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管理范文

2024-04-02

煤矿安全管理范文第1篇

1.煤矿生产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1)生产的核心就是技术

是否能有安全的煤矿生产技术,关系着煤炭的生产过程,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水平具有直接和重要的影响。只有正确使用科学的生产技术,才能基本保证煤炭企业的有序发展和提高其生产水平,确保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现有的煤矿技术不能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在煤矿的开采过程中,随着煤炭开采的深浅不同,只有将不同种类的煤炭放置在不同的位置时,才可以充分发挥其效益,所以要尽可能地对煤矿进行分层处理,做好分层工作,可以显著的减少开采成本,并且大大提高煤炭资源的使用效率。

(2)生产过程受技术影响

为了从根本上确保煤炭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必须先确保有可以贯穿到整个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技术。通过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的保障,才可以顺利解决之后的发电、运输等难题。煤炭生产技术的管理包括许多与煤矿检测直接相关的项目,例如施工技术和矿山设计等,这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有着重要意义。

2.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

在煤矿生产技术中,其管理项目的建立十分重要,在其的应用过程中,通过积极实施更加系统和完整的管理机制和控制措施,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有效的保障机制。我国的煤炭储量非常丰富,与我国煤炭工业是否能顺利发展有着紧密的关联,煤炭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所以在这里煤炭的开采工作非常重要,这是在煤矿行业中一切工作和发展的基础。为了保障煤矿的顺利开采,所以就要对煤矿的安全生产予以重视,通过落实煤矿的生产技术管理,来达到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的目的。因此,可以通过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找到改善技术和提高安全性的方法,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把握。在煤矿的安全生产的全过程中,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始终贯彻于其中。换句话说,为了安全的生产煤矿,必须始终将其作为生产技术的管理准则。煤矿生产技术的管理具有连续性。例如,根据煤矿的地质情况,需要使用不同的技术。为了及时发现问题并促进技术改进,必须适当进行技术管理和监督,根据这种情况,极大地保证了煤矿的效率和质量,也保证了煤矿安全生产。同时,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有效地防止了煤矿风险事故的发生。煤矿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体制,作为安全生产管理项目,以确保安全生产全面升级。要想消除煤矿生产事故和安全隐患,就要合理的使用技术管理,建立相对应的机制和措施,保证管理有效性和完整性,结合相关部门对实际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处理。我们都知道,地下才是煤矿开采的主要部位,这也增加了开采难度。例如,在生产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地形,水,天然气和其他等因素的影响,很可能会造成塌陷、漏水等事故的发生,这会对施工人员的安全产生不可逆转的后果。不但对煤炭的生产过程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煤炭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来说也有很大风险。为了从根本上防范此类风险,要从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入手,从生产技术的研发出发,从根本上通过有效的生产技术管理提高煤矿生产技术管理的实施水平。另外还要高度重视一些安全隐患,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提高煤炭生产技术水平,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提高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

3.提升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措施

(1)加强对煤矿生产技术管理的认识

首先,采矿项目人员应该对项目的特征有透彻的了解,从不同角度制定多套计划,并进行深度比较和讨论以选择最佳的方案。其次,在实施阶段,施工队需要根据设计计划进行认真研究,以确保作业流程更加切实可行,保证其符合实际情况,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性。第三,实施现场监督,形成一支专业的监督队伍以对现场的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督。最后,监督团队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监督制度,保证计划的圆满实施,合理的对问题进行调整和解决,以确保完成高质量,安全,顺利的建设项目。

(2)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要建立完整的管理机制,需要特别注意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流程,以确保管理有效性,并对设计项目的整体优化和监督,使其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体系必须健全与完整,符合标准。特别是在通风技术中,应确保系统的建立符合专家评估标准,并且要使得专家的评估达到预期标准,提升其管控水平,对于全面优化生产管理有效性提供便利。

①为了确保维护和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促进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升级,必须从基层工作人员出发,提高基层人员管理效果。必须保证技术结构的应用效果,来达到整个通风系统的全面升级。要想从最大程度上对技术管理体系进行建立,就要提高技术管理方面的能力,同时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提高施工前的人员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并且基于统筹升级来实现事实性和法律性的全面整合,在优化管理效果的同时,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以便后续的管理工作更顺利地进行。

②火灾的发生是在煤矿的安全生产体系中最大的威胁,对人员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隐患。因此,有必要在从根本上提高员工对火灾事故的认识,积极开展相关任务的同时,提高员工的火灾应急意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定期进行紧急培训计划,包括所有疏散路线和发生火灾后的突然因素处理措施,通过经常的培训使其达到预期标准的要求,以此提升整体的管理水平。

(3)规范施工人员行为

煤矿生产中员工行为守则的实施和规范化,为煤矿安全生产的合理运行和煤矿生产技术控制的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中,将在各个方面进行有效实施。为了确保运营质量,矿业公司管理层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检测和控制。第一,对基础设施和通风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以确保地下通风质量的合格性和有效性。第二,检测防瓦斯设备的当前状态,保证防尘防火装置的正常运行,能够使其中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第三,严禁工作人员在施工作业时带入明火,同时严禁工人在煤矿吸烟或进行其他有关明火的操作。在此过程中,需要确定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地位,明确其应用范围,将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在细节中对制度进行不断地完善,通过这种方式,保证在煤矿开采中的工作顺利进行。

(4)加强煤矿开采管理

在煤矿开采的工作中,这是一项非常系统的任务,必须根据计划有序地进行和开展。首先,需要明确在开采工作中所具有的风险,提高安全保护意识。煤矿是地下存储的工业资源,一般煤矿的开采工作都是在地下所进行的。与地面操作相比,该操作的风险因素更大,这主要受地质环境和地下结构的影响。其次,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对技术进行创新,提高技术手段进行解决,确保煤矿的平稳发展并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目标。煤炭开采是连续的,在采矿的不同阶段必须采用各种技术,良好的开端对于事物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在煤矿中充分管理煤矿开采技术。在此过程中,有必要基于安全性和效率进行各种研究活动。例如,根据地质环境需要开发不同的采矿技术。此外,在煤矿生产管理技术中,要及时的做好监督工作,以促进采矿技术的进步,这对于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推动煤矿生产技术管理的创新

为了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有必要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许多大型煤矿公司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积极开展新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更新设备引进。在这方面,有关的政府部门还应加强指导方针,通过开发新的生产技术促进该行业的积极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综合实力也在不断提高,对煤矿的生产也越来越重视。提升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就要采用有效的管理技术,提升煤矿的生产管理部技术,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从最大程度上提升煤矿行业的经济效益。

摘要: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对煤矿资源的需求也在增加。煤炭资源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和社会稳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另外人们对于煤矿的技术管理是否能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也十分关注。所以要不断加强煤炭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使煤矿的安全生产得以有效开展。本文针对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煤炭生产管理技术和煤矿安全性的保障方面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煤炭生产,技术管理,煤矿安全,煤矿生产

参考文献

[1] 盛振强.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及管理措施[J].科技信息,2010,000(032):320-320.

[2] 张金朋.浅谈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J].地球,2015,000(003):13-13,311.

煤矿安全管理范文第2篇

1前言

我国当前的能源物质主要依靠的是煤炭,我国巨大的煤炭资源存储量满足了我国能源的使用需求,为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经济快速的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煤炭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就的滋生的许多黑煤窑,其开采过程极其的危险,对于开采人员的安全措施严重疏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在近几年国家的管控下,煤炭资源的开采已经大体在政府的管控之下,但是近几年仍然发生了许多重大的煤矿安全事故,对于煤矿安全管理,必须引起政府管理人员的重视。在当前的形势下,煤矿开发企业应该以人为本,在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做好严密的安全措施,并预设紧急事件的应急方案,多方位的采取措施来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2国内外煤矿安全管理形势

从发达国家的现状来看,其煤矿的开采管理具有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在整个开采的过程中,开采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除此之外,开采设备的便利性也比较高,所以在发达国家,很少出现类似于国内的煤矿爆炸坍塌的安全事故,其煤矿安全管理是从制度上进行严格的控制,从根本上降低了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但是翻看发达国家的煤矿发展历史,在其早期的发展上同样出现了类似于国内的许多重大安全问题,最终在国家的重视之下,企业改善制度、提高技术。成功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我国目前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根本还是属于发展中国家,在许多方面尤其是基础工业方面与发达的国家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在煤矿安全管理上,我国是有必要向发达国家学习,这是对企业与个人负责的表现。我国的煤矿安全存在着重大的隐患,尤其是这几年来,发生的许多起重大的煤矿安全事故,引起了国家与人民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我国的能源需求量仍然巨大,使得部分企业与个人铤而走险,造成了重大的安全隐患。面对我国的煤炭安全管理现状,国家层面上要立法保障安全,企业要努力革新技术,个人要培养安全意识,使得煤矿安全管理上能够协调一致,保障煤炭的安全生产。

3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工作人员思想上的不重视

煤矿工作人员对于煤矿安全不够重视,这是国内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我国的煤矿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的工作人员,大都学历较低,对于煤矿安全的认知不是很高,在工作的过程中就不是特别注意保护自身的安全,所以往往在开采煤矿过程中遇到紧急状况,不懂得如何处理,便造成了进一步的灾难。煤矿工作人员的管理层同样的不重视煤矿安全问题,一味的追求企业利润而不顾下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这是极其恶劣的思想,这种想法是对他人不负责的体现。

3.2安全监察缺失

安全监察不到位,是我国煤矿安全事故的频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从我国当前的煤矿企业的大体情况考察来看,煤矿企业大都设置的安全监察单位,专门负责监察工作人员的安全工作行为,但是实际考察过这些企业的安全监察部门后发现,大多数企业的安全监察部门根本没有起到监察安全工作的作用,甚至有些单位安全监察人员存在缺失的情况,这反应了我国煤矿企业制度上的问题,安全监察的却是是导致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

3.3安全设备不足

我国煤矿开采的历史已经很长时间,部分的企业使用的开采设备过于老旧,生产系统存在缺漏之处,安全生产设备的缺失,容易出现重大的煤矿安全事故。在每个煤矿生产系统设计的时候,都会有对应的安全系统,安全系统中设置了许多的安全设备,能够在极大的程度在危机情况发生时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在部分大型煤矿生产企业的生产系统调查发现,由于年久失修能原因,煤矿生产系统中是安全系统严重缺失,安全设备严重不足,企业在发现后仍然停工检修。造成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便会使得大批的工作人员的生命受到威胁。

4煤矿安全管理对策分析

4.1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

我国针对煤矿安全事故已经设立的相关的法律法规,督促企业重视安全生产,减少煤矿生产发生的人为灾害。在企业内部,应该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定期对煤矿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培养,并培养工作人员遇到突发情况的处理措施,培养工作人员能够熟练的使用生产系统中的安全设备,尽可能的使得每个员工掌握生存自救的能力。

4.2建立完整安全监察体制

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建立,要从政府到企业,形成完成的,煤矿安全监察系统,在严密的去监控之下,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首先是政府需要建立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定期对各个煤矿企业的安全监察机构以及生产系统进行监察,企业要设立安全监察机构,对企业的生产系统以及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最终形成一套完成的安全生产信息网络,能够做到时时刻刻的监督各个企业的生产状况,从而保障生产的安全。除此之外,政府还应该建立责任追究制,督促每个煤矿企业都能够重视安全生产,如果发生煤矿灾难,要对相关责任人追究到底,依法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并且严惩监管不利的安全单位负责人。

4.3引进先进的煤矿开采技术与理念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个发达国家在煤矿开采上都建立的较为完善的开采体系,几户不会发生煤矿安全事故,针对这点,我国有必要引进国外先进的煤矿开采技术与设备。我国引进国外的较为先进的煤矿安全设备,并不能从根本上保障的煤矿开采过程的安全性,要做到安全生产,最为重要的还是使得人、环境、系统达成统一,而我国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就是人员素质的问题。我国的煤矿企业应该提高采矿人员你的入职水平,保障员工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并能够熟练的使用煤矿安全设备,培养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结语

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目前还是较为缺失的,所以造成了十几年来频发煤矿坍塌或爆炸等安全事故,严重伤害的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权,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所以在新的形势下,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是政府与煤矿企业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煤矿企业应该重视安全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改进生产系统,保障每个工作人员拥有足够的安全设备,除此之外,煤矿企业要建立较为先进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不断革新企业是生产技术,在安全生产的情况下来提高企业的生产利润,这是煤矿企业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田水承,赵泓超,裴俊斌.煤矿安全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J].煤矿现代化,2012(02).

煤矿安全管理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从风险预控管理理念出发,针对煤矿安全管理核心业务—隐患管理的需求,根据无纸化、闭合化的原则[1],进行隐患管理的信息化设计。实现隐患采集、五定、整改、复查验收的无纸化闭环管理,保证安全隐患收集的准确、快捷与真实,为煤矿及时排除、跟踪隐患提供一种有效途径 [2]。

【关键词】隐患管理;隐患管理信息化;煤矿安全

引言

煤矿行业是我国工业生产中最危险、伤亡事故最严重的行业之一。近年来各矿业集团及国有重点煤矿对安全管理问题十分重视,花了大功夫,下了大力气,但是安全管理的效果并不理想[3]。本文根据西南地区的煤矿安全管理状况,以规范安全问题的处理过程、保证所有问题的有效闭合为目标,给出了煤矿安全管理核心业务的标准处理流程,并实现煤矿了安全隐患管理的信息化[4]。

1.隐患管理现状

目前大部分煤矿,建立了专门的安全信息站,其隶属于安监部,主要职责为人工收集和跟踪隐患处理情况。

1.1 隐患处理过程

一般矿井隐患处理过程如下:

下井人员每次下井时,根据矿上的要求对走过的区域进行巡检,并将检查到的问题记录到随身携带的纸质小本子上,上井后提交给信息站。信息站在人工汇总后,以“隐患整改通知书”的形式下发到各基层单位,“隐患整改通知书”一式三份,一份交隐患整改单位、一份交安瓦队,一份作为部室人员下井前的察看依据,并放置于安全信息栏内的信息卡盒内。隐患整改单位接到“隐患整改通知书”后,安排人员进行整改,并落实到班组或个人,整改后由队干检查认可、签字后,返回一份到信息站。确因客观原因造成个别隐患在整改限期内对整改有困难的,必须在整改期内报经安全副矿长同意方能延长期限。信息站接到基层队整改完毕的通知后,通知安监部分管该区域的现场安监员进行复查,由复查人员将复查情况返回信息站,信息站进行隐患销号登记。

1.2 小结

现行煤矿的隐患闭合管理,主要通过人工参与方式进行隐患在各部门之间的扭转,其准确性、及时性完全依赖于参与人员的细心和负责程度,很难保证所有隐患的及时有效闭合。

2.隐患管理信息化

为保证隐患管理的规范化,首先从隐患问题描述进行出发,形成标准的隐患基元库。之后对隐患闭合流程进行标准化,通过系统实现隐患流程的自动扭转。

2.1 隐患基元库

安全隐患基元库是一个矿井已知隐患以及隐患处理经验库,它把矿井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了规范化描述,并且按隐患所属的不同专业以及危险度等级进行分类。隐患库(安全隐患基元库简称)中每条隐患包含有安全隐患的标准描述以及建议处理方法。隐患库中的隐患必须随着矿井生产过程中发现的新隐患不断进行补充完善,所以矿井隐患库中隐患数量的变化是一个不断增长的过程,从而为隐患标准化管理打下基础。

图1 隐患标准化管理流程图

2.2 隐患管理信息化

隐患闭环处理是将隐患的处理过程流程化,从隐患的发现(各种安全检查、各级领导及管理人员下井)到将其处理掉,成一个闭合的过程。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隐患信息的快速传递以及规范化的隐患处理流程,提高存在隐患的相关单位以及业务科室的协同处理能力,加快了隐患处理速度,提高了隐患的透明度,提高了隐患闭合处理的质量,降低隐患闭合处理的各个环节所需要的时间。其流程主要包括发现隐患、录入隐患、五定、申请延期、批准延期、整改确认、复查、闭合销号。其流程图如图1所示。

依据其标准化流程,对隐患管理进行信息化,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页面:隐患录入页面、五定页面、整改确认页面、延期批准页面、复查页面[5]。

3.结束语

基于本文的研究基础,形成了煤矿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已在重庆松藻煤电公司下属石壕煤矿成功应用。系统有效解决了煤矿以前安全管理信息孤立、管理方法单一、外界干扰等不足的缺点,较好地提升了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了煤矿事故发生的概率。为了进一步提升煤矿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未来还需对井下隐患信息采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进行更加地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Schroth,C.,St.Gallen of Univ.,Janner,T.Web 2.0 and SOA:Converging Concepts Enabling the Internet of Services.IT Professional(Volume:9,Issue:3).May-June 2007:51-52.

[2]C.Atkinson,D.Brenner,G.Falcone,and M.Juhasz, “Specifying high-assurance services,”Computer,vol.41,Aug.2008:64-71.

[3]石建文等.煤矿安全管理方法及问题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9,6:62-64.

[4]吴宗之.基于本质安全理论的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7:23-24.

[5]邓奇根等.B/S模式的煤矿安全信息系统开发[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6.10:27-30.

基金项目:煤矿顶板动态监测系统研究(基金编号:13GY001-02)。

作者简介:刘宁(1985—),男,硕士,初级工程师,现供职于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研究方向:煤矿安全管理信息化。

煤矿安全管理范文第4篇

1概述

隐患是导致事故的根源,抓好隐患排查治理,及時消除或控制隐患,就可以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目前,我国企业生产加工中的安全隐患仍很频繁,形势相当严峻,因此,必须强力推进加工生产中的安全隐患闭环管理,才能有效地杜绝违章作业和事故的发生。

2 安全隐患闭环管理

安全隐患闭环管理。发现隐患-追查隐患原因(做出书面材料)-现场整改-限期整改-跟踪落实整改结果-进行分析、评判,通报结果-建立台账-查出共性隐患。安全隐患闭环管理图如下图所示:

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每周要定期到现场查找安全隐患,对隐患地点、隐患状况、隐患原因、整改单位、整改负责人、整改时间,建立安全隐患闭环管理台账,确保安全生产。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除了要对当班安全情况进行如实填写外,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提出整改措施,开具隐患整改通知单,责令被检查单位立即或限期整改,并由整改负责人在隐患通知单上签字确认,还要对被检查单位的隐患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落实,全面推行了安全隐患的“闭环管理”。

隐患能否及时得到整改或得到有效控制,关键是所筛选的隐患是否准确以及下达整改的指令是否迅速到位。为了保证隐患排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应层层把关,做好隐患筛选,安全员初选,班组负责人批选,车间领导审查,安监部主任最后把关。对所填隐患要严格按照界定标准,分门分类下发信息卡。

3 全面提升全员安全素质

全面提升全员安全素质,主要包括:深入推进加工生产安全隐患闭环管理、加强教育培训和管理监督、强化车间(班组)安全生产达标进一步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

3.1 深入推进加工生产安全隐患闭环管理。各基层单位要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运行的要求,建设安全管理闭环系统。对加工生产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闭环管理。进一步促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加工生产、质量管理等体系的融合。将安全要素融入加工生产中,并站在安全生产的角度,从设计、试制、试验、生产、储存、运输、安装、销毁、拆卸等各环节对加工生产全过程进行分析,提出安全技术要求,制定安全管理措施,环环相扣,使加工生产全过程的预防性安全管理自始至终成为一个连续封闭的管理链。

例如,对加工生产的员工必须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对设备安全检查维护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有合格的资质。专职安全检查人员、产品设计工程师、结构工艺师、检验等人员,都要根据各自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共同协作研究安全生产对策和措施,并完善相应的安全生产制度规程。在产品设计和加工过程中,每一个人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大家一起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实现全员安全的闭环管理。

3.2 加强教育培训和管理监督。对各类违章行为要全部存档备查,并完善相应的检查、评议、通报、处罚、责任追究等管理措施,坚决制止和预防违规作业现象。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宣传,培养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家人的幸福和安康,必须时刻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形成个人自觉、团体互助、整体安全的良好环境。

3.3 强化车间(班组)安全生产达标。班组是安全生产的基础,所以,要进一步强化班组安全达标。首先要对班组长进行安全培训,大力培养班组长队伍,并细化落实班组及岗位安全职责,不断提高班组安全管理水平和现场执行能力,进而全面提升班组全员的安全素质。只有扎扎实实开展一线车间班组安全达标活动,组织签订各层级生产安全零死亡事故责任状等重点工作,狠抓落实,才能有效遏制事故的高发势头。

3.4 进一步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健全并严格覆盖全体员工和岗位、全部生产加工过程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签订企业、车间、班组、岗位安全责任书,逐级分解事故管制指标和安全管理目标,确保覆盖率100%。生产部门、班组和岗位的责任书要结合生产过程存在的风险和岗位特点,具体、明确、差异化。开展安全承诺,推行风险抵押,切实把安全生产责任和压力分解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个员工。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随时或定期对责任落实情况和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实行定量化评价),并纳入年度绩效,引导和促进安全生产责任更好的落实。

4 结束语

放过一个隐患,等于埋下一颗定时炸弹。隐患不除,事故未已。如何将工作现场检查出来的安全隐患落实到人及时整改就是关健。安全隐患闭环管理的实施,使之逐条隐患才能确保整改到位。例如,企业领导要经常组织开展片区检查和不定期的巡查,对各基层单位(车间)安全隐患闭环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督导,并将各基层单位(车间)的安全检查生产工作列入年度计划,建立完善制度规程,开展教育培训,强化执行效果,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考证奖惩。只有进一步明确安全责任,落实好安全隐患闭环管理,并抓好基础管理,构建企业安全文化,才能确保职工的人身安全,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明剑,煤矿安全生产闭环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11/10,58-61+64.

[2]陈玉柱,段晨明.关于确保合资铁路安全生产闭环管控的探索与实践[J].铁道经济研究,2010/03,4-8.

作者简介:

赵智伟,女(1972-),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大学本科,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设备管理。

煤矿安全管理范文第5篇

1.煤矿设备安全管理概述

煤矿设备安全管理在现代煤矿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机电管理本身就属于综合性质的管理,对于技术水平的要求较高。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体系,不但可以进一步改善机械设备的使用环境,同样也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随着近些年来生产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大多数煤矿都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改造,机械化生产水平得到了提升,就必须要应用大量的新设备来参与生产,这个过程中复杂的生产条件与管理流程会导致各种煤矿设备安全管理问题,进而引发严重的管理风险和后果。高效机电设备管理工作能够显著改善现状,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水平,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以此来推动行业的进步与可持续健康发展。

2.煤矿设备安全管理常见问题

煤矿设备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的核心,其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设备养护不到位,定期检修形式化严重。

对于许多煤矿生产企业而言,设备检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其设备养护不到位的主要原因。企业领导重视不足,就会出现基层工作人员认识不到位的问题,进而导致机电设备的基础检修工作流于形式,得不到全面的贯彻与落实。常规条件下,为了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应该以日常检修的方法来避免设备出现故障,而现阶段大多数企业都采取了出现故障后再进行检修的模式,因此出现结果不当导致生产过程受阻,甚至设备出现大规模损坏带来安全生产的风险。从整体上来看,设备的寿命降低也会导致各种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问题。

(2)日常保养匮乏。

日常保养的效果往往决定设备的生产效益。为了获得良好的效益,大多数设备在购买后都需要长期工作,不间断的长期工作会导致设备的寿命缩短,一些易损件如果不及时进行更换还会导致保养不足的问题,出现新的安全风险。根据调查的结果来看,相当一部分企业都认为日常保养的意义不大,不如将这部分的成本投入到其他的领域,这种认识进一步加重了煤矿设备安全管理的负担。同时,一些设备在出现问题后再进行保养和维修,成本必然会高于日常保养,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3)设备防护不足。

设备防护不到位往往与设备的实际使用环境相关。煤矿设备相比于其他生产项目而言更容易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当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粉尘高、湿度高与易燃易爆等。一些煤矿机电设备长期处于井下运输环境当中,这个环境容易出现锈蚀、潮湿以及尘土堆积的问题,个别情况下还会出现设备损坏问题。根据调查研究的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认识不到设备安全管理与防护的重要性,这也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煤矿设备安全管理问题。

(4)采购、生产管理不到位。

一些煤矿生产企业为了追求效率与速度,在进行机电设备的采购时会通过直接对比购买的方式,导致采购、出入库管理上存在纰漏,甚至会经常性出现设备闲置的问题,导致流动资金被占用。除此之外,一些应对紧急停车的特殊设备却比较少,一旦这些设备损坏或者故障,依然需要停工检修,严重时还有风险管理的要求。

(5)设备维修管理不足。

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些十分特殊的情况,同时也是许多企业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说一些机电设备在使用到一定阶段后,需要进行更换,但是由于评估难度较高,各种类型的设备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特征,所以一旦更换,大多数情况下都会选择整体更换,此时设备的效益会下降。换句话说,一些设备整体更换时,许多零部件其实远没有达到报废的标准,如果直接实施报废处理,必然会导致成本增加,严重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益。

3.煤矿设备安全管理的解决策略

煤矿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技术,同时也需要建立完备的设备安全管理体系,现就相关优化策略分析探讨如下。

(1)建立健全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制度。

机电设备操作、维修都属于比较特殊的工作岗位,为了满足设备运行的条件要求,就必须不断提升人员的操作效率,构建科学的管理系统。在工作人员操作设备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从相关操作规程要求,做好后期的定期清洗工作,还需要对周边的灰尘进行清洁,确保设备清洁度,满足设备运行的管理要求。在出现异常关机问题时,则需要及时停车,同时与现场维修管理人员一起完成现场检修,消除设备隐患后再进行生产。在同样的设备管理环境当中,人员的管理效率与效果就成为管理质量的关键。在煤矿机电管理过程中,为了满足设备管理的要求,需要做好部门设备的检查与验收工作,对于设备的状态良好的部门需要进行奖励,对于一部分设备出现故障没有及时维修与管理的部门则需要进行惩罚。对于机电管理部门而言,积极实施检查监督机制,对于动态管理以及设备的维修管理都要落实到位,一旦检查到没有按照操作流程要求操作的情况,就需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也需要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制度,通过与其个人收入相互关联的方式满足管理规章制度的构建要求,采取量化管理模式。

(2)机电设备技术改造。

机电设备技术改造作为现阶段实现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比较容易实现的模式。对于煤矿生产企业而言,先进的科学技术不但能够保障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也可以通过成立专家小组的方式实施科学技术的应用,集中解决各种矛盾与问题,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则应该积极推进机电设备零缺陷管理制度,通过落实制度的方式来取得良好的煤矿设备安全管理效果。

(3)建立设备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设备安全管理体系对于进一步改善煤矿设备安全管理的现状也具有积极的帮助。在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明确几个责任主体,分别包括提报人、隐患管理人员、整改负责人与验收人,各个主体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确保整个安全管理体系能够在闭环环境内完成,从而有效提升安全管理的效率与效果。

(4)加快管理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加快机电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这不但关系到企业煤炭生产的效率,同时也与设备综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相关。煤矿企业需要尽快完善机电设备检修,做好档案制度管理,同时也要加强机电设备的保养与维修,采取完善的档案管理模式,做好设备的使用控制与技术管理,为科学决策提供丰富的决策依据。

(5)提升人员整体素质水平。

专业人才在煤矿设备安全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满足设备操作的要求,首先需要进一步提升人员的整体素质,其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形成良好的责任氛围,最后更需要在工作中实施创新和发展,满足不断发展的煤矿设备安全管理要求。

4.总结

综上所述,煤矿企业采取设备安全管理模式,不但能够进一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对于逐步形成标准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也具有一定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需要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还需要不断完善技术改造工作,构建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提升人员整体素质水平,构建专业化团队,为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企业取得良好的市场竞争地位做出积极的贡献。

摘要:煤矿设备安全管理不但是现代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企业实现科学经营管理,满足日常生产经济效益稳定化的必要保障。现阶段,大多数煤矿生产企业都采取了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模式,该模式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益,但是同时引入的大量机械设备,必然会导致机电设备管理的难度增加,所以机电设备管理安全问题一直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核心问题。解决机电设备的管理问题,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提升企业的整体风险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满足复杂市场环境的实际生产需求。本文首先探讨了煤矿设备安全管理的意义与特征,探讨了不同类型设备对于安全管理的标准化需求,其次对煤矿设备安全管理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在最后对煤矿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优化策略,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希望可以进一步提升煤矿设备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为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煤矿设备,安全管理,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1] 李蔺.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探讨[J].机械管理开发,2017,32(02):136-137.

[2] 刁先君.煤矿机电一体化设备管理探讨[J].机械管理开发,2017,32(05):151-152.

[3] 孙宪岭.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探讨[J].科技资讯,2012 (20):103.

上一篇:收益法论文下一篇:硕士教育论文