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师论文范文

2023-03-18

感恩教师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社会飞速向前发展,人们的精神领域逐渐丰富起来,对于中学生情商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而感恩教育就是情商培养重要的内容之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通过传授课堂知识,将感恩教育渗透到生物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使得他们孝顺父母,尊重师长,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在此背景下,简要阐述了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的感恩教育,并提出具体的教育策略及其有效策略,希冀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生物教学;感恩教育;渗透方式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创新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青少年的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也是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尊重生命是人性的基础,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渗透感恩教育尤为重要。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学生的发展特点以及认知规律,有效渗透感恩教育,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紧密结合教学大纲,认真研讨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加强生物教学知识与感恩教育的紧密结合。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生物知识,也应当让学生学会感恩并珍爱生命,明白做人的道理。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的。教师通过感恩教育,开展“爱护生命”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尊重、珍惜生命,并且有效探究生物教材中蕴藏的丰富教育内容。例如,“生物圈中的人”中,阐述了生命由来以及青春期的教育,教师应借此机会予以及时有效的引导和关怀,层层渗透感恩教育,让学生明白母亲的不容易。在生活中要尊重母亲、热爱母亲,对母亲给予无私的爱,有一颗感恩的心!

再比如,初中生物“健康的生活”中包含着免疫与疾病相关知识点,教师应当带领学生正确认识基础的安全用药以及急救方式,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播放急救视频,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课堂探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交流,使学生能够关爱生命、感恩生命。

二、立足于教科书,呼吁感恩行为

知恩图报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崇尚的美德,但是感恩的行为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后天的教育不可缺,中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会发现生活的美好,心存感恩,付诸于行动。呼吁中学生的感恩行动应从课堂教学开始。比如,学习完“人体的血液循环”这一节后,在学生掌握了血型和献血的原则后,要渗透讲解无偿献血这个知识点,成年人在适度范围内献血可以更好地促进新鲜血液的产生,在实际教学中要呼吁学生长大后要积极参与这项有感恩意义的活动,受血者要永存感恩之心,要用实际行动感恩为自己提供新鲜血液的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此时我讲述了澳大利亚一位老人哈里森在五十六年的时间里坚持献血,挽救了众多婴儿的生命,所以教师也应当有效呼吁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珍爱并呵护他人的生命。

三、丰富课外活动,强化感恩教育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模式,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渗透感恩教育内容。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学生的发展规律,可以举办丰富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有助于弥补课堂教学中的弊端,并且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举办感恩讲座,使学生积极踊跃地探讨交流,明白感恩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感恩教育的意义。我校举办的“感恩让我展翅高飞”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学生个人来说,感恩是富裕的人生,提高了自身的精神境界,增强了个人魅力。教师要注重特殊的节假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每一年的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就是很好的机会。在这样的节日里,我们举行丰富多彩、各式各样的感恩活动,比如画出感恩的图画,唱感恩的歌曲,出一期以感恩为主题的黑板报等,使感恩成为一种习惯和态度。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应当正确认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紧密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有效渗透感恩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知识与综合素养,有助于学生全方位发展。渗透感恩教育能使学生意识到感恩的力量。感恩国家、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朋友、感恩是美德,永存天地间!

参考文献:

[1]谈璐.如何在中小学校开展感恩教育[N].博尔塔拉报(汉),2012-02-15(006).

[2]毛小龙.阿克陶县实验中学开展感恩教育活动[N].克孜勒苏报,2008-09-27(002).

[3]刘博超.我们需要怎样的感恩教育[N].光明日报,2017-06-12(008).

[4]侯連英.感恩教育与弘扬孝文化浅议[N].科学导报,2017-06-06(C07).

感恩教师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高校感恩教育存在被忽视的现实,加强高校的感恩教育已成当务之急。而实践是高校感恩教育的必由之路。在感恩教育的实践中,需要打牢实践的理论基础,灵活实践的方式方法,做好实践的总结升华和建立感恩考核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校;感恩教育;实践;方法;考核

近年来社会越来越重视感恩品质,随之,感恩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陶志琼博士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对于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促进个体的自身发展,增强社会的信誉等具有重要意义。”[1]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感恩教育也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开展有效的感恩教育是高校责无旁贷的任务。

一、高校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

由于多元文化的影响,新旧价值观的碰撞,学校教育的偏颇以及独生子女家庭的过度关爱等等原因,一些大学生养成了急功近利、追求享乐的习惯,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倾向,不少人不懂感恩、情感冷漠、自我意识膨胀,甚至出现浮躁、虚荣、无进取心、无同情心、无责任感等问题。甚至有些大学生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漠然置之,对师长的教诲之恩麻木不仁,对社会的救助之恩毫无感觉。尤其是近几年来,在高校中发生了一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尖锐矛盾,甚至酿成悲剧。这些问题的出现,虽然与很多原因有关,但感恩意识的缺失不能不说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现实让感恩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高校担负起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职责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感恩意识是健全人格的体现

高校不只是传授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场所,高校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格健全的大学生。感恩意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不仅是简单的懂得回报的问题,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感恩是一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素质,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道德观和责任观,是做人最基本的修养。感恩意识,是心灵成长的营养剂,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会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谢外界给予的一切,并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对人生充满希望,就会感到生活充满幸福,进而激发自身的责任意识,自立自尊意识,形成健全的主体人格。

(三)感恩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

“感恩教育是一种“粘合剂”,它可以培育和提高人们的和谐文化素质,让人们尽可能以感恩心态和理念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来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地化解校园内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防范各种尖锐矛盾的发生和发展。”[2]

感恩教育是一种内在的自我教育,感恩意识能够激发人们内心世界的仁爱之心,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斤斤计较。感恩是人生的加法,它让人学会关爱他人、珍惜生命、认真生活、回馈社会。大学生懂得感恩,生活和学习中就会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少一些指责和怨恨,多一些真诚与热情,少一些虚伪和冷漠。让感恩教育成为大学生重要的必修课,必将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精神和道德上的支撑。

二、实践在高校感恩教育中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地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日本的感恩教育就十分重视实践,它提倡学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并要求学生亲自到父母上班的单位体验生活。美国也倡导按照社会现实进行感恩意识的培育,反对与社会脱节的传统的感恩教育方式。

在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中,简单的说教和理论灌输,会使感恩教育苍白无力,难以收到良好效果。实践乃是高校感恩教育的必由之路,离开实践,感恩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要将感恩教育真正渗入学生的心灵,内化为感恩品质,关键就在于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让学生具有感恩的品质,才能真正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高校感恩教育要以实践为载体,延伸感恩教育的触角,增强教育的主体性。实践是磨练个性和锻造人格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大学生对感恩教育的认识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高度。

(一)实践是感恩教育的基础

“因为道德现象与人的需要、情感紧密相连,真正的道德规范应是道德主体对之有强烈的情感体验。如果仅仅以道德规范、原则的传授,以认知能力的培养为目的,而没有学生相应的道德情感参与其中的话,则此种道德教育注定是要失败的”[3]。而情感的培养是单纯的理论学习所达不到的,情感的培养要建立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实践本身就具有教育功能,贴近生活的感恩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感受感恩的意义,体验施恩的乐趣,理解感恩教育的价值,为感恩教育的深入开展打下情感基础。

(二)实践是感恩教育的目的

感恩教育不能止于理论灌输和引导,感恩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大学生仅仅掌握丰富的感恩知识和理论,而是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动施恩意识,学会将内心的感恩意识转化为施恩行动,并形成一种感恩的习惯和品质。在感恩教育过程中,应以大学生为主体,积极组织大学生进行感恩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去体验、感悟,通过自身的体验真正激发学生内在的主动的感恩情怀,将感恩认知基础上形成的感恩情感转化为感恩行动,进而形成稳定的感恩品质和习惯,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

三、高校感恩教育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打牢实践的理论基础

高校的感恩教育首先要对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进行扩展与强化。大学生冷漠、自私、脆弱等人格弱点的形成,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对他人、社会、自然和自身负面经历的感恩心态。而感恩心态缺乏的关键原因在于不识恩,不识恩又如何能感恩?所以,在高校感恩教育中,让大学生学会识恩是感恩教育的第一步。首先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感恩知识教育,强化他们的感恩意识,要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要让他们从心里真正的感悟到我们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多方面的恩惠,让他们学会重视、尊重和感激别人对自己的付出。只有大学生学会了识恩,才会有感恩的行动,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才有了基础。

(二)灵活实践的方式方法

在感恩教育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作为主体参与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恩教育才能更具有震撼力和持久性。而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不能流于形式、随便应付,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围绕感恩教育的目的,在实践中化抽象为具体,化说教为行动。一是课堂教学实践。大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途径,很好地运用大学课堂,将课堂构建成为感恩实践教学模式,将能有效地提高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实效。在感恩课堂教学上,教师应综合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教育艺术,从大学生生活实际和心理发展特点出发,巧设教学情境,形成焦点问题,及时点拨学生,形成感恩教育课堂实践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围绕感恩实际问题开展讨论、辩论、模拟表演、谈生活感悟、观看影片等,要创新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课堂联系生活。二是家庭教育实践。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淡薄与当前家庭教育观念的偏颇有很大关系,感恩教育要保证效果,就离不开家庭的参与和配合。学校应密切与大学生家庭的联系,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增强家校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明确家庭在感恩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得到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在家庭中建立感恩教育监督反馈机制。比如可以发放感恩活动家校联系卡等,形成家校联动,构建家校合作的感恩教育环境,让感恩教育全面渗透、不留真空,使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随处都能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感恩教育氛围。三是社会活动实践。除了学校和家庭以外,大学生还有很多机会可以接触社会,社会是个大课堂,有无形的感恩教育课程。高校的感恩教育不能脱离社会,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更加广泛深入地体会感恩的意义,升华对国家、对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可以组织大学生深入社区扶贫助困、担当义务交通协管员、义务帮助中小学生辅导作业、到敬老院搞志愿活动、设立爱心基金等等,通过感恩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把“小课堂”与“大课堂”联系起来,让大学生将感恩意识、感恩情感转化为感恩行动、感恩品质。

(三)做好实践的总结升华

感恩教育的目标是个体终身品质的培养,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只看到短期效果,而要注重长远作用。在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之后,还要对实践加以总结升华,切实让大学生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领悟到感恩的真谛。领悟到感恩并非对某事、某人的感谢,这样的感恩很狭隘,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是做人所必需的品质和习惯。在现代社会,感恩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与忠诚,对社会和人民的包容与奉献;对组织的信任和感激,对工作的勤奋和尽责;对他人的友善和尊重,对家人的理解和眷念;对生命的敬仰和珍惜,对自然的亲近和呵护[4]。

(四)建立感恩考核评价体系

感恩教育和其他教育活动一样,要想取得持续良好的效果,真正发挥感恩教育的作用,就要建立有效的感恩考核评价体系。只有坚持教育培养与考核评价的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大学生将自律与他律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感恩的内化与外化。在对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中,可以将感恩素质纳入到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感恩素质量化,加以考核。可以通过课堂及课外活动表现,个人日常的言行举止,家长、老师及同学的反映等各种渠道进行测评,并实行奖惩并重。可以把考核结果作为评选校园积极分子、优秀学生、各种贫困补助、奖学金以及入党考察等等的考核内容之一。科学有效的感恩考核评价体系,可以促进大学生感恩行动的落实,更好的保障感恩教育的效果。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肩负着社会的希望,而高校则承担着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任。“罗马建成非一日之功”,高校的感恩教育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一定可以一步步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政治科学,2004(4).

[2]赵玉红,瞿鸿雁.感恩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3]戚哲民.当前高校感恩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4]肖池平,万晴.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倡导感恩文化[N].中国民族报,2007-09-28.

感恩教师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公民都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修养和道德准则。广州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基于教学实践,提出了从创设主题活动和环境、捕捉生活细节、挖掘节日素材、开展公益活动、加强家园共育、促进知行合一等方面,开展幼儿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措施,以促进幼儿感恩意识的萌发,培养幼儿识恩、知恩、感恩、施恩、报恩的人文情怀,确保感恩教育在幼儿园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幼儿;感恩教育;实践活动

一、开展幼儿感恩教育活动的必要性

一是基于时代的发展与国情的需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公民都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修养和道德准则。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感恩意识缺失的问题日益凸显,忘恩负义现象频发,开展感恩教育已迫在眉睫。幼儿期是个体道德意识萌芽的阶段,针对幼儿开展感恩教育可以引导个体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培养感恩意识,对营造和谐社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是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在相关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不断阅读文献、收集资料、调整策略、反思结论等,大大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同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推动园本课程的发展。

二、实施幼儿感恩教育活动的理论依据

一是“做中学”理论。“做中学”理论由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提出,他认为“教育即生活”。因此,开展感恩教育需要和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将难以在课堂中体验的感恩情怀融入到生活实践中,在生活中真正学会感恩。

二是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在社会情境中,幼儿往往是通过直接观察别人的行为而进行学习的,主要经历“对榜样示范者的注意过程—模仿行为的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动机过程”四个阶段。因此,要真正落实对幼儿的感恩教育,首先要加强教师和家长自身的道德培养,从而为幼儿感恩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树立良好榜样。

三、幼儿感恩教育活动实践

1.立足园本,构建感恩教育活动实施模式

幼儿园在“综合主题游戏化园本课程”的基础上,从幼儿兴趣出发,同时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最终形成了基于生活活动、家园共育、环境浸润和学习活动等多维度的3-6岁幼儿感恩教育活动的实施模式。

2.整合资源,收集并创新幼儿感恩教育活动设计

(1)建构资源收集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已能在大数据环境下准确找到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因此,感恩教育活动也可充分利用多方资源,如网络、幼儿园、家庭、社会等,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指引。

(2)确定幼儿感恩教育活动设计原则

一是主体性原则。活动设计应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以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为出发点和关键点,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促进幼儿道德品质发展。

二是体验性原则。即活动的设计应以幼儿体验为主,使幼儿在活动中切实体会到他人的帮助对自己的重要意义,从而加深感恩的情感体验。如将感恩教育的内容渗透到主题活动、亲子活动、社区活动和一日生活中,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幼儿理解、体验感恩,并将感恩内化为自身行为。

三是趣味性原则。幼儿天性活泼,有趣的事物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引起幼儿的关注并积极参与。因此,在设计感恩教育活动时,要紧紧围绕幼儿的兴趣点,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将预设和生成活动相结合,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3.構建框架,弹性预设幼儿感恩教育活动目标体系

(1)感恩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原则

一是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二是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支持、引导幼儿达到该年龄段应达到的水平和程度。三是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合理渗透。四是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在活动中有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为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2)感恩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

依据感恩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原则,指向感恩道德品质和学习品质的具体培养目标如下。

一是通过不同形式的感恩活动了解家长对自己的付出、关爱和照顾,培养爱家人、感恩家人、为家长着想的情感。二是通过体验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懂得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离不开广大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学会换位思考并理解、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萌发爱祖国、爱家乡、爱幼儿园的情感,培养责任意识和职业尊崇感。三是在与他人交往和相处时,心怀感恩,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他人和社会。四是培养积极主动、自信乐观、不怕困难、敢于探索和尝试的学习品质。

4.立足实践,探索感恩教育活动的方法和路径

(1)在主题活动和环境创设中渗透感恩教育,学会识恩

通过主题活动对幼儿实施识恩教育,让幼儿了解身边人给予自己的恩惠,体会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恩泽。主题活动的内容要随着幼儿认知水平的提升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变化,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识恩能力,使感恩教育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实现感恩教育活动预设与生成的有机整合。具体来说,可借助幼儿园宣传栏、走廊、大厅等区域,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心理和人文环境,使幼儿园和班级环境充盈着浓厚的感恩氛围。

(2)在生活、活动中捕捉感恩教育,学会知恩

感受满足是感恩教育的心理基础,也是感恩能力发展的前提,没有对“延迟满足”的体验和意识,就不会有对感恩的需要和认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引导幼儿感受家人或他人给予自己的恩惠,不断提高幼儿对“恩惠”的认知,同时利用“延迟满足”对幼儿进行知恩教育,即适当给幼儿留有遗憾,才能激发其需要,使其具备知恩的意识和动力。

(3)在节日活动中挖掘感恩教育,学会感恩

多彩的节日活动是开展感恩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实施感恩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节日內涵并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感恩教育。例如,在儿童节来临之际,开展以“童心知感恩,童年乐缤纷”为主题,以“玩转感恩绘本+节日特色活动”为主线的庆六一活动,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参与,感知爱与被爱的美好,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感恩之情。

(4)在公益活动中融入感恩教育,学会施恩

公益实践活动是内化幼儿感恩情怀、表达感恩行为的有效途径。当幼儿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时,便会积极主动地将这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或施恩于身边的人。可通过组织幼儿开展“慰问长辈”“爱心义卖”等活动,使幼儿通过实践中的亲身感受,学会关心关爱他人,体验施恩于人的快乐和满足。

(5)在家园共育中践行感恩教育,学会报恩

一是挖掘资源,开展亲子活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活动场地的教育资源,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例如,通过“寻宝大行动”“创意小画家”等亲子徒步活动,以快乐徒步、亲近自然为目的,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同时感恩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在植树活动中,可通过种植体验,感受生命的奇妙,以达到尊重生命、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感恩自然的教育目的。

二是整合资源,组织开放日活动。例如,充分整合家园资源,开展“敬老孝亲”感恩摄影评比展活动,共同见证、亲身经历感恩的温情瞬间。同时,结合感恩节开展“感恩有您,快乐成长”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幼儿常怀一颗感恩的心,用实际行动报答给予自己恩惠的人,进而达到报恩的教育目的。

(6)在一日生活中浸润感恩教育,达到知行合一

“一日生活皆课程”,为把感恩内化成自觉的行为,应将感恩教育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以达到知行合一。例如,在每周的感恩播报活动中,让幼儿提前收集日常生活中看见的、经历的感恩事件,通过分享交流,表达感恩情怀。还可以从幼儿感兴趣的事件出发,开展感恩主题亲子沙龙活动,将预设与生成活动相结合,丰富幼儿的一日生活。

四、实施幼儿感恩教育活动的价值

一是培养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在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将逐渐懂得设身处地了解他人的感受,发展良好的社会认知能力。二是促进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多种形式的感恩活动中,通过交流、采访、参观等方式,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大大提升。三是增强幼儿的集体归属感。通过大量的集体活动,幼儿之间增强了联结,对班级也产生了极强的归属感。四是开启家长工作新局面。通过感恩教育活动,家长们亲身感受、亲眼见证了孩子发生的改变,增强了与幼儿园的密切合作,家园共育呈现出和谐的教育态势。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感恩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教师经历了迷茫、困惑,从制定计划到着手实践,从经验总结到调整策略,切实提升了教科研能力。同时,在一次次的磨练中,增强了教师团队的合作意识,激发了教师的创新动力。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幼儿的很多要求都很容易被满足,从而导致幼儿认为自己所获得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而缺失了感恩之心。当下,我国的主要社会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更应关注人们道德水平的提升。就教育方面来说,不仅要指导幼儿掌握知识体系的学习内容,更应引导幼儿不断完善道德层面的意识和认知,使幼儿成为温暖、善良、懂得感恩的人,这也是教师的职责,更是教育的使命。

(责任编辑   姚力宁)

感恩教师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针对高校资助工作中贫困学生缺乏感恩教育的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应在学校层面对受助学生的感恩教育进行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通过学科教育、学生管理、学校环境建设和制度约束等方面构建高职受助学生的感恩教育体系,促进高职受助学生知恩、感恩、报恩,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高职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感恩教育 体系建设

随着国家教育资助政策的不断完善,资助标准的提高以及资助面的扩大,约占高职在校生总数30%的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了国家奖助学金的资助,顺利完成了学业。调查发现,大多数得到国家资助的高职学生能珍惜这种宝贵机会和资源,勤奋学习,刻苦努力,立志成才,回报祖国、家庭和社会。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得到资助的高职贫困生将国家的资助视为理所当然,不思回报,不懂得珍惜国家、社会及他人的关爱,甚至用助学金请客、炫耀、挥霍浪费,令人痛心。究其原因,主要有基础教育感恩教育缺失、家庭教育错位、社会负面影响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学科教育、学生管理、学校环境建设和制度约束等方面来构建高职受助学生的感恩教育体系,促进高职贫困生知恩、感恩、报恩,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这是学生感恩教育最直接、最现实的途径,也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顶层设计规划感恩教育

顶层设计(Top-Down Design)是源于自然科学或大型工程技术领域的一种设计理念,其含义是:自上而下,从全局视角,对各个子因素进行最优的系统配置组合,制定整体战略和设计的理念。有学者称该理论内涵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系统的战略规划、缜密的理性思维及强调执行力。

没有学校层面的统筹规划,不从学校层面综合进行受助学生感恩教育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高职院校就不可能构建高水平的受助学生感恩教育体系。我们认为,企业战略规划的SWOT分析法可以用来指导高职院校受助学生感恩教育体系建设规划。SWOT分析包括分析企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通过SWOT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整合资源,明确战略发展定位。

根据SWOT分析方法,高职院校受助学生感恩教育体系需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高职院校开展受助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第二,高职院校受助学生感恩教育未来发展趋势;第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第四,学校受助学生感恩教育发展的基础,如师资,感恩教育的内容、形式、方式方法等。其中,高职院校开展受助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是高职院校开展感恩教育时需要考虑的挑战(Opportunity)和机遇(Threat),学校受助学生感恩教育发展的基础即是高职院校开展受助学生感恩教育的已有条件、自身的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

高职贫困生占高职在校生总数的30%。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了国家奖助学金等各种资助,受资助后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感恩、不施报恩令人担忧。在责备社会、家庭教育的同时,我们不应回避学校教育的责任。当前,高职院校对受助学生感恩教育缺乏整体统筹规划,感恩教育意识的缺失,感恩教育的表面化、形式化、片面化现象依然存在,感恩教育内容贫乏、形式单一、方式方法简单说教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也就是高职受助学生感恩教育所面临的挑战。然而,我们更应该看到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高度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诉求、高职院校感恩教育所蕴藏的丰厚的教育资源,这是我们开展受助学生感恩教育的机遇与优势。

从学校层面进行统筹规划,对受助学生感恩教育进行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需要从学校教育系统中通过学科教育渗透感恩教育,在学生管理系统中落实感恩教育,通过校园文化熏陶感恩教育,用制度约束规范感恩教育。

二、学科教育渗透感恩教育

高职学科课堂教学是实施感恩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任何一门学科都蕴涵着丰富的感恩教育教学资源,尤其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人文学科方面的课程,更是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具有优越的条件,高职教师特别是思政类专业教师,要切实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感恩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学会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结合受助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加强受助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情感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发挥德育的育人功效。高职教育的一大特点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科教学往往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方式融入了浓厚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本身蕴涵着丰富的感恩思想。当前不少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已引入的企业“6S”管理文化,其中无不体现着感恩图报的文化内涵。即便是学科课堂教学结构的各个环节同样是处处时时都是感恩教育的具体素材。课堂上师生的互动交流、行为规范都是感恩教育的重要题材,科任教师以其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把良好的师德师风融入到感恩教育当中,通过向学生传递无私的爱,让学生感受到春风化雨般的温暖,进而促进其学会感恩。

各学科教学中将感恩教育作为教学目的之一,在课堂教学的相应环节中适时渗透感恩教育内容,通过科任教师的言传身教,将感恩教育贯穿于高职教育全过程,实现感恩教育的全程育人与全员参与,深化感恩认知、激发感恩情感,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三、学生管理落实感恩教育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招生就业、课外活动、学生社团、勤工助学、经济资助、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思想教育、军训教育、纪律奖惩、宿舍管理、学工队伍建设、健康服务、心理咨询等,按其工作性质则可分为学生教育、学生服务、学生活动三大类。学生管理的每项工作内容都是落实受助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在日常行为管理中落实感恩教育。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是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学校育人水平的重要保证。在高职学校教育体系中,大到学风建设,小到学生的饮食、起居、课堂纪律,都是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工作的范畴。在学风建设中,让受助学生感恩知识改变命运、感恩教师的奉献;一日三餐,无不有珍爱粮食、勤俭节约、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感恩教育内容;学生起居、宿舍及教室卫生、课堂纪律等方面都应该教育受助学生以感恩的心态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落实感恩教育。受助学生因其经济贫困而容易产生自卑、仇富、自闭等心理问题,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心理教师要结合受助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挫折教育。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挫折,让受助学生认识到一时的困苦、挫折也是人生宝贵的财富。接受受助学生倾诉、宣泄挫折,帮助其消除压抑使受助学生达到心理上的平衡。教学要创设情境,让受助学生感受挫折,领悟生活的艰辛和奋斗的美好。要通过学校心理咨询,调节受助学生的情绪和情感,让受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切实提高受助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在就业工作中落实感恩教育。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高职受助学生常因其家庭社会资源的贫乏而使其就业更加困难,学校应加大对受助学生的就业帮扶力度,落实优秀辅导员和专职教师对受助学生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确保受助学生顺利就业。在开展受助学生就业帮扶中,让受助学生感恩学校、感恩他人、感恩社会,还可以让通过帮扶而顺利就业的受助学生帮助其他学生,让受助学生践行报恩,感悟知恩图报的情怀。

(四)在资助工作中落实感恩教育。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贫困学生资助的力度,为保证国家制定的高校资助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实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各高职院校都建立起一整套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奖、贷、助、补、减”五位一体的资助体系;一些社会团体、企业和人士也在高校设立奖学金,共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资助工作在有效解决贫困生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应强化和充实其精神生活的教育与扶助。学校一是要加强资助政策的宣传与教育,让受助学生感受到国家社会的恩情,二是要在贫困生申请、认定、评定、审批、发放等资助工作的每个环节中融入感恩教育内容,让受助学生在受助过程中体会到自己在困难的时候得到别人帮助的甜美,明白受恩与感恩相融、知恩与报恩相连的道理。三是要让受助学生受助后产生感恩情怀,践行感恩行动。学校可制定相应的受助学生义工制度,提供为班级、学校和社会公益事业义务服务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积极组织受助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让受助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直接服务社会,在报恩行动中体验感恩的幸福,强化感恩的思想。

四、校园文化熏陶感恩教育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形式,是指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总和。高职校园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既有校园文化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个性,其显著特点是突出职业性和实用性。优美高雅的高职校园文化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感恩教育功能。

(一)建设富含感恩思想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直观的表现形式,一个环境优美、引人入胜、蕴涵浓厚感恩思想的校园往往影响一代又一代学生。在以职业性、技术性为特性的高职院校里,实训室挂上“技术自强、技术自尊、技术报国、技术人生”的横幅;草地边插上“小草向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提示牌;饭堂里“粒粒皆辛苦,感恩俺父母”教育标语;图书馆、教学楼、教室、宿舍、饭堂等学生生活、学习、活动的场所处处都“草木传情,墙壁说话”,留下励志感恩、激励向上的文化氛围;有意识地在校园里适当放置一些与感恩祖国、感恩师长、感恩父母等相关的雕像、宣传图片,营建浓厚的感恩气氛,陶冶学生感恩社会、感恩他人的美好情操;校园网站、校园广播设立感恩教育专栏,适时宣传感恩教育典型事例。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园里,这样的感恩教育环境,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时时处处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做得了,对学生将产生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开展感恩系列活动,营造校园感恩文化。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各高校高度重视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每年4、5月份都举办“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系列活动,取得良好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高职院校应以此为平台,以活动为载体,积极组织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如举办感恩演讲比赛、感恩征文大赛、感恩影视展、感恩模范人物报告、感恩心理情境剧、感恩手语操大赛、感恩公益服务大行动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感恩文化。在开展感恩系列活动中学校尤其注重关照受助学生的参与面,充分调动广大受助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受助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自立自强的精神,提升受助学生高尚的感恩情感。

五、制度约束规范感恩教育

高职受助学生感恩教育需要相应的制度制约。我们认为,针对当前高职受助学生的感恩教育体系,在遵循思想引导和利益调节相结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感恩认识和报恩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的前提下,高职院校需要建立健全以下制度。一是教师感恩教育育人工作考评制度。将教师开展感恩教育的绩效列入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教师年度考核内容,以此提高教职员工开展受助学生感恩教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学校感恩教育全员参与。二是高职受助学生义工制度。学校规定受助学生每学期应完成相应的义工作量,学校为受助学生提供义工和勤工助学的机会,让受助学生有施恩报恩的实践机会,体验和领悟到受恩幸福,报恩同样幸福。三是受助学生施恩报恩奖惩制度。建立受助学生档案,系统记录受助学生生活、学习状况,每年根据他们生活、学习、思想表现和所参加高校和社会的志愿活动或者义务劳动等情况做出综合评价,对于那些获得了资助,而思想消极、学习懒散,从来不愿意主动服务同学和社会的学生给予撤销受助资格、批评教育处罚;对于那些主动服务于同学和社会的学生给予表彰,对在报恩公益服务活动中有突出表现的受助学生给予嘉奖,将受助学生感恩报恩表现与入党入团、评先评优、实习就业挂钩,适时在校园网和校园其他宣传媒体上公布受助学生的感恩行为表现,以奖惩制度来教育和引导高职受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践行感恩行为,为感恩教育提供优良的环境和氛围,切实提高感恩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苗世超.基于顶层设计理论指导的新升格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2]李亚东.我国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组织体系顶层设计[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3]杨丽媪.贫困生你为什么不感恩?[J].中关村,2007(10)

[4]周伟民,等.校园文化概论[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2:42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广西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课题(2013ZZ030)

【作者简介】陆华军(1964- ),广西东兰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副处长。

(责编 卢 雯)

感恩教师论文范文第5篇

感恩教师节作文1

在黑板擦和粉笔的共同飞舞中,在老师声声叮咛,无微呵护中,多少位老师深深地印在莘莘学子心中啊!——题记

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望着相片上老师那和蔼可亲的脸,心中泛起阵阵涟漪.我打开记忆的抽屉,往昔那一幕幕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她,一个普普通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民教师.然而,我被她吸引的是他身上展现出的无可抗拒的人格魅力.

那是她讲课最激动的一次.她声音并不响,却异常有力,她告诉我们:"同学们,我们要做像陶渊明那样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陶渊明并未做过什么高官,清贫平淡,但他却一生苦心求学,写出了一篇篇令人击掌叫好的佳作.他的文章无不体现出一种高尚的人格力量.同学们,我们不仅要学会读书,更要学会做人,让我们都来做人生的真爱者!"……

声音在教室里久久回荡,震颤着我的心灵.一颗"做一个高尚的人"的种子便埋下了.自从那节课后,我猛然发觉自己长大了好多好多,幼稚正在向我外别.我在心底默默地感谢这位教我如何做人的语文教师.

然而——一切发生得那么突然,就在我按她的话开始学着做人的时候,我们却即将毕业,离开她了.

哦,感谢您,我的老师,是您教会了我做人的真谛,您是我心中永不灭的人生指航灯……我默默地关上了"抽屉",去寻找属于我的人生坐标……

人生指航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同学们的写作能有所启发,更重要的是都能认识到老师的艰辛与不易,用更好的学习成绩回报老师!

感恩教师节作文2

老师节的来临,让我回想起与都是相处的点点滴滴,心里翻腾着藏也藏不住的感激之情。都是是那样的平凡。可他却把祖国的花朵培养的那样鲜艳美丽,那样出众,那样光彩照人。

都是教导我们读书,都是告诉我们将学与乐视为一物,学习并不仅仅限于读书,但读书也确是人生一大乐趣,老师是你教会了我在学习中品尝乐趣,在乐趣中吸取知识。我的脑海中不停地闪过都是的影子。我们的老师是那么和蔼可亲,那么平易近人。在我第一次看到她时,她的亲切、平易近人,使我的心一下子踏实下来。在我的脑海中,珍藏着一个微笑,望远滋润、温暖着我的心田。老师,是您教会我们做人,是您告诉我们宽容待人,善待他人。老师教导我们这些,是希望我们长大迈进社会的大门时能够做一个实实在在,朴素而大方的好人,人无完人,但要昼做到十全十美,令自己没有太多的遗憾。你也可以投稿

老师,您那么辛苦,像蜡烛一样,默默地燃烧自己,直到耗尽自己毕生的心血,您对教育事业,对孩子们的一颗热爱之心打造出一个个奇迹般地神话。

上一篇:教师科学论文下一篇:专业教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