈创作提供了灵感。其次,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对舞蹈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红色文化元素具有超越时空的感染力,能彰显出自身的教育价值及艺术特点,将红色文化元素融于高校舞蹈专业教学实践中,可有助于学生道德素养、爱国情怀的培养,指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这与高校舞蹈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不谋而合。

2.红色文化元素的革命性与高校舞蹈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紧密相关

中国早期的革命历史对青年人有着很强的激励效果,鼓舞他们自觉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两者都能弘扬社会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高校舞蹈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引入红色文化元素,能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案例,提升教学育人效果;能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良性互动,有助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例如,高校以本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创建带有红色文化元素的舞蹈,可以拓展舞蹈专业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深化特色专业学科建设,有助于高校舞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3.红色文化元素引导高校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高校舞蹈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渗透红色文化元素,有助于学生崇高理想、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红色文化元素可弘扬民族精神、传递时代精神,在高校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元素的载体作用,使大学生在课程思政的引领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除了习得舞蹈专业知识外,高校还可组织校内外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活动,如带领学生去革命纪念馆、革命长廊等教育基地,培养其爱国情怀,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以红色文化元素为载体拓展课程思政的教学形式,不断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高校要充分挖掘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比如博物馆、烈士陵园、战斗遗迹等,创作独具地方特色的舞蹈精品,拓展舞蹈专业教学范围,营造良好的高校文化氛围,同时,还可以弘扬红色精神,加强学生高尚品质的培养。

课程思政理念下红色文化元素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的实践路径

1.整合红色文化元素,创编红色舞蹈剧

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要注重红色文化元素的渗透,使得教学质量与效果不断提升。教师应根据舞蹈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素质教育任务目标,创新红色文化元素表现形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舞蹈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新问题,如艺术创作领域中的碎片化、低俗化问题,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而红色文化元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元素与舞蹈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价值,创编新的音乐舞蹈剧,促进高校舞蹈专业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各地的红色资源文化,创作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舞蹈剧,以拓展舞蹈艺术的表现手段,强化舞蹈专业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

2.拓展舞蹈专业教学方式,提升教育實效性

在传统高校舞蹈专业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通常进行单方面的理论灌输及示范指导等,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新一代大学生带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他们在知识习得方面过于依赖手机、电脑等媒介,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元素时,若只采取传统教学方式,将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媒介,对传统大众媒体进行有效补充,真正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多样化发展,增强红色文化元素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使高校舞蹈专业教学更加贴合学生发展实际,从而提升舞蹈专业教学的实效性。

3.丰富情感体验,统筹舞蹈专业教学与德育的发展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处于迅速发展之际,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更加频繁,文化产业呈现出多元化特点,然而,多元文化观念的碰撞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有些青少年盲目追求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与拜金主义等,这就对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在“文化强国”背景下,高校应加强红色文化传承工作,充分挖掘其背后蕴含的价值。红色文化自形成以来便不断完善,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可为高校舞蹈创作提供动力和灵感,让舞蹈工作者结合特定背景下的历史人物创作出相应的舞蹈艺术作品,如中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大型音乐舞蹈《东方红》等,均蕴藏着特定的红色文化内涵、价值观念。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发挥红色文化最基本的德育功能,还要借助现代多媒体的发展優势,创编出更多有利于传承红色价值观的舞蹈作品,使其为舞蹈专业教学增添更多红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元素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丰富高校舞蹈课程建设、拓展舞蹈专业教学形式,因此,教师应借助红色文化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通过实施红色专题教育、加强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以此培养其艰苦奋斗、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调动其对舞蹈艺术的热爱,确保舞蹈专业教学与德育的可持续发展。

4.建构基于红色文化元素的舞蹈实践教学体系

红色文化元素中蕴含着大量的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及行为规范教育等,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重要内容,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元素,能有效弘扬红色精神。舞蹈发展的历史并不是某个地区的历史,还会传承特定的民族精神,为民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应用红色文化元素对当地的红色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创作鲜活的英雄人物,例如,用舞蹈语汇表达革命时期红军战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舞蹈特有的艺术内涵,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无论哪种舞蹈艺术,都要根植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内,通过与特定的文化精神相融合,凸显其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涵,以表现舞蹈独特的艺术风格,拓展舞蹈专业教学的影响力。将红色文化元素应用于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可以更好地诠释红色文化内涵,让当代大学生深刻感悟舞蹈艺术的魅力,为舞蹈技能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实践教学是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的关键内容,可在实践中加强学生对舞蹈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舞蹈技能。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资源,能以多元化的实践方式提升舞蹈课堂的教学质量,比如,通过红色小品、话剧等实践活动拓展校园舞蹈文化的影响力,有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为了提升高校红色舞蹈实践教学的实效性,高校还要制订科学的时间制度,以确保高校舞蹈专业教学活动能规范化开展。

综上所述,高校舞蹈专业教学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元素的价值,把红色文化中包含的精神渗透到高校舞蹈专业教学实践中,打造红色文化元素应用的新模式,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丰富红色文化元素的感染力,积极为红色文化元素的传承和弘扬作贡献。此外,高校还需不断创新舞蹈创编的表现形式,拓展创编内容,从而实现高校舞蹈专业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龚倩,郭贝贝.红色音乐和舞蹈融入高校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艺海,2020(4):105-107.

[2]胡晓丽.舞蹈创编中红色资源文化的应用研究[J].戏剧之家,2018(17).

[3]高立雄.浅析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舞蹈创作中的运用[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7(12):94,98.

[4]安华文.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J].戏剧之家,2014(18).

[5]王调兰.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的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结合研究[J].中国包装,2019,39(12):82-84.

[6]杨春扬.依托红色文化延伸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J].速读(上旬),2019(12):116-117.

[7]袁振祖.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声乐课堂中红色文化融入策略[J].青年时代,2019(28):81-83.

[8]代先祥,赵红丽.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以淮南地区红色文化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6):110-112.

[9]陈立勇.基于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J].大庆社会科学,2019(1):40-43.

[10]王强,高学钦.闽东红色文化资源在“课程思政”改革中的价值[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5-9.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  陕西延安

舞蹈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在我国的舞蹈表演中,演员追求更多的是精湛的舞蹈技术和高超的表演技巧,动作标准技术纯熟,却很难将舞蹈作品中的感情表现出来。舞蹈是很高尚的艺术,在舞蹈表演中仅仅依靠技巧和动作标准是不能将舞蹈的灵魂表现出来的。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要注重舞蹈意识的培养,才能将舞蹈中蕴含的感情和舞蹈灵魂的精髓展现给观众。

关键词:舞蹈 表演意识 感情

舞蹈表演是一种肢体艺术,过去的舞蹈表演中多是追求舞蹈演员专业的表演技能。但是很多时候并不能展现出作品中的感情和引起观众的共鸣。这就要求舞蹈演员在日常的学习和训练中培养舞蹈表演意识,将自身从作品中体会到的感情展示给观众。

一、何为表演意识

舞蹈是一种肢体语言,它是一种在无声中向观众展示美和感情的一门艺术。观众通过观看舞蹈表演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还有舞蹈作品展现出来的内涵。这就要求舞蹈表演着不仅要有成熟的舞蹈表演技术,还要懂得体会舞蹈作品中蕴含的感情,并能通过肢体动作表现给观众。舞蹈的表演意识分以下几方面:

(一)舞台习惯意识

成为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需要漫长的舞蹈学习和练习,训练的过程往往艰辛而刻苦。在此过程中舞蹈老师要想学生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学生明白舞蹈从来不是一触而就。台下的“十年功”和台上的“一分钟”同样重要,舞蹈演员要有意识的将平时的练习当做表演,时时刻刻以舞台的标准要求自己,培养舞蹈习惯意识。

(二)形象美感意识

舞蹈是一种肢体展现的美,舞蹈表演中需要演员每一个动作都是美的。不同的舞蹈展现的风格也不相同,但不论是芭蕾的柔美,还是民族舞蹈中豪放的美,都要求舞蹈演员能连贯,精准的表现出来。带给观众美的享受。美感意识同时包含舞蹈演员动作与音乐的协调,舞蹈演员对自身形象的塑造。在舞蹈训练中有意识的创造美,才能展现给观众一段美丽的舞蹈。

(三)作品表现意识

每一部舞蹈作品都是舞蹈大师们精心创作的,包含的价值和感情不是单靠模仿能体会的,需要舞蹈演员去钻研和用心体会。当拿到一部舞蹈作品时,演员应该首先仔细研究作品中赋予的内涵,读懂一部作品,理解作者创作时的心情和用意,才能在舞蹈表演中将这些表达出来。

(四)创新意识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之所以称为艺术,在于它的自由不刻板。它有一定的规律却又随心所欲,每一个艺术家都有着源源不断的创作能力。因此一个好的舞蹈演员就是能在相同的舞蹈作品中表现出不同的东西。著名舞蹈家金星老师曾经分享过一段自己的经历,说自己在表演话剧的时候曾尝试即兴更改了一句台词,收获了不一样的效果。其实金星老师的舞蹈也一样,不断创作,拥有和别人不一样的风格和气质,才能舞蹈的道路上走远。

二、表演意识的重要性

知道了何为表演意识,那么表演意识在舞蹈表演中究竟有什么作用,对舞蹈表演来说有多重要?

(一)在表演中意识和表演相互融合

表面上来看舞蹈是一种肢体表演,但舞蹈演员向观众表达的却不单单是动作。舞蹈表演之中本身就应该融入舞蹈意识,没有意识的动作表现只能的一种机械的表现。拿杨丽萍老师的著名作品《孔雀舞》来说,在表演中除了舞蹈动作的表现,杨丽萍老师连一个发髻,一个表情都是精准到位的,她完全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孔雀,观众在欣赏孔雀舞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被她展现的美丽打动,更是在一只“孔雀”的灵动中,久久不能回神。舞蹈表演意识与舞蹈表演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表演中的每一个动作都包含了这种意识,它贯穿整个舞蹈表演始终。演员将意识融入表演中,就能自然而然的将舞蹈中蕴含的感情表露出来,无需刻意地去表达,演员就能够体会。

(二)表演意识与表演同等重要

我们都听过军人唱歌,几乎没有任何技巧单单吼区将内心的感情表达出来,即便不在调上听来也总有几分味道。若是将这味道放到舞蹈表演中,就是表演意识的体现。一个能深刻理解作品的舞蹈演员,哪怕表演技巧不十分到位,也能带给观众很大的触动,这就表演意识的重要性。没有表演意识的舞蹈表演就像一只精美的花瓶,华美却冰冷,因此,表演意识与表演同等重要。表演意识要通过精湛的表演来体现,带着意识的表演才能展现出舞蹈的精髓。

三、舞蹈演员表演意识的要素分析

舞蹈演员的表演意识的提高需要借助一定的想象力,发挥其想象思维的优势,舞蹈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必须要具有对事物的联想能力,舞蹈艺术是一门運用想象来欣赏的艺术,同时也需要表演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舞蹈动作是表现人们的情感的一种艺术,任何舞蹈作品都要通过丰富的想象才能实现创造。其次,要培养舞蹈演员的表演意识,就必须让演员的表演的过程中能够把握观众的心理,能够与观众产生互动,这是由舞蹈这种特殊的表演形态决定的,舞蹈演员和观众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因此舞蹈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心中一定要有观众,将观众放在第一位,在表演中通过动作和表情能够与观众产生互动。舞蹈演员在表演的时候,一定要对表演的范畴有所了解,在表演之前,就要对舞蹈动作和舞蹈要表达的思想有深刻的领悟,舞蹈演员做出的每一个动作都要是合情合理的。

四、强化舞蹈演员表演意识的方法

(一)提高舞蹈演员的职业素质。舞蹈演员要想使表演出色,就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才能把握舞蹈要表达的情感,才能将舞蹈动作领悟到位,舞蹈演员要具有丰厚的人生阅历,能够对生活有一定的感悟,所以,在强化舞蹈演员的表演意识时就应该让舞蹈演员进行全方位的学习,通过学习各种艺术理论,能够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舞蹈演员学习了音乐理论,在表演的时候就能领悟音乐的内涵,在动作的表演上就能把握节奏,舞蹈演员应该多了解社会情态,学习各类知识,广泛地吸收各类艺术知识,不能放过一个能够学习的机会,实现在生活中学习,使丰富的知识成为他们提高表演意识的强大的后盾,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文学与舞蹈也有着很大的联系,舞蹈演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借助文学中的意象,从而将文学中那些美的意象用优美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

五、如何培养演员的表演意识

既然表演意识如此重要,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对演员的表演意识进行培养,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选择有助于激发演员感情的曲目入手

演员的表演意识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舞蹈训练中慢慢培养的。而单纯的舞蹈动作的训练是很难让演员产生表演意识的,所以在舞蹈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容易带入感情的曲目给演员训练,有助于激发演员的表演意识。这就好比是给语文成绩不好的学生看他们感兴趣的书一样。例如像《苗女》这个舞蹈,舞蹈本身难度并不大,但是感情热烈,就很适合年轻女孩子去练习。这样的舞蹈不仅能激发演员的兴趣,还能让演员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在训练过程中培养出舞蹈意识。

(二)民族舞蹈的多样化有助于舞蹈意识的培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众所周知少数民族的同胞都能歌善舞。民族舞大多是在人们日常生活形成的,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民族舞风格多样,有的豪迈,有的婉约,富有多元化性质。例如蒙古舞的豪放豁达,朝鲜族舞蹈的小巧温柔,这些舞蹈往往更接地气,演员在学习中很容易产生感情,不仅会喜爱上民族舞蹈,更能培养出舞蹈表演意识。

六、总结

意识是舞蹈表演中不可或缺的情感表达,有意识地培养表演意识,演员才能在表演中将作品中的内涵表达出来,从而与观众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因此,无论是在舞蹈教学中还是在演员的自我训练中,有意识地培养舞蹈意识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黎麟趾.多元训练舞蹈表演意识[J].戏剧之家,2014(3)

[2]衣娜.舞蹈表演意识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成才之路,2014(16)

[3]李竺庭.舞蹈基础教育阶段舞蹈表演意识的开发和培养[J].华章,2011(2)

舞蹈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个案分析等方法,对广州市区具有代表性的体育舞蹈俱乐部进行调查与分析,旨在了解会员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而为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发挥体育舞蹈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发展

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的体育休闲与健身需求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国家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全民健身成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的热潮也促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体育舞蹈作为日常体育休闲与锻炼方式与手段,以获得身心的愉悦。舞蹈是世界艺术文化史上一杆鲜艳的旗帜,并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与宗教祭祀同源,后逐渐演变为载体多样化、意义多元化的表演艺术。舞蹈是刚与柔,力与美,节奏与韵律的结合。体育舞蹈身为舞蹈的一员,由社交舞转化而来,是体育与艺术的高度结合,集体育竞技性、观赏性与健身性于一身,既强身健体又兼具观赏性,又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能满足人们多元化的体育需求。本文运用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对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剖析其制约因素,探寻发展路径,旨在为体育舞蹈俱乐部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体育舞蹈俱乐部为研究对象,以广州市区5所典型的体育舞蹈俱乐部18岁以上的中青年会员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检索查阅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以及Pubmed等外文文献数据库。以体育舞蹈、拉丁舞、国际标准交谊舞、摩登舞、健康等作为检索关键词,通过广泛涉猎、深入挖掘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了解研究现状,熟悉体育舞蹈的发展历史、性质特征、项目分类等基础知识,从而为本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构建扎实的研究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共向5所体育舞蹈俱乐部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78份,有效份数156份,回收率89.0%,有效率为87.6%。同时,对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了检测。

1.2.3专家访谈法

通过e-mail访谈3位广州市资深体育舞蹈专家,进一步了解广州市区体育舞蹈的开展状况,并对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建议进行讨论。

1.2.4 实地访谈法

通过走访广州市区的5所体育舞蹈俱乐部并与会员进行交流,以深刻了解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的发展现状,为提出相应结论提供坚实的依据。

1.2.5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对问卷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发展现状

2.1.1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性别差异

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会员性别差异较为明显,在研究对象的156人中,女性会员119人,占76.3%;男性会员37人,占23.7%。女性会员多于男性会员,多出52.6%,说明女性成员对于体育舞蹈的喜爱程度及积极性高于男性成员。

2.1.2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年龄差异

调查表明,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的会员随年龄的增大而人数逐渐减少,在研究对象中,18-30岁的有75人,占48.1%;30-40岁的有53人,占34.0%;40-60岁的有28人,占17.9%。18-30岁为广州市区体育舞蹈参与人群的主干力量,显现出体育舞蹈作为一种西方体育文化,深受广大青年的喜爱。其次,中年人参与体育舞蹈习练的人数也已过半,彰显出体育舞蹈强大的生命力和渗透力。

2.1.3 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文化程度分析

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大学专科和本科学历的会员居多,共有88人,占比56.4%;其次是高中学历的会员32人,占比为20.5%,研究生学历的会员24人,占比15.5%,最少的是初中及以下的会员12人,占比7.6%。这说明,体育舞蹈作为一种体育休闲与健身的舶来品,更容易被高学历人群所接受。

2.1.4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参与动机差异

调查可知,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会员参与动机呈现多样化特征,其中以身體健康为目的的人群占比近五成,为46.2%;其次是以“喜欢”与“消磨时间”为主要目的的分别占比23.7%与14.7%,以“结交朋友”与“其他”为动机的人数占比分别是9.0%与6.4%,均较少。囿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会员对体育功能的认知水平长期局限于强身健体这一层面,体育舞蹈被人们广泛所认知仍具较大的局限性。

2.1.5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运动损伤状况

预防运动损伤是每一个身体锻炼者所关注的现实问题。如表1所示,广州市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运动损伤程度差异明显,会员达到无损伤的占比较低,大多数会员表示,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身体损伤的情况。这和准备活动不充分和动作不规范有着较大的关联度。

2.1.6 会员参与体育舞蹈俱乐部组织管理现状

会员参与体育舞蹈俱乐部组织管理的情况呈倒“U”形特征,“经常参与”管理的人数最少为12人,而“较少参与”和“不参与”的人数分别为39人与23人,合计超越了1/3,“较多参与”的人数32人,“一般的”人数最多为50人。表明会员参与体育舞蹈俱乐部组织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没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归属感较低。

2.1.7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对会员费的满意度

由调查可以看出,被调查的会员中有13人与47人分别对现今的体育舞蹈俱乐部的会员费呈满意与比较满意状态,有52人呈一般状态,不满意与非常不满意的人数分别有18人与26人,也就是说共有44人对现今的体育舞蹈俱乐部的会员费呈不满意状态,占比28.2%,显示出广州市区多数体育舞蹈收费趋于理性化,易于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2.1.8会员习练体育舞蹈前后身体素质对比

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在习练体育舞蹈锻炼后,身体素质均得到了提升。如图1所示,一方面,体育舞蹈作为体育的表现形态,其防病祛害之作用无需赘言。另一方面,限于体育舞蹈参与女性人数较多,因此,形体改善之效高于强壮有力之功。诚然,体育舞蹈身为表现难美类的项目,其增强柔韧性、平衡性、协调性的功效也得到了大众的认可,认为三者皆有进步的人群占到总数的50.4%。

2.2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发展的制约因素

2.2.1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对体育舞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不足

虽然体育舞蹈是一项舶来的体育项目,但近三十年来在我国发展速度较快。不可否认的是,有些会员由于较晚接受专业体育舞蹈方面的培训,对于体育舞蹈内涵尚缺乏深刻的理解。有的会员虽然对体育舞蹈的内涵与作用有所了解,但是在实际运用方面还缺乏经验,导致在体育舞蹈实践过程中收获的效果甚微,因此阻碍了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的发展。还有部分会员由于自身跳舞过程中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偏差,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损伤,打乱了正常生活和工作节奏,进而影响了会员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舞蹈锻炼的意愿,某种程度上堵塞了体育舞蹈会员发展路径。

2.2.2体育舞蹈俱乐部经济来源单一,会员培训费用偏高

调查表明,会员对体育舞蹈俱乐部培训费用的不满意程度达28.2%,认为体育舞蹈技能培训的价格偏高。由于缺乏国家财政支持,体育舞蹈俱乐部作为盈利性组织,其逐利性跃然纸上,高价培训费便成为实然之路径。高昂的培训费用,筑成了一道道体育舞蹈爱好者迈入体育舞蹈俱乐部的鸿沟,严重桎梏着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规模的发展,造成了“全民健身计划”政策在体育舞蹈领域实施的掣肘。

2.2.3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活动组织体系不完善

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活动的组织具有商业性的特点,基本依靠俱乐部工作人员组织和安排,缺乏会员有效的参与和管理机制,俱乐部会员的主观能动性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首先,由于会员自发组织缺乏经费,在宣传和组织人员方面无法做到惠及到每一位有需要的潜在会员。其次,会员自发组织没有具备专业性的知识,在组织过程中会出现方向性的偏差。而且,由于会员自发组织不具备管理职能,不能够满足会员参与体育舞蹈锻炼活动“结交朋友”的需求,严重影响了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的自身发展。

2.2.4体育舞蹈俱乐部文化底蕴不强,缺乏制度保障

体育舞蹈俱乐部作为西方文化之一,与中华民族传承上千年的文化底蕴有着较大的冲突。其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讲究“静坐”与体育舞蹈火辣、激情的表现形式有着较远的背离。其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讲求“养生”,即身体强壮、防病祛害是靠食用营养物来缓解,而诸如体育舞蹈等西方体育是靠更强壮的身体,更优美的线条,更大量的活动来保障身体健康,以佑生命延长。此外,体育舞蹈在现今体育领域发展过程中缺乏制度保障,会员缺乏制度依靠,阻碍着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规模发展。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经过调查,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虽有所发展,并呈现出会员性别结构女多于男、会员年龄结构年轻态、会员文化程度高水平化、体育舞蹈大幅提高身体素质等现状,但专业知识不足的弊病也不容忽视。因此,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必须提高警惕,挖掘并诊治此类沉疴与顽疾,方可促使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的快速发展。

3.1.2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受限于会员培训费用偏高,会员发展速度缓慢,造成体育舞蹈俱乐部的数量长期停滞不前的状况。本次调查的5所体育舞蹈俱乐部,是广州市区内发展相对较好的一部分。显而易见,相对优秀的俱乐部发展都不甚乐观,其余的俱乐部发展亦不胜唏嘘。因此,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必须从自身出发,推陈出新,为其今后的进一步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3.1.3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组织系统不够完善,未能充分发挥会员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诚然,此漏洞也是影响体育舞蹈俱乐部及其会员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应转变组织方式,给予会员更多的自主权限,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3.2建议

3.2.1强化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针对于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问题,首先,应在体育舞蹈俱乐部初级会员当中开设体育舞蹈理论课程,用于介绍体育舞蹈的起源、特征、可能发生的运动损伤以及防护与治疗措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次,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应加大宣传力度,搭建体育舞蹈宣传点,广泛宣传,促使体育舞蹈之慧音播撒到每一个角落,增强大众群体对体育舞蹈的了解,升华其意识。最后,在培训中对不同训练水平的会员给予指导、因材施教,培养会员积极的生活态度,加快推动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的发展。

3.2.2巧借“全民健身”之东风,加大对体育舞蹈俱乐部的财政支持

“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为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的发展提供了开花之硕根,结果之沃土。应然的理路是,将体育舞蹈俱乐部视为“全民健身”活动的有力抓手之一,“全民健身”活动视为体育舞蹈俱乐部发展的有力推手,利用类似于广场舞的体育舞蹈作为“全民健身”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的突破点,加大财政支持,将其经费纳入到地方财政系统,巧妙地将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的发展与“全民健身”活动有机结合,将经济投入于人民喜闻乐见的体育舞蹈当中,真正做到为民、惠民,开拓创新、互利共赢,既能实现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的快速发展,又能达到“全民健身”的积极目的。

3.2.3俱乐部会员体育组织独立化

在政府“放管服”时代背景下,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应参照范例,结合俱乐部的实情,逐渐实现办、管分离,将管理会员组织的权力逐步过渡到会员的手里,构建属于会员自己的,能够发挥自身创造性的体育组织,充分发挥会员自身的积极性和执行力,让整个俱乐部的会员均参与到体育舞蹈俱乐部的管理中来,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体育舞蹈俱乐部不仅是一个学习舞蹈的地方,同时还是一个表现主观能动性,实现自己当家作主的平台,由此来激发会员的集体荣誉感,拓宽体育舞蹈俱乐部的发展道路,将体育舞蹈这一优质项目真正地推到千千万万的广州市民身边。

参考文献:

[1] 杨彬.论体育舞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04).

[2] 孟昭鑫.体育舞蹈拉丁舞专业选手艺术表现能力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5(03).

[3] 章巧珍,吴龙,张健伟.试论体育舞蹈与身心健康[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4] 曾轶,王艳,彭雨.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的教学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

[5] 马鸿韬.大众健美操锻炼对肌体协调性及心功能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02).

[6] 刘军华.浅析体育舞蹈的特点与锻炼价值[D].鄂州大学体育系,2007.

[7] 韋佳.国际体育舞蹈的美学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2006.

[8] 向新建. 论体育舞蹈选项课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价值[J].怀化学院学报,2006, 25(8).

[9] 刘景裕.试论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体育科学,2002,22(3).

上一篇:教学下一篇:批评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